一、国际一号码(POCSAG码)的接收及软件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薇[1](2011)在《一卡多号国际漫游清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与中国经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频繁往返中国和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越来越多,为了满足这类用户的需求,中国移动推出一卡多号业务。在不换手机、不换卡的情况下客户可拥有多个手机号码,其中一个是主号码,其它是副号码。副号码可以是现有的号码,也可以是新申请的号码。用户开通该业务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主号码或者副号码进行语音呼叫、短信收发,从而实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使用不同号码的功能。由于国际一卡多号业务使用的多个号码一般都属于不同的运营商,一卡多号的业务支撑系统必须处理好国际漫游清算的问题。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一卡多号的业务功能,并介绍了漫游清算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了数据清算中涉及到的关键协议TAP3协议和RAP协议。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卡多号国际漫游清算系统的体系架构,即数据层、业务层和接入层的三层体系结构,根据高内聚、低耦合、易扩展、健壮的原则将系统划分了数据处理、结算统计、数据传输等子系统,并对这些子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分析。由于系统比较庞大,只对系统漫游核心模块的数据处理和结算统计从开发和实现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设计了系统的测试和验证方案,在文中主要对一卡多号国际漫游清算系统主要模块进行了功能测试和集成测试的描述,后续的生产情况证明该系统是一个稳定可靠的生产系统。从用户实际使用层面来看,这项业务给客户带来了方便,同时从费用上也进行了节省,所以未来应该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从已开通的运营商业务量上来看,与普通漫游相比占比很高,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说明客户对这项业务的认可度较高。在国际漫游的发展上,应该再开发类似有较高价值的新业务,刺激话务量,获得国际漫游业务的增长点。
刘振宇[2](2007)在《基于SOPC的POCSAG码编码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本课题源于通信实习系统的“无线寻呼综合实验”项目,是通信专业学生的实验项目之一。该实验主要包括三项内容:计算机、寻呼电台、天线的线路连接,寻呼发射软件的使用和通过寻呼软件编辑并发送信息。本课题的基础是前期已实现了POCSAG码的传统编码电路的设计,本课题的目的是将前期的产品设计升级,将实验模块集中到一个可编程逻辑电路(FPGA)芯片中,以便于减少芯片的数量和增加可编程、可升级性。实验模块以自顶向下(TOP—DOWN)的设计方法实现硬件描述语言的设计,然后将各设计集中到一个FPGA芯片中。本课题的任务是实现实验装置中POCSAG码编码器的改造。本文详细介绍了POCSAG码的编码格式和基于SOPC的编码器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将微处理器软核嵌入到可编程逻辑器件内部。SOPC既具有微控制器系统的高度灵活性,又具有用户可编程特性,使其成为现代电子技术和电子系统设计的发展方向。本课题采用Alcera公司提供的32位微处理器软核NiosⅡ和可编程芯片Cyclone,以该公司的SOPC开发套件QuartusⅡ和NiosⅡIDE作为设计工具。整个系统以FPGA及其扩展电路为主体。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由VHDL语言完成;软件设计由C语言完成。最后对程序进行了编译和调试,实现了基于Cyclone芯片的POCSAG码编码器的SOPC设计。经检测,本设计完成的POCSAG编码器性能稳定,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蓝先春[3](2006)在《TN-18信息机的研制》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中国当前农业信息化中对解决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的迫切需求,并根据中国广大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实际的消费能力,大胆地提出了窄带信息家电机顶盒——TN-18信息机的概念。利用现有成熟、低价并具有充足资源的无线寻呼系统、固定电话网,采用POSCAG编码、DTMF收发、IC读写、电视机调谐和红外遥控等相关技术和原理,提出了产品的总体设计和功能模块定义。给出了“TN-18信息机”的电路设计方案,详细的电路设计图纸和电路印刷板图。据此制作样机,运用试验平台对电路板进行调测,对各功能模块进行联调,在此过程中遇到许多电路设计方面的问题并逐一解决。最终样机实现了最初设定的功能要求,如信息管理、信息存储、信息点播等。本产品操作简便,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并通过了国家信息产业部北京移动通信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电话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测试,获得入网证。TN-18信息机在黑龙江的牡丹江、伊春等地,和当地联通公司合作推广试运营,证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不同的地区可根据运营商的要求通过修改软件增删功能。
陈岩,叶炜[4](2005)在《基于ARM的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一个基于ARM的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以无线寻呼网络接收POCSAG编码的控制命令字,同时利用DTMF信号发送器将要反馈的数据通过公用电话网络以DTMF编码传送回去,从而实现了一个功能完整的远程控制系统,弥补了以往远程控制系统的不足。
丁宝玉[5](2005)在《POCSAG码无线LED信息平台及传输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POCSAG码无线LED信息平台及传输特性研究》课题重点研究了POCSAG编码的码结构,编码、解码理论及相关算法,根据无线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分析了城市电波传播中地形地物、多径传输、阴影效应等对移动通信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数值分析和估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设计技术和软件技术,设计开发了LED屏显设备和POCSAG编码的无线传输系统,组成百屏群显的无线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对实际网络覆盖区场强值的进行实地测量,确定了路径损耗斜率曲线,利用GIS应用工具,绘制系统场强覆盖图。不仅验证了本系统的设计,同时也为科学规划无线电台站布局、指配频率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王玮[6](2003)在《电热水器远程控制器的实现及其于SOPC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来源于我校承担的广东天力卫厨设备厂的“电热水器控制器”开发项目。本项目除了通常对电热水器的安全性和水胆温度的自动控制等要求外,还希望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恒温出水控制、远程开关控制等功能。恒温出水功能通过控制一个直流电机的正、反转来调节冷、热水的混水比例,从而达到出水温度控制的目的。本文主要论述电热水器中远程控制功能方案的设计和实现。本文的目的除了要实现目前产品要求的功能外,还希望能满足未来升级的需要,即实现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的电路设计。 对第一个目标,本文对所要求的远程控制功能,通过对几种技术方案进行论证和对比,确定了用无线寻呼方式实现电热水器的远程开关控制问题,实现了用该方案设计的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控制器。本设计能够符合期望的性能价格比,同时达到“两个兼用”的目标,即远程控制和其他控制兼用一个微处理器;寻呼机兼做脱机单独使用和联机控制使用。为了达到此目的,从技术上利用软解码的方法,使寻呼系统和热水器控制系统的互连达到最简和兼用,同时降低了系统的造价。两个兼用带来的困难是编程工作量和难度的增加。本文通过合理选择微处理器、I/O的复用设计和程序的优化达到了设计指标,硬件调试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本课题的另一个要求是实现以上功能的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设计。由于可编程电路(PLD)技术的进展,数十万门规模的PLD的价格已经到了一般应用可以接受的程度,这一规模的电路允许将一个8位或32位的MCU(微控制器)和外围电路内置到一个可编程芯片中,从而实现可编程片上系统。虽然SOPC是一个比较新的设计方法,考虑到产品升级的可能和各种其他应用前景,本文要求实现以上控制功能的SOPC设计。作为SOPC的基础,本文将无线寻呼实现远程控制的核心部分,即POCSAG码的解码电路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加以实现,该设计已经通过EDA工具的综合、仿真和下载等步骤并证明完全可行。在此基础上,做出了用Xilinx公司的可编程Spartan系列芯片和该公司所提供的8位MCU软核(IP CORE)实现SOPC的方案做出了初步设计,各程序模块分别通过调试。
李鸿[7](2003)在《无线信息接收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线信息机是一种便携式的个人信息设备,它可以使人们方便快捷的获取股市的信息。无线信息机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通讯协议的制定和通讯软件的设计。 信息机的硬件设计包括了中央处理器模块的设计、射频信号接收板的设计、无线通讯数传模块的设计,以及中央处理器和无线通讯数传模块接口设计。通讯协议的制定包括无线传呼台信息源的空中信息传送协议的制定以及信息机无线通讯数传模块与中央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协议的制定。软件的设计包括了系统软件、通讯软件以及股票信息的处理应用软件的设计。 在无线信息机的设计中无线数据通讯是技术关键。首先,通过射频信号接收电路板接收无线信息;然后,前端无线通讯数传模块进行解码和缓存,并传送给中央处理器系统通讯程序;最后,通过解析后,传送给上层信息分析应用程序并调用显示输出。 本文阐述了无线信息机设计的各个主要方面,对其中的关键技术无线数据通讯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王忠勇,程明[8](2002)在《POCSAG码的接收与软件译码方法》文中指出研究了POCSAG码的接收和软件译码方法 ,描述了POCSAG码信号的获取方案 ,基于单片机实现了位同步和码字的校验与纠错 ,给出了码字中信息提取的实例。
王鹏[9](2002)在《嵌入式系统中的语音合成与无线数据更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叙述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案和语音编解码算法的实现。在以ARM7为处理器内核的嵌入式系统上,通过寻呼系统实现了系统数据的无线动态更新,重点解决了寻呼误码造成的数据错误等问题;以ITU—TG.729A语音编解码标准为基础,通过语音压缩与解压算法实现了个人寻呼的语音合成。经过测试,数据传输与语音合成的技术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完全能够在实际系统中应用。
孙刚[10](2002)在《智能寻呼信息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研制了智能寻呼信息系统,该系统利用现有寻呼技术,在以数据单向传输为特征的无线寻呼网中,面向用户提供数据增值服务。文中首先对无线寻呼系统及关键技术做了阐述,介绍了其网络结构和提供的业务需求,讨论了寻呼技术与INTERNET技术的结合,提出了智能寻呼信息系统的方案并介绍了其特点及应用等。其次,根据智能寻呼信息系统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通用寻呼接收模块,通过实测,获得其最佳接收长度,分析探讨了各种影响其接收长度的因素。简要介绍了短消息接收模块,通过比较,分别阐述了两者的性能和应用前景。在通用寻呼接收模块的基础上,实现了电视寻呼接收机。该接收机可将寻呼信息直接显示在电视上,与电视相结合可构成电视机顶盒。根据智能寻呼信息系统的要求,设计了智能寻呼信息发布系统软件。该软件由数据库,客户端应用程序以及两者之间的接口组成。最后,计算并分析了智能寻呼系统的信道容量,提出了系统改进的方法。
二、国际一号码(POCSAG码)的接收及软件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一号码(POCSAG码)的接收及软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一卡多号国际漫游清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背景 |
1.2 任务与目标 |
1.3 本人的工作 |
1.4 项目后续工作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一卡多号及漫游清算需求分析 |
2.1 一卡多号业务功能需求 |
2.1.1 业务功能 |
2.1.2 业务受理 |
2.1.3 呼叫处理流程 |
2.1.4 计费原则 |
2.2 漫游清算业务需求 |
2.3 转帐过程规范分析 |
2.3.1 TAP的发展历程 |
2.3.2 TAP的特点 |
2.3.3 TAP的结构分析 |
2.4 返回帐务过程规范分析 |
2.4.1 RAP的发展历程 |
2.4.2 RAP的结构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一卡多号漫游清算系统设计 |
3.1 系统结构模型 |
3.2 系统层次结构设计 |
3.2.1 接入层 |
3.2.2 业务层 |
3.2.3 数据层 |
3.3 数据处理流程设计 |
3.3.1 来访数据处理 |
3.3.2 出访数据处理 |
3.3.3 返回帐务过程文件处理 |
3.4 结算统计功能设计 |
3.5 数据库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开发与实现 |
4.1 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 |
4.2 来访数据处理的实现 |
4.2.1 总体实现方式 |
4.2.2 预处理主控流程实现 |
4.2.3 校验服务实现 |
4.2.4 查重服务实现 |
4.2.5 结果发布实现 |
4.2.6 来访文件下发实现 |
4.3 出访数据处理的实现 |
4.3.1 总体实现方式 |
4.3.2 预处理主控流程实现 |
4.3.3 TAP3解码和校验实现 |
4.3.4 出访文件下发实现 |
4.4 返回帐务过程文件处理的实现 |
4.4.1 来访RAP处理实现 |
4.4.2 出访RAP处理模块 |
4.5 结算统计的实现 |
4.5.1 漫游日结算 |
4.5.2 漫游月结算 |
4.5.3 漫游业务日统计 |
4.5.4 漫游业务月统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
5.1 测试方案设计 |
5.1.1 测试类型 |
5.1.2 功能测试 |
5.1.3 集成测试 |
5.1.4 测试环境 |
5.1.5 测试指标 |
5.2 功能测试 |
5.2.1 功能和流程测试方案描述 |
5.2.2 功能和流程测试步骤 |
5.2.3 准确性测试方案描述 |
5.2.4 准确性测试步骤 |
5.3 集成测试 |
5.3.1 端到端测试方案描述 |
5.3.2 端到端测试步骤 |
5.3.3 压力测试 |
5.3.4 连续性测试 |
5.4 测试结果分析 |
5.4.1 测试案例通过率 |
5.4.2 准确性测试结果 |
5.4.3 压力测试结果 |
5.4.4 连续性测试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基于SOPC的POCSAG码编码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概述 |
1.2 本课题的现实意义 |
1.3 论文的内容和结构 |
2 SOPC技术简介 |
2.1 概述 |
2.2 SOC单片系统 |
2.3 SOPC及其技术 |
2.4 基于Altera Nios核的SOPC系统 |
2.4.1 概述 |
2.4.2 Altera Cyclone器件和Nios Ⅱ嵌入式处理器 |
2.4.3 Cyclone器件特性 |
2.4.4 NiosⅡ嵌入式处理器特性 |
2.5 小结 |
3 POCSAG码简介 |
3.1 无线电寻呼系统简介 |
3.2 POCSAG寻呼码 |
3.2.1 概述 |
3.2.2 POCSAG码的编码格式 |
3.2.3 信息格式 |
3.2.4 POCSAG码编码原理 |
3.3 小结 |
4 POCSAG编码器硬件设计 |
4.1设计方案 |
4.2 系统电路原理分析 |
4.3 架构NiosⅡ系统 |
4.3.1 NiosⅡ系统模块设计 |
4.3.2 时钟电路设计 |
4.4 BCH(31∶21)码编码电路的硬件实现 |
4.4.1 BCH(31∶21)码编码模块设计 |
4.4.2 BCH(31∶21)码编码模块的仿真验证 |
4.5 小结 |
5 系统软件设计 |
5.1 Nios Ⅱ集成开发环境(IDE)概述 |
5.2 系统的C程序设计 |
5.2.1 概述 |
5.2.2 POCSAG码编码的C程序设计 |
5.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TN-18信息机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研发背景 |
1.2 机顶盒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 |
1.3 机顶盒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
1.4 TN-18信息机的设计要求和研发的主要工作 |
1.5 小结 |
第二章 TN-18信息机的定位及功能设计 |
2.1 TN-18信息机的定位 |
2.2 TN-18信息机的功能设计 |
2.3 小结 |
第三章 TN-18信息机的设计原理 |
3.1 TN-18信息机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
3.1.1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3.1.2 TN-18信息机的后端服务平台 |
3.2 TN-18信息机各功能模块 |
3.3 相关基本理论 |
3.3.1 无线寻呼的基本原理及POCSAG码 |
3.3.2 IC卡读写技术 |
3.3.3 I2C视频调谐技术 |
3.3.4 DTMF读写 |
3.3.5 红外遥控技术 |
3.4 TN-18信息机信息编码问题 |
3.5 小结 |
第四章 TN-18信息机的硬件设计方案 |
4.1 电路设计思想 |
4.1.1 强弱信号间可靠通信的解决措施 |
4.1.2 存储器设计和管理解决措施 |
4.2 设备数据输入输出处理器 |
4.3 TN-18信息机16位主CPU |
4.4 TN-18信息机其它配套电路设计 |
4.5 详细电路图设计 |
4.6 TN-18信息机的软件设计方案 |
4.7 小结 |
第五章 试验调试和性能指标 |
5.1 TN- 18信息机的结构设计 |
5.2 样机的调试 |
5.3 样机的性能指标 |
5.4 产品的优化及改进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电路图 |
附录2 TN-18信息机入网资料 |
附录3 国家电话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报告 |
附录4 移动通信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报告 |
(4)基于ARM的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原理 |
1.1 POCSAG码 |
1.2 DTMF原理 |
2 远程控制系统设计 |
2.1 微处理器S3C44B0X |
2.2 POCSAG码接收模块 |
2.3 DTMF发送器 |
3 软件设计 |
3.1 μC/OS-Ⅱ在S3C44B0X上的移植 |
3.2 系统任务划分及调度 |
3.3 POCSAG解码算法 |
4 结束语 |
(5)POCSAG码无线LED信息平台及传输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POCSAG编码理论 |
2.1 POCSAG编码格式 |
2.2 BCH编码原理 |
2.3 POCSAG解码与纠错 |
2.4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理论 |
3.1 移动通信衰落特性 |
3.2 电波传播特性 |
3.2.1 地形地物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
3.2.2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
3.2.3 多径传播 |
3.2.4 阴影效应 |
3.3 传播损耗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2 信息发布软件的设计 |
4.3 软件编码器设计 |
4.4 软件编码的有关算法 |
4.5 LED显示屏硬件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路径损耗测量与建模 |
5.1 市区电波传播统计模型 |
5.2 基站覆盖预测 |
5.3 路径损耗斜率曲线实测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电热水器远程控制器的实现及其于SOPC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1 引言 |
2 热水器远程控制方案的探讨 |
2.1 指标的确定 |
2.2 家居网络自动化概述 |
2.3 基于电话的远程控制 |
2.4 电力线载波实现远程控制 |
2.5 无线寻呼远程控制 |
2.6 小结 |
3 热水器远程控制的实现 |
3.1 系统结构与功能 |
3.2 PIC16C72单片机的结构特点 |
3.3 远程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3.4 远程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3.5 小结 |
4 VHDL语言实现的解码 |
4.1 可编程逻辑器件和VHDL语言 |
4.2 POCSAG码编码器的设计 |
4.3 POCSAG码解码器的设计 |
4.4 POCSAG解码的VHDL语言实现的总体设计 |
4.5 小结 |
5 远程控制系统的SOPC设计 |
5.1 EDA工具和IP核 |
5.2 PicoBlaze 8位微处理器核的概述 |
5.3 PicoBlaze结构分析及特性设置 |
5.4 PicoBlaze模块的应用 |
5.5 基于Picoblaze软核的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 |
5.6 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f-1 |
附录2 控制器的电原理图#f-2 |
附录3 控制器的电路板#f-3 |
附录4 编、解码器的VHDL程序#f-4 |
(7)无线信息接收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提出背景 |
1.2 项目来源 |
1.3 项目系统方案 |
1.4 项目任务简介 |
第二章 无线信息机总体设计思想 |
第三章 无线信息机硬件系统 |
3.1 射频信号接收板 |
3.2 数据预处理模块硬件 |
3.3 PDA主机系统硬件 |
第四章 通讯协议 |
4.1 码型 |
4.2 POCSAG协议 |
4.3 股票信息传输协议 |
第五章 数据预处理模块及其与主机系统通讯的实现 |
5.1 数据预处理模块的功能与构成 |
5.2 数据预处理模块数据接收和解码 |
5.3 数据预处理模块地址过滤和数据缓存 |
5.4 数据预处理模块与PDA主机通讯 |
第六章 PDA主机程序设计 |
6.1 数据接收和解码 |
6.2 目录结构/界面 |
6.3 目录结构实现方式 |
6.4 数据库说明 |
第七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POCSAG码的接收与软件译码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
二、 POCSAG信号的获取 |
三、 POCSAG码的格式 |
四、位同步的软件实现 |
五、码字的校验与纠错 |
六、码字中信息的提取 |
七、 结 束 语 |
(9)嵌入式系统中的语音合成与无线数据更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PDA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二节 铁路交通信息系统 |
第二章 系统构成及开发平台简介 |
第一节 硬件系统结构 |
第二节 XGW嵌入式开发平台 |
第三章 寻呼系统的语音合成算法 |
第一节 线性预测编码与G.729A标准 |
第二节 语音库的建立 |
第三节 语音合成的实现 |
第四章 寻呼信息的语音合成算法 |
第一节 POCSAG码简介 |
第二节 数据发送端体系结构 |
第三节 数据的接收与更新方案 |
第五章 结果分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10)智能寻呼信息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无线寻呼系统的发展趋势 |
1.3 智能寻呼信息系统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寻呼接收模块的设计 |
2.1 总体设计目标 |
2.2 协议流程 |
2.2.1 POCSAG寻呼协议 |
2.2.2 信息格式 |
2.2.3 串口通信规程 |
第三章 寻呼接收模块的实现 |
3.1 寻呼接收模块的硬件电路实现 |
3.1.1 寻呼接收模块硬件特征 |
3.1.2 PCD5003H应用详述 |
3.1.3 寻呼接收模块电路硬件组成框图及说明 |
3.2 寻呼接收模块的软件实现 |
3.2.1 标志位寄存器简介 |
3.2.2 软件总体流程及子程序说明 |
3.3 寻呼接收模块性能参数测试与分析 |
3.4 短消息接收模块介绍 |
3.4.1 短消息接收模块总体 |
3.4.2 点对点短消息网络结构 |
3.4.3 短消息接收模块与寻呼接收模块性能比较 |
第四章 电视显示寻呼接收机 |
4.1 电视显示寻呼接收机系统简介 |
4.2 显示控制芯片MB90092简介 |
4.2.1 主屏显示 |
4.2.2 副屏显示 |
4.3 电视显示模块的硬件电路实现 |
4.3.1 硬件电路说明 |
4.3.2 硬字库的实现 |
4.4 电视显示模块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4.4.1 标志位寄存器简介 |
4.4.2 软件总体流程及子程序说明 |
4.5 电视显示板的改进 |
第五章 智能寻呼信息发布系统 |
5.1 智能寻呼信息发布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5.2 数据库设计 |
5.2.1 数据库总体结构设计 |
5.2.2 数据库设计 |
5.3 智能寻呼信息发布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5.3.1 信息管理应用程序 |
5.3.2 信息发送应用程序 |
第六章 智能寻呼信息发布系统 |
6.1 智能寻呼信息系统性能分析 |
6.2 智能寻呼信息系统应用 |
结束语 |
科研成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四、国际一号码(POCSAG码)的接收及软件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卡多号国际漫游清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薇.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8)
- [2]基于SOPC的POCSAG码编码器的设计与实现[D]. 刘振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4)
- [3]TN-18信息机的研制[D]. 蓝先春. 电子科技大学, 2006(06)
- [4]基于ARM的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J]. 陈岩,叶炜. 自动化仪表, 2005(11)
- [5]POCSAG码无线LED信息平台及传输特性研究[D]. 丁宝玉. 山东大学, 2005(08)
- [6]电热水器远程控制器的实现及其于SOPC的设计[D]. 王玮. 郑州大学, 2003(01)
- [7]无线信息接收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李鸿. 电子科技大学, 2003(04)
- [8]POCSAG码的接收与软件译码方法[J]. 王忠勇,程明. 电讯技术, 2002(03)
- [9]嵌入式系统中的语音合成与无线数据更新[D]. 王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2(01)
- [10]智能寻呼信息系统的研制[D]. 孙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