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面向小城镇的零售业体系的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刘丹[1](2011)在《志丹县域商业网点空间发展格局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在我国以石油、煤、天然气等储藏丰富、分布范围广的县域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从而引发县域经济从原有的农业经济转变为以能源经济为主导的新型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消费潜力的逐步释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合理的商业网点体系建设有利于引导县域商业的未来发展适应这一转变。但是我国县域商业网点存在商业网点布局散乱,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商业设施整体档次偏低,缺乏宏观调控等问题。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志丹县域商业网点空间发展格局的研究,从而对这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资源型县域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本论文首先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奠定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志丹县域商业网点的发展历程及组织形式进行分析,以及将县域商业现状的等级体系、业态构成等作以详细分析;进而从人口因素、交通状况、经济水平、消费者自身因素等方面对志丹县域商业网点空间发展格局的影响因素作以分析;再次对志丹县域商业网点发展态势从志丹县域商业网点等级规模、空间格局、演变模式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最终作出研究的对策及建议,提出兼顾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又契合县域经济发展需求、主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商业等级体系,从而引导县域经济实现良性发展。
刘永明[2](2006)在《国美苏宁经营比较分析》文中提出家电连锁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由卖方经济向买方经济转化的产物,也是流通产业大发展的产物。国美和苏宁,这两个家电连锁巨头,在短短的不到二十年间,建立了令人瞩目的商业王国。本文在竞争优势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以及连锁经营等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对国美苏宁的经营状况进行了分析。 本文首先对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的宏观环境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随后对国美苏宁的发展壮大历程、渠道竞争优势、融资能力、治理结构、扩张战略以及潜在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以美国家电零售巨头Best Buy和Circuit City为标杆,总结了它们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国美苏宁经营的启示。在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国美苏宁能在新一轮的跑马圈地中,以顾客为中心,主导供应链,推进信息化,开展优良服务,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化,从而巩固企业竞争优势,培育各自的核心竞争能力。 本文的结论包括:家电连锁经营是家电零售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最基本的商业业态之一;家电连锁经营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有一种独特的经营模式;西方发达国家的家电连锁巨头为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完善经营提供了标杆;国美、苏宁要以国外巨头为标杆,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化解经营风险,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经营之路。
李丽娜[3](2006)在《小城镇商业企业营销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城镇商业企业是小城镇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以小城镇为依托面向农村市场,为满足小城镇及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所需而服务。目前,理论界对小城镇商业企业的重要性尽管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较为重要的小城镇商业企业营销管理却未展开深入的研究。文章从小城镇商业企业营销管理的优势入手,认为其在经营成本、产品的市场前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在企业内部如营销理念、营销组织架构等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外部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从三个层次,即战略层面、市场定位、策略层面寻求解决小城镇商业企业营销管理问题的可靠方法,试图使小城镇商业企业对城镇化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
黄竞波[4](2005)在《基于GIS的小城镇商业布局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城镇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流通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商业的概念、城镇商业的组成、城镇商业现状、城镇商业活动的特点以及城镇商业的布局特征。研究了影响我国城镇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当前我国城镇商业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论文以城镇商业布局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适合我国城镇商业布局优化的途径;并依据城镇商业布局的原则,运用了市场饱和度分析方法、商圈划分方法和需求估计方法构建了城镇商业布局模型;同时利用GIS技术二次开发原理,设计开发了城镇商业布局优化GIS系统。 论文以北京市顺义区商业布局为例,对顺义区中心商业网点的布局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制约顺义区商业发展布局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策略。
金晶[5](2003)在《零售业连锁经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1852年第一家百货商店在法国开设以来,现代零售业已经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由起初的单店经营逐步向连锁经营发展。而且,伴随着零售业业态的不断创新和多样化,连锁经营显示了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已经成为零售业主要的经营形式。 连锁经营先后出现了三种形式——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经历了传统连锁、高速发展和现代连锁三个发展阶段。零售业业态的连锁经营分别经过了不同的历程。无论传统的零售业态,还是新型的零售业态,连锁经营对其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传统零售业态(比如百货业)原来采取的单店经营方式,早已进入了衰退期,而连锁经营的方式(比如百货连锁)使传统连锁业态重又开始了新的发展。新型零售业态从一开始就利用了连锁经营规模经营低成本的优势,从而大大缩短了起始期和成长期,很快具备了与传统零售业态分庭抗礼的实力。本文根据零售转轮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零售业连锁经营取代单店经营的机理,以及连锁经营后,零售业态之间不断转化的规律。 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起步较晚,已经历了初始期,现在还处在起步成长期阶段。通过对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分析,说明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已经呈现了群店化、一体化、业态多样化、国际化、信息化、物流现代化和品牌化经营发展的趋势。 但是,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仍然存在布局不合理,忽视品牌建设、规模小、经营分散,国际化落后等等诸多问题。由此,本文提出发展零售业连锁经营,必须有政府的强力又持,在政策上的倾斜、法规的制定、基础建设等方面加强建设;还有协会在连锁经营规范化、科学化,信息服务、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全力辅助;尤其需要我国零售企业自身在规模化经营、品牌建设、信息化管理、人才一培养、国际化战略以及丰富连锁形式等方面着力改善,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零售业的差距。
王柏玲,朱远[6](2002)在《小城镇零售业发展的业态选择》文中指出小城镇零售业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着重探讨了小城镇零售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零售业态的选择。从零售业态的内涵出发,结合小城镇的业态发展状况,分析了小城镇零售业的业态需求,并对几种主要的零售业态的特点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零售业态结构的变化规律、评价零售业态先进性的标准以及小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特征,提出了小城镇零售业态选择的指导原则。
刘颖[7](2002)在《营销观念在技术商品化过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是这些年困扰我国科技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造成低转化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在于技术与市场需求的相对脱节,科技人员缺乏对市场主动和充分的了解,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的开发、转让、应用的观念与思路。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应用市场营销的观念进行指导。 目前,理论界对如何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体制改革、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和发展、风险投资及金融体制改革、技术产业化问题等方面。而对于如何从技术开发者、应用者的角度,用市场营销观念进行指导,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研究十分薄弱。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市场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出发,将市场营销观念引入技术的商品化过程。全文以技术对经济作用的过程为主线,从经济发展的实践层面,以创新的思路较为系统地研究如何用营销观念指导技术商品化过程的各项工作,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本文首先对技术商品化加以界定。然后通过分析技术的市场需求特征和新技术的市场障碍,提出技术商品化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五点基本的营销原则。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技术形成各阶段怎样以营销观念指导各项工作,尤其是如何进行逐步的筛选,从而开发出为市场所需的技术。在技术的转让坏节,重点研究主要的技术营销策略。最后,将生命周期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并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提出如何依据技术的生命周期、技术战略和市场需求,确定应用技术的范围和应用的时机。 当今,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进一步要求技术主体迅速、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用营销的观念,开展技术商品化过程的各项工作,开发出为市场所需的技术,生产出为市场所需的商品。
朱远,王丹,刘颖[8](2001)在《论面向小城镇的零售业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及小城镇的商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并解决农村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在农村及小城镇零售业体系构建过程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对广大农村的辐射作用的发挥。科学地构建面向小城镇的零售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从而推动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朱远[9](2000)在《构建面向小城镇的零售业体系》文中研究表明 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积极实施发展小城镇这个大战略。”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并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根本途径。同时,发展小城镇对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拓宽城乡市场,优化国民经济的整体结构也极具现实意义。而农村的商业现代化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有效地构建面向小城镇的零售业体系,既是适应零售业立地郊外化趋势的要求,也是推动农村商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又是我国零售业迎接国际挑战,实施“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自身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更好地启动农村市场。
二、论面向小城镇的零售业体系的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面向小城镇的零售业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志丹县域商业网点空间发展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县域商业空间研究的契机 |
1.1.2 能源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商业空间结构的变化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4.1 国外相关研究 |
1.4.2 国内相关研究 |
1.5 论文框架 |
2 商业空间相关理论 |
2.1 区位论的学派 |
2.2 中心地理论 |
2.2.1 克氏等级体系 |
2.2.2 克氏系统 |
2.3 空间相互作用论 |
2.4 周期性市场理论 |
3 志丹县域商业网点发展历程及组织形式 |
3.1 新中国志丹县域商业网点发展的的三个时期 |
3.1.1 建国初期公私合营阶段(1949—1977 年) |
3.1.2 改革开放商业网点发展起步阶段(1978—1995 年) |
3.1.3 能源经济带动商业网点快速发展阶段(1996 年至今) |
3.2 志丹县域商业网点现状分析 |
3.2.1 志丹县域商业网点组织类型 |
3.2.2. 静态商业网点现状分析 |
3.2.3. 动态商业网点现状分析 |
4 志丹县域商业网点空间特征及群众消费需求分析 |
4.1 志丹县域商业网点现状特征及问题 |
4.1.1 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 |
4.1.2 商业网点业态配置不合理 |
4.1.3 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发展缓慢 |
4.1.4 商业环境凌乱、县域整体形象不佳 |
4.1.5 集市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商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
4.2 志丹县域居民消费需求调查分析 |
4.2.1 县城居民消费需求 |
4.2.2 乡镇居民消费需求 |
4.2.3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
4.2.4 县域居民消费需求特征 |
5 志丹县域商业网点空间发展格局的影响因素 |
5.1 经济发展水平 |
5.2 交通条件 |
5.2.1 县域交通条件的演变与商业网点发展的相关性 |
5.2.2 交通可达性是影响乡镇商业业态的重要因素 |
5.3 人口分布 |
5.3.1. 人口规模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
5.3.2 人口密度与人均收入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
5.4 消费需求 |
5.4.1 县域居民消费需求的转变与商业网点变化的相关性 |
5.4.2 居民消费需求是商业网点发展的拉动力 |
5.5 县域空间格局的变化 |
5.5.1. 各乡镇历史区位格局对县域商业网点的影响 |
5.5.2. 各乡镇空间结构对县域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 |
5.5.3 县域土地利用对县域商业空间的影响 |
6 志丹县域商业网点发展态势研究 |
6.1. 我国商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
6.1.1 商业的集中化 |
6.1.2 商业多样化 |
6.1.3 商业信息化 |
6.2. 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 |
6.2.1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趋势 |
6.2.2 交通条件的发展趋势 |
6.2.3 人口规模的发展趋势 |
6.3. 志丹县域商业网点的发展态势 |
6.4. 志丹县城商业发展态势 |
6.5. 乡镇商业发展态势 |
7 志丹县域商业网点发展对策及建议 |
7.1 县域商业网点总体定位的建议 |
7.2 县域商业网点体系建立的建议 |
7.3 县域商业网点建设的建议 |
7.4 促进农村集市贸易发展的对策 |
7.5 政府引导的对策措施 |
8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国美苏宁经营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基本思路和论文框架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竞争优势理论 |
2.2 连锁经营理论 |
2.2.1 连锁经营的定义与特征 |
2.2.2 连锁经营的优势分析 |
2.3 供应链管理 |
2.3.1 供应链概念的发展 |
2.3.2 供应链管理是基于过程的竞争模式 |
3 中国家电零售市场分析 |
3.1 家电零售行业保持高增长势头 |
3.2 进入门坎逐步形成,行业整合在所难免 |
3.3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
3.4 行业竞争以同质竞争为主 |
4 国美苏宁经营比较 |
4.1 渠道价值比较 |
4.2 融资能力比较 |
4.3 扩张战略比较 |
4.3.1 滚动发展战略与收购兼并战略 |
4.3.2 大城市集中布局与弱竞争市场先进入策略 |
4.4 企业治理结构的差异 |
4.5 物流比较 |
5 国美苏宁经营中的风险比较 |
5.1 资金风险 |
5.2 经营模式变迁的风险 |
5.3 外资进入的风险 |
5.4 盈利模式被复制的风险 |
6 美国家电零售业发展对国美苏宁的启示 |
6.1 美国家电零售业行业发展分析 |
6.1.1 80年代家电连锁零售商高速扩张 |
6.1.2 90年代进入行业整合期 |
6.1.3 进入21世纪垄断竞争的行业格局已经形成 |
6.1.4 连锁商取得渠道主导地位是家电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
6.2 Best Buy成功的原因分析 |
6.2.1 清晰正确的经营策略 |
6.2.2 不断进行创新 |
6.3 Circuit City由盛而衰的原因简析 |
6.4 对国美苏宁的启示 |
7 国美苏宁完善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
7.1 加强供应链管理,大力提高业态应变能力 |
7.1.1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
7.1.2 提升物流能力 |
7.1.3 主导供应链 |
7.2 规模扩张要适度和科学 |
7.3 多元化需慎重 |
7.4 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提供良好服务 |
7.5 加强人才的培养 |
8 结论 |
8.1 主要结论 |
8.2 局限性 |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9 致谢 |
10 参考文献 |
(3)小城镇商业企业营销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商业企业营销管理理论综述 |
1.1.1 商业企业概述 |
1.1.2 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
1.1.3 商业企业营销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
1.2 小城镇商业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
1.3 国内外小城镇商业企业营销管理研究现状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小城镇商业企业营销管理的优势条件 |
2.1 经营成本的综合优势 |
2.1.1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
2.1.2 较低的土地使用费 |
2.2 市场优势 |
2.2.1 小城镇商业企业的市场广阔 |
2.2.2 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给小城镇商业企业带来的机遇 |
2.3 竞争优势:大型商业企业多分布在大城市,小城镇存在市场空白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小城镇商业企业营销管理的制约因素 |
3.1 企业内部的制约因素 |
3.1.1 市场营销观念落后 |
3.1.2 营销组织不健全 |
3.1.3 缺乏市场营销人才 |
3.2 企业外部的制约因素 |
3.2.1 目标市场消费水平较低 |
3.2.2 小城镇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 |
3.2.3 缺少适合目标市场的商品 |
3.2.4 进入壁垒较低,市场上竞争较为激烈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小城镇商业企业营销管理对策 |
4.1 小城镇商业企业的营销战略 |
4.2 城镇商业企业的市场定位 |
4.2.1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
4.2.2 市场定位 |
4.3 城镇商业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 |
4.3.1 选址策略 |
4.3.2 采购策略 |
4.3.3 商品组合策略 |
4.3.4 价格策略 |
4.3.5 促销策略 |
4.4 实证分析——沃尔玛的盈利模式 |
4.4.1 明确而独立的战略定位 |
4.4.2 满足顾客需求 |
4.4.3 先进的信息管理和物流配送技术 |
4.4.4 与各方面保持良好关系 |
4.5 本章小结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详细摘要 |
(4)基于GIS的小城镇商业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小城镇商业布局的系统辩识 |
2.1 小城镇商业的基本内涵 |
2.2 城镇商业发展状况分析 |
2.3 城镇商业的布局特性 |
第三章 城镇商业布局优化的理论基础 |
3.1 城镇商业布局理论基础 |
3.2 城镇商业布局优化途径 |
3.3 城镇商业布局的原则 |
3.4 城镇商业布局模型 |
第四章 城镇商业布局GI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地理信息系统与商业 |
4.2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 |
4.3 城镇商业布局GIS系统的设计 |
4.4 ESRI的MapObjects的二次开发技术 |
4.5 城镇商业布局GIS系统的实现 |
第五章 基于GIS的顺义商业布局实证分析 |
5.1 顺义经济发展概况 |
5.2 顺义商业产业发展现状 |
5.3 顺义商业中心布局分析 |
5.4 顺义区商业布局发展的对策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零售业连锁经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部分 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概念诠释 |
1.1 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类型 |
1.1.1 正规连锁的概念和特点 |
1.1.2 自由连锁的概念和特点 |
1.1.3 特许连锁的概念和特点 |
1.2 零售的概念及业态类型 |
1.3 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涵义 |
1.4 零售业连锁经营的作用 |
1.4.1 连锁经营有利于吸纳安置社会劳动力 |
1.4.2 连锁经营有利于净化零售市场环境 |
1.4.3 连锁经营是零售业取得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 |
1.4.4 连锁经营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 |
1.4.5 连锁经营有利于实现标准化和专业化 |
1.4.6 连锁经营有利于提高零售企业在流通领域的地位 |
第二部分 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 |
2.1 连锁经营的发展历史 |
2.1.1 连锁经营发展的历程 |
2.1.2 连锁经营形式的发展 |
2.2 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历史 |
2.2.1 零售各业态连锁经营发展历史 |
2.2.2 零售业业态连锁经营发展的理论 |
第三部分 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环境分析及其发展趋势 |
3.1 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现状 |
3.2 影响连锁零售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
3.2.1 经济环境 |
3.2.2 社会环境 |
3.2.3 技术环境 |
3.2.4 政治法律环境 |
3.3 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 |
3.3.1 从单店化零售到群店化零售 |
3.3.2 分散化零售到一体化零售 |
3.3.3 零售业态呈多样化 |
3.3.4 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国际化 |
3.3.5 零售业连锁经营的高科技信息化 |
3.3.6 零售业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高效化 |
3.3.7 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品牌化 |
第四部分 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 |
4.1 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问题分析 |
4.1.1 区域布局的不合理 |
4.1.2 物流配送体系落后 |
4.1.3 忽视品牌建设 |
4.1.4 规模小、集中度低 |
4.1.5 国际化的落后现状 |
4.2 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对策思路 |
4.2.1 政府的发展对策 |
4.2.2 行业协会的发展对策 |
4.2.3 企业的发展对策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声明 |
(6)小城镇零售业发展的业态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城镇零售业态的研究意义及基本含义 |
1. 研究小城镇零售业态的指导意义 |
2. 零售业态的基本含义 |
二、我国小城镇零售业态发展状况分析 |
1. 小城镇零售业态发展状况 |
2. 小城镇零售业的业态需求 |
三、小城镇零售业态的现实选择:以便利店为主,各种业态并存 |
1. 多种业态并存符合业态结构的变化规律 |
2. 便利店是最具有竞争力的零售业态 |
3. 小城镇零售业态选择应以便利店为主的原因 |
(7)营销观念在技术商品化过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技术商品化与营销观念 |
1.1 技术的商品化过程 |
1.2 我国技术商品化的现状 |
1.3 营销观念在技术商品化过程中的作用 |
第2章 技术的需求特征与营销原则 |
2.1 技术的市场需求特征 |
2.1.1 技术的需求特点 |
2.1.2 技术的市场障碍 |
2.2 技术商品化过程中的营销原则 |
2.2.1 市场导向原则 |
2.2.2 利益导向原则 |
2.2.3 适度超前原则 |
2.2.4 适度保密原则 |
2.2.5 适时放弃原则 |
第3章 技术形成过程中的营销观念 |
3.1 技术的形成过程 |
3.2 各阶段的营销观念 |
3.2.1 创意阶段 |
3.2.2 概念开发阶段 |
3.2.3 深入开发阶段 |
3.2.4 成果示范阶段 |
3.3 技术的保护 |
3.3.1 技术保护形势的选择 |
3.3.2 申请专利的时机与范围 |
第4章 技术转让过程中的营销策略 |
4.1 技术的特性 |
4.2 主要营销策略 |
4.2.1 产品策略 |
4.2.2 定价策略 |
4.2.3 渠道策略 |
4.2.4 促销策略 |
第5章 技术的应用与生命周期理论 |
5.1 技术的应用过程 |
5.2 技术生命周期的基本模式 |
5.3 技术生命周期与技术战略 |
5.4 实例分析——VCD、DVD技术的生命周期及启示 |
5.4.1 VCD、DVD技术在我国的引入和发展 |
5.4.2 启示 |
第6章 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论面向小城镇的零售业体系的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 [1]志丹县域商业网点空间发展格局研究[D]. 刘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12)
- [2]国美苏宁经营比较分析[D]. 刘永明. 西北大学, 2006(11)
- [3]小城镇商业企业营销管理的研究[D]. 李丽娜. 黑龙江大学, 2006(12)
- [4]基于GIS的小城镇商业布局优化研究[D]. 黄竞波.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5]零售业连锁经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金晶. 四川大学, 2003(02)
- [6]小城镇零售业发展的业态选择[J]. 王柏玲,朱远.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 [7]营销观念在技术商品化过程中的应用[D]. 刘颖. 大连海事大学, 2002(01)
- [8]论面向小城镇的零售业体系的构建[J]. 朱远,王丹,刘颖. 商业研究, 2001(01)
- [9]构建面向小城镇的零售业体系[J]. 朱远. 商场现代化, 2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