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沙县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英吉沙县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一、英吉沙县发生一起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素杰[1](2021)在《喀什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病原学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喀什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常见病毒性病原体病原谱构成,为临床治疗及药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循证学依据;了解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流性特征及与其地区的差异;并针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个人一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患者以及来自包括泽普县、疏勒县、疏附县人民医院等来自喀什地区的共12个县医院的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se Chain Reaction,RT-q PCR)检测六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 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Flu B)、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HPIVs)、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核酸阳性率,分析不同年龄、季节和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相关病毒核酸检出情况,绘制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病原谱;同时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入院首次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重症肺炎预测模型。结果:1.2019年11至2020年10月期间共检测喀什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1873例,病毒总体检出率为24.13%,六种病毒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Flu A(8.38%)、RSV(7.85%)、HEV(4.97%)、ADV(3.90%)、HPIVs(1.44%)、Flu B(0.48%)。2.纳入的1873例ARI病例中,成人(≥14岁)463例,病毒无性别分布差异(P>0.05)。3.六种病毒在儿童中的总体检出率(26.88%)高于成人(15.77%)。儿童中病毒检出率最高的是RSV(9.50%),成人中病毒检出率最高的是Flu A(9.07%),不同年龄层病原构成不尽相同。4.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分布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病毒感染高峰季多为冬季。5.在喀什地区大部分各县市中检出率最高的病毒均为Flu A,但岳普湖县、巴楚县、塔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为RSV,泽普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为HEV。6.维吾尔族和汉族中检出率最高的病毒均为Flu A(9.02%和6.05%)。7.单因素分析中,重症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民族、年龄、存在先心病、WBC计数、NE%、LY%、PCT水平7个因素,与其他基础疾病(贫血、哮喘、营养不良)、CRP水平、ESR水平、不同类型病毒感染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中,WBC、NE%、年龄<3岁、患有先心病是重症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8.最终以是否患有先心病、年龄是否<3岁、WBC、NE%作为联合预测因子建立重症肺炎预测模型,AUC为0.741(95%CI∶0.685-0.797),约登指数为0.410,敏感性为0.53,特异性为0.88,此模型对于重症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1.喀什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主要为Flu A和RSV。2.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对应的呼吸道病原谱不同。呼吸道病毒总体检出率∶儿童高于成人,冬季高于其他季节。3.联合年龄、WBC、NE%和存在先心病建立的预测模型对于重症肺炎的诊断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亚腾[2](2021)在《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传播的动力学模型与疾病定量防控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黑热病在新疆喀什地区已经延续多年,并多次发生暴发,估计传染病传播的特征参数对于优化流行病期间的控制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喀什地区的实际发病数据来估计黑热病的实时有效再生数,以了解黑热病在喀什地区的传播动态,并通过构建动力学模型的方法来掌握喀什地区黑热病的总体流行趋势并且进行长期预测,同时定量的模拟影响疾病传播的关键因素,最终为黑热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实时有效再生数的估计在疾病的流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2004-2016年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的月病例数据,将其暴发前后的时间分为了四个阶段,同时结合贝叶斯法估计黑热病在不同时间的实时有效再生数。(2)根据黑热病的实际病例数据和传播途径,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和动力系统理论来研究模型的动力学性态,从理论上揭示疾病的传播规律。利用R语言、MATLAB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模拟并预测黑热病的流行趋势,同时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分析结果作敏感性分析,找出影响黑热病的关键参数,以寻求最佳的控制策略。结果:(1)得到的四个阶段平均再生数的情况分别为:1.02(0.83,1.24);1.11(0.64,1.84);0.92(0.68,1.16);1.20(0.57,2.42),且实时再生数在2014年9月达到最大值3.07(2.09,4.25)。实时有效再生数的变化趋势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处于平稳状态,在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实时有效再生数突增,变化趋势波动较大,说明此时喀什地区黑热病的传播力加大。(2)根据黑热病的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其拟合评价标准(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24.18%)和均方根百分比误差(RMSPE=38.23%)),这说明该模型拟合喀什地区黑热病的发病数据是合理的;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黑热病的累计发病数在持续增加,但其增长速度逐渐减慢,这意味着黑热病每年的发病例数在逐渐减少。基本再生数R0=.176(95%CI:1.49-1.93),说明短时间内黑热病在喀什地区会继续流行,尚不能完全消除。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白蛉与狗之间的相互传播率(β3、β4)对基本再生数R0的影响最大,而从感染的白蛉向易感人的传播率(1β)以及白蛉和狗之间的相互传播率(β3、β4)对黑热病的病例数(I)影响最大。结论:根据分析结果,认为实时监测有效再生数是可行的,可以对当前的防控的手段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且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有用信息,可以使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并且及时确定有效的缓解策略;同时,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模型拟合结果可以较为合理的反映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的流行趋势;根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为了有效控制黑热病在喀什地区的流行,应大力减少白蛉与狗之间的相互传播(如对公共场所进行清扫,喷洒灭蛉药,给狗带防蛉项圈,给狗疫苗接种),为了减少白蛉对人的叮咬,人们可以使用防蛉蚊帐,尽量不去白蛉活跃的野外区域,同时当地政府应对人民群众开展黑热病的危害和预防教育。

杜奕州[3](2020)在《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及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初步了解新疆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羊场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及该地区流行的优势菌株,20182019年间,于新疆南疆库车县、英吉沙县、巴楚县的5个规模化羊场随机采集健康以及具有呼吸道症状的绵羊鼻拭子132份,病死羔羊的肺组织样品6份。采用PCR技术对样品进行初步鉴定,选取部分代表株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使用DNAStar、MAGE、DNAMAN软件分析其分子特征,使用邻接法构建基于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支原体液体培养基MTB及固体培养基MTA对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培养,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菌落形态,进一步采用PCR方法从分子水平确定其种属。从巴楚县、库车县和英吉沙县采集的132份绵羊鼻拭子和6份肺脏组织标本中检测出绵羊肺炎支原体阳性样本20份、精氨酸支原体阳性样本16份、结膜支原体阳性样本4份,3个地区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0.0%、15.4%,总阳性率为29.0%。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实验菌株分别与相关株同属一个大分枝,绵羊肺炎支原体与2017-318-25株亲缘关系较近、精氨酸支原体与E3.5、G230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膜支原体与Goat655株亲缘关系较近,绵羊肺炎支原体与精氨酸支原体均与国内分离株不属于同一分支。从40份PCR阳性样本中分离得到绵羊肺炎支原体12株,精氨酸支原体9株,未分离到结膜支原体,并扩增出与预期相符的绵羊肺炎支原体16S rRNA基因片段和支原体属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绵羊肺炎支原体与GenBank中公布的绵羊肺炎支原体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精氨酸支原体与GenBank中公布的精氨酸支原体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

田添[4](2020)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荒漠型黑热病时空聚集性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兵团地区黑热病的流行概况和时空聚集特征,探索影响荒漠型黑热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兵团地区黑热病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兵团地区2004-2018年黑热病的三间分布特征,运用SPSS20.0软件对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等指标的人群发病率进行描述和分析。(2)以团场为单位逐年计算各个团场的黑热病的发病率,在Sa TScan9.6软件中,对研究地区2004-2018年发病数据进行时间空间聚集性扫描(Space-Time),将Scan分析得出的时-空聚集区叠加到Arc GIS10.2建立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绘制时-空聚类图。(3)选择第三师50团开展调查,以1:3的比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其O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并考虑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兵团2004-2018年累计报告黑热病发病103例,年均发病率为0.26/10万;死亡1例,累积病死率为0.97%。从病例月分布看,以10-12月(48.54%)为发病高峰期。男女性别比为1.51∶1。发病人群主要为0-3岁的散居儿童。该地区报告病例分布在9个师24个团场中,第三师病例数最多(87.38%)。2004-2018年兵团地区黑热病发病-诊断时间中位数M为9天。(2)第三师2004-2018年累计报告病例数为90例,年均发病率为2.83/10万,死亡1例,累积病死率为1.11%。从病例月分布看,50团报告病例数以11月(27.59%)居多,伽师总场报告病例数主要集中在10-12月(60%)。男女性别比为1.25:1;发病人群主要为0-2岁散居儿童。第三师的病例分布在11个团场,报告病例较多的是伽师总场(38.89%)和50团(32.22%)。(3)时空聚类分析显示,兵团地区共探测到1个有意义的聚集区,以第三师48团(39.43N,78.20E)为中心,半径为122.36km,聚集时间为2005-2011年;第三师共探测到两个聚集区,一类聚集区以伽师总场(39.68 N,77.59 E)为中心,二类聚集区以50团(39.94 N,77.23 E)为中心;所有患病团场共探测到2个有意义的聚集区,一类聚集区以伽师总场(39.68 N,77.59 E)为中心,聚集时间为2007-2010年。二类聚集区以第四师67团(43.79 N,80.75 E)为中心,聚集时间为2005-2010年。(4)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畜数量、是否有户外露宿习惯、是否有使用蚊帐习惯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夏季夜晚有使用蚊帐习惯会降低患病风险,是保护性因素(OR=0.158,95%CI:0.0260.946);而有户外露宿习惯会增加患病风险,是危险性因素(OR=6.451,95%CI:1.59126.157)。结论:(1)兵团地区2004-2018年黑热病发病率总体偏低,属于低发病率传染病,但每隔几年仍会出现小幅度脉冲式暴发。历年报告病例分布在9个师24个团场,但主要集中分布在第三师,0-3岁散居儿童发病率较高。(2)时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兵团地区黑热病的发病并非随机分布,聚集区域内发病风险高,病例分布集中,而在聚集区外,发病风险较低,病例则呈稀疏性、离散性分布。(3)在夏季有户外露宿习惯的人群会增加患病风险,而在蚊虫多的季节使用蚊帐的人群则会降低患黑热病的风险。

张新岩,王童敏,马超,刘慧慧,张必科[5](2017)在《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麻疹高发原因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喀什地区2015年麻疹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历史资料分析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麻疹高发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喀什地区<3岁婴幼儿麻疹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89.81%;8月龄至3岁人群麻疹疫苗估算接种率最高为90.91%,人群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为62.42%,均低于95.00%的人群免疫屏障水平;疫情处置率为69.36%,低于国家要求水平;病例发病前有医院就诊史的比例为36.69%。结论免疫屏障难以形成,传染源得不到有效隔离,传播途径不能有效切断,是导致2015年新疆喀什地区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李方,马合木提,木合亚提·胡塞英,常昭瑞,施国庆[6](2017)在《2006─2016年新疆伤寒和副伤寒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明确新疆伤寒、副伤寒病例的分布特征,发现高危地区及高危人群,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分析2006─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上报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及疫情。结果 2006─2016年新疆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4 999例,年均发病率2.0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为每年7─9月的夏秋季;男女性别比为1.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P>0.05);病例集中在青少年人群,10岁组发病率最高(3.85/10万),80岁及以上组也较高(2.19/10万);喀什地区发病率最高(8.09/10万),主要集中在伽师县和麦盖提县;11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6起,高峰常见于7月底至9月,且多在当地引起蔓延,出现2次以上发病高峰。结论 2006─2016年新疆伤寒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属于伤寒高发地区,应在疾病高发季节来临之前对重点地区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改善饮水卫生、加强健康教育及对"三凉"食品的监督检查,在伽师县和麦盖提县针对高风险人群接种伤寒疫苗。

贺湘焱[7](2017)在《新疆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居全国首位,是我国重点防控地区。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新疆肺结核疫情的时间、人群、地区和空间分布特征及肺结核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新疆94个区县肺结核病的防控效果进行排序,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干预实验,为进一步制定新疆肺结核的防控策略和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结核病专报系统2011年-2015年新疆14个地州和94个区县肺结核监测数据及其相应的人口结构、社会经济、环境气象和卫生水平相关影响因素,采用ArcGIS10.2软件分别对新疆地州和区县肺结核报告数据进行全局趋势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肺结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聚集模式。对肺结核的影响因素分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各生态学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用OLS回归模型筛选变量,探讨影响新疆肺结核发病的生态学因素。按照新疆各地区肺结核的发病率,通过聚类分析将新疆分为三类地区,分析肺结核防控现状。运用Delphi法确定肺结核防控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的12个指标,运用APH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运用加权TOPSIS法对新疆94个区县的防控效果进行排序,采用BP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对三类地区分别采取模拟防控干预实验,提出对策建议。结果:1.2011年至2015年新疆肺结核的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发病率是全国的2至3倍,并且连续5年位居于全国各省市发病率的首位。肺结核发病的三间分布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率存在着显着的季节性,12-1月发病率最高,6-10月发病率较低。男性患者占52.56%,女性患者占47.44%,男女发病比为1.11:1。发病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全国水平,老年人是肺结核高发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报告的肺结核患者占46.77%。职业分布以农牧民为主,占72.11%。肺结核发病率专题地图显示南疆肺结核疫情明显高于北疆和东疆。空间分布趋势图显示,肺结核发病自西向东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自北向南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在地州和区县都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聚集性。在地州水平,“热点”(高-高聚类)区域2011年至2015年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未探测到“冷点”(低-低聚类)区域。在区县水平,“热点”区域从2011年至2015年几乎每一年都集中在新疆的西南和南部地区,包含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大部分区县以及阿克苏的部分区县。“冷点”区域从2011年至2015年几乎每一年都集中在北疆的中北部和东疆东部相对分散分布发展,包括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区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哈密、吐鲁番和阿勒泰的部分区县。2.与新疆各地州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正相关的有4个变量,包括少数民族比例、乡村人口比例、全年平均气温、人均水资源总量;呈负相关的有6个变量,包括人均生产总值、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年平均降水量、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天数、平均每万人床位数、平均每万人医生数。与新疆各区县水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正相关的有6个变量,包括少数民族比例、农村人口比例、全年平均气温、全年平均日照数、全年浮尘日数、全年扬沙日数、全年沙尘暴日数;与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负相关的有2个变量,包括全年平均降水量和全年平均相对湿度。根据OL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地州水平,少数民族比例、乡村人口比例与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均呈正相关,即少数民族比例、乡村人口比例越高的地区,肺结核发病率越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呈负相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地区肺结核发病率越低。在区县水平,乡村人口比例与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均呈正相关,乡村人口比例越高,肺结核发病率越高;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与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呈负相关,全年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肺结核发病率越低。3.根据新疆14个地区和94个区县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把新疆划分为三类地区。一类地区为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的大部分区县;二类地区为阿勒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吐鲁番、哈密和阿克苏、乌鲁木齐市的小部分区县;三类地区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和田和阿克苏的大部分区县。4.新疆建立了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三位一体”的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和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措的防治经费保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肺结核患者没有经过化学药物治疗为对照前提,2011年-2015年,新疆肺结核防控的实施减少了死亡人数35477例,避免新发肺结核患者数为39013例,共挽回1159199个DALY,挽回的间接社会经济效益为272.71亿元,挽回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657.76万元。5.尽管新疆肺结核防控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新疆地州和区县两级财政投入水平还较低,地州级投入仅占总经费的5.27%、区县投入仅占总经费的12.69%,尤其是III类地区对中央、自治区及外部经费投入的依赖性较大。肺结核预防控制的人力资源总量不足,实际配备率只有81.3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III类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专、中专为主,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6.新疆肺结核防控规划目标基本完成,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新涂阴肺结核患者完成治疗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核病筛查率、重点县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筛查率、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使用覆盖率7个指标达到十二五规划的防治要求,但初诊患者查痰率、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和肺结核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3个指标未完成规划要求。南疆四地州肺结核防控形势严峻,肺结核发病数占全疆的70.74%,但基础建设和实验室设施配备较差,防治人员严重不足,人员不稳定,更换频繁,防治工作质量难以保障。7.根据德尔菲法确定肺结核防治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的12个指标,运用TOPSIS法对新疆94个区县的防控效果进行排序,结果显示,北疆和东疆的防控效果要明显好于南疆。采用BP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对3类地区分别采取模拟干预实验,结果为:提高I类地区肺结核防控工作的管理率和治疗率,可以明显减少肺结核的发病率;提高II类地区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和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可引起肺结核发病率的较大幅度下降;III类地区如果防控工作的管理和治疗没有提高,肺结核发病率将会在2018年有较大程度的增高。结论:新疆是我国肺结核发病率最高的省区,肺结核发病聚集的III类地区(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阿克苏)发病率高而经费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防控指标完成较差,而肺结核发病较低的I类地区(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经费投入较高,防控规划指标完成较好。采用BP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对新疆三类地区分别采取模拟干预实验显示,III类地区由于肺结核发病率本身很高,如果防控工作没有得到提高,肺结核发病率将会在2018年有较大程度的增高,因此应加强对肺结核高发而防控工作开展较差的南疆四地州重点关注和政策倾斜,加大对这些地区的经费、基本建设和人力资源等项投入,改善就医条件,有效发现和管理患者,减少肺结核传播途径,最终减少肺结核的发病率。

阿提开木·吾布力[8](2016)在《新疆活动性结核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季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生态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新疆是我国结核病高负担省区之一,本研究分别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X-12-ARIMA方法,充分挖掘新疆结核病监测数据,分析新疆活动性结核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性特点以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生态学研究,探讨影响结核病分布的生态学因素,为进一步阐明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和措施以及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94个区县为基本单位,利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结核病监测资料及其相应的人口学因素、经济因素、气候因素、卫生水平因素和地理因素等生态学影响因素的资料,利用Epidata4.0软件进行双人双录入并进行核对。分别用SPSS17.0、ArcGIS10.2.2、GeoDa和SAS9.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新疆区县界电子地图(比例尺为1:100,000)是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全国县界电子地图中截取。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用全局Moran`s I统计量,区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用Anselin’s Local Moran`s I和Getis-Ord Gi*统计量。首先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初步探索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和各生态学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然后用OLS回归模型筛选变量。根据拉格朗日乘数LM和稳健拉格朗日乘数Robust-LM选择SLM模型为合适的全局空间回归模型。然后用GWR模型探讨活动性结核病及其影响因素间关系的空间异质性。用调整R2(Adjusted R2)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和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等指标评价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用X-12-ARIMA法对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月度时间序列进行季节调整,从分解出来的季节性成分中计算季节幅度SA,并对不同特征患者的季节幅度进行比较。结果: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性结核病、活动性肺结核病、涂阳肺结核和涂阴肺结核的报告发病率均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global Moran`s I>0,P<0.0001)。从2005年至2013年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global Moran`s I指数呈下降趋势(t=-0.811,P=0.008)。根据Anselin’s Local Moran`s I的聚类结果,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的“热点”主要落在新疆西南部,各年份包含南疆西南部的18至28个区县不等,“冷点”主要落在北疆中部地区,各年份包含北疆中部的19至27个区县不等。基于Getis-Ord Gi*统计量的热点分析所识别的“热点”和“冷点”所在位置跟聚类分析结果几乎一致,但其冷点范围有所扩大。从2005年至2008年期间,“热点”包括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的大部分区县以及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部分区县。从2009年起,“热点”进一步往西南部移动,主要包括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大部分区县,部分包括或不再包括阿克苏地区。然而“冷点”从2005年至2013年持续落在北疆中部地区。跟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呈正相关的变量有:少数民族比例、农业人口比例、农村人口比例、死亡率、全年平均气温和人均水资源;跟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呈负相关的变量有:人口密度、男性比例、人均GDP、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万人床位数、每万人医生数、全年合计降水量和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天数。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少数民族比例”跟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呈正相关,即少数民族比例越高的地区,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越高,并且在南疆中部地区其影响程度比较大;“人均GDP”跟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呈负相关,人均GDP越低即经济条件越差的地区,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越高,并且越往西边其影响越大。SLM模型和GWR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优于OLS模型,GWR模型虽然拟合效果不如SLM模型,但它考虑到变量间关系的空间异质性,提供更多的信息。从2005年至2014年十年期间,新疆总共登记277,300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平均每个月上报例数为2311±577例,最少为991例,最多为3941例。X-12-ARIMA季节调整法分离的长期趋势来看,活动性结核病报告例数从2005年至2006年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至2012年呈缓慢下降趋势,2012年至2014年期间呈上升趋势;提取的季节因子来看,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报告例数存在显着的季节性,每年三月份是报告高峰,十月份为报告低谷。活动性结核病的季节幅度SA为77.31%(95%CI为61.63%92.98%),说明每年高峰月份相对于低谷月份,平均多上报77.31%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季节幅度SA跟年龄、职业和疾病部位有关,014岁患者、学生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季节幅度较高(P<0.05)。结论:新疆活动性结核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其中涂阳肺结核的空间聚集程度呈下降趋势。新疆活动性结核病的热点区域在西南部,冷点区域在北疆中部,随时间有一定的变化趋势。活动性结核病疫情跟经济状况呈负相关,而跟少数民族比例呈正相关,且变量间的关联有空间异质性。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报告例数存在显着的季节性,对其季节性的潜在机制,本研究结果倾向于支持“冬季居住拥挤假说”。

门佩璇[9](2014)在《我国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文中认为背景: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经典性病,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危害巨大的传染病之一。梅毒在我国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位居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排序第3位。传统的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难于直观精确发现梅毒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近年发展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分析方法可以弥补其不足,为梅毒疫情监测开辟新途径。如何在我国建立起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梅毒疫情分析,是本课题需要研究的问题。目的:建立我国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探索和揭示我国梅毒疫情空间分布特征,直观与精确地找出我国梅毒疫情热点地区;构建我国梅毒疫情空间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梅毒疫情空间分布特征的因素;为实现梅毒的精确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10.0软件建立2011年我国各县区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GeoDa1.46和ArcGIS软件,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包括频数分布、全局趋势分析、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我国梅毒疫情空间分布特征;然后运用确认性空间分析方法构建我国梅毒疫情空间回归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模式的成因。结果:频数分布分析显示,2011年全国2925个县区梅毒发病率中位数为21.17/10万(25%分位数9.28/10万,75%分位数43.00/10万),最小为0.00,最大为515.34/10万,呈明显的正偏态分布(偏度为3.11),有126个县区梅毒发病率超过101/10万,为极端异常值。全局趋势分析表明,我国梅毒疫情分布从西北到东南方向呈现为“U”形变化趋势,显示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高发。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我国县区级梅毒疫情呈正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指数为0.5762,P<0.001),空间分布模式为“高—高”聚集(全局G系数为0.0331,P<0.001)。通过局部自相关分析输出了我国县区级梅毒疫情分布的热点地图,期和二期梅毒有5个核心区和117个热点县区(其发病率均超过50/10万),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部、青海中东部、广西、东南沿海、东北(包括内蒙锡林郭勒盟)等地区。同时,对福建、广东和新疆3个梅毒高发省份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找出了热点县区。我国地市级梅毒疫情空间滞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回归模型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决定系数R2=0.48,空间自回归系数=0.55,P<0.0001),人均GDP、性病医疗机构数量、流动人口、FSW和MSM人群的梅毒感染率是影响梅毒疫情空间分布的显着性因素,其空间回归系数分别为3.47、0.12、4.46、1.85、和0.71(P值均<0.05)。结论:我国梅毒疫情热点地区主要分布于新疆西南部、青海中东部、广西、东南沿海、东北(包括内蒙锡林郭勒盟)等地区,应突出重点,集中有限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这些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梅毒防治工作,做到精确防治和科学防治。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和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高的地区,其梅毒报告发病率高;流动人口和FSW人群梅毒感染率较MSM和男性性病就诊者人群对梅毒发病率的影响更大,值得进一步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分析方法具有可视化和精确定位等优点,应作为一种新的重要工具用于梅毒监测和防治。

付青[10](2013)在《克孜勒河流域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指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目前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的主要流行区之一,其中克孜勒河流域的喀什、疏附、疏勒、伽师4县(市)为重流行区,有人源型和自然疫源型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内脏利什曼病属于被忽视的传染病之一。既往工作主要围绕着媒介白蛉的分类鉴定、地域分布和生态学等方面开展,鲜见与该病流行规律、传播特征有关的研究,在白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也有限。近年来,随着空间统计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从不同角度研究我国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特征及白蛉群体遗传结构提供了新手段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收集了克孜勒河流域4县(市)逐乡(镇)、逐月的发病数据、人口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环境因素数据以及部分乡(镇)的媒介白蛉数据。通过运用流行病学、空间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研究地区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的时间-空间聚集性、发病热点的时空演变、疾病流行的环境因素、媒介白蛉的分子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一、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的时间-空间聚集性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扫描统计量法对各乡(镇)逐年的空间聚集性进行扫描,获得16次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的空间聚集(P均<0.01),可归为2个一级聚集区和1个二级聚集区。对连续13年的数据进行时空聚集性扫描,获得2个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的高危聚集区及其对应的高风险时段,2个聚集区内的内脏利什曼病发病风险分别是其他相同人口半径、相同时间间隔的扫描窗口发病风险的27.34倍和29.09倍(P均<0.01)二、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热点的时空演变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对研究地区内脏利什曼病的发病进行地理区域相关性分析,Global Moran’s I=0.18, Z Score=3.89(P<0.01)、General G=0.59, Z Score=4.11(P<0.01),结果说明内脏利什曼病的发病具有空间自相关性,且为高值聚集。运用地统计分析模块建立发病预测图并进行热点分析,累计探测到80个发病热点,内脏利什曼病在局部区域呈现中度甚至重度的聚集性,发病热点随时间的推移变化明显,地理位置表现为热点从中部-东部-中部的转移趋势,该病类型表现出从人源型-自然疫源型-人源型的转移趋势。三、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的环境因素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筛选与年发病率(1/万)相关的环境变量,建立不同类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的疾病-环境模型,定量分析了环境相关因素对该病流行的影响。拟合的人源型和自然疫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模型分别见①和②:①√INCIDENCE=-8.64+0.35QTM6Z8+9.46QEM6Z8-0.06QRM1Z3经过筛选,纳入模型的环境变量有3个,分别为:前一年6-8月平均地面温度、前一年6-8月平均EVI、前一年1-3月平均地面降水。模型的决定系数R2=0.61,F=12.67,P<0.01。②√INCIDENCE=-16.05+0.29T6+0.82QTMYEAR-0.21QRM1Z3经过筛选,纳入模型的环境变量有3个,分别为:当年6月平均地面温度、前一年全年平均地面温度、前一年1-3月平均地面降水。模型的决定素数R2=0.34,F=4.13,P<0.05。四、媒介白蛉的分子群体遗传结构研究应用mtDNA-Cytb基因研究了吴氏白蛉和长管白蛉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FST的范围最小值在长管白蛉群体间,最大值在吴氏白蛉与长管白蛉群体间,吴氏白蛉群体间FST均为负值,提示群体间的遗传差异非常小。吴氏白蛉(R2=0.34,P<0.05)与长管白蛉(R2=0.09,P<0.05)基因流与地理距离均呈负相关,群体遗传结构格局符合距离隔离模型。结论:克孜勒河流域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存在2个一级聚集区和1个二级聚集区。2个一级聚集区分别是以绿洲生态型为特征的人源型聚集区和以荒漠生态型为特征的自然疫源型聚集区。构建了该地区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的疾病-环境模型,该病的传播与特定时间的降水和温度呈相关关系。媒介白蛉的分子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揭示了该地区不同蛉种的种群遗传特征,为内脏利什曼病的疫情评估、监测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英吉沙县发生一起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吉沙县发生一起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喀什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病原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
    1 病例来源
    2 病例纳入与排除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与数据
        1.1 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
        1.2 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呼吸道标本核酸提取
        2.2 核酸片段的扩增
        2.3 结果确定和记录
        2.4 血液标本检测
    3 质量控制
        3.1 人员培训
        3.2 实验室检测
        3.3 资料收集录入
    4 统计学处理
    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1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1 纳入病例的基本情况
        1.2 病毒感染检出情况
        1.3 阳性病例的基本情况
        1.4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
    2 重症肺炎患儿危险因素分析
        2.1 肺炎患儿的人口学特征
        2.2 重症肺炎的单因素分析
        2.3 重症肺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各指标的ROC曲线分析
讨论
    1.1 病毒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情况
    1.2 不同年龄及地区病毒检出率不同
    1.3 性别与病毒检出的关系
    1.4 季节与病毒检出的关系
    1.5 重症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论文导师评阅表

(2)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传播的动力学模型与疾病定量防控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2 基于世代时间的喀什地区黑热病实时有效再生数估计
        2.1 世代时间的介绍
        2.2 实时有效再生数R_t
    3 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研究与应用
        3.1 传染病动力学的介绍
        3.2 基本再生数R_0
        3.3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
        3.4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在黑热病中的应用
    4 统计学检验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黑热病传播动力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支原体疾病研究进展
        1.1.1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1.1.2 其它支原体疾病
    1.2 支原体生物学特性
    1.3 支原体培养特性
    1.4 支原体疾病流行特征
        1.4.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1.4.2 临床症状
        1.4.3 病理变化
        1.4.4 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
    1.5 防治措施
    1.6 疫苗研究进展
    1.7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2章 新疆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羊场支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来源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3 试剂配制
        2.1.4 样品DNA的提取
        2.1.5 PCR检测
        2.1.6 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2.2 结果
        2.2.1 PCR检测结果
        2.2.2 序列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2.3 讨论
第3章 新疆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羊场支原体的分离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来源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3 试剂配制
        3.1.4 样品处理及接种纯化
        3.1.5 样品DNA提取
        3.1.6 PCR鉴定
        3.1.7 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
    3.2 结果
        3.2.1 菌落形态学鉴定结果
        3.2.2 PCR鉴定及同源性比较
    3.3 讨论
第4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荒漠型黑热病时空聚集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3.研究目的
    4.研究内容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研究现场
    3.研究对象
    4.研究方法和内容
    5.统计方法
    6.质量控制
    7.技术路线图
结果与分析
    1.兵团黑热病流行情况
    2.时空聚类分析
    3.兵团荒漠型黑热病影响因素
讨论
    1.兵团黑热病流行概况
    2.时空聚类分析
    3.兵团荒漠型黑热病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
研究局限性及建议
创新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5)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麻疹高发原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新疆喀什地区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2.1.1 疫情概况
        2.1.2 时间分布
        2.1.3 地区分布
        2.1.4 人群分布
    2.2 新疆喀什地区麻疹疫情主要影响因素
        2.2.1 疫苗接种情况
        2.2.2 人群免疫水平
        2.2.3 麻疹病例接种情况
        2.2.4 疫点处置情况
        2.2.5 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2.2.6 医院就诊史
3 讨论

(6)2006─2016年新疆伤寒和副伤寒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暴发纳入范围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2 时间分布
    2.3 聚集性疫情
    2.4 人群分布
        2.4.1 性别和年龄分布
        2.4.2 职业分布
    2.5地区分布
3 讨论

(7)新疆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新疆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收集方法
        1.3 统计方法
        1.3.1 全局趋势分析
        1.3.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1.3.3 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1.4 质量控制
        1.5 相关分析软件
    2 结果
        2.1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流行特征
        2.1.1 全国与新疆肺结核发病情况的比较分析
        2.1.2 新疆肺结核疫情分布特征
        2.1.3 新疆肺结核发病情况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2.2 新疆肺结核病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变化趋势
        3.2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3.3 新疆肺结核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3.4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回归模型探讨
    4 小结
第二部分:新疆肺结核预防控制现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收集方法
        1.3 统计方法
        1.3.1 聚类分析
        1.3.2 定量研究分析
        1.4 质量控制
        1.5 相关分析软件
    2 结果
        2.1 聚类分析
        2.2 新疆肺结核预防控制情况
    3 讨论
        3.1 新疆肺结核预防控制的基本情况分析
        3.2 新疆肺结核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4 小结
第三部分:新疆肺结核病防控效果评价及对策建议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方法
        1.2.1 卫生经济学评价
        1.2.2 德尔菲法
        1.2.3 层次分析法
        1.2.4 TOPSIS综合评价法
        1.2.5 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1.3 质量控制
        1.4 相关分析软件
    2 结果
        2.1 肺结核防控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2.2 肺结核防控效果的综合评价
        2.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2.2 防控评价指标的权重设定
        2.2.3 运用加权TOPSIS法评价新疆94个区县肺结核综合防控效果
        2.2.4 基于BP神经网络动力学的模拟实验与评价
    3 讨论
        3.1 新疆肺结核防控效果评价
        3.2 新疆肺结核防控工作建议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8)新疆活动性结核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季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生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收集方法
        1.2.1 调查地区
        1.2.2 调查方法
        1.2.3 调查内容
        1.3 资料整理与分析
        1.3.1 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的计算
        1.3.2 建立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的地理信息系统GIS
        1.3.3 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1.4 空间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
        1.4.1 空间权重矩阵
        1.4.2 全局Moran's I统计量
        1.4.3 Anselin's Local Moran's I统计量
        1.4.4 Getis-Ord Gi*统计量
        1.5 质量控制
        1.6 伦理
    2 结果
        2.1 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的一般状况
        2.2 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的区县分布
        2.3 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的空间聚集性
        2.4 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的热点/冷点地区
    3 讨论
        3.1 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的变化趋势
        3.2 新疆活动性结核病的空间聚集性
        3.3 新疆活动性结核病的热点和冷点区域以及可能影响因素
        3.4 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的异常点以及可能解释
        3.5 本研究的优点及创新性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小结
第二部分:新疆活动性结核病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生态学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收集方法
        1.2.1 调查地区
        1.2.2 调查工具和方法
        1.2.3 调查内容
        1.3 资料整理
        1.4 资料分析
        1.4.1 统计描述
        1.4.2 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
        1.4.3 空间回归模型的建立
        1.5 空间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
        1.5.1 全局空间回归模型
        1.5.2 区域空间回归模型
        1.6 质量控制
        1.7 伦理
    2 结果
        2.1 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及其生态学影响因素的统计描述
        2.2 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与生态学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分析
        2.3 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与生态学影响因素间的OLS模型
        2.4 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与生态学影响因素间的SLM模型
        2.5 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与生态学影响因素间的GWR模型
    3 讨论
        3.1 各解释变量的变化趋势及区县差异
        3.2 各解释变量跟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的相关性
        3.3 活动性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以及解释变量间的回归模型探讨
        3.4 本研究的优点及创新性
        3.5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小结
第三部分:新疆活动性结核病的季节性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收集方法
        1.2 资料整理与分析
        1.2.1 原始时间序列的调整
        1.2.2 年度季节幅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 X12ARIMA季节调整法的基本原理
        1.4 质量控制
        1.5 伦理
    2 结果
        2.1 从2005年至2014年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报告例数一般情况
        2.2 从2005年至2014年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月报告例数
        2.3 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月报告例数时间序列的季节调整
        2.4 新疆活动性结核病上报例数的季节幅度以及影响因素
    3 讨论
        3.1 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一般情况
        3.2 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月报告例数的基本概况
        3.3 新疆活动性结核病报告例数的长期趋势
        3.4 新疆活动性结核病的季节性
        3.4.1 冬季居住拥挤假说
        3.4.2 维生素D缺乏假说
        3.4.3 其它影响活动性结核病季节性的因素
        3.5 本研究的优点及创新性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9)我国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传染病疫情监测需要空间分析方法
        二、空间分析方法应用于疾病防治的历史
        三、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统计方法的发展及其应用
        四、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统计分析的特点与优势
        五、迫切需要建立我国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性病监测
        二、HIV监测与病例管理
        三、追踪传播来源
        四、危险因素分析
        (一) 人口社会经济因素
        (二) 地域和环境因素
        五、展望
第二章 研究目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来源
        一、梅毒病例报告数据
        二、相关人群梅毒感染率、行为与规模估计数的资料
        三、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四、医疗卫生资源数据
        五、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
    第二节 硬件与软件条件
        一、硬件条件
        二、软件条件
        (一) Maplnfo 10.0
        (二) GeoDa 1.46
        (三) ArcGIS 10.0
        (四) Excel 2003
    第三节 研究数据库的建立
    第四节 统计分析方法
        一、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一) 频数分布与全局趋势分析
        (二) 空间权重矩阵
        (三) 全局空间自相关
        (四) 局部空间自相关
        二、确认性空间统计分析
        (一) 空间滞后模型
        (二) 空间误差模型
    第五节 研究技术路线
第四章 结果
    第一节 频数分布与全局趋势分析结果
        一、梅毒发病率的频数分布特征
        二、梅毒发病率的全局趋势
    第二节 全国梅毒疫情空间自相关分析
        一、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一) 局部Moran指数
        (二) 局部G系数
        (三) Moran散点图
    第三节 高发省份梅毒疫情空间自相关分析
        一、高发省市空间自相关
        (一)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二)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四节 空间回归分析
        一、全国省级层面空间回归分析
        二、全国地市级层面空间回归分析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论文相关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
致谢

(10)克孜勒河流域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克孜勒河及其流域概况
        1.1 克孜勒河概况
        1.2 自然和生态环境
    2 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概况
        2.1 流行概况
        2.2 流行病学分型
    3 克孜勒河流域的内脏利什曼病流行概况
        3.1 蛉种及分布
        3.2 流行和防治
        3.3 疫情现状
    4 研究目标与内容
        4.1 目标
        4.2 内容
    5 技术路线
第一章 克孜勒河流域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的时间-空间聚集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现场及时段
        1.2 数据收集
        1.3 数据整理
        1.4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的空间聚集性
        2.2 发病的时空聚集性
    3 讨论
第二章 克孜勒河流域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热点的时空演变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现场及时段
        1.2 数据收集
        1.3 数据整理
        1.4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空间自相关性
        2.2 半变异模型的构建
        2.3 发病热点及其时空演变
    3 讨论
第三章 克孜勒河流域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的环境因素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现场及时段
        1.2 数据收集
        1.3 数据整理
        1.4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变量的确定
        2.2 疾病-环境模型建立
    3 讨论
第四章 克孜勒河流域内脏利什曼病媒介白蛉的分子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白蛉及其来源
        1.2 主要仪器与耗材
        1.3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白蛉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2.2 mtDNA-Cytb基因扩增
    3 MTDNA-CYTB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
        3.1 mtDNA-Cytb扩增结果
        3.2 mtDNA-Ctyb基因序列特征
        3.3 单倍型间的关系
        3.4 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
        3.5 群体遗传结构
    4 讨论
研究总结
创新点
不足之处及打算
致谢
参考文献
发表的文章

四、英吉沙县发生一起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喀什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病原学调查分析[D]. 张素杰.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传播的动力学模型与疾病定量防控策略的研究[D]. 宋亚腾.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3]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及鉴定[D]. 杜奕州. 塔里木大学, 2020(10)
  • [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荒漠型黑热病时空聚集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 田添.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麻疹高发原因调查[J]. 张新岩,王童敏,马超,刘慧慧,张必科. 疾病监测, 2017(09)
  • [6]2006─2016年新疆伤寒和副伤寒调查分析[J]. 李方,马合木提,木合亚提·胡塞英,常昭瑞,施国庆.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7(04)
  • [7]新疆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效果评价[D]. 贺湘焱.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2)
  • [8]新疆活动性结核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季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生态学研究[D]. 阿提开木·吾布力.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8)
  • [9]我国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D]. 门佩璇.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01)
  • [10]克孜勒河流域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付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12)

标签:;  ;  ;  ;  ;  

英吉沙县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