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垂孔爆破一次到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田仲初,丁滨阳,罗聿曼,罗朝华,丛培,汤宇[1](2021)在《深覆盖砂卵石层钢板桩围堰模拟施工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钢板桩在黄河流域深覆盖砂卵石层地质条件下难以插打到位这一问题,基于工程现场8 m(长)×3 m(宽)×5 m(高)的钢板桩围堰平面缩尺模型和人工模拟的最不利砂卵石地质层,采用高压射水、改良钢板桩、水下引孔爆破等技术手段进行插打试验,研究钢板桩的插打对周边土体的挤压作用,对比分析不同插打方案的施工效率。结果表明:在最不利砂卵石地质层下,试验模型桩墙侧向土压力呈弧状分布,且砂卵石集料集配越密对钢板桩插打的阻碍作用越强;采用改良钢板桩和水下引孔爆破技术能够提高钢板桩的沉桩效率,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种钢板桩围堰辅助沉桩技术。
胡洪文,史秀志,周树光,苟永刚,陈刚,张世安,阚忠辉,李林军[2](2021)在《中深孔爆破一次成井技术在沙溪铜矿的应用》文中提出天井作为矿山广泛使用的设施,如何安全高效掘进天井对于整个开采过程非常重要。基于中深孔爆破一次成井模式及理论,以沙溪铜矿-530 m水平FZ106和-705 m水平T308两个采场的底部堑沟切割井为例,对爆破设计方案及施工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提供了参考。
陆焱[3](2021)在《运营状态下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拆除与新建钢箱梁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高速公路桥梁、城市桥梁、国省道桥梁,施工时存在质量问题、初始设计缺陷、后期运营阶段桥梁不断恶化等,加固和修复处理后运营一段时间病害程度加深,无法再通过其他手段来提升或提高结构性能满足现有承载能力要求需要拆除新建;路线从新规划、跨线江河通航等级提升提高通航净空等桥梁需要拆除新建,桥梁拆除技术研究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本文以大跨径变高度箱型截面预应力连续梁桥为背景,对老桥拆除施工方法、运营保通行健康监测、新建钢箱梁施工技术等进行研究。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静力拆除,边跨位于河岸使用转孔灌注桩基础接钢管支架支撑边跨的方式拆除,中跨采用贝雷片拼装挂篮拆除,拼装挂篮平行下放各切割分段梁,主梁拆除顺序为逆序逐段拆除。拆除过程中对拆除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拆除工作做了前期的准备。在拆除过程中主梁体系不断转换,对主梁进行数值分析,对拆除过程进行实时控制,迈达斯CIVIL对拆除阶段主梁关键截面应力、变形和边跨支架沉降进行理论计算及边跨支架、提升挂篮安全性分析计算。为适应经济发展,改扩建过程中桥梁为保通行运营状态,方案设计单幅拆除新建,单幅改道双向四车道通车,新建完成后满足通车条件,再转换交通,交换施工。待拆除保通行桥梁结构损伤严重,保障行车安全,制定保通行健康监测方案,运营过程中箱梁关键截面应变、位移监测、振动频率监测。设置预警值,超出极限范围自动报警,终止通行,确保安全。拆除原有上部结构,保留下部结构加固改造继续使用,上部结构新建钢箱梁,边跨拆除支架改造为新建钢箱梁边跨拼接支架进行边跨分段拼接,中跨大节段平行提升合拢。保留下部结构继续使用和拆除支架改造使用是拆除和新建的关键联系点。新建钢箱梁桥相关技术研究,对于通航河道,安全作业半径受限情况下,采用边跨分段吊装、纵向牵引块段就位、精准定位,中跨采用桥面吊机悬臂拼装,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边跨钢箱梁拼装技术研究、中跨大节段吊装合拢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大节段切割长度影响因数及长度计算、吊装合理调节保证焊接质量及如何有效保证桥梁线型平顺受力合理。
杨朝霞[4](2021)在《切顶破碎块体充填巷帮围岩稳定机理及无煤柱开采成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力学模型、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切顶破碎块体充填巷帮围岩稳定机理并提出相应巷帮控制方案,理论成功在阳煤二矿进行工业性试验并取得以下成果。基于对巷旁充填沿空留巷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的研究,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分析了聚能爆破预裂切顶成缝的可行性,构建了不同围岩条件下切顶充填沿空留巷结构模型物理与力学模型,进而分析不同支护形式及参数下围岩应力特征。应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炮孔间距、角度、深度对采空区顶板垮落、围岩垂直应力大小及围岩变形的影响,最终确定合理的预裂参数。根据阳煤集团二矿27101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采用摩尔-库伦模型建立了切顶留巷离散元UDEC数值模型;研究了切顶留巷在掘进动压、周期来压、回采动压、二次回采动压期间巷道围岩变形与应力演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巷内支护形式对巷道围岩变形、稳定性、裂隙发育的控制效果。回采动压和周期来压对围岩控制尤为关键,在上工作面回采期间超前工作面前方20~40m进行加强支护,滞后工作面100m稳定控制区域包括滞后加强支护。根据切顶采空区垮落充填巷帮矸石受力的特征,提出了耦合柔性支护以钢丝绳+钢筋网+菱形金属网组成的护帮技术,适应碎石帮的大变形和动压冲击。确定了单体支柱与液压支架联合支护的巷内支护+顶板及实体煤帮高强高刚锚(杆)索补强支护+切顶充填巷帮耦合柔性支护的联合支护形式。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有效的矿压观测方案,对巷道两帮收敛、顶底板移近量、顶板离层、锚(杆)索受力等情况进行实测。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检验以上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并对其进行技术与经济效果的对比分析,综合验证此论文的研究成果。
彭锦浩[5](2020)在《VCR掏槽+侧崩成井机理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矿山在提产能、降成本上寻求新的突破。传统的成井技术被淘汰,深孔爆破成井技术(平行空孔掏槽及群孔球状药包爆破成井)应运而生,但是受地质条件、凿岩设备等的影响,在实际施工中仍存在问题。本文以“马坑铁矿大直径深孔采场切割天井”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实地调研、爆破理论分析、爆破漏斗试验、数值仿真及现场爆破试验等研究方式,系统的研究了两大技术:(1)纯VCR掏槽爆破技术解决天井掏槽,(2)侧向崩落技术解决天井成型。开展的工作及具体成果如下:(1)对矿区地质概况及当前爆破成井存在的效率低、单耗高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较为全面的总结了影响爆破成井效率的因素,为后续研究思路的凝练奠定基础。(2)基于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设计并开展100mm孔径的爆破漏斗实验,将矿业软件3dmine应用于数据处理中,分析数据得到2.1kg球状药包最佳药包埋深1.26m,最佳比例埋深0.98kg/m3;基于此,理论计算确定天井球状药包爆破参数。(3)根据爆轰理论、岩石爆破理论和应力波衰减规律推导计算了炮孔直径为150mm,装药直径为150mm的耦合球状药包在岩体中爆炸形成的粉碎圈和裂隙圈半径。计算结果为:粉碎圈半径278mm,裂隙圈半径832mm。(4)在爆破漏斗实验基础上,根据爆破破岩机理、VCR掏槽爆破机理和侧向崩落机理对爆破成井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分层高度,炮孔间距、微差时间、装药参数,为爆破成井试验方案参数的选取提供了针对性的依据。(5)根据理论设计的球状药包掏槽方案,运用ANSYS/LS-DY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弹性力学模型对深孔爆破成井中的一字形、三角形和菱形三种纯VCR法掏槽方式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得到了三种掏槽方式中爆破应力波叠加的时间、相邻炮孔应力波叠加的最大值、单元最大运动速度等相关参数,仿真结果的优化研究表明:菱形掏槽形成有效掏槽空腔的成功率更好,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优势。(6)在马坑铁矿大直径深孔试验采场进行VCR掏槽+侧崩成井试验,经三次爆破试验,成功形成3m×3m×14.3m的切割天井,与原成井方案对比,火工材料消耗降低了43.68元/m3,单耗降低了3.278 kg/m3。掘进效率提高了1.31.5米/班。
张康康[6](2020)在《大直径深孔采矿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直径深孔采矿法以产能高着称,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生产实践中,爆破方案及参数大多依赖经验选取,与矿山实际条件不符,造成矿山生产存在安全隐患、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本文依托某大型铁矿大直径深孔采矿生产现状为研究背景,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法及现场试验法研究大直径深孔采矿掏槽、防冲、破顶、侧向崩矿技术,并在现场应用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开展100mm孔径的爆破漏斗现场试验,结果表明:2.1kg药量乳化炸药最佳炸药埋深为1.26m,临界埋深为2.07m,岩石变形能系数为1.62m/kg1/3。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计算、经验公式计算法确定天井掏槽孔爆破参数;提出双分层球形药包的装药结构和掏槽孔起爆顺序方案。(2)在分析爆破冲孔机理基础上,建立堵塞料的物理力学模型,分析堵塞物料在炮孔中的受力及运动情况,推导建立大直径深孔上、下端填塞长度计算公式。结合水封爆破机理,制定联合水封堵塞结构的炮孔防冲技术。(3)应用塑性极限法、第一强度理论法、弹性力学薄板小变形理论计算采场破顶爆破安全厚度,确定破顶爆破最小安全厚度为6.2m。围绕破顶最小安全厚度、装药结构及起爆顺序提出破顶爆破方案。(4)根据爆破漏斗试验结果,研究确定侧崩区孔网参数为2.8×3m,确定采场侧向崩矿方式和方案。对比分析五种崩矿起爆顺序的优缺点,优选三种崩矿顺序方案。边孔孔网参数为2.2×3m,采用光面爆破和空气间隔装药技术,有效控制爆破边界和振动。(5)现场工业试验表明,优化方案采场爆破矿石大块率比原方案下降2.2%,天井扩腔爆破和侧向崩矿炸药单耗分别降低0.38kg/t、0.08kg/t,每吨矿石火工材料成本节省0.52元。
韩玥[7](2019)在《岩巷钻爆法快掘作业线的工程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东部矿区由于开采年限较久,矿井面临资源日渐枯竭、生产接续紧张等问题,加快采区开拓进度成为该部分煤矿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我国综掘机存在故障率高、对硬岩巷道适应性差、能耗大等问题,相当一部分矿井岩巷掘进仍以钻爆法为主。本文选取山东能源集团某矿北大巷延伸段为研究对象,对岩巷钻爆法快速掘进作业线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总结归纳了影响该矿岩巷快速掘进的因素主要为机械设备、爆破方式、管理方式以及劳动组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影响因素权重分析,得出各因素的重要度排序依次为:设备选型>爆破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断面大小>围岩硬度,并根据影响因素的重要度针对性提出了改进措施,最终形成了适用于该矿地质及技术条件的岩巷快掘作业线。论文主要取得如下成果:(1)研究了机械化装备水平、施工工艺、工序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对巷道掘进速度的影响,利用AHP理论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权重分析;根据各因素对岩巷掘进速度影响的重要度排序,针对性地确定了适用于该矿大断面硬岩巷道快速掘进的机械化作业线及工艺、工序。(2)提出了以CMJ2-17型液压钻车、ZWY-160/56.5L型挖掘式装载机、SD-80型胶带输送机为主要设备的岩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实现了速钻、快装和连运。提出了“4-3-3”大循环作业方式,即:劳动组织三天一个循环周期,第一天四班掘进,后两天三掘一喷,改变了煤矿原有的“三掘一喷”劳动组织模式,实现了各工序间的平衡、协调作业,提高了主要工序的作业效率。(3)提出了“双掏槽技术+反向装药爆破技术”、“机载液压前探临时支护+挖掘式装载机排矸”、“机械掘水沟”等新型工艺,提高了岩巷掘进速度,创出了该矿大断面岩巷钻爆法掘进单进新水平。研究成果现场应用情况良好,取得了大断面岩巷炮掘班进4 m、日进13 m、月进190 m的矿区新水平。形成的大断面硬岩巷道快速掘进技术、工艺及装备对于山东能源集团下属类似条件矿井的岩巷快速掘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论文包含图26幅,表格28个,参考文献136篇。
李博凌[8](2017)在《大连港进口原油码头海底深水深孔炸礁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大连港港池整治工程、大连新港水下炸礁工程及大连新港基槽开挖工程,均为深水炸礁工程,水深多在30 m以上;在深水、急流、大浪、潮差、紊流等特差海况环境下,为了高效、安全、快速的完成该项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指标,减少炸礁浅点;本文结合工程实际,结合现有的技术,运用GPS定位系统,采取精细钻孔技术,优化爆破设计等方法对工程的难点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深水(大于30m)、急流(1.4m/s)等海况恶劣条件,配备800t平台式钻爆施工船舶,采用GPS定位系统(HD8900和HD600)和RTK基站(精度指标:±2cm+2ppm)实施测量定位,建立平面控制网,对每个船位进行检验,并将高程控制点资料输入定位软件自动读出水位,对船位、孔位实施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实现深水炸礁精细爆破。2.在钻孔实践中,总结并提出了水下钻孔作业三字经:船位“准”、平台“稳”、孔位“精”,保证钻孔精度,取得了好的爆破效果。“准”是指炸礁船船位要准确,每次爆破是以船位为基础,一个船位爆破一次,每个船位实际位置坐标和设计位置坐标一致,必须做到船位准,整体准。“稳”是指作业船要不受潮差、风浪和水流的影响,能在急流、大浪冲击下,保证船体稳定,确保钻孔精度。“精”是钻机钻头通过水层和泥层到达基岩面的位值,其误差不大于20cm,孔位精度是保证孔网参数准确的标志,是保证水下炸礁爆破效果的关键环节。3.在水下基槽爆破中,根据基槽不同形状、不同尺寸、不同水深布置船位,设计孔网参数。实现了基槽多次爆破整体成型的炸礁技术,所有基槽爆后没有出现浅点。4.根据礁石地形地质条件,优化孔网参数,改进装药结构,合理增加超钻深度,做到装药到位,减少并降低了浅点数。
宋德林[9](2017)在《西石门铁矿北区难采矿体崩落法安全高效开采工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易采铁矿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国民经济发展对铁矿石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我国复杂难采铁矿资源逐渐投入开采规划,其中松软破碎矿体、受复杂民采空区破坏矿体、以及原开采区域的矿柱矿量,是目前投入开采的复杂难采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决这三类矿体安全高效开采的工艺技术难题,对保障国内铁矿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石门铁矿北区是具有上述三种类型难采矿体的典型矿山,存在大量的高应力破碎矿体、复杂空区矿体与矿柱矿量,由于缺少适宜的开采工艺技术,这些矿体均未得到有效开采。本文运用三律(岩体冒落规律,散体流动规律与地压活动规律)适应性理论,对这些难采矿体,分别进行了改进分段崩落法开采工艺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优化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采场结构参数、改进了回采顺序与采空区管理方式、优选了采准巷道支护技术,解决了采场地压与采空区岩移控制、以及复杂残矿精益回收等技术难题,形成了这三类难采矿体崩落法安全高效开采的实用工艺技术。论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研究工作:(1)在现场调研与矿岩稳定性分级的基础上,分析计算出,在矿山开采中段,矿体与顶板近矿围岩临界冒落跨度的最大值分别为16.7 m与20.2 m,据此提出了双进路齐头并退的回采方式,使回采时空适应了矿体与近矿围岩的可冒性。(2)采用达孔量法测定了矿石散体的流动参数,并据此分析了矿石散体的流动粘滞性,结合采场地压控制需要,分析确定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采场结构参数,提高了缓倾斜矿体崩落法开采的矿石回采率。(3)采用现场调查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采场地压活动规律,揭示了巷道持续变形、顶板冒落、两帮内收、底鼓等破坏特性的机理,提出楔形体压力作用区的新概念,优选了采准工程的支护形式,保障了三类复杂难采矿体采准工程的可靠性。(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采场结构参数、巷道布置、回采顺序、铲运设备选型、掘进支护、放矿控制、导流放出等,提出了适合矿山条件的高应力破碎矿体的强掘强支强采技术。(5)对于复杂空区矿体,评估了突水危险源和水源补给条件,制定了空区钻孔探测和疏水方案;分析了下盘损失矿量的位置、构成、形态,并给出了损失矿量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从避免空区危害、减少下盘损失和降低采准工程掘支难度的角度出发,研究提出了分段诱导冒落安全高效开采方案。(6)依据临界散体柱支撑理论,采用废石充填塌陷坑的方法,提高采空区冒透地表的塌陷角,缩小了保安矿柱的范围,并根据可采矿柱条件,提出了地表用磁滑轮甩弃废石随时充填塌陷区、地下用平底堑沟诱导冒落法缩采矿柱的新方法,既保障了矿柱的保安功能,又实现了矿柱释放矿量的安全回采。本文提出的强掘强支强采技术、空区钻孔探测技术、充水空区疏干方案、矿柱缩采技术、采准工程支护技术等,已经在西石门北区得到实际应用,取得良好技术经济效果。生产实践与理论分析表明,这些按三律适应性原理研究提出的工艺技术,包括分段诱导冒落开采技术,能够高度适应北区复杂难采矿体条件,可实现破碎矿体、复杂空区矿体与矿柱矿量的安全高效开采。
周俊汝[10](2017)在《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振动主频的衰减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水电工程、矿山开采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爆破作为一种必不可缺的高效、经济的施工技术,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以爆破地震波为首的负面效应。随着人们对爆破振动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仅以振速作为判据标准的爆破振动安全判据已难以满足要求,基于振速-主频双因素的爆破振动安全判据逐渐成为主流。因此,研究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振动频谱特性和主频衰减机制,对更有效地控制爆破振动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振动主频的衰减规律这一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推导了爆破振动频域内解析解,分析了爆破振动频谱特性,研究了爆破振动主频的影响因素,揭示了爆破振动主频的衰减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爆破振动主频衰减规律的预测公式。通过研究爆破地震波的传播与衰减机制,提出幅值衰减项的概念,量化了地震波在粘弹性介质中传播爆破振动频域内幅值的损耗,建立了幅值衰减项与岩石品质因子、岩石波速、爆心距和频率间的关系式。研究表明,爆破振动幅值谱中频率越小、岩石品质越好、距离爆源越近,幅值衰减项越小,相应幅值的衰减速度越慢。根据弹性波传播理论,引入幅值衰减项,推导了粘弹性介质中不同爆源的爆破振动速度幅值谱解析式。采用理论分析结合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振动频谱特性及主频衰减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球药包还是柱药包爆破,介质为完全弹性时,随爆心距增大,振动幅值随频率的分布没有变化,主频没有衰减;介质为粘弹性时,随爆心距的增大,爆破振动幅值谱中高频对应幅值衰减快于低频对应幅值,幅值分布整体向低频方向偏移,幅值谱结构由主频位于高频带的单峰结构转变为以主频为对称轴的三峰结构,最终稳定为位于低频带的单峰结构,因此傅里叶主频整体呈衰减趋势,衰减过程中由于主频带的偏移而发生突变,而质心频率平稳衰减。采用爆破振动速度幅值谱解析式的数值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爆炸荷载、爆源几何参数、介质参数和起爆方式对爆破振动频谱结构和主频衰减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爆破振动主频与荷载上升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均呈反比,且上升时间的影响更为显着,当荷载参数超过一定范围,主频对其变化不再响应。爆破振动主频与岩石品质因子和岩石波速呈正比。钻孔爆破中,爆破振动主频与装药半径、装药长度呈反比,装药长度的影响较装药半径更显着。改变起爆方式,减小单个起爆点引爆装药段长度,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爆破振动主频。基于球面地震波传播的理论解,结合爆破振动主频影响因素的量纲分析,建立了爆破振动主频衰减规律的预测公式。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新公式的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傅里叶主频、质心频率和视主频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实际工程中傅里叶主频的衰减不存在显着规律;傅里叶质心频率和视主频的衰减规律良好,利用该公式可较精确地预测两者的衰减规律;最后将该公式修正为基于柱面波传播理论的主频预测公式,然而该现场试验中修正后公式的预测精度没有提高。
二、垂孔爆破一次到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垂孔爆破一次到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深覆盖砂卵石层钢板桩围堰模拟施工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1.1 工程背景 |
1.2 地质条件 |
2 试验内容 |
2.1 试验模型设计 |
2.2 砂卵石级配设计 |
2.3 测量内容与方法 |
2.4 试验方案 |
2.4.1 方案1 |
2.4.2 方案2 |
2.4.3 方案3 |
2.5 炸药用量计算与数值模拟 |
2.5.1 炸药用量计算 |
2.5.2 数值模拟 |
3 试验结果分析 |
3.1 试验模型桩墙侧向土压力分析 |
3.2 钢板桩施工效率分析 |
4 结论 |
(2)中深孔爆破一次成井技术在沙溪铜矿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爆破参数设计 |
1.1 掏槽方式设计 |
1.2 炮孔孔径设计 |
1.3 补偿空间设计 |
1.4 主掏槽孔与空孔间距设计 |
1.5 其他炮孔位置设计 |
1.6 延期时间设计 |
2 现场试验 |
2.1 现场施工 |
2.2 爆破效果 |
3 结论 |
(3)运营状态下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拆除与新建钢箱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桥梁事故回顾及成功拆除案例 |
1.2.1 国内桥梁拆除事故回顾 |
1.2.2 国内桥梁新建事故回顾 |
1.2.3 成功拆除案例 |
1.3 国内外桥梁拆除方法研究现状 |
1.3.1 爆破拆除 |
1.3.2 机械拆除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大跨径连续梁桥拆除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 |
2.1 拆除基本条件及方案拟定 |
2.1.1 概况 |
2.1.2 新展大桥主桥基本损伤情况 |
2.1.3 拆除桥梁环境 |
2.1.4 桥梁的拆除难点 |
2.1.5 拆除方案拟定 |
2.1.6 逆序倒拆方案技术优势 |
2.2 拆除关键技术研究 |
2.2.1 交通改道设计 |
2.2.2 边跨支架设计 |
2.2.3 中跨贝雷拼装挂篮设计 |
2.2.4 拆除流程设计 |
2.2.5 绳锯分段切割工艺 |
2.2.6 吊装工艺 |
2.3 主梁数值分析 |
2.3.1 主桥模型建立 |
2.3.2 主桥模型修正 |
2.3.3 主桥拆除各阶段特征分析 |
2.3.4 主桥拆除控制 |
2.4 挂篮理论计算 |
2.4.1 贝雷拼装挂篮模型分析计算 |
2.4.2 挂篮行走抗倾覆计算 |
2.4.3 挂篮加载试验 |
2.5 支架理论分析 |
2.6 小结 |
3 保通行健康监测关键技术 |
3.1 理论模型建立与分析 |
3.2 监测系统布设 |
3.2.1 应力测点布置 |
3.2.2 挠度测点布置 |
3.2.3 裂缝测点布置 |
3.3 监测数据分析 |
3.4 小结 |
4 老桥拆除后新建钢箱梁技术研究 |
4.1 新建钢箱梁概述 |
4.2 探究钢箱梁拼装方案 |
4.2.1 新建钢箱梁安装技术难点 |
4.2.2 钢箱梁安装初步拟定 |
4.2.3 钢箱梁安装基本步骤 |
4.3 边跨钢箱梁拼装技术研究 |
4.3.1 支架系统改造及吊拧布置 |
4.3.2 支架理论分析 |
4.3.3 轨道滑移工艺 |
4.3.4 牵引系统工艺 |
4.3.5 边跨拼接工艺 |
4.3.6 线型控制 |
4.3.7 悬挑钢箱梁节段的精确调位控制 |
4.4 中跨及中跨大节段合拢关键技术 |
4.4.1 桥面吊机理论分析 |
4.4.2 大节段提升下吊点分析 |
4.4.3 中跨大节段提升准备 |
4.4.4 合拢段的吊装及精确就位 |
4.5 大节段配切长度影响因素及长度计算 |
4.5.1 温度变化影响 |
4.5.2 吊装引起的中跨大节段梁长变化 |
4.5.3 吊装时悬臂端及中跨大节段两端口转角的影响 |
4.5.4 合拢大节段配切长度计算经验公式 |
4.6 边跨拼接及大节段平行提升合拢技术优势 |
4.7 钢箱梁荷载试验设计 |
4.8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切顶破碎块体充填巷帮围岩稳定机理及无煤柱开采成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无煤柱开采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切顶破碎块体充填巷帮成巷机制及关键参数研究 |
2.1 巷旁充填沿空留巷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及存在问题 |
2.2 聚能爆破与预裂切顶成缝机理 |
2.3 切顶块体充填巷帮留巷结构及其稳定因素 |
2.4 预裂切顶成巷参数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切顶充填巷帮无煤柱工作面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及顶板稳定控制技术研究 |
3.1 切顶块体巷旁充填无煤柱开采工作面数值模型及模拟方案 |
3.2 采动应力叠加过程及围岩应力演化 |
3.3 切顶留巷稳定过程及留巷分时补强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4 切顶破碎块体充填巷帮稳定控制技术研究 |
4.1 切顶上覆岩体充填巷帮过程 |
4.2 切顶破碎块体巷帮稳定控制力学研究 |
4.3 切顶块体充填巷帮稳定控制关键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5 切顶破碎块体充填巷帮留巷及安全开采实践 |
5.1 工作面概况及煤层顶底板特征 |
5.2 切顶破碎块体充填巷帮成巷技术方案 |
5.3 切顶充填巷帮沿空留巷施工步骤及开采工艺 |
5.4 矿压监测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6 切顶充填巷帮留巷效果与效益分析 |
6.1 采动期间巷道矿压显现 |
6.2 经济效益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VCR掏槽+侧崩成井机理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平行空孔掏槽爆破成井研究现状 |
1.2.2 VCR掏槽爆破成井研究现状 |
1.2.3 一次爆破成井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地区地质条件及现行爆破成井方案调研 |
2.1 引言 |
2.2 工程地质概况及岩石力学参数 |
2.2.1 主要地层 |
2.2.2 断层 |
2.2.3 穿脉地质现状 |
2.2.4 矿岩稳固性 |
2.3 现行爆破成井方案现场调研 |
2.3.1 现行爆破成井方案 |
2.3.2 现行爆破成井方案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
2.3.3 解决思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爆破漏斗试验研究 |
3.1 前言 |
3.2 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 |
3.2.1 爆破漏斗理论 |
3.2.2 深孔参数转换关系 |
3.2.3 爆破漏斗试验炮孔直径的确定 |
3.3 现场爆破漏斗实验 |
3.3.1 实验地点及炮孔布置 |
3.3.2 装药、堵塞和起爆 |
3.3.3 爆破漏斗体积与半径测量 |
3.3.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VCR掏槽+侧崩成井机理及参数设计 |
4.1 概述 |
4.2 爆破破岩机理 |
4.2.1 VCR掏槽爆破破岩机理 |
4.2.2 侧向崩落破岩机理 |
4.3 爆破参数理论分析 |
4.3.1 基于Mises准则判定岩石破坏 |
4.3.2 压碎区及裂隙区范围的计算 |
4.3.3 VCR掏槽孔的布置 |
4.3.4 VCR掏槽装药量的确定 |
4.3.5 分层高度 |
4.3.6 微差时间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VCR掏槽数值模拟研究 |
5.1 前言 |
5.2 数值仿真 |
5.2.1 数值仿真过程介绍 |
5.2.2 算法选择 |
5.2.3 单元类型 |
5.2.4 无反射边界条件 |
5.3 材料模型的选取 |
5.3.1 岩体力学模型 |
5.3.2 炸药爆破模型材料及状态方程 |
5.3.3 空气材料模型及状态方程 |
5.3.4 堵塞物模型材料 |
5.4 球状药包掏槽数值模拟 |
5.4.1 天井掏槽方案及数值模型的建立 |
5.4.2 一字型掏槽数值模拟 |
5.4.3 三角形掏槽数值模拟 |
5.4.4 菱形掏槽数值模拟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VCR掏槽+侧崩成井方案现场试验研究 |
6.1 引言 |
6.2 工程背景 |
6.2.1 试验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
6.3 钻孔偏斜分析及控制 |
6.3.1 深孔凿岩偏斜机理及钻杆力学模型分析 |
6.3.2 垂直凿岩钻杆力学模型分析 |
6.4 VCR掏槽+侧向崩落成井方案试验 |
6.4.1 成井位置 |
6.4.2 天井炮孔布置方案 |
6.4.3 爆破器材 |
6.4.4 第一次爆破成井试验 |
6.4.5 第二次爆破成井试验 |
6.4.6 第三次爆破成井试验 |
6.5 技术经济比较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大直径深孔采矿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VCR掏槽爆破研究现状 |
1.3.2 堵塞结构研究现状 |
1.3.3 破顶爆破研究现状 |
1.3.4 侧向崩矿爆破参数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爆破漏斗试验及掏槽技术应用 |
2.1 引言 |
2.2 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 |
2.2.1 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 |
2.2.2 爆破相似定理 |
2.3 爆破漏斗试验 |
2.3.1 试验前准备 |
2.3.2 试验过程 |
2.3.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2.3.4 爆破漏斗试验结果 |
2.4 VCR掏槽技术在采场天井扩腔爆破中的应用 |
2.4.1 采场天井扩腔掏槽方式简介 |
2.4.2 VCR掏槽爆破机理 |
2.4.3 掏槽孔布孔参数计算 |
2.4.4 掏槽孔爆破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优化堵塞结构的炮孔防冲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炮孔堵塞作用机理及堵塞效果影响因素 |
3.2.1 炮孔堵塞作用及堵塞物作用机理 |
3.2.2 影响堵塞效果的因素 |
3.3 炮孔冲孔机理及原因分析 |
3.3.1 冲孔机理 |
3.3.2 冲孔原因 |
3.4 堵塞物料物理力学模型建立及力学计算 |
3.4.1 堵塞物料力学模型建立 |
3.4.2 堵塞料重力场 |
3.4.3 爆生气体压力场 |
3.4.4 摩擦力场 |
3.5 堵塞料合理堵塞长度计算 |
3.5.1 基本假设 |
3.5.2 下端堵塞料长度计算 |
3.5.3 上端堵塞长度计算 |
3.6 炮孔防冲方案 |
3.6.1 水封爆破机理 |
3.6.2 防冲技术方案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安全破顶爆破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破顶爆破类型 |
4.3 破顶爆破安全厚度确定 |
4.3.1 基于塑性极限法的破顶力学分析 |
4.3.2 基于第一强度理论的破顶厚度分析计算 |
4.3.3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薄板小变形理论的厚度计算 |
4.3.4 破顶安全厚度实例计算 |
4.4 破顶爆破方案 |
4.4.1 破顶爆破装药结构 |
4.4.2 破顶爆破起爆顺序及微差间隔时间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采场侧向崩矿爆破技术研究 |
5.1 引言 |
5.2 侧向崩矿类型 |
5.2.1 全段高侧向崩矿 |
5.2.2 倒梯段侧向崩矿 |
5.2.3 两种崩矿方式评价 |
5.3 侧向崩矿孔网参数设计 |
5.3.1 侧向崩矿孔网参数类型 |
5.3.2 采场侧向崩矿孔网参数确定 |
5.4 侧向崩矿爆破方案 |
5.4.1 侧向崩矿装药结构 |
5.4.2 起爆顺序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现场应用研究 |
6.1 工程概况 |
6.1.1 地质概况 |
6.1.2 大孔凿岩布孔情况 |
6.2 采场爆破现场试验 |
6.2.1 天井扩腔爆破 |
6.2.2 采场破顶爆破 |
6.2.3 采场侧向崩矿爆破 |
6.2.4 大块率统计 |
6.3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7)岩巷钻爆法快掘作业线的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岩巷快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2 岩巷快速掘进影响因素分析 |
2.1 设备与施工工艺影响 |
2.2 劳动组织管理的影响 |
2.3 爆破与支护技术影响 |
2.4 岩巷快掘影响因素AHP评价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3 钻爆法快掘作业线设计及组织优化 |
3.1 岩巷机械化作业线设计 |
3.2 施工工艺及组织管理优化 |
3.3 本章小结 |
4 岩巷钻爆法快掘工业性试验 |
4.1 工程背景 |
4.2 北大巷延伸段快掘实现思路 |
4.3 北大巷延伸段快速掘进技术 |
4.4 岩巷安全生产标准化补充标准 |
4.5 工程应用效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大连港进口原油码头海底深水深孔炸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水下爆破机理 |
2.1 水下爆破的概念和特点 |
2.2 水下爆炸的物理现象 |
2.3 水下爆炸相似定律 |
2.4 水下爆炸冲击波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深水环境炸礁技术研究 |
3.1 工程概况、特点与技术难点 |
3.2 信息化数字测量定位技术 |
3.3 精细钻孔技术 |
3.4 深孔爆破参数选择与施工工艺 |
3.5 基槽与基坑多次爆破整体成型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下炸礁爆破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 |
4.1 水下炸礁爆破质量控制和浅点预防 |
4.2 大连工程浅点情况 |
4.3 海底深水深孔炸礁的安全控制 |
4.4 爆破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目录) |
(9)西石门铁矿北区难采矿体崩落法安全高效开采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难采矿体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
1.3.2 三律适应性高效开采理论及应用现状 |
1.3.3 采动岩移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3.4 软破围岩巷道支护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西石门铁矿地质概况与生产问题 |
2.1 矿区自然地理 |
2.2 矿床地质特征 |
2.3 生产概况 |
2.4 采矿方法 |
2.5 北采区开采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
第三章 矿山三律特性研究 |
3.1 岩石力学参数测定 |
3.1.1 矿岩点荷载强度的测定 |
3.1.2 矿岩结构面调查 |
3.1.3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计算与稳定性分级 |
3.1.4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体强度参数估算 |
3.2 矿岩可冒性分析 |
3.3 矿石散体流动参数测定 |
3.3.1 实验材料制备与实验模型 |
3.3.2 实验结果 |
3.3.3 实验放出体形态 |
3.3.4 散体流动参数计算 |
3.3.5 散体流动特性分析 |
3.4 地压显现调查及活动规律分析 |
3.4.1 地压显现调查 |
3.4.2 地压显现形式及规律分析 |
3.4.3 地压显现原因及力学状态分析 |
3.4.4 底板和两帮围岩强度差异对破坏模式影响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难采矿体开采工艺技术研究 |
4.1 矿柱矿量缩采技术 |
4.1.1 矿体开采条件 |
4.1.2 需要解决的开采技术问题 |
4.1.3 斜井保安矿柱合理尺寸研究 |
4.1.4 开采技术思想和方案 |
4.1.5 矿柱矿量开采安全性模拟验证 |
4.2 高应力破碎矿体强掘强支强采技术 |
4.2.1 矿体开采条件 |
4.2.2 开采技术难题分析 |
4.2.3 采场结构参数及回采顺序 |
4.2.4 超前锚杆预支护 |
4.2.5 掘进爆破 |
4.2.6 快速支护技术 |
4.2.7 落矿和回采 |
4.2.8 损失贫化控制 |
4.2.9 地压管理 |
4.3 复杂空区破坏矿体分段诱导冒落开采方案 |
4.3.1 矿体开采条件 |
4.3.2 开采过程中技术难题分析 |
4.3.3 矿床突水危害防治 |
4.3.4 空区冒落危害及防治 |
4.3.5 垂直进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盘残留矿量研究 |
4.3.6 分段诱导冒落开采方案 |
4.4 小结 |
第五章 采准巷道掘支技术优化 |
5.1 矿山现用支护方式 |
5.2 原掘支存在问题分析 |
5.2.1 支护方式随机选择 |
5.2.2 对冒落机理认识不足 |
5.2.3 施工组织不合理 |
5.2.4 爆破问题 |
5.2.5 拱架支护下中深孔施工问题 |
5.2.6 锚网喷支护参数不适应 |
5.3 巷道掘支措施改进研究 |
5.3.1 软破矿岩掘支改进 |
5.3.2 高应力区域地压控制 |
5.3.3 大规模冒落部位掘支措施 |
5.3.4 粉矿固结体围岩巷道掘支技术 |
5.3.5 楔块冒落部位支护 |
5.3.6 拱架支护部位“T”型巷道开口 |
5.3.7 出矿口加强支护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3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获奖情况及发明专利 |
(10)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振动主频的衰减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爆破地震效应 |
1.2.2 爆破振动安全判据 |
1.2.3 爆破振动频率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2章 爆破地震波的传播与衰减机制 |
2.1 概述 |
2.2 爆破地震波的产生与传播 |
2.2.1 爆破地震波的产生 |
2.2.2 爆破地震波的传播 |
2.3 爆破地震波的衰减 |
2.3.1 爆破地震波的衰减机制 |
2.3.2 爆破振动速度峰值的衰减机制 |
2.3.3 爆破振动主频的衰减机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球面爆破地震波振动主频的衰减规律 |
3.1 概述 |
3.2 爆炸荷载作用及其等效模拟方法 |
3.2.1 爆炸荷载 |
3.2.2 等效弹性边界 |
3.3 弹性介质中球形空腔激发应力波 |
3.3.1 基本方程 |
3.3.2 方程求解 |
3.3.3 弹性介质中振动主频衰减机制 |
3.4 粘弹性介质中的应力波 |
3.4.1 粘弹性介质中爆破振动幅值谱表达式 |
3.4.2 粘弹性介质中振动主频衰减规律 |
3.5 频率相关爆破振动安全判据中特征主频的选择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柱状药包诱发地震波振动主频的衰减规律 |
4.1 前言 |
4.2 柱状药包爆破激发应力波 |
4.2.1 等效单元短柱药包应力波场 |
4.2.2 单元短柱药包应力波场迭加 |
4.3 柱状药包爆破振动的频谱特性 |
4.3.1 柱状药包频谱特性理论分析 |
4.3.2 柱状药包爆破数值模拟 |
4.3.3 群孔爆破数值模拟 |
4.4 工程验证 |
4.4.1 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单孔爆破试验 |
4.4.2 群孔爆破试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钻孔爆破振动主频的影响因素研究 |
5.1 爆炸荷载对振动主频的影响 |
5.1.1 爆炸荷载压力峰值 |
5.1.2 爆炸荷载上升时间 |
5.1.3 爆炸荷载作用持续时间 |
5.2 装药长度对振动主频的影响 |
5.2.1 短柱单元迭加数量 |
5.2.2 数值模拟 |
5.3 装药半径对振动主频的影响 |
5.3.1 球药包半径 |
5.3.2 柱药包半径 |
5.4 岩石参数对振动主频的影响 |
5.4.1 岩石品质因子 |
5.4.2 岩石波速 |
5.5 起爆方式对振动主频的影响 |
5.5.1 数值模拟 |
5.5.2 丰宁竖直孔试验 |
5.5.3 基于频率控制对爆破设计的优化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爆破振动主频的预测方法 |
6.1 前言 |
6.2 爆破振动主频预测公式 |
6.2.1 弹性边界上爆破振动频率 |
6.2.2 爆破地震波振动主频的衰减 |
6.2.3 爆破振动主频预测公式的修正 |
6.3 实测资料分析 |
6.3.1 线性回归判定方法 |
6.3.2 与传统公式预测精度的对比 |
6.3.3 三种频率衰减规律的对比分析 |
6.3.4 公式修正必要性的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致谢 |
四、垂孔爆破一次到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深覆盖砂卵石层钢板桩围堰模拟施工试验研究[J]. 田仲初,丁滨阳,罗聿曼,罗朝华,丛培,汤宇. 铁道建筑, 2021(11)
- [2]中深孔爆破一次成井技术在沙溪铜矿的应用[J]. 胡洪文,史秀志,周树光,苟永刚,陈刚,张世安,阚忠辉,李林军. 采矿技术, 2021(04)
- [3]运营状态下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拆除与新建钢箱梁技术研究[D]. 陆焱. 山东交通学院, 2021(02)
- [4]切顶破碎块体充填巷帮围岩稳定机理及无煤柱开采成套技术研究[D]. 杨朝霞.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5]VCR掏槽+侧崩成井机理及应用研究[D]. 彭锦浩.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6]大直径深孔采矿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 张康康.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7]岩巷钻爆法快掘作业线的工程应用研究[D]. 韩玥.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8]大连港进口原油码头海底深水深孔炸礁技术研究[D]. 李博凌. 长沙理工大学, 2017(06)
- [9]西石门铁矿北区难采矿体崩落法安全高效开采工艺技术研究[D]. 宋德林. 东北大学, 2017(01)
- [10]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振动主频的衰减规律研究[D]. 周俊汝. 武汉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