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骨折后低渗性水肿72例

中药治疗骨折后低渗性水肿72例

一、中药内外合治骨折后低张性水肿72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璐瑒[1](2019)在《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治疗疮疡的药效学、安全性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制药水平落后,药品供给有限,医疗机构制剂是对市售药品的有效补充,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亦是如此,并且很能够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作为在北京中医医院使用数十年的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系根据北京中医医院名老中医赵炳南的验方研制而来,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疮疡肿毒之热毒蕴结证,使用广泛,疗效确切。近年来,相关政策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对于像芙蓉软膏这类临床应用历史较长、疗效深受认可、但缺少基础研究资料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有必要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研究,包括从组方理论到药效学、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从而为其在临床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依据,这既是对传统中药制剂的传承和发扬,也符合临床中药学的学科研究方向。研究目的通过对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进行组方分析和药效学、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的研究,为其在临床安全有效的应用提供依据,并形成关于该制剂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基础研究资料,从而进行更深一步的药学机理研究。研究方法1.以“芙蓉”为名的外治方剂统计分析:通过中医e百、药智数据(yaoZH)、中医世家等中医药古籍搜索引擎或数据库检索“芙蓉膏”、“芙蓉散”信息的古代文献,以其公开出版物的原始文献为准查询核对原文后,对结果进行筛选、汇总归类后,进行药味种类、用药频次等信息的统计分析;在药智数据(yaoZH)、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全文检索“芙蓉膏”、“芙蓉散”、“芙蓉软膏”等信息的现代文献,汇总并考证本研究芙蓉软膏处方组成和制剂标准,并对结果中其他以“芙蓉”命名的外治法方剂进行筛选、汇总归类后,进行药味种类、用药频次、功效主治等信息的统计分析。2.药效学研究:通过小鼠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两个经典抗炎药理试验,观察芙蓉软膏的抗炎消肿作用,通过大鼠模拟疮疡试验观察芙蓉软膏对治疗红肿热痛的阳性疮疡症状的作用。耳肿胀试验以扶他林软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为对照药,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黄凡士林基质),阳性药对照组(扶他林7.50g/kg)、芙蓉软膏高剂量组(2.80g生药/kg组),芙蓉软膏中剂量组(1.40g生药/kg组),芙蓉软膏低剂量组(0.70g生药/kg组)。肉芽肿增生试验以扶他林软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为对照药,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黄凡士林基质),阳性药对照组(扶他林5.00g/kg)、芙蓉软膏高剂量组(1.12g生药/kg组,芙蓉软膏中剂量组(0.56g生药/kg组),芙蓉软膏低剂量组(0.28g生药/kg组)。模拟大鼠疮疡试验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百多邦组5.00g/kg、芙蓉软膏组0.70g生药/kg。除空白组外,用刀片在大鼠背部脱毛区划“十”字切口,致其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的阳性疮疡症状,观察并记录大鼠生理、行为特征,创面形态及死亡情况,具体包括体重、进食情况、毛色、活动情况、疮疡处组织情况、伤口愈合率、愈合时间、体表温度等,并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4、7d进行血常规的测定。3.安全性试验:选用家兔,将芙蓉膏3g、、2g、、1g及赋形剂(凡士林)分别涂抹于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观察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反应情况。选用豚鼠,脱毛后涂抹药物,用2,4-二硝基氯代苯丙酮液作为阳性对照,观察药物对动物的皮肤过敏反应。选用家兔,将芙蓉膏涂抹于脱毛后的完整皮肤,一日2次,芙蓉膏高、低剂量组累计给药剂量分别为8g/kg、、4g/kg即1.6g生药/kg、0.8g生药/kg,分别相当临床拟用量(0.0166g生药/kg)的96倍、48倍,观察给药后短期内对动物产生的毒性反应,并连续观察14d。4.临床疗效观察:中医疮疡概念广泛,本部分研究选取一类特定疮疡疾病——疖,对应西医诊断为毛囊炎,用Excel软件RAND函数产生随机数字,将60例明确诊断为毛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芙蓉膏治疗,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应用SPSS软件对病例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以“芙蓉”为名的外治法方剂用药规律及功效主治统计分析:古今以“芙蓉”命名的外治方剂众多,大多因含有木芙蓉而得名。木芙蓉的药用部位以叶为主,与本研究中芙蓉软膏使用木芙蓉叶一致。古代文献中的其他“芙蓉膏(散)”外治方剂与本研究中的芙蓉软膏组方配伍无一致之处;现代文献收载的其他“芙蓉膏(散)”外治方剂中,本研究中芙蓉软膏的成分木芙蓉、大黄、冰片、黄柏、黄芩、黄连、泽兰使用频率较高,排名前6位(其中两味并列第6位)。对现代文献中其他“芙蓉膏(散)”外治方剂所有功效进行统计,发现“清热”、“止痛”(其中一方为镇痛)、“消肿”(其中一方为退肿)、“解毒”出现频率较高,排名前四位,与本研究中芙蓉软膏的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一致,在方剂主治方面,亦与本研究中芙蓉软膏的主治“疮疡肿毒之热毒蕴结证”基本一致。2.药效学研究结果:模型组小鼠左耳涂抹二甲苯后,耳片明显肿胀,与模型组比较,扶他林组小鼠耳片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芙蓉软膏0.70g生药/kg、1.40g生药/kg组小鼠耳片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大鼠植入青霉素G药敏纸片7d,肉芽组织增重。与模型组比较,扶他林组大鼠肉芽重量明显降低(P<0.05),芙蓉软膏0.56g生药/kg组大鼠肉芽肿明显降低(P<0.05)。模拟大鼠疮疡试验中,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大鼠体温均明显升高,芙蓉软膏组大鼠的进食量增加,符合中医阳证疮疡的证候学特征。与模型组比较,芙蓉软膏组和百多邦组给药3~7d,大鼠疮疡分值明显降低,两组疮疡愈合动物数明显多于模型组,疮面愈合率也相应提高。在血液学指标分析方面,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百多邦组和芙蓉软膏组WBC、MCH均显着降低,芙蓉软膏组Hgb显着升高。3.安全性试验结果:芙蓉膏各剂量组及赋形剂组经家兔完整皮肤多次性涂抹给药,去除药物及赋形剂1h、24h、48h、72h后,皮肤刺激强度均为无刺激性;芙蓉膏各剂量组及赋形剂组经家兔破损皮肤多次性涂抹给药,芙蓉膏高、中剂量组去除药物1h、24h后,低剂量组去除药物1h后皮肤刺激强度均为轻度刺激性,芙蓉膏高、中剂量组去除药物48h、72h后,低剂量组去除药物24h、48h、72h后皮肤刺激强度均为无刺激性;去除赋形剂1h、24h、48h、72h后,皮肤刺激强度均为无刺激性。芙蓉膏经多次涂抹给药,对豚鼠有轻度致敏性。家兔经完整皮肤给药后,结果家兔全部存活,饮食正常,体重增加,家兔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等均正常,毛发和眼睛无变化,给药局部皮肤无水肿,给药组未见明显皮肤毒性反应。4.临床疗效观察:本研究中百多邦组中治愈者有5人(15.2%),显效者有11人(33.3%),有效者有16人(48.5%),无效者有1人(3.0%),芙蓉膏组中治愈者有7人(25.9%),显效者有11人(40.7%),有效者有7人(25.9%),无效者有2人(7.4%),两组在治疗前后疗效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疗效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本研究的两种药物对毛囊炎的治疗效果无差异。结论1.以木芙蓉叶为主药的制剂或成方在中医外治法的应用非常广泛。本研究中的芙蓉软膏并非由古方化裁演变而来,而是与现代多数以“芙蓉”命名的方剂用药品种和功效主治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研究中的芙蓉软膏组方合理,功效主治明确。2.芙蓉软膏具有抗炎消肿和抑制急性炎症反应的作用。3.芙蓉软膏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说明其比较适用于阳性肿疡。局部有皮肤破溃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4.芙蓉软膏多次涂抹给药有轻度致敏性,说明对本品过敏者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5.芙蓉软膏经完整皮肤给药后无明显皮肤毒性反应。6.芙蓉软膏外用治疗毛囊炎,疗效可靠,体现传统中药外治疗法的效果。

巫志芳[2](2017)在《健脾消肿化瘀汤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痰湿瘀结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健脾消肿化瘀汤治疗痰湿瘀结证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的疗效性与安全性,及分析其对各项指标的影响,为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健脾消肿化瘀汤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把60名痰湿瘀结证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功能锻炼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口服中药健脾消肿化瘀汤,对照组予以西药塞来昔布+七叶皂苷钠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对两组用药前后VAS疼痛、肿胀、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改良的WOMAC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VAS疼痛、肿胀评分、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WOMAC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用药2周、4周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总评分、肿胀评分、WOMAC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AS疼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缓解疼痛效果较治疗组好,用药4周后,两组间临床症状体征总评分、肿胀评分、WOMAC评分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治疗组减轻临床症状体征、肿胀、WOMAC评分均比对照组好,用药4周后两组间VAS疼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肿化瘀汤能有效缓解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痰湿瘀结证)症状体征,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肿胀评分、WOMAC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极少出现不良反应,疗效肯定,值得更进一步挖掘和推广。

吴红光[3](2011)在《四肢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中药防治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后并发症的中药防治方法。方法笔者选取的本组病例都是来源于来源于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42例,对患者进行手术后,再对患者进行中药防治。结果手术后观察106例患者的患病四肢肿胀都在3d~5d天内消退,106患者无一DVT伤口感染出现,手术后随访0.5~1.5年,患者骨折处骨痂生长良好,除了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因粉碎性骨折,骨折对位稍差,膝关节功能恢复不够好,其余均无明显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已取出内固定。结论实施的合理中药用药措施具有可行性,对合理防治四肢骨折后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作用。

刘运涛,李新军[4](2011)在《中药内服为主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疗效观察》文中认为低张力性水肿是骨科骨折后的常见并发症,治疗上目前常采用甘露醇脱水治疗。1996~2009年,笔者在常规应用甘露醇的基础上采用防己黄芪汤加味辨证

周立飞,高肖波,张振东[5](2009)在《中药内服为主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刘平[6](2002)在《中药内外合治骨折后低张性水肿72例》文中认为

罗汉文[7](2011)在《脾胃理论的形成及其在骨伤科临床方面运用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脾胃是五脏六腑中具有特色的一对脏腑,理论上说,它们是“后天之本”,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从临床上说,从脾胃着手治疗疾病,更符合中医调理的特色,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脾胃学说也是五脏中唯一的一个自成系统的学说,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本研究目的在于粗浅地探讨中医脾胃理论的形成及其导师陈志维教授在骨伤科方面的运用中医脾胃论的临床经验,为脾胃学说寻找更深刻的理论渊源,拓宽中医脾胃理论治疗骨伤科方面疾病的治疗思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通过大量阅读和总结前人留下的文献和医案,探讨中医脾胃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寻求中医脾胃理论的奠基、发展、充实和完善的历史过程。通过跟师随诊,做好随师笔记,收集典型病例,分析随师临证心得,总结导师陈志维教授在骨伤科方面的运用中医脾胃论的临床经验。并通过临床研究,运用健脾的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120例创伤后皮肉缺损的病人,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口服中药后第3,7,13天取创面的组织做活检。观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创面组织的毛细血管数和成纤维细胞数,探讨运用中医脾胃理论处方用药能否有效地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从而进一步验证中医脾胃论在骨伤科方面的应用价值。成果:中医脾胃理论的形成分四个阶段即:奠基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魏晋隋唐、充实于宋金元、完善于明清时期。也就是说:中医脾胃理论,经历了从《内经》、《伤寒论》到李东垣的《脾胃论》方趋形成,直到明清,叶氏胃阴学说的创立,使脾胃理论在阴阳、气血、升降、温燥、刚柔方面更趋完善,从而给后世治疗脾胃病开辟了更宽广的道路。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四肢、肌肉等。脾胃共为气血生化之源。这些功能对维护人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运用补益脾胃的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显着的疗效。因此对脾胃学说本质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医学界广泛的兴趣。目前特别是对脾本质及健脾益气类方药的研究逐渐深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传统与现代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生理、生化、病理等多学科、多指标、多途径,由临床到实验及动物模型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对加速中医现代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陈志维教授深受此影响,据此,陈志维教授在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视脾胃,多从脾胃着手进行治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认为脾胃就好像大地生长万物一样,脾胃是五脏之气协调通畅、正常运转的枢轴;如若内伤脾胃,则百病由生。陈志维教授根据骨伤科的特点从脾胃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以及脾胃的相互关系理解入手,引经据典,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深入细致分析,逐步建立了“治伤当重脾胃”的基本思想,认为应在此基础上将调理脾胃法贯穿骨折治疗的始末,并在伤科临证时形成了“治伤三期辨证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将脾胃理论广泛运用于骨折、软组织损伤和伤科杂病方面,大大地丰富了中医骨伤疾病内治法的内涵。我们根据陈志维教授的运用中医脾胃理论的经验,经过临床实验运用健脾的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创伤后皮肉缺损的病人,发现该组患者创面组织的毛细血管数和成纤维细胞数较对照组多,肉芽组织增生较对照组早而快。运用健脾的方药能有效地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增强创面组织中bFGF及EGF蛋白表达,加速伤口的愈合,体现了脾主四肢、肌肉中医理论的临床运用价值。结论: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的理论在今天仍广泛而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内经》和《伤寒论》奠定了脾胃理论的基础。古代医家喻脾胃为土,而土为万物生长发育之本,脾胃不仅仅是指脾胃解剖学的概念,而主要的是以比类取象的方法籍以说明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内经》认为:“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由于“胃为水谷之海”,人“以胃气为本”,而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又有脾胃为“五脏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泉的说法。李杲以脾胃理论,阐发内伤热中证,不落窠臼,独创新义,自成一家,形成了较系统的中医脾胃理论,对后世医家薛己、张介宾、李中梓、叶桂等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关于脾与胃之间的密切生理联系,《内经》亦作了正确的说明,指出脾胃同居中焦,共同消化吸收水谷精微,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津,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胧,水津四布,五津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撰度以为常也”,即是指此而言。并还把脾胃的重要生理功能称之为“胃气”提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正因为人体脏腑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无不需要脾胃所化生的气血以濡养,所以当脾胃之气既伤,则元气也不能充而衰少,则人体阴阳失衡,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脾胃是五脏六腑中具有特色的一对脏腑,从理论上说,它们是“后天之本”,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笔者临床实验研究发现根据中医脾胃理论治疗创伤后皮肉缺损的病人能有效地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从临床上说,从脾胃着手治疗疾病,更符合中医调理的特色,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脾胃学说也是五脏中唯一的一个自成系统的学说,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粗浅地探讨中医脾胃理论的形成及其在骨伤科方面的运用价值,抛砖引玉,为脾胃学说寻找更深刻的理论渊源,从而拓宽中医脾胃理论治疗骨伤科方面疾病的治疗思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郝清智[8](2011)在《深静脉血栓形成IκK/I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及中医药干预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核转录因子1κB、抑制因子κκB及其激酶(IκK/I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角度,深入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理本质,并探讨中药干预DVT的作用靶点及干预环节,为DVT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以下腔静脉结扎法建立DVT大鼠模型,采用中药抵当汤为治疗组,穿王消炎片、复方丹参片和血栓模型组为对照组,并设假手术组。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及静脉壁中NF-κBP65、NF-KBP50、IκBa及其激酶IκKα(I kappa B kinase a)和IκKβ(I kappa B kinase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变化规律,HE染色光镜观察下腔静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扫描电镜及投射电镜观察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结果:实验研究显示血栓模型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及静脉壁中NF-KBP65、NF-κBP50、IκKα、IκKβ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IκB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弱,工腔静脉病理形态学改变较假手术组严重。抵当汤能通过阻断IκKα、IκKβ的活化,抑制IκBa磷酸化及降解,从而降低NF-KBP65、NF-KBP50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及血管壁中的表达水平,改善大鼠下腔静脉的病理改变程度。结论:IκK/I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在DVT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介导或直接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血管壁的损伤,中药可以通过干预IκK/IκB/NF-κB信号传导系统来抑制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达到防治DVT的目的。

曲晓亮[9](2010)在《深刺大肠俞、关元俞不同针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拟通过深刺大肠俞、关元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不同针感对疗效的影响,探索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佳的针感,以期为循经感传治疗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针刺感觉的不同分为针感局限组和针感传导组各25例。针感局限组深刺大肠俞、关元俞局部得气即可,针感传导组深刺大肠俞、关元俞后有麻电感放射至下肢或足部。每日针刺治疗一次,12次为一个疗程,共观察一个疗程。临床疗效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尺(VAS)进行量化评定。结果:临床疗效显示,针感局限组和针感传导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95.2%,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针后3天、6天的VA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1疗程后VAS评分统计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愈患者的治疗天数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近期疗效相同,但感传组能更迅速地减轻疼痛,这为循经感传气至病所理论提供了临床依据。

赵雍[10](2003)在《朱砂、雄黄与安宫牛黄丸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性考察》文中提出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由牛黄、犀角、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等11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的功效,主治热病、邪入心包、神昏谵语。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疗效显着,后遗症相对较轻,是临床上治疗高热惊厥、脑卒中的要药。但由于组方中的朱砂、雄黄分别含有HgS和As2S2,汞砷含量超标,其使用的安全性受到质疑,严重影响安宫牛黄丸的临床应用,也成为其对外出口的主要障碍。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现代病理生理学研究认为,脑卒中昏迷的重要病理基础是脑水肿及其后的脑疝,并一系列生化紊乱,如能量代谢、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酶系统功能、氧自由基和神经递质含量与功能等异常。中医认为,中风其本在肝肾亏虚,其标在风、火、痰、瘀、气,它们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临床出现烦躁神昏谵语,此乃为脑血管意外急性期的关键所在。故用安宫牛黄丸以达清心醒脑开窍、保护脑组织、促其苏醒目的。本研究采用MCAO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两种模型,通过含和不含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模型动物保护作用的比较,分析朱砂、雄黄对安宫牛黄丸脑保护作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MCAO模型大鼠梗塞面积的影响 采用三氯化铁覆着大脑中动脉血管壁形成血栓方法可造成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经TTC染色后脑组织梗塞区为4.51±2.25%,产生明显的脑缺血损伤。安宫牛黄丸3.0g/kg、1.5g/kg、0.75g/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25倍、12.5倍、6.3倍,以下同)明显减少MCAO模型大鼠脑梗塞面积,提示安宫牛黄丸可明显改善MCAO引起的脑缺血损伤。朱砂、雄黄对安宫牛黄丸减少MCAO模型大鼠脑梗塞面积无显着影响。2.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含水量的影响 MCAO模型大鼠,缺血区脑含水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和自身非缺血区脑含水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脑含水量显着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安宫牛黄丸3.0g/kg、1.5g/kg、0.75g/kg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MCAO模型缺血区脑含水量;安宫牛黄丸2.4g/kg、0.8g/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用量19倍、6.3倍,以下同)能显着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含水量,提示安宫牛黄丸通过保护血脑屏障、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脑组织对脑缺血及再灌的耐受性,从而达到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朱砂、雄黄对安宫牛黄丸减少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含水量作用有一定的影响。3.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SOD、CAT、GPX活力和GSH、LPO含量的影响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区海马、皮层组织中CAT和GPX活力明显降低, LPO含量明显增加;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脑、血、肝、肾组织中SOD、CAT、GPX活力明显下降、GSH含量下降,LPO含量显着升高,导致机体氧自由基清除剂耗竭,造成自由基损伤。安宫牛黄丸3.0g/kg、1.5g/<WP=5>kg、0.75g/kg均能提高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区海马、皮层的CAT和GPX活力,降低LPO含量;安宫牛黄丸24g/kg、0.8g/kg均能显着增加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SOD、CAT、GPX活力和GSH含量,降低LPO含量,表明安宫牛黄丸通过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减轻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缺血损伤,达到脑保护作用。朱砂、雄黄对对安宫牛黄丸提高MCAO模型大鼠非缺血区皮层GPX活力和增加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海马中GSH含量的作用有一定影响。同时,朱砂、雄黄对安宫牛黄丸增加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肾组织中CAT活力和肝、肾组织中GPX活力作用有一定影响。4.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模型大鼠乳酸酸中毒的影响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区海马、皮层组织中LD含量明显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血、肝、肾组织中LD含量显着升高,引起乳酸酸中毒损害,产生较严重的脑缺血损伤。安宫牛黄丸3.0g/kg、1.5g/ kg、0.75g/kg均能降低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区海马、皮层的LD含量;安宫牛黄丸24g/kg、0.8g/kg均能显着降低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血、脑、肝、肾的LD含量,提示: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模型大鼠有抗乳酸酸中毒的作用是安宫牛黄丸防治脑缺血损伤的主要作用之一。朱砂、雄黄对安宫牛黄丸降低MCAO模型大鼠非缺血区海马LD含量和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海马中LD含量作用有一定的影响。5.安宫牛黄丸中重金属汞、砷在正常大鼠和脑缺血大鼠体内分布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内血及各组织中总汞、总砷含量。正常大鼠灌胃给予安宫牛黄丸后,血液中总汞含量在0.5h达到高峰,随后持续下降;血液中总砷含量在1.0h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正常大鼠灌胃给于安宫牛黄丸后1.0h,总汞、总砷在肾、血、肝、脑组织中含量都显着增加;其中重金属汞在肾脏中分布最高,重金属砷在血中分布最高。脑缺血模型大鼠灌胃给予安宫牛黄丸后1.0h,总汞、总砷在肾、血、肝、脑组织中含量都有所增加;其中重金属汞在脑缺血模型大鼠肾脏中分布最高,重金属砷在脑缺血模型大鼠血中分布最高;HgS组、As2S2组总汞、总砷在肾、血、肝、脑组织中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提示纯品的HgS和As2S2在体内几乎不被吸收。安宫牛黄丸中总

二、中药内外合治骨折后低张性水肿7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内外合治骨折后低张性水肿72例(论文提纲范文)

(1)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治疗疮疡的药效学、安全性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疮疡概述及疮疡外治法相关研究进展
        1. 历代对疮疡的认识及病名考证
        2. 疮疡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3. 疮疡外治法的理、法、方、药
        4. 芙蓉软膏组方中的药物治疗疮疡的相关研究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芙蓉软膏相关研究进展
        1. 芙蓉软膏概述
        2. 芙蓉软膏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3. 芙蓉软膏组方药味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古今以“芙蓉”为名的外治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1. 本研究芙蓉软膏处方组成、制剂标准及药味品种考证
    2. 古代文献中的其他“芙蓉膏(散)”外治法方剂统计分析
    3. 现代文献中的其他“芙蓉膏(散)”外治法方剂统计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芙蓉软膏治疗疮疡的药效学和安全性研究
    试验一 芙蓉软膏抗炎消肿的药效学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抗炎消肿试验
        2.1 耳肿胀试验
        2.2 肉芽肿增生试验
        3. 结果讨论
    试验二 芙蓉软膏对大鼠疮疡模型影响的药效学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模拟大鼠疮疡试验
        3. 结果讨论
    试验三 芙蓉软膏安全性试验
        1. 研究背景
        2. 皮肤刺激试验
        3. 皮肤过敏试验
        4. 急性毒性试验
        5.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芙蓉软膏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芙蓉裔治疗毛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3.研究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4. 研究结果
    5.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健脾消肿化瘀汤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痰湿瘀结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中止和退出临床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治疗方案
    3. 观察时点
    4. 观察项目及方法
        4.1 安全指标
        4.2 疗效指标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VAS疼痛评定
        5.2 WOMAC指数评分方法
        5.3 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评分标准
        5.4 肿胀评分标准
        5.5 临床综合疗效标准
    6.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统计学分析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治疗前各项情况比较
        1.1 两组性别分布比较
        1.2 两组年龄分布比较
        1.3 两组病程比较
        1.4 两组发病部位比较
        1.5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1.6 用药前两组患者肿胀评分比较
        1.7 用药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总评分比较
        1.8 两组治疗前WOMAC评分比较
    2. 治疗后各项结果比较
        2.1 用药前后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
        2.2 用药前后两组肿胀评分比较
        2.3 用药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
        2.5 用药4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安全性情况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祖国传统医学对膝关节滑膜炎的认识
        1.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
    2. 西医学对膝关节滑膜炎的认识
        2.1 对滑膜解剖的认识
        2.2 对病因. 症状体征的认识
        2.3 对病理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4 西医治疗
    3. 健脾消肿化瘀汤的组成. 方解分析及药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VAS疼痛评分
        4.2 肿胀评分
        4.3 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
        4.4 改良的WOMAC评分
        4.5 临床疗效
        4.6 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
    5. 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综述
    参考文献

(3)四肢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中药防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治疗
        1.2.2 中药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4)中药内服为主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西药治疗20%甘露醇125ml、丹参250ml静脉点滴, 每天1次。
        1.2.2 中药治疗
2 治疗结果
3 讨论

(5)中药内服为主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2.1 西药治疗
    2.2 中药治疗
3 治疗结果
4 讨 论

(6)中药内外合治骨折后低张性水肿7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标准
4 治疗结果
5 讨 论

(7)脾胃理论的形成及其在骨伤科临床方面运用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脾胃理论的形成
        一、奠基于秦汉时期
        二、发展于魏晋隋唐
        三、充实于宋金元
        四、完善于明清时期
    第二节 脾胃的生理功能及脾胃与四时五脏的关系
        一、脾胃的生理功能
        二、脾胃与四时五脏的关系
    第三节 脾胃学说的现代研究
        一、脾的解剖
        二、脾的生理功能
        三、脾虚本质的研究
第二章 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第一节 临床运用脾胃理论的辨证要点
        一、辨脏腑
        二、辨虚实
        三、辨寒热
        四、辨气血
        五、辨标本
    第二节 临床运用脾胃理论的治疗原则
        一、保护胃气
        二、调节升降
        三、燮理阴阳
        四、注重平衡
    第三节 陈志维教授在骨伤科方面运用脾胃理论的临床经验
        一、治疗骨折的临床经验
        二、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经验
        三、治疗伤科杂病的临床经验
        四、应用脾胃理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 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综述
        一、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二、传统医学研究现状
        三、文献研究展望
    第二节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深静脉血栓形成IκK/I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及中医药干预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技术路线图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免疫组化法检测DVT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P65、NF-κBP50、IκBα、IκΚα和IκKβ的表达以及中药的调控作用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实验主要试剂
        (三) 实验主要仪器
        (四) 实验主要器械和材料
        (五) 实验药物
        二、实验方法
        (一) 实验分组
        (二) 用药剂量及给药方式
        (三) 造模方法
        (四) 取材方法
        (五) 检测指标
        (六)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步骤
        (七)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结果定量分析
        (八) 统计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 DVT大鼠模型成功建立
        (二) 各中药治疗组对血管内皮细胞NF-κBP65、NF-κBP50、IκBa、IκKα和IκKβ水平的影响
    实验二 荧光定量PCR法测定DVT大鼠血管壁中NF-κBP65、NF-κBP50、IκBα、IκKα和IκKβ的mRNA表达以及中药的调控作用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实验主要试剂
        (三) 实验主要仪器
        (四) 实验主要器械和材料(同实验一)
        (五) 实验药物(同实验一)
        二、实验方法
        (一) 实验分组
        (二) 用药剂量及给药方式(同实验一)
        (三) 模型制备(同实验一)
        (四) 取材方法
        (五) 观察指标
        (六) 引物设计合成
        (七) 实验步骤
        (八) 数据处理
        (九) 统计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 DVT大鼠模型成功建立
        (二) 各中药治疗组对血管壁NF-κBP65、NF-κBP50、IκBα、IκKα和IκKβ的mRNA水平的影响
    实验三 抵当汤对DVT大鼠静脉血管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方法
        (一) 实验分组(同实验二)
        (二) 用药剂量及给药方式(同实验二)
        (三) 模型制备(同实验二)
        (四) 取材方法(同实验二)
        (五) 检测方法
        三、治疗组及各对照组对静脉血管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一) 肉眼观察
        (二) 光镜下观察
        (三) 扫描电镜下观察
        (四)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古代医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现代医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导师剖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瘀热互结"病机理论
    二、抵当汤证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机辨析
        (一) 抵当汤证考析
        (二) 抵当汤证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机辨析
    三、抵当汤的组方分析
        (一) 抵当汤的理论基础
        (二) 抵当汤组方
        (四) 方剂特点详解
        (五) 抵当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四、现代医学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一) DVT发病机制的传统认识
        (二) 日益推崇的炎症学说与血栓形成
        (三) IκK/I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详解及探析
    五、本实验IκK/I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规律研究
        (一) NF-κBP65、NF-κBP50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二) IκB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规律研究
        (三) IκΚα、IκKβ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表达相关性研究
    六、抵当汤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机制研究
        (一) 抵当汤抑制了DVT大鼠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壁中NF-κBP65的表达
        (二) 抵当汤抑制了DVT大鼠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壁中NF-κBP50的表达
        (三) 抵当汤抑制了DVT大鼠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壁中IκBα的降解
        (四) 抵当汤抑制了DVT大鼠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壁中IκKα的表达
        (五) 抵当汤抑制了DVT大鼠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壁中IκΚβ的表达
        (六) 抵当汤具有促进血管内皮修复的作用
    七、本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 1
        参考文献
    综述 2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论文摘要

(9)深刺大肠俞、关元俞不同针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选择标准
        (二) 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观察指标
        (三) 疗效评定标准
        (四) 数据统计
    三、研究结果
        (一)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二) 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三) 治愈患者治疗天数比较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一) 症状及诊断
        (二) 病因病机及分类
        (三) 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一) 症状及诊断
        (二) 病因病机及分类
        (三) 治疗
    三、选穴及深刺原理
        (一) 选穴原理
        (二) 深刺原理
    四、结果探讨
        (一) 结果分析
        (二) "气至病所"理论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10)朱砂、雄黄与安宫牛黄丸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性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一 安宫牛黄丸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1. 安宫牛黄丸历史文献研究
    2. 安宫牛黄丸现代药理毒理学研究进展
    3. 安宫牛黄丸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含朱砂雄黄的中药成方制剂研究进展
    1. 含朱砂、雄黄的中药成方制剂的临床应用
    2. 含朱砂、雄黄的中药成方制剂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MCAO模型大鼠脑梗塞面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含水量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1. 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MCAO模型大鼠脑含水量的影响
        2. 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脑含水量的影响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模型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1. 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CAT、GPX活力和LPO含量的影响
        2. 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脑组织SOD、CAT、GPX活力和GSH、LPO含量的影响
        3. 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血、肝、肾组织中SOD、CAT、GPX活力和GSH、LPO含量的影响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模型大鼠乳酸酸中毒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1. 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乳酸酸中毒影响
        2. 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脑组织乳酸酸中毒影响
        3. 含与不含朱砂、雄黄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血、肝、肾组织乳酸酸中毒影响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安宫牛黄丸中重金属汞、砷在正常大鼠和脑缺血大鼠体内分布
    安宫牛黄丸中重金属汞、砷在大鼠血液中总汞总砷药-时曲线的测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安宫牛黄丸中重金属汞、砷在正常大鼠的体内分布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安宫牛黄丸中重金属汞、砷在脑缺血大鼠体内分布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安宫牛黄丸中重金属汞、砷在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含量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合讨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药内外合治骨折后低张性水肿7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疗机构制剂芙蓉软膏治疗疮疡的药效学、安全性和临床研究[D]. 李璐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2]健脾消肿化瘀汤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痰湿瘀结证)的临床观察[D]. 巫志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7(06)
  • [3]四肢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中药防治体会[J]. 吴红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1(33)
  • [4]中药内服为主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疗效观察[J]. 刘运涛,李新军. 光明中医, 2011(01)
  • [5]中药内服为主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疗效观察[J]. 周立飞,高肖波,张振东. 中医正骨, 2009(12)
  • [6]中药内外合治骨折后低张性水肿72例[J]. 刘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2(01)
  • [7]脾胃理论的形成及其在骨伤科临床方面运用价值的研究[D]. 罗汉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8]深静脉血栓形成IκK/I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及中医药干预机制的研究[D]. 郝清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9]深刺大肠俞、关元俞不同针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曲晓亮.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10]朱砂、雄黄与安宫牛黄丸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性考察[D]. 赵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中药治疗骨折后低渗性水肿7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