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叶病威胁天然橡胶工业

胶叶病威胁天然橡胶工业

一、胶树落叶病威胁天然橡胶业(论文文献综述)

马喆[1](2020)在《蒲公英橡胶发酵工艺研究》文中指出煤炭、石油、钢铁以及天然橡胶被称为世界四大工业基础原料,作为其中之一的天然橡胶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都受到青睐。由于我国天然橡胶的种植面积有限,天然橡胶的产量远不及需求量,我国天然橡胶市场的消费量超过80%都是依赖进口,这对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十分不利,使下游轮胎企业面临天然橡胶高额的进口成本,因此急需寻找第二天然橡胶来解决我国天然橡胶产量不足的问题。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第二天然橡胶资源有蒲公英橡胶(Taraxacum koksaghyz rubber,TKS rubber)、杜仲胶(Eucommia ulmoides gum,EUG)以及银胶菊橡胶(Guayule rubber)。我国对蒲公英橡胶草的研究工作目前还处于基础发展阶段,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蒲公英橡胶草的遗传改造、育苗筛选以及种植收割等方面,而对蒲公英橡胶的提取工艺研究涉及较少。本文针对蒲公英橡胶的提取工艺研究工作共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对蒲公英橡胶草根里橡胶的分布以及橡胶草主要成分分析的研究,其次是对蒲公英橡胶的发酵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最后是对蒲公英橡胶的性能表征研究。1.对TKS干根的横纵切片进行扫描电镜(SEM)观察,研究橡胶在TKS根部的分布状态。对TKS干根的主要成分进行检测,检测发现纤维素含量占12.94%、半纤维素含量占6.85%、木质素含量占20.24%、还原糖含量占3.57%、菊糖含量占21.87%,对约占TKS干根40%含量的木质纤维素则成了提取的橡胶的主要杂质成分,所以我们在对提取的橡胶纯化时使木质纤维素脱离橡胶的束缚是提取高品质橡胶不可缺少的环节。2.对于蒲公英橡胶的发酵提取工艺,本篇论文建立了在提取橡胶的同时实现了副产品乙醇制备的工艺路线,其路线共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TKS的预处理工艺、酶解工艺和发酵工艺,而预处理工艺是整个提胶工艺中最为重要的一步,针对预处理工艺的影响因素(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固液比和溶液浓度),我们根据单因素的实验结果设计了预处理工艺参数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由正交实验结果建立最佳预处理工艺,预处理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0min、固液比1:9以及酸浓度3%。通过酶解和发酵过程实现了高纯度TKS橡胶的提取和生物燃料乙醇的制备,使提取的TKS橡胶最高纯度可达95.54%,乙醇的最高产率为2.05%(100g蒲公英根原料在提取橡胶时可生产2.05g乙醇),成功实现了在提取TKS橡胶的同时制备了副产品生物燃料乙醇。3.对TKS橡胶与天然橡胶(NR)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与比较,根据两者的GPC、FTIR、DSC、TGA以及NMR的测试结果表明:TKS橡胶与NR的分子量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可以完全满足工业加工的需求;TKS橡胶与NR的FTIR、NMR、TGA和DSC谱图无明显差异。对TKS橡胶与NR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提取的TKS橡胶无NR在常温下的应变诱导结晶现象,但TKS橡胶具有NR数倍的断裂伸长率,使TKS橡胶具有更好的拉伸效果。TKS作为目前唯一能够替代天然橡胶树的产胶资源,在利用发酵法对TKS进行橡胶提取的过程中生产的副产品乙醇可以带来一定的附加经济收益,可以降低TKS橡胶提取所需的生产成本,因此TKS的综合利用开发对TKS橡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的提胶工艺对TKS橡胶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工业价值。

张雨龙[2](2015)在《从边境理解国家:中、老、缅交界地区哈尼/阿卡人的橡胶种植的人类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中国、老挝和缅甸三国交界地区哈尼/阿卡人为对象,以橡胶种植为切入点,在田野调查过程中聚焦哈尼/阿卡人的日常生活,分析哈尼/阿卡人如何在国家的引导和帮助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如何主动利用各自国家提供的政策和自身的特点来应对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而理解边境、民族与国家及其关系。中国、老挝和缅甸三国交界地区的哈尼/阿卡人村寨的橡胶种植业是在国家力量、市场经济和民族认同三者的合力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橡胶树跨国界移动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政府将橡胶作为战略物资引入,并通过建立国营橡胶农场扩大发展,也有“屯垦戍边”的意义;第二阶段是中国政府鼓励和引导包括哈尼族在内的少数民族种植橡胶发展民营经济:第三阶段是中国、老挝和缅甸等国家合作开展的“替代种植”项目将橡胶从中国西南地区推广到老挝北部和缅甸东北部地区。中国推动的边民橡胶种植及跨境橡胶种植的首要目的是兴边富民,其次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构良好的国际关系,维护利益边疆的利益和国家边疆安全。老挝和缅甸接受橡胶种植则主要是为了达到禁毒、发展经济、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的目的。橡胶树的跨国界移动过程也伴随着橡胶种植者的流动,从而使橡胶移民成为该地区的一种现象。橡胶种植业的发展所产生的较大的经济效益,不仅留住了当地村民,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而使该地区的农村避免了“空洞化”。老挝的山地民族在“替代种植”项目的引导下移居坝区种植橡胶。缅甸掸邦第四特区还凭借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吸引了一些中国移民迁入其境内种植橡胶。这些中国橡胶移民的“国民身份”和“民族身份”的选择与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事实上的“双重国籍”的问题都与缅甸的国家和地方社会之间的利益博弈有关。此外,这些橡胶种植者在各自国家边境地区的聚集,为该地区的橡胶种植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这不仅起到了“移民实边”的作用,而且还使边疆地区成为了繁荣发展的区域。中国橡胶移民对于缅甸第四特区的意义还在于他们成了“阿卡人”后为特区政府申请“勐拉阿卡人自治区”增加了筹码。对于中国而言,橡胶移民移居缅甸第四特区给边境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又因这些移民在第四特区的橡胶开发使这一地区与中国边境地区在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关系得到了加强,从而使中国的利益边疆、文化边疆等得到拓展和加强。国家引导发展的橡胶种植业逐渐终结了该地区的哈尼/阿卡人社会传统的轮歇作业方式。国家政策的引导,加上作为固定资产的橡胶树附着的土地——橡胶地——的产权的明晰化和固定化,导致哈尼/阿卡人村寨土地村社公有制度瓦解。橡胶生产逐渐成为哈尼/阿卡人的主要生产活动和主要的经济来源,在经济收益远胜于从前的同时,橡胶生产结构的单一化使得高度依赖橡胶市场的村民们面临着更高的风险。橡胶种植所产生的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等也是这一地区面临的新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持,而且也可能因这些问题的跨国界性的特点而影响到国家间的关系。在处理橡胶种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未能完全奏效,哈尼/阿卡人在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中积淀下来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及人与人关系的地方性知识在面对这一新问题时也基本处于无效的境况。尽管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必然也需要哈尼/阿卡人这些橡胶种植者在橡胶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探索,但由国家引入的橡胶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新的生态问题的解决更需要国家力量的参与以及国家间的合作。国家力量的渗入以及更为关键的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引起了哈尼/阿卡人传统社会的裂变。国家权力通过建立基层组织等方式渗透到村寨以及国家引导的新的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的生产方式,削弱了哈尼/阿卡人传统社会组织维系的基础,传统村寨组织逐渐式微。国家建立的村寨基层政治组织对村寨传统的社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国家的影响在通过经济方式来实现的时候才具有了根本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哈尼/阿卡人不断拓展社会交往范围并建立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试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更大的发展平台和机会。经济利益促使不同国家的哈尼/阿卡人之间的交往比以往更频繁、更紧密,他们寻求建立新的跨国界的经济合作关系。经济联系的紧密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哈尼/阿卡人在文化层面上的民族认同,同时,经济利益和产权明晰又使得横亘在相互之间的国界线更加凸显进而增强了他们的国家认同。橡胶种植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导致传统文化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部分传统文化事项消失。同时,受国家倡导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展示的新路径的影响,哈尼/阿卡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因橡胶移民而导致的该地区民族分布及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使各种新的矛盾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部分传统文化习俗的冲突也时有发生,如何进行文化调适是这一地区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哈尼/阿卡人在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等方面的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问题既是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民族国家在民族地区推进国家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不同国家的哈尼/阿卡人根据各自国家提供的政策路径和自身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这也是他们融入国家的地方性实践。多元化经济发展路径的寻找、进行村寨社会整合与社会结构的重构、为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而进行的文化调适等是三个国家中的哈尼/阿卡人正在实践的不同方式。从总体上看,三个国家的哈尼/阿卡人的最终目的是融入各自的国家,提高民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寻求民族群体发展的更大的平台和更好的机会。橡胶种植导致了居住于三国边境地区的哈尼/阿卡人原本相对封闭的社会交往关系发生改变。在此过程中,共同的文化成为突破血缘纽带关系及村落社会结构限制的新的橡胶经济合作的基础。而国家作为秩序维护及村民利益保障者的作用也日趋明显。这两个因素最终导致了哈尼/阿卡人对民族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的想象和理解的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看,哈尼/阿卡人对民族共同体的想象和理解是分层次的:一是不同国家的哈尼/阿卡人拥有许多共同的文化,合成为一个“哈尼/阿卡人”的民族文化共同体;二是不同国家的哈尼/阿卡人的文化也是各自国家多元文化的一元,哈尼/阿卡人是各自国家众多民族中的一员,即中国的哈尼族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老挝阿卡人是老挝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缅甸阿卡人是缅甸民族共同体的一员。从国家共同体的角度看,正是在具体的橡胶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即国家在哈尼/阿卡人发展橡胶经济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提供政策、引导和帮助中,国家不再是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从而使哈尼/阿卡人对国家共同体的想象也得以拓展。与此相关联的还有,正是因为参与跨境合作种植橡胶、边境贸易等活动,哈尼/阿卡人对邻国的国家共同体的想象和理解也逐步清晰。无疑,大部分少数民族聚集的且产生于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边境地区,在国家化进程中成为了事实上的边缘或边疆。但这只应是物理空间意义上的边缘而不是社会意义上的边缘。边境地区无论在物理空间意义上是否边缘,都是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与包括所谓的中心在内的其他任何地方同等重要的一部分。国家促进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使得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知更具体,理解更深入,更可能增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促进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维护边境地区稳定与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促进整个国家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也只有在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国家内的每一个民族理应承担的为国家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责任和义务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孔瀚正[3](2014)在《海南植胶区生态环境现状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在天然橡胶大规模替代自然植被的背景下,许多人质疑大规模植胶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态过程必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海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开展植胶区当前的土壤养分、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功能等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研究。本研究一方面通过资料收集,全面掌握海南植胶区立地环境情况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另外,选取一定有代表意义样地进行实地调查和定位观测,并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桉树林进行比较,对胶园土壤养分、胶林生物多样性、胶园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植胶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海南植胶区植胶立地环境总体上布局基本合理。海南植胶区胶园分布总体上主要集中在海拔350米以下的广大山丘和平原地,定植坡度基本控制在25度以下,立地环境较为合理。(2)海南植胶区天然橡胶品系搭配不甚合理,树龄结构有待改善。特别是海南农垦种植的橡胶品系以RRIM600和PR107为主,占垦区总面积的94.16%,属于老品系且比较集中。老胶园占总面积的60%以上,胶园更新严重滞后。(3)植胶区胶园土壤具有较高的土壤养分循环能力。胶园土壤全氮、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比桉树林高。海南植橡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幼龄胶园>老龄胶园>次生林>桉树林。(4)胶园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林下生物多样性对比发现,天然橡胶林的生物多样性比桉树人工林更高,而且林下生物多样性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增加。(5)胶园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保持水土能力。胶园生态系统在减少土壤冲刷、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方面都比其它人工经济林具有更强大的功能。(6)层次分析法结果表明,海南植胶区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好。橡胶林综合生态环境明显优于桉树林,而且胶园生态环境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得以改善。为了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注意合理规划天然橡胶种植区域,优化品种与树龄结构;采用合理施肥措施,进行胶园土壤改良;同时严格执行栽培操作规程,走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之路。

景晓辉,吴伦英,沈雁,赵辉,吴琳[4](2014)在《GST-MtDef4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体外抑菌活性的检测》文中指出为研究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防卫素基因MtDef4的抑菌功能,以含有该基因片段的质粒pAND-MtDef4为模板,扩增出相应的目的基因,测序正确后将MtDef4基因片段连接到带有GST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转化大肠杆菌TransB(DE3),经IPTG诱导,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纯化,通过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确定融合蛋白的表达。体外抑菌试验表明,MtDef4能够抑制病原真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而非Collec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培育转基因橡胶抗病品种奠定基础。

王芳[5](2012)在《海南橡胶树种质资源经济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天然橡胶是国防和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和稀缺资源,与石油、铁矿石和有色金属并列为四大紧缺型工业原料,在生产地域和产品性能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它不仅是现代经济的命脉,更是一种军事、外交资源并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天然橡胶战略资源的安全对于国民经济的安全乃至国家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世界天然橡胶的生产与消费分布极不对称。当前世界天然橡胶总需求量稳步上升,但国际市场天然橡胶出口量却逐年减少。鉴于目前我国天然橡胶供需缺口日趋扩大、进口依赖度日益增强、自给率不断下滑,以及对国际天然橡胶生产、价格、市场等规则的参与权正逐步被边缘化等问题的存在,这对于消费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而自给率仅为20%左右,经济又正处于快速稳步发展的大国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保障中国的天然橡胶安全,事关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对世界天然橡胶安全保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天然橡胶资源供求矛盾,在宜胶地资源有限的约束下,靠扩大橡胶种植面积增加自给的能力十分有限,只有通过提高橡胶单产才是保障天然橡胶供给的安全之本。而提高单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依赖优异的生产天然橡胶的橡胶树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程度直接影响着橡胶生产潜在能力的实现,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对保障我国天然橡胶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对橡胶树种质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保护和利用,首先必须对橡胶树种质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而海南又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海南天然橡胶产量占全国天然橡胶产量的60%。因此,本研究就对海南橡胶树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研究,中国橡胶树种质资源主要是在引进国外优良无性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南引进的无性系中大面积推广或作为骨干亲本育种主要以两个品系——RRIM600、PR107为主,故本研究最终选取RRIM600和PR107两个品系对海南橡胶树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研究。本研究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橡胶树种质资源的价值理论基础、价值构成以及价值评价方法,主要借鉴自然资源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论对海南橡胶树种质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遗赠价值进行研究与评估。根据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不同的价值和价值载体市场的有无选取不同的方法对海南橡胶树种质资源个体材料中的典型代表——RRIM600和PR107的总经济价值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评估,利用市场价值法对直接使用价值进行评估,利用替代花费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对间接使用价值进行评估,利用条件价值法对橡胶树种质资源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RRIM600和PR107”种质在2001~2010年期间的年均总经济价值为89.16亿元。海南橡胶树种质资源总经济价值中,使用价值年平均为88.48亿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49.68亿元,间接使用价值为38.62亿元;非使用价值为0.68亿元。对海南橡胶树种质资源个体材料中的典型代表——RRIM600和PR107的总经济价值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从国外引进的橡胶树优良无性系RRIM600和PR107在海南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反映出橡胶树种质资源RRIM600和PR107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以及显着的应用成效,是我国橡胶树种质资源引进、创新和育种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对橡胶树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有利于指导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通过比较品种价值的大小确定其是否值得推广和利用。

刘晓妹[6](2012)在《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菌MAPK基因(CCK1)和毒素基因(ct)克隆与功能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巴西橡胶树是重要的热带作物之一,其产品天然橡胶与钢铁、石油、煤炭并列为四大工业原料。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C.)Wei]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可为害300多种植物,由其侵染引起的巴西豫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影响天然橡胶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害的研究集中在病原菌生物学、病害流行学和防治技术等方面,对病原菌致病机理,特别是致病相关功能基因及其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很少。以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病原菌致病相关功能基因及其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对揭示该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了解该病原菌与寄主之间的互作机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发展新的防治措施。本研究工作运用基因同源克隆技术,从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C.cassiicola)中克隆了蛋白激酶(MAPK)同源基因CCKl和毒素编码基因ct的全长序列,通过潮霉素基因hygB插入突变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获得了它们的基因敲除突变体,并对其表型做了测定。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真菌中已发现的MAPK蛋白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C.cassiicola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了一段PMKl类MAPK同源基因片段,利用SEFA-PCR技术经两步扩增获得了该片段的5’端(1802bp)和3′端(652bp)侧翼序列,拼接校正后的DNA全长2710bp,命名为CCKl。将所得CCKl的DNA序列与GenBank中PMK1类MAPK同源基因的cDNA序列比对后,从内含子外侧设计引物,以C.cassiicola基因组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了一段1065bp的cDNA片段,比对已获得的CCKl基因的DNA和cDNA序列,发现起始密码子ATG位于第1227~1229bp处,附近序列符合Kozak规则,即ACCATGT,终止密码子TAA位于第2502~2504bp处,自ATG到TAA的DNA全长1278bp,其中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外显子大小分别为110bp、196bp、382bp、348bp和29bp(位于第1227~1336,1390~1585,1640~2021,2072~2419和2476~2504碱基处),内含子大小分别为53bp、54bp、50bp和56bp(位于第1337~1389,1586~1639,2022~2071和2420-2475碱基处);推测开放阅读框编码354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40.98kDa,等电点(PI)为6.43,是一种微酸性蛋白质。经过在GenBank数据库搜索CCK1的相似蛋白和系统聚类分析,发现CCK1与丝状真菌禾谷类叶枯病病菌(Phaeosphaeria nodorum)的MAK2(XP001793869.1),油菜黑胫病病菌(Letosphaeria maculans)的MAPK(AAM89501.1),稻胡麻斑病病菌Cochliobolusmiyabeanus)的BMKl(AB180104.1),玉米小斑病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的CHK1(AF178977.1),稻瘟病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的PMK1(U70134.1),番茄枯萎病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FMKl(AF286533.1)等PMKl类基因编码的蛋白高度同源,相似性分别为99%、99%、98%、98%、93%和93%,而且含有一个参与双重磷酸化作用的MAPK蛋白激活域TEY(182AA·184AA)和Ser/Thr蛋白激酶保守结构域。因此可以推测本试验获得的CCKl基因为C.cassiicola的PMKl类MAPK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GU373808.1)。2.采用在pMD18-T Vector的T克隆位点、Sph I和Sal Ⅰ酶切位点,先后依次插入CCKl基因5′端、3′端和潮霉素基因hygB三个片段,成功构建了C.cassiicola的CCKl基因敲除载体pFHB,从该载体上扩增一段插有hygB基因的重组CCKl基因片段,转化C.cassiicola原生质体,对所得转化子经过PDA平板初筛、PCR验证和Southern杂交证实,确定得到的编号为FHB4的菌株是多主棒孢菌蛋白激酶基因CCKl的敲除突变体。表型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CCKl突变体完全失去了产孢能力,菌落颜色由棕灰色变为墨绿色,紧贴培养基生长,气生菌丝显着减少,菌丝生长速率明显下降,菌丝刚直、分支和隔膜数减少,菌丝细胞中色素沉积多,颜色加深呈深褐色,原生质浓缩明显;菌丝更耐高温;对酸碱环境的最适范围变窄;对多种盐的渗透胁迫反应减弱;对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更敏感;用菌饼接种嫩叶完全不能致病,但用粗毒素测定致病性时却表现出弱致病力;产漆酶时间相对延后,但漆酶相对产量提高,纤维素酶的相对产量也明显提高;在菌丝生长方面,外源Ca2+的促进作用和cAMP的抑制作用对突变体的影响更大。说明蛋白激酶CCKl在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菌丝的生长、发育、分化、色素的沉着,分生孢子、毒素、漆酶和纤维素酶的产生,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寄主的致病性方面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有些调控作用可能是与钙信号或cAMP途径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3.根据NCBI网站EF667973.1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同样的方法从C.cassiicola中克隆了1个毒素基因ct,DNA全长2800bp,cDNA全长180bp,起始密码子ATG位于第802~804bp处,终止密码子TAA位于第1095~1097bp处,白ATG到TAA的DNA序列全长296bp,存在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外显子大小分别为105bp、60bp和15bp(位于第802~906,974~1033和1083~1097碱基处),内含子大小分别为67bp和49bp(位于第907~973和1034~1082碱基处),推测开放阅读框编码59个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约5.92kDa,等电点(PI)为5.70,是一种酸性蛋白质,与C. cassiicola pro-cassiicolin(ABV25895.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85%。因此初步确定本试验获得的ct基因是预期的C.cassiicola的毒素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 (GU373809.1)。4.用pMD18-T Simple Vector做启始载体,将含全部编码序列的-段毒素基因片段克隆在该载体的T克隆位点上,经Sal I酶切后反向插入hygB基因,成功构建了C.cassiicola毒素基因敲除载体pCTH。以该载体为模板,扩增获得一段插有hygB基因的重组ct基因片段,转化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原生质体,对所得转化子经过PDA平板初筛、PCR验证和Southern杂交证实,确定得到的是多主棒孢菌毒素基因ct基因的敲除突变体。表型测定表明:与其野生型CC004相比,毒素突变体在菌落和菌丝形态、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对温度、pH要求,产生漆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方面基本未发生明显的改变。用菌饼接种嫩叶,致病性虽有减弱但仍很强,用粗毒素测定致病性时症状却明显减轻。说明毒素是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的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但不是唯一的因子。

王少明[7](2011)在《海南橡胶集团天然橡胶生产潜力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橡胶是基础工业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种重要战略物资,在地域和产品性能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一种典型的资源约束型产业。我国既是世界天然橡胶生产大国,更是天然橡胶进口和消费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天然橡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依存度迅速攀升。五十多年来,经我国广大农垦人的不懈努力,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北纬18-24度地区成功建立了天然橡胶种植基地,在理论和实践上推进了天然橡胶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受自然条件限制,面临适宜种植面积有限、自然灾害较频繁、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潜力不高等问题。从生产的角度而言,天然橡胶生产潜力完全依靠增加土地、劳力和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投入来提升生产潜力增加产量的生产阶段已经结束。如何优化天然橡胶生产资源配置,实现天然橡胶最大生产潜力,成为我国许多经济学家、企业管理者不得不研究的课题。海南橡胶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企业、上市公司,具有典型的研究意义。本文从生产潜力的界定入手,以相关农业生产潜力理论为基础,参照一些农业生产潜力指标体系及其估算模型,沿着“理论剖析一>现状分析一>实践检验”的研究主线,立足于海南橡胶集团天然橡胶产业的实际背景,从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两个方面,通过对海南橡胶集团天然橡胶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橡胶树在海南的生长习性和产量情况,从天然橡胶在海南种植所处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进而分析各生产要素对天然橡胶生产潜力的影响。从植胶规模、技术应用、品种改良、管理方式、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天然橡胶生产潜力进行系统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关于提升天然橡胶生产潜力的发展意见。本文认为海南橡胶集团的天然橡胶生产潜力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的天然橡胶生产潜力的发展方向应从优化生产潜力布局、提高科技应用率、深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去努力挖掘橡胶生产潜力。通过变革现有管理机制和技术体系,重新组合现有生产要素,优化要素间的搭配来提升天然橡胶的生产潜力,以获取更高的橡胶产量和经济效益。

江军[8](2011)在《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天然橡胶资源供给安全研究》文中提出天然橡胶与钢铁、石油一样,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中国天然橡胶消费量2000年超过日本,从2001年起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作为世界上消费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进一步加剧了对进口天然橡胶的依赖,使得天然橡胶自给率逐年下降,直接影响到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问题必须在全球视野下来考虑,必须种好天然橡胶,尽量多生产天然橡胶,努力缩小产量和消费量之间的差距,将中国天然橡胶进口量控制在合理的限度。本研究从世界和亚洲的天然橡胶生产、消费、贸易和库存现状入手,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现状,进而对影响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接着分别运用比较优势和Vague适应性优选法两种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三大天然橡胶生产优势区的比较优势和品种优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天然橡胶的供给安全对策和政策建议。本研究内容分为六大部分,一是天然橡胶的生产、消费、贸易和库存现状,包括世界和亚洲主要产胶国的生产现状,世界天然橡胶消费、贸易和库存状况,指出世界天然橡胶生产及消费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是相对而言,消费增长的速度略大于产出的速度,造成世界范围内的天然橡胶供需呈现紧张态势。二是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现状,指出中国还将保持世界第一天然橡胶消费大国的地位。三是影响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的因素分析,指出自然因素、科技创新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天然橡胶的生产和质量,价格波动、产业政策等刺激天然橡胶生产,粮食安全、争地的热区经济作物等制约天然橡胶生产。四是对与天然橡胶争地的主要热区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海南和云南优势区的天然橡胶比较优势非常明显,广东优势区缺乏天然橡胶比较优势。五是应用Vague适应性优选法对天然橡胶的品种进行筛选,指出中国国产的优良品种资源在不同天然橡胶生产优势区表现不凡,适于在中国植胶区大规模推广种植。最后提出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对策,并提出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政策建议。本研究发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天然橡胶库存快速减少,供需呈现紧张态势。虽然面对各种制约,但中国又必须走保持一定程度的自给同时进口必要的橡胶作为补充的道路。在与天然橡胶争地的主要热区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时,发现海南优势区的天然橡胶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云南优势区的天然橡胶比较优势次之,广东优势区的天然橡胶比较优势缺乏。在对国内外主要种质资源进行Vague适应性优选时发现,中国国产的优良品种资源表现不凡,适于在中国植胶区大规模推广种植。

陈海燕[9](2011)在《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综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天然橡胶与钢铁、石油、煤炭并称为四大工业原料,是国防和工业建设不可缺少的稀缺资源和战略物资。天然橡胶产业是典型的资源约束型、劳动密集型、生态环保型产业,同时还是海南、云南和广东三省垦区的主导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天然橡胶供需矛盾日益加深,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竞争力、产业生存环境和产业对外依存状况都有一定的变化,影响到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天然橡胶产业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然后以产业安全理论,粮食、农业、钢铁、石油、煤炭等已有的产业安全评价体系及方法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影响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的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设置权重和加乘混合法确定评价模型,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状况做探索性分析,并根据国际上通行的产业安全标准建立指标警限值,计算产业安全度,得出我国2000-2008年来天然橡胶产业在基本安全与不安全之间徘徊的结论。最后根据各指标评价值波动的变化,提出提高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的应对之策略。

李翔[10](2011)在《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天然橡胶需求增大,价格上涨。中国是世界第五大产胶国,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天然橡胶的产消矛盾十分突出。云南是中国的第一个引种天然橡胶的地区,现在占全国40%的天然橡胶产量。研究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了解和掌握其发展规律,有助于加快其发展,将建成特色优势产业,有助于云南其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律的掌握。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变边疆少数民族贫穷落后的面貌,有助于其它热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助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战略管理理论和研究方法,深入地研究了云南天然橡胶工业的发展战略。首先对金融危机后的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总结天然橡胶产业的新趋势。利用PEST模型、五个竞争力模型、结合SWOT分析,从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天然橡胶产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更新发展观念,加快产权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的时期,我们应该形成天然橡胶是一个朝阳产业,资源约束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的新时代意识。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回升势头良好,并得到不断稳固,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的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天然橡胶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为加快云南农垦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但是,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观念落后,产权不明晰,管理成本太高,产品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目前,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主要力量云南农垦集团正在进行的制度改革,正式把39个农场和122个医疗机构移交相关州市实行属地管理。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找出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发展观念落后、体制改革停滞、产权制度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云南农垦集团和民营天然橡胶产业相互协调不够、橡胶工业技术和用人机制创新不足、国家产业政策不健全、橡胶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二、胶树落叶病威胁天然橡胶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胶树落叶病威胁天然橡胶业(论文提纲范文)

(1)蒲公英橡胶发酵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天然橡胶概括
        1.1.1 天然橡胶的简介
        1.1.2 天然橡胶的结构
        1.1.3 天然橡胶的性能与应用
        1.1.4 天然橡胶的发展约束
        1.1.4.1 生产地域有限
        1.1.4.2 依赖进口产生的隐患
        1.1.4.3 生产成本高
        1.1.4.4 遗传改良难
        1.1.4.5 病虫害与自然灾害的影响
    1.2 第二天然橡胶资源
        1.2.1 银胶菊橡胶
        1.2.2 杜仲胶
        1.2.3 蒲公英橡胶
    1.3 蒲公英橡胶草研究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蒲公英橡胶提取方法
        1.4.1 固体胶提取方法
        1.4.1.1 溶剂法
        1.4.1.2 湿磨法
        1.4.1.3 干磨法
        1.4.1.4 酸碱法
        1.4.2 胶乳提取方法
        1.4.2.1 流动法
        1.4.2.2 搅切法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1.5.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2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与表征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蒲公英橡胶草根部观察及成分分析实验
        2.2.1 蒲公英橡胶草根部形貌观察
        2.2.2 蒲公英橡胶草根部成分分析实验
        2.2.2.1 索氏提取法测定部分成分含量
        2.2.2.2 木质纤维素及灰分含量测定
        2.2.2.3 菊糖及还原糖含量测定
    2.3 蒲公英橡胶提取工艺研究建立
        2.3.1 预处理工艺
        2.3.2 酶解工艺
        2.3.3 发酵工艺
    2.4 橡胶结构与性能的表征
        2.4.1 GPC表征
        2.4.2 FTIR表征
        2.4.3 TGA表征
        2.4.4 DSC表征
        2.4.5 NMR表征
        2.4.6 力学性能表征
        2.4.7 SEM表征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蒲公英橡胶草根部观察及成分分析
        3.1.1 蒲公英橡胶草根部形貌观察
        3.1.2 蒲公英橡胶草根部成分分析
        3.1.2.1 索氏提取法测定部分成分含量分析
        3.1.2.2 木质纤维素及灰分含量测定分析
        3.1.2.3 菊糖及还原糖含量测定分析
        3.1.3 小结
    3.2 蒲公英橡胶提取工艺研究
        3.2.1 预处理工艺研究
        3.2.1.1 稀酸预处理工艺流程
        3.2.1.2 反应温度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3.2.1.3 反应时间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3.2.1.4 固液比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3.2.1.5 酸浓度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3.2.1.6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3.2.1.7 预处理样的扫描电镜观察
        3.2.2 纤维素酶促进橡胶提取工艺研究
        3.2.3 发酵促进橡胶提取工艺研究
        3.2.3.1 酵母菌生长情况的测定
        3.2.3.2 橡胶的提取与乙醇的制备
        3.2.4 小结
    3.3 橡胶结构与性能的表征分析
        3.3.1 GPC表征分析
        3.3.2 FTIR表征分析
        3.3.3 TGA表征分析
        3.3.4 DSC表征分析
        3.3.5 NMR表征分析
        3.3.6 力学性能表征分析
        3.3.7 SEM表征分析
        3.3.8 小结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2)从边境理解国家:中、老、缅交界地区哈尼/阿卡人的橡胶种植的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综述
        (一) 关于国家与民族—国家的研究
        (二) 关于边境、边疆与中心—边缘的研究
        (三) 作物、资本与权力
        (四) 关于老挝和缅甸“替代种植”项目的研究
        (五) 关于中老缅边境地区橡胶种植的研究
        (六) 关于哈尼/阿卡人橡胶种植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四、田野点概述
        (一) 中国哈尼族村寨
        (二) 老挝阿卡人村寨
        (三) 缅甸阿卡人村寨
    五、中心论点
第一章 橡胶跨国界移动的历程
    第一节 从南美洲到中国西南
        一、国家主导引进橡胶:突破西方经济封锁
        二、建立国营橡胶农场:发展生产巩固国防
        三、鼓励农民种植橡胶:发展地方民族经济
    第二节 从中国西南到老挝北部和缅甸东北部
        一、中国、老挝和缅甸开展“替代种植”的政策及历程
        二、中国、老挝和缅甸实施“替代种植”的成效
        三、橡胶在老挝北部和缅甸东北部的扩张
    第三节 从中国哈尼族村寨到老挝缅甸阿卡人村寨
        一、中国哈尼族移民到缅甸种植橡胶
        二、中国国防村与老挝坝枯村的合作种植
        三、老挝和缅甸阿卡人在政府引导下种植橡胶
第二章 国家边地与橡胶种植者的聚集
    第一节 橡胶种植者的流动与聚集概况
        一、中国边境村寨的人口增长
        二、老挝山地民族移居坝区
        三、缅甸的橡胶移民
    第二节 国家和地方利益博弈中的移民身份
        一、“国民身份”的选择与变化
        二、“民族身份”的选择与变化
        三、“双重国籍”的产生与问题
    第三节 橡胶种植者聚集边境的意义
        一、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二、移民实边与繁荣边疆
        三、为民族区域自治增加砝码
第三章 国家引导的生产方式转变
    第一节 新作物的引入与土地使用方式的转变
        一、橡胶种植替代农作物种植
        二、土地使用权的明晰化
        三、土地的出租与转让
    第二节 生产节律的变化
        一、中国哈尼族村寨的生产节律
        二、老挝阿卡人村寨的生产节律
        三、缅甸阿卡人村寨的生产节律
    第三节 市场依赖的固化
        一、橡胶经济成为主要经济来源
        二、家庭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的转变
        三、市场风险的凸显
第四章 国家政策与生态环境问题
    第一节 橡胶扩张导致生态环境脆弱化
        一、森林面积锐减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
        三、水资源减少
        四、土壤肥力下降
    第二节 国家与地方的生态保护实践
        一、国家与地方政府应对生态问题的策略
        二、哈尼/阿卡人对生态问题的态度与实践
        三、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与困境
    第三节 生态危机的后果
        一、影响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加速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三、影响国家间政治关系
第五章 国家力量与传统社会的裂变
    第一节 社会组织及其权力的分化
        一、传统村社组织的式微
        二、基层政治组织的“无为”
        三、“意见领袖”的出现
    第二节 社会交往的拓展
        一、村寨内部村民间的日常交往
        二、哈尼/阿卡人内部交往的加深
        三、哈尼/阿卡人与外界交往的拓展
    第三节 社会关系的变化
        一、村寨内部关系的变化
        二、不同国家的哈尼/阿卡人关系的变化
        三、哈尼/阿卡人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变化
第六章 国家在场与文化变迁
    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式微
        一、橡胶生产与传统节日
        二、胶地产权与婚姻制度
        三、橡胶种植与葬礼禁忌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时尚、混搭、实用
        二、食:习惯、健康、丰富
        三、住:宽敞明亮布局合理
        四、行:国家修路村民买车
    第三节 多元文化的冲突
        一、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的冲突
        二、民族传统宗教与外来宗教的冲突
        三、民族文化与外来移民文化的冲突
第七章 融入国家的地方性实践
    第一节 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一、种植多种经济作物
        二、寻找其他生计方式
        三、开展多方经济合作
    第二节 社会重构与社会整合
        一、村寨与国家合力重构“传统权威”
        二、村寨整体性的强化
        三、村寨与国家力量的整合
    第三节 文化调适与文明进程
        一、国家法律与传统陈规陋习
        二、国家出场与民族文化展示
        三、文化交流与学校教育
    第四节 国民的权力与身份诉求
        一、中国:增强村民自治意识
        二、老挝:诉求族群平等身份
        三、缅甸:寻求民族区域自治
    第五节 认知与实践:边境、民族与国家
        一、共同体的想象:对民族与国家认知的拓展
        二、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建构
        三、边缘与中心关系的理解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海南植胶区生态环境现状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橡胶园维持地力研究现状
        2 橡胶园土壤养分研究现状
        3 橡胶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4 胶园水土流失的研究现状
        5 橡胶园固碳释氧研究现状
        6 植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7 橡胶园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下篇 研究内容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1 海南植胶区概况
        1.1 海南植胶区气候特点
        1.2 海南植胶区地形地貌
        1.3 海南岛植胶区土壤特征
        1.4 海南岛植胶区自然资源概况
        1.5 海南植胶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简介
        2 定位观测设置
        3 调查监测
        3.1 调查时间
        3.2 数据收集
        3.3 土壤样品采样与化验
        3.4 林下生物多样性调查
        3.5 胶园水土流失定点观测
        4 数据处理
        5 海南植胶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1 海南植胶区胶园立地环境现状分析
        2 海南植胶区胶园品系结构
        2.1 海南农垦胶园品系结构
        2.2 海南地方胶园品系结构
        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含量比较分析
        3.1 不同类型林地土壤养分比较分析
        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下生物多样性比较分析
        4.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下生物多样性分析
        4.2 干湿条件林下生物多样性差异比较分析
        4.3 不同地形条件林下生物多样性比较分析
        5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比较
        6 海南植胶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与讨论
        1.1 海南植胶区植胶立地环境总体上布局合理
        1.2 天然橡胶品系搭配不甚合理,树龄结构有待改善
        1.3 胶园土壤具有较高的土壤养分循环能力
        1.4 胶园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1.5 胶园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保持水土能力
        1.6 海南植胶区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好
        2 对策和建议
        2.1 合理规划天然橡胶种植区域,优化品种与树龄结构
        2.2 土地开垦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
        2.3 合理施肥,进行胶园土壤改良
        2.4 提高科技研发能力,提高橡胶产业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比例
        2.5 严格执行栽培操作规程,走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之路
        2.6 以国有农场为先导和示范,国有、民营共同发展
展望
    1. 本研究意义
    2. 本研究不足之处
    3. 本研究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4)GST-MtDef4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体外抑菌活性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试验材料
        1.1.2试剂
    1.2 方法
        1.2.1 Mt Def4基因片段的回收纯化
        1.2.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2.3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1.2.4 GST-Mt Def4的纯化、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
        1.2.5原核表达产物抑菌活性的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核表达载体p GEX6P-1-Mt Def4 的构建及鉴定
    2.2 GST-Mt Def4 的western blot检测
    2.3 原核表达产物抑菌活性的检测
3 讨论与结论

(5)海南橡胶树种质资源经济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1.5.1 项目来源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框架结构
    1.6 研究创新点
2 作物种质资源经济价值理论
    2.1 经济学价值理论
        2.1.1 价值是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2.1.2 价值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2.1.3 价值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2.2 自然资源价值研究
        2.2.1 自然资源概念
        2.2.2 自然资源价值
        2.2.3 自然资源价值构成
    2.3 生物多样性价值研究
        2.3.1 生物多样性概念
        2.3.2 生物多样性价值概念及范畴
    2.4 作物种质资源概念
    2.5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内涵
        2.5.1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认识过程
        2.5.2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概念
        2.5.3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分类
    2.6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2.6.1 市场评价法
        2.6.2 揭示偏好法
        2.6.3 陈述偏好法
    2.7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原则
        2.7.1 基本原则
        2.7.2 技术原则
    2.8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的问题和难点
3 橡胶树种质资源及其服务功能和价值属性研究概况
    3.1 橡胶树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3.1.1 橡胶树种质资源分类
        3.1.2 橡胶树种质资源起源分布
        3.1.3 橡胶树种质资源收集
        3.1.4 橡胶树种质资源鉴定方法
    3.2 中国橡胶树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3.2.1 引种与试种
        3.2.2 新品种的培育
    3.3 重要橡胶树亲本品种和栽培品种简介
        3.3.1 RRIM600
        3.3.2 PR107
        3.3.3 热研7-33-97
        3.3.4 大丰95
        3.3.5 海垦2
        3.3.6 文昌217
        3.3.7 文昌11
    3.4 橡胶树种质资源服务功能
        3.4.1 橡胶树种质资源特征
        3.4.2 橡胶树种质资源的服务功能
    3.5 橡胶树种质资源经济价值属性
        3.5.1 不确定性
        3.5.2 公共性
        3.5.3 外部性
        3.5.4 有用性
        3.5.5 行为目的性
        3.5.6 质量标准性
    3.6 橡胶树种质资源经济价值的实现
4 橡胶树种质资源使用价值
    4.1 直接使用价值
        4.1.1 干胶产品价值
        4.1.2 橡胶木材产品价值
        4.1.3 研究与开发价值
    4.2 间接使用价值
        4.2.1 调节气候价值
        4.2.2 保持土壤价值
        4.2.3 涵养水源价值
        4.2.4 维持养分循环价值
        4.2.5 净化环境价值
    4.3 橡胶树种质资源总使用价值
5 橡胶树种质资源非使用价值
    5.1 CVM问卷设计
        5.1.1 CVM问卷设计原则
        5.1.2 CVM问卷设计步骤
        5.1.3 问卷设计内容
    5.2 调查实施
        5.2.1 调查实施过程
        5.2.2 调查实施效果
    5.3 调查数据分析与结果
        5.3.1 数据特征与数据分析方法
        5.3.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5.4 海南橡胶树种质资源非使用价值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海南橡胶树种质资源总经济价值
        6.1.2 评估的价值与种质资源实际价值存在偏差
        6.1.3 橡胶树种质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众多
        6.1.4 研究对今后橡胶树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6.2 讨论
        6.2.1 缺乏统一的评估体系和标准
        6.2.2 主观因素影响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6.2.3 间接使用价值所采用的数据较陈旧
    6.3 展望
        6.3.1 深入研究橡胶树种质资源在市场交易中的定价及贡献率
        6.3.2 加强作物种质资源价值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6.3.3 进一步研究橡胶树种质资源的社会价值
        6.3.4 加强橡胶树种质资源生态服务的监测
附录:海南橡胶树种质资源(非使用价值)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研究成果

(6)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菌MAPK基因(CCK1)和毒素基因(ct)克隆与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研究综述
        1.1 我国巴西橡胶树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重要性
        1.2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研究概况
        1.2.1 分布与为害
        1.2.2 症状特征
        1.2.3 病菌学
        1.2.3.1 分类
        1.2.3.2 形态
        1.2.3.3 生物学特性
        1.2.4 发生流行规律
        1.2.4.1 品种抗病性
        1.2.4.2 气象条件
        1.2.4.3 海拔
        1.2.4.4 土壤肥力
        1.2.5 防治
        1.2.5.1 选用抗病品种
        1.2.5.2 药剂防治
        1.2.5.3 其他防治措施
    2 植物病原真菌MAPK胞外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
        2.1 参与调控环境胁迫反应
        2.2 参与调控有性交配
        2.3 参与调控菌丝和孢子生长发育
        2.4 参与调控病菌的致病性
        2.4.1 PMK1类基因
        2.4.2 MPS1类基因
    3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3.1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种类
        3.2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作用位点
        3.3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提纯与活性测定
        3.4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分子遗传研究
        3.4.1 毒素的遗传研究
        3.4.1.1 HST毒素遗传研究
        3.4.1.2 NHST毒素遗传研究
        3.4.2 毒素产生的调控研究
    4. 多主棒孢菌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4.1 分子检测
        4.2 分子遗传多样性
        4.3 cassiicolin毒素分子特征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5.1 目的意义
        5.2 主要研究内容
        5.3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蛋白激酶基因(CCK1)的克隆、敲除及表型测定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供试药剂及试剂
        1.1.2 供试培养基
        1.1.3 供试病原菌
        1.1.4 主要仪器
        1.2 病原菌的纯化
        1.3 蛋白激酶基因CCK1片段的扩增
        1.3.1 病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1.3.2 蛋白激酶CCK1基因片段扩增
        1.3.2.1 引物设计
        1.3.2.2 PCR体系与程序
        1.3.2.3 CCK1片段的回收、克隆、测序与分析
        1.4 SEFA-PCR扩增获得蛋白激酶基因CCK1的DNA全长
        1.4.1 引物设计
        1.4.2 SEFA-PCR第一步扩增
        1.4.3 SEFA-PCR第二步扩增
        1.4.4 扩增产物电泳检测
        1.4.5 5′端和3′端第二轮扩增产物的回收、连接、转化和克隆检测
        1.4.6 5′端和3′端序列的测定与拼接
        1.4.7 CCK1全长DNA序列验证
        1.4.8 CCK1全长DNA序列分析
        1.5 蛋白激酶基因CCK1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
        1.5.1 菌丝总RNA的提取
        1.5.2 CCK1基因的cDNA的获得
        1.5.3 cDNA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1.5.4 CCK1序列分析
        1.6 蛋白激酶基因CCK1基因的敲除
        1.6.1 CCK1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1.6.1.1 CCK1基因5′端DVF片段和3′端DVB片段的扩增与克隆
        1.6.1.2 pDVF质粒提取
        1.6.1.3 酶切pDVF载体
        1.6.1.4 构建起始敲除载体pDVFB
        1.6.1.5 去磷酸化线形载体pDVFB制备
        1.6.1.6 潮霉素B抗性基因(hygB)的扩增与回收
        1.6.1.7 敲除载体pFHB的构建
        1.6.2 CCK1基因敲除
        1.6.2.1 CC004菌株对潮霉素B(Hm B)的敏感性测定
        1.6.2.2 病原菌原生质体制备
        1.6.2.3 原生质体转化与再生
        1.6.3 CCK1敲除突变体的筛选与PCR验证
        1.6.3.1 转化子纯化
        1.6.3.2 用鉴定多主棒孢菌的特异性引物扩增鉴定突变体
        1.6.3.3 用特异性引物和扩增潮霉素的引物扩增验证突变体
        1.6.4 CCK1突变体FHB4的Southern杂交分析
        1.7 蛋白激酶基因CCK1突变体FHB4表型测定
        1.7.1 突变体FHB4对潮霉素抗性的遗传稳定性检测
        1.7.2 突变体FHB4菌落、菌丝形态情况观察
        1.7.3 突变体FHB4产孢情况观察
        1.7.4 CCK1突变体FHB4对温度、酸碱度、渗透胁迫和农药敏感性测定
        1.7.4.1 生长温度范围的测定
        1.7.4.2 致死温度的测定
        1.7.4.3 对pH敏感性测定
        1.7.4.4 对高渗胁迫条件的敏感性测定
        1.7.4.5 对农药敏感性测定
        1.7.5 CCK1突变体FHB4致病性测定
        1.7.5.1 CFK1突变体FHB4菌株菌饼致病性测定
        1.7.5.2 CCK1突变体FHB4粗毒素致病性测定
        1.7.6 CCK1突变体FHB4产酶活性的测定
        1.7.6.1 漆酶相对产量的测定
        1.7.6.2 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测定
        1.7.7 CCK1途径与其他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初探
        1.7.7.1 CCK1途径与钙信号途径间的关系
        1.7.7.2 CCK1途径与cAMP途径间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蛋白激酶基因CCK1片段的扩增
        2.1.1 病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2.1.2 蛋白激酶CCK1基因片段扩增结果
        2.2 SEFA-PCR扩增获得蛋白激酶基因CCK1的DNA全长
        2.3 蛋白激酶基因CCK1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
        2.3.1 CCK1基因全长cDNA的扩增和测序结果
        2.4 蛋白激酶CCK1基因序列分析
        2.4.1 CCK1基因全长DNA与cDNA序列分析
        2.4.2 CCK1基因预测蛋白的可能性结构与功能性分析
        2.4.2.1 CCK1推测蛋白的相似性分析
        2.4.2.2 CCK1基因推测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
        2.5 蛋白激酶基因CCK1基因的敲除
        2.5.1 CCK1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2.5.1.1 CCK1基因5′端DVF和3′端DVB片段的扩增与克隆
        2.5.1.2 潮霉素B抗性基因(hygB)的扩增
        2.5.1.3 敲除载体pFHB的生成
        2.5.2 CCK1基因敲除
        2.5.2.1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菌株对潮霉素(Hm B)的敏感性
        2.5.2.2 病原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2.5.2.3 用于CCK1基因敲除的FHB基因片段的扩增
        2.5.2.4 CCK1基因敲除
        2.5.3 CCK1敲除突变体的筛选与PCR验证
        2.5.3.1 用鉴定多主棒孢菌的特异性引物扩增鉴定转化子
        2.5.3.2 用特异性引物和扩增潮霉素的引物扩增验证转化子
        2.5.4 CCK1突变体FHB4的Southern杂交分析
        2.6 蛋白激酶CCK1突变体FHB4表型测定
        2.6.1 CCK1突变体FHB4对潮霉素抗性的遗传稳定性检测
        2.6.2 CCK1突变体FHB4菌落、菌丝形态、产孢情况观察
        2.6.2.1 突变体FHB4菌落形态观察和生长速率测定
        2.6.2.2 突变体FHB4菌丝形态观察
        2.6.2.3 突变体FHB4产孢情况观察
        2.6.3 CCK1突变体FHB4对温度、酸碱度、渗透胁迫敏感性测定
        2.6.3.1 生长温度范围的测定
        2.6.3.2 菌丝致死温度的测定
        2.6.3.3 对pH敏感性测定
        2.6.3.4 对高渗胁迫条件的敏感性测定
        2.6.3.5 对农药敏感性测定
        2.6.4 CCK1突变体FHB4致病性测定
        2.6.4.1 菌饼致病性测定
        2.6.4.2 粗毒素致病性测定
        2.6.5 CCK1突变体酶活性测定
        2.6.5.1 漆酶相对产量的测定
        2.6.5.2 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测定
        2.6.6 CCK1途径与其他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初探
        2.6.6.1 CCK1途径与钙信号途径间的关系
        2.6.6.2 CCK1途径与cAMP途径间的关系
    3 小结
第三部分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毒素基因(ct)的克隆、敲除及表型测定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病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1.3 毒素ct基因片段的扩增、克隆和分析
        1.3.1 引物设计
        1.3.2 ct基因片段的扩增
        1.3.3 ct片段的凝胶回收、克隆、测序与分析
        1.4 SEFA-PCR扩增获得毒素基因ct的DNA全长
        1.4.1 引物设计
        1.4.2 SEFA-PCR第一步、第二步扩增
        1.4.3 第二轮扩增产物测序引物设计
        1.4.4 5′端和3′端序列拼接
        1.4.5 ct基因全长DNA序列验证
        1.4.6 ct基因DNA序列分析
        1.5 毒素基因ct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
        1.5.1 菌丝总RNA的提取
        1.5.2 ct基因的cDNA的获得
        1.5.3 ct基因的cDNA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1.5.4 ct基因cDNA序列分析
        1.6 毒素基因ct的敲除
        1.6.1 ct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1.6.1.1 pCT质粒提取
        1.6.1.2 酶切pCT载体
        1.6.1.3 去磷酸化线形载体pCT制备
        1.6.1.4 潮霉素B抗性基因(hygB)的扩增与回收
        1.6.1.5 敲除载体pCTH的构建
        1.6.2 ct基因敲除
        1.6.3 ct敲除突变体的筛选与PCR验证
        1.6.3.1 转化子纯化
        1.6.3.2 转化子的PCR验证
        1.6.4 毒素突变体CTH5的Southern杂交分析
        1.7 毒素突变体CTH5表型测定
        1.7.1 突变体CTH5对潮霉素抗性的遗传稳定性检测
        1.7.2 毒素突变体CTH5菌落、菌丝形态、产孢和孢子萌发情况观察
        1.7.3 毒素突变体CTH5
        1.7.3.1 生长温度范围的测定
        1.7.3.2 致死温度的测定
        1.7.3.3 对pH敏感性测定
        1.7.4 毒素突变体CTH5致病性测定
        1.7.4.1 菌饼致病性测定
        1.7.4.2 粗毒素致病性测定
        1.7.5 毒素突变体CTH5酶活性的测定
        1.7.5.1 漆酶相对产量的测定
        1.7.5.2 纤维素酶相对产量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ct基因片段扩增、克隆和测序结果
        2.2 SEFA-PCR扩增获得毒素基因ct的DNA全长
        2.3 ct基因全长cDNA获得及序列分析
        2.4 毒素ct基因序列分析
        2.4.1 ct基因全长DNA与cDNA序列分析
        2.4.2 毒素ct基因推测蛋白的序列分析
        2.5 毒素基因ct的敲除
        2.5.1 潮霉素B抗性基因(hygB)的扩增
        2.5.2 敲除载体pCTH的构建
        2.5.3 ct基因敲除
        2.5.3.1 用于ct基因敲除的CTH片段的扩增
        2.5.3.2 ct基因敲除
        2.5.4 ct敲除突变体的PCR验证
        2.5.5 ct突变体CTH5的Southern杂交分析
        2.6 毒素突变体CTH5表型测定
        2.6.1 毒素突变体CTH5对潮霉素抗性的遗传稳定性检测
        2.6.2 毒素突变体CTH5菌落和菌丝形态、产孢和孢子萌发情况观察
        2.6.3 毒素突变体CTH5对温度、酸碱度敏感性测定
        2.6.3.1 生长温度范围的测定
        2.6.3.2 致死温度测定
        2.6.3.3 对pH敏感性测定
        2.6.4 毒素突变体CTH5致病性测定
        2.6.4.1 菌饼致病性测定
        2.6.4.2 粗毒素致病性测定
        2.6.5 毒素突变体CTH5产酶活性的测定
        2.6.5.1 漆酶相对产量的测定
        2.6.5.2 纤维素酶相对产量的测定
    3 小结
第四部分 结论、讨论及展望
    1 主要结论
        1.1 获得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蛋白激酶基因CCK1分析
        1.2 获得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蛋白激酶CCK1基因敲除突变体
        1.3 测定了蛋白激酶CCK1基因突变体FHB4表型
        1.4 获得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毒素基因ct序列
        1.5 获得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毒素ct基因敲除突变体
        1.6 测定了毒素基因突变体CTH5表型
    2 讨论
        2.1 蛋白激酶CCK1序列表型分析
        2.2 蛋白激酶CCK1突变体和毒素突变体致病性比较分析
        2.3 CCK1蛋白激酶调控途径与其他调控途径关系
        2.4 毒素基因分析
        2.5 SEFA-PCR法的改进
        2.6 敲除载体构建方法的改进
        2.7 突变体纯化方法的改进
    3. 本研究创新点
    4.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1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蛋白激酶CCK1基因DNA与cDNA序列比对
附录2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CCK1基因全序列登录页面
附录3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CCK1与其他菌物PMK1类MAPK同源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对
附录4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毒素ct基因DNA与cDNA序列比对
附录5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毒素ct基因全序列登录页面
附录6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毒素基因ct与cas的DNA序列(ATG-TAA)相似性比对
附录7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毒素基因ct与cas的cDNA序列相似性比对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获奖及编写教材情况
致谢

(7)海南橡胶集团天然橡胶生产潜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生产潜力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1.4.1 生产潜力的概念界定
        1.4.2 生产潜力的相关理论
        1.4.3 生产潜力的研究概况
第2章 海南橡胶集团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公司概况
    2.2 橡胶生产概况
    2.3 橡胶生产流程
    2.4 橡胶生产技术现状
第3章 海南橡胶集团天然橡胶产业生产形势分析
    3.1 橡胶生产影响因素
        3.1.1 自然灾害
        3.1.2 病虫为害
        3.1.3 经营管理
        3.1.4 市场机制
        3.1.5 财务和税收政策
    3.2 海南橡胶天然橡胶生产劣势分析
        3.2.1 天然橡胶种植区域布局不合理
        3.2.2 低产胶园比例较高
        3.2.3 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率低
    3.3 海南橡胶天然橡胶生产优势分析
        3.3.1 胶林资源优势
        3.3.2 生产规模优势
        3.3.3 生产技术优势
        3.3.4 丰富的生产管理和组织经验
    3.4 海南橡胶集团天然橡胶对比分析
第4章 海南橡胶集团天然橡胶产业生产潜力分析
    4.1 自然环境潜力分析
    4.2 技术应用潜力分析
        4.2.1 品种改良的潜力分析
        4.2.2 胶园建设新技术应用的潜力分析
        4.2.3 新割制技术应用的潜力分析
        4.2.4 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的潜力分析
    4.3 生产管理潜力分析
    4.4 社会环境潜力分析
    4.5 市场潜力分析
第5章 海南橡胶集团橡胶生产潜力发展和建议
    5.1 橡胶生产潜力发展空间
        5.1.1 优化种植结构上仍有空间
        5.1.2 提高单产上仍有潜力
        5.1.3 总产量发展上空间巨大
    5.2 橡胶生产潜力发展要素
    5.3 橡胶生产潜力发展方向
    5.4 橡胶生产潜力发展建议
        5.4.1 调整植胶布局,优化生产潜力结构
        5.4.2 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
        5.4.3 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
        5.4.4 争取和利用好国家对天然橡胶产业的支持政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天然橡胶资源供给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1.1 天然橡胶概况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8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9 综述
2 世界天然橡胶生产现状
    2.1 世界天然橡胶生产现状
    2.2 亚洲天然橡胶生产现状
    2.3 亚洲主要天然橡胶生产国的生产现状
    2.4 其他亚洲天然橡胶生产国的生产现状
    2.5 南美洲主要产胶国情况
    2.6 非洲主要产胶国情况
    2.7 小结
3 世界天然橡胶消费、贸易和库存现状
    3.1 世界天然橡胶消费现状
    3.2 世界天然橡胶贸易现状
    3.3 世界天然橡胶库存现状
    3.4 小结
4 中国天然橡胶生产、消费、贸易和自给现状
    4.1 中国天然橡胶生产现状
    4.2 中国天然橡胶消费现状
    4.3 中国天然橡胶贸易现状
    4.4 中国天然橡胶自给现状
5 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研究影响
    5.1 天然橡胶供给安全的涵义
    5.2 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直接制约因素
    5.3 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存在的问题
    5.4 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的战略选择
    5.5 影响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的因素
    5.6 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研究创新
6 天然橡胶主要争地热区作物的比较优势分析
    6.1 主要争地作物
    6.2 比较优势理论
    6.3 比较优势理论指标的确定
    6.4 比较优势理论指标在天然橡胶主要争地热区作物中的应用
    6.5 结论
7 品种资源优选下的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研究
    7.1 亚洲其他主要天然橡胶生产国的品种选育状况
    7.2 Vague适应性优选法
    7.3 应用Vague适应性优选法筛选天然橡胶品种
    7.4 结论
8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对策研究
    8.1 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对策
    8.2 中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
致谢

(9)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3 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
        1.3.1 天然橡胶
        1.3.2 天然橡胶产业
        1.3.3 天然橡胶产业安全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难点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产业安全研究综述
        2.1.1 产业安全概念与内涵研究
        2.1.2 产业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2.1.3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2.2 国外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研究综述
    2.3 国内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研究综述
        2.3.1 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
        2.3.2 天然橡胶产业安全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2.3.3 天然橡胶产业安全及预警系统研究
        2.3.4 天然橡胶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3.5 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现状
        3.1.1 世界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现状
        3.1.2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现状
    3.2 影响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因素
        3.2.1 自然因素
        3.2.2 资源因素
        3.2.3 技术因素
        3.2.4 体制因素
        3.2.5 外贸因素
        3.2.6 宏观政策因素
    3.3 本章小结
4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4.1 评价指标筛选的方法
    4.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的方法
        4.2.1 主观赋权法
        4.2.2 客观赋权法
        4.2.3 组合赋权法
    4.3 综合评价合成模型确定的方法
        4.3.1 多指标数学合成方法
        4.3.2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4.3.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3.4 灰色系统评价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5.1 天然橡胶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5.1.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1.3 建立天然橡胶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5.1.4 对指标的阐述
    5.2 天然橡胶产业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 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综合评价合成模型
        5.3.1 评价指标安全警限设置及映射公式
        5.3.2 天然橡胶产业安全度计算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6.1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指标数据获得
        6.1.1 产业生存环境指标数据
        6.1.2 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数据
        6.1.3 产业对外依存度指标数据
        6.1.4 原始数据汇总
    6.2 主成分探索性分析
        6.2.1 原始数据预处理
        6.2.2 分析结果
    6.3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综合评价
        6.3.1 指标分数值映射
        6.3.2 天然橡胶产业安全度计算
        6.3.3 评价结果分析
7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策略
    7.1 建立天然橡胶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7.2 建立天然橡胶风险保护和灾害评估机制
    7.3 建立健全天然橡胶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7.4 优化天然橡胶产业结构
    7.5 建立天然橡胶进口监测预警与储备调节机制
    7.6 实行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战略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天然橡胶产业安全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详细摘要
Abstract

(10)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1.2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1.1 战略管理理论的形成
        2.1.2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2.2 战略管理的内涵
        2.2.1 战略的含义和特征
        2.2.2 战略管理的含义
        2.2.3 战略管理的过程
        2.2.4 战略管理的任务
        2.2.5 战略管理的层次
    2.3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2.3.1 PEST分析
        2.3.2 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2.3.3 SWOT分析
第三章 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概述
    3.1 天然橡胶产业基本情况综述
        3.1.1 天然橡胶简介
        3.1.2 天然橡胶产业价值链
        3.1.3 天然橡胶的分类
    3.2 世界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2.1 世界天然橡胶产业现状
        3.2.2 世界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趋势
    3.3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3.3.1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现状
        3.3.2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趋势
第四章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4.1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宏观环境分析(构造PEST模型)
        4.1.1 政策环境对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影响(Policy)
        4.1.2 经济环境对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影响(ECONOMY)
        4.1.3 社会环境对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影响(Society)
        4.1.4 科技环境对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影响(Technology)
    4.2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竞争结构分析(五种竞争力模型)
        4.2.1 新进入者的威胁
        4.2.2 替代品的威胁
        4.2.3 同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4.2.4 购买商对云南天然橡胶的议价能力
        4.2.5 上游供应商对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议价能力
    4.3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4.3.1 内部环境优势分析(Strengths)
        4.3.2 内部环境劣势分析(Weaknesses)
        4.3.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4.3.4 威胁分析(Threats)
第五章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5.1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战略使命、目标
        5.1.1 战略使命
        5.1.2 战略目标
    5.2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总体战略分析与选择
        5.2.1. 集团规模化战略
        5.2.2 一体化战略
        5.2.3 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
        5.2.4 联盟战略
    5.3 竞争战略分析与选择
        5.3.1 基于自身优势的成本领先战略
        5.3.2 基于差异化优势的精品战略
        5.3.3 基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六章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战略发展的实施保障
    6.1 树立新的产业观念
    6.2 体制的变革
    6.3 科技的创新与应用
    6.4 用人机制的创新
    6.5 积极开拓市场
    6.6 产业政策的创新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胶树落叶病威胁天然橡胶业(论文参考文献)

  • [1]蒲公英橡胶发酵工艺研究[D]. 马喆.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2]从边境理解国家:中、老、缅交界地区哈尼/阿卡人的橡胶种植的人类学研究[D]. 张雨龙. 云南大学, 2015(09)
  • [3]海南植胶区生态环境现状的比较研究[D]. 孔瀚正. 海南大学, 2014(01)
  • [4]GST-MtDef4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体外抑菌活性的检测[J]. 景晓辉,吴伦英,沈雁,赵辉,吴琳. 热带作物学报, 2014(04)
  • [5]海南橡胶树种质资源经济价值研究[D]. 王芳. 海南大学, 2012(04)
  • [6]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菌MAPK基因(CCK1)和毒素基因(ct)克隆与功能鉴定[D]. 刘晓妹. 海南大学, 2012(10)
  • [7]海南橡胶集团天然橡胶生产潜力的研究[D]. 王少明.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1)
  • [8]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天然橡胶资源供给安全研究[D]. 江军. 海南大学, 2011(06)
  • [9]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 陈海燕.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10]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李翔.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胶叶病威胁天然橡胶工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