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表的几个“第一”

我代表的几个“第一”

一、我当代表的几个“第一次”(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娇,祝琪尧[1](2022)在《勇于担当 锐意进取 建言献策 共谋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勇担社会责任 助推辽源振兴市人大代表、辽源市仙城物流园区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影听了程宇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报告》通篇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是辽源市“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新起点、新里程和风?

于浩[2](2021)在《旗帜鲜明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文中提出领航定向开新局,砥砺奋进为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人大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健全完善、深入人心,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在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栗战书委员长强调:"要自觉在党中央领导下工作,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权威和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林蒙,何宁[3](2021)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事学运、军运及抗日活动的回忆》文中研究指明林蒙,1911年出生于四川邻水县。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林蒙长期从事学运、军运及抗日活动的斗争,人生经历曲折而丰富。本文据林蒙同志的口述整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矢志不渝、坚持为党为人民工作的精神。本文对于研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西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历史以及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员坚持斗争、永不妥协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余玮[4](2020)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白衣英雄国之士》文中研究表明他是院士,也是大医国士;是战士,也是勇士!他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自己与所热爱的中医药一道上了"热搜",成为"网红"。有人说,张伯礼有一双特别神奇的手,只要轻轻搭在患者的脉搏上,就能获取病灶密码,然后对症下药。他有一颗特别滚烫的心,能迸发出特别的热量,给患者希望,给学生光芒。这颗心,就是一个医者、师者报国无悔的拳拳之心。张伯礼眼里常含着泪水,

张雷[5](2020)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文中提出一个人的挺立,依靠的是脊梁;一个民族的崛起,支撑的是精神。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需要遍地林立的物质大厦,更需要建造巍峨耸立的精神大厦。人是精神的载体,人物报道是传播和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主流舆论的利器,也是建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作为中国人民的“第一大报”,70多年来,一代代人民日报的新闻工作者,秉承党中央机关报的历史使命,书写着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战斗、生活、建设、发展的当代史,描绘着新中国精神大厦的图谱,形成了独特的人物报道传统。2014年8月18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经由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个指导意见的通过,标志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有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在党中央领导下,打响了一场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主体、夺取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舆论阵地的攻坚战。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主流媒体排头兵和主力军,人民日报抓住媒体融合的时代机遇,坚持“一手抓技术,一手抓内容”,在依托“中央厨房”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同时,不断提高优质内容生产能力,把人物报道这一传统优势和长处发挥到了极致,人物报道的栏目创新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根据本研究所做的全样本统计,2014年8月至2019年4月,人民日报共刊发人物报道9000多篇,月均150余篇,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栏目稿,涉及栏目387个,新开设栏目197个,人物报道由以往的“多栏目”格局演化为“多栏目集群”的新格局。以人物的精神为“特殊材料”,以栏目建设为主体,人民日报在其版面、网页、移动新媒体上构建起一种类似当今“摩天大楼”所普遍采用的“巨型框架+核心筒+加强桁架”结构,映射出“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生动镜像。2014年之后,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栏目格局发生变化:首先是典型报道栏目多样化、立体化、系统化:重大典型报道以“时代楷模”宣传为核心,“时代先锋”、“先锋足印”、“最美基层干部”、“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四大栏目“鼎足之势”,各类中小型典型报道栏目不断推陈出新。这四大栏目与“时代楷模”以及众多中小型典型报道栏目结合在一起,就构筑起了一座精神大厦的“核心筒”。2013年之前,人民日报已经出现多个大型常设普通人故事栏目,并形成了“人生境界”、“劳动者之歌”、“身边的感动”、“暖流”等多个栏目“接力”的局面。2014年之后,人民日报以“普通人”为报道对象的栏目由过去的“接力”,发展到“栏目集群”,“新春走基层”、“点赞中国”、“故事·百姓影像”、“守望”、“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发现身边”等新栏目与“劳动者之歌”齐头并进,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类似超高层建筑上围绕在“核心筒”周围的“巨型框架”结构。在人民日报四大类栏目集群当中,还有一类数量较大的“主题人物报道栏目集群”,基本上都是为了适应阶段性主题宣传而设置。这些人物报道栏目均为战役性主题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围绕特定主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通过人的故事来鼓舞人心、凝聚人心、激励人心,形成了人民日报建设民族精神大厦的“加强桁架”。人民日报上的人物报道,走过了70多年的光辉历程,书写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生动故事,树立了一个个光辉的典型、榜样、楷模。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借助最新的“中央厨房”全媒体运行平台,人民日报的人物报道也探索出一条“用全媒体手段讲述人物故事”的新路径,开创出一个个全新的全媒体人物报道栏目,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大厦最具创新色彩、时代特色的“塔尖”。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的实践,为构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提供了宝贵的参照,也启发了更多的思考:任何一座高楼大厦,要想巍然耸立,矗立不倒,必须打好坚实深厚的基础。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巍然耸立在党心民心的基础之上。党心和民心,是这座大厦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筑牢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不忘初心锤炼党魂,使精神大厦的“核心筒”根深蒂固;二是扎根人民凝聚民心,使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牢不可破;三是守正创新做强媒体,使精神大厦的“建筑师”坚强有力。

王碧清[6](2019)在《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大国之治下的显着优势》文中提出"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大国之治下,我们取得了怎样的历史性成就,又显示出怎样的显着优势?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从单一产业转向三产业共同拉动,并已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从建国初期交通十分落后,到如今综合运输网络四通八达,邮电通信水平不断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我们党已领导人民探索形成一整套卓有成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罗芳[7](2019)在《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建设与功能提升研究 ——以D乡为例》文中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我国乡镇人大的职能一直被虚化、弱化,未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可喜的是,2016年至今,在我省逐渐兴起的一批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改写了乡镇人大的灰暗历史。因此,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在建设过程中应承担什么职责、发挥什么作用,建好后应如何运转才能进一步提升其功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本文首先就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室等概念加以界定,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我国国家政权理论及我国乡镇人大践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基础上,就其不足进行了简单说明,呼唤新的方式予以突破,接着介绍了我国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发展历史。文章认为,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是新形势、新常态、新要求下改革人大工作的明智选择,各地应从试点建设逐步走向全面规范化建设。其次,选取D乡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作为研究案例,从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开展活动、注重代表服务等方面进行概述,着力对建立D乡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前后D乡人大为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发挥的作用进行效果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D乡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主要存在被党委弱化、虚化、边缘化,政府提供的后勤保障不足、配合不够,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管理欠专业、持续发力不足,代表履职素质不齐、履职时间不足,群众知晓率不高、监督不够的问题。再次,结合有借鉴意义的深圳市南山区月亮湾片区等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做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乡镇人大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群体的重视、支持和监督,在自身管理上不断进行有益探索的经验启示。最后,对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建设与功能提升提出对策建议,即加强党委重视与研究,加强政府支持与配合,加强县人大指导、提高乡镇人大干部管理能力,优化代表素质、开展人大代表专职化探索,提升宣传质量、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加大选民监督力度。

冯博文[8](2019)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研究(1912-2012)》文中研究表明在加快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打造高等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大学治理成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和研究议题,受到政府、大学、社会和各界各级教育人士的广泛关注。政府的整体调控、指导和社会的检验、渗透,一般都是从宏观上对大学的内外部治理产生影响。然而,相比较为稳定的外部治理环境,从微观层面上看,大学的内部治理则体现出更为明显的主动性、发展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理应受到更加深刻的关注和研究。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为案例,对大学内部治理重要参与方之一的大学评议会进行历史性研究。主要从明大评议会的发展历程、组织运行、结构功能、与校长和校董事会之间的权责关系、参与治理的百年变迁表现以及影响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诸多因素等方面展开论述,比较清晰地呈现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内部治理体系以及评议会的突出贡献及其制约因素。以明大评议会超百年的发展历程为研究脉络,围绕评议会百年会议纪要的记录内容,依据对明大评议会前主席的七段访谈,全面梳理了明大评议会历经的建立初期、发展时期和现代时期三个阶段。其中,建立初期是指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此段时期明大评议会主要致力于解决学校的贪污腐败问题、消除移民子女受教育的焦虑、构建大学共同治理体和遏制校园新犹太主义;明大评议会的发展时期恰逢20世纪爆发的几次世界性重大战争,明大评议会在“明哲保身”的基础上,坚决维护明大教师权益、为明大提供战后入学报告、积极维护学术自由、妥善处理学生运动、保障明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现代时期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此段时期明大评议会极力扞卫象征学术自由的终身教职制度、合理进行评议会多元选民的治理扩张和永恒追求不忘初心的社区服务。而后本研究又主要着眼于建立健全制度建设、保障维护师生权益、持续开展社区服务等方面,研究发现明大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三大特征是:(1)完善评议会的结构功能,不断加强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制度和治理能力的发展;(2)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逐步完善核心职能,扞卫学术自由之权利,保障学校的良好声誉和应有权威;(3)关注公众和社会,不断拓展治理渠道,持续发挥教育作用,追求永恒的教育服务。最后,本研究重点从大学组织的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对影响明大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其中,内部因素围绕行政与学术力量的博弈,衍生出评议会与校长团和校董事会的合作与冲突、明大师生对评议会治理事务的参与情况以及各种章程规则制度的发展情况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管控与支持、市场对高等教育的检验与反馈,以及若干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参与与协助等。相较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则显得更加独立,彼此交叉性要相对较弱,政府通过资金和法律政策从宏观层面对明大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进行管控、支持和引导,高等教育中介组织作为相对中立的第三方力量,在微观层面对明大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产生影响和作用,而市场更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不断给予实时性反馈,在明大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进程中,潜移默化地在质量、效率、水平和标准等层面施加影响和作用。通过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深入剖析,不难发现,董事会、评议会和校长团三方既有团结合作,也有矛盾冲突,但却都是明尼苏达大学治理的重要参与方与推动者。换言之,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也是受到董事会和校长团的监督,以及其他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应不断协调好董事会、评议会和校长团三方的关系,提升明大师生对大学内部治理事务的参与度,持续完善各项学校管理规则制度,大学善治才指日可待。

郭姝艳[9](2019)在《从话语分析视角探究《焦点访谈》的传播特点》文中研究指明《焦点访谈》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评论栏目,自1994年开播之日起,就开启了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新时代,受到了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栏目不仅在舆论监督报道方面独树一帜,在重大主题活动报道、突发事件报道等方面也占据重要地位。二十多年来,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焦点访谈》也经历多次改版,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节目形态。由于媒介环境的变化,《焦点访谈》与最开始的节目相比较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在现今社会中,它又呈现出怎样的传播特点?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方面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为栏目带来的利弊有哪些?笔者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投入到对《焦点访谈》的分析之中。本文运用新闻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对《焦点访谈》展开解读,沿用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对《焦点访谈》节目的文本作宏观结构、微观结构等文本分析,然后对《焦点访谈》话语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对节目发展中出现的瓶颈问题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论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阐释,并说明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难点创新点;第二部分,对论文的分析主体《焦点访谈》和主要理论做一个综述,包括话语分析、新闻话语分析和本文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方法;第三部分,对《焦点访谈》的节目展开话语文本分析,从语义宏观结构、图式超结构、微观结构到修辞与风格,分析具体的节目样本以得出结论;第四部分,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表达几方面分析节目话语的传播特点;第五部分,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总结其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提出笔者的建议。

彭姨逍[10](2017)在《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研究(1953-1954)》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条件尚不成熟,中共政权没有立即实行用普选方式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过三年的努力,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社会的组织程度和人民的思想觉悟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因此,1953年中共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选运动以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川省长寿县委在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下结合其农村的社会环境积极展开了普选运动。纵观四川省长寿县农村的普选运动,其主要的工作步骤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普选前的准备工作、宣传动员、选民资格审查、代表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四川省长寿县积极部署普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设立选举委员会。积极负责和领导长寿县农村的普选运动,使其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二是训练和调配普选工作干部。干部是领导群众生产建设与掌握农村政权的骨干,加强干部的培训与调配有助于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工作队伍,以推进普选工作的顺利展开。三是开展典型试验工作。典型试验工作是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的基础,以葛兰乡为重点的试办对象有助于为全面推进普选工作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普选运动在长寿县的全面推进,长寿县选举委员会领导各区乡做好各个工作环节:开展普选前的宣传动员。注意充分利用各个区乡的党团支部、人民团体的带领作用召开各种会议交代政策,运用形式丰富的宣传手段实现民众认知的转变,为普选运动的全面推进打下坚实基础;进行选民资格的审查。鉴别民众的阶级成分与确立选民的政治身份是保证不错误剥夺任何一个选民的选举权,也不让一个反革命分子窃取选举权的关键,在这步工作中通过事前摸底、事后讨论和小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民众在新中国的政治身份;提名和协商代表候选人。能否选出党和人民所需的、满意的人民代表,其关键在于能否提出必要的代表候选人,通过党团、人民团体以及选民小组讨论和酝酿代表候选人,长寿县选委根据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情况坚持必要性、满意性和思想坚定性原则,以保证选出的代表是党与人民所必需的;召开选举大会,实行投票选举。这步工作是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伴随着投票选举的进行,选民在选举前、中、后的心态与行为也呈现出多重面向,究其原因在于各种利益的博弈。通过对各个工作环节的探究和分析,四川省长寿县农村的普选运动对我国当前的基层民主选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和价值启迪,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掌控全局的作用;二是要培养和提升民众的民主意识,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选举;三是要进一步扩大候选人的资格与范围,最大程度的保证人民代表的广泛性与代表性。四是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良性竞争。

二、我当代表的几个“第一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当代表的几个“第一次”(论文提纲范文)

(1)勇于担当 锐意进取 建言献策 共谋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勇担社会责任 助推辽源振兴
立足本职工作 提升服务质量
走好企业创新融合之路 促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激发活力 在新征程上扛起时代使命
新起点催生新动力 新征程承载新梦想
教育工作有士气 踔厉奋发向未来
凝心聚力保供电 真抓实干促发展
提升村民生活水平 促进乡村事业再上新台阶
听报告信心百倍 靠科技产业振兴
强化金融服务 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实干赢得民心”
“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
建一流人民军队 为祖国保驾护航
立足新起点 作出新贡献

(4)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白衣英雄国之士(论文提纲范文)

师者最喜欢的还是别人喊我“张老师”
勇者这辈子注定与武汉肝胆相照了
医者“清零”于我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仁者道德情操和爱心在我眼里比医术重要
学者中医药理念方法具有很强生命力

(5)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1.1 媒体融合是一场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的攻坚战
        1.1.1 媒体融合的背景:主流媒体面临空前挑战
        1.1.2 媒体融合的手段: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1.1.3 媒体融合的目的:传播和塑造主流价值观
    1.2 人民日报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2.1 独特地位:党中央机关报的使命与担当
        1.2.2 重要作用:从主流媒体到新型主流媒体
        1.2.3 具体实践:用主流新闻塑造传播主流价值观
    1.3 人物报道对传播塑造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1.3.1 人物报道溯源:东方纪传体史书与西方人物传记
        1.3.2 中国特色人物报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体现
        1.3.3 西方特色人物报道:现代传播学的借鉴
    1.4 栏目创新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
        1.4.1 栏目:也是一种系统化的框架结构
        1.4.2 人民日报的栏目创新:正处在新的活跃期
        1.4.3 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尚待深耕的“沃土”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和结构
        1.5.1 本研究选题的目的
        1.5.2 本研究选题的意义
        1.5.3 本研究的基本方法
        1.5.4 本研究的逻辑结构
第二章 媒体融合阶段人民日报人物报道的多维分析
    2.1 文本分析:对9462篇人物报道的量化分析
        2.1.1 人物报道日均发稿量在5篇以上
        2.1.2 人物报道发稿的主阵地在要闻版
        2.1.3 人物报道的主旋律是核心价值观
        2.1.4 人物报道是人民日报的核心优势
    2.2 栏目分析: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空前活跃
        2.2.1 栏目众多:涉及人物报道的栏目多达387个
        2.2.2 创新活跃:新开设人物报道栏目多达197个
        2.2.3 结构有序:人物报道栏目呈现四大集群现象
    2.3 模式分析:媒体融合催生人物报道新模式
        2.3.1 “扫一扫”背后:媒体融合带来新闻模式之变
        2.3.2 人物报道新体验:“扫描二维码体验更丰富”
        2.3.3 人物报道新映像:“看人民映像品百味人生”
        2.3.4 人物报道新呈现:“扫一扫与人物面对面”
    2.4 理论分析:社会文化空间的重构与精神交往升级
        2.4.1 文化空间重构呼唤精神交往升级
        2.4.2 人类精神交往具有“多层次性”特征
        2.4.3 高层次精神交往追求人与人的默契、心与心的和谐
        2.4.4 高层次精神交往的价值在于构建心灵相通的意义世界
        2.4.5 人民日报人物报道的精神交往意义
第三章 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历程:久久为功的铸魂工程
    3.1 纸媒体阶段:树立重大典型,报道新人新事
        3.1.1 典型人物报道的三次高潮(1949—1989)
        3.1.2 典型人物报道的栏目化趋势(1990-1996)
        3.1.3 “新人新事”类栏目的演化(1951—1996)
    3.2 报网互动阶段:弘扬时代先锋,讲述百姓故事(1997—2013)
        3.2.1 报网互动开启典型报道“新模式”
        3.2.2 “时代先锋”栏目成为典型报道“顶梁柱”
        3.2.3 普通人物报道栏目成为“新常态”
    3.3 媒体融合阶段:讴歌时代楷模,构建精神大厦(2014——2019)
        3.3.1 典型报道栏目集群:矗立起精神大厦的“核心筒”
        3.3.2 普通人报道栏目集群:编织起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3.3.3 主题人物报道栏目集群:构造出精神大厦的“加强桁架”
        3.3.4 全媒体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突出为精神大厦的“塔尖”
第四章 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核心筒”
    4.1 时代楷模报道:铸就“核心筒”的“中心柱”
        4.1.1 “时代楷模”的来龙去脉
        4.1.2 “时代楷模”的“全媒体交响”
        4.1.3 人民日报上的“时代楷模”
    4.2 四大典型报道栏目:“核心筒”的“四大支柱”
        4.2.1 “时代先锋”栏目:先锋模范的典型事迹
        4.2.2 “先锋足印”:践行核心价值观
        4.2.3 “最美基层干部”:扎根基层的颂歌
        4.2.4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永恒的英烈精神
    4.3 中小型典型报道栏目群:“核心筒”的有机结构
        4.3.1 多姿多彩的“典型风采”
        4.3.2 别出心裁的“典型呈现”
        4.3.3 各式各样的“典型故事”
    4.4 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理论分析:为国家立心,为时代铸魂
        4.4.1 典型人物:体现“榜样的力量”
        4.4.2 典型人物报道:体现党报的担当
        4.4.3 栏目创新:为典型人物报道开辟新空间
第五章 人民日报普通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5.1 大型栏目:“巨型框架”的“巨型柱”
        5.1.1 “走转改”系列:歌颂基层一线的普通劳动者
        5.1.2 “微故事”系列:微小故事里的伟大进程
        5.1.3 “影像”系列:镜头里的百姓故事
        5.1.4 “青春派”:青春飞扬的新一代
    5.2 中小型栏目群:“巨型框架”的“二级柱”
        5.2.1 “发现”系列:挖掘生活深处的精神之美
        5.2.2 “生活”系列:老百姓的美好新生活
        5.2.3 “法治”系列:见证法治进程
        5.2.4 “青春”系列:新生代的故事
    5.3 人民日报普通人报道栏目创新理论分析:“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
        5.3.1 用“新人新事”反映“新时代新风尚”
        5.3.2 讲述普通人身边的感人故事
        5.3.3 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第六章 人民日报主题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加强桁架”
    6.1 新时代主题人物报道栏目群:四大“腰桁架”
        6.1.1 中国梦系列栏目:用“中国梦”凝聚人心
        6.1.2 新时代系列栏目:演奏新时代交响
        6.1.3 脱贫攻坚系列栏目:脱贫攻坚的故事
        6.1.4 中国故事系列栏目: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6.2 纪念性栏目群:四大“伸臂桁架”
        6.2.1 抗战主题系列人物栏目:传承抗战精神
        6.2.2 长征主题系列栏目:重温长征精神
        6.2.3 改革开放系列栏目:坚定改革开放的脚步
        6.2.4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栏目:掀起爱国主义的高潮
    6.3 人民日报主题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理论分析:智媒时代尤需“以情动人”
        6.3.1 重大主题报道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6.3.2 不断提高重大主题报道的“人气指数”
        6.3.3 “以情动人”是重大主题报道的最高境界
第七章 人民日报全媒体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塔尖”
    7.1 在媒体融合大潮中开创人物报道新栏目
        7.1.1 “点赞中国”:第一个大型全媒体互动人物报道栏目
        7.1.2 “工匠绝活”栏目:用绝活表现“绝活”
        7.1.3 “暖闻热评”栏目:用评论传播“人物”
        7.1.4 “中国有我”栏目:用故事为奋斗者喝彩
    7.2 在“中央厨房”支撑下讲述全国两会“融故事”
        7.2.1 “融·两会”栏目:中央厨房的新呈现新体验
        7.2.2 “融两会”栏目: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讲述
        7.2.3 “我当融记者”栏目:人民日报记者的“融故事”
    7.3 在媒体融合时代讲好“总书记”的“微故事”
        7.3.1 “我和总书记面对面”栏目:“大主题”的“全媒体呈现”
        7.3.2 “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栏目:脱贫攻坚最前沿的故事
        7.3.3 总书记的“微镜头”:“大人物”的“微视角”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筑牢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
    8.1 铸党魂:强化精神大厦的“核心筒”
        8.1.1 活力的源泉:党的主题教育活动接力
        8.1.2 永远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8.1.3 榜样的力量:用英烈先锋教育全党
    8.2 聚民心:优化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8.2.1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8.2.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民心”
        8.2.3 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3 砺铁军:锤炼精神大厦的“铸魂人”
        8.3.1 新闻工作者也是“铸魂人”
        8.3.2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新闻工作者
        8.3.3 担当起“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历史重任
        8.3.4 书写好当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史、生活史、心灵史
参考文献
致谢:一个新闻记者的心路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大国之治下的显着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人民选我做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强基石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民族团结之花开遍祖国河山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党、国家和人民的生命线”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从五湖四海到聚天下英才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

(7)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建设与功能提升研究 ——以D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实践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实践
    2.1 概念界定
        2.1.1 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
        2.1.2 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室
    2.2 理论基础与实践
        2.2.1 理论基础
        2.2.1.1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2.2.1.2 我国国家政权理论
        2.2.2 相关实践
        2.2.2.1 我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
        2.2.2.2 我国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实践
3 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现状分析——以D乡为例
    3.1 D乡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实践与经验
        3.1.1 加强自身建设,奠定履职基础
        3.1.1.1 争取党委重视
        3.1.1.2 获得政府支持
        3.1.1.3 建立活动阵地
        3.1.1.4 注重代表管理
        3.1.1.5 注重舆论宣传
        3.1.2 创新工作方式,激发履职热情
        3.1.2.1 开启刚性监督手段
        3.1.2.2 出台代表考核办法
        3.1.2.3 开展代表述职活动
        3.1.2.4 开展代表讲习活动
        3.1.3 注重民生服务,提升人大地位
        3.1.3.1 服务建议收集办理
        3.1.3.2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3.1.3.3 服务脱贫攻坚战役
    3.2 存在的问题
        3.2.1 从党委角度而言,仍然面临被虚化、弱化、边缘化的囧境
        3.2.2 从政府角度而言,仍然面临后勤保障不足、工作配合不够的困境
        3.2.3 从人大角度而言,仍然面临管理欠专业、持续发力不足的问题
        3.2.4 从代表角度而言,仍然面临履职素质不齐、履职时间不足的问题
        3.2.5 从选民角度而言,仍然面临知晓率不高、监督不够的问题
    3.3 原因分析
        3.3.1 被党委虚化、弱化、边缘化的原因
        3.3.2 政府后勤保障不足、工作配合不够的原因
        3.3.3 工作站管理欠专业、持续发力不足的原因
        3.3.4 代表履职素质不齐、履职时间不足的原因
        3.3.5 群众知晓率不高、监督不够的原因
4 国内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典型经验借鉴
    4.1 国内有关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典型经验
        4.1.1 深圳市月亮湾片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实践经验
        4.1.1.1 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优势
        4.1.1.2 有一群高素质人才
        4.1.1.3 提供常态化服务
        4.1.1.4 寻求理性沟通方式
        4.1.2 南昌市湾里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实践经验
        4.1.2.1 精心组织
        4.1.2.2 丰富内容
        4.1.2.3 创新形式
        4.1.2.4 形成机制
        4.1.3 湖州市南浔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实践经验
        4.1.3.1 坚持问题导向,抓活动开展
        4.1.3.2 坚持目标导向,抓民声互动
        4.1.3.3 坚持效果导向,抓履职监督
        4.1.3.4 坚持从严导向,抓考核评价
    4.2 经验启示
        4.2.1 理顺主体关系,畅通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沟通渠道
        4.2.2 争取多方支持,凝聚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发展合力
        4.2.3 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履职能力
5 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功能提升的对策建议
    5.1 切实解决被党委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
        5.1.1 加强党委重视与研究
        5.1.1.1 充分尊重人大法律地位
        5.1.1.2 注重引领人大方向
        5.1.1.3 大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职
        5.1.1.4 鼓励代表发挥主体作用
        5.1.1.5 理清部门间责任清单
        5.1.1.6 建立科学合理考核机制
    5.2 切实解决政府后勤保障不足、工作配合不够问题
        5.2.1 加强政府支持与配合
        5.2.1.1 正确对待人大监督
        5.2.1.2 加强经费支持
        5.2.1.3 重视代表建议办理
    5.3 切实解决工作站管理欠专业、持续发力不足问题
        5.3.1 加强县人大指导
        5.3.1.1 强化业务指导
        5.3.1.2 加强联动执法
        5.3.1.3 密切县乡人大联系
        5.3.2 提高乡镇人大干部管理能力
        5.3.2.1 坚定理想信念
        5.3.2.2 锻造过硬能力
        5.3.2.3 加强代表管理
    5.4 切实解决代表履职素质不齐、履职时间不足问题
        5.4.1 优化代表素质
        5.4.1.1 改革代表选举制度
        5.4.1.2 严格把好选举关卡
        5.4.1.3 加强代表履职培训
        5.4.2 开展人大代表专职化探索
        5.4.2.1 转变观念
        5.4.2.2 试点推行
        5.4.2.3 明确标准
        5.4.2.4 提供保障
        5.4.2.5 完善制度
    5.5 切实解决群众知晓率不高、监督不够问题
        5.5.1 提升宣传质量
        5.5.2 健全信息公开机制
        5.5.3 加大选民监督力度
6 论文的结论与研究趋势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研究(1912-201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
        2.美国大学评议会
        3.大学内部治理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关于美国大学评议会的研究
        2.关于美国大学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际意义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历史研究法
        3.案例研究法
        4.比较研究法
    (七)研究思路
    (八)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明尼苏达大学及其评议会的简要描述
    (一)明尼苏达大学
    (二)明尼苏达大学评议会
        1.大学评议会(University Senate)
        2.教师评议会(Faculty Senate)
        3.学生评议会(Student Senate)
        4.职业与行政评议会(P&A Senate)
        5.公共服务评议会(Civil Service Senate)
    (三)明尼苏达大学评议会与其他治理参与方的关系
二、不同时期明尼苏达大学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表现
    (一)初创时期明尼苏达大学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表现
        1.解决学校贪污腐败问题
        2.消除移民子女受教育的焦虑
        3.推行大学共同治理体系的构建
        4.遏制校内的新犹太主义
    (二)发展时期明尼苏达大学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表现
        1.一战期间:在战争压力的笼罩下,坚决维护明大教师权益
        2.二战期间:在确保自身存在的基础上,为明大提供战后入学报告
        3.美苏冷战期间:评议会成员在“明哲保身”的基础上,极力扞卫学术自由
        4.越南战争期间:处理学生运动,保障明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
    (三)现代时期明尼苏达大学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表现
        1.扞卫学术自由——终身教职之争
        2.治理合理扩张——拥抱多元选民
        3.不忘初心,永恒追求——开展社区服务
三、明尼苏达大学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特征分析
    (一)完善结构功能:稳步推进制度和治理能力建设
    (二)保障师生权益:逐渐完善核心职能
    (三)关注公共服务:多样拓展治理渠道
四、影响明尼苏达大学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诸多因素
    (一)大学组织内部的影响因素
        1.行政与学术力量的博弈
        2.评议会与校长、董事会的关系
        3.师生对评议会事务的参与度
        4.各种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大学组织外部的影响因素
        1.政府的管控与支持
        2.市场的检验与反馈
        3.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参与与协助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从话语分析视角探究《焦点访谈》的传播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关于《焦点访谈》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关于话语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设想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3 论文的研究设想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及预期成果
        1.5.1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5.2 论文预期成果
第2章 论文分析主体及主要理论综述
    2.1 《焦点访谈》栏目综述
    2.2 话语分析理论综述
        2.2.1 话语分析的缘起及发展
        2.2.2 新闻话语分析
        2.2.3 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及其在本文中的应用
第3章 《焦点访谈》话语文本分析
    3.1 《焦点访谈》的语义宏观结构—呈现层层推导的命题层级
    3.2 《焦点访谈》新闻图式—与故事化图式相契合
        3.2.1 标题和导语—故事图式的总括
        3.2.2 主要事件和背景—故事图式的冲突
        3.2.3 评论—故事图式的结尾
    3.3 《焦点访谈》微观结构—呈现事实与发表评论的局部一致
        3.3.1 呈现事实—《焦点访谈》的主要事件、新闻背景、采访调查
        3.3.2 发表评论—《焦点访谈》的标题、主持人口播、记者访谈
        3.3.3 呈现事实与发表评论的局部一致
    3.4 《焦点访谈》措辞风格与修辞策略:观点的多样化表达
        3.4.1 措辞风格—大众化口语化风格明显
        3.4.2 修辞策略—善用修辞加强传播效果
第4章 《焦点访谈》的传播特点
    4.1 话语主体—“传播者本位意识”强
        4.1.1 “传播者本位意识”的含义
        4.1.2 《焦点访谈》话语主体“传播者本位意识”的表现
    4.2 话语内容—大量体现政府话语
        4.2.1 宣传解析党和国家在各领域的政策
        4.2.2 积极引导舆论传达官方态度
    4.3 话语表达—“多元化”与“一元化”并存
        4.3.1 《焦点访谈》话语表达“多元化”特征
        4.3.2 《焦点访谈》话语表达“一元化”特征
第5章 《焦点访谈》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5.1 宏观结构:由“三段式”向“多段式”发展
    5.2 新闻图式:优化《焦点访谈》的故事化图式
    5.3 “传播者本位意识”向“受众本位意识”转变
        5.3.1 “受众本位意识”的含义
        5.3.2 促进《焦点访谈》向“受众本位意识”转变
        5.3.3 “传播者本位”与“受众本位”之间保持平衡
    5.4 话语表达注重思辨性和多元化
        5.4.1 选题与评论皆要注重思辨性
        5.4.2 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多元化表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Ⅰ
附录Ⅱ

(10)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研究(1953-195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境外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一、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的部署与历史背景
    (一)由中共中央到长寿县委的贯彻
        1.中共中央的决策酝酿
        2.西南局、四川省委的部署
        3.长寿县委的贯彻
    (二)长寿县的历史变革与社会变迁
        1.历史沿革
        2.行政区划
        3.人口状况
        4.文化与风俗习惯
        5.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二、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前的准备工作
    (一)选举委员会的设立
    (二)干部的配备
        1.干部的抽调
        2.干部的训练
        3.干部的调配
    (三)葛兰乡的普选试验
        1.调查研究与计划拟定
        2.选委会建立与组织宣传
        3.选民登记与资格审查
        4.候选人提名与名单公布
        5.选举会召开与人代会举行
    小结
三、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前的宣传动员
    (一)党群团组织的协同深入
        1.党支部的积极领导
        2.团支部的辅助协同
        3.妇联的协助发力
    (二)各种会议的层层动员
        1.党团支部大会交代政策
        2.干部会议解除思想顾虑
        3.群众会议宣讲政策意义
    (三)文字与文艺宣传的有力推进
        1.丰富详实的纸质媒介
        2.通俗易懂的标语口号
        3.生动形象的文娱活动
    小结
四、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中的选民资格认定
    (一)“选举权”的有无
        1.年龄界别
        2.阶级状况
        3.政治标准
    (二)选民资格的审查
        1.事前摸底
        2.事后审查
        3.小组讨论
    (三)选民名单公布后民众的心态
        1.有选民资格:既兴奋又谨慎
        2.无选民资格:既悲观又失望
    小结
五、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中的代表候选人提名
    (一)代表候选人的条件
        1.必要性原则
        2.满意性原则
        3.思想坚定原则
    (二)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与协商
        1.事前的干部教育
        2.自上而下的酝酿
        3.自下而上的讨论
    (三)代表候选人名单公布后各群体的思想动态
        1.干部:积极中的消极
        2.群众:满意中的不满
    小结
六、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中的投票选举
    (一)选举前干群的心态
        1.干部:为民还是为利
        2.农民:维权抑或维利
        3.妇女:哭诉中的欣慰
    (二)选举中选民的面相与行为
        1.积极而慎重
        2.拉拢和报复
        3.兴奋又茫然
    (三)选举后各群体的思想动态
        1.当选代表:坚定中的顾虑
        2.落选干部:检讨中的不满
        3.一般群众:认可中的争议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四、我当代表的几个“第一次”(论文参考文献)

  • [1]勇于担当 锐意进取 建言献策 共谋发展[N]. 刘红娇,祝琪尧. 辽源日报, 2022
  • [2]旗帜鲜明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J]. 于浩. 中国人大, 2021(19)
  •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事学运、军运及抗日活动的回忆[J]. 林蒙,何宁.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1(01)
  • [4]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白衣英雄国之士[J]. 余玮. 中华儿女, 2020(Z1)
  • [5]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D]. 张雷. 河北大学, 2020(02)
  • [6]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大国之治下的显着优势[J]. 王碧清. 中华儿女, 2019(24)
  • [7]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建设与功能提升研究 ——以D乡为例[D]. 罗芳.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8]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评议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研究(1912-2012)[D]. 冯博文.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9]从话语分析视角探究《焦点访谈》的传播特点[D]. 郭姝艳.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10]四川省长寿县农村普选运动研究(1953-1954)[D]. 彭姨逍. 西南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我代表的几个“第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