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系统集成化开发方法的总体框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元浩[1](2020)在《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建设规模、技术要点以及投资额的不断扩大,建设单位对于工程咨询企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工程咨询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建筑领域集成化的需求,实现资源与信息整合是目前工程咨询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和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全过程工程咨询是以服务业务为主导的一种咨询模式,旨在消除工程咨询服务产业链条信息和数据的松散化和碎片化问题,将分散的组织和信息数据集成统一管理组织体系的新型工程咨询模式。而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全过程工程咨询1+N项服务,通过新技术和新管理在项目上的应用和具体的专业融合,最大化地实现投资方的项目目标。而本文所应用的新技术就是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新管理就是全过程工程咨询咨询公司利用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延伸的新式管理体系服务模式。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就是在连接各项专项服务中应用的增效服务,它可以实现从建筑的设计、施工等各种信息整合,整提高效率、节省资源,整合资源、增加整体性,促进信息沟通,从而实现项目一体化的咨询服务目标,为全过程工程咨询提供配合和技术支持,促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的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首先提出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概念、特点以及推广现状,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的基本概念和主体框架,然后研究分析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下建设工程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平台应用优势,运用本文所阐述的理论,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在建设工程实际案例的应用情况,并对案例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进一步了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的可用性和高效性;最后,针对案例应用情况和相关理论,提出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可采纳的优化建议,期望由此促进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优化升级,从而加快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体系的完善。
向卫国[2](2020)在《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项目以“集群”的形态呈现,如北京奥运会场馆工程、世博会场馆工程、新城区市政工程等,其中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对于推动区域生产要素有效连接、改善人文环境、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该类项目存在项目类型众多、项目组织、管理界面交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下存在着信息沟通方式落后、组织、过程管理割裂等问题,制约集群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随着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趋势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引入BIM及其关键技术,探索BIM技术下的集成管理模式,助力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精益化的方向发展。(1)研究本文内容开展所需的理论基础,包括集群项目、项目管理、集成相关理论、BIM技术及特点、GIS技术、模型轻量化技术、BIM与GIS融合技术等内容,为后续研究内容提供理论支撑。(2)在研究集群的特性、分析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的概念,采用综合集成法、引入计算机集成建造理论模型,提出采用并创新性扩充“组织-过程-信息”三维集成模型内涵,基于此进一步设计了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框架,并对其中的含义进行阐释,最终有望涌现出新的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解决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难题。(3)系统研究并创新提出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涉及到的技术方法与实施路径,包括基于分区块建模法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模技术、基于大重叠率的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建模技术、多层级规划混合建模技术、基于片区统一建模标准的设计施工BIM模型建模技术、BIM到GIS转换技术、基于坐标变换与地形整平的多源模型融合技术以及基于线性八叉树的多源模型动态加载技术,有效解决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为进一步实现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奠定基础。(4)结合应用需求创新打造以BIM模型为信息中枢,融合工程建设各类要素信息、采用BIM、3DGIS等技术、C/S和B/S混合模式,以Restful标准化接口的微服务为服务主线,搭建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完成项目级和项目群级的功能设计,通过业务流程集成化、功能模块组件化,有效降低系统集成的复杂度,适应于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功能复杂、数据融合、业务多变的特点,实现集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集成。(5)以深圳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为实例,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上述研究成果,创新性开展了包含地理模型、地质模型和规划模型在内的三大基础模型创建、包含道路、综合管廊、景观等在内的各类集群市政工程模型的创建、房屋建筑类模型的整合及应用、设计施工一体化应用和基于BIM的建设管理平台搭建工作,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人理”、“物理”、“事理”挑战,实现了前海合作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基于组织集成、过程集成和信息集成的集成管理模式。
沈素忠[3](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断繁荣,企业数量飞速增长,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越来越多的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对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影响重大,其所创造价值的高低也与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整个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将管理信息化实践运用于中小企业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经济的综合效益和整体信息化水平,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将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产生指导意义。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大数据(Big data)的产生伴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运用特殊的技术(如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等)有效处理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来为中小企业的管理决策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服务,在大数据环境下对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构筑实践进行研究是本文的主旨。人工智能时代以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信息改革模式不断升级,如今正在过渡到从企业管理软件向大数据背景下云计算新应用和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施的新时期。前人对于管理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的研究大多基于理论,这导致信息化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方面的缺失。本论文通过对在中小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A公司深入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和A公司各部门以及信息化系统专家深入沟通等方式,了解A公司的发展困境,在介绍了管理信息化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信息集成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用比较分析法和模型构建等方法分析管理信息化实践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发现各种模式与传统管理信息化相比的优势,对A公司管理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合理运用大数据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对A公司的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为A公司的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提供合理的建议。
韩冬辰[4](2020)在《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建筑信息模型(BIM)正在引发从建筑师个人到建筑行业的全面转型,然而建筑业并未发生如同制造业般的信息化乃至智能化变革。本文以BIM应用调研为出发点,以寻找限制BIM生产力发挥的问题根源。调研的众多反馈均指向各参与方因反映建筑“物理”的基础信息不统一而分别按需创建模型所导致的BIM模型“林立”现状。结合行业转型的背景梳理与深入剖析,可以发现是现有BIM体系在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问题上的直接表现:1)BIM无法解决跨阶段和广义的建筑“信息孤岛”;2)BIM无法满足建筑信息的准确、全面和及时的高标准信息要求。这两个深层问题均指向现有BIM体系因建成信息理论和逆向信息化技术的缺位而造成“信息-物理”不交互这一问题根源。建成信息作为建筑物理实体现实状态的真实反映,是未来数字孪生建筑所关注而现阶段BIM所忽视的重点。针对上述问题根源,研究对现有BIM体系进行了理论和技术层面的缺陷分析,并结合数字孪生和逆向工程等制造业理论与技术,提出了本文的解决方案——拓展现有BIM体系来建构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基于建筑业的BIM应用调研和转型背景梳理,具体分析了针对建成信息理论和逆向信息化技术的现有BIM体系缺陷,并制定了相应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2)本文从建筑数字化定义、信息分类与描述、建筑信息系统出发,建构了包含BIM建成模型、“对象-属性”分类与多维度描述方法、建筑“信息-物理”交互系统在内的建成信息理论;3)本文依托大量案例的BIM结合建筑逆向工程的技术实践,通过实施流程和实验算法的开发建构了面向图形类建成信息的“感知-分析-决策”逆向信息化技术。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通过建筑学和建筑师的视角创新梳理了现有BIM体系缺陷并揭示“信息-物理”不交互的问题根源;2)通过建成信息的理论创新扩大了建筑信息的认知范畴并丰富了数字建筑的理论内涵;3)通过逆向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开发了建成信息的逆向获取和模型创建的实验性流程与算法。BIM建成模型作为“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实施成果和能反映建筑“物理”的信息源,将成为其它模型的协同基础而解决BIM模型“林立”。本文聚焦“物理”建成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将成为未来探索数字孪生建筑的基础和起点。
张宇[5](2020)在《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化建设成果显着,以大型酒店、购物广场等为代表的兼具服务性和休闲性功能的商业建筑不断增多。建筑工程运维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复杂建筑及设施设备需要更科学的运维管理方式。针对目前大型复杂建筑运维管理所面临的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挑战,本文以兼具餐饮、住宿、商务、会展等多功能的大型综合酒店为切入点,从运维管理方的角度出发,借助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价值,在运维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研究如何建立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以期提升酒店运维管理水平,并为其它大型复杂建筑的运维管理提供解决思路。首先,本文通过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解释,明晰了研究对象的内容范畴,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具体介绍BIM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其各自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究了运用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进行酒店运维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对大型酒店建筑特征及其运维管理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大型酒店建筑具有建筑体量大、空间构造复杂、人流量大、运维管理品质要求高、易发生安全事故等特征,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酒店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利用文献研究和质化研究的方法分别对酒店运维管理的功能需求和信息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文提出并构建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奠定基础。再次,本文借助信息流理论,研究运维信息流转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通过在酒店运维管理中合理利用BIM与物联网技术,提高信息流转效率,进而提升运维管理水平的逻辑框架。以信息流模型为基础、借鉴物联网DCM通用架构、合理嵌入BIM技术的方式,提出了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然后分别对信息获取层、网络传输层、信息存储与应用层、信息复用层各层所涉及的技术和应用流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将前文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A项目,结合此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构建运维管理系统架构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实际操作。主要包括:构建了A项目的BIM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信息完善和轻量化处理;针对A项目酒店公共区运部位进行了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部署及ZigBee无线网络设计;利用BIM模型数据构建了初始运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静态信息与物联网实时采集的动态信息相关联的研究;对该项目酒店运维管理平台进行了部分界面与功能的设计和实现。该论文共有图55幅,表11个,参考文献148篇。
赵宇[6](2019)在《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程施工企业由于国家大规模基础建设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印发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指出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深入研究BIM、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GJ工程公司是一家集勘察、设计、咨询、施工、检测、测绘于一体的建筑企业。其具有的资质、人才和设备满足各种工程需要。公司业务足迹遍布国内省市。然而,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公司在省外项目逐渐增多,各项工作管理效率低下,成果不够明显,公司发展已受到一定制约。公司信息系统及配套硬件都不完善,员工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如何将信息技术引入公司的各项管理之中,进而转变公司管理模式,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GJ工程公司为研究对象,希望制定一套完整、可行,且适应公司特点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促进公司在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提高公司竞争力。通过对GJ工程公司通过剖析公司组织结构、经营模式、财务状况、信息化建设情况等经营管理现状,发现信息化建设在公司日常工作、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以及服务业务都存在问题,不能适应公司长远发展。之后,本文就GJ工程公司实施信息化发展传略分析了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内外部环境,利用SWOT分析法找出公司存在的外部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为公司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本文结合公司现有战略规划,分析关键成功因素,找出公司实施信息化战略的突破点,制定适合公司实际的信息化战略,并分解细化到各管理部门,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的建议。公司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方面管理上,实施信息化战略,可促使其改变现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增强各部门、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沟通效率和信息传递效率,减少信息孤岛效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公司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公司更长远的发展。
王英臣[7](2019)在《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的多级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施工技术日趋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特别是住宅装修产业也随之高速发展。“手工作坊型”的传统住宅装修模式己经很难与现代社会节能、环保、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开始将全装修住宅作为主要开发业态之一。但由于我国全装修住宅和住宅工业化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在建设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低效的物流管理造成材料部品库存不足导致停工待料,或库存超量导致成本超出预算;由于采购方对物料的运输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导致在配送和运输阶段供应方经常出现供货无序,从而使项目相关各方衔接不流畅等等。围绕现代物流旨在以较低成本实现优质服务的管理思想,紧密结合全装修行业的发展特点和客户需求规律,本文对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及其重要环节——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的优化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本文以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在深入研究住宅全装修产业和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的概念。该供应链管理着眼于建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总承包商为核心来统筹全装修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各节点企业之间长期高效协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针对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定义、特征、现行主要供应模式及各自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工程总承包商+生产厂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物流模式的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其中业主可集中精力控制项目建设总成本,总承包商通过招标来选择材料生产厂家、确定材料价格,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或由生产厂家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总承包商承担物流运行的监控工作。界定了整个体系的结构及相关参与方,这些参与方企业借助供应链管理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采购管理、材料配送管理、库存管理、施工现场物流管理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整个物流管理体系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为推进全装修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提供了依据,进而为推动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形成高效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引。根据住宅全装修物项目供应链物流运作中材料部品库存管理实际,在综合考虑了供应链上主要企业在交易中所产生的订货成本,各环节为保证生产、供应连续性的库存维持成本,由需求不稳定或供不应求造成的缺货损失成本,正常部品采购运输成本和当发生缺货时的补货运输成本以及由于材料部品运输所消耗时间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环境下包括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总承包商以及中间供应链的多级库存成本模型。在设计求解算法时,为进一步增强全局搜索能力,提出通过设计正交数组完成初始抗体选择的方法和将基于种群的按抗体适应度大小排序的选择算法代替轮盘赌选择引入到遗传操作中的方法来进一步改进常规免疫遗传算法的搜索质量和搜索效率,可更加有效克服标准遗传算法的早熟收敛问题。通过实例验证了运用本文设计算法所得成本结果要优于通过标准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的库存成本,且总体寻优能力更强,还得出了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和总承包商各自最优即时库存量,总承包商和第三方物流各自最优订货次数等更为合理的库存控制方案,证实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对材料部品车辆调度展开深入研究,考虑在需求高峰期时物流服务商会出现自有车辆和人员不足的情况,进而产生人员额外加班配送和寻求社会租赁车辆资源的需求,因此对带时间窗的经典车辆调度问题便可以围绕人员额外加班配送成本和外包车辆成本展开拓展研究。鉴于每个项目施工现场都可能会提出个性化服务时间窗的需求,本文便针对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特点引入了客户点随机需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配送人员加班条件和外包社会车辆资源的材料部品动态车辆调度模型。设计了改进的模拟植物生长算法进行优化求解,为增强寻优能力,提出将变步长搜索和生长素浓度随机排序的方法引入模拟植物生长算法来提高算法的计算速度和搜索质量。结合具体实例,用本文设计的改进模拟植物生长算法与标准遗传算法分别求解并从所得配送路径长度、总耗时和总成本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算法既能获得最优解又能提升求解效率,验证了模型和本文设计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在上述对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及其重要环节——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全装修物流管理的改善对策。该论文有图34幅,表27个,参考文献160篇。
孟飞[8](2019)在《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高铁接触网具有点多线长、环境复杂、故障率高等特点,对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都有较高要求。随着铁路工程信息化的发展,以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步成为提高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高铁接触网BIM技术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现阶段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仍然存在管理手段落后,各环节相互割裂,各参与方之协同程度低等问题,使得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质量安全隐患较多。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BIM技术开展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创新成果如下:(1)提出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总体框架梳理了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归纳总结了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从实体维、时间维、主体维、版本维和类型维对高铁接触网信息进行分类,提出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总体框架。深入研究了IFC标准,利用IFC标准的动态扩展机制,定义了高铁接触网BIM模型身份信息、定位信息和技术信息属性集,设计了基于IFC标准的高铁接触网BIM模型数据结构,实现了高铁接触网BIM数据结构的标准化。研究了面向高铁接触网BIM模型的数据库存储技术,利用NoSQL型数据库MongoDB实现了高铁接触网结构化IFC数据和非结构化文档数据的存储,为解决海量BIM数据的集成与共享管理提供了有效地解决方案。(2)提出了高铁接触网BIM协同设计方法提出了高铁接触网BIM协同设计概念模型,深入研究了高铁接触网BIM参数化建模技术,开发了高铁接触网BIM构件库管理平台,实现了接触网BIM模型的参数化装配。研究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设计审核技术,建立了BIM审核流程。设计了高铁接触网专业内与专业间BIM协同设计流程,开发了基于工作流技术的BIM协同设计工作流程管理模块。(3)提出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数字化施工管理技术分析了基于BIM技术的高铁接触网数字化施工管理的内涵,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高铁接触网数字化施工管理总体框架。其次,研究分别建立了高铁接触网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WBS分解结构及编码体系。然后,提出了高铁接触网施工BIM模型的自动生成方法,研究了施工BIM模型的自动生成技术,实现了施工BIM模型的自动生成。提出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方法,设计了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工作流程。深入研究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腕臂结构预装配技术,设计了基于BIM的腕臂预装配工作流程和平台,经试验验证,有效减小了腕臂结构的安装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4)提出了面向高铁接触网智能运维的BIM数字化交付方法建立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信息模型基本结构,建立基于SpreadXML格式的高铁接触网交付BIM信息的数据格式。设计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流程,以及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检测检修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流程,为智能运维管理的实施提供有效支持。
谭子龙[9](2019)在《秦皇岛中理公司生产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今,随着不断丰富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出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逐渐开始意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价值,逐渐将信息系统运用在企业的管理方面。秦皇岛中理公司属于中小型的国有企业,成立至今已经有五十多年了,近些年在现场作业的信息化程度上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在生产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本篇论文针对该企业的生产业务管理中的发展需求,结合有关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站在信息化的层面上,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了秦皇岛中理公司的生产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的目的是为秦皇岛中理公司提供生产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本篇论文先对选题的来源、研究价值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着重列举出业务流程中的问题。在对生产业务流程分析和再造的过程中,借助排队论数学模型对排队指标进行了计算,根据重要环节的拥堵程度分析,因地制宜的对作业效率进行提高;借助管理信息系统视角,深入分析了秦皇岛中理公司现有的信息化程度,并将线下的新流程全部放到线上,实现业务流程更加的规范化、数字化,不仅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高,还加深并优化了各个组织间的联系,完成了业务流程的重造。最后,根据秦皇岛中理公司的生产业务管理工作的现实状态,基于制度、人才、资金以及组织的角度上制定出了对信息系统的实施进行保障的方案,同时借助于平衡计分卡这一手段,基于客户满意程度、运营步骤、财务以及学习和成长这几个方面对该方案的实行效果进行了验证。
赵金江[10](2020)在《基于价值最大化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研究 ——以城中村改造B项目为例》文中认为城中村改造是民心所向、政策导向,也是城市更新的必然要求。纵观我国近20余年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一,全生命周期视角项目建设管理理念的欠缺,以及规划设计的不深入,给项目建设及运营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二,组团式开发理念的缺乏,资源供需整合考虑不周,配套不全,使得项目建成后运营功能受到制约。其三,项目信息管理依然薄弱,各业务系统集成与共享程度低,信息资源管理有待加强。其四,新技术在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不足。以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基于项目价值最大化视角,对城中村改造项目功能与成本进行分析,依据全生命周期理论、集成化理论、创新理论,从理念、模式、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项目价值优化,建构“理念—模式—技术”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城中村改造B项目,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技术应用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首先,基于“有限总价—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理念,即“3L”理念,通过重视项目规划设计、集成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管理理念创新。其次,充分考虑城中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未来就业、就医、就学等需求,采用组团开发建设模式,同时构建主要管理方责任矩阵,采取多维度的集成化项目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项目资源要素整合管理。最后,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视角,运用BIM技术将项目管理重心前移,提前对项目进行成本、质量优化管理,减少项目后期资源浪费、提升项目功能,实现全生命周期内项目价值最大化。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技术应用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城中村改造项目成本与功能,提高了项目价值,丰富和发展了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理论。从实践意义上来看,基于项目价值最大化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城中村改造项目的价值,为我国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更好的助力城市建设。图12幅;表6个;参64篇。
二、信息系统集成化开发方法的总体框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系统集成化开发方法的总体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线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 |
2.1.1 全过程工程咨询概念 |
2.1.2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特点 |
2.1.3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推广现状 |
2.2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 |
2.2.1 平台基本概念 |
2.2.2 平台主体框架 |
2.2.3 平台发展状况 |
2.3 本章小结 |
3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下建设工程所面临的问题 |
3.1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尚不成熟 |
3.2 工程咨询服务信息集成性不足 |
3.3 业主与咨询方之间配合度不够 |
3.4 不同专业的技术服务融合困难 |
3.5 本章小结 |
4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研究 |
4.1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应用层级 |
4.2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应用需求 |
4.3 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功能板块 |
4.4 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应用优势 |
4.4.1 平台应用服务覆盖面广 |
4.4.2 平台的集成化管理模式 |
4.4.3 提高组织信息协调能力 |
4.4.4 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高 |
4.5 本章小结 |
5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在建设工程的应用研究 |
5.1 建设项目概况及特点分析 |
5.2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服务目标 |
5.3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项目配置 |
5.3.1 平台的功能权限设置 |
5.3.2 人员的职责工作设置 |
5.3.3 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
5.4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项目应用 |
5.4.1 项目决策阶段平台应用 |
5.4.2 项目设计阶段平台应用 |
5.4.3 项目施工阶段平台应用 |
5.4.4 项目验收阶段平台应用 |
5.5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应用效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优化建议 |
6.1 寻找参与方利益均衡点,增加信息交流协作 |
6.2 针对性优化建设项目工程组织结构 |
6.3 加大对平台技术的研发力度 |
6.4 利用互联网、业务数据实现平台的优化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作项目研究工作 |
致谢 |
(2)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集群项目管理 |
1.2.2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
1.2.3 BIM技术 |
1.2.4 基于BIM的管理平台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逻辑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逻辑结构 |
2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相关理论及技术 |
2.1 基本概念 |
2.1.1 集群项目 |
2.1.2 项目管理 |
2.2 集成相关理论 |
2.2.1 集成的内涵 |
2.2.2 集成管理的内容及原则 |
2.2.3 制造业集成相关理论 |
2.2.4 综合集成相关思想 |
2.3 BIM及相关技术 |
2.3.1 BIM技术及特点 |
2.3.2 GIS技术 |
2.3.3 模型轻量化技术 |
2.3.4 BIM与 GIS数据融合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总体架构研究 |
3.1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概念的提出 |
3.2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集成管理模式BIM技术应用框架 |
3.2.1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维度分析 |
3.2.2 基于BIM技术的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
3.2.3 组织集成 |
3.2.4 过程集成 |
3.2.5 信息集成 |
3.3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应用关键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4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模型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
4.1 多源模型创建关键技术 |
4.1.1 基于分区块建模法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模技术 |
4.1.2 基于大重叠率的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建模技术 |
4.1.3 多层级规划混合建模技术 |
4.1.4 基于片区统一建模标准的设计、施工BIM模型建模 |
4.2 BIM模型到GIS模型转化技术 |
4.2.1 基于通用数据格式的IFC到 CityGML的转化 |
4.2.2 基于数据解析与重构的DGN格式到UDB的转化 |
4.3 基于坐标变换与地形整平的多源模型融合技术 |
4.3.1 模型坐标变换 |
4.3.2 GIS模型处理 |
4.4 基于线性八叉树的多源模型动态加载技术 |
4.4.1 基于线性八叉树的模型空间索引方式 |
4.4.2 实例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平台研究 |
5.1 建设管理平台需求研究与设计 |
5.1.1 业务需求分析 |
5.1.2 解决思路 |
5.2 建设管理平台架构研究与设计 |
5.2.1 建设管理平台架构思路 |
5.2.2 建设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
5.2.3 建设管理平台业务架构 |
5.2.4 建设管理平台技术架构 |
5.2.5 建设管理平台数据架构 |
5.3 建设管理平台功能实现 |
5.3.1 项目层级功能设计 |
5.3.2 项目群功能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实践研究 |
6.1 项目背景及概况 |
6.1.1 前海合作区规划与集群市政工程建设情况 |
6.1.2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实施面临的挑战 |
6.1.3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BIM技术应用模式 |
6.2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BIM技术应用实践 |
6.2.1 基于BIM的组织集成 |
6.2.2 基于BIM的过程集成 |
6.2.3 基于BIM的信息集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7.3 未来的工作展望与设想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相关概念 |
1.5 主要工作创新 |
1.6 本文研究框架图 |
第二章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信息概述 |
2.1 大数据概述 |
2.2 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
2.3 大数据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造 |
2.4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信息化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 |
2.5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2.6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信息化变革对策 |
第三章 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及分析 |
3.1 A公司基本情况 |
3.2 A公司现状分析——SWOT分析 |
3.3 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
第四章 大数据背景下对A公司管理信息化的流程优化——基于ERP和 CRM的管理信息化集成 |
4.1 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实施结果要求 |
4.2 A公司信息集成化系统成功的保障 |
4.3 A公司项目流程 |
4.4 基于大数据的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改善对策 |
4.5 A企业信息管理集成化流程初探——基于ERP和 CRM的管理信息化系统集成 |
4.6 大数据背景下对A公司管理信息化流程优化阶段性效果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BIM技术对建筑业及建筑师的意义 |
1.1.2 “信息-物理”不交互的问题现状 |
1.1.3 聚焦“物理”的数字孪生建筑启示 |
1.2 研究综述 |
1.2.1 数字孪生建筑的相关研究 |
1.2.2 反映“物理”的建成信息理论研究 |
1.2.3 由“物理”到“信息”的逆向信息化技术研究 |
1.2.4 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总结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2章 BIM缺陷分析与“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
2.1 现有BIM体系无法满足建筑业的转型要求 |
2.1.1 信息化转型对建筑协同的要求 |
2.1.2 智能化转型对高标准信息的要求 |
2.1.3 面向数字孪生建筑拓展现有BIM体系的必要性 |
2.2 针对建成信息理论的BIM缺陷分析与交互策略制定 |
2.2.1 现有BIM体系缺少承载建成信息的建筑数字化定义 |
2.2.2 现有BIM体系缺少认知建成信息的分类与描述方法 |
2.2.3 现有BIM体系缺少适配建成信息的建筑信息系统 |
2.2.4 针对建成信息理论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
2.3 针对逆向信息化技术的BIM缺陷分析与交互策略制定 |
2.3.1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发展 |
2.3.2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分类 |
2.3.3 BIM结合逆向工程的技术策略若干问题 |
2.3.4 针对逆向信息化技术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建成信息理论 |
3.1 建成信息的建筑数字化定义拓展 |
3.1.1 BIM建成模型的概念定义 |
3.1.2 BIM建成模型的数据标准 |
3.2 建成信息的分类与描述方法建立 |
3.2.1 “对象-属性”建成信息分类方法 |
3.2.2 建筑对象与属性分类体系 |
3.2.3 多维度建成信息描述方法 |
3.2.4 建成信息的静态和动态描述规则 |
3.3 建成信息的建筑信息系统构想 |
3.3.1 交互系统的概念定义 |
3.3.2 交互系统的系统结构 |
3.3.3 交互系统的算法化构想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感知技术:信息逆向获取 |
4.1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1.1 激光技术的定义、原理与流程 |
4.1.2 面向场地环境和建筑整体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1.3 面向室内空间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1.4 面向模型和构件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2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2.1 图像技术的定义、原理与流程 |
4.2.2 面向场地环境和建筑整体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2.3 面向室内空间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2.4 面向模型和构件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3 趋近激光技术精度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研究 |
4.3.1 激光与图像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技术对比 |
4.3.2 面向室内改造的图像技术精度探究实验设计 |
4.3.3 基于空间和构件尺寸的激光与图像精度对比分析 |
4.3.4 适宜精度需求的图像技术应用策略总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分析技术:信息物理比对 |
5.1 信息物理比对的流程步骤和算法原理 |
5.1.1 基于产品检测软件的案例应用与分析 |
5.1.2 信息物理比对的流程步骤 |
5.1.3 信息物理比对的算法原理 |
5.2 面向小型建筑项目的直接法和剖切法算法开发 |
5.2.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
5.2.2 针对线型构件的算法开发 |
5.2.3 针对面型构件的算法开发 |
5.3 面向曲面实体模型的微分法算法开发 |
5.3.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
5.3.2 针对曲面形态的微分法算法开发 |
5.3.3 形变偏差分析与结果输出 |
5.4 面向传统民居立面颜色的信息物理比对方法 |
5.4.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
5.4.2 颜色部分设计与建成信息的获取过程 |
5.4.3 颜色部分设计与建成信息的差值比对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决策技术:信息模型修正 |
6.1 BIM建成模型创建的决策策略制定 |
6.1.1 行业生产模式决定建成信息的模型创建策略 |
6.1.2 基于形变偏差控制的信息模型修正决策 |
6.1.3 建筑“信息-物理”形变偏差控制原则 |
6.2 基于BIM设计模型修正的决策技术实施 |
6.2.1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继承 |
6.2.2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替换 |
6.2.3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添加与删除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数字孪生建筑展望 |
7.1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研究结论 |
7.1.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1.2 研究的创新点 |
7.1.3 研究尚存的问题 |
7.2 数字孪生建筑的未来展望 |
7.2.1 建筑数字孪生体的概念定义 |
7.2.2 建筑数字孪生体的生成逻辑 |
7.2.3 数字孪生建筑的实现技术 |
7.2.4 融合系统的支撑技术构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建筑业BIM技术应用调研报告(摘选) |
附录 B “对象-属性”建筑信息分类与编码条目(局部) |
附录 C 基于Dynamo和 Python开发的可视化算法(局部) |
附录 D 本文涉及的建筑实践项目汇总(图示)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案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
2.1 大型酒店相关内容 |
2.2 运维管理相关理论 |
2.3 BIM及其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
2.4 物联网及其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
2.5 本章小结 |
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问题与需求分析 |
3.1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
3.2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现存的问题 |
3.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内容及功能需求 |
3.4 基于扎根理论的运维管理信息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信息流视角下运维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信息流视角下运维管理的关键环节分析 |
4.2 相关技术与标准研究 |
4.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构建思路与目标 |
4.4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整体架构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BIM与物联网的运维管理系统构建 |
5.1 信息获取层 |
5.2 网络传输层 |
5.3 信息存储与应用层 |
5.4 信息复用层 |
5.5 本章小结 |
6 实证研究 |
6.1 项目概况 |
6.2 BIM模型构建和处理 |
6.3 物联网设备部署及组网 |
6.4 运维数据库的构建 |
6.5 平台功能开发与应用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相关理论 |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1.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
2.1.2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
2.2 企业信息化战略理论 |
2.2.1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内涵 |
2.2.2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
2.3 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 |
2.3.1 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主要内容 |
2.3.2 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
3.1 GJ工程公司概况 |
3.2 GJ工程公司经营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
3.2.1 GJ工程公司经营管理现状 |
3.2.2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
3.3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日常工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3.2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3.3 服务业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3.4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GJ工程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GJ工程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2.1 组织结构分析 |
4.2.2 运营模式分析 |
4.2.3 财务情况分析 |
4.2.4 企业文化分析 |
4.2.5 信息化基础分析 |
4.3 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SWOT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 |
5.1 GJ工程公司发展规划 |
5.1.1 战略定位 |
5.1.2 业务战略 |
5.1.3 职能战略 |
5.2 GJ工程公司信息化总体战略 |
5.2.1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5.2.2 信息化战略目标 |
5.2.3 信息化战略总体框架 |
5.3 GJ工程公司专项业务信息系统设计 |
5.3.1 日常办公信息系统 |
5.3.2 招标投标管理信息平台 |
5.3.3 工程现场管理信息化 |
5.3.4 服务业务信息化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保障措施 |
6.1 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 |
6.1.1 完善信息化管理基础工作 |
6.1.2 普及信息化管理应用 |
6.1.3 完善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 |
6.2 持续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和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
6.2.1 持续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
6.2.2 加大信息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
6.3 防范信息化建设相关风险 |
6.3.1 风险识别 |
6.3.2 防范措施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7)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的多级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基本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 |
1.6 本章小结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住宅全装修基础理论 |
2.2 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管理基础理论 |
2.3 库存管理基础理论 |
2.4 配送车辆调度基础理论 |
2.5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2.6 本章小结 |
3 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及其物流管理分析 |
3.1 住宅全装修产业化 |
3.2 建筑供应链管理 |
3.3 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管理及其物流特征分析 |
3.4 基于“EMT”供应物流模式的全装修物流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
3.5 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体系运行机理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IGA的住宅全装修物流多级库存成本优化研究 |
4.1 住宅全装修物流多级库存优化管理 |
4.2 住宅全装修物流多级库存成本分析 |
4.3 免疫遗传算法(IGA)理论 |
4.4 住宅全装修物流多级库存成本优化的算法设计 |
4.5 实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PGSA的材料部品动态车辆调度优化研究 |
5.1 材料部品配送车辆调度管理 |
5.2 材料部品动态车辆调度分析 |
5.3 模拟植物生长算法(PGSA)基本理论 |
5.4 材料部品动态车辆调度优化的算法设计 |
5.5 实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相关改善对策 |
6.1 优化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物流的管理对策 |
6.2 供应链环境下全装修多级库存管理的相关改善对策 |
6.3 全装修物流管理中车辆调度配送效率管理相关改善对策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建筑信息模型 |
1.3.2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与方法 |
1.3.3 铁路BIM技术 |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总体框架 |
2.1 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 |
2.1.1 高铁接触网概述 |
2.1.2 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 |
2.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 |
2.2.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的内涵 |
2.2.2 高铁接触网信息分类 |
2.2.3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总体框架 |
2.3 基于IFC标准的高铁接触网BIM数据模型 |
2.3.1 IFC标准基本框架 |
2.3.2 IFC标准的扩展方式 |
2.3.3 基于IFC标准的高铁接触网BIM数据模型 |
2.4 高铁接触网BIM数据的存储管理 |
2.4.1 结构化IFC数据存储 |
2.4.2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 |
2.4.3 基于增量存储的BIM数据版本管理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协同设计方法 |
3.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协同设计的概念模型 |
3.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参数化建模技术 |
3.2.1 BIM模型构件参数化建模与管理 |
3.2.2 参数化装配 |
3.2.3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设计审核 |
3.3 高铁接触网BIM协同设计工作机制 |
3.3.1 高铁接触网专业内BIM协同设计工作流程 |
3.3.2 高铁接触网专业间BIM协同设计工作流程 |
3.3.3 高铁接触网BIM协同设计工作流程管理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数字化施工管理 |
4.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管理总体框架 |
4.2 高铁接触网施工工作结构分解 |
4.2.1 进度、成本与质量WBS分解 |
4.2.2 施工WBS编码 |
4.3 高铁接触网施工BIM模型自动生成 |
4.3.1 表面模型的自动生成 |
4.3.2 BIM模型与施工信息集成 |
4.4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管理技术 |
4.4.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进度管理 |
4.4.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成本管理 |
4.4.3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腕臂预装配 |
4.5 本章小结 |
5 面向智能运维的高铁接触网BIM数字化交付 |
5.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信息模型 |
5.1.1 高铁接触网运维管理业务分析 |
5.1.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信息模型基本结构 |
5.1.3 高铁接触网BIM交付信息的数据格式 |
5.1.4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工作流程 |
5.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运维管理工作流程 |
5.2.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检测检修管理 |
5.2.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应急管理 |
5.3 本章小结 |
6 高铁接触网BIM施工管理平台设计与应用 |
6.1 高铁接触网BIM施工管理平台架构设计 |
6.1.1 逻辑架构 |
6.1.2 物理架构 |
6.1.3 功能设计 |
6.1.4 安全架构 |
6.2 高铁接触网BIM施工管理平台应用验证 |
6.2.1 工程概况 |
6.2.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进度管理应用验证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秦皇岛中理公司生产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2.1.1 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法步骤 |
2.1.2 业务流程再造的分析评价工具 |
2.2 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 |
2.3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理论 |
2.3.1 信息系统规划概述 |
2.3.2 信息系统规划的特点 |
2.4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
2.5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秦皇岛中理公司生产业务及信息化现状分析 |
3.1 秦皇岛中理公司概况 |
3.2 秦皇岛中理公司生产业务流程现状 |
3.3 秦皇岛中理公司生产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
3.3.1 业务委托办理分散 |
3.3.2 调度分配时效性差 |
3.3.3 内部沟通机制不畅通 |
3.3.4 作业过程监督管理不到位 |
3.3.5 业务数据信息共享不到位 |
3.4 秦皇岛中理公司生产业务流程效率分析 |
3.5 秦皇岛中理公司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5.1 公司信息化现状 |
3.5.2 公司信息化问题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秦皇岛中理公司生产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4.1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4.1.1 战略发展需求分析 |
4.1.2 岗位需求分析 |
4.1.3 生产业务流程需求分析 |
4.2 信息系统设计总体思路 |
4.2.1 信息系统设计目标 |
4.2.2 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
4.3 生产业务流程再造 |
4.4 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
4.4.1 总体架构设计 |
4.4.2 在线业务委托办理系统 |
4.4.3 分布式水尺业务子系统 |
4.4.4 集装箱智能理货系统 |
4.4.5 件杂货理货系统 |
4.4.6 手机端数据采集子系统 |
4.4.7 自动化衡重子系统 |
4.4.8 微信平台系统 |
4.4.9 数据中心系统 |
4.4.10 业务计费系统 |
4.5 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施保障及应用效果验证 |
5.1 影响系统实施的原因分析 |
5.2 系统实施的保障措施 |
5.2.1 组织保障 |
5.2.2 人员保障 |
5.2.3 制度保障 |
5.2.4 资金保障 |
5.3 系统应用效果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10)基于价值最大化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研究 ——以城中村改造B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项目价值最大化的概念界定 |
1.3 国内研究综述 |
1.3.1 城中村改造理念研究 |
1.3.2 城中村建设规划研究 |
1.3.3 城中村改造效果研究 |
1.4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1 居民参与度高,前期规划完善 |
1.4.2 更新内容及效果评价较为全面 |
1.5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
1.6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6.3 技术路线 |
1.7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城中村改造项目价值最大化的理论分析 |
2.1 城中村改造项目价值最大化的理论分析框架 |
2.2 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理念创新分析 |
2.2.1 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
2.2.2 项目总控管理理念 |
2.2.3 项目集成化管理理念 |
2.3 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
2.3.1 组团式开发建设模式 |
2.3.2 信息化集成管理模式 |
2.4 城中村改造项目管理技术应用创新分析 |
2.4.1 BIM技术应用 |
2.4.2 新技术集成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中村改造B项目建设管理理念创新 |
3.1 城中村改造B项目概况 |
3.1.1 B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
3.1.2 B项目工程概况 |
3.1.3 B项目案例复杂性分析 |
3.2 基于3L的价值最大化理念 |
3.2.1 重视项目规划设计 |
3.2.2 集成应用先进技术 |
3.2.3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
3.2.4 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
3.3 全生命周期项目总控理念 |
3.3.1 决策阶段 |
3.3.2 实施阶段 |
3.3.3 运营阶段 |
3.4 全面集成化协同管理理念 |
3.4.1 项目信息集成 |
3.4.2 参与主体集成 |
3.4.3 项目过程集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中村改造B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创新 |
4.1 项目各参建方访谈结果分析 |
4.2 组团式开发建设模式 |
4.2.1 街坊里弄布局组团 |
4.2.2 共享诉求资源组团 |
4.3 集成化项目管理模式 |
4.3.1 城中村改造B项目组织架构 |
4.3.2 主要管理方责任矩阵 |
4.3.3 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城中村改造B项目管理技术应用创新 |
5.1 城中村改造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
5.2 BIM技术在B项目中的应用实践 |
5.2.1 应用BIM技术的路线 |
5.2.2 项目相关方协同联动 |
5.3 B项目BIM技术应用的价值分析 |
5.3.1 方案、进度、成本优化 |
5.3.2 质量动态优化管理 |
5.3.3 项目管理重点前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附录 B 访谈对象一览表 |
附录 C 访谈提纲 |
附录 D 调研日记节选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信息系统集成化开发方法的总体框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陈元浩.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4)
- [2]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D]. 向卫国.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3]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管理信息集成化的实践研究[D]. 沈素忠.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4]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D]. 韩冬辰. 清华大学, 2020
- [5]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D]. 张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D]. 赵宇. 燕山大学, 2019(06)
- [7]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的多级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优化研究[D]. 王英臣.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8]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D]. 孟飞.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01)
- [9]秦皇岛中理公司生产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D]. 谭子龙. 燕山大学, 2019(06)
- [10]基于价值最大化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研究 ——以城中村改造B项目为例[D]. 赵金江.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