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抗体动态检测及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周怡驰[1](2021)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肝病大国,多种肝病高发,肝纤维化作为肝病研究和治疗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纤维化是肝脏修复肝损伤引起的异常结缔组织增生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改变。肝纤维化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病中,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甚至可持续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研究肝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阻止肝病的发展、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意义。近年来,肝纤维化的病理分子生物学机制、临床诊疗技术等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西医对于抗纤维化疗效尚不确切,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确切的优势,已有多种注册适应证为肝纤维化的中成药上市。柴芪益肝方由导师胡世平教授所创,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经验方,前期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对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胡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获评“南粤最美中医”,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30多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目的结合临床回顾性研究、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动物实验探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与作用机制,为该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并分析总结导师胡世平教授“推陈致新”的学术思想及其在柴芪益肝方组方思路中的应用。方法1、临床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3日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筛选出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型患者。根据患者所服药物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QYG组,收集所有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的指标,包括主要指标:肝脏硬度值(LSM)、纤维化-4指数(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次要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酞酶(GGT),白蛋白(ALB),将所有检测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与组间比较。2、网络药理学:检索 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OMIM、Gene Cards等数据库,筛选CQYG治疗肝纤维化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关键药效分子和核心靶点。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基于R语言对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3、动物实验:选取50只6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抽取10只分别纳入空白对照组(CTL)、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柴芪益肝方低剂量组(CQYG-L)、柴芪益肝方高剂量组(CQYG-H)和水飞蓟素治疗组(Silymarin),共5组。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4)腹腔注射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含15%CCl4的橄榄油5ml·kg-1,每周2次,连续注射8周。从造模第1天起,柴芪益肝方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37 g·kg-1·d-1、0.74 g·kg-1·d-1的柴芪益肝方,水飞蓟素组给予100 mg·kg-1·d-1灌胃。实验结束,摘取所有小鼠肝脏、收集血清,对各组小鼠肝组织进行HE、天狼星红、Masson染色;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ST和ALT的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MDA、SOD、GSH-Px和Hyp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Collagen I、Vimentin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Ki67+和Lgr5+细胞;提取各组肝组织RNA和蛋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NF-κB、TGF-β/Smad、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靶标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203人,其中,常规治疗组纳入101人,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1.34±0.90)岁;CQYG组纳入102人,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43.13±0.78)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无创肝纤维化指标(LSM、FIB-4、APRI)在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以及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LSM均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2)两组患者自身前后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治疗前和后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QYG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HBsAg显着性降低(P<0.05),CQYG组治疗后HBV-DNA定量和HBsA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趋势。(3)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ALB)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组间比较肝功能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预测:共获得121种CQYG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活性成分和257个对应的作用靶点,并筛选出14种关键药效分子及28个核心靶点。点度中心性值前10的核心靶点和关键药效分子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和KEGG结果主要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增殖、调节脂质代谢活动、血管生成、肝再生等生物学过程及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3、动物实验研究:与模型组相比,CQYG各组和水飞蓟素组小鼠肝组织形态和胶原沉积较模型组改善,水飞蓟素组和CQYG-H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CQYG高剂量组肝组织MDA和Hyp的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SOD和GSH-Px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QYG组和水飞蓟素组α-SMA、CollagenI、Vimentin阳性表达区域较模型组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柴芪益肝方组Ki67阳性细胞和Lgr5阳性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有增多趋势;CQYG组肝组织中p-NF-κBp65、TNF-α、IL-6、IL-1β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CQYG-H 肝组织 CollagenI、TGF-β、TNF-α、IL-1βmRNA 的表达水平以及 Collagen I、α-SMA、TIMP-1、TGF-β、磷酸化 Smad2/3、Smad2/3、Smad4、Wnt3a、β-Catenin 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而MMP-9、Smad7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1、临床研究:柴芪益肝方加减联合常规治疗有降低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硬度值、HBV-DNA和HBsAg含量的趋势,且在降低HBsAg定量上优于单纯常规治疗。2、网络药理学:柴芪益肝方可能通过槲皮素、白藜芦醇、山奈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1/3/8、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Src、激活子蛋白Jun等靶点,以及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调节肝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肝再生等生物学过程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3、动物实验研究:柴芪益肝方能显着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下调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的释放,减轻肝脏炎症,并通过调节TGF-β/Smad、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调节MMP-9和TIMP-1活性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α-SMA、Collagen I、Hyp的合成,促进ECM降解相关。4、“推陈致新”学术思想:导师胡世平教授“推陈致新”的学术思想核心在于顺应人体本身的正气祛邪之势和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过程,协助人体自然排邪,促进疾病向愈。在肝纤维化治疗上,通过“推陈致新”,加强气化动力、调节气机升降,使病理产物消除的同时,人体气血津液正常化生。
雷建国[2](2020)在《恩替卡韦联合拜糖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拜糖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HD)的临床价值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淄博市传染病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的9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A组(恩替卡韦,n=30)、B组(恩替卡韦联合门冬胰岛素,n=30)、C组(恩替卡韦联合拜糖苹,n=30)。常规乙肝肝硬化及糖尿病治疗基础上,A组予以口服恩替卡韦治疗(0.5mg/次,1次/日),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门冬胰岛素注射治疗(餐前0.5小时皮下注射,根据血糖调整剂量),C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拜糖苹,50mg/次,3次/日),三组均连续治疗24周。检测治疗前、治疗24周后三组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肝功能、肝纤维化、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变化,统计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前,三组HBV-DNA、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4周,三组HBV-DNA、肝功能指标(除白蛋白外)、肝纤维化指标、血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标降低,白蛋白上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周,B、C组肝功能指标(除白蛋白外)、肝纤维化指标低于A组,白蛋白高于A组,C组上述指标(除HBV-DNA外)又低于B组,白蛋白高于B组(P>0.05)。4.治疗24周,B、C组血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标低于A组(P<0.05)。5.三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卡波糖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HD存在典型抗病毒效应,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抑制血糖上调,改善胰岛素抵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李树志[3](2020)在《毒消肝清丸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LPS-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造模法制备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研究院内制剂毒消肝清丸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通过观察其对大鼠内毒素含量变化、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变化、肝脏及回肠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肝脏及回肠组织TLR4、NF-κB、RIPI、TRAF6阳性细胞数量,明确毒消肝清丸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将6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正常组6只,造模组60只。正常组正常饲养,造模组给40%CCL4橄榄油溶液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首次剂量按0.5ml/100g剂量,之后每次按0.3ml/100g剂量,每周两次。同时用89.5%玉米面,0.5%胆固醇,10%猪油混合饲料喂养,并以10%酒精作为其唯一饮料,造模周期为8周。造模过程中模型组有17只死亡,造模结束取3只大鼠检测内毒素含量以及观察肝脏结构变化,明确造模成功。并将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组、乳果糖组(2.1g/kg)、毒消肝清丸高、中、低剂量组(223.4mg/kg、111.7mg/kg、58.9mg/kg),每组8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乳果糖组按上述剂量给予乳果糖溶液每天一次,毒消肝清丸组按上述剂量每天给药1次,持续给药8周。取肝脏及回肠组织做HE染色观察肝脏及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鲎试剂显色基质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RT-PCR法检测肝脏及回肠组织TLR4、MyD88、NF-κB;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NF-κB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脏及回肠组织TLR4、NF-κB、RIPI、TRAF6表达情况。结果:1.毒消肝清丸对大鼠血浆内毒素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内毒素含量升高,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高、中、低剂量组内毒素含量显着性降低(P<0.01);与乳果糖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内毒素含量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毒消肝清丸高、中剂量组血浆内毒素降低尤为显着(P<0.01)。2.毒消肝清丸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以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及高、中和低剂量组毒消肝清丸血清IL-1β、IL-6以及TNF-α含量显着下降(P<0.01);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高、中、低剂量组血浆内毒素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6含量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及高、中和低剂量组毒消肝清丸血清IL-6含量显着下降(P<0.01);与乳果糖组相比,毒消肝清丸高、中剂量组存在差异(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和中剂量血清IL-6含量具有差异(P<0.05)。3.毒消肝清丸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脏TLR4、MyD88、NF-κB m RNA的表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高、中和低剂量组大鼠肝脏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药物组间比较,与毒消肝清丸低剂量比较,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尤其明显(P<0.05),毒消肝清丸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MyD88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高、中和低剂量组大鼠肝脏MyD88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药物组组间比较,毒消肝清丸高剂量、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肝脏MyD88 mRNA相对表达量无差异(P>0.05)。4.毒消肝清丸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回肠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回肠TLR4、MyD88、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高、中和低剂量组大鼠回肠TLR4、MyD88、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药物组组间比较,毒消肝清丸高剂量、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回肠TLR4、MyD88、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无差异(P>0.05)。5.毒消肝清丸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脏TLR4、MyD88、NF-κB蛋白的表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TLR4、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高、中和低剂量组大鼠肝脏TLR4、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药物组间比较,与毒消肝清丸低剂量比较,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TLR4、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尤其明显(P<0.05),毒消肝清丸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TLR4、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MyD88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高、中和低剂量组大鼠肝脏MyD88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药物组组间比较,毒消肝清丸高剂量、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肝脏MyD88蛋白相对表达量无差异(P>0.05)。6.毒消肝清丸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回肠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回肠TLR4、MyD88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高、中和低剂量组大鼠回肠TLR4、MyD88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与乳果糖组相比,高、中大鼠回肠TLR4、MyD8蛋白相对表达量无差异(P>0.05)。药物组间比较,高、中组大鼠回肠TLR4、MyD88蛋白表达量较低剂量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回肠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高、中和低剂量组大鼠回肠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与乳果糖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大鼠回肠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无差异(P>0.05),中剂量NF-κB回肠蛋白相对表达量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药物组间比较,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回肠NF-κB蛋白表达量无差异(P>0.05),中剂量组大鼠回肠NF-κB蛋白表达量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7.毒消肝清丸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脏TLR4、NF-κB、RIPI、TRAF6免疫组化染色的表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组明显下降(P<0.01);与毒消肝清丸低剂量比较,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下降尤其明显(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TLR4、RIPI、TRAF6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高、中和低剂量组阳性细胞数明显下降(P<0.01);药物组间比较,与低剂量组,高、中剂量组肝脏阳性细胞数无显着差异(P>0.05)。8.毒消肝清丸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回肠TLR4、NF-κB、RIPI、TRAF6免疫组化染色的表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回肠NF-κB、RIP1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高、中和低剂量组阳性细胞数明显下降(P<0.01);与乳果糖组相比,毒消肝清丸高、中组阳性细胞数无差异(P>0.05)。药物组间比较,与低剂量组比较,毒消肝清丸高和中剂量组回肠阳性细胞数有差异(P<0.05)。药物组间比较,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回肠NF-κB、RIP1阳性细胞数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回肠TLR4、TRAF6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组明显下降(P<0.01);与低剂量比较,毒消肝清丸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下降尤其明显(P<0.01),与乳果糖组相比,高剂量、中剂量组大鼠回肠阳性细胞数无差异(P>0.05)。结论:1.毒消肝清丸有效降低肝硬化内毒素大鼠血浆内毒素含量;2.毒消肝清丸有效降低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3、毒消肝清丸有效降低肝脏组织和回肠组织TLR4、MyD88、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4、毒消肝清丸保护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孔晓露[4](2020)在《慢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系列表达测定的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系列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免疫机制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来我院就诊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228例,分别为慢性病毒性肝炎78例,其中乙型肝炎53例、丙型肝炎25例,酒精性肝病61例、药物性肝损伤4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47例,选取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自身免疫性抗体系列包括ANA、AMA/AMA-M2、SMA、LC-1、LKM-1、PML、Ro52、gp210、sp100等测定。观察并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自身抗体表达的分布情况。结果:1.本研究所选择的228例慢性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的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49%、46.15%、71.43%、67.21%。2.47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5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3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3例,3组的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00%、97.44%、33.3%。AIH组ANA检出率最高,为80%,其次为Ro52、SMA、LC-1,阳性率分别为60.00%、40.00%、10.00%。PBC组检测到7种自身抗体,其中以AMA/AMA-M2阳性率最高,为97.44%。PSC组有1例患者检测出ANA。3.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78例,其中乙型肝炎53例,丙型肝炎25例。乙型肝炎共检测出7种自身抗体,分别为ANA、AMA/AMA-M2、PML、Ro52、gp210、sp100、LKM-1,阳性率分别为35.85%、9.43%、3.77%、7.55%、5.66%、1.89%、1.89%。丙型肝炎共检测出4种抗体,ANA检出率最高,为48.00%,依次为Ro52、AMA/AMA-M2、PML,阳性率分别为24.00%、4.00%、4.00%。丙型肝炎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6.00%高于乙型肝炎41.51%,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4.61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其中酒精性肝炎组24例,酒精性肝硬化组37例。酒精性肝炎患者中可检测到ANA、AMA/AMA-M2两种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83%、12.50%。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可检测出6种自身抗体,包括ANA、AMA/AMA-M2、PML、Ro52、gp210、LC-1,阳性率分别为75.68%、5.41%、8.11%、8.11%、8.11%、2.70%。两组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45.83%、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肝细胞型有15例,胆汁淤积型18例,混合型9例。肝细胞型可检测出6种自身抗体,分别为ANA、AMA/AMA-M2、PML、Ro52、gp210、LC-1,阳性率分别为60.00%、13.33%、6.67%、20.00%、13.33%、6.67%;胆汁淤积型可检测出6种自身抗体,分别为ANA、AMA/AMA-M2、Ro52、gp210、LC-1、LKM-1,阳性率分别为72.22%、5.56%、27.78%、11.11%、11.11%、5.56%;混合型组检出ANA、AMA/AMA-M2、Ro52、gp210 4种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33%、11.11%、22.22%、11.11%。3组药物性肝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73.33%、83.33%及44.44%,胆汁淤积型略高于肝细胞型、混合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肝病患者中自身抗体的总体分布情况为自身免疫性肝病阳性率为91.49%,病毒性肝炎阳性率为46.15%,药物性肝损伤阳性率为71.43%,酒精性肝病阳性率分67.21%;2.不同种类慢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系列分布情况均以ANA阳性表达率最高;除此之外,AIH以Ro52、SMA次之;药物性肝损伤以Ro52、gp210相对表达较高;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以PML、Ro52、gp210表达为多;病毒性肝炎以Ro52、AMA/AMA-M2相对较高;3.慢性肝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种类不同水平自身抗体的检出,表明慢性肝病除有各自所造成直接肝细胞损伤的病因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损伤机制,阐释了临床上虽然病因已去除,疾病仍然进展,甚至发展到肝硬化或肝癌的可能,为慢性肝病的随访和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肖倩[5](2020)在《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临床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70例源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或云南中医药大学校门诊就诊且符合肝郁脾虚型NAFLD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37例治疗组和33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健脾软肝颗粒口服(1袋/次,200ml温水冲服,3次/日),对照组口服易善复(2粒/次,3次/日),疗程三个月,观察分析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尿酸等指标的变化以及腹部B超的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均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脘胁胀痛,腹胀,食少纳呆,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或易怒,肠鸣矢气等症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81.08%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均能降低患者的ALT、AST、TC、TG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经治疗后两组LDL-C、U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两组疗效相当(P>0.05);本次研究中两组HDL-C水平无明显影响,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肝脏影像学疗效方面,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0例,有效4例,无效28例,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0例,有效1例,无效30例,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疗效相当。结论:健脾软肝颗粒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NAFLD的临床症状,具有保肝降脂,改善尿酸代谢,减轻肝脏脂肪含量作用,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NAFLD的优势特色,值得临床推广。
毛毛[6](2011)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证候规律及治疗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证候规律特点,阐明其病因病机本质,为本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2.通过临床观察以健脾护肠、利湿解毒、活血化瘀法组方的结肠靶向给药新剂型-护肠清毒微丸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为结肠靶向给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提供理论与临床依据。方法:1.证候规律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病房及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的临床资料200例。由高年资专业教授通过对患者的四诊等临床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辨证,得出中医基本证候要素,将资料录入利用Excel软件建立的数据库,将数据导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总结出证候规律。2.临床治疗研究: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131例,随机分为口服中药组、口服护肠清毒微丸组、护肠清毒汤结肠滴注给药组、口服乳果糖组。中药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充分休息、补充足够能量及维生素、保肝、对症处理)基础上加中药辨证复方常规口服治疗;护肠清毒微丸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口服护肠清毒微丸;护肠清毒汤组在中药组基础上以护肠清毒汤结肠滴注法保留灌肠;乳果糖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口服乳果糖。四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 8 ,IL-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白蛋白(albumin ,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 ,PTA%)及中医证候积分、症状的变化。结果: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主要症状为大便异常(便溏/腹泄,便秘,大便先干后溏)、胁肋疼痛、乏力、纳差、腹胀、身目发黄、小便发黄、口苦等症状。主要证候要素为毒、大肠、脾、湿、热、瘀血、肝。2.护肠清毒微丸能显着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血浆内毒素、TNF-a、IL-6、IL-8、ALT、AST、TBIL水平,升高Alb、PTA%水平,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结论: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病位在大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毒为致病之因,湿热毒瘀蕴结大肠为本病基本病机,脾虚、湿毒贯穿本病始终。2.健脾护肠、利湿解毒、活血化瘀法组方的结肠靶向给药新剂型-护肠清毒微丸可以有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孙凤霞[7](2004)在《肝硬化腹水肠源性内毒素症的证候特征、病机及中药治疗临床研究》文中提出1 研究目的 1.1 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肠源性内毒素症的中医症候特征并探讨其发病机制。 1.1.2 观察复方中药清毒汤治疗肝硬化腹水肠源性内毒素症的临床疗效。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选择 全部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时间自2002年1月-2003年1月,年龄18-65岁之间。临床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合并肠源性内毒素症者。 2.2 标本的采集及内毒素检测方法 腹水标本由本院住院医师严格按照腹腔穿刺诊疗常规,应用10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腹水5ml,注入专门的鲎试验管内,即刻送检。内毒素检测全部由本院实验室完成。全部通过鲎试验的方法来检测,应用上海伊化临床医学科技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批号20020602),吸取样品0.1ml与鲎试剂0.05ml轻轻混匀,置于37℃水浴25分钟,再加入鲎三肽0.05ml,置于37℃3分钟,取出后加入亚硝酸钠溶液0.5ml,混匀后加入氨基磺酸铵0.5ml混匀,加入萘乙二胺0.5ml混匀,后于波长545nm比色读数 2.3 分组及治疗方案 将60例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本的保肝利尿治疗:胸腺肽100mg/d,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40ml/d,静脉滴注。双氢克尿塞25-50mg/d;安体舒通20-100mg/d。根据病情适当选择抗生素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中药清毒汤(大黄、黄连、生地、玄参、厚朴、枳实、乌梅、小蓟、茜草、血余炭),每曰200ml,早晚分服,疗程5-10天。对照组加用乳果糖10-20ml/次,2-3次/d。 2.4 观察内容: 2.4.1 观察60例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脉特征。 2.4.2 分别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包括发热、腹胀、纳差、黄疸)的改变、舌象、脉象变化,治疗后内毒素清除情况、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变化及血氨变化情况:包括血清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氨(AMMONIA)。 3 结果 肝硬化腹水合并肠源性内毒素症时,患者表现发热、纳差、腹胀加重、腹痛、脉数或弦数、舌暗红、舌苔增厚,为黄厚(腻)或白厚(腻)苔、大便干结或不爽等临床症状。清毒汤组临床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纳差、腹胀、黄疸)总积分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乳果糖组,血氨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乳果糖组,鲎实验的阴转率也显着高于乳果糖组(P值均小于0.01)。 4 结论 肝硬化腹水合并肠源性内毒素症,呈现本虚标实的特征,本虚包括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标实表现为湿热、浊毒、瘀血。临床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纳差、腹胀加重、腹痛、脉数或弦数、舌暗红、舌苔增厚,为黄厚(腻)或白厚(腻)苔、大便干结或不爽,集中体现湿热浊毒蕴结中焦、气滞血瘀、腑气不通的证候特征。病机特点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湿热瘀毒互川硬化腹水肠游性内.诈索挤证候特征、病机及中药治疗临床研究结。中药清毒汤,具有清热燥湿,活血化癖,解毒通腑,滋阴凉血功效,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肠源性内毒素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病人发热、腹胀等症状,对内毒素的清除具有显着效果,临床观察中未见毒副作用。此外,本方是“急则治标”,不宜久服。
李跃旗,陈黎明,叶文华,王继红,乔琳[8](2001)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抗体动态检测及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苗娟,肖杰传,杨占清,刘敬苍[9](1996)在《肿瘤坏死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济南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苗娟,肖杰传,杨占清,刘敬苍肿瘤坏死因子(TNF)是由致敏或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介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机体炎症与免疫的重要调节因子。随着时TN...
刘家鹏[10](2020)在《5%白蛋白注射液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与晶体液对患儿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A-a DO2)的影响,探讨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的输液方案对患儿的肺保护作用;应用家兔建立CPB动物模型,观察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液对家兔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通过HMGB1/TLR4/NFкB信号通路的表达研究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对CPB肺损伤的保护机制,进一步观察白蛋白使用与炎性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小儿外科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所有患儿按照术中液体使用方案的不同分为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输注组(观察组)和晶体液输注组(对照组)两组,采集记录患儿一般资料;记录围术期相关数据;采集患儿围术期血气检查数据;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建立家兔CPB动物模型,家兔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CPB管路组)和对照组(晶体液预充CPB管路组),每组5只家兔。采集家兔血样及肺组织,测定血中炎性因子TNF-α、IL-1、IL-6、IL-10,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及测量肺湿重/干重比。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了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组和晶体液预充组肺组织中HMGB 1和TLR4 m RNA的相对表达,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了肺组织中IL-1β、IL-6、IL-10和TNF-αm RNA的相对表达。结果: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15.1±1.6 vs 20.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量较对照组低(219.2±78.8 vs 361.8±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红细胞使用量较对照组低(0.7±0.2 vs1.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2时间点观察组A-a DO2较对照组低(83.6±42.3 vs 121.9±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间点观察组A-a DO2较对照组低(75.3±27.9 vs 103.1±30.3),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肺损伤相关病理结果提示两组家兔的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但与晶体液预充组家兔相比,白蛋白预充组家兔的肺组织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相对较轻。血清IL-1、IL-6、IL-10及TNF水平比较两组家兔的血清IL-1、IL-6、IL-10及TNF水平随着CPB的进行,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家兔在T3时间点的血清IL-1、IL-6、IL-10及TNF水平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提示与晶体液预充组相比,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组家兔肺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m RNA表达明显降低,而IL-10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肺组织HMGB 1和TLR4 m 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家兔肺组织p-NF-κB和NF-κB的表达,实验发现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组家兔肺组织中NF-κB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小儿心内直视术中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能明显改善A-a DO2值,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术中红细胞的应用。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作为CPB预充液,可以降低CPB期间血浆IL-1、IL-6和IL-10水平,减轻肺间质水肿及炎性反应程度,起到一定的肺保护作用。5%白蛋白注射液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发挥对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二、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抗体动态检测及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抗体动态检测及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中西医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第一节 西医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柴芪益肝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第二节 分组与治疗 |
第三节 结果分析 |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
前言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第二节 结果 |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柴芪益肝方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二节 指标检测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
结语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恩替卡韦联合拜糖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收集 |
2 分组与治疗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1 三组治疗前后HBVDNA指标比较 |
2 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
3 三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
4 三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
5 三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指标比较 |
6 安全性监测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3)毒消肝清丸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LPS-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肝硬化动物模型制备研究概述 |
1 单因素肝硬化造模 |
2 复合因素肝硬化造模的主要方法 |
3 肝硬化内毒素血症造模 |
综述二 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发病机制 |
1 肝硬化内毒血症的产生机制 |
2 内毒素导致肝损伤机制 |
3 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 |
4 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主要机制 |
综述三 中医对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认识、病因病机及治疗 |
1.中医对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2.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辨证论治 |
3.外用方法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 |
4.单味中药对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
5.大黄与“下法” |
实验一 毒消肝清丸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肝脏及回肠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数据采集及检测 |
4.实验结果 |
5.讨论 |
6.小结 |
实验二 毒消肝清丸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肝功及各炎性因子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采集及检测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实验三 毒消肝清丸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肝脏及回肠组织TLR4/NF-κB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采集及检测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本文创新点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4)慢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系列表达测定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 |
2.1.1 AIH与自身抗体 |
2.1.2 PBC与自身抗体 |
2.1.3 PSC与自身抗体 |
2.2 病毒性肝炎患者相关自身抗体 |
2.2.1 乙型肝炎与自身抗体 |
2.2.2 丙型肝炎与自身抗体 |
2.2.3 乙、丙型肝炎与AIH |
2.3 DILI自身抗体情况 |
2.4 酒精性肝病中的自身抗体 |
2.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自身抗体 |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诊断标准 |
3.3 抗体检测 |
3.4 统计学处理 |
第4章 结果 |
4.1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系列的表达分布情况 |
4.2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系列的表达分布情况 |
4.3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系列的表达分布情况 |
4.4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系列的表达分布情况 |
4.5 不同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比较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病例选择 |
3.1 病例纳入标准 |
3.2 病例排除标准 |
3.3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
4.治疗方案 |
4.1 一般治疗 |
4.2 药物治疗 |
5.观测指标 |
5.1 一般情况评估 |
5.2 疗效评价标准 |
5.2.1 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
5.2.2 腹部B超疗效评定标准 |
6.统计方法 |
7.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分析 |
1.1 两组性别分析 |
1.2 两组年龄分析 |
2.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疗效分析 |
2.1 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
2.2 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中医证候总体疗效分析 |
2.3 健脾软肝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肝功能变化的影响 |
2.4 健脾软肝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血脂变化的影响 |
2.5 健脾软肝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尿酸变化的影响 |
2.6 健脾软肝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腹部B超改善的影响 |
3.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证候规律及治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证候规律研究 |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1 中医研究进展 |
1.2 多元统计方法在证候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选择 |
2.2 一般资料 |
2.3 研究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 |
3 研究结果 |
3.1 症状体征特点 |
3.2 证候要素特点 |
3.3 证候要素聚类分析 |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病因病机探讨 |
4.1 脾虚为发病之本 |
4.2 湿毒内侵为发病之因 |
4.3 湿热瘀毒蕴结大肠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基本病机 |
第二部分 结肠靶向给药清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内毒素临床研究 |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1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2 中医研究进展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选择 |
2.2 一般资料 |
2.3 研究方法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 |
3 结果 |
3.1 综合疗效 |
3.2 血浆内毒素疗效 |
3.3 细胞因子(TNF-A、IL-6、IL-8)改善情况 |
3.4 肝功能改善情况 |
3.5 PTA(%)改善情况 |
3.6 中医症状疗效 |
4 讨论 |
4.1 治法探讨 |
4.2 护肠清毒微丸组方分析 |
4.3 结肠靶向给药必要性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7)肝硬化腹水肠源性内毒素症的证候特征、病机及中药治疗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慢性肝病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血症治疗近况 |
2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肝硬化腹水合并肠源性内毒素症的中医证候特征及病机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观察内容及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内毒素检测方法及标本的采集 |
1.4 分组及治疗方案 |
1.5 观察内容 |
1.6 疗效评价标准 |
1.7 数据处理方法 |
1.8 质量控制 |
1.9 伦理与知情同意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典型病例报告 |
第五部分 附录 |
附录1 肝硬化腹水合并内毒素症症状观察表 |
附录2 清毒汤疗效观察 |
附录3 症状积分定量标准 |
附录4 内毒素定量检测方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5%白蛋白注射液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5%白蛋白注射液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2 结果 |
1.2.1 基本信息 |
1.2.2 两组术中输液量比较 |
1.2.3 两组患儿围术期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的比较 |
1.3 讨论 |
1.3.1 关于基本资料的讨论 |
1.3.2 关于两组患儿术中相关容量数据比较的讨论 |
1.3.3 两组患儿围术期血气分析主要数据分析 |
1.3.4 两组患儿ICU留驻时间与总住院分析 |
1.3.5 本观察的不足之处 |
1.4 小结 |
二、家兔CPB模型下肺损伤的系统性炎性因子表达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家兔CPB模型的建立 |
2.1.3 样本采集方法 |
2.1.4 炎症细胞因子检测ELISA |
2.1.5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家兔肺组织病理切片检测结果 |
2.2.2 家兔血清相关炎性因子检测 |
2.3 讨论 |
2.3.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2.3.2 肺组织发育特点与肺损伤的关系 |
2.3.3 炎性因子与组织损伤的关系 |
2.3.4 研究的不足之处 |
2.4 小结 |
三、家兔CPB肺损伤模型下HMGB1/TLR4/NFкB信号通路的表达 |
3.1 实验对象和方法 |
3.1.1 实验动物 |
3.1.2 实验方法 |
3.1.3 Western Blot方法 |
3.1.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1.5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减轻家兔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
3.2.2 5%白蛋白注射液对CPB肺损伤的保护是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3.3 讨论 |
3.3.1 IL-1β、IL-6、IL-10和TNF-αm RNA的相对表达 |
3.3.2 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与肺损伤过程 |
3.3.3 不足之处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CPB期间输血相关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抗体动态检测及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周怡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恩替卡韦联合拜糖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D]. 雷建国. 青岛大学, 2020(01)
- [3]毒消肝清丸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LPS-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D]. 李树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慢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系列表达测定的临床意义[D]. 孔晓露. 吉林大学, 2020(08)
- [5]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D]. 肖倩.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证候规律及治疗性研究[D]. 毛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12)
- [7]肝硬化腹水肠源性内毒素症的证候特征、病机及中药治疗临床研究[D]. 孙凤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 [8]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抗体动态检测及临床观察[J]. 李跃旗,陈黎明,叶文华,王继红,乔琳. 肝脏, 2001(S1)
- [9]肿瘤坏死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 苗娟,肖杰传,杨占清,刘敬苍. 前卫医药杂志, 1996(04)
- [10]5%白蛋白注射液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研究[D]. 刘家鹏.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