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第五制药厂改制“三赢”

徐州第五制药厂改制“三赢”

一、徐州第五制药厂改制“三赢”(论文文献综述)

刘泓泉[1](2016)在《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文中研究说明濒江临海的南通自古便有着较为丰厚的渔业资源与发展渔业的独特优势。进入近代以来,虽然张謇于清末开启了南通及我国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包括南通在内的我国渔业仍多以传统渔业为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后至2000年间,南通渔业现代化则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其中,既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也经历了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渔业的恢复与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及一定发展,更有改革开放后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发展。在这一历程中,南通的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之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渔业生产方面,南通渔业生产的渔船与网具在传承基础上逐步得到了改进与革新。改革开放后,现代渔船与网具的生产更是呈现出了规模化之势;捕捞渔业在经历了兴盛、受阻、恢复、发展、产业调整及转型等后,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养殖渔业历经兴起、发展、推进、快速与产业化发展后,不断彰显了其日益现代化的程度与水平;水产品的保鲜与加工则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水产品的销售与贸易也渐次由鱼行主导化、国营化走向现代市场化。渔民方面,解放前南通渔民困窘的生活处境、受损的权益、薄弱的教育及卑微的社会地位等在解放后均发生了巨变。渔民生活逐渐改善并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权益受到了切实的维护与保障,教育获得了持续的注重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渔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及信仰也渐渐变迁与移风易俗。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上,解放前,南京国民政府对渔村与渔港的建设虽有关注,但渔村除了衰败根本无建设,渔港建设也进展甚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南通渔村进行了整治与初步建设,渔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正式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渔村(区)与渔港的建设发展和推进的步伐加快。在南通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渐行向现代化推进的同时,对其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渔业管理也日渐现代化。其中,渔业生产管理除不断注重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外,还通过渔业指导与合作、渔业集体生产与计划调控、渔业生产承包与渔政管理及目标管理等不断推进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渔民与渔村的管理也由钳制渔民的保甲制向民主化等管理方式嬗变。改革开放后,现代渔民与渔村(港)的管理则在改革中继续推进。作为近现代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典型,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历程折射出了渐进的我国渔业现代化之曲折与不易。南通渔业现代化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渔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举足轻重之地位倍显,并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示范引领与促进作用。而南通渔业现代化在其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且为我国渔业现代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渔业现代化有着较好的借鉴。

江卫[2](2012)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耗的大国,煤炭资源在一次资源的消耗中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将面临能源需求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煤炭工业如何保证能源供应与安全,如何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促进煤炭产业与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关注的要点。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系统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动力学模型,提出了适合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系统发展的通用模式。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第一,在总结归纳国内外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异同点,提炼出了体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特点和符合我国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特征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第二,从煤炭行业、生态矿区、煤炭企业由大到小的三个层面分析了其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厘清了煤炭企业生态系统主要变量的反馈控制关系,构建了一个通用的煤炭行业生态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第三,通过对枣矿集团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提出了枣矿集团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发展原则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文章再结合集团现状和国内外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以及典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规划建设了体现区域特征、符合企业产品能量循环特点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第四,用枣庄矿业集团2000-2009年的企业发展数据对构建的的煤炭企业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vensim的有效性检验和修订,采用修订后的模型对枣矿发展的四种假设模式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枣矿集团可取的发展模式。第五,结合枣矿集团煤炭生态系统的仿真结果,从政策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资源供给支撑体系以及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枣矿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从再生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回收体系的整顿和规范、前后向产业链的完善、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创新和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了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张凯[3](2009)在《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与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煤炭企业属于以煤炭采掘和洗选加工为主的行业,长期以来重开采轻加工、重生产轻利用、重炼焦轻化工、重经营轻环保,正面临“资源—环境—效益”这一难题和悖论。循环经济被认为是解决煤炭企业这一难题、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必由之路。本论文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出发,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实践,得到了一些启示。2.分析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外部优势和劣势,找出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劣势的成因。3.从技术创新、信息应用、管理创新、生态文化、政策法规、激励机制六个方面指出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驱动因素。4.在分析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特征以及建立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层27个指标),构建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5.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需求和可行性出发,分析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运行效果评价系统的功能,设计了系统的基本框架,包括循环经济评价子系统,信息收集子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几个方面,并在Visual Basic和Microsoft SQL Server等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系统实施。6.应用构建的模型对鹤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提出了鹤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对策与建议。7.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上述研究内容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今后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际指导意义。

张正清[4](2006)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1978-2005)》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国有企业开始踏上产权制度改革的道路。但国企效益低下,亏损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三次大争论刚落下帷幕,国企究竟该如何改革,成为关系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国企产权改革的历史和现实,对当代国企产权改革进行反思,指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弊病;并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出国企改革必须从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建设两个方面着手,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

刘鹏举,胡鹏[5](2004)在《徐州第五制药厂改制“三赢”》文中研究表明本报讯 徐州第五制药厂通过改制,焕发了生机,250名职工全员上岗,人人有了“饭碗”,厂商杜博从资本市场融资建实业,得到了“两年”的时间,企业投入2.5亿元开发了系列新产品,效益大幅提高,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了“改制”三赢。 徐州第五制药厂是睢宁县的一家

吴进良[6](2000)在《中国改革中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企业并购自从80年代在我国出现以来,便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它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发展。我国的企业并购理论的研究明显滞后于企业并购的实践,企业并购的迅速发展对理论研究提出了严重挑战。目前的企业并购理论都是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其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和交易费用论基础上的,它无法合理地解释和解决我国改革时期的企业并购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研究改革时期的企业并购问题是企业并购实践的客观需要,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既有紧迫性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我国改革时期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渡时期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并购作为研究课题,选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我国企业并购实践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和矛盾都是典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并购未曾有过的,有其特殊性和阶段性,如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导致的政府行为如何界定,产权转让收入如何处置,被并购企业职工如何安置等。对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加以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我国企业并购就难以进一步推进和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就难以取得重大突破,最终将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可见,选择改革中的企业并购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分为八章和一个附录共九个部分。第一章 企业并购概述 对企业并购的概念作了界定,并对西方的企业并购理论作了简要介绍。西方企业并购的两大动因一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二是竞争压力的结果。企业并购效应首先是经济协同效应,它包括经营协同、管理协同、财务协同和人力资源协同效应,其次是提高企业发展效率,再次是市场份额效应,最后是实现企业发展的竞争战略,正是因为企业并购有如此多的好处,西方的企业并购高潮才一波接一波不断。第二章 改革时期中国企业并购的起源与特点 我国企业并购的兴起,既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思想解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企业并购经历了从单纯的政府甩包袱消灭亏损企业到企业为了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而主动进行并购、重组的过程,通过并购、重组,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三章 并购的主体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关系表现为:“全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多层次代理的产权结构模式,<WP=3>这种产权结构安排,造成了企业产权的条块分割,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变得模糊不清和混乱,既构成了企业并购的体制障碍,又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国有经济产权结构的重组和治理结构的重塑,使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经济的所有者代表职能分开。第四章 并购中的政府行为 政府既是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又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我国企业的并购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的行政范围,政府对企业并购能否实现起决定作用。各级政府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利益共同体,国有企业的并购必然引起与此相关的各方面利益发生改变,这势必造成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许多经济和非经济的因素被掺杂到企业并购中来,使企业并购的运作变得非常困难,并购成本非常高,同时,也造成了政府目标与企业目标的矛盾冲突。政府职能的二重性,使政府在行使管理者职能和行使资产所有者职能时容易产生混淆和职能的重叠,导致了政企无法分开。政府职能的混淆使企业并购行为行政化而非经济化。政府在企业并购中应发挥规划作用、规范作用和协调作用。政府的资产所有者职能应分离出来,政府只管政府的事,即只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第五章 并购的社会环境 企业并购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任何的企业并购都不能脱离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企业并购首先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这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行业管理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其次是法律的支持与保护。目前既需要建立统一的企业并购法律体系,也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并购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最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逐步实现普遍化、社会化、规范化。第六章 并购的中介机构 企业并购能否高效率除政府的影响外,对其影响较大的还有并购的中介机构。并购中介的作用长期被西方并购理论和我国并购实践所忽视。成熟的企业并购需要成熟的中介服务,缺少并购中介的并购市场是不健全的。企业并购运作的实践表明必须尽快培育我国的并购中介机构,它包括:投资银行、并购顾问公司、并购经纪人、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第七章 跨国并购问题 进入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成为第五次并购浪潮的主流。各国之间的相对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的发展是跨国并购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不一致是跨国并购的另一重要原因。近年来外资投入少量资本并购和控制我国国有企业,并在境外上市,已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必须加强利用外资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同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政策和法律,鼓励对外投资,推动我国的跨国?

二、徐州第五制药厂改制“三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徐州第五制药厂改制“三赢”(论文提纲范文)

(1)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渔业在南通
        一、远古至明代以前的南通渔业
        二、明清时期的南通渔业
        三、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的南通渔业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
        一、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1927~1937)
        二、渔业现代化的被迫中断(1938~1945)
        三、渔业现代化的被迫搁浅(1946~1949)
    第三节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与发展
        一、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1949~1965)
        二、渔业现代化的一定发展(1966~19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
        一、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1979~1986)
        二、渔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1987~2000)
第二章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
    第一节 张謇与我国近现代渔业生产的开启
        一、张謇与南通吕四渔业公司
        二、张謇与江浙渔业公司
        三、张謇为渔业生产现代化所作的其它努力
    第二节 近现代渔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与革新
        一、渔船的使用与革新
        二、渔网具的使用与革新
    第三节 捕捞产业之兴衰与现代转型
        一、捕捞渔业的兴盛与困境
        二、捕捞渔业发展的受阻
        三、捕捞渔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四、海洋捕捞的继续推进与淡水捕捞的下滑
        五、捕捞渔业的产业化发展与调整
        六、捕捞产业的加速发展与转型
    第四节 养殖渔业的兴起与产业化
        一、淡水养殖渔业的兴起
        二、淡水养殖的恢复发展与海水养殖的起步
        三、养殖渔业的整体推进
        四、养殖渔业的突飞猛进
        五、养殖渔业发展的产业化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之演进
        一、传统的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二、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在传承中的新进展
        三、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第六节 水产品销售与贸易方式的嬗变
        一、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鱼行主导化
        二、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国营化
        三、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市场化
第三章 渔民生活与观念的变化
    第一节 渔民的生活
        一、渔民生活处境的变迁
        二、渔民权益维护与保障的“虚实之变”
    第二节 渔民的教育与社会地位
        一、渔民教育的注重与提升
        二、渔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三节 渔民的习俗与信仰
        一、渔民的生产习俗及变化
        二、渔民的生活习俗及变化
        三、渔民的信仰及变化
第四章 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无实质性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渔村的关注
        二、渔港建设进展甚微
    第二节 党和政府正式启动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旧时渔村的整治与初步建设
        二、渔港建设的正式启动与初具规模
    第三节 现代渔村与渔港建设的加速
        一、现代渔村(区)建设的迅猛推进
        二、现代渔港建设的加速
第五章 渔业管理的现代迈进
    第一节 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与完善
        二、渔业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三、渔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模式变迁
        四、渔业生产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第二节 渔民与渔村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四甲制”
        二、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保甲制
        三、渔民与渔村管理方式的嬗变及渔港管理的起步
        四、渔民与渔村(港)管理的改革及推进
第六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评价
    第一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
        一、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
        二、南通渔业现代化的作用
    第二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所呈现的特点与经验
        一、特点
        二、经验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目录
后记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
    2.2 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2.3 系统论及其研究进展
    2.4 复合生态系统基本理论与实践
    2.5 系统动力学及其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3.1 国外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2 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3 国内外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比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炭行业生态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4.1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生态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典型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仿真模型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枣矿集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及投资分析
    5.1 枣矿集团基本情况
    5.2 集团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5.3 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 SWOT 分析
    5.4 集团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原则、目标与重点任务
    5.5 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及其效益分析
    5.6 循环经济项目投资与经济效益分析
    5.7 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环境效益分析
    5.8 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效益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枣矿集团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6.1 枣矿集团矿区生态系统分析
    6.2 系统模拟与仿真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栆矿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7.1 支撑体系
    7.2 保障措施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3)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与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论文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1.3.2 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比较
    1.4 论文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内容
2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现状
    2.1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2.1.1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外部优势
        2.1.2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部优势
    2.2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劣势
        2.2.1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外部劣势
        2.2.2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部劣势
        2.2.3 存在劣势的成因
3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驱动因素
    3.1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驱动
    3.2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驱动
    3.3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创新驱动
    3.4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创新驱动
    3.5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驱动
    3.6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驱动
4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4.2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其定量测度
        4.2.1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4.2.2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定量测度
    4.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模型
        4.3.1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的标准设定
        4.3.2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构建
        4.3.3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结果分析
5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系统的设计
    5.1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系统的需求分析
        5.1.1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数据流概述
        5.1.2 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功能
        5.1.3 数据查询功能
        5.1.4 系统辅助功能
        5.1.5 系统特性说明
    5.2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系统的设计
        5.2.1 设计原则
        5.2.2 开发方式的选择
        5.2.3 系统的总体设计
        5.2.4 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5.2.5 数据库的设计
    5.3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系统的实现
        5.3.1 系统实施结构
        5.3.2 系统功能描述
        5.3.3 其他功能的实现
        5.3.4 程序运行的部分界面
6 实证研究
    6.1 鹤煤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概述
        6.1.1 鹤煤集团公司概况
        6.1.2 鹤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基础
        6.1.3 鹤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6.1.4 鹤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劣势
    6.2 鹤煤集团循环经济综合评价
        6.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2.2 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模糊化
        6.2.3 样本集的生成和网络训练
        6.2.4 鹤煤集团循环经济运行效果的评价
    6.3 鹤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6.3.1 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发展循环经济思想
        6.3.2 完善信息体系,搞好规划编制
        6.3.3 调整产品结构,建设示范项目
        6.3.4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
        6.3.5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强化技术研发
        6.3.6 开展重点节能减排工程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7.2 论文研究的特色
    7.3 论文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1978-200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几个概念的界定
    1.2 产权是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意义
第2章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背景
    2.1 改革前国有企业的制度环境
    2.2 实践中国企的困境
    2.3 从权力调整到国企所有权讨论
第3章 国企产权改革的初步探索
    3.1 授权而治的扩权让利(1978-1984)
    3.2 承包经营体制的两权分离(1984-1994)
第4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产权改革
    4.1 股份制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2 国有股减持与产权主体多元化
    4.3 管理层收购与产权交易
第5章 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绩效评析
    5.1 国企产权改革过程中的企业效率
    5.2 国企产权改革的困境
第6章 历史的反思
    6.1 国企产权改革坚持的原则
    6.2 加强国企产权改革内部建设
    6.3 加强国企产权改革外部环境建设
    6.4 产权理论与时俱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6)中国改革中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企业并购概述
    1. 企业并购的定义
        1.1 国际通用的兼并与收购概念
        1.2 我国对兼并与收购概念的定义与理解
        1.3 本文对并购的定义
    2. 西方企业并购的发展
    3. 企业并购的动因与效应
        3.1 企业并购的动因
        3.2 并购的效应
    4. 企业并购的成本与风险
        4.1 并购的交易成本
        4.2 并购的风险
第二章 改革时期中国企业并购的起源与特点
    1. 中国企业并购的背景
        1.1 理论背景
        1.2 社会经济背景
    2. 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阶段、各阶段动因及特点
    3. 企业并购在我国改革中的作用
    4. 目前企业并购在中国的地位
第三章 并购的主体问题
    1. 国有企业产权模糊构成并购的体制障碍
        1.1 多层次代理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
        1.2 对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理论纷争
        1.3 对解决并购中国有企业产权问题的制度建议
    2. 国有企业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3. 企业并购中产权主体结构落差的问题
    4. 企业并购中的产权体系残缺
        4.1 我国企业并购的产权体系残缺
        4.2 国内现存的产权交易机构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章 并购中的政府行为
    1. 目前企业并购中的政府行为
    2. 并购中政府行为导致的利益冲突
        2.1 国有企业并购中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
        2.2 政府干预对企业并购的负效应
    3. 政府在并购中的地位与职能
    4. 正确行使政府在企业并购中职能的措施
第五章 并购的社会环境
    1. 政策问题
        1.1 财税政策
        1.2 金融政策
        1.3 行业管理政策问题
    2. 法律体系
        2.1 西方国家企业并购的法律体系
        2.2 我国并购的法律现状
        2.3 构建我国的并购法律环境
        2.4 我国企业并购中的法律服务
    3. 社会保障
        3.1 社会保障体系
        3.2 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3.3 企业并购中人员安置问题
第六章 并购的中介机构
    1. 并购中介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2. 培育我国的并购中介机构
        2.1 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
        2.2 并购顾问公司
        2.3 并购经纪人
        2.4 商业银行
        2.5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
第七章 跨国并购问题
    1. 跨国并购的产生与发展
        1.1 跨国并购产生的原因
        1.2 跨国并购的发展
    2. 跨国并购的利弊
        2.1 跨国并购的有利因素
        2.2 跨国并购的不利因素
        2.3 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对策及应注意的问题
    3. 外资对我国企业的并购
        3.1 外资对我国企业并购现状
        3.2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特点
        3.3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4. 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4.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4.2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3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未来
第八章 当前企业如何搞好并购
    1. 当前我国各种并购模式的利弊分析和经验教训
        1.1 目前我国的并购模式
        1.2 多种并购模式的存在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1.3 我国企业并购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
    2. 在现有条件下我国企业如何搞好并购
        2.1 我国企业并购的背景环境分析
        2.2 我国企业并购存在障碍
        2.3 我国企业并购应遵循的原则
        2.4 我国企业搞好并购的对策分析
附录Ⅰ:并购案例
    案例一:多种形式的并购──赛格模式
    案例二:反向收购、并购后的运营──万向模式
    案例三:并购动因、程序、并购后的整合、并购中的政府行为
    案例四:跨地区收购──中集模式
    案例五:并购动机、中介作用、并购后的整合
    案例六:并购动机、并购后的整合──君安投资
    案例七:收购动机、收购对象的选择、收购后的整合的反例
    案例八:强弱联合──常柴模式
    案例九:跨国并购──柯达公司购并中国感光行业案例分析
    案例十:并购的社会环境
附录Ⅱ: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徐州第五制药厂改制“三赢”(论文参考文献)

  • [1]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D]. 刘泓泉. 苏州大学, 2016(06)
  •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系统研究[D]. 江卫. 天津大学, 2012(05)
  • [3]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与系统设计[D]. 张凯. 河南理工大学, 2009(03)
  • [4]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1978-2005)[D]. 张正清.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1)
  • [5]徐州第五制药厂改制“三赢”[N]. 刘鹏举,胡鹏. 江苏经济报, 2004
  • [6]中国改革中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D]. 吴进良. 西南财经大学, 2000(01)

标签:;  ;  ;  ;  ;  

徐州第五制药厂改制“三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