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_(H2)类细胞因子与哮喘关系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鑫[1](2021)在《五虎汤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RSV诱导哮喘小鼠DCs自噬对T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五虎汤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DCs自噬对RSV诱发的哮喘小鼠T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五虎汤治疗RSV诱发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1)五虎汤通过调节DCs自噬对RSV诱发哮喘小鼠Th17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在体内构建RSV诱发哮喘的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虎汤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及雷帕霉素、氯喹组,每组各10只,予以相应药物干预后,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17A、IL-17F的表达,HE、PAS、Masson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计算黏液储备、胶原沉积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肺组织中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法检测DCs中自噬蛋白的表达。(2)五虎汤含药血清通过调节RSV诱导的DCs自噬对T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体外原代分离小鼠骨髓源DCs与脾源CD4+T细胞,并以1:10的比例共培养,制备低、中、高剂量的五虎汤含药血清,体外构建RSV诱导DCs自噬的细胞模型,加含药血清与雷帕霉素、氯喹后,行抗鼠CD4-PE/CD3-APC抗体与CD69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CD4+T细胞的增殖与T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3)五虎汤对RSV诱发哮喘小鼠DCs自噬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在体内构建RSV诱发哮喘的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虎汤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及雷帕霉素、氯喹组,予以相应药物干预后,分离肺组织中的DCs,Western Blot检测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上PI3K、Akt、phosph-Akt、phosph-mTOR、ULK1、phosph-ULK1、p70s6k、phosph-p70s6等蛋白表达,分析五虎汤对树突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4)五虎汤含药血清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RSV诱导DCs自噬的调控作用:体外原代分离DCs细胞后,构建RSV诱导DCs自噬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氯喹组、低剂量含药血清组、中剂量含药血清组、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对各组细胞进行mRFP-eGFP-LC3质粒转染,饥饿诱导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自噬的发生,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上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17A、IL-17F水平高于正常组,予以不同剂量的五虎汤干预后IL-17A、IL-17F表达水平降低;肺部病理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炎性渗出、管腔狭窄,黏液储备指数与胶原沉积指数水平上升,经各剂量的五虎汤治疗后改善,透射电镜与自噬蛋白检测显示模型组小鼠较正常组小鼠自噬水平上升,经五虎汤各剂量组治疗后自噬水平进一步升高。(2)体外实验结果显示:DCs与T细胞共培养感染RSV后,CD4+T细胞发生了过度的增殖与活化,雷帕霉素与氯喹,可以通过作用于DCs,使过度增殖的T细胞恢复正常。低、中、高含药血清作用于DCs后均能显着抑制异常增殖活化的CD4+T细胞,与自噬调节剂雷帕霉素、氯喹有相似的效果。(3)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在RSV诱发哮喘小鼠模型DCs中的PI3K/Akt/mT OR信号通路被异常激活,五虎汤干预后,Western Blot检测PI3K、phosph-Akt、phosph-mTOR、ULK1、phosph-ULK1蛋白的表达下降。(4)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RSV诱导DCs自噬模型中有较高的自噬水平,中、高剂量的含药血清干预后DCs的自噬水平进一步上升,Western Blot检测五虎汤含药血清可使PI3K、phosph-Akt、phosph-mTOR、ULK1、phosph-ULK1、phosph-p70s6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1)在RSV诱导的哮喘中,DCs的自噬水平升高,IL-17A、IL-17F的表达升高,T细胞出现了过度的活化与增殖,PI3K/Akt/mTOR信号通路被激活。(2)五虎汤在体内实验中能通过上调DCs的自噬水平,降低IL-17A、IL-17F表达;在体外实验中可通过DCs自噬抑制过度活化增殖的T细胞,对哮喘的气道炎症与气道重塑有改善作用。(3)五虎汤在体内、体外实验中能从上游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上蛋白的表达,提高DCs的自噬水平,从而影响T细胞的增殖活化与炎性因子分泌,发挥治疗作用。
董旭阳[2](2021)在《RSV致下吸道感染婴幼儿血清IL-4、IL-33、IFN-γ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al,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血清IFN-γ(干扰素-γ,Th1型细胞因子)、IL-33(白介素-33)及IL-4(白介素-4,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IFN-γ及IL-33/IF N-γ、IL-4/IFN-γ比值的变化;比较喘息及非喘息的患儿三组细胞因子及Th1/Th2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IL-33、IL-4、IFN-γ表达水平及IFN-γ/IL-33、IFN-γ/IL-4比值的变化在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于大连市儿童医院病房(呼吸科)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确诊为“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共57例,记录月龄、性别、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血清总IgE值(IU/mL)、FeNO值(ppb)。其中有喘息症状的归纳为RSV感染后喘息组,共28例,无喘息症状为非喘息组,共29例。筛选出同时期同年龄段我院行常规健康检查的婴幼儿29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将三组患儿血清用ELISA法检测IL-4、IL-33、IFN-γ,记录浓度值(pg/mL);观察三组血清IL-4、IL-33、IFN-γ值的变化,分别计算各组IFN-γ/IL-33、IFN-γ/IL-4的比值,并进行组间比较;观察RSV感染后患儿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特点,观察喘息组与非喘息组血清总IgE、FeNO的变化;并进行RSV感染后喘息组的血清总IgE、FeNO值与血清IL-4、IL-33、IFN-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般情况比较: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主要临床表现分别为是咳嗽(占100%),喘息(占49.1%),胸部影像学表现主要是片状模糊影的20例(35.1%);双肺纹理增强18例(31.6%)。RSV所致喘息组与非喘息组的FeNO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所致喘息组与非喘息组血清总IgE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因子测定结果比较:(1)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IFN-γ、IL-4、IL-3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SV感染组的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RSV感染组IL-4和IL-33高于健康对照组。(2)RSV感染后喘息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IFN-γ、IL-4、IL-3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喘息组的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RSV喘息组的IL-4和IL-33高于健康对照组。(3)RSV感染后非喘息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IFN-γ、IL-4和IL-3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非喘息组的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IL-4和IL-3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4)RSV感染后喘息组与非喘息组相比,IFN-γ、IL-4和IL-3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喘息组的IFN-γ水平低于非喘息组,而IL-4和IL-33水平高于非喘息组。(5)RSV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FN-γ/IL-4、IFN-γ/IL-33比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IFN-γ/I L-4、IFN-γ/IL-33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6)RSV感染后喘息组与非喘息组相比,IFN-γ/IL-4、IFN-γ/IL-33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SV感染后喘息组IFN-γ/IL-4、IFN-γ/IL-33低于非喘息组;喘息组的Th1/Th2失衡比非喘息组明显。(7)分析RSV感染后喘息组的血清总IgE水平与IL-4、IL-33、IFN-γ水平的相关性(P>0.05)。提示RSV感染所致喘息的婴幼儿血清总IgE水平与IL-4、IL-33、IFN-γ无相关性。(8)分析RSV感染后喘息组的FeNO值与血清IL-4、IL-33、IFN-γ水平的相关性(P>0.05),提示RSV感染后喘息的婴幼儿FeNO水平与IL-4、IL-33、IFN-γ无相关性。结论:1)IL-33可在RSV感染后喘息的婴幼儿血清中表达。2)RSV感染不论喘息与否,都可以使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发生变化,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上调。表现为RSV感染组的血清IL-4、IL-3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对比RSV所致感染组的IFN-γ/IL-4、IFN-γ/IL-33低于健康对照组,提示RSV感染后机体存在Th1/Th2的免疫失衡。3)RSV感染后喘息的IL-4、IL-33、IFN-γ变化水平比非喘息组明显,说明RSV感染后喘息组Th1/Th2失衡程度更严重,表现为RSV感染后喘息组的IL-4、IL-33水平比非喘息组升高,IFN-γ较非喘息组降低,对比RSV所致感染组的IFN-γ/IL-4、IFN-γ/IL-33低于非喘息组,提示喘息组Th1/Th2失衡程度较非喘息组明显。
鲁德玕[3](2020)在《白细胞介素-27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以可变和可逆的气流受限以及气道高反应(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学特征为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哮喘患者气道重构导致气道高反应,也是肺功能受损、不可逆性气流受限的病理基础。气道重构一般表现为气道壁增厚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发生变化,新生血管形成以及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ASM)的增生与肥大。尽管目前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但是无法防范和控制气道重构。T淋巴细胞(T-lymphocytes)及其细胞因子在哮喘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发病的机制和原因上,哮喘和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亚群细胞之间的失衡的免疫应答有关,Th1/Th2失衡是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Th1/Th2平衡的精确调节,Th1和Th2细胞涉及的信号下游通路的选择,对于肺脏稳态的维持、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重构至关重要。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为新的IL-12家族的细胞因子,是一个来源不同的二聚体,由EB13和p28两条肽链组成,它们之间以二硫键连接。其受体由gp130和IL-27受体α链(IL-27Rα)组成,IL-27与受体结合可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发挥生物学效应。IL-27可以提高Th1免疫应答的程度、减低Th2免疫应答的水平,防止炎症反应向过度方向发展,还可以减低Th17细胞分化的程度及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此外,IL-27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这些都提示IL-27可能在哮喘的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IL-27可能是一个候选治疗哮喘的细胞因子。研究发现,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血清IL-27水平发生变化,且与患者肺功能状态相关。Jirmo AC及其同事发现IL-27可以增加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y)的分泌,而降低IL-5和IL-13的分泌,显示IL-27对Th2反应有直接抑制作用。他们的发现提供IL-27在抑制过敏性哮喘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证据。基于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小鼠模型,Yoshimoto等人已经证明经鼻给药IL-27可降低OVA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然而,Su X和同事发现预防性经鼻IL-27给药可减轻气道炎症并改善病理变化,而治疗性IL-27给药却没有以上效应,其原因是气道中已经存在己分化的Th2细胞,且对IL-27介导的Th2发育具有抵抗作用。此外,IL-27是否对哮喘慢性模型的气道重构有作用尚未有研究。目前有关IL-27和哮喘的研究,均着眼于IL-27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没有关注气道重构这个哮喘的病理核心。治疗性给予IL-27是否能够减轻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等病理过程研究结果尚不一致。此外,IL-27通过什么信号途径发挥上述作用尚有争议,目前也没有给予IL-27对气道重构有无影响的文献。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IL-27以及治疗性应用IL-27是否可以抑制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以及气道重构等病理过程。进一步探讨其发挥上述作用的信号途径。为IL-27作为可能的干预因素针对哮喘气道重构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可能的靶点。方法:1.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利用鸡OVA构建急性和慢性哮喘模型。在预防处理组,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BS组)、模型组(OVA)组和IL-27预防处理组(OVA+IL-27);在治疗处理组,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BS组)、模型组(OVA)组和IL-27治疗处理组(OVA+IL-27),每组各8只小鼠。2.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对BALF进行瑞氏-吉姆萨(Wright-Giemsa)染色以及计数细胞总数,以及对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单核细胞(Monocytes,Mon)、淋巴细胞(Lymphocytes,Lym)、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Bas)进行分类计数。3.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评估小鼠血清及 BALF 上清中 IL-4、IL-5、IL-13、IL-17 和 IFN-γ 的含量。4.应用有创的肺功能分析系统测定气道阻力和气道顺应性。5.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肺脏组织中 ST AT1、STAT3、GAT A-binding protein-3(GATA-3)mRNA 和 T 细胞表达的转录因子 T-box(Transcription factors T-box expressed in T-cells,T-bet)mRNA 表达情况。6.Western blot 检测小鼠肺脏组织中 STAT1、磷酸化 STAT1(Phosphorylated STAT1,p-STAT1)、STAT3、p-STAT3、GATA3 和 T-bet 蛋白表达情况。同时计算p-STAT1和STAT1以及p-STAT3和STAT3的比值。7.采用不同染色方法评估肺组织气道重构情况:(1)采用H&E染色(Hematein eosin staining)方法,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气道壁的面积(Area of airway wall,Wat)、平滑肌面积(Area of smooth muscle,Warm)、基底膜周长(Perimeter of basement membrane,Pbm),用 Wat/Pbm(μm2/μm)和 Wam/Pbm(μm2/μm),评估气道壁增厚、平滑肌增生情况。(2)采用 Masson 染色(Masson’s trichrome staining)方法,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基底膜下蓝色胶原沉积面积,得到Masson+面积/Pbm,评估胶原沉积程度。(3)采用过碘酸-希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方法,图像分析软件测量PAS阳性面积,得到PAS+面积/Pbm(μm2/μm),评估杯状细胞增生情况。(4)采用免疫组化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染色方法,图像分析软件测量α-SMA 阳性面积,得到α-SMA+面积/Pbm(μm2/μm),评估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情况。(5)采用免疫组化CD31染色方法,图像分析软件测量CD31阳性面积,得到CD31+新生血管面积/Pbm(μm2/μm),评估气道壁血管新生情况。结果:1.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临床表现哮喘模型组(OVA组)小鼠吸入OVA后即时出现明显的哮喘发作症状: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腹肌抽搐,活动频繁,大、小便失禁,毛发竖起,部分小鼠出现可听到的哮鸣音,反应迟钝,动作迟缓等异常表现。这些表现均提示小鼠哮喘造模成功。2.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分类2.1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2.1.1 IL-27在预防处理组可降低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三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X 104 cells/ml)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BS组:8.38±1.94,OVA 组:190.70±29.77,OVA+IL-27 组:99.94±17.31,F=167.60,P<0.001,one-way ANOVA)。与OVA组相比,OVA+IL-27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明显减少(t=9.11,P<0.001,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2.1.2 IL-27在治疗处理组不能减少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三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X 104 cells/ml)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BS组:8.59±2.07,OVA 组:193.50±40.35,OVA+IL-27 组:152.50±40.31,F=69.52,P<0.001,one-way ANOVA)。与OVA组相比,OVA+IL-27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t=2.49,P>0.05,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2.2小鼠BALF中细胞分类2.2.1 IL-27在预防处理组可降低小鼠BALF中不同炎症细胞数三组小鼠 BALF 中 Mon 数(× 104 cells/ml)(PBS 组 vs OVA 组 vs OVA+IL-27组,下同:4.53±1.77 vs 17.82±5.18 vs 10.40±2.36,F=29.95,P<0.001,one-way ANOVA,下同)、Eos 数(0.47±0.25 vs 61.99±19.77 vs 17.22±4.36,F=59.26,P<0.001)、Neu 数(2.31±1.04 vs 27.79±6.17 vs 15.91±4.34,F=67.20,P<0.001)、Lym数(1.01±0.39 vs 74.97±16.53 vs 49.84±10.64,F=87.81,P<0.001)和 Bas 数(0.37±0.08 vs 6.03±1.76 vs 1.89±0.49,F=61.51,P<0.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与 OVA 组相比,OVA+IL-27 组小鼠 BALF 中 Mon 数(t=4.31,P<0.001,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下同)、Eos 数(t=7.66,P<0.001)、Neu 数(t=5.40,P<0.001)、Lym数(t=4.43,P<0.001)和 Bas 数(t=7.83,P<0.001)明显减少。2.2.2 IL-27在治疗处理组不能减少小鼠BALF中不同炎症细胞数三组小鼠 BALF 中 Mon 数(×104 cells/ml)(PBS 组 vs OVA 组 vs OVA+IL-27组,下同:4.70±1.59 vs 18.01 ±6.35 vs 13.56±5.14,F=16.01,P<0.001,one-way ANOVA,下同)、Eos数(0.50±0.25 vs 62.32±20.52 vs 52.78±13.33,F=44.38,P<0.001)、Neu 数(2.34±1.06 vs 28.17±5.78 vs 24.15±4.80,F=80.58,P<0.001)、Lym数(0.97±0.35 vs 78.23±15.32 vs 69.44±19.56,F=69.54,P<0.001)和 Bas 数(0.38±0.11 vs 6.23±2.19 vs 4.77±1.59,F=30.18,P<0.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与 OVA 组相比,OVA+IL-27 组小鼠 BALF 中 Mon 数(t=1.87,P>0.05,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下同)、Eos 数(t=1.35,P>0.05)、Neu 数(t=1.83,P>0.05)、Lym数(t=1.23,P>0.05)和 Bas 数(t=1.87,P>0.05)无明显改变。3.小鼠的AHR测定3.1 IL-27降低预防处理组小鼠气道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三组小鼠气道基线反应无明显差异。当乙酰甲胆碱浓度为20 mg/ml激发时,与PBS组相比,OVA组小鼠气道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明显增强。表现为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增加(2.93±0.17 vs 5.10±0.19,F=285.30,P<0.001,one-way ANOVA;t=9.14,P<0.001,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肺动态顺应性(Lung dynamic compliance,Cdyn)下降(0.48±0.02 vs 0.29±0.03,F=171.70,P<0.001,one-way ANOVA;t=10.19,P<0.001,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与OVA组相比,OVA+IL-27组小鼠气道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显着下降。表现为当乙酰胆碱浓度为20 mg/ml激发时,R下降(5.10±0.19 vs 4.26±0.19,F=285.30,P<0.001,one-way ANOVA;t=9.14,P<0.001,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Cdyn 上升(0.29±0.03 vs 0.39±0.02,F=171.70,P<0.001,one-way ANOVA;t=10.19,P<0.001,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3.2 IL-27不能改善治疗处理组小鼠气道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三组气道基线反应无明显差异。当乙酰甲胆碱浓度为20 mg/ml激发时,与PBS组相比,OVA组小鼠气道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明显增强。表现为R增加(2.94±0.44 vs 5.02±0.20,F=111.10,P<0.001,one-way ANOVA;t=14.00,P<0.001,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Cdyn 下降(0.49±0.02 vs 0.29±0.03,F=175.80,P<0.001,one-way ANOVA;t=17.37,P<0.001,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与OVA组相比,OVA+IL-27组小鼠气道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无显着改变。表现为当乙酰胆碱浓度为20 mg/ml激发时,R无明显变化(5.02±0.20 vs 4.64±0.18,F=111.10,P<0.001,one-way ANOVA;t=2.56,P>0.05,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肺 Cdyn 无明显变化(0.29±0.03 vs 0.32±0.02,F=175.80,P<0.001,one-way ANOVA;t=2.56,P>0.05,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4.急性哮喘模型小鼠BALF上清中IL-4、IL-5、IL-13、IL-17和IFN-γ含量4.1 IL-27在预防处理组降低小鼠BALF中IL-4、IL-5、IL-13、IL-17水平,提高IFN-γ水平三组小鼠 BALF 上清中 IL-4 含量(pg/m1)(PBS 组 vs OVA 组 vs OVA+IL-27组,下同:60.03±13.34 vs 134.20±26.59 vs 101.60±21.90,F=24.30,P<0.001,one-way ANOVA,下同)、IL-5含量(39.33±9.75 vs 84.52±14.70 vs 62.68±12.97,F=25.58,P<0.001)、IL-13 含量(122.90±26.79 vs 369.50±100.40 vs 244.60±68.97,F=23.48,P<0.001)、IL-17 含量(67.61±12.13 vs 203.50±38.32 vs 142.20±22.99,F=51.84,P<0.001)和 IFN-γ 含量(80.22±18.45 vs 39.99±9.21 vs 59.87±14.82,F=15.06,P<0.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与OVA组相比,OVA+IL-27组小鼠BALF中IL-4(t=3.06,P<0.05,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下同)、IL-5(t=3.46,P<0.05)、IL-13(t=3.47,P<0.05)、IL-17(t=4.59,P<0.01)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增加(t=2.71,P<0.05)。4.2 IL-27在治疗处理组不影响小鼠BALF中IL-4、IL-5、IL-13、IL-17和IFN-γ水平三组小鼠 BALF 上清中 IL-4 含量(pg/mI)(PBS 组 vs OVA 组 vs OVA+IL-27组,下同:58.96±15.47 vs 130.00±30.39 vs 104.60±26.14,F=16.84,P<0.001,one-way ANOVA,下同)、IL-5 含量(39.80±11.32 vs 79.61±23.60 vs 63.87±18.53,F=9.38,P<0.001)、IL-13 含量(117.50±34.18 vs 380.00±87.13 vs 285.20±87.69,F=25.77,P<0.001)、IL-17 含量(68.25±17.66 vs 215.80±46.22 vs 177.20±26.43,F=44.66,P<0.001)和 IFN-γ 含量(79.99±20.53 vs 47.60±17.49 vs 56.82±17.34,F=6.50,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与OVA组相比,OVA+IL-27组小鼠BALF中 IL-4(t=2.05,P>0.05,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下同)、IL-5(t=1.70,P>0.05)、IL-13(t=2.56,P>0.05)、IL-17(t=2.39,P>0.05)水平无明显下降,IFN-γ水平无明显增加(t=0.99,P>0.05)。5.急性哮喘模型小鼠血清中IL-4、IL-5、IL-13、IL-17和IFN-γ含量5.1 IL-27在预防处理组降低小鼠血清中IL-4、IL-5、IL-13、IL-17水平,提高IFN-γ水平三组小鼠血清中IL-4含量(pg/ml)(PBS组vs OVA组vs OVA+IL-27组,下同:24.21±8.74 vs 110.60±20.39 vs 66.98±17.00,F=57.36,P<0.001,one-way ANOVA,下同)、IL-5含量(24.23±8.15 vs 82.87±18.42 vs 53.97±12.36,F=36.96,P<0.001)、IL-13 含量(156.80±33.10 vs 416.40±92.41 vs 269.70±77.54,F=25.98,P<0.001)、IL-17 含量(44.45±12.70 vs 154.5±27.24 vs 101.80±21.03,F=53.99,P<0.001)和 IFN-γ 含量(58.81±9.05 vs 32.76±9.55 vs 50.08±10.28,F= 15.13,P<0.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与OVA组相比,OVA+IL-27组小鼠血清中IL-4(t=5.41,P<0.01,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下同)、IL-5(t=4.24,P<0.01)、IL-13(t=4.06,P<0.05)、IL-17(t=4.98,P<0.01))水平明显下降,IFN-γ 水平明显增加(t=3.59,P<0.01)。5.2 IL-27在治疗处理组不影响小鼠血清中IL-4、IL-5、IL-13、IL-17和IFN-γ水平三组小鼠血清中IL-4含量(pg/ml)(PBS组vs OVA组vs OVA+IL-27组,下同:26.25±12.01 vs 100.40±28.67 vs 80.58±24.13,F=22.74,P<0.05,one-way ANOVA,下同)、IL-5 含量(26.86±9.26 vs 79.57±19.31 vs 61.55±15.80,F=24.31,P<0.001)、IL-13 含量(149.90±39.42 vs 439.40±101.10 vs 345.40±112.20,F=21.48,P<0.001)、IL-17 含量(46.00±15.44 vs 157.70±37.82 vs 126.50±33.26,F=28.75,P<0.001)和 IFN-γ 含量(59.96±12.06 vs 33.84±12.47 vs 44.84±12.39,F=9.07,P<0.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与OVA组相比,OVA+IL-27组小鼠血清中IL-4(t=1.74,P>0.05,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下同)、IL-5(t=2.35,P>0.05)、IL-13(t=2.09,P>0.05)、IL-17(t=2.05,P>0.05)水平无明显下降,IFN-γ水平无明显增加(t=1.79,P>0.05)。6.小鼠肺组织 STAT1、STAT3、T-bet 和 GATA3 mRNA 的表达6.1 IL-27在预防处理组可提高小鼠肺组织中STAT1 mRNA和T-bet mRNA、降低GATA3 mRNA表达水平三组小鼠肺组织中STAT1 mRNA表达水平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BS组vs OVA 组 vs OVA+IL-27 组,下同:0.94±0.21 vs 0.67±0.19 vs 1.04±0.32,F=4.61,P<0.05,one-way ANOVA,下同)、GAT A3 mRNA 表达水平(1.15±0.39 vs 5.06±0.83 vs 2.93±0.90,F=55.30,P<0.01)和 T-bet mRNA 表达水平(0.97±0.29 vs 0.31±0.11 vs 0.62±0.25,F=16.83,P<0.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STAT3 mRNA表达水平(0.99±0.25 vs 0.73±0.24 vs 0.88±0.25,F=2.14,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 OVA 组相比,OVA+IL-27 组小鼠肺组织中 STAT1 mRNA(t=2.94,P<0.05,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下同)和 T-bet mRNA(t=2.72,P<0.05)表达水平提高,GATA3 mRNA表达水平下降(t=5.73,P<0.01),STAT3m 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t=1.21,P>0.05)。6.2 IL-27在治疗处理组对于小鼠肺组织中STAT1 mRNA、STAT3 mRNA、T-bet mRNA和GATA3 mRNA表达水平无影响三组小鼠肺组织中STAT1 mRNA(PBS组vs OVA组vs OVA+IL-27组,下同:1.04±0.23 vs 0.94±0.13 vs 1.03±0.16,F=0.74,P>0.05)和 STAT3 mRNA 表达水平(1.00±0.25 vs 0.79±0.33 vs 0.88±0.23,F=1.26,P>0.05)表达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GATA3 mRNA 表达水平(0.98±0.34 vs 5.56± 1.42 vs 4.37±1.36,F=34.04,P<0.01)和 T-bet mRNA 表达水平(0.96±0.29 vs 0.45±0.14 vs 0.64±0.22,F=9.85,P<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与OVA组相比,OVA+IL-27组小鼠肺组织中STAT1 mRNA(t=0.98,P>0.05,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下同)、STAT3 mRNA(t=0.67,P>0.05)、GATA3 mRNA(t=2.07,P>0.05)和 T-bet mRNA(t=1.62,P<0.05)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7.小鼠肺组织STAT1、磷酸化STAT1、STAT3、磷酸化STAT3、T-bet和GATA3蛋白的表达7.1 IL-27在预防处理组可提高小鼠肺组织中STAT1、p-STAT1、p-STAT3和T-be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GATA3蛋白表达水平以β-actin作为内参,三组小鼠肺组织中STAT1(PBS组vs OVA组vs OVA+IL-27 组,下同:0.42±0.17 vs 0.39±0.13 vs 0.63±0.22,F=4.24,P<0.05,one-way ANOVA,下同)、磷酸化 STAT1(p-STAT1)(0.99±0.21 vs 0.49±0.11 vs 0.76±0.13,F=31.62,P<0.01)、p-STAT3 表达水平(1.15±0.25 vs 0.40±0.17 vs 0.96±0.31,F=19.64,P<0.01)、T-bet 表达水平(0.80±0.12 vs 0.34±0.11 vs 0.50±0.09,F=16.83,P<0.001)和 GATA3 表达水平(1.19±0.24 vs 3.12±0.95 vs 2.03±0.40,F=19.95,P<0.001)以及比值p-STAT1/STAT1(2.61±0.79 vs 1.04±0.30 vs 1.78±0.53,F=15.45,P<0.01)和 p-STAT3/STAT3(1.85±0.53 vs 0.69±0.33 vs 1.36±0.38,F=15.59,P<0.01)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而STAT3表达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0.65±0.15 vs 0.63±0.19 vs 0.69±0.20,F=0.99,P>0.05)。与 OVA 组相比,OVA+IL-27 组小鼠肺组织中 STAT1(t=2.63,P<0.05,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下同)、p-STAT1(t=4.83,P<0.01)、p-STAT3(t=4.54,P<0.01)和T-bet(t=2.72,P<0.05)蛋白表达水平提高,比值 p-STAT1/STAT1(t=2.69,P<0.05)和 p-STAT3/STAT3(t=3.21,P<0.05)均升高,GATA3 蛋白表达水平下降(t=3.56,P<0.05),STAT3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t=0.18,P>0.05)。7.2 IL-27在治疗处理组不改变小鼠肺组织中STAT1、p-STAT1、GATA3和T-bet蛋白表达水平三组小鼠肺组织中STAT1蛋白(PBS组vs OVA组vs OVA+IL-27组,下同:0.45±0.17 vs 0.41±0.12 vs 0.49±0.13,F=0.92,P>0.05,one-way ANOVA,下)和STAT3 蛋白(0.71±0.21 vs 0.68±0.23 vs 0.74±0.18,F=0.13,P>0.05)表达水平以及比值 p-STAT1/STAT1(2.83±1.79 vs 1.50±0.96 vs 1.52±0.80,F=2.92,P>0.05)和p-STAT3/STAT3(1.56±0.51 vs 1.36±0.85 vs 1.42±0.54,F=0.19,P>0.05)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STAT1 蛋白(1.04±0.26 vs 0.53±0.21 vs 0.70±0.28,F=8.46,P<0.01)、p-STAT3 蛋白(15±0.25 vs 0.76±0.11 vs 0.98±0.20,F=7.87,P<0.01)、T-bet 蛋白(0.79±0.14 vs 0.41±0.12 vs 0.56±0.14,F=17.15,P<0.001)和 GATA3蛋白(1.25±0.32 vs 3.46±0.83 vs 2.69±0.66,F=24.45,P<0.001)表达水平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与 OVA组相比,OVA+IL-27 组小鼠肺组织中 p-STAT1 蛋白(t=1.34,P>0.05,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下同)、p-STAT3 蛋白(t=2.23,P>0.01)、T-bet 蛋白(t=2.27,P>0.05)和 GATA3 蛋白(t=2.41,P>0.05)表达水平以及比值 p-STAT1/STAT1(t=0.02,P>0.05)和 p-STAT3/STAT3(t=0.19,P>0.05)无明显变化。8.IL-27对慢性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重构的影响8.1 IL-27在预防处理组可以改善预防处理组慢性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重构三组小鼠肺组织H&E染色测量Wat/Pbm(μm2/μm)(PBS组vs OVA组vs OVA+IL-27 组,下同:3.59±1.42 vs 8.49±2.86 vs 5.38±2.21,F=9.78,P<0.001,one-way ANOVA,下同)和 Wam/Pbm(μm2/μm)(10.22±4.02 vs 24.87±6.44 vs 17.00±5.77,F=14.20,P<0.001)、马松三原色染色阳性基底膜下胶原纤维面积和Pbm的比值以(μm2/μm)(1.25±0.41 vs 3.79±0.97 vs 2.39±0.92,F=19.84,P<0.001)、PAS 染色阳性染色面积和 Pbm 的比值(μm2/μm)(0.36±0.18 vs 3.06±1.53 vs 1.31±0.92,F=14.05,P<0.001)、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染色面积和Pbm的比值(μm2/μm)(0.69±0.32 vs 2.74±1.21 vs 1.56±0.75,F=11.92,P<0.001)和 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染色面积和Pbm的比值(μm2/μm)(0.002±0.001 vs 0.37±0.15 vs 0.19±0.12,F=22.50,P<0.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与 OVA 组相比,OVA+IL-27 组模型小鼠 H&E 染色 Wat/Pbm(t=2.77,P<0.05,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下同)、Wam/Pbm(t=2.86,P<0.05)、马松三原色染色阳性基底膜下胶原纤维面积和Pbm 比值(t=3.45,P<0.05)、PAS染色每um的PAS染色阳性染色面积和Pbm 比值(t=3.37,P<0.05)、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染色面积和Pbm 比值(t=2.79,P<0.05)以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染色面积和Pbm(t=3.32,P<0.05)明显减小。8.2 IL-27在治疗处理组不能改善治疗处理组慢性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重构三组小鼠肺组织H&E染色测量Wat/Pbm(μm2/μm)(PBS组vs OVA组vs OVA+IL-27 组,下同:3.91±1.81 vs 9.13±3.49 vs 6.61±2.38,F=7.75,P<0.01,one-way ANOVA,下同)和 Wam/Pbm(μm2/μm)1131±5.19 vs 26.27±10.23 vs 19.72±6.34,F=7.85,P<0.05)、马松三原色染色阳性基底膜下胶原纤维面积和Pbm比值(μm2/μm)(1.21±0.35 vs 3.82±1.24 vs 3.09±0.99,F=16.36,P<0.001)、PAS 染色阳性染色面积和 Pbm 比值(μm2/μm)(0.40±0.20 vs 3.53±1.55 vs 2.80±1.18,F=16.66,P<0.001)、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染色面积和Pbm 比值(μm2/μm)(0.73±0.34 vs 3.30±1.58 vs 2.37±1.46,F=8.58,P<0.001)和 CD3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染色面积和Pbm 比值(μm2/μm)(0.001±0.001 vs 0.40±0.16 vs 0.29±0.15,F=21.48,P<0.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与 OVA 组相比,OVA+IL-27组模型小鼠 H&E 染色 Wat/Pbm(t=1.91,P>0.05,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下同)、Wam/Pbm(t=1.73,P>0.05)、马松三原色染色阳性基底膜下胶原纤维面积和Pbm 比值(t=1.57,P>0.05)、PAS染色每um的PAS染色阳性染色面积和Pbm 比值(t=1.28,P>0.05)、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染色面积和Pbm 比值(t=1.48,P>0.05)以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染色面积和Pbm 比值(t=1.72,P>0.05)无明显改变。结论:1.IL-27可增强哮喘模型小鼠的Th1型免疫应答,抑制其Th2型免疫应答,改善Th1/Th2细胞因子平衡。2.预防性经鼻吸入IL-27通过STAT1和STAT3信号途径抑制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和气道重构等病理过程。3.IL-27有望成为哮喘的预防和治疗的一个靶点。
郭杰[4](2020)在《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变与血清TSLP、TLR2、IgE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银屑病湿疹样变是指在确诊为银屑病(Psoriasis PS)同时又伴有渗出、糜烂、水疱、结痂、抓痕、苔藓化等湿疹样皮损。在临床中可见到部分银屑病患者在病程中皮损出现湿疹样改变,银屑病患者被误诊为湿疹类皮炎的报道也并不少见。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对这类银屑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湿疹治疗后银屑病病情能较快缓解。目前关于银屑病出现湿疹样皮损的机制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已有大量研究提示银屑病与以湿疹样皮损为主要表现的变应性皮肤病之间的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尤其在皮肤屏障改变、免疫紊乱方面。文献提示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TSLP)、Toll 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TLR)2、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在湿疹(Eczema)、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等变应性皮肤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银屑病血热证(进展期)是银屑病炎症较明显阶段,是观察研究银屑病湿疹样变的重要时期。本实验基于变应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对血热证银屑病患者发生湿疹样改变与上述三因子的相关性进行探索研究。[目的]通过检测入组患者血清TSLP、TLR2、IgE表达情况,比较三因子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及与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变的相关性,进而探索TSLP、TLR2、IgE在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发生湿疹样改变的病情变化中的作用,为银屑病湿疹样变患者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湿疹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也为深入探索银屑病湿疹样变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数据支持。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基础资料(PASI值、BMI、瘙痒情况)的差异,探索哪些因素参与到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改变的病情变化中。[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的符合中医血热证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计55例。根据患者皮损有无湿疹样改变分为寻常型银屑病伴湿疹样变组(实验组)和寻常型银屑病无湿疹样变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验组25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重、发病年龄、病程、起病诱因、PASI评分、瘙痒程度等指标。用ELISA测试患者血清中TSLP、TLR2、IgE的含量。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平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pearson做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者,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spearman做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以ROC曲线下面积描述三因子对银屑病湿疹样变的预测价值。以P<0.05作为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血清中TSLP、TLR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gE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0.05)。2.瘙痒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性(P=0.043<0.05)。3.实验组BMI和PASI值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血清中TLR2与TSLP之间呈正相关性(r=0.853,P=0.00<0.01);IgE与 TLR2(r=0.670,P=0.00<0.01)、TLSP(r=0.675,P=0.00<0.01)呈正相关性。5.TSLP(AUC=0.718,P=0.006<0.01)、TLR2(AUC=0.752,P=0.001<0.01)与银屑病湿疹样变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1.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变组血清中TSLP、TLR2的表达明显高于非湿疹样变组。提示着TSLP、TLR2参与到银屑病患者皮损发生湿疹样改变的病情变化中。2体重指数、PASI程度与银屑病发生湿疹样变未见明显相关。3.银屑病的瘙痒症状与银屑病湿疹样变有显着相关。4.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变患者血清中TSLP、TLR2、IgE之间呈正相关,TLR2-TSLP对银屑病患者发生湿疹样改变具有预测诊断价值。
刘闪闪[5](2020)在《维生素A缺乏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在哮喘类疾病中的作用》文中提出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以气道高反应性、黏液高分泌性和上皮下纤维化为主要特征,以支气管痉挛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和发病机制相当复杂,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由于哮喘病因还不清楚,现有治疗手段不足,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维生素A缺乏是一个世界性营养问题,也是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最易缺乏的一种营养素。通过检测哮喘人群体内维生素A水平,发现哮喘患者体内,维生素A水平显着低于健康者,并且机体维生素A水平越低,哮喘越严重。体外试验结果也证明,维生素A缺乏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维生素A对Th1、Th2、Treg及Th17细胞分化及保持细胞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哮喘类免疫疾病中,维生素A缺乏通过引起CD4+T细胞亚群平衡改变,从而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诸如哮喘等超敏反应造成的疾病中,维生素A缺乏促进II型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其介导的II型免疫应答,从而导致哮喘疾病的炎症程度加重。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在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和健康中,肠道菌群平衡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机体发生疾病的风险升高,包括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和炎症、哮喘等免疫性疾病。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小鼠和人肠道菌群失调。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我们通过研究维生素A、ILC2s、肠道菌群和哮喘之间的关系,发现了维生素A缺乏通过诱导ILC2s增生加重哮喘小鼠肺部炎症,以及Control组、VAD组、Control-Asthma组和VAD-Asthma组,肠道菌群丰富度及均匀度的变化和菌群差异。本研究探讨了维生素A缺乏通过诱导ILC2s增生加重哮喘小鼠肺部炎症和维生素A缺乏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肠-肺”轴加重哮喘。从维生素A缺乏和肠道菌群的研究角度出发,阐明哮喘发病及治疗的机理,可作为一种研究哮喘发病及治疗的新手段。
王艳杰[6](2020)在《NMU和ILC2s参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型鼻息肉发病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神经介素U(neuromedin U,NMU)是胆碱能神经元分泌的高度保守的33氨基酸肽。有研究表明,NMU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来影响过敏性炎症。2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是新近发现的一类淋巴细胞亚群,与Th2炎症反应的发生有关。然而,两者与临床疾病发生的关系还有待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ILC2s和NMU在不同分型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分布,并探讨ILC2s和NMU在嗜酸粒细胞增多型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分析健康下鼻甲黏膜组织(n=10)和鼻息肉组织(n=20)中ILC2s、NMU的表达及定位。HE染色鼻息肉组织,根据嗜酸粒细胞计数不同分为ECRSwNP(n=10)和非嗜酸粒细胞增多型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n=10));ELISA定量检测各组NMU、IL-5、IL-13,并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差异。结果:1.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技术在患者鼻息肉、鼻黏膜中定位ILC2s、NMU;2.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non-ECRSwNP组相比,ECRSwNP组的NMU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1.58±49.87)比(104.21±25.64),(711.58±49.87)比(354.40±24.96),P值均<0.05];对照组和non-ECRSwNP组间NMU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21±25.64)比(354.40±24.96),P<0.05]。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结果和ELISA一致。与对照组和non-ECRSwNP组相比,ECRSwNP组IL-5、IL-1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3.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显示在NMU、ILC2s与胆碱能神经(SNAP标记)之间可能存在形态学构筑关系。结论:NMU及ILC2s细胞在ECRSwNP中表达增加,且与胆碱能神经之间存在形态学构筑关系,提示NMU及ILC2s细胞在ECRSwN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纪雯婷[7](2020)在《麻芥巴布膏经皮给药多途径调控哮喘Th2型炎症并缓解AHR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哮喘日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过敏性哮喘作为最常见的哮喘亚型应给予重点关注。中药贴敷治疗哮喘在发挥良好功效的同时,还具备安全、方便等优势,弥补了西药治疗多种副作用的缺点,在不断的医疗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本课题所使用的麻芥巴布膏是一种典型的贴敷治疗药物,其药物组成包含麻黄、白芥子、延胡索、苦杏仁以及生姜汁,临床应用于哮喘患者收效良好。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麻芥巴布膏可有效缓解过敏性哮喘模型动物气道高反应(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而过敏性哮喘呼吸道Th2型炎症是导致AHR的主要原因。我们猜测麻芥巴布膏或可通过调控Th2型炎症,减轻AHR。因此,本课题主要探讨麻芥巴布膏缓解过敏性哮喘Th2型炎症进而减轻AHR的作用机制。目的1.验证麻芥巴布膏对哮喘炎症的缓解。2.探究麻芥巴布膏能否直接调控Th1/Th2分化。3.探究麻芥巴布膏能否通过影响固有淋巴细胞,间接调控Th1/Th2分化。4.探究麻芥巴布膏能否通过影响神经肽,间接调控Th1/Th2分化。5.探究麻芥巴布膏能否通过调控IL-13诱导的粘液分泌,缓解AHR。6.探究麻芥巴布膏水提液对M1/M2分化的影响,验证其对Th1/Th2分化的调控。方法1.制备麻芥巴布膏,建立OVA哮喘模型小鼠,地塞米松与麻芥巴布膏分别干预后,ELISA检测血清IgE与HIS的含量,H&E染色检测肺组织炎症。2.制备麻芥巴布膏,建立OVA哮喘模型小鼠,地塞米松与麻芥巴布膏分别干预后,FCM检测脾脏IL-4+T细胞、IFN-γ+T细胞、Tregs与B10s的含量,qPCR检测肺组织中转录因子GATA-3 mRNA、STAT6 mRNA与T-bet mRNA的表达,WB检测肺组织中JAK2、STAT3与pSTAT3蛋白的表达。3.制备麻芥巴布膏,建立OVA哮喘模型小鼠,地塞米松与麻芥巴布膏分别干预后,FCM检测肺组织中ILC1s、ILC2s、ILC3s以及NKs的含量,炎症因子芯片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40个炎症因子含量。4.制备麻芥巴布膏,建立OVA哮喘模型小鼠,地塞米松与麻芥巴布膏分别干预后,ELISA检测血清中CGRP与NKA的含量,IF检测肺组织中CGRP与CD3的表达,CGRP 与 neutrophil 的表达,qPCR 检测肺组织中 CGRP mRNA,SP mRNA,IL-5mRNA和IL-17mRNA的表达。5.制备麻芥巴布膏,建立OVA哮喘模型小鼠,地塞米松与麻芥巴布膏分别干预后,检测气道阻力,qPCR检测IL-13 mRNA、CLCA3 mRNA以及MUC5AC mRNA的含量,WB检测肺组织中PI3K与AKT蛋白的表达,PAS与IHC分别检测肺组织中粘液以及MUC5AC的分泌。6.制备麻芥巴布膏水提液,用CCK-8检测麻芥巴布膏水提液对Mφ的细胞毒性,建立体外M1与M2分化模型,FCM检测麻芥巴布膏水提液对体外诱导的M1/M2分化的影响,ELISA检测麻芥巴布膏水提液作用于M2分化后,细胞上清中IL-1β与IL-12p70的含量。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IgE与HIS的含量增多(P<0.001,P<0.0001)。地塞米松减少了二者的含量(P<0.0001,P<0.001),麻芥巴布膏干预后,IgE以及HIS的含量(P<0.001,P<0.01)也明显降低。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有部分实质化,血管内充血水肿,大量的炎性细胞出现在肺泡和细支气管壁。地塞米松组中,肺组织肺泡壁轻度增厚,肺间质存在少量的炎性细胞。麻芥巴布膏治疗后,肺组织炎症程度减轻,但效果不如地塞米松明显。2.FCM结果发现哮喘模型组中IFN-γ+T细胞与IL-4+T细胞的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增多(P<0.0001,P<0.01)。地塞米松干预后,二者的数量明显降低(P<0.01,P<0.0001),麻芥巴布膏干预后IL-4+T细胞数量减少,IFN-γ+T细胞的数量稍有降低(P<0.0001,P<0.05)。对于Tregs与B10s而言,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中Tregs与B10s的含量明显增多(P<0.0001,P<0.001)。地塞米松干预后,Tregs的含量下降(P<0.0001),但B10s仅有下降的趋势。麻芥巴布膏干预后,二者的数量明显下降(P<0.0001,P<0.01)。qPCR结果表明,在哮喘模型组中肺组织STAT6 mRNA与GATA-3 mRNA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多(P<0.0001,P<0.001),地塞米松和麻芥巴布膏可抑制STAT6mRNA表达(P<0.0001,P<0.0001)与 GATA-3 mRNA 的表达(P<0.05,P<0.01)。对 T-betmRNA而言,其含量在哮喘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中无显着性差异,在地塞米松组中表达降低(P<0.01),而在麻芥巴布膏组中表达升高(P<0.0001)。WB结果表明,JAK2在哮喘模型组中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多(P<0.01),地塞米松和麻芥巴布膏都可抑制过量表达的JAK2(P<0.05,P<0.001)。各组中STAT3的表达差异不大。但对于pSTAT3而言,哮喘模型组中pSTAT3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多,而在地塞米松组和麻芥巴布膏组中,pSTAT3的表达降低。进一步比较pSTAT3/STAT3的比值发现,较空白对照组而言,哮喘模型组中pSTAT3/STAT3的比值升高(P<0.05),而地塞米松与麻芥巴布膏均能减小pSTAT3/STAT3的比值(P<0.05,P<0.05)。3.FCM结果显示,在哮喘模型组中ILC1s、ILC2s以及ILC3s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而地塞米松干预后,ILC1s、ILC2s以及ILC3s的含量上升(P<0.001,P<0.001,P<0.01),麻芥巴布膏也有相似的作用(P<0.01,P<0.01,P<0.05)。对于NKs来说,其含量在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以及地塞米松组中均维持较低水平,未见明显差异。但在麻芥巴布膏中,NKs的含量较其他三组有显着增多(P<0.0001)。对于肺组织炎症因子而言,在哮喘模型组中,TNF-α、TNFR2、CXCL-9、CCL-12、CCL-9、CCL-2、CCL-5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增多,而GM-CSF与IL-1α的含量则较空白对照组减少。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干预后G-CSF、CCL-9、CCL-5以及TNFR2的含量降低。麻芥巴布膏组中TNF-α、TNFR2以及CCL-9的含量较哮喘模型组减少,而IFN-γ、IL-1α、ICAM-1与IL-4的含量较哮喘模型组升高。4.ELISA结果显示,在哮喘模型组中,CGRP与NKA的含量均显着增多(P<0.01,P<0.01),地塞米松与麻芥巴布膏干预后CGRP的分泌减少(P<0.05,P<0.0001),NKA的分泌也减少(P<0.01,P<0.0001)。IF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GRP与CD3染色而言,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气管周围CGRP表达密度升高,且周围聚集大量CD3+T细胞,在某些细胞中,CD3与CGRP的表达存在重叠。地塞米松组和麻芥巴布膏组中均无明显的CD3+T细胞浸润,气管周围CGRP的分泌较模型组减少。对于CGRP与neutrophil染色而言,哮喘模型组视野所见气管周围的细胞中大量表达CGRP与neutrophil的细胞,在某些细胞中CGRP与neutrophil的表达存在重叠。地塞米松组中CGRP分泌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但视野局部仍明显可见共同表达CGRP与的neutrophil的细胞。麻芥巴布膏组中CGRP分泌较少,分泌CGRP的炎性细胞散在分布,但共同表达CGRP与的neutrophil的细胞明显减少。qPCR实验结果可知,哮喘模型组中 CGRP mRNA,SP mRNA、IL-5 mRNA 与 IL-17mRNA 的含量均升高(P<0.001,P<0.01,P<0.0001,P<0.001),地塞米松干预后,四者的表达降低(P<0.001,P<0.0001,P<0.0001,P<0.01),麻芥巴布膏也有相似的作用(P<0.01,P<0.0001,P<0.0001,P<0.001)。5.气道阻力结果显示,麻芥巴布膏与地塞米松可降低哮喘模型小鼠的高气道阻力,且二者的作用强度基本相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MUC5AC mRNA、CLCA3 mRNA以及IL-13 mRNA水平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P<0.001,P<0.0001)。在地塞米松组中,三者的表达明显降低(P<0.001,P<0.01,P<0.001)。麻芥巴布膏也有相似的作用(P<0.001,P<0.01,P<0.001)。PI3K的表达在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以及地塞米松组中均无明显改变,但麻芥巴布膏干预后可降低PI3K的表达(P<0.05)。哮喘模型组中AKT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地塞米松和麻芥巴布膏干预后均可降低AKT的表达(P<0.05,P<0.05)。哮喘模型组中粘液以及黏蛋白MUC5AC的含量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和麻芥巴布膏的干预可明显减少二者的分泌。6.细胞毒性实验表明,浓度小于10mg/mL麻芥巴布膏水提液对Mφ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考虑到中药水提液可能对细胞形态产生影响,我们选用1 mg/mL的麻芥巴布膏水提液进行后续实验。LPS刺激后Mφ向M1分化(P<0.001),麻芥巴布膏水提液的干预不能扭转这种变化。IL-4刺激诱导Mφ向M2分化(P<0.0001),而麻芥巴布膏水提液的干预可促进M1的增多(P<0.0001)。IL-4干预后巨噬细胞分泌的IL-1β与IL-12p70的含量降低(P<0.05,P<0.01),而经麻芥巴布膏水提液干预后,二者的含量增多(P<0.01,P<0.01)。结论1.麻芥巴布膏可较好的控制过敏性哮喘炎症。2.麻芥巴布膏可直接抑制Th2转录因子的表达,促进Th1转录因子表达,直接调控Th1/Th2分化。3.麻芥巴布膏可通过IFN-γ+NKs,促进机体Th1分化,间接调控Th1/Th2分化。4.麻芥巴布膏抑制过敏性哮喘相关神经肽,间接调控Th1/Th2分化。5.麻芥巴布膏抑制IL-13诱导的粘液分泌,缓解AHR。6.麻芥巴布膏水提液可促进M2模型中M1分化,具有促进Th1分化的潜力。
傅榕冰[8](2020)在《化痰活血方通过抑制ILC2s干预哮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通过对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干预哮喘小鼠气道上皮黏液高分泌的研究,探寻化痰活血方中各药物组方的作用关系,并以肺-肠轴ILC2s迁移途径探讨化痰活血方干预哮喘的作用机制,为其在防治哮喘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方法:1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研究本研究将64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化痰活血方组、三子养亲汤组、桃红四物汤组、三子养亲汤+桃仁红花组、三子养亲汤+四物汤组,每组8只。将小鼠于第1、8、15d腹腔注射0.2m L OVA致敏液,第21-27d雾化吸入2%OVA激发液复制哮喘模型;雾化前1h灌胃给药;雾化期间观察小鼠行为学及引喘潜伏期;第28d,取各组小鼠血清、BALF、肺组织。采用快速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观察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各类白细胞数目的变化;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PAS染色法观察肺组织杯状细胞增生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总Ig E和OVA-Ig E,BALF中IL-4、IL-9、IL-13、MUC5AC的含量。2化痰活血方干预哮喘小鼠肺-肠轴ILC2s迁移的作用研究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给药同第1部分。实验第28d取各组小鼠BALF、肺组织、小肠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BALF中IL-25、IL-33、TSLP、IL-6、AREG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肺组织中mi R-155、mi R-146a、IL-25、Sphk1及小肠组织中IL-25、Sphk1的m RNA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ILC2s、肺及肠系膜淋巴结中n ILC2s及i ILC2s的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小肠组织中S1PR1及ILC2s(GATA3+EPCAM+IL-17RB)的表达。结果:1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研究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均能有效改善由OVA诱导的哮喘小鼠哮喘样行为、延长引喘潜伏期(P<0.01)、减轻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水平、降低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各类白细胞数目(P<0.05,P<0.01)以及降低血清中总Ig E、OVA-Ig E的水平(P<0.01);同时,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均能减轻哮喘小鼠肺组织中杯状细胞增生情况,能够明显降低BALF中与黏液高分泌相关的炎性因子IL-4、IL-9、IL-13的含量(P<0.05,P<0.01),并能显着下降黏蛋白的主要成分MUC5AC的水平(P<0.01),从而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另外,这些结果显示,化痰活血方效果均优于各拆方组。2化痰活血方干预哮喘小鼠肺-肠轴ILC2s迁移的作用研究化痰活血方在OVA诱导的哮喘模型中,能够明显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ILC2s的相关细胞因子IL-25、IL-33、TSLP、IL-6、AREG的含量(P<0.05,P<0.01)及下调肺组织中mi R-155的表达、同时升高mi R-146a的m RNA表达量(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ILC2s结果显示,ILC2s的比例显着下降(P<0.01)。同时,通过对肺-肠轴ILC2s迁移相关指标检测,发现化痰活血方能够降低肺及小肠组织中IL-25 m RNA和Sphk1 m RNA的表达(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化痰活血方能够减少小肠组织中S1PR1及ILC2s(GATA3+EPCAM+IL-17RB)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对肺及小肠组织中i ILC2s和n ILC2s的检测,发现化痰活血方能够减少小肠组织的i ILC2s和n ILC2s的含量(P<0.01),同时能够降低肺组织i ILC2s的水平,但对肺组织中nILC2s的生成无明显作用。结论: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能够通过抑制哮喘小鼠黏液高分泌从而改善气道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小肠中i ILC2s迁移至肺中,降低肺组织中ILC2s的含量,从而减轻2型免疫反应相关。
陈以文[9](2020)在《基于“方证相应”思想对两个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TR)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新模型在8周内的动态变化,并以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为参照,归纳其特点和规律。通过对比炙甘草汤和麦门冬汤分别对两模型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干预结果,分析肺纤维化相关指标与主要证候要素的关系,初步阐述两个模型的证候要素特点。方法:1动物模型的复制:用正常健康ICR小鼠分别复制两个肺纤维化模型,并对其进行8周的动态观察。模型制备方法:TR模型,连续灌胃给药4周;BLM模型,一次性气管内注射给药。观测时间点为实验开始后第1、2、4、5、6和8周。统计各时间点动物的体重、肺脏器官系数及死亡率,评估动物的生长发育水平、肺部病变程度及生存情况;通过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的病理切片结果,评判模型是否复制成功,并评估纤维化的进展情况;采用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肺组织中胶原含量。2两个模型的动态变化及特点比较: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其进行细胞分类与计数,统计BALF中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数量及变化,评价模型炎症水平;采用生化法测定肺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水平,评估两个模型的氧化应激水平;通过ELISA法定量检测肺组织内TNF-α、IFN-γ、IL-4、IL-12p70和IL-13的蛋白表达水平,评价两个模型中与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3炙甘草汤和麦门冬汤对两个模型的疗效比较:对造模4周的小鼠分别灌胃炙甘草汤与麦门冬汤水煎剂,连续给药4周,每个模型均接受两方的分别治疗。指标测定和分析同方法1和2。结果:1 TR模型复制成功:(1)TR模型体重减轻,死亡率为0%,肺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区别。(2)HE染色结果显示,TR模型的肺组织轻度出血,可见肺泡间隔增厚、肺泡壁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且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Masson染色结果显示,TR模型在肺间质、肺泡隔和支气管周围区域有胶原沉积,且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纤维化评分结果显示,TR模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3)HYP含量测定结果显示,TR模型肺组织中胶原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 TR模型与BLM模型相比,炎症表现更轻微,纤维化程度轻而平稳:(1)BALF中细胞分类与计数结果显示,TR模型的白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基本持平,低于BLM模型,且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总体保持稳定。(2)TR模型的SOD和GSH-PX活力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1);MDA水平则在5~8周出现上升,明显高于同期BLM模型的水平(P<0.01)。(3)TR模型和BLM模型与对照组的IFN-γ、IL-13和IL-12p70的表达水平不同(P<0.01),但总体趋势复杂且不规则;其中IL-4和TNF-α的变化趋势在对照组与两个模型之间无明显差异。两个模型的IL-12p70/IL-13的比值均始终小于1,且都低于对照组的比值;IFN-y/IL-4比值在三组之间则没有显着差异。3对TR模型而言,炙甘草汤的治疗效果优于麦门冬汤;对BLM模型而言,两组方药的治疗效果均不如TR模型:(1)TR模型的麦门冬汤治疗组体重明显高于同条件下的BLM模型治疗组(P<0.01);经两方治疗后,TR模型的肺系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而BLM模型则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2)两个模型在治疗后,病理学改变均出现好转,肺泡炎和纤维化程度下降,肺泡隔变薄,胸膜病变由弥漫性缩小为局灶性,其中BLM模型两个治疗组的变化更明显。但纤维化程度评分结果显示,各治疗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3)经治疗后的TR模型和BLM模型,肺组织内HYP含量均未出现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麦门冬汤治疗后的两模型HYP含量出现了上升(P<0.0001)。(4)TR模型经炙甘草汤治疗后,BALF中白细胞数量没有明显变化,且远低于同处理条件下的BLM模型(P<0.0001);TR模型经麦门冬汤治疗后则出现相反表现,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计数结果与白细胞计数结果总体一致。(5)TR模型组经炙甘草汤治疗后,其SOD活力水平没有明显提高,经麦门冬汤治疗后则相反(P<0.01),而BLM模型经两方治疗后SOD活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TR模型-炙甘草汤组的GSH-PX活力水平低于TR模型-麦门冬汤组,而BLM模型经两方治疗后,GSH-PX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001);炙甘草汤和麦门冬汤均能降低两模型肺组织中MDA水平,其中治疗后的TR模型下降幅度比同条件下的BLM模型更为突出(P<0.0001)。(6)各治疗组的IFN-γ水平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而IL-13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TR模型经治疗后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IL-4水平在经炙甘草汤和麦门冬汤治疗后的TR模型中分别出现轻微上升和下降,在同条件下的BLM模型中则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IL-12p70水平在4个治疗组中均出现了显着下降,其中BLM模型-炙甘草汤组与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最大(P<0.0001);TNF-α水平在TR模型的炙甘草汤和麦门冬汤治疗组中分别出现小幅下降和上升,而BLM模型经治疗后较对照组出现明显下降(P<0.05)。在两个模型中,炙甘草汤的治疗使IFN-γ/IL-4比例下降,而麦门冬汤的治疗使这一比例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炙甘草汤和麦门冬汤对IL-12p70/IL-13比例的影响则因模型不同而出现差异,TR模型中表现为炙甘草汤组低于麦门冬汤,而BLM模型则相反。(7)总体表明,炙甘草汤对两个模型的治疗效果优于麦门冬汤,且对TR模型的治疗效果更好;TR模型比BLM模型恢复程度更高。结论:1 TR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与BLM模型相比,其肺纤维化表现平稳且程度较轻,在8周内没有自行恢复,也没有明显炎症表现,与人类特发性肺纤维化早期亚临床阶段有相似之处。恢复期的TR模型倾向于阳虚为主,阴虚为辅的证素;BLM模型小鼠的表现则倾向于阴虚证素。2炙甘草汤和麦门冬汤对同一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不同,TR模型和BLM模型对同一组方药的反应也不同。炙甘草汤在改善肺组织纤维化方面的表现优于麦门冬汤,而在缓解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方面则不如后者。3 TR模型的表现与炙甘草汤的适应症更为契合,也与肺纤维化的早期隐匿症状更为接近;麦门冬汤对BLM模型的治疗效果略胜一筹。这再次提示TR模型和BLM模型对应的中医证候要素有差异。TR模型若能得到更为透彻分析,将能成为人类IPF的中医药研究中又一个可选择的动物模型。
刘闪闪,朱迅,李冬,闫东梅,崔巍巍[10](2020)在《维生素A缺乏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在哮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维生素A和其代谢产物视黄酸(RA)对免疫系统发挥其生理和病理功能有着全方面的影响。哮喘是由于Th1细胞和ILC1s功能相对抑制,Th2细胞和ILC2s功能相对亢进,使Th2细胞的数量及其分泌的Ⅱ类细胞因子增多,IgE大量合成,最终导致哮喘气道改变。当维生素A缺乏时,会导致Ⅱ类细胞因子增多,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理还不太清楚,本文就维生素A缺乏对哮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二、T_(H2)类细胞因子与哮喘关系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_(H2)类细胞因子与哮喘关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五虎汤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RSV诱导哮喘小鼠DCs自噬对T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章 五虎汤通过调节DCs自噬对RSV诱发哮喘小鼠Th17 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动物 |
2 方法 |
2.1 五虎汤药液的制备及指纹图谱质量控制 |
2.2 RSV病毒滴度的测定 |
2.3 RSV诱发哮喘小鼠模型建立 |
2.4 气道反应性检测验证造模是否成功 |
2.5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6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17A和IL-17F的水平 |
2.7 小鼠肺组织HE、PAS、Masson病理染色 |
2.8 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自噬体 |
2.9 CD11c磁珠分选法分离肺组织树突细胞 |
2.10 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树突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 |
2.11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五虎汤质谱分析结果 |
3.2 两组小鼠气道阻力比较 |
3.3 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17A和 IL-17F的表达水平 |
3.4 各组小鼠肺组织HE、PAS、Masson染色情况 |
3.5 各组小鼠肺组织电镜检查情况比较 |
3.6 各组小鼠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
4 讨论 |
第二章 五虎汤含药血清通过调节RSV诱导的DCs自噬对T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实验耗材 |
1.4 动物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五虎汤含药血清与空白血清的制备 |
2.3 含药血清的质谱分析 |
2.4 DCs的分离培养鉴定 |
2.5 CD4+T细胞的分选 |
2.6 CD4+T细胞CFSE标记 |
2.7 含药血清浓度筛选 |
2.8 DCs与 CD4+T细胞共培养,分组药物干预 |
2.9 CD4-PE/CD3-APC抗体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 |
2.10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五虎汤含药血清质谱分析 |
3.2 DCs的分离诱导培养 |
3.3 DCs的鉴定 |
3.4 CD4+T淋巴细胞的分选 |
3.5 含药血清浓度的筛选 |
3.6 DCs与T细胞共培养 |
3.7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T细胞与CD69 表达 |
3.8 各组CD4+T淋巴细胞CFSE染色流式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五虎汤对RSV诱发哮喘小鼠DCs自噬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动物 |
2 方法 |
2.1 RSV诱发哮喘小鼠模型建立及气道反应性测定 |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3 CD11c磁珠分选法分离肺组织树突细胞 |
2.4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上的蛋白表达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章 五虎汤含药血清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RSV诱导DCs自噬的调控作用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实验耗材 |
1.4 动物 |
2 方法 |
2.1 树突状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
2.1.1 树突状细胞分离及培养 |
2.1.2 树突状细胞流式鉴定 |
2.2 含药血清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
2.3 含药血清浓度的筛选 |
2.4 RSV病毒感染树突细胞模型的制备与检测 |
2.4.1 RSV感染树突细胞 |
2.4.2 OVA-17 肽刺激细胞 |
2.4.3 瞬时转染mRFP-eGFP-LC3 质粒 |
2.4.4 饥饿培养 |
2.4.5 各组细胞加药培养后激光共聚焦观察各组细胞自噬情况 |
2.4.6 WesternBlot检测各组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上的蛋白表达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分离培养的DCs |
3.2 DCs的鉴定结果 |
3.3 含药血清浓度的筛选 |
3.4 各组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自噬发生情况 |
3.5 各组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 |
4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细胞自噬与中医理论关联性探析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细胞自噬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RSV致下吸道感染婴幼儿血清IL-4、IL-33、IFN-γ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1.一般资料比较 |
2.RSV感染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各种症状的发生率 |
3.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胸部影像学特点 |
4.喘息组与非喘息组患儿FeNO值(ppb)比较 |
5.RSV所致喘息组与非喘息组患儿血清总IgE(IU/mL)的比较 |
6.血清IL-4、IL-33、IFN-γ表达情况 |
7.喘息组IL-4、IL-33水平与血清总IgE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
8.喘息组IL-4、IL-33、IFN-γ水平与FeNO的相关性分析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IL-33、IL-4、IFN-γ在儿童RSV感染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白细胞介素-27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引言 |
第一部分 预防性IL-27处理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和气道重构的影响及相关的信号通路研究 |
一、材料及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1. 主要仪器 |
2. 主要试剂 |
3. 主要配制试剂极其配制方法 |
4. 实验动物 |
(二) 实验方法 |
1. 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 |
2. 气道反应性测定 |
3.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计数及分类 |
4. ELISA法测定BALF的上层清液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 |
5. 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法检测肺组织中STAT1、STAT3、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 |
6. Wester blot检测肺组织中STAT1、 pSTAT1、 STAT3、 pSTAT3、 T-bet和GATA3蛋白的表达 |
7. 组织病理 |
8. 技术路线图 |
(三) 统计学处理 |
二 结果 |
1. OVA诱导的哮喘模型小鼠症状及体征变化 |
2. 三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分类 |
2.1 IL-27降低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 |
2.2 IL-27降低小鼠BALF中不同的白细胞数量 |
3. IL-27改善小鼠的AHR |
4. IL-27减少急性哮喘模型三组小鼠BALF上清中IL-4、IL-5、IL-13、L-17含量,提高IFN-y含量 |
5. IL-27降低急性哮喘模型三组小鼠血清中IL-4、IL-5、IL-13、IL-17含量,提高IFN-γ水平 |
6. IL-27提高小鼠肺组织STAT1、STAT3、T-bet mRNA的表达,减低GATA3 mRNA的表达 |
6.1 STAT1 mRNA PCR定量分析 |
6.2 STAT3 mRNA PCR定量分析 |
6.3 GATA3 mRNA PCR定量分析 |
6.4 T-bet mRNA PCR定量分析 |
7. IL-27提高小鼠肺组织STAT1、p-STAT1、STAT3、p-STAT3和T-bet蛋白的表达,降低GATA3的表达 |
7.1 STAT1和磷酸化STAT1(p-STAT1)蛋白的表达 |
7.2 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 |
7.3 GATA3蛋白的表达 |
7.4 T-bet蛋白的表达 |
8. IL-27改善慢性小鼠哮喘模型的气道重构 |
8.1 IL-27改善小鼠基底膜增厚和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程度 |
8.2 IL-27改善小鼠杯状细胞增生程度 |
8.3 IL-27减少小鼠上皮下纤维化程度 |
8.4 IL-27降低小鼠纤维母细胞的激活程度 |
8.5 IL-27改善小鼠血管生成状况 |
第二部分 治疗性IL-27处理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和气道重构的影响 |
一、材料及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1. 主要仪器 |
2. 主要试剂 |
3. 主要配制试剂极其配制方法 |
4. 实验动物 |
(二) 实验方法 |
1. 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 |
2. 气道反应性测定 |
3.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计数及分类 |
4. ELISA法测定BALF的上层清液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 |
5. 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STAT1、STAT3、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 |
6. Wester blot检测肺组织中STAT1、pSTAT1、STAT3、pSTAT3、T-bet和GATA3蛋白的表达 |
7. 组织病理 |
8. 技术路线图 |
(三) 统计学处理 |
二、结果 |
1. 哮喘模型小鼠症状及体征变化 |
2. 三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分类 |
2.1 IL-27不能降低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 |
2.2 IL-27对小鼠BALF中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含量无影响 |
3. IL-27不能改善小鼠的AHR |
4. IL-27对急性哮喘模型小鼠BALF上清中IL-4、IL-5、IL-13、IL-17和IFN-γ含量没有影响 |
5. IL-27不影响急性哮喘模型小鼠血清中IL-4、IL-5、IL-13、IL-17和IFN-y水平 |
6. IL-27不影响小鼠肺组织STAT1、STAT3、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 |
6.1 STAT1 mRNA PCR定量分析结果 |
6.2 STAT3 mRNA PCR定量分析结果 |
6.3 GATA3 mRNA的表达 |
6.4 T-bet mRNA PCR定量分析 |
7. IL-27对小鼠肺组织STAT1、p-STAT1、STAT3、p-STAT1、T-bet和GATA3蛋白的表达没有作用 |
7.1 STAT1和p-STAT1蛋白的表达 |
7.2 STAT3和p-STAT3蛋白的表达 |
7.3 GATA3蛋白的表达 |
7.4 T-bet蛋白的表达 |
8. IL-27对慢性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重构没有影响 |
8.1 IL-27不改善模型小鼠基底膜增厚和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 |
8.2 IL-27不影响模型小鼠杯状细胞增生状况 |
8.3 IL-27不能减少模型小鼠上皮下纤维化 |
8.4 IL-27不影响模型小鼠纤维母细胞的激活 |
8.5 IL-27不改善模型小鼠血管增生状况 |
讨论 |
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
2. 预防性给予IL-27抑制OVA诱导的急性BA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和AHR |
3. 预防性给予IL-27可以改善OVA诱导的慢性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重构 |
4. IL-27通过STAT1/STAT3信号途径改善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AHR和气道重构 |
5. 治疗性给予IL-27不能改善OVA诱导的BA小鼠气道炎症、AHR以及气道重构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白细胞介素-27在T淋巴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
1. IL-27的分子组成 |
2. IL-27的来源 |
3. IL-27的受体 |
4. IL-27的信号转导 |
5. IL-27在T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
5.1 IL-27在Th1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
5.2 IL-27在Th2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
5.3 IL-27在Th17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
5.4 IL-27在Treg免疫中的作用 |
5.5 IL-27在滤泡辅助T细胞(Tfh)免疫中的作用 |
5.6 IL-27在Th22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
5.7 IL-27在Th9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
5.8 IL-27在CD8~+T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
6. 结语 |
7. 参考文献 |
附图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外文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变与血清TSLP、TLR2、IgE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传统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
1.中医对白疕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中医对白疕的治疗 |
3.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银屑病与变应性皮肤病皮肤屏障、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
1.皮肤屏障 |
2.抗原提呈与T淋巴细胞活化及失衡 |
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
4.细胞因子 |
5.Toll样受体与信号通路 |
6.IgE |
7.变应性皮肤病与银屑病的相关性 |
8.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
1.6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标本的收集和处理 |
2.2 ELISA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步骤操作) |
2.3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TLR2、TSLP、IgE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比较 |
3.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间PASI、BMI、瘙痒的差异比较 |
3.4 实验组TSLP、TLR2、IgE之间的相关性 |
3.5 实验组TLR2、TSLP、IgE与银屑病湿疹样变相关性 |
4.讨论 |
4.1 一般情况分析 |
4.2 血热证作为研究证型分析 |
4.3 TLR2-TSLP在银屑病湿疹样变中作用机制探讨 |
4.4 瘙痒、PASI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分析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介绍 |
(5)维生素A缺乏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在哮喘类疾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1.哮喘研究进展 |
1.1 嗜酸性粒细胞哮喘 |
1.2 中性粒细胞性哮喘 |
2.维生素A缺乏与哮喘研究进展 |
2.1 营养素失衡与免疫应答相关疾病存在必然联系 |
2.2 维生素A及其代谢产物RA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作用 |
2.3 维生素A的缺乏增强II型免疫应答 |
2.4 维生素A缺乏诱导ILC2s的增生 |
3.哮喘与肠道菌群 |
3.1 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
3.2 肠道菌群与哮喘之间的关系 |
4.维生素A缺乏与肠道菌群 |
课题设计思路 |
第一部分 维生素A缺乏通过诱导ILC2s增生加重哮喘小鼠肺部炎症反应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对象 |
1.2 实验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1.5 统计学分析 |
2.实验结果 |
2.1 维生素A缺乏会加重OVA引起的肺部炎症 |
2.2 维生素A缺乏诱导I和 II型细胞因子改变,从而加重哮喘 |
2.3 在维生素A缺乏条件下,加重哮喘疾病程度的II型细胞因子可能来源于ILC2s |
第二部分 维生素A缺乏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肠-肺”轴加重哮喘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对象 |
1.2 实验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1.5 统计学分析 |
2.实验结果 |
2.1 OVA诱导BALB/C小鼠哮喘模型的建立 |
2.2 α多样性分析 |
2.3 β多样性分析 |
2.4 门水平物种组成分析 |
2.5 LEfSe分析 |
2.6 PICRUSt功能预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NMU和ILC2s参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型鼻息肉发病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鼻黏膜组织HE染色 |
2.2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MU |
2.3 免疫荧光显示NMU: |
2.4 免疫荧光显示ILC2s |
2.5 免疫荧光显示ILC2s和胆碱能神经 |
2.6 免疫荧光显示NMU和胆碱能神经 |
2.7 ELISA检测NMU、IL-5、IL-13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麻芥巴布膏经皮给药多途径调控哮喘Th2型炎症并缓解AHR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研究现状 |
1 哮喘病理机制 |
2 哮喘的分型 |
3 哮喘的治疗 |
综述二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1 哮喘概述 |
2 穴位贴敷治疗哮喘 |
综述三 麻芥巴布膏对哮喘的缓解 |
1 麻芥巴布膏的组成 |
2 麻芥巴布膏药物成分可对哮喘进行调控 |
3 麻芥巴布膏穴位贴敷的给药方法可缓解哮喘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动物实验 |
第一节 麻芥巴布膏缓解哮喘炎症的药效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统计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麻芥巴布膏直接调控Th1/Th2分化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统计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麻芥巴布膏调控ILCs,间接影响Th1/Th2分化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统计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麻芥巴布膏调控神经肽,间接影响Th1/Th2分化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统计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节 麻芥巴布膏抑制IL-13诱导的粘液,缓解AHR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统计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细胞实验 麻芥巴布膏水提液调控M1/M2分化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统计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结语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三节 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8)化痰活血方通过抑制ILC2s干预哮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章 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材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1.5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给药 |
2.3 样品采集 |
2.4 指标检测 |
2.5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改善哮喘小鼠行为学及延长引喘潜伏期 |
3.2 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各类白细胞的数量 |
3.3 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改善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 |
3.4 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杯状细胞增生 |
3.5 化痰活血方及其拆方抑制哮喘小鼠血清及BALF中炎性因子的生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章 化痰活血方干预哮喘小鼠肺-肠轴ILC2s迁移的作用研究 |
第一节 化痰活血方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ILC2s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材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与给药 |
2.3 样品采集 |
2.4 指标检测 |
2.5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化痰活血方抑制哮喘小鼠BALF中 ILC2s相关细胞因子的生成 |
3.2 化痰活血方调节哮喘小鼠肺组织中ILC2s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 |
3.3 化痰活血方减少哮喘小鼠肺组织中ILC2s的含量 |
第二节 化痰活血方对哮喘小鼠肺-肠轴ILC2s迁移的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材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与给药 |
2.3 样品采集 |
2.4 指标检测 |
2.5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化痰活血方抑制哮喘小鼠肺及小肠组织中IL-25mRNA的表达 |
3.2 化痰活血方抑制哮喘小鼠肺及小肠组织中Sphk1 mRNA的表达 |
3.3 化痰活血方抑制哮喘小鼠小肠组织中S1PR1的表达 |
3.4 化痰活血方抑制哮喘小鼠小肠组织中ILC2s的表达 |
3.5 化痰活血方减少哮喘小鼠肺与小肠组织中iILC2s和 nILC2s的含量 |
第三节 本章讨论与结论 |
1 讨论 |
2 结论 |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9)基于“方证相应”思想对两个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炙甘草汤与麦门冬汤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两个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
实验材料 |
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 实验用药及试剂 |
3 实验仪器 |
实验方法 |
1 动物模型制备 |
2 动物饲养及取材流程 |
3 动物取材方法 |
4 动物生存状况及肺功能评价 |
5 模型建立评价实验 |
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实验结果 |
1 动物生存状况及肺功能水平结果 |
2 病理切片结果 |
3 HYP含量测定结果 |
讨论 |
1 动物生存状况及肺功能结果分析 |
2 病理切片结果分析 |
3 HYP含量结果分析 |
4 两个模型的变化趋势 |
结论 |
第二部分 两个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动态变化 |
实验材料 |
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 实验用药及试剂 |
3 实验仪器 |
实验方法 |
1 动物模型制备 |
2 动物饲养及取材流程 |
3 检测方法 |
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实验结果 |
1 BALF中细胞分类与计数结果 |
2 氧化/抗氧化指标水平测定结果 |
3 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结果 |
讨论 |
1 模型BALF中白细胞数量 |
2 氧化和抗氧化水平 |
3 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 |
4 Th1/Th2细胞因子比例 |
5 两个模型的发展趋势 |
6 两个模型对应中医证候要素的初步分析 |
7 特殊现象分析 |
结论 |
第三部分 两个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对应证素的阴阳虚损倾向 |
实验材料 |
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 实验用药及试剂 |
3 实验仪器 |
实验方法 |
1 汤药制备及给药方案 |
2 动物处理 |
3 取材及检测方法 |
4 数据统计 |
实验结果 |
1 体重和肺系数统计结果 |
2 肺组织病理切片及纤维化程度评分结果 |
3 肺组织HYP含量测定结果 |
4 BALF细胞分类与计数统计结果 |
5 氧化/抗氧化水平相关指标结果 |
6 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
7 检测指标结果汇总 |
讨论 |
1 炙甘草汤治疗结果优于麦门冬汤的指标 |
2 炙甘草汤治疗结果逊于麦门冬汤的指标 |
3 炙甘草汤治疗结果在TR模型中恶化而在BLM模型中好转的指标 |
4 炙甘草汤治疗结果在TR模型中好转而在BLM模型中恶化的指标 |
5 以“方证相应”思想分析两个模型的阴阳证素 |
结论 |
结语 |
存在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维生素A缺乏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在哮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哮喘 |
2 维生素A的获取、储存和代谢 |
3 RA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
3.1 RA在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的作用 |
3.2 RA在T细胞中的作用 |
3.2.1 T细胞归巢 |
3.2.2 T细胞激活 |
3.2.3 调节性T细胞分化 |
3.2.4 RA在Th17和Th1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
3.3 RA在ILCs细胞中的作用 |
4 维生素A缺乏与哮喘 |
4.1 Ⅱ 类细胞因子在哮喘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
4.2 维生素A缺乏促进了Ⅱ类细胞因子的产生 |
4.3 维生素A缺乏诱导ILC2s的产生 |
5 展望 |
四、T_(H2)类细胞因子与哮喘关系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五虎汤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RSV诱导哮喘小鼠DCs自噬对T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D]. 张鑫.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RSV致下吸道感染婴幼儿血清IL-4、IL-33、IFN-γ变化的研究[D]. 董旭阳.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白细胞介素-27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中的作用[D]. 鲁德玕. 山东大学, 2020(04)
- [4]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变与血清TSLP、TLR2、IgE的相关性研究[D]. 郭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维生素A缺乏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在哮喘类疾病中的作用[D]. 刘闪闪. 吉林大学, 2020(08)
- [6]NMU和ILC2s参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型鼻息肉发病及机制研究[D]. 王艳杰. 山西医科大学, 2020
- [7]麻芥巴布膏经皮给药多途径调控哮喘Th2型炎症并缓解AHR的机制研究[D]. 纪雯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化痰活血方通过抑制ILC2s干预哮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傅榕冰.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基于“方证相应”思想对两个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比较研究[D]. 陈以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维生素A缺乏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在哮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刘闪闪,朱迅,李冬,闫东梅,崔巍巍.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