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浪油田联合站轻烃回收装置的技术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王可佳[1](2019)在《新疆油田原油处理站密闭工艺改造及原油稳定工艺设计》文中认为本课题来源于新疆油田某联合站改扩建工程。由于该联合站老区原油脱水系统采用大罐敞口工艺,导致油气挥发损耗严重,既污染环境,也不符合原油处理系统全密闭的要求;且新开发的M井区原油需管输至该联合站进行处理,但站内原油处理规模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因此本论文对老区原油脱水工艺进行设计改造,并设计新建一套原油脱水与原油稳定工艺用于处理M井区原油。主要设计要求为:原油处理规模210×104t/a,处理后原油含水率不大于0.5%,稳定后原油在储存温度下饱和蒸气压不高于当地大气压0.7倍,且外输温度为50℃。本论文通过分析原油脱水实验数据,并结合实际经验和规范要求,确定了老区原油脱水工艺采用“热化学脱水+电化学脱水”的联合脱水工艺,脱水温度为50℃,需要新建三相分离器2台,相变加热炉2台,压力脱水罐2台;确定了M井区采出液选用“热化学脱水+电化学脱水”的联合脱水工艺,脱水温度为60℃。并且为了实现油田滚动生产,M井区原油脱水系统采用3列装置并联的操作,单列装置设压力缓冲罐1座、提升泵3台、相变加热炉1台、压力脱水器1座和电脱水器1座。论文对上述设备分别进行了设计计算和选型。根据原油性质和规范要求,与M井区原油脱水工艺统筹考虑,本论文分别设计了负压闪蒸和微正压闪蒸两套原油稳定工艺流程,并应用Hysys软件进行了流程模拟,确定负压闪蒸进料温度55~60℃,操作压力0.07MPa(a);微正压闪蒸进料温度85~90℃,操作压力0.15MPa(a)。根据工艺比选结果,负压闪蒸流程简短,所需设备少,能耗较低;且负压闪蒸工程投资可节省1829.69万元,年加工费用节省405.85万元,年收入高出452.41万元。故选定负压闪蒸工艺为稳定工艺。单列设备为负压闪蒸塔1座;无油螺杆压缩机1台;塔顶气换热器2台;稳定油换热器2台;三相分离器1台。论文对上述设备分别进行了设备计算和选型。最后根据工艺流程,结合《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SY/T 0048-2016》的要求,完成了站区总图布置;并提出了控制污染源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相应措施,保证工艺运行安全环保。
高乾[2](2019)在《新疆油田某区块原油处理站密闭改造工艺研究》文中认为X联合站目前的原油脱水流程普遍采用开式流程,造成脱水过程中轻组分大量挥发,使得原稳收益效果不佳。为了降低油气损耗、增加生产收益,本论文基于新疆油田已有的密闭改造经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X联合站处理工艺进行了密闭改造。通过对站内的储罐进行了VOC和蒸发损耗量的测量试验,经计算对比后明确了对处理站进行密闭改造的必要性;再对进站原油进行了全烃色谱分析实验,发现油品轻组分过高,需要进行稳定处理;对原油进行了脱水实验以及破乳剂的筛选。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两套密闭处理方案并通过HYSYS软件对流程进行了模拟,综合对比能耗与运行费用后,采用将井区采出液分开处理的脱水工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加热闪蒸与负压闪蒸两套原稳方案,通过软件模拟并对操作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了两套方案的最优操作参数并对设备进行了选型。通过两套方案的净收益对比,确定了负压闪蒸为原油稳定方案。经改造后,联合站变为全密闭处理流程,全站无蒸发损耗;负压闪蒸稳定工艺操作简单投资低,净收益可达4522万元/年。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做到技术经济一体化,既满足环保要求,又能节能降耗,为原油处理站密闭改造工艺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郄海霞[3](2018)在《长庆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与设备橇装化研究》文中认为如何有效地利用伴生气资源,提高伴生气回收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降低油田生产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已经成为各大油田着力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在对长庆油田伴生气收集、处理现状调研和伴生气组成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工艺对比分析确定了长庆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的主体工艺,即丙烷制冷-低温冷凝分离工艺;然后通过工艺对比分析确定了伴生气轻烃回收的五项辅助工艺,即配套负压原油稳定、活塞机增压、分子筛脱水、丙烷制冷等辅助工艺,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伴生气轻烃回收总体工艺;最后在总体工艺的基础上,以长庆油田已建伴生气轻烃回收装置的设计情况作为参考并通过软件模拟计算,开展了关键工艺设备的选型工作,形成橇装为主,模块化为辅的成橇研究成果。从长庆油田目前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来看,丙烷制冷-低温冷凝分离工艺具有能耗低、投资省的优点,可以有效的回收伴生气中的凝液,工艺高度优化、运行能耗低、回收率高,十分适宜长庆油田装置规模小、伴生气组分富的特点。轻烃回收的设备均采用橇装化、模块化设计,节约占地,能够很好的满足长庆油田目前的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要求,适应长庆油田沟壑纵横、地形复杂的特点,有利于长庆油田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推进伴生气轻烃回收项目的发展。
王艳艳[4](2018)在《新疆某油田1号联合站节能降耗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号联合站是新疆油田采油二厂东油区最大的稀油处理站。该处理站采用两段式热沉降脱水工艺,目前无原油稳定装置,因此存在蒸发损耗量大、污染环境等问题。为了降低集输能耗、满足环保要求,本文对1号联合站进行了节能降耗工艺研究。首先对原油组分进行了全烃色谱分析实验,其次对集输系统的蒸发损耗量进行了室外实验,最后对脱水系统进行了破乳剂评价实验和电脱水实验。实验表明:脱水系统中一段沉降罐呼吸损耗量最大,是进行密闭的关键环节;原油轻组分含量高,满足原油稳定的条件;因此提出了脱水工艺的密闭改造方案和原油稳定工艺方案。脱水系统密闭改造方案中,分析了改造前后的运行费用和能耗,对设备进行了优化选型;原油稳定工艺设计方案中,通过HYSYS软件研究了进塔温度、进塔压力等因素对原油稳定深度的影响,确定了基本的运行参数,对设备进行了选型计算,根据经济模型确定了最优方案。结果表明:脱水工艺密闭改造后,运行费用减少169万元/年,单位油气处理能耗降低17.5%;负压闪蒸稳定工艺操作简单,投资较低,净收益可达2865万元/年;工艺改造后,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5年,内部收益率为32%,方案经济可行。1号联合站经过工艺改造,解决了集输系统蒸发损耗量大、不环保的问题,为新疆油田公司综合利用油气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节能降耗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小兵,王赤宇,陈莉[5](2014)在《大罐抽气装置在油田站场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罐抽气装置为橇装设备,其自成系统,做成一独立的橇块,不与原稳装置相互影响。原油储罐是油田站场中存储原油的重要设施,因其受到自身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呼吸损耗,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也给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大罐抽气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不仅实现了装置的密闭输送,保障了油田的安全生产,同时也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
陈建锋[6](2014)在《樊一联合站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联合站的完整性管理是对联合站正常运行过程中工艺和设备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通过监测、检测等手段获取与专业管理理论相结合的完整性信息,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对策,使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和精确性,从而在经济可行的范围内不断的降低联合站的风险水平,使联合站的生产运行更安全可靠。本文以樊一联合站为管理对象,通过对樊一联合站原油生产系统、原油稳定系统、采出水系统、给排水消防系统、供热系统以及人员配置的研究,并结合站场完整性管理的技术,对储罐和静设备采用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对转动设备采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技术,对安全仪表系统采用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技术,对工艺流程采用量化风险评价技术。在管理过程中,并不是完全套用技术流程,而是与樊一联合站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相关技术采用合适的方法。最终得出樊一联合站设备失效类型和维护策略、集输和原油稳定系统的安全完整性等级以及联合站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
李永权[7](2013)在《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区,探明原油地质储量达30.7亿吨以上。该地区的油藏普遍属于低渗透油藏,油层原始压力大于原油饱和压力,原始溶解油气比为20~120m3/t;生产油气比60~100m3/t,如果仅按照60m3/t生产油气比进行计算,按年产2400万吨原油计,则每年可产伴生气约14.4×108m3。目前长庆油田对伴生气的利用仅局限于轻烃回收装置,对其研究不多。然而石油伴生气同石油或天然气一样,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不可多得、也不可再生的优质资源,如果就这样白白排放到大气或燃烧后排放到大气中,不但造成了宝贵资源的浪费,还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因此研究伴生气资源综合利用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对伴生气现场测试、伴生气的组分、储量和分布规律及其综合利用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了长庆油田目前伴生气油气性质和开采特征。以西峰油田为例,在生产气油比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伴生气产量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编制程序。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橇装轻烃回收和燃气发电两项工艺,并对其效益做了初步分析,认为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实施推广价值。
曹修恒[8](2013)在《某联合站节能回收与综合利用研究》文中认为分析联合站天然气装置现状后发现有很大的节能减排潜力。放空燃烧的天然气如能回收利用,不但可以增加效益,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联合站轻烃回收装置流体机械采用节能流量调节技术,也能大幅度降低耗电。用电量下降,减少了发电机组的天然气损耗。这部分天然气通过回收能进一步的提高经济效益。
李信,王金华,叶齐红[9](2012)在《联合站轻烃回收装置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调查分析联合站轻烃回收装置运行现状,发现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如果综合应用高温余热回收,电机变频技术、尾气回收等节能减排技术,不但能降低野山联合站轻烃回收装置的能耗和环境污染,还能显着提高经济效益。
罗明宇,史永勤,侍路勇,金自瑞[10](2010)在《轻烃净化分离工艺安全高效运行措施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宝浪联合站轻烃工艺装置是宝浪油田甲级防火、一级防爆的关键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净化分离并回收原油中易挥发的轻质成分,生产以C3和C4为主要成分的液化石油气,分离出以C1和C2为主要成分的干气供宝浪油田油区发电和周边居民生活用气。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装置低温分离工艺中有不利于安全的因素,而消除这些因素对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液化气产量和减少有效成分损失等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宝浪油田联合站轻烃回收装置的技术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宝浪油田联合站轻烃回收装置的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油田原油处理站密闭工艺改造及原油稳定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油田联合站简介 |
1.2 原油脱水工艺概述 |
1.2.1 原油脱水的简介 |
1.2.2 热化学脱水工艺 |
1.2.3 电化学脱水工艺 |
1.2.4 热化学-电化学联合脱水工艺 |
1.3 原油稳定工艺概述 |
1.3.1 原油稳定的简介 |
1.3.2 原油闪蒸稳定法 |
1.3.3 原油分馏稳定法 |
1.3.4 原油稳定工艺的选择 |
1.4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章 联合站基础资料 |
2.1 联合站工程概况 |
2.1.1 联合站现行工艺流程简介 |
2.1.2 存在的问题 |
2.2 联合站油区基础资料 |
2.2.1 站区气象资料 |
2.2.2 站区工程地质情况 |
2.2.3 联合站采出液油、气性质 |
2.2.4 联合站井区产量预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原油脱水工艺设计 |
3.1 原油脱水实验分析 |
3.1.1 破乳剂的筛选 |
3.1.2 热化学脱水参数确定 |
3.1.3 电化学脱水参数确定 |
3.2 老区采出液原油脱水工艺密闭改造设计 |
3.2.1 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
3.2.2 老区原油脱水工艺流程 |
3.2.3 设备设计和选型 |
3.3 M井区采出液原油脱水工艺设计 |
3.3.1 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
3.3.2 M区采出液原油脱水工艺流程 |
3.3.3 设备设计和选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原油稳定工艺设计 |
4.1 闪蒸稳定工艺模拟模型介绍及验证 |
4.1.1 工艺模拟软件及主要模型 |
4.1.2 模型的验证 |
4.2 原油稳定工艺设计模拟 |
4.2.1 方案一:负压闪蒸原油稳定工艺 |
4.2.2 方案二:微正压闪蒸原油稳定工艺 |
4.3 原油稳定工艺方案比选 |
4.3.1 原油稳定产品收益对比 |
4.3.2 加工费用及能耗对比 |
4.3.3 方案综合比选 |
4.4 设备设计和选型 |
4.4.1 负压闪蒸塔 |
4.4.2 负压压缩机 |
4.4.3 换热器 |
4.4.4 三相分离器 |
4.4.5 泵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平面布置及专篇设计 |
5.1 总平面布置 |
5.2 环境保护 |
5.2.1 主要污染源 |
5.2.2 污染控制 |
5.3 安全设施 |
5.3.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
5.3.2 危险有害因素的防范 |
5.4 消防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工艺设备及仪表标识图 |
附录B 老区原油脱水工艺PFD图 |
附录C M区原油脱水工艺PFD图 |
附录D 负压闪蒸工艺PFD图 |
附录E 负压闪蒸塔部分工艺管道及仪表控制流程图 |
附录F 负压闪蒸压缩机工艺管道及仪表控制流程图 |
附录G 负压闪蒸换热器工艺管道及仪表控制流程图 |
附录H 负压闪蒸三相分离器及轻烃外输部分工艺管道及仪表控制流程图 |
致谢 |
(2)新疆油田某区块原油处理站密闭改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油气密闭处理工艺发展现状 |
1.2.2 联合站原油脱水工艺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X联合站密闭改造必要性分析 |
2.1 基础资料 |
2.1.1 气象资料 |
2.1.2 地质资料 |
2.1.3 原油物性 |
2.1.4 生产指标预测 |
2.2 挥发性有机物检 |
2.3 大罐挥发气损耗测量 |
2.3.1 挥发气损耗量计算 |
2.3.2 挥发气损耗量现场测量 |
2.3.3 油品组分测定 |
2.4 原油脱水实验 |
2.4.1 实验测定条件 |
2.4.2 破乳剂筛选试验 |
2.4.3 原油加破乳剂电脱水实验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X联合站地面集输系统现状 |
3.1 原油处理、稳定系统现状 |
3.1.1 原油处理系统现状 |
3.1.2 原油稳定系统现状 |
3.2 联合站改扩建工程 |
3.2.1 系统能力平衡及改扩建规模 |
3.2.2 扩建规模及技术指标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X联合站原油密闭处理改造方案 |
4.1 改造方案一 |
4.1.1 主体工艺流程 |
4.1.2 新老流程调整情况简述 |
4.1.3 辅助流程 |
4.1.4 模拟流程工艺分析 |
4.1.5 主要设备能力核算 |
4.1.6 主要工程量 |
4.2 改造方案二 |
4.2.1 主体工艺流程 |
4.2.2 模拟流程工艺分析 |
4.2.3 主要设备能力核算 |
4.2.4 主要工程量 |
4.3 方案比选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X联合站原油稳定设计方案 |
5.1 稳定工艺要求及可实施性 |
5.2 稳定方案一 |
5.2.1 工艺流程 |
5.2.2 模拟分析 |
5.2.3 加热闪蒸操作参数优化 |
5.2.4 设备选型 |
5.2.5 主要工程量 |
5.3 稳定方案二 |
5.3.1 工艺流程 |
5.3.2 模拟分析 |
5.3.3 负压闪蒸操作参数优化 |
5.3.4 设备选型 |
5.3.5 主要工程量 |
5.4 方案比选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X联合站油品全烃色谱分析表 |
附录 B X联合站原油处理系统平面布置图 |
致谢 |
(3)长庆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与设备橇装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伴生气轻烃回收及橇装化现状 |
1.2.1 轻烃回收现状 |
1.2.2 轻烃回收设备橇装化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3.1 长庆油田伴生气收集现状与伴生气组成分析 |
1.3.2 长庆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主体工艺研究 |
1.3.3 长庆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辅助工艺研究 |
1.3.4 长庆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主要设备选型及成橇研究 |
第二章 长庆油田伴生气收集现状与伴生气组分分析 |
2.1 长庆油田井组及站场伴生气集气工艺应用现状 |
2.1.1 井组集气工艺现状 |
2.1.2 站场集气工艺现状 |
2.2 长庆油田各单位伴生气收集工艺应用现状 |
2.2.1 总体现状 |
2.2.2 各单位集气工艺现状汇总 |
2.3 伴生气组分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长庆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主体工艺研究 |
3.1 基础数据 |
3.1.1 设计规模 |
3.1.2 不同来源伴生气的组成 |
3.2 长庆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主体工艺研究 |
3.2.1 轻烃回收主体工艺概述 |
3.2.2 轻烃回收主体工艺的优选及流程描述 |
3.3 小结 |
第四章 长庆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辅助工艺研究 |
4.1 原油稳定工艺 |
4.1.1 未稳定原油来源 |
4.1.2 原油稳定工艺优选 |
4.1.3 原油稳定工艺优化 |
4.2 原料气增压工艺 |
4.3 脱水工艺 |
4.3.1 脱水方法 |
4.3.2 分子筛类型 |
4.3.3 脱水压力 |
4.4 制冷工艺 |
4.5 分馏工艺 |
4.5.1 产品指标 |
4.5.2 脱乙烷工艺 |
4.5.3 脱丁烷工艺 |
4.6 总体流程图 |
4.7 小结 |
第五章 长庆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主要设备选型及成橇研究 |
5.1 主要工艺设备设计及选型 |
5.1.1 压缩机 |
5.1.2 换热器 |
5.1.3 分离器 |
5.2 工艺装置模块划分及成橇设计 |
5.2.1 原则 |
5.2.2 工艺装置橇块模块划分 |
5.2.3 工艺装置橇块模块设计 |
5.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新疆某油田1号联合站节能降耗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联合站的工艺流程发展现状 |
1.2.2 联合站的优化运行研究 |
1.3 研究方案 |
第2章 1号联合站地面工程现状 |
2.1 基础资料 |
2.1.1 气相资料 |
2.1.2 资源预测 |
2.1.3 流体物性 |
2.2 原油稳定可行性研究 |
2.2.1 蒸发损耗量计算 |
2.2.2 实验法测蒸发损耗量 |
2.2.3 油品组分测定 |
2.3 原油脱水实验 |
2.3.1 实验测定条件 |
2.3.2 破乳剂评价实验 |
2.3.3 电化学脱水实验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原油脱水工艺密闭改造方案 |
3.1 1号联合站脱水工艺流程 |
3.1.1 两段式原油脱水系统 |
3.1.2 原油脱水工艺流程分析 |
3.2 联合站密闭改造工艺措施 |
3.2.1 密闭工艺改造方案 |
3.2.2 主要设备选型 |
3.2.3 主要工程量 |
3.3 健康、安全与环保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原油稳定工艺设计方案 |
4.1 方案一:负压闪蒸稳定工艺 |
4.1.1 工艺流程 |
4.1.2 模拟条件 |
4.1.3 影响因素分析 |
4.1.4 主要设备选型 |
4.1.5 主要工程量 |
4.2 方案二:加热闪蒸稳定工艺 |
4.2.1 工艺流程 |
4.2.2 模拟条件 |
4.2.3 影响因素分析 |
4.2.4 主要设备选型 |
4.2.5 主要工程量 |
4.3 最优经济方案的确定 |
4.3.1 经济模型 |
4.3.2 负压闪蒸最优经济方案 |
4.3.3 加热闪蒸最优经济方案 |
4.3.4 确定最终经济方案 |
4.4 方案的经济评价 |
4.5 健康、安全与环保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实验油品全烃色谱分析表 |
附录 B 原油脱水实验数据表 |
附录 C 1号联合站平面布置图 |
致谢 |
(5)大罐抽气装置在油田站场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大罐抽气装置 |
2 应用分析 |
2.1 设计参数 |
2.2 工艺流程 |
3 运行成本及效益分析 |
3.1 运行成本 |
3.2 效益分析 |
(6)樊一联合站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
1.3 题目来源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联合站完整性管理基本理论介绍 |
2.1 场站完整性管理技术构架 |
2.2 站场资产完整性管理理论 |
2.2.1 资产完整性管理 |
2.2.2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 |
2.2.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 |
2.2.4 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SIL) |
2.3 工艺危害性分析理论 |
2.3.1 站场量化风险评价(QRA)技术 |
2.3.2 危害性与可操作研究(HAZOP)分析技术 |
2.4 小结 |
第三章 樊一联合站工艺设备特点 |
3.1 樊一联合站基本概况 |
3.1.1 樊一联合站地理位置情况 |
3.1.2 樊一联合站周边站场情况 |
3.1.3 樊一联合站总图布局 |
3.2 樊一联合站工艺 |
3.2.1 原油生产流程 |
3.2.2 站内原油稳定及轻烃回收流程 |
3.2.3 站内采出水流程 |
3.2.4 樊一联合站给排水及消防系统流程 |
3.2.5 樊一联合站供热与暖通系统 |
3.3 樊一联合站设备 |
3.3.1 油气集输系统设备及其特点 |
3.3.2 原油稳定及轻烃回收系统设备 |
3.3.3 樊一联合站采出水、注水系统主要设备 |
3.3.4 樊一联合站给排水、消防系统设备 |
3.3.5 樊一联合站供热与暖通设备 |
3.3.6 供电系统主要设备 |
3.3.7 樊一联合站人员配置 |
3.4 小结 |
第四章 樊一联合站完整性管理技术与分析 |
4.1 樊一联合站完整性管理技术的特点 |
4.2 樊一联合站完整性管理技术的基本步骤 |
4.3 联合站完整性管理各技术实施步骤及要素 |
4.3.1 RBI 技术实施步骤及要素 |
4.3.2 RCM 技术实施步骤及要素 |
4.3.3 SIL 技术实施步骤及要素 |
4.3.4 QRA 技术实施步骤及要素 |
4.3.5 HAZOP 分析技术实施步骤及要素 |
4.4 联合站完整性管理体系结构 |
4.5 小结 |
第五章 樊一联合站完整性管理模型建立 |
5.1 基于风险的检测(RBI) |
5.1.1 RBI 技术对应设备 |
5.1.2 RBI 技术采用的方法 |
5.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 |
5.2.1 RCM 技术对应设备 |
5.2.2 RCM 技术采用的方法 |
5.3 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SIL) |
5.4 站场量化风险评价(QRA) |
5.4.1 量化风险评估模型 |
5.4.2 典型事故的选择及事故场景的设定 |
5.4.3 泄漏导致事故概率分析 |
5.4.4 风险计算单元的划分 |
5.4.5 樊一联合站风险接受准则 |
5.5 小结 |
第六章 樊一联合站完整性管理实践 |
6.1 针对储罐、静设备的 RBI 管理 |
6.2 针对重要转动设备的 RCM 管理 |
6.3 针对存在危险隐患系统的 SIL 评估 |
6.3.1 集输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 |
6.3.2 原油稳定及轻烃回收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 |
6.4 樊一联合站站场量化风险评价 |
6.4.1 典型泄漏事故发生概率 |
6.4.2 典型事故导致的死亡概率 |
6.4.3 个人风险、社会风险的计算 |
6.5 樊一联合站完整性管理对策 |
6.6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论文不足及展望 |
7.3.1 论文不足 |
7.3.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7)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套管气的回收与利用 |
1.3.2 边远离散井回收与利用工艺技术 |
1.4 本文的构思和主要工作任务 |
第二章 伴生气现场测试及储量状况 |
2.1 伴生气现场测试 |
2.1.1 测试与取样工具 |
2.1.2 测试工作量 |
2.1.3 选井原则 |
2.1.4 测试、取样原则及结果 |
2.2 分油田伴生气储量现状 |
2.2.1 安塞长 6 |
2.2.2 西峰长 8 |
2.2.3 靖安长 6 |
2.2.4 绥靖长 6、长 4+5 |
2.2.5 姬塬长 4+5 |
2.2.6 白豹长 6 |
2.3 小结 |
第三章 套管气测试数据的处理 |
3.1 油套气分离计算公式 |
3.2 处理步骤与程序 |
3.3 生产气油比处理结果 |
3.4 小结 |
第四章 伴生气生产特征分析 |
4.1 油气性质 |
4.1.1 脱气特征 |
4.1.2 伴生气组分 |
4.2 开采特征 |
4.2.1 井底脱气严重,生产气油比一般是原始气油比的 1~3.5 倍 |
4.2.2 高压井生产气油比普遍比低压井低 |
4.2.3 套气产量比重大 |
4.2.4 含水超过 70%以后,产气量少或不产气 |
4.2.5 气产量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 |
4.2.6 研究阶段的划分 |
4.3 小结 |
第五章 伴生气采收率分析 |
5.1 物质平衡方程通式 |
5.2 弹性采收率 |
5.3 溶解气驱采收率 |
5.4 伴生气采收率评估 |
5.5 小结 |
第六章 生产气油比变化规律研究 |
6.1 低含水阶段 |
6.1.1 气油比变化与地层压力水平的关系 |
6.1.2 生产气油比与井底流压的变化关系 |
6.2 中含水期 |
6.2.1 生产气油比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 |
6.3 小结 |
第七章 伴生气产量预测方法 |
7.1 低含水阶段产气量预测 |
7.1.1 向井流方程 |
7.1.2 瞬时气油比方程 |
7.2 中含水期阶段产气量预测 |
7.2.1 油气水两三相向井流动态方程(IPR 方程) |
7.2.2 生产气油比的校正公式 |
7.2.3 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 |
7.2.4 预测方法 |
7.3 西峰油田伴生气产量动态预测 |
7.3.1 低含水期动态预测 |
7.3.2 中含水期动态预测 |
7.4 小结 |
第八章 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 |
8.1 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 |
8.2 套管气的回收与利用 |
8.2.1 国内情况 |
8.2.2 国外情况 |
8.3 边远离散井回收与利用工艺技术 |
8.3.1 国内情况 |
8.3.2 国外情况 |
8.4 小结 |
第九章 适应性分析及建议 |
9.1 华北油田经验 |
9.1.1 定压放气阀回收工艺 |
9.1.2 高效三相分离工艺 |
9.1.3 大罐抽气装置工艺 |
9.1.4 安装瓦斯发动机工艺 |
9.2 适应性分析及建议 |
9.2.1 橇装轻烃回收工艺的特点: |
9.2.2 燃气发电工艺特点 |
9.3 经济效益分析 |
9.3.1 撬装轻烃回收工艺 |
9.3.2 燃气发电工艺的经济效益分析: |
9.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8)某联合站节能回收与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节能潜力分析 |
二、节能潜力分析 |
三、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
(一) 发电机余热回收 |
1、发电机基本参数: |
2、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分析: |
3、烟气回收方案探究: |
(二) 应用节能流量调节技术降低流体机械能耗 |
(三) 轻烃回收装置尾气回收 |
1、常见尾气回收方法: |
2、具体方案探究: |
四、方案效果预估 |
(9)联合站轻烃回收装置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节能潜力分析 |
2 节能潜力分析 |
3 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
3.1 发电机余热回收 |
3.1.1 发电机基本参数 |
3.1.2 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分析 |
3.1.3 烟气回收方案探究 |
3.2 应用节能流量调节技术降低流体机械能耗 |
3.3 轻烃回收装置尾气回收 |
3.3.1 常见尾气回收方法 |
(1) 油气平衡技术。 |
(2) 气柜回收。 |
(3) CNG技术。 |
3.3.2 具体方案探究 |
4 方案效果预估 |
(10)轻烃净化分离工艺安全高效运行措施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 |
2 改进措施 |
3 技改具体措施 |
4 效果验证 |
4.1 效益核算 |
4.2 费用预算 |
5 结语 |
四、宝浪油田联合站轻烃回收装置的技术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油田原油处理站密闭工艺改造及原油稳定工艺设计[D]. 王可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2]新疆油田某区块原油处理站密闭改造工艺研究[D]. 高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3]长庆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与设备橇装化研究[D]. 郄海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4]新疆某油田1号联合站节能降耗工艺研究[D]. 王艳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5]大罐抽气装置在油田站场的应用[J]. 赵小兵,王赤宇,陈莉.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09)
- [6]樊一联合站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D]. 陈建锋.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5)
- [7]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研究[D]. 李永权. 西安石油大学, 2013(05)
- [8]某联合站节能回收与综合利用研究[J]. 曹修恒. 科技信息, 2013(16)
- [9]联合站轻烃回收装置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J]. 李信,王金华,叶齐红. 辽宁化工, 2012(04)
- [10]轻烃净化分离工艺安全高效运行措施探析[J]. 罗明宇,史永勤,侍路勇,金自瑞.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