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悬吊牵引甩手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54例(论文文献综述)
薛磊[1](2021)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thesis,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组(MIPPO组)32例,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RIF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中医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结果:本研究纳入的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比较,MIPPO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观察指标比较,MIPPO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术后第3天VAS疼痛评分、术后第5天VAS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MIPPO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ORIF组(P<0.05),但是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相比,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骨折愈合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势。
向明[2](2021)在《壮筋续骨汤联合康复锻炼对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壮筋续骨汤联合康复锻炼对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为壮筋续骨汤促进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住院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且符合纳入标准、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切开复位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术后常规治疗+康复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壮筋续骨汤。随访时间为12周,采用临床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评定,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上述相关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各随访时间点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相比,试验组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8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周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VAS评分方面: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2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临床愈合时间方面:在随访中评定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试验组临床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临床疗效方面:术后12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试验组治愈25例,好转5例,未愈0例;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3例,未愈0例,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筋续骨汤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确切,相比常规术后处理更具优势,能更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效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肩关节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运用推广。
洪家坤[3](2020)在《基于ERAS理念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文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通过对比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指导临床工作中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手足骨科的65岁以上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其中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患者33例,行半肩关节置换术患者20例,所有患者取得术后12月及以上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切皮至缝皮完成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1天、1周、1月及末次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1、3、6、12月及末次Constant-Morley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肩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于锁定钢板固定组;两组术后引流量无显着差异;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中术后1日两组无显着差异,术后1周、1月及末次VAS评分锁定钢板组高于半肩关节置换组;两组患者术后1月Constant-Morley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3、6、12月及末次Constant-Morley评分比较锁定钢板组好于半肩关节置换组。两组患者在外展活动度上无明显差异,锁定钢板组在前屈、内旋、外旋活动度上好于半肩关节置换组;在术后并发症上锁定钢板组(24.2%)明显高于半肩关节置换组(15%)。结论:1.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均是治疗老年骨质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术式。2.半肩关节置换术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更低且更好的解决患者的疼痛,锁定钢板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3.对于65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程度轻的老年患者建议优先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于骨质疏松程度严重的患者建议行半肩关节置换术。4.对于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时必须注重其内侧柱支撑的处理,这在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疗效方面至关重要。
苏东方[4](2018)在《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与超肩关节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比较,观察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经Neer分型全部为NeerⅢ型(肱骨近端二部分外科颈骨折),随机分为甩肩组和夹板组各30例。两组治疗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随诊复查,行X线正侧位观察肱骨复位情况,评价肩关节功能以评定治疗效果。同时对比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包括疼痛(Pain)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肌力测定(MMT)评分。进行统计学评价甩肩疗法对肱骨近端骨折NeerⅢ型的临床疗效。结果:1.甩肩组在出院后1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夹板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1个月甩肩组疗效总有效率评定优于夹板组(P<0.05)。2.出院后第3个月:夹板组ROM评分略低于甩肩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评分夹板组均低于甩肩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3个月甩肩组疗效总有效率同样优于夹板组(P<0.05)。3.出院第6个月:夹板组疼痛评分、ROM评分、MMT评分略低于甩肩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异议;夹板组ADL评分、Constant总评分低于甩肩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6个月后甩肩组疗效总有效率略高于夹板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两种治疗疗效逐渐趋于一致。结论:1.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NeerⅢ型的老年患者,甩肩疗法对于肩关节早期的功能恢复效果良好;2.两种疗法在后期肩关节功能恢复的过程中,疗效逐渐趋于一致。
袁伟,姚啸生[5](2017)在《悬吊牵引甩肩疗法》文中指出悬吊牵引甩肩疗法作为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经典方法,其既符合现代医学中"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又符合祖国医学中"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传统理论,贯彻固定与活动统一,骨与软组织并重的整体观念。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现将悬吊牵引甩肩疗法总结如下。
蒋杰[6](2016)在《补肾养血膏方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后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肾养血膏方在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观察病例均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行住院手术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配合早期服用补肾养血膏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两组都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所有患者没有出现术后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者断裂等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效果等方面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按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观察组优25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7%;对照组优18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9例,未愈0例;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17例,未愈0例。结论:补肾养血膏方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使用,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张宏伟[7](2016)在《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型塑形夹板的设计及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小夹板“弹性固定”原理及“动静结合”固定理论,设计制作一种固定牢靠、贴附性、塑形性好,且经济、安全、使用方便的解剖型塑形夹板,旨在解决超肩关节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存在固定不牢靠、易滑落、腋下受卡压等不足。将其不断完善后应用于临床,评价疗效,旨在为解剖型塑形夹板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依据,丰富了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方法:设计制作出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型塑形夹板,以60例老年(≥60岁)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肱骨近端骨折住院病例60例,其中女43例,男17例,年龄分布60-78岁。按就诊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解剖型塑形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PHILOS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周。随访24周,分别对疼痛、日常生活受限程度、肌力、肩关节活动情况,以及治疗4周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情况和12周、24周后骨痂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和患肢因素方面无明显差异。随访24周,按照Constant 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治疗组总评分为(73.08±7.38)分,对照组总评分为(65.62±8.80)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日常生活情况、疼痛、肩关节活动情况、骨痂生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方面都较对照组为优,对照组在骨折的复位方面较治疗组为优。三角肌力量恢复方面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随访24周发现,解剖型塑形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在疼痛的缓解、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肩关节活动度的恢复、骨痂生长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法;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法在骨折的对位方面更有优势,肌力的恢复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在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手法复位解剖型塑形夹板外固定的治疗方法固定牢靠,获得可靠临床疗效,且具有塑形性、贴附性、舒适性好、佩戴方便、价格低廉、调整次数少的优势,值得推广。
李斌,姜健夫,胡轶[8](2014)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院从2009—2012年间共收治并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者35例,现将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3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男10例,女25例,年龄2179岁,平均61岁。按骨折移位方向临床分为4种类型:(1)无移位型骨折9例;(2)外展型骨折14例;(3)内收型骨折8例;(4)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4例。治疗时间为伤后0.5h10天。其中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者石膏外固定24例,X线下复位克氏针经皮固定7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4例。
任国飞[9](2014)在《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回顾性比较甩肩疗法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通过这两种方法治疗后对患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来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以及差异性有无统计学意义。从而达到指导临床,为甩肩疗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和整理了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2010年09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门急诊及住院部治疗并获随访的24例患者。它们分别采用甩肩治疗或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其中甩肩治疗组14例,手术治疗组10例,选择Neer肩关节评分及VAS疼痛评分评定这两种方法的疗效。研究这两种方法存不存在差异性及差异性有无统计学上的意义,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对患肩关节的功能采取Neer肩关节评分、VAS评分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均为a=0.05,以<0.05有统计学意义,对并发症的发生率、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X2(Chi-sqUare)检验,检验水准均为a=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分析结果示:甩肩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甩肩治疗组的病例全部临床愈合,没有1例患者骨折畸形愈合,有1例患者肩关节僵硬,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肩关节活动受限,无血管、神经损伤发生。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86%,并发症发生率7.14%。手术治疗组病例全部临床愈合,无畸形愈合,有2例患者肩关节僵硬,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无手术切口感染,无钢板螺钉断裂、无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手术治疗组患者同样采用Neer功能评分,测出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0.00%,并发症发生率10.00%。两者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患肩关节功能的优良率(Neer肩关节评分优良率)比较:甩肩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治疗中老年闭合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通过对这两种方法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肩功能的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这两种治疗方法都是治疗本骨折的有效方法。甩肩疗法是一种简单、价格实惠、低风险的方法,值得选择。
赖锦培[10](2013)在《辨证分型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62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方法]对6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辨证治疗,治以复位方法、夹板固定、药物治疗、练功活动。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5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7%。[结论]辨证分型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二、悬吊牵引甩手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5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悬吊牵引甩手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54例(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法 |
2.3.1 MIPPO组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
2.3.2 ORIF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
2.4 术后处理 |
2.5 功能锻炼 |
2.6 术后中药辅助治疗 |
2.7 随访 |
3 疗效评定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5 结果 |
5.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5.2 术中观察指标比较 |
5.3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
5.4 两组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
5.5 并发症比较 |
讨论 |
1 肱骨外科颈的解剖 |
2 MIPPO技术的理论基础 |
3 本研究结果分析 |
4 MIPPO技术的优势及不足 |
5 ORIF技术的优势及不足 |
6 中医药辅助治疗的优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2)壮筋续骨汤联合康复锻炼对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收集 |
2 病例分组 |
3 诊断标准 |
3.1 中医诊断标准 |
3.2 西医诊断标准 |
3.3 分型标椎 |
4 纳入标准 |
5 排除标准 |
6 脱落标准 |
7 脱落病例处理 |
研究方法 |
1 治疗方法 |
1.1 手术治疗方法及过程 |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3 疗效评定标准 |
3.1 VAS评分 |
3.2 术后1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 |
3.3 临床愈合时间 |
3.4 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 |
4 安全性监测及不良反应记录 |
4.1 安全性监测 |
4.2 不良反应记录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两组性别比较 |
1.2 两组年龄比较 |
1.3 骨折分型比较 |
2 治疗前指标分析 |
2.1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 |
3 治疗后指标的分析比较 |
3.1 两组术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3.2 VAS评分比较 |
3.3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
3.4 术后12 周临床疗效比较 |
4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分析 |
4.1 安全性分析 |
4.2 不良反应分析 |
讨论 |
1 国内外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认识 |
2 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术 |
3 功能锻炼 |
4 中医药在骨折术后的运用 |
5 课题主方特点及现代药理分析 |
5.1 药物作用及特点 |
5.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6 研究结果分析 |
6.1 壮筋续骨汤联合康复锻炼对Constant-Murley评分的影响 |
6.2 壮筋续骨汤联合康复锻炼对VAS评分的影响 |
6.3 壮筋续骨汤联合康复锻炼对临床愈合时间的影响 |
6.4 壮筋续骨汤联合康复锻炼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
7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8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基于ERAS理念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略缩词 |
前言 |
理论基础 |
病例资料 |
诊断标准 |
纳入与排除标准 |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
入院后及围手术期处理 |
手术操作 |
术后处理 |
抗骨质疏松治疗 |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结果 |
结果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4)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病例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5)悬吊牵引甩肩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 |
2 甩肩疗法的基本原理 |
2.1 肩关节的特点 |
2.2 作用机理 |
2.2.1 传统医学理论 |
2.2.2 现代医学理论 |
3 操作方法 |
3.1 基础材料 |
3.2 皮牵引甩肩法 |
3.2.1 甩肩时间 |
3.2.2 牵引重量 |
4 注意事项 |
5 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
5.1 甩肩疗法前后比较 |
5.2 甩肩疗法与小夹板固定比较 |
5.3 甩肩疗法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 |
6 小结 |
(6)补肾养血膏方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相关基础 |
1.1 解剖特点 |
1.2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损伤机制 |
1.2.1 间接暴力 |
1.2.2 直接暴力 |
1.3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分型 |
1.3.1 Neer分型 |
1.3.2 AO分型 |
2 膏方 |
2.1 膏方的定义及作用 |
2.2 膏方的发展概述 |
2.3 膏方的制备 |
2.4 膏方的应用 |
2.4.1 膏方在内科疾病上的应用 |
2.4.2 膏方在骨科疾病上的应用 |
3 治疗 |
3.1 手术治疗 |
3.1.1 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
3.1.2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
3.1.3 T型钢板内固定术 |
3.1.4 髓内钉的内固定术 |
3.2 其他手术方法 |
3.2.1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
3.2.2 微创技术 |
3.3 保守治疗 |
3.3.1 牵引甩肩疗法 |
3.3.2 手法整复外固定术 |
3.3.3 中药内服疗法 |
4 术后并发症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临床分型 |
1.4 纳入病例标准 |
1.5 排除病例标准 |
1.6 病例一般资料 |
2 治疗方案 |
2.1 观察组治疗方案 |
2.1.1 术前处理 |
2.1.2 手术方法 |
2.1.3 术后处理 |
2.2 对照组治疗方案 |
3 观察指标 |
4 疗效评定标准 |
4.1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
4.2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
4.3 临床疗效标准 |
5 统计方法 |
6 结果 |
7 讨论 |
7.1 祖国医学对骨折的认识与治疗 |
7.2 中药对骨折愈合的相关研究 |
7.3 补肾养血膏方 |
7.4 术后功能锻炼 |
8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一 |
综述 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方法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型塑形夹板的设计及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解剖型塑形夹板的设计制作 |
1 设计原理—“弹性固定”原理 |
2 依据设计原理建立假想模型 |
3 依据假想模型特点建立解剖型塑形夹板的石膏模型 |
4 依据石膏模型制作解剖型塑形夹板 |
第二部分 解剖型塑形夹板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3 研究病例纳入标准 |
4 研究病例排除标准 |
5 病例的剔除标准 |
6 病例的终止脱落与处理 |
6.1 病例的终止 |
6.2 终止病例的处理 |
6.3 病例的脱落标准 |
6.4 脱落病例处理 |
治疗方法 |
1 治疗组手法复位解剖型塑形夹板外固定 |
1.1 复位前准备 |
1.2 整复手法 |
1.3 固定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
1.4 随访 |
2 对照组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护理及康复 |
2.4 随访 |
3 疗效评定标准 |
3.1 Constant 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
3.2 骨痂生长评判标准 |
3.3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
3.4 骨折复位优良标准 |
4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基线资料 |
1.1 性别构成比较 |
1.2 平均年龄比较 |
1.3 患肢因素比较 |
1.4 骨折类型比较 |
2 CMS各项评分 |
3 CMS总积分 |
4 骨痂生长 |
5 骨折复位 |
6 骨折临床愈合情况 |
讨论 |
1 解剖型塑形夹板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依据 |
1.1 设计原理及依据 |
1.2 结构特点及原理应用分析 |
2 影响老年人PHF治疗的因素 |
2.1 治疗方案的选择 |
2.2 临床研究依据 |
2.3 治疗方法本身的优缺点 |
3 祖国医学对PHF的认识 |
4 解剖型塑形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性PHF的临床疗效及作用原理 |
4.1 解剖型塑形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性PHF的临床疗效及分析 |
4.2 提供骨折愈合的力学环境 |
5 解剖型塑形夹板“弹性固定”促进PHF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6 解剖型塑形夹板“弹性固定”后微动存在的不足 |
6.1 微动的诱发方式尚不确定 |
6.2 微动的量难以控制 |
6.3 微动的时机难以把握 |
6.4 微动的方向 |
结语 |
正文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成果 |
(8)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9)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绪论 |
一、祖国医学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认识 |
1. 病因病机 |
2. 内治法 |
3. 外治法 |
4. 骨折手法整复 |
5. 骨折固定 |
6. 功能锻炼 |
二、现代医学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认识 |
1. 解剖特点 |
2. 生物力学特点 |
3. 病因病机 |
4. 诊断 |
5. 分型 |
6.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1. 试验设计原则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研究方法 |
6. 数据收集 |
7. 统计方法 |
8. 疗效评价标准 |
9. 结果 |
10. 结论 |
11. 典型病例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一、保守治疗评价 |
二、手术治疗评价 |
三、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辨证分型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62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设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退出标准 |
1.5 诊断标准 |
1.5.1 西医诊断 |
1.5.2 中医诊断 |
1.6 治疗方法 |
1.6.1 复位方法 |
1.6.2 夹板固定 |
1.6.3 药物治疗 |
1.6.4 练功活动 |
1.7 疗效判定 |
2 结果 |
2.1 基线资料 |
2.2 退出病例 |
2.3 脱落病例 |
2.4 临床疗效 |
2.5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四、悬吊牵引甩手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5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薛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壮筋续骨汤联合康复锻炼对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D]. 向明.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基于ERAS理念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疗效分析[D]. 洪家坤. 湖北民族大学, 2020(02)
- [4]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D]. 苏东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5]悬吊牵引甩肩疗法[J]. 袁伟,姚啸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 [6]补肾养血膏方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后的疗效观察[D]. 蒋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7]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型塑形夹板的设计及临床疗效评价[D]. 张宏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疗效分析[J]. 李斌,姜健夫,胡轶.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02)
- [9]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观察[D]. 任国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2)
- [10]辨证分型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62例临床观察[J]. 赖锦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