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inux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新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瞿伟[1](2021)在《基于Hi3559V200双系统架构的HDMI显微相机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数字显微镜在生命科学研究、工业制造、医疗诊断、教育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显微相机则是数字显微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微相机是工业相机的一种,从接口划分可以分为专用机器视觉接口相机和通用接口相机。通用接口相机性价比高且应用场景广泛,拥有重要的实用研究价值。本文基于Hi3559V200平台研究并提出了一款双操作系统架构、拥有丰富图像处理功能和强大视频图像编解码功能、HDMI接口的快速启动显微相机。显微相机作为典型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方面的要求与通用计算平台有所不同。嵌入式系统分为对称嵌入式系统和非对称嵌入式系统,对称嵌入式系统性能负载更均衡、适用范围更广,非对称嵌入式系统则结合了通用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的优势,适用于对实时性有一定要求且需要有良好功能扩展性和人机交互的场景。论文设计的显微相机支持脱离PC工作。相机通过HDMI接口和USB接口两种方式输出视频码流,支持3840×2160分辨率30FPS视频编解码和3840×2160分辨率图片编解码,支持外接SD卡或U盘扩展存储。同时相机支持丰富多样的图像处理功能,提供了很高的图像调节自由度。相机拥有图形用户界面,通过鼠标可以对相机进行控制。除了图像处理以及视频图片编解码,相机还提供了测量功能,用户可通过鼠标使用图形用户界面提供的多种测量工具完成对实时图像的测量。论文设计的显微相机采用Linux+HuaweiLiteOS的双操作系统架构,Linux负责图形用户界面和外设适配等通用功能,Huawei LiteOS负责图像处理以及视频图片编解码等专用媒体业务。双操作系统分别运行在Hi3559V200双核处理器的两个不同核心上,通过U-boot引导启动,并使用中断和共享内存实现核间通信以及视频码流数据交互。双系统显微相机软件建立在论文设计的中间件基础之上。中间件是位于图形用户界面和底层硬件驱动之间的逻辑抽象层。论文按照低耦合、高复用和高效率的原则设计了软件中间件,中间件从底层到上层分为COMMON、ISP、VIDEO、UVC、TEST和LITEO六个模块,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模块。论文提出了针对双系统显微相机的快速启动综合优化方案,从相机启动流程出发,研究了基于U-boot优化、Linux内核优化、程序流程优化和其他整体优化等优化方案,通过裁剪相机的固件、优化启动流程和优化用户程序运行流程,大幅度提升了相机从上电到输出预览图像的速度,与同类型HDMI显微相机相比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论文最后对相机的设计功能进行了整体测试,验证了论文设计双系统显微相机功能的可用性、易用性、稳定性,验证了采用快速启动综合优化方案,相较于同类型HDMI显微相机有明显的领先。与其他显微相机相比,论文设计的显微相机拥有功能丰富、编解码性能高、成本低、启动速度快和结构紧凑的特点,拥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贾熙[2](2020)在《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列车事件记录仪的设计》文中指出伴随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列车设备愈加复杂,设备故障排查难度逐渐增大。列车事件记录仪作为列车安全设备之一,记录列车设备实时运行状态,为列车故障分析以及运营维护提供数据支撑,具有法律依据。针对国外列车设备技术垄断,国内城轨列车事件记录仪记录数据不全面,存储器安全防护不够,数据安全系数不高等方面问题,研究一种软硬件可配置化、具有数据加密算法的列车事件记录仪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通过分析TCN列车通信网络特点,从列车实际数据源出发采用模块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列车事件记录仪整体设计方案,并完成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在硬件部分采用一块母板和多块子板的方式可根据列车实际情况实现硬件灵活配置,并完成以AM3358为控制核心的主控模块、数字量DI采集模块、模拟量AI采集模块、MVB总线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接口模块、电源模块等硬件电路设计。软件部分通过分析列车事件记录仪软件体系特点,选用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系统平台。本文主要完成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与移植,MVB、DI等功能模块驱动程序的编写,以及应用主程序及各模块采集子程序设计。针对数据安全、数据完整性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专门运用于列车事件记录仪的ERM-ES加密算法,实现了记录仪数据加密转储功能。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模拟试验平台,对列车事件记录仪的各模块进行功能性测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事件记录仪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可完成数据加密转存功能以及数据完整性验证,从而验证方案的切实可行,满足列车事件记录仪记录数据具有法律依据不容篡改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史云鹏[3](2020)在《基于视频采集技术的城市交通流实时采集关键设备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私家车数量的逐年攀升导致了城市道路容量接近饱和状态,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成了城市道路的一种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完成道路交通的协调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对于交通信息的采集。实时交通信息数据的采集有多种方法,而近些年发展迅速的图像处理技术也逐步应用在交通流信息采集方面,它具有大区域检测、设置灵活、易更新等优势,现在已经成为智能交通的一类研究热点。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视频采集技术的城市交通流实时采集关键设备,它通过在道路路口及路段上架设摄像头设备,采集城市道路的交通视频影像,采集后的视频通过嵌入式设备进行实时处理,其中采用嵌入式技术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采集到的视频流处理出的各类交通数据,包括车流量、平均车速、拥堵状态、车道占有率和车头时距等,并将这些数据依据通信协议形成数据包,发送给远端服务器,便于后续的交通流大数据处理和交通管理者整体调控。本文实现了视频流在OK6410嵌入式开发设备上的实时采集,摄像头与OK6410采用USB对接,其中视频流的编解码方式采用了 H.264标准,在传输方面利用开源代码项目luvcview完成了对摄像头编码后的图像进行采集。采集后端使用的是以ARM11位架构的OK6410嵌入式开发设备,完成了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在视频采集的USB接口、LCD、触摸屏和DMA控制器四个驱动程序模块的编写。而主要的处理程序是在Linux用户层中完成,在嵌入式Linux3.0.1系统环境下配置了 OpenCV2.6.9版本以实现图像处理程序的开发,图像处理算法对图像增强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处理速度,满足了系统数据采集实时性的要求。在嵌入式设备中完成了 Qt4.4.3版本以及tslib库的配置,实现了在开发板图形化界面和LCD触摸功能设计实现。处理后的路段数据,通过无线数字传输电台连接嵌入式系统RS232串行接口,将数据包传输到后端的服务器中。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使用基于TDMA的传输协议方式,将多个路段的采集节点分为不同时隙进行数据包的传输。测试结果显示检测系统对于路口车辆的信息采集具有快速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对于采集后的数据向服务器的传输协议测试也满足了设计的需要,方便了后续数据的处理,以及根据交通数据而进行的预测。
杨耀森[4](2020)在《基于嵌入式的流媒体加密传输与存储平台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5G与AI的落地,新型通信时代下的流媒体技术对于嵌入式运算平台的需求急剧的增加,在硬件性能和软件版本提升的同时,随着保密意识的增强,安全性也成为了平台发展的重要关注点。因此,本文将围绕视频会议这一流媒体应用点,构建一种流媒体传输存储的专用嵌入式平台并为其设计加密方案,致力于为新型智能的流媒体发展提供一种可观的硬件选择。本文首先从新视频时代下流媒体数据的传输、存储以及加密三个方向切入,对硬件选择和软件设计展开叙述。硬件设计方面采用DSP+ARM的嵌入式SOC架构,选用TI公司生产的基于Davinci技术的TMS320DM8148芯片作为CPU,搭建外围附属电路,完成硬件设计;软件方面首先搭建开发环境,移植linux操作系统,做好初期的准备工作,接着设计基于McFW视频框架的流媒体软件架构,插入同步音频数据的采集并进行压缩编码、媒体封装,最后移植流媒体开源服务器live555对封装包进行传输和存储,其中网络传输的接口为千兆RMGII模式,支持RJ45接口,存储设备则支持可插拔的USB便携存储器。流媒体平台设计完毕后接着进行加密模块的设计,本文选用一种新型的隐写加密技术(将要加密的数据通过相关的算法嵌入到压缩的视频数据中),首先在传统的隐写算法上引入最小化失真框架,接着构造出基于边缘特征的代价函数,并设计隐写规则进行数据的隐写,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平台的隐写流程,提供出隐写算法的伪代码。文章最后对流媒体平台进行独立硬件性能测试和完整系统运行测试,并给出实验结论,证明该流媒体平台不仅在硬件配置上处于较高的水平,可以作为视频会议等流媒体应用的平台选择,而且高性能DSP核支持音视频算法的植入,系统拥有一定算力,相信在新的智能信息时代中也可以作基础硬件平台使用。
狄晓斌[5](2020)在《基于嵌入式Linux的铁路道口信号智能预警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铁路道口信号在铁路运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口信号控制设备是铁路控制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为了保证道口的铁路侧与公路侧的交通能够可靠、高效、稳定的进行,需要道口信号控制设备能在保证安全预警的前提下高效可靠的工作,能将道口预警信号准确并及时的传达各方人员车辆。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道口信号DX3型设备,采用机械控制和继电器组合结构设计,由于设备设计陈旧,导致故障率较高,维护成本较大,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随着5G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设备的使用更加广泛,本次课题设计的道口智能预警嵌入式控制系统不仅能解决目前道口信号系统存在的问题,还是对铁路控制设备硬件智能化的尝试与探索,对铁路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意义。本次课题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种嵌入式控制系统智能硬件设备管理道口信号并及时预警行人车辆,本次设备控制核心采用ARM硬件平台和嵌入式Linux软件平台,结合信号采集部件摄像机与雷达完成道口信号的安全预警工作。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铁路道口现场工勘调研,调研分析当前道口信号DX3型设备的工作原理与问题所在,确定本次设计的系统整体方案。(2)围绕控制系统的核心ARM硬件平台,设计了控制系统的外围接口功能电路,包括多级电源电路模块、串口调试电路模块、以太网通信电路模块、LCD液晶显示电路模块、TF卡存储电路模块、Mini PCIE电路模块、RS232通信电路模块、RS485通信电路模块等。(3)围绕控制系统的软件平台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编译了启动引导程序Uboot,裁剪配置了Linux内核,并构建移植了根文件系统到核心控制软件平台系统,同时对各个接口的驱动程序进行了修改调试。(4)根据道口安全预警功能利用嵌入式Linux多线程编程实现了IP视频流显示线程、雷达信息通信线程、执行部件动作线程以及看门狗线程等,实现了道口信号控制设备的基本功能。全文包含图45幅,表5个,参考文献41篇。
罗建亮[6](2020)在《基于Qt的嵌入式法院自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信息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嵌入式产品已经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遍地开花,不论是医疗电子还是法院自助服务终端无一不涉及到嵌入式系统,嵌入式产品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院的办事方式绝大多数还是传统的窗口人工办理,当事人绝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排队,窗口查询、填写信息等上,造成服务大厅不堪重负,服务不好。嵌入式linux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法院自助系统的发展。法院自助系统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是需要给这些自助终端配备一个外观漂亮、简洁、易如操作的图形用户界面,使大众更加简单方便的使用嵌入式产品,Qt作为一个跨平台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能为用户提供美观易操作的图形界面。因此,基于Qt的嵌入式法院自助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法院自助系统的功能概要。法院自助系统主要实现基于Qt的用户自助立案,“一站式”服务功能。(2)对法院自助系统的整个硬件电路进行设计打板。本文选用Rockchip公司的RK3399芯片作为本自助系统的主控芯片。采用“主板+外围模块”的设计思路,对主板和外围模块进行PCB设计。(3)以Linux操作系统为基础,对法院自助系统基于Qt进行软件设计,主要包括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裁剪、底层设备驱动开发和上层基于Qt的应用层软件的开发,分模块介绍了上层应用的核心功能模块的实现流程,包括自助立案、地图引导、案件查询、表单打印、帮助按钮、双屏异显功能模块。本文设计的法院自助系统经过调试和拷机测试,达到了预期的需求功能。
余湲[7](2020)在《Y公司嵌入式操作系统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全国各地正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软硬件领域的应用创新产业,先后启动试点工作、扩大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操作系统领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创新能力。Y公司作为国内一家专注于以操作系统为基础的软件研发、生产、销售型公司,经过了十五年的发展,己形成了近百人的专家团队,先后开发了桌面、服务器、嵌入式、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其中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产品于2006年底正式对外发布并成功商用,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软件博览会金奖”等多个荣誉,但多年来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是销售给通信行业集成商运行在通信终端设备,其他的行业没有取得市场突破,Y公司需要进行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的分析和优化以求把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到更多的行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基于上述背景,作者借助最新的行业数据和Y公司当前的经营情况,以营销相关的理论基础与方法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研、访谈等方式,识别Y公司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和营销组合策略(4P)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优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嵌入式操作系统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存在以下问题:市场细分标准过于单一、目标市场不明确、市场定位缺乏独特性。在营销组合策略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标准版本的创新力不足、软硬件一体化产品硬件不可控、价格策略缺乏灵活性、渠道体系不完善、促销力度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建议,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方面:新增以行业和企业性质两种细分标准,聚焦到更加明确的目标市场,重新定位为专业的工业级嵌入式操作系统产品。在营销组合策略方面:加强标准化产品的迭代和管理、加强对硬件厂商的管控及备份、制定更加灵活的模块化版本定价策略、建设完善的渠道体系、加大品牌促销力度。
周刚华[8](2020)在《基于FPGA嵌入式内核的AODV协议半物理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网络在网络组网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移动自组织网络作为无线通信网络的重要分支,得到了各个应用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对于移动自组织网络(Ad Hoc网络),网络层协议在网络路由建立和网络维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基于移动自组织网络的标签式区域导航技术”项目需求为依托,开展基于FPGA嵌入式Cortex-A9内核的Ad Hoc网络层AODV路由协议的半物理仿真研究,为Ad Hoc网络节点间的顺利组网提供工程实现方面的技术积累,同时根据Ad Hoc网络节点间建立的通信链路为后续的高精度测距数据提供传递通道,目前主要的内容及成果如下:1.研究了网络层AODV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协议的运行机制,根据其工作特点进行了基于Zc706开发板的硬件电路设计。电路综合映射后得到的硬件配置文件可用于后续系统引导文件的制作,完成Zc706开发板上可编程逻辑资源的初始化,为嵌入式Linux系统启动提供硬件平台支持。2.对基于FPGA的嵌入式内核编译和嵌入式应用开发环境配置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开展了基于Ubuntu系统的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Boot Loader引导文件,保障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在Zynq开发板平台上的正常启动和运行;移植、编译了Linux内核镜像文件,生成了设备树文件,配置了文件挂载系统,具备了在此嵌入式软硬件系统平台上进行应用开发的基本条件。3.本文基于自主编译的FPGA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环境,对无线网卡的驱动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和移植,然后在Zc706上安装和配置了无线网卡,并对网卡的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无线网卡可实现对外正常的数据交互和通信业务,从而保障了后续路由协议的半物理仿真研究工作。4.课题中开展了FPGA嵌入式软硬件平台对AODV路由协议的半物理仿真工作,对AODV协议的软件架构进行梳理和设计,完成了AODV协议源代码在FPGA嵌入式系统环境下的移植、编译和测试工作。半物理仿真结果表明:运行AODV协议的终端需要几毫秒的时间来完成节点的建立,节点建立后,节点终端间可以相互进行路由发现并建立通信链路,完成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建立和节点间的相互通信。通过NS2软件实现了对该协议的第三方软件环境下的性能验证,得到了不同预设条件下自组网的拓扑结构和节点间的端到端时延。
胡为旭[9](2020)在《基于Cotex-A9的嵌入式智能消防集散控制与综合信息监测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电器功率越来越大,导致火灾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当今社会上的消防系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报警不及时、误报、漏报、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处理火灾等。因此,研究一个反应迅速、稳定性高、实时性好的智能消防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本文提出的嵌入式智能消防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所研究系统通过在多区域、多地点放置火灾检测传感器节点,利用CAN总线通讯技术将这些节点组成网络,进行火灾检测;系统采用的是集散控制方式,即一个嵌入式集中控制器和多个微控制器,这种控制方式提高系统控制的稳定性;集中控制器通过网络将下位机数据发送给上位机LabVIEW界面显示,实现消防信息智能化显示。首先本文设计了智能消防检测系统,其中包括检测火灾系统和CAN总线通讯系统,检测火灾系统将检测的数据实时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库存储起来,方便人员查阅;检测节点通过CAN总线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使系统数据传输更加稳定。其次本文设计了智能消防联动系统,包括声光报警器、防火卷帘门、应急照明灯,这些联动设备通过S3C4412集中控制器直接控制,实现报警处理自动化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最后本文设计了智能消防综合信息监测系统,利用LabVIEW设计登录界面、消防检测界面、消防联动界面和消防联动设备电源监测界面,通过SQL Server设计数据库。该系统完成了对火灾定位、火灾报警、火灾历史查询和用户友好界面功能。基于Cotex-A9的嵌入式智能消防集散控制与综合信息监测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反映迅速、实时性好等特点,但还有一些不足,文章最后对系统做了总结和未来展望。
岑碧琦[10](2020)在《基于嵌入式Linux线切割数控系统的实时性优化及其软件开发》文中认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因其具有无切削力、不受限于材料的硬度和刚度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精密模具制造、汽车、医疗等领域产品的加工。国内线切割数控的发展仍滞留于PC+控制卡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数控系统的要求。将具有功能可定制、成本低、体积小巧等优势的嵌入式技术与传统数控技术相结合,对线切割数控系统升级具有重要意义。Linux系统以其源码公开、内核可裁剪、性能稳定等优点成为嵌入式领域的热门选择。因此,结合嵌入式技术与Linux系统的优势开发出符合数控线切割加工硬实时要求的数控系统在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大环境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优化Linux系统实时性并尝试在嵌入式平台开发线切割数控软件为目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1、对线切割实时任务和Linux系统实时性的研究。分析研究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过程中实时任务的运行及其在通用系统调度延迟的不可预期性,提出电火花线切割数控加工对实时性的要求。对Linux系统的实时缺陷及优化方案进行说明,分析实时补丁实现的关键技术与仍存在的不足,并使用实时补丁对Linux系统实时性进行部分改造。2、提出新型调度策略。对Linux内核进程调度架构、调度器实现原理以及两种成熟的硬实时调度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EDF算法在CPU过载情况下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所有实时任务都得不到满足的情况,提出将Linux实时任务优先级与其绝对截止期相结合共同决定实时任务重要性的SPD算法。3、实现并测试新型调度策略。通过实现SPD调度类将新型算法添加进Linux内核,并对改进后的系统进行实时性测试,验证添加了新型调度算法的Linux内核可满足数控系统在轻载、过载下的实时性要求。4、搭建软件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通过配置TFTP、NFS服务,将改进后的Linux内核、u-boot、制作的根文件系统以及Qt/E等移植进开发板完成环境搭建。5、电火花线切割数控软件开发。设计实现了软件的主要功能界面,完成了软件重要模块,包括文件读取、代码解释器、插补器等,并移植进入目标开发板同时进行了上机测试。
二、Linux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新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inux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新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Hi3559V200双系统架构的HDMI显微相机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工业相机研究现状 |
1.2.2 嵌入式操作系统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多核处理器上的嵌入式系统研究 |
2.1 多核处理器 |
2.2 对称嵌入式系统 |
2.3 非对称嵌入式系统 |
2.3.1 虚拟化 |
2.3.2 各核心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
2.4 双操作系统结构的关键技术 |
2.4.1 Huawei LiteOS结构 |
2.4.2 双操作系统内核启动方式 |
2.4.3 双操作系统通信方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双系统显微相机硬件结构与电路设计 |
3.1 总体硬件结构设计 |
3.2 硬件核心模块 |
3.2.1 主控芯片模块 |
3.2.2 内置存储模块 |
3.2.3 图像采集模块 |
3.2.4 外设接口模块 |
3.3 双系统显微相机样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系统显徼相机软件设计 |
4.1 双系统显微相机总体软件框架 |
4.2 双系统显微相机软件系统环境设计 |
4.2.1 开发环境搭建 |
4.2.2 软件运行内存划分 |
4.2.3 固件分区设计 |
4.3 双系统显微相机驱动程序的开发 |
4.3.1 图像传感器驱动 |
4.3.2 RTC驱动 |
4.4 双系统显微相机中间件的设计 |
4.4.1 中间件结构 |
4.4.2 COMMON模块设计 |
4.4.3 ISP模块设计 |
4.4.4 VIDEO模块设计 |
4.4.5 UVC模块设计 |
4.4.6 LITEOS模块设计 |
4.4.7 TEST模块设计 |
4.5 双系统显微相机的图形用户界面及其功能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双系统显徼相机快速启动分析与优化 |
5.1 快速启动优化总览 |
5.2 U-boot优化 |
5.2.1 U-boot裁剪 |
5.2.2 U-boot启动流程优化 |
5.3 Linux内核优化 |
5.3.1 Linux内核裁剪 |
5.3.2 关闭Linux内核打印 |
5.4 程序流程优化 |
5.4.1 驱动加载优化 |
5.4.2 快速启动参数 |
5.5 其他通用优化 |
5.5.1 硬件解压缩 |
5.5.2 文件系统优化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双系统显徽相机整体展示 |
6.1 相机工作场景测试 |
6.2 ISP功能测试 |
6.3 视频编解码性能测试 |
6.3.1 编码 |
6.3.2 解码 |
6.4 UVC测试 |
6.5 快速启动测试 |
6.5.1 测试方法 |
6.5.2 测试结果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历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2)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列车事件记录仪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列车事件记录仪发展现状 |
1.3 论文章节安排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列车事件记录仪总体方案设计 |
2.1 TCN列车通信网络 |
2.2 MVB多功能车辆总线 |
2.2.1 MVB通信数据特点 |
2.2.2 MVB帧及报文 |
2.3 ERM采集数据分类 |
2.4 ERM总体方案设计 |
2.4.1 ERM系统组成 |
2.4.2 ERM各模块设计方案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RM硬件设计 |
3.1 ERM硬件总体架构 |
3.2 ERM主控制板 |
3.2.1 AM3358芯片 |
3.2.2 主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
3.3 电源模块硬件设计 |
3.4 AI/DI信号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
3.4.1 DI信号采集电路 |
3.4.2 AI信号采集电路 |
3.5 MVB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
3.5.1MVB控制器D013 |
3.5.2 D013外围电路设计 |
3.5.3 MVB外源接口电路 |
3.6 防护储存器模块 |
3.7 通信接口电路 |
3.7.1 以太网接口 |
3.7.2 RS-232接口 |
3.7.3 USB通信接口 |
3.7.4 JTAG接口电路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RM软件设计 |
4.1 软件总体架构 |
4.1.1 ERM软件需求分析 |
4.1.2 嵌入式系统的选择 |
4.1.3 ERM软件总体架构 |
4.2 ERM软件开发环境 |
4.2.1 交叉编译环境 |
4.2.2 TFTP服务器搭建 |
4.3 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 |
4.3.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架构 |
4.3.2 引导加载程序 |
4.3.3 嵌入式Linux内核 |
4.3.4 Linux根文件系统 |
4.4 ERM应用软件设计 |
4.4.1 ERM主程序设计 |
4.4.2 AI模拟量采集程序设计 |
4.4.3 DI数字量采集程序设计 |
4.4.4 MVB总线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5 ERM-ES加密转储算法 |
4.5.1 ERM-ES加密转储算法结构 |
4.5.2 ERM-ES加密转储算法实现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平台搭建 |
5.2 串口测试 |
5.2.1 调试串口终端显示测试 |
5.2.2 串口数据收发测试 |
5.3 以太网测试 |
5.3.1 以太网通信调试 |
5.3.2 以太网功能测试 |
5.4 采集功能测试 |
5.4.1 AI、DI采集测试 |
5.4.2 MVB数据采集测试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基于视频采集技术的城市交通流实时采集关键设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
1.4 课题设计主要内容 |
2 课题设计关键技术 |
2.1 嵌入式开发技术 |
2.1.1 嵌入式驱动开发 |
2.1.2 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 |
2.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
2.2.1 数字图像处理常用方法 |
2.2.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
2.3 ARM Qt GUI开发 |
2.4 基于Qt的串口通信技术 |
3 基于视频采集技术的交通流实时采集系统概述 |
3.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1.1 系统的结构框架 |
3.1.2 系统的应用区域 |
3.2 系统硬件结构 |
3.2.1 硬件整体结构 |
3.2.2 核心S3C6410介绍 |
3.2.3 主要硬件模块电路 |
3.3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
3.3.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选择 |
3.3.2 系统软件设计结构 |
4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 |
4.1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构建 |
4.1.1 开发硬件环境 |
4.1.2 开发环境的软件准备 |
4.2 嵌入式Linux系统的构成 |
4.2.1 U-boot简介 |
4.2.2 Linux系统的内核 |
4.2.3 Linux的文件系统 |
4.3 Linux系统的编译和烧写 |
4.3.1 编译U-boot和Linux内核 |
4.3.2 配置网络文件系统 |
4.4 ARM Qt开发环境搭建 |
4.4.1 Qt库在Linux系统中的移植 |
4.4.2 Qt creator工具 |
4.5 Opencv库的移植 |
4.5.1 Opencv依赖项的编译和安装 |
4.5.2 Opencv2.4.9的编译和安装 |
5 系统软件设计 |
5.1 视频流采集 |
5.1.1 V4L2架构驱动移植 |
5.1.2 luvcview视频图像采集 |
5.2 嵌入式驱动程序的设计 |
5.2.1 USB驱动程序的设计 |
5.2.2 LCD驱动设计 |
5.2.3 触摸屏驱动的设计 |
5.2.4 DMA驱动设计 |
5.3 OpenCV图像处理核心算法的设计 |
5.3.1 读取图像的像素数据 |
5.3.2 图像增强 |
5.3.3 车辆驶入、驶出判断 |
5.3.4 车流量统计 |
5.3.5 平均车速的计算 |
5.3.6 拥堵判断 |
5.4 Qt GUI图形化界面设计 |
5.4.1 视频流的导入和处理 |
5.4.2 传输模块的设计 |
5.5 发送包协议的设计 |
6 系统测试 |
6.1 采集测试 |
6.2 显示及数据测试 |
6.2.1 Qt界面显示测试 |
6.2.2 图像处理算法准确性测试 |
6.2.3 采集节点发送包测试 |
6.3 测试结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基于嵌入式的流媒体加密传输与存储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流媒体发展现状 |
1.2.2 视频加密发展现状 |
1.2.3 嵌入式平台发展现状 |
1.3 章节安排 |
2.流媒体相关技术选择 |
2.1 编码技术选择 |
2.2 封装格式选择 |
2.3 传输协议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3.基于TMS320DM8148 的平台硬件设计 |
3.1 硬件平台整体设计方案 |
3.2 CPU芯片介绍 |
3.3 平台电源设计 |
3.3.1 电源转换设计 |
3.3.2 处理器上电设计 |
3.3.3 复位时钟管理 |
3.4 视频输入模块设计 |
3.5 音频输入模块设计 |
3.6 网卡电路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4.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开发环境的选择与搭建 |
4.1.1 交叉开发环境 |
4.1.2 交叉编译工具链 |
4.1.3 流媒体软件框架 |
4.1.4 传输协议 |
4.2 软件系统搭建 |
4.2.1 Uboot移植 |
4.2.2 内核移植 |
4.2.3 文件系统移植 |
4.3 系统软件设计 |
4.3.1 视频框架设计 |
4.3.2 音频框架设计 |
4.3.3 存储与传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视频加密设计 |
5.1 隐写算法设计 |
5.1.1 最小化失真框架引入 |
5.1.2 代价函数构造 |
5.1.3 映射规则选取 |
5.2 隐写方案实现 |
5.2.1 消息嵌入 |
5.2.2 消息提取 |
5.3 隐写加密测试 |
5.3.1 安全性分析 |
5.3.2 编码效率分析 |
5.3.3 信噪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系统测试与功能验证 |
6.1 测试环境搭建 |
6.2 硬件性能测试 |
6.2.1 FLASH速率测试 |
6.2.2 USB存储模块测试 |
6.2.3 千兆网口模块测试 |
6.3 系统功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7.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嵌入式Linux的铁路道口信号智能预警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铁路道口信号设备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铁路道口信号设备研究现状 |
1.3 本文创新点及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道口智能预警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
2.1 现有道口信号控制设备系统功能分析 |
2.2 道口智能预警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3 道口智能预警嵌入式控制系统的设计 |
2.3.1 嵌入式硬件平台M6708-T |
2.3.2 嵌入式软件平台Linux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3 道口智能预警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最小系统电路 |
3.1.1 启动配置电路 |
3.1.2 看门狗复位电路 |
3.1.3 电源电路 |
3.1.4 串口调试电路 |
3.2 通信接口电路 |
3.2.1 以太网通信电路 |
3.2.2 RS232通信电路 |
3.2.3 RS485通信电路 |
3.3 功能接口电路 |
3.3.1 LCD液晶显示电路 |
3.3.2 TF卡存储电路 |
3.3.3 Mini PCIE模块电路 |
3.4 控制设备PCB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道口智能预警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与驱动设计 |
4.1 嵌入式LINUX的构建移植 |
4.1.1 搭建交叉编译环境 |
4.1.2 Bootloader构建移植 |
4.1.3 Linux内核构建移植 |
4.1.4 根文件系统构建移植 |
4.2 嵌入式LINUX驱动设计 |
4.2.1 嵌入式Linux驱动概述 |
4.2.2 LCD驱动设计 |
4.2.3 串口驱动设计 |
4.2.4 SD卡驱动设计 |
4.2.5 WIFI驱动程序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道口智能预警嵌入式系统功能应用软件设计 |
5.1 嵌入式LINUX多线程设计 |
5.2 IP视频流显示线程设计 |
5.3 雷达信息通信线程设计 |
5.4 执行部件动作线程设计 |
5.5 看门狗线程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系统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索引 |
表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Qt的嵌入式法院自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阶段及趋势 |
1.2.2 人机交互技术研究现状 |
1.2.3 法院诉讼平台的建设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嵌入式法院自助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嵌入式法院自助服务系统需求分析 |
2.2 法院自助服务系统总体架构 |
2.2.1 架构介绍 |
2.2.2 法院自助服务界面介绍 |
2.3 法院自助服务系统硬件的选型 |
2.3.1 处理器芯片的选型 |
2.3.2 核心板的选型 |
2.4 法院自助服务系统软件的选择 |
2.4.1 操作系统的选择 |
2.4.2 根文件系统的选择 |
2.4.3 应用层软件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平台的搭建 |
3.1 系统硬件的总体框架 |
3.2 最小硬件系统电路设计 |
3.2.1 Debug调试电路设计 |
3.2.2 复位电路设计 |
3.2.3 电源电路设计 |
3.3 PCB设计与制作 |
3.3.1 PCB设计流程 |
3.3.2 PCB布线图和实物展示 |
3.4 嵌入式软件平台的搭建 |
3.4.1 宿主机开发环境的搭建 |
3.4.2 构建交叉开发环境 |
3.4.3 目标板上系统的移植分析 |
3.4.4 目标板上开发环境的搭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应用系统界面设计 |
4.1 界面设计原则 |
4.2 应用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
4.3 应用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
4.3.1 自助立案功能设计 |
4.3.2 地图引导功能设计 |
4.3.3 案件查询功能设计 |
4.3.4 表单打印功能设计 |
4.3.5 帮助按钮功能设计 |
4.3.6 双屏异显功能模块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
5.1 测试环境的搭建 |
5.2 硬件调试流程 |
5.3 测试移植的Linux操作系统 |
5.3.1 reboot测试系统稳定性 |
5.3.2 压力测试 |
5.3.3 Linux开发环境测试 |
5.4 QtCreator调试代码步骤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4.发明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Y公司嵌入式操作系统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营销理论基础与方法 |
1.2.2 工业品营销 |
1.2.3 软件产品营销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公司概况及嵌入式操作系统营销现状 |
2.1 公司概况 |
2.1.1 发展历程 |
2.1.2 业务/产品组合 |
2.1.3 销售模式 |
2.1.4 组织架构 |
2.1.5 经营绩效 |
2.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营销现状 |
2.2.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现状 |
2.2.2 营销组合策略(4P)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营销环境分析 |
3.1 外部环境 |
3.1.1 一般环境 |
3.1.2 产业环境分析 |
3.1.3 竞争者分析 |
3.1.4 市场需求 |
3.2 内部环境 |
3.2.1 资源条件 |
3.2.2 能力 |
3.3 SWOT分析和战略选择 |
3.3.1 优势(Strengths) |
3.3.2 劣势(Weaknesses) |
3.3.3 机会(Opportunities) |
3.3.4 威胁(Threats) |
3.3.5 战略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在的营销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1 市场细分标准过于单一 |
4.1.2 目标市场不明确 |
4.1.3 市场定位缺乏独特性 |
4.2 营销组合策略(4P)问题及成因分析 |
4.2.1 标准版本的创新力不足 |
4.2.2 软硬件一体化产品硬件不可控 |
4.2.3 价格策略缺乏灵活性 |
4.2.4 渠道体系不完善 |
4.2.5 促销力度不足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的优化建议 |
5.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优化建议 |
5.1.1 新增市场细分的标准 |
5.1.2 聚焦更加明确的目标市场 |
5.1.3 重新定位为专业的工业级操作系统产品 |
5.2 营销组合策略(4P)优化建议 |
5.2.1 加强标准化产品的迭代和管理 |
5.2.2 加强对硬件厂商的管控及备份 |
5.2.3 制定更加灵活的模块化版本定价策略 |
5.2.4 建设完善的渠道体系 |
5.2.5 加大品牌促销力度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调研表 |
附录2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FPGA嵌入式内核的AODV协议半物理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移动自组织网络定位技术现状 |
1.3 网络层协议及半物理仿真技术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
第2章 网络层AODV协议和FPGA嵌入式技术 |
2.1 网络层路由协议的分类和特点 |
2.2 AODV路由协议运行机制的分析 |
2.2.1 AODV协议综述 |
2.2.2 AODV协议信息帧格式 |
2.2.3 AODV协议工作机制 |
2.3 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技术 |
2.4 嵌入式FPGA开发板Zc706 概述 |
2.5 小结 |
第3章 基于Zc706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移植 |
3.1 基于Zc706进行嵌入式应用设计 |
3.2 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
3.3 硬件电路设计与fsbl、bits文件 |
3.3.1 Zc706硬件工程的建立 |
3.3.2 硬件电路IP核参数的设置 |
3.3.3 嵌入式系统fsbl和 bits文件的生成 |
3.4 Boot Loader系统引导文件的实现 |
3.5 Linux内核镜像文件的编译 |
3.5.1 Linux内核的发展 |
3.5.2 Linux内核的移植安装 |
3.5.3 Linux内核的裁剪编译和镜像文件的生成 |
3.6 设备树dtb文件的设计 |
3.6.1 Device tree概述 |
3.6.2 设备树dts文件的实现 |
3.6.3 设备树dtb文件的实现 |
3.7 根文件系统的建立 |
3.7.1 根文件系统的介绍 |
3.7.2 Busybox的编译安装 |
3.7.3 Dropbear的安装配置 |
3.7.4 制作uramdisk.image.gz文件 |
3.8 SD卡格式的修改 |
3.9 小结 |
第4章 无线网卡相关驱动的设计编译与功能测试 |
4.1 无线网卡的选型 |
4.1.1 无线网卡的介绍 |
4.1.2 无线网卡的选择 |
4.2 无线网卡相关驱动的配置和编译 |
4.2.1 USB驱动的编译 |
4.2.2 网卡驱动文件的修改设计 |
4.2.3 网卡驱动文件的编译移植 |
4.3 无线网卡的测试 |
4.3.1 无线网卡的工作信息 |
4.3.2 无线网卡的功能测试 |
4.4 小结 |
第5章 AODV协议代码的改进和仿真测试 |
5.1 内容框架 |
5.2 AODV协议源代码的架构 |
5.3 Aodv-uu源代码的改进 |
5.3.1 用户层代码的设计修改 |
5.3.2 内核层代码的设计修改 |
5.4 Aodv-uu源代码编译和仿真测试 |
5.4.1 用户层文件的编译 |
5.4.2 内核层文件的编译 |
5.4.3 Aodv-uu代码的仿真测试 |
5.5 NS2对aodv-uu代码功能的验证 |
5.5.1 NS2软件的介绍和安装 |
5.5.2 建立aodv-uu仿真模型库 |
5.5.3 NS2 对嵌入式aodv-uu代码功能的验证 |
5.6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9)基于Cotex-A9的嵌入式智能消防集散控制与综合信息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嵌入式研究现状 |
1.2.2 智能消防系统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性能要求 |
2.2 系统总体设计架构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硬件架构 |
3.2 ARM集中控制器硬件设计 |
3.2.1 开发板介绍 |
3.2.2 CAN总线模块 |
3.3 消防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3.3.1 温度、烟雾传感器选型 |
3.3.2 红外传感器选型 |
3.3.3 微控制器设计 |
3.4 消防联动系统硬件设计 |
3.4.1 火灾报警器选型 |
3.4.2 应急照明灯设计 |
3.4.3 防火卷帘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
4.2 搭建Linux开发环境 |
4.2.1 虚拟机安装Ubuntu LTS16.04 |
4.2.2 安装交叉编译器 |
4.2.3 安装Secure CRT与 Mini Tools |
4.3 移植Boot Loader |
4.4 定制嵌入式Linux系统 |
4.5 驱动的开发 |
4.5.1 驱动程序介绍 |
4.5.2 RS232串口驱动 |
4.5.3 CAN总线驱动 |
4.5.4 网卡驱动 |
4.6 综合信息监测系统开发 |
4.6.1 虚拟仪器的概念 |
4.6.2 虚拟仪器开发软件(LabVIEW) |
4.6.3 登录界面设计 |
4.6.4 用户管理系统设计 |
4.6.5 消防检测界面设计 |
4.6.6 消防联动设备界面设计 |
4.6.7 消防设备电源监测界面设计 |
4.7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4.7.1 SQL Server数据库的特点 |
4.7.2 数据库的实现 |
4.7.3 LabVIEW对数据库的访问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CAN总线数据传输测试 |
5.2 消防检查系统测试 |
5.2.1 微控制器测试 |
5.2.2 数据采集功能测试 |
5.3 消防联动系统测试 |
5.4 电源监测系统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附录1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基于嵌入式Linux线切割数控系统的实时性优化及其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1.2.1 电火花线切割概述 |
1.2.2 电火花线切割数控系统国内外发展概况 |
1.2.3 嵌入式技术及其实时操作系统发展概况 |
1.3 文章主要内容及文章结构 |
第二章 实时操作系统 |
2.1 基本概念 |
2.1.1 实时系统 |
2.1.2 实时操作系统 |
2.1.3 实时操作系统特性 |
2.2 电火花线切割数控加工对系统实时性的要求 |
2.2.1 电火花线切割数控加工中的实时任务 |
2.2.2 电火花线切割数控系统实时任务运行分析 |
2.2.3 电火花线切割数控加工对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
2.3 Linux操作系统 |
2.3.1 Linux操作系统概述 |
2.3.2 Linux实时性制约因素 |
2.3.3 Linux实时化关键技术 |
2.4 实时抢占补丁的移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inux进程调度机制及实时调度算法的改进 |
3.1 Linux系统进程调度 |
3.1.1 进程调度及调度器概述 |
3.1.2 CFS进程调度器 |
3.1.3 实时进程调度器 |
3.2 数控系统硬实时任务调度算法 |
3.2.1 实时调度算法基本概念 |
3.2.2 数控系统的硬实时调度算法 |
3.3 EDF调度算法分析 |
3.3.1 调度过程 |
3.3.2 系统开销 |
3.3.3 过载分析 |
3.3.4 EDF算法的优劣 |
3.4 EDF算法改进 |
3.4.1 优化设计思路 |
3.4.2 算法改进具体描述 |
3.4.3 改进算法可行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控系统实时调度算法的实现 |
4.1 SPD调度策略相关数据结构 |
4.1.1 修改sched.h文件 |
4.1.2 修改core.c文件 |
4.2 SPD调度调度器详细设计 |
4.3 就绪队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控系统软件的开发及环境搭建 |
5.1 开发环境搭建 |
5.1.1 宿主机开发环境搭建 |
5.1.2 目标板开发环境搭建 |
5.2 运行环境搭建 |
5.2.1 改进内核的编译 |
5.2.2 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
5.2.3 QtE编译移植 |
5.3 数控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5.4 数控软件主要功能的实现 |
5.4.1 数控代码解释器 |
5.4.2 数控轨迹插补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
6.1 测试环境及测试工具 |
6.1.1 测试内容和测试环境 |
6.1.2 测试工具 |
6.2 测试方法及结果分析 |
6.3 软件上机效果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
致谢 |
四、Linux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新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i3559V200双系统架构的HDMI显微相机设计与实现[D]. 瞿伟. 浙江大学, 2021(09)
- [2]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列车事件记录仪的设计[D]. 贾熙.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3]基于视频采集技术的城市交通流实时采集关键设备研究[D]. 史云鹏.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4]基于嵌入式的流媒体加密传输与存储平台设计[D]. 杨耀森. 中北大学, 2020(11)
- [5]基于嵌入式Linux的铁路道口信号智能预警控制系统设计[D]. 狄晓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基于Qt的嵌入式法院自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罗建亮.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7]Y公司嵌入式操作系统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余湲.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基于FPGA嵌入式内核的AODV协议半物理仿真研究[D]. 周刚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2020(02)
- [9]基于Cotex-A9的嵌入式智能消防集散控制与综合信息监测系统研究[D]. 胡为旭.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10]基于嵌入式Linux线切割数控系统的实时性优化及其软件开发[D]. 岑碧琦.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