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 抓改革 勇于创新 谋发展

迎难而上 抓改革 勇于创新 谋发展

一、知难而进抓改革 勇于创新谋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刚,张静[1](2021)在《新的“赶考”要矢志弘扬斗争精神》文中提出"赶考"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理想和情怀的鲜明写照,斗争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转危为安,走向胜利、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需要增强弘扬"斗争精神"的理论与实践自觉,永葆恪守初心使命的"赶考本色",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答好新"考卷",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逯江,王宏,常珍珍[2](2021)在《长治: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奋勇争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驰天下脊,云动太行巅。丰收时节,我们迎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从2016到2021,这是砥砺奋进的五年,这是攻坚克难的五年。经冬复历春,该以怎样的言语来描绘不平凡的跋涉?从2016到2021,这是开拓创新的五年,这是成就非凡的五年。风驰云动处,应以怎样的画面来定

邓晶晶[3](2020)在《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改革事业也进入到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正式开启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习近平高度重视凝聚改革共识,指出“凝聚共识很重要,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一方面导致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也对做好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提出了迫切要求。关于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目前学界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仍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充实。特别是立足新时代这一重要现实背景下的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问题还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此,本文立足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以新时代为重要时代背景,以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为研究视角与逻辑切入点,对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进行必然性、实然性和应然性剖析。共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绪论。介绍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梳理和总结当前国内外关于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研究现状,形成全面客观的研究综述;构建本文的研究框架和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社会背景与相关理论。首先,阐释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核心概念,包括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共识;其次,分析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三个方面;最后,阐述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相关理论,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主张三个层面进行挖掘。第三章,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立足新时代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一现实任务论证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现实迫切性;其次,基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方面论证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理论可能性;最后,立足历史与现实的基本逻辑,从改革开放初期凝聚的初始改革共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丰富改革成果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三个方面论证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实践可行性。第四章,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现状剖析。这是对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实然性角度分析。首先,阐述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其次,对当前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沟通不畅困扰、价值判断难题、诉求差异困境、认同分化障碍和力量分散羁绊等;最后,从制度平台、多元价值、错误思潮、利益分配、社会结构等方面剖析了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面临问题的原因。第五章,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应然路径。密切结合实然现状中剖析的问题,从优化治理机制、增进思想认识、树立理想信念、实现利益满足、汇聚行动力量五个角度全面提出了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应然性路径。具体来说,治理方面应该完善制度体系、优化法治轨道、健全平台机制;思想方面应该加强意识形态和理论建设、澄清重大认识困惑、促进思想宣传的创新;理想信念方面应该将中国梦作为精神动力、将“四个自信”作为信念恪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引领;利益满足方面应该要正视个体正当利益、冲破利益固化藩篱、确保全民共享改革红利;力量汇聚方面应该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推动广大人民积极参与、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形成通力合作的改革合力。

邵继慧[4](2019)在《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思想成果,对于中国共产党完成“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特别需要敢于拼搏、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敢于担当、敢于胜利的“弄潮儿”精神。正因如此,本论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研究为题,力求从出场逻辑、精神内涵、特色价值、践行路径等四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展开研究探讨,以求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所裨益。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有着深邃深刻的出场逻辑,具体表现为博大精深的理论逻辑、悠远深厚的历史逻辑、问题指向的实践逻辑和特色鲜明的个人风格等四个方面。这其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论述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相关阐述构成了理论逻辑最基本的东西。面对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艰巨任务,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革命精神,在多个场合、结合无产阶级革命的创新实践,反复强调了敢于斗争、勇于创新的重要性。在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的过程中,列宁更是用自己的切身实践诠释了无产阶级政党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面对所肩负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奋力开拓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的坚定自信。这其中,毛泽东的实事求是、邓小平的解放思想、江泽民的与时俱进和胡锦涛的求真务实,都为中国共产党勇于创新、敢于胜利的理论与实践写下浓墨重彩的恢弘篇章,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弄潮儿”精神的深厚理论来源。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使中华民族聚合起强大丰厚的勤于创新、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伟大奋斗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弄潮儿”精神形成的深邃历史渊源。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所铸就的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拼搏中,务实、超越、创新、攻坚的时代精神,敢为人先、只争朝夕、敢闯敢试和直面难题的创新做法,都为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形成提供着坚实的实践基础。此外,敢想敢试、敢闯敢拼是习近平同志在地方从政期间的专有代名词。正因为有着这种精神气质,无论走到哪、担任什么职务,习近平同志总能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气象,有力地推动当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出场逻辑如此庄严隆重,所以,这一精神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内含系统严密的敢于挑战的革命精神、敢于创新的超越精神、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敢于担当的务实精神、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其中,敢于挑战是前提,敢于创新是基础,敢于拼搏是核心,敢于担当是本质,敢于胜利是目标,由此建构一个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科学内涵。当然,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完全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产生的“弄潮儿”精神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因此,坚定的人民性、突出的实践性、科学的继承性和鲜明的创新性,就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思想特色。“弄潮儿”精神是锻造中国共产党优秀品格的精神之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之源,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纽带,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的思想号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迫切要求我们大胆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干在实处,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始终走在前列,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敢于勇立潮头,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去践行“弄潮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我们时代青年应有的贡献。

刘佳仪[5](2019)在《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它是连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人们社会实践的“桥梁”和中介,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具体化、操作化和工具化展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功能;二是引导人们更加直接地进行实践的功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为基础的,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脉相承又发展创新,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立场。本文先从马恩经典着作作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认识进行梳理,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历史与发展进程。其次,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通过梳理历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认识,总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运用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运用,主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维度来进行考察。系统研究习近平的实践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战略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底线思维方法、历史分析法和群众路线方法。最后提炼出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论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运用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实践中把握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内在逻辑。通过总结,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在围绕重大问题布局新时代发展战略的突出贡献以及为破解世界性难题提供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敖四江[6](2018)在《八一精神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重要的革命精神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成员”,充分体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典型特征。八一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其他形态同根同源、一脉相承,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灵魂、不断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契合时代主旋律的革命精神形态,共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为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需要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传承和弘扬八一精神,更好地举好精神旗帜、立好精神支柱、建好精神家园,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研究八一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层面,能够将当前革命精神研究中相对较为薄弱的八一精神研究引向深入,促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系统化和完整性,更好地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保持革命斗志、坚定“四个自信”;能够拓展和深化中共党史研究,从革命精神传承和发展的维度观察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和壮大;还能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实践意义层面,能够很好地驳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回应革命精神是否具有时代价值这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并能让我们更为客观地评价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及其重大贡献,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利用红色资源、红色记忆开展主题纪念活动,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助力。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切入,主要从六个部分对八一精神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及相关理论。文章首先对革命、精神、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精神的相关论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线条,为八一精神研究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第二部分梳理了八一精神孕育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来源和文化根基。即:八一精神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南昌起义为中心的革命斗争,理论灵魂是科学、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赣鄱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等多元文化的融合。第三部分提出了八一精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从八一精神孕育形成于南昌起义这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的角度出发,通过挖掘整理革命人物、革命事迹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与共性兼具的精神要素,并结合当下语境,阐释了八一精神的内涵,即听党指挥、追求真理,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牺牲、一心为民,它们分别是八一精神的核心、支柱和本质,集中体现了八一精神的精髓。同时,还分析了八一精神所具有的实践性、先进性、创造性等鲜明特征。第四部分揭示了八一精神传承发展的演进逻辑和主要功能。对八一精神发展、演进的内在规律进行了解析,从理论层面上对八一精神的传承发展规律及其主要功能作出剖析,将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以及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中的内在关联和不同之处,并提出了八一精神的主要功能,包括旗帜、凝聚、导向、激励、育人等功能。第五部分厘清了八一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从历史性的视角分析了八一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从时代性的视角分析了八一精神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通过研究认为,八一精神的时代价值至少体现在:蕴含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定力、折射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彰显了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本色风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奋斗为民的价值追求,必须在新时代予以弘扬和发展。第六部分提出了新时代推进八一精神弘扬和发展的对策建议。首先以八一精神弘扬和发展面临的形势为出发点,从有利条件和时代挑战两个维度进行阐述;其次提出了八一精神弘扬和发展应遵循把握共性与突出个性相融合、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协同创新与教育宣传相契合等三个原则;最后明确了八一精神弘扬和发展的基本路径,包括深耕不辍、推进八一精神的研究与阐释,深化认同、增强八一精神的教育与认知,深入笃行、聚焦八一精神的塑造与实践等三个方面,以激发八一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以此培养出更多具有正知正念正能量的人才,集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郎帅[7](2017)在《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在全球化浪潮的推涌下,中国融入世界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国家利益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国家的利益结构中,中国海外利益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地位不断彰显,逐渐成为关乎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的一个关键变量。中国海外利益战略性能的提升,突出了对之进行战略维护的意义。进入新世纪,面对持续变化且愈发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日益加强的国内利益国际化和国际利益国内化趋势,中国亟需针对海外利益议题进行顶层设计,施以战略谋划,强化自身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顺应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动的能力;中国有必要改变在海外利益维护上的“刺激-反应”型策略方式,代之以稳定自信的系统战略,找准方向、合理分配资源,兼顾海外利益的安全和国家发展的大局。本文遵循“战略对象-战略演进-战略困境-战略参鉴-战略设计”的步骤,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战略互动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国际关系理论基本知识,借助古今对比、中外对比,系统探讨了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构建问题。第一章,优先明确了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的指涉对象,讨论了中国海外利益的概念、内涵与战略价值。本章遵循“理论-实际”、“概念-价值”相互结合的思路。首先,按照“国家利益-中国国家利益-中国海外利益”的逻辑界定了中国海外利益的概念。中国国家利益是中国海外利益的涵养母体,是其生成和发展的基础。中国海外利益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通过参与国际交流而产生的、一种存在于国家领土范围以外的、新型的、合法的利益的集合体”。其次,结合“内容-主体-重要性”三重标准,将中国海外利益分为了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四种类型和国家、企业、公民三个层次。最后,系统论述了中国海外利益对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形象与地位的战略价值。第二章,纵向梳理了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的演进过程,提出了“中国海外利益的维护战略与拓展战略二者并未同步,前者明显滞后于后者”这一问题。本章以维护战略的发展为主线,遵循“历史-现实-未来”、“拓展战略-维护战略”相互对照的逻辑展开分析。1949-2000年是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的空档期。以改革开放的实行为节点,该时期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以前是中国海外利益拓展与维护战略同时缺失的阶段;1978年以后是拓展战略初步形成而维护战略继续缺位的阶段,“引进来”战略填补了中国海外利益拓展战略的空白。2001-2012年是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的摸索期。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节点,该时期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7年是拓展战略持续完善与维护战略意识萌芽的阶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海外利益的快速增长,国家领导层也正式提出了“海外利益维护”这一命题;2008-2012年是拓展战略总结反思与维护战略初步探索的阶段,在国际形势恶化的背景下,“走出去”战略的方向有所调整,与此同时海外利益维护中融入了军力元素。2013年至今是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的塑造期。“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预示着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将迎来一个新阶段,总体安全观、国家治理现代化等理念的问世则昭示着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进入了整体设计的轨道。第三章,综合考察了中国海外利益战略维护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其必须要克服的内部问题、外部风险与国际竞争。本章以“问题-风险-竞争”为基本点,以“关系思考”为落脚点。首先,从中国自身来看,中国海外利益的战略维护受到“经济发展上的结构性弊端”、“安全维护上的力量性失衡”和“对外交往中的原则性限制”三个不利条件的制约;其次,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海外利益的战略维护需要应对“全球层面的形势变化”、“地区层面的形势紧张”、“国家层面的情势变换”和“社会层面的文化差异”四种不利情形;再次,从国家间互动来看,中国海外利益的战略维护面对着传统大国和新兴国家的竞争。也即是说,中国海外利益的战略维护需要同时处理好与自身、与他国、与地区、与世界的关系。第四章,横向归纳了主要大国海外利益维护的战略启示,总结了全球性大国海外利益维护的经验和教训。本章按照“中国自身-外部世界”、“新兴大国-传统大国”相互对照的逻辑延展思路。首先,考察了英国的案例。大英帝国时期,英国的海外利益遍布全球,是当时拥有海外利益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英国的海外利益主要面临着殖民地的反抗、其他大国的竞争等挑战;英国的海外利益维护注重内外兼顾、软硬兼施;这启示中国要持续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建设强大海权。其次,考察了美国的案例。美国是当今世界地位最显赫、海外利益最丰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美国的海外利益面临着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其他大国的竞争等挑战;美国的海外利益维护核心在于确保其全球领导权,结合了权力、制度和文化三个维度;这启示中国要全方位提升自身实力并将之转化为能力,并借助国际机制和观念的力量进行维权。最后,考察了日本的案例。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国,是东亚地区最发达的经济体;日本的海外利益同样面临着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其他大国的竞争等挑战;日本的海外利益维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经济的作用,同时依附美国;这启示中国要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避免自身劣势,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第五章,尝试构建了中国在21世纪的海外利益维护战略,探索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海外利益维护之道。本章遵循从“目标-手段-影响”、“观念-权力-制度”、“国家治理-地区治理-全球治理”的逻辑。首先,设定了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的目标。直接目标是保障利益安全,拓展目标是增益国家发展,延伸目标是推动国际治理。其次,论述了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的构成。观念、权力和制度是一项海外利益维护战略必不可缺的三大内核。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以“利益共享的观念”为指导原则,以“大国权力的和平运用”为基本依托,以“国际制度能力的建设”为合法途径。再次,评估了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的影响。它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全球性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领导型的大国”。

68310部队政治部[8](2016)在《凝聚投身改革强军的磅礴力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凝聚投身改革强军的磅礴力量,必须高擎改革大旗,强化拥护投身改革的政治自觉,紧跟步伐看齐追随,坚定改革必成信心,服从组织听令而行;扛起改革重任,增强勇立改革潮头的素质本领,破除掣肘改革的观念,练强敢打必胜的本事,提高创新驱动的能力;善抓改革落实,弘扬敢于担当作为的实干精神,真抓实干不务虚,埋头苦干不避难,抓紧快干不懈怠;立起改革样子,严守落实改革的钢规铁矩,守住纪律规矩的红线,把严为人做官的底线,坚守干事创业的高线。

余家明[9](2014)在《学习焦裕禄 做人民满意公仆》文中研究表明编者按:时隔50年,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至今依然感人肺腑、令人震撼。焦裕禄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与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主题高度契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

高春梅[10](2012)在《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 ——基于一所民族中学的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每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地创造、发展和逐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和独特的魅力的本民族文化,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精神纽带,也是这个民族得以世代生存、发展的根本。但人类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那些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面对各种文化交流的频繁与强势文化的先进性特点,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诸多的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尤其是对较少人口的少数民族来说面临的困难更为突出。达斡尔族是北方的较少人口的少数民族之一,达斡尔族因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在本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只靠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这种方式加速了达斡尔族文化的失传、消失和断裂,无论是语言、宗教、艺术、体育、服饰还是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传统文化,都已经逐渐淡出达斡尔族人的生活,甚至于有的已经完全消失,出现了根的断裂。而民族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但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没有足够重视民族学校的这一功能的发挥,使得民族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弱化,通过对一所民族学校的达斡尔族的五位教师和两位学生的达斡尔族文化的体认研究,了解在民族学校的达斡尔族人面对本民族文化的断裂与传承的现状的内心感受、态度、情感、认识的主观体验。运用教育人类学的观点和解释人类学的“深描”方法,理解、解释和描述达斡尔族文化对达斡尔族人的生命成长的影响过程。本论文以研究者的工作单位,黑龙江省Q市(化名)卜奎民族中学(化名)的五位达斡尔族教师和两位达斡尔族学生的作为个案,运用访谈、参与观察、田野观察、日记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访谈原汁原味的细节记录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态度和认识,因为我们知道观念和情感的形成不是平生生成的,而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描述达斡尔族教师和达斡尔族学生的文化体认主要是以深层次的文化背景的行动意义的理解与解释。在对五位达斡尔族教师和两位达斡尔族学生的主体认知、民族情感体验及民族文化传承的分析基础上,对他们的民族认同,民族身份认知和对本民族语言、宗教、艺术、体育等文化方面的态度进行人类学解释。洞察达斡尔族教师和达斡尔族学生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自觉发展状态的困境,了解达斡尔族教师在民族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趋向,寻求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策略与路径。在研究访谈的基础上,引用多元文化教育思想的教育视角,以民族学校传承场域的实践操作为研究基础,为民族学校传承达斡尔族文化提供一种新的认识和新思路。从达斡尔族主体文化认识的特点分析达斡尔族文化传承之根本是本民族主体的文化自觉,即达斡尔族文化传承的关键是达斡尔族本族内传承为重点,并要得到国家意志来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政策支持。对其达斡尔族文化的断裂现象做以真实的记录,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的图景记实,以期有更多的民族文化现象的启示。

二、知难而进抓改革 勇于创新谋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难而进抓改革 勇于创新谋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新的“赶考”要矢志弘扬斗争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一、“赶考”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理想和情怀的鲜明写照
二、“赶考”路上弘扬“斗争精神”的理论与实践自觉
    (一)准确理解斗争精神的深厚理论意蕴
    (二)准确把握斗争精神的历史与实践自觉
三、弘扬斗争精神、恪守初心使命的“赶考本色”
    (一)始终坚守爱党为民情怀,践行为民宗旨
    (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勇于自我革命
    (三)始终发挥英勇斗争的精神优势,不断淬炼斗争艺术
    (四)始终保持善于学习的优良学风,永葆政治本色
    (五)始终保持勇于担当的政治优势,增强赶考定力

(3)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社会背景及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释义
        2.1.1 新时代
        2.1.2 全面深化改革
        2.1.3 全面深化改革共识
    2.2 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社会背景
        2.2.1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2.2 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
        2.2.3 党带领人民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2.3 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相关理论
        2.3.1 马克思恩格斯凝聚共识的基本理论
        2.3.2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关于凝聚共识的重要论述
        2.3.3 中国传统文化中凝聚共识的相关主张
第3章 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现实迫切性
        3.1.1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实践的行动前提
        3.1.2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实践的必然要求
        3.1.3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实践的前驱动力
    3.2 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客观合理性
        3.2.1 人的“类生命”本质是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本体论基础
        3.2.2 可知论是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认识论基础
        3.2.3 “共同体”认同是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价值论基础
    3.3 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实践可行性
        3.3.1 初始改革共识的达成为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积累了宝贵经验
        3.3.2 改革开放伟大成果为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夯实了重要基础
        3.3.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提供了政治保障
第4章 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现状剖析
    4.1 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4.1.1 专门部署和宣传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增强了感性认知
        4.1.2 深刻阐释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内涵加深了理性认同
        4.1.3 设定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明确了行动指向
    4.2 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凝聚改革共识面临沟通不畅困扰
        4.2.2 凝聚改革共识面临价值困惑难题
        4.2.3 凝聚改革共识面临诉求差异困境
        4.2.4 凝聚改革共识面临认同分化障碍
        4.2.5 凝聚改革共识面临力量分散困难
    4.3 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制度化表达平台及参与机制不完善
        4.3.2 复杂多元的价值观念和消极社会心态的冲击
        4.3.3 错误社会思潮和西方意识形态的不良影响
        4.3.4 改革利益分配不均及贫富差距拉大的消极作用
        4.3.5 现代化转型中社会结构异质化对改革力量的消解
第5章 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应然路径
    5.1 优化治理机制
        5.1.1 强化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制度建设
        5.1.2 铺设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法治轨道
        5.1.3 健全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相应平台
    5.2 增进思想认识
        5.2.1 加强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意识形态引导和理论建设
        5.2.2 澄清人们对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认识问题和疑惑
        5.2.3 促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宣传的创新
    5.3 树立理想信念
        5.3.1 中国梦作为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精神动力
        5.3.2 “四个自信”作为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信念恪守
        5.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价值引领
    5.4 实现利益满足
        5.4.1 正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个体正当利益
        5.4.2 冲破全面深化改革的利益固化藩篱
        5.4.3 确保全体人民共享全面深化改革红利
    5.5 汇聚行动力量
        5.5.1 发挥党对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坚强领导
        5.5.2 调动人民群众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积极参与
        5.5.3 促进社会各阶层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通力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第二章 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出场逻辑
    第一节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相关思想的深刻启迪
    第二节 历史逻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所形成的优秀革命文化的精神滋养
    第三节 实践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 个人品质: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的行事风格
第三章 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敢于挑战的革命精神
    第二节 敢于创新的超越精神
    第三节 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第四节 敢于担当的务实精神
    第五节 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
第四章 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特点与价值
    第一节 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特点
    第二节 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价值
第五章 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践行路径
    第一节 大胆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节 切实干在实处,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
    第三节 始终走在前列,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四节 敢于勇立潮头,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概述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认识
        1.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
        1.1.2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继承与发展
        1.1.3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继承与发展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继承与发展
        1.2.1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方法论
        1.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方法论
        1.2.3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方法论
第二章 习近平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运用
    2.1 习近平的实践思维方法
        2.1.1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1.2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
        2.1.3 注重真抓实干的实践品格
    2.2 习近平的科学思维方法
        2.2.1 辩证思维方法,抓住重点促改革
        2.2.2 创新思维方法,强化突破促发展
        2.2.3 底线思维方法,牢牢把握主动权
        2.2.4 战略思维方法,顶层设计谋发展
        2.2.5 系统思维方法,协同发展聚合力
第三章 习近平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运用
    3.1 习近平的历史分析方法
        3.1.1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1.2 善于借鉴历史智慧
        3.1.3 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3.2 习近平的群众路线方法
        3.2.1 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3.2.2 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3.2.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
第四章 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
    4.1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提供方法论指导
        4.1.1 围绕重大问题布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4.1.2 以知行合一的实践魅力践行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要求
    4.2 为破解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4.2.1 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借鉴
        4.2.2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遵循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6)八一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及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革命
        2.1.2 精神
        2.1.3 革命精神
        2.1.4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2.2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革命精神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革命精神的论述
        2.2.2 毛泽东对革命精神的论述
        2.2.3 邓小平对革命精神的论述
        2.2.4 江泽民胡锦涛对革命精神的论述
        2.2.5 习近平对革命精神的论述
第3章 八一精神的形成
    3.1 八一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3.1.1 大革命失败后激烈的阶级斗争形势
        3.1.2 中国共产党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实践
    3.2 八一精神形成的理论来源
        3.2.1 八一精神的理论灵魂是马克思主义
        3.2.2 八一精神的思想源流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相关论述
        3.2.3 八一精神的红色元素是早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3.3 八一精神形成的文化根基
        3.3.1 八一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3.3.2 八一精神是对江西赣鄱文化精髓的升华
        3.3.3 八一精神是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
第4章 八一精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4.1 八一精神的内涵
        4.1.1 听党指挥、追求真理
        4.1.2 百折不挠、敢为人先
        4.1.3 勇于牺牲、一心为民
    4.2 八一精神的基本特征
        4.2.1 八一精神的实践性
        4.2.2 八一精神的先进性
        4.2.3 八一精神的创造性
第5章 八一精神的演进逻辑和主要功能
    5.1 八一精神的演进逻辑
        5.1.1 八一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源头
        5.1.2 八一精神是苏区精神的起点
        5.1.3 八一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雏形
        5.1.4 八一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前驱
        5.1.5 八一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先导
    5.2 八一精神的主要功能
        5.2.1 八一精神的旗帜功能
        5.2.2 八一精神的凝聚功能
        5.2.3 八一精神的导向功能
        5.2.4 八一精神的激励功能
        5.2.5 八一精神的育人功能
第6章 八一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6.1 八一精神的历史地位
        6.1.1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
        6.1.2 八一精神是人民军队的建军灵魂
        6.1.3 八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发展
        6.1.4 八一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节点
    6.2 八一精神的时代价值
        6.2.1 八一精神蕴含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定力
        6.2.2 八一精神折射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价值追求
        6.2.3 八一精神彰显了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本色风骨
        6.2.4 八一精神诠释了共产党人奋斗为民的家国情怀
第7章 八一精神的弘扬和发展
    7.1 八一精神弘扬和发展面临的形势
        7.1.1 八一精神弘扬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7.1.2 八一精神弘扬和发展的时代挑战
    7.2 八一精神弘扬和发展遵循的原则
        7.2.1 坚持把握共性与突出个性相融合
        7.2.2 坚持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7.2.3 坚持协同创新与教育宣传相契合
    7.3 八一精神弘扬和发展的基本路径
        7.3.1 深耕不辍:推进八一精神的研究与阐释
        7.3.2 深化认同:增强八一精神的教育与认知
        7.3.3 深入笃行:聚焦八一精神的塑造与实践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结构安排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战略对象:中国海外利益的概念与战略价值
    一、中国海外利益的概念论析
        (一)国家利益的概念分析
        (二)中国国家利益的概念
        (三)中国海外利益的概念
    二、中国海外利益的主要内涵
        (一)中国海外利益的政治内涵
        (二)中国海外利益的经济内涵
        (三)中国海外利益的安全内涵
        (四)中国海外利益的文化内涵
    三、中国海外利益的战略价值
        (一)中国海外利益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二)中国海外利益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提升
        (三)中国海外利益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地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战略演进: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的发展历程
    一、维护战略的空档期:1949-2000 年
        (一)中国海外利益拓展与维护战略同时缺失的阶段:1949-1977 年
        (二)拓展战略初步形成与维护战略继续缺位的阶段:1978-2000 年
    二、维护战略的摸索期:2001-2012 年
        (一)拓展战略持续完善与维护战略意识萌芽的阶段:2001-2007 年
        (二)拓展战略总结反思与维护战略初步探索的阶段:2008-2012 年
    三、维护战略的塑造期:2013 年至今
        (一)拓展战略的优化升级与不断深化
        (二)维护战略的系统考量与整体设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战略困境:中国海外利益战略维护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海外利益战略维护遇到的内部问题
        (一)经济发展上的结构性弊端
        (二)军事维护上的力量性失衡
        (三)对外交往中的原则性限制
    二、中国海外利益战略维护遭遇的外部风险
        (一)全球层面的形势变化
        (二)地区层面的局势紧张
        (三)国家层面的情势变换
        (四)社会层面的文化差异
    三、中国海外利益战略维护面对的国际竞争
        (一)传统大国的竞争
        (二)新兴国家的竞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战略启示:世界大国海外利益维护的经验教训
    一、英国海外利益维护的战略启示
        (一)英国海外利益的主要内涵
        (二)英国海外利益面临的挑战
        (三)英国海外利益的维护战略
        (四)英国海外利益维护的启示
    二、美国海外利益维护的战略启示
        (一)美国海外利益的主要内涵
        (二)美国海外利益面临的挑战
        (三)美国海外利益的维护战略
        (四)美国海外利益维护的启示
    三、日本海外利益维护的战略启示
        (一)日本海外利益的主要内涵
        (二)日本海外利益面临的挑战
        (三)日本海外利益的维护战略
        (四)日本海外利益维护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略设计:21 世纪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构建
    一、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的目标
        (一)直接目标:保障海外利益的安全
        (二)拓展目标:促进国家的安全发展
        (三)延伸目标:推动地区与全球治理
    二、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的构成
        (一)指导原则:利益共享观念的培植
        (二)基本依托:大国权力的和平运用
        (三)合法路径:国际制度能力的建设
    三、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的影响
        (一)助推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
        (二)助推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三)助推中国成为一个领导型的大国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博士期间科研成果概况
后记

(8)凝聚投身改革强军的磅礴力量(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擎改革大旗, 强化拥护投身改革的政治自觉
    紧跟步伐看齐追随。
    坚定改革必成信心。
    服从组织听令而行。
二、扛起改革重任, 增强勇立改革潮头的素质本领
    破除掣肘改革的观念。
    练强敢打必胜的本事。
    提高创新驱动的能力。
三、善抓改革落实, 弘扬敢于担当作为的实干精神
    真抓实干不务虚。
    埋头苦干不避难。
    抓紧快干不懈怠。
四、立起改革样子, 严守落实改革的钢规铁矩
    守住纪律规矩的红线。
    把严为人做官的底线。
    坚守干事创业的高线。

(10)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 ——基于一所民族中学的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问题的缘起
        (一)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背景
        (二)国家民族文化发展政策背景
        (三)研究者个体的特殊经历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一)达斡尔族文化体认研究的现实价值
        (二)达斡尔族文化体认研究的实践价值
        (三)达斡尔族文化体认研究的学术价值
第一章 研究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文化理论的相关文献研究
        (二)关于民族文化理论的相关文献研究
        (三)文化体认与文化认同的区别与联系
        (四)关于达斡尔族文化相关文献的研究
    二、达斡尔族与达斡尔族文化的概述
        (一)达斡尔族概述
        (二)达斡尔族文化概况
    三、研究设计
        (一)取样
        (二)兼有“局内人”与“局外人”身份的优势
        (三)研究信度和效度
        (四)研究伦理道德
第二章 民族情结: 生命的体验
    一、卜奎民族中学的五位达斡尔族教师
        (一)胡拉斯·林
        (二)莫德·杰
        (三)克音·荣
        (四)莫日登·力
        (五)额斯日·夫
    二、卜奎民族中学的两位达斡尔族学生
        (一)敖勒·胜
        (二)毕力杨·丽
    三、达斡尔族教师和达斡尔族学生的生命事件
        (一)胡拉斯·林:我的民族情
        (二)莫德·杰:她在做有益传承的事
        (三)克音·荣:留下的都是美好记忆
        (四)莫日登·力:他成长于达斡尔族地区
        (五)额斯日·夫:因为我的特殊的名字而被关注
        (六)敖勒·胜:伴随达斡尔族摇篮曲成长
        (七)毕力杨·丽 :长得像达斡尔族的女孩
    四、我的生命之歌
    讨论与分析
第三章 民族文化:主体的认知
    一、喜忧参半的民族身份
        (一)国家的民族识别
        (二)民族身份的历史记忆
        (三)民族身份失去往日的光环
        (四)家族标志——“哈拉·莫昆”在弱化
        (五)不断被强化民族身份的地方
        讨论与分析
    二、失去一种语言,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
        (一)孩子们不会说达语
        (二)只能听老人说“达语”了
        (三)只能在特殊的场合说“达语”
        讨论与分析
    三、悄悄消失的达斡尔族的萨满文化
        (一)萨满教就是“迷信”
        (二)萨满教是“跳神治病”
        (三)“祭敖包”是萨满活动的一个仪式
        讨论与分析:
    四、达斡尔族文化象征符号的弱化
        (一)“乌春”对我来说就是“空白”
        (二)“扎恩达勒”是没有歌词的曲调
        (三)“鲁日格勒”是在家跳着玩的舞蹈
        (四) 曲棍球与达斡尔族的千年之缘
        讨论与分析
第四章 民族文化传承(一):“在路上”
    一、阿尔丹·霞:孤单并不独孤的行者
        (一)“那是因为根在断裂”
        (二)“在路上”
        (三)缘于她儿子的一句话
        (四)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结
        (五)甜蜜的悲哀
        (六)传承的艰难来自于民族文化拥有者
    二、斡嫩·钧 :坚守一份希望
        (一)神秘小屋
        (二)“一切源于民族感情”
        (三)卜奎民族中学是培养民族情感的熔炉
    三、毕力杨·仁:老校长的民族文化心路
        (一)“丢失也是一种进步”
        (二)“我们养过两头牛”
        (三)“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也能上去”
        (四)“我给上过达斡尔语课”
        (五)“特殊的歌咏比赛”
    四、毕力杨·臣:为民族就是为人类
        (一)人生的第一个兴奋点
        (二)学会工作就是党的事业
        (三)为自己的民族服务,不是狭隘的民族情感
    讨论与分析
第五章 民族文化传承(二):卜奎民族中学的足迹
    一、卜奎民族中学的历史文化积淀
        (一)卜奎民族中学的历史文脉
        (二)卜奎民族中学的时代风貌
        (三)成长记忆:我的卜奎民族中学之旅
    二、系统再造:重大校园活动中民族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弘扬
        (一)建校八十周年纪念活动:民族历史文化的盛筵
        (二)恢复办学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民族文化精神的薪火相传
    三、民族文化传承载体的强化与创新
        (一)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
        (二)民族体育运动会
        (三)民族文化课程
        (四)校园环境文化
        (五)校刊《海纳百川》
        (六)毕业生纪念画册
        (七)民族文化研究室
    讨论与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知难而进抓改革 勇于创新谋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的“赶考”要矢志弘扬斗争精神[J]. 李刚,张静. 安康学院学报, 2021(05)
  • [2]长治: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奋勇争先[N]. 逯江,王宏,常珍珍. 长治日报, 2021
  • [3]新时代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研究[D]. 邓晶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4]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研究[D]. 邵继慧. 浙江财经大学, 2019(06)
  • [5]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D]. 刘佳仪.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2)
  • [6]八一精神研究[D]. 敖四江.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7]中国海外利益维护战略研究[D]. 郎帅. 吉林大学, 2017(09)
  • [8]凝聚投身改革强军的磅礴力量[J]. 68310部队政治部.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6(04)
  • [9]学习焦裕禄 做人民满意公仆[N]. 余家明. 中国县域经济报, 2014
  • [10]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 ——基于一所民族中学的质的研究[D]. 高春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迎难而上 抓改革 勇于创新 谋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