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S-95 CDMA无线网规则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周颍[1](2018)在《南京地铁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移动网络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网络规模不断增大。现代社会,通讯移动网络对于人们的生活越发重要。这是人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面对着用户日渐增长的移动通讯需求,移动网络建设的步伐势必不能停止。为了给越来越多的人们提供移动通讯的便捷,移动网络运营商需要建设规模更大,信号质量更高的移动网络。地铁内的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就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于地表建筑,地铁内建筑具有横向和纵向建筑结构复杂,地形多,隧道多的特点。并且,全金属的地铁车厢具有信号阻碍作用。如何保证地铁内移动信号的质量,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CDMA网络的发展历史以及建设原理,对于南京地铁的特点做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在南京地铁内建设CDMA网络的建设原则。地铁内建筑不同于一般,具有结构复杂多变,通道多,隧道多的特点,通讯信号难于展开。因此,需要针对性的建设地铁内专用的室内移动通讯信号分布系统。本文针对地铁内的建筑结构复杂的特点,针对性的指出了了不同的地形所适用的信号设备。地铁内,主要的信号覆盖难点在于长直站台信号的覆盖,以及不同小区之前通讯信号的切换。结合地铁特点,需要采用光纤直放站和泄露电缆等设备,组合覆盖长通道。同时,对地铁内的通讯容量,信号切换要求等问题也做了相应分析。以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通过现场试验的方式测试了地铁站内CDMA网络的信号分布质量。本文对实验结果做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主要的掉话问题发生在隧道内部。针对实验中暴露出信号质量不好的情况,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方案。
孙占委[2](2018)在《TD-LTE无线网络簇滚动规划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移动TD-LTE网络经过扩大规模的试验网以及各期无线网工程的建设,已完成TD-LTE的规模部署。随着用户增加,流量爆发式增长,TD-LTE网络的建设重点从“广度”逐步转变到“深度”“厚度”层面,传统的网络规划不能快速、高效地解决现有网络问题。本论文提出科学、高效的簇滚动规划,主动挖掘网络问题,准确、科学地完成站址规划,支撑中国移动进行TD-LTE网络建设,打造精品网络,确保4G领先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TD-LTE的发展和演进,对TD-LTE系统OFDM、MIMO、帧结构和物理资源、信道编码、链路自适应等物理层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为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了簇滚动规划的方法,包括簇滚动规划的工具、簇的覆盖规划、簇的容量规划、微站协同组网策略、频段规划原则。最后介绍某城市簇滚动规划项目的实施,包括项目的立项、组织结构、实施计划及项目实施前后网络质量的对比,验证了簇滚动规划的理论可行性。本文提出的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能够系统、全面地定位TD-LTE网络问题,科学、准确地实现站址规划,高效地解决网络问题。通过某城市实施工程项目的验证,簇滚动规划适用密集城区、一般城区、县城等建筑复杂、人口密集的场景,是一种科学的网络规划方法,对应TD-LTE网络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晶[3](2015)在《安徽电信CDMA网络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CDMA2000的演进轨迹、网络原理、技术特征和网络优化理论和案例,利用上述理论知识对马鞍山电信CDMA2000网络实施顶层优化设计,从方案优化、实际应用、优化目标等方面加以阐述,研究意义是利用不同优化方法解决现网问题,得出更有效的网络优化方案和方法,支撑运营商的服务运营,提升用户感知。本文开篇介绍移动通信演进历史、CDMA2000的发展背景和网络原理;随后,着重分析CDMA2000网络优化原理和关键技术,主要涵盖了功率控制、分集技术、软容量和软切换等技术内容。本文结合新时期马鞍山电信CDMA2000网络实际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对现网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设计了连接成功率优化方案、容量优化方案、覆盖深度优化方案、通信保障优化方案、异频优化方案和掉话优化方案,通过实施优化方案,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网络性能指标得到了改进,并归纳总结优化方法用于指导现网后续优化工作。
代睿[4](2012)在《宜昌CDMA无线网络规划及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论文分析研究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规划和优化,应用规划和优化理论对宜昌CDMA无线网络进行了规划和优化设计,实施后网络性能得以改进。论文回顾了移动通信发展史,对中国电信目前使用的,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主流标准之一的CDMA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论文分析研究了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设计目标、方案制订、设计流程,以及无线网络优化的内容、优化流程、优化手段等。论文根据网络规划基本理论,结合宜昌电信CDMA网络现状,对宜昌市CDMA无线网络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对规划完成后的实际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论文还研究了宜昌市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思路、方法和流程,在对网络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了优化目标,制订了优化方案,并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典型优化案例进行了分析。
韩冶冰[5](2012)在《吴江电信CDMA无线网络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网络的整体性能和系统质量就变得愈加重要。网络优化是无线网络建设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的就是要改善无线网络的质量。所以,针对CDMA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也日渐显现出紧迫性与重要性。CDMA是为了满足现代移动通信网络在高质量、大容量、多业务、国际漫游等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它具有保密安全性高,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等多种优点。CDMA是中国电信的主推品牌,CDMA系统在运营过程中须做好详细的网络规划并不断进行优化,一是为了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二是为了提高系统容量,接纳日渐增长的未来用户。本论文简要阐述了CDMA网络原理及关键技术,并介绍CDMA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流程。我们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吴江CDMA网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优化,主要涉及以下几类问题:网络覆盖问题;掉话问题;越区切换问题等。论文通过对已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各类因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得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网络质量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值,最终满足客户市场的需求。
陈若璇[6](2012)在《汕头电信CDMA2000媒体网关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随着3G牌照的正式发放,国内各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由单业务的竞争逐步向全业务竞争演变。为尽快推出电信自有品牌的服务和业务,中国电信以收购中国联通CDMA现有的基础上,以满足市场前端的需求为目标,现有的核心网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发展需要,核心网的建设势在必行。论文根据中国电信CDMA核心网络建设的思路和目标,结合汕头电信的实际情况,研究核心网络的建设设计方案,重点研究新建MGW的建设方案。论文先阐述CDMA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分析现有CDMA网络和固网网络现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MGW建设的研究设计,包括MGW的设置方案、网络组织方案、中继和信令链路配置、编号方案、网管组织方案以及同步方案等。本文最后根据核心网络的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对以后网络核心网元的建设进行展望。
李玮[7](2012)在《CDMA系统的网络规划与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人们对移动信息的高效要求,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呼之欲出。在众多3G技术中,CDMA技术以其高保密性、大容量等诸多特性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CDMA系统具有软覆盖、软容量等特点,使无线网络规划工程变得复杂。网络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无论是网络规划阶段、过渡阶段还是稳定的运营阶段,都离不开网络优化。因此,如何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是CDMA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工程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对CDMA网络组网方式进行了介绍,列举了重要参数,给出了整体规划思路、规划方法和流程。阐述了网络优化的一般思路和介绍了常用优化工具。然后本文开始以内蒙古赤峰市CDMA网络为例探讨规划与优化的方法。其中无线网络方案设计和预测仿真结果分别是规划与优化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实际工程中网络规划所要收集的数据,根据建设原则,对网络状况进行了预测以便做好下一期规划,最终确定本期的建设方案。并对此建设方案进行了合理性论证。根据网络建设目标,通过软件对此方案进行了效果预测和评估。本文主旨是探讨如何在高网络负荷的条件下利用规划和优化的手段解决网络面临的问题。主要成果如下:1、深度分析了CDMA网络中的重要参数,通过对杂乱无章的基础数据的分析,得到了网络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2、为解决所存在问题,并根据建设原则,给出了两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对比,解决了当前网络面临的问题并为设计周期内的网络容量留有必要的冗余度,使网络满足需求时最大限度的发挥功效;3、根据得到的方案,使用优化软件,导入参数,模拟仿真本方案下的建站效果,对关键指标进行了预测,通过优化手段论证方案合理性并可实现在实际建网之前进行工程参数调整;4、通过论述工程领域中规划和优化这两个重要内容,阐述了实际工程思路,使读者对网络建设流程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夏增春[8](2012)在《在ALL-IP异构网络环境下的垂直切换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多媒体服务的兴起,移动通信已经成为当今通信领域内最为活跃和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也是21世纪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传统的无线网络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永远在线”的需求。在异构网络中,移动节点的数据交互会随着跨越不同无线网络而切换到新的无线网络,而原本的传输也继续运作不会中断。这种跨越不同无线网络间的切换称为垂直切换(Vertical Handoff)。垂直切换与水平切换(Horizontal Handoff)的不同点在于垂直切换会跨越不同Layer1和Layer2的协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3G/CDMA2000网络和WLAN网络各自的优势特点及整合可行性,提出了一种融合的混合异构网络架构及切换算法,来满足未来各种无线网络技术逐渐向无缝融合的移动互联网演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异构网络整合架构的互联互通的关系、目标及实现,同时也研究了垂直切换中可能出现的问题。(2)提出了一个以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hysteresis,RSS)为基础加上MobileIPv6协议提供更完整的Layer1到Layer3的网络切换机制,并整合了考量可用带宽的在线竞争成本机制方法的高效率垂直切换方法。(3)提出并制定了本文方案在Mobile IPv6协议下的切换序列消息流。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延时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垂直切换和水平切换的总的延时。(4)设计与实现了异构网络切换系统。首先分析了软硬件系统环境,然后简要的描述了系统程序及架构,同时对切换系统的设计作出了详细的理论及实践的阐述,并设计了MoIPv6GATE进行协议数据流的转换,最后演示了系统详细运行的信息流程。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建立了模拟测试环境,通过性能结果的分析与比较。本论文主要贡献包括:本文所提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明显降低无效的垂直切换次数,有效抑制垂直切换的掉线次数,提高网络利用率和减少使用者的网络存取费用,减少使用者在移动过程中所造成的服务中断及传输封包上的遗失,并且能维持有优势的网络吞吐量。
白少群[9](2012)在《石家庄电信CDMA2000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有效打破电信企业垄断,切实提高电信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标志着中国新一轮电信业重组正式开始。根据通告的有关精神,中国电信收购了中国联通CDMA网络和业务,从而正式成为了一家全业务运营商。石家庄电信公司在完成了本区域的CDMA网络及业务收购后,为了取得先发优势,迅速启动了对现网的勘察和DT/CQT测试,并对测试后的关键指标进行分析,针对现网分析定位出的问题和未来3年内的移动业务发展,对石家庄CDMA网络进行了精心的规划设计,以期能够有效指导后期的大规模网络建设和优化,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高网络质量以支撑电信移动市场业务快速发展。本文首先对CDMA2000的演进历程及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在石家庄现有网络的基础上,结合了CDMA2000 1x和CDMA2000 1x EV-DO技术的共同点以及CDMA2000 1x EV-DO无线技术自身的特点进行了综合规划,通过对现网CDMA2000 1x话务量分析、覆盖分析和DT路测结果分析,利用CDMA2000的无线传播模型,主要从覆盖角度完成了市区的基站覆盖规划,并进行了规划新建基站的仿真分析和建成后的覆盖效果对比分析,论证了本次设计和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次规划设计的方法和经验,可供在同省其他本地网CDMA2000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和优化过程中进行借鉴。
于磊[10](2012)在《CDMA无线网络切换技术分析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2008年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中国电信CDMA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量急剧上升,用户对网络性能和网络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CDMA网络优化技术正成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程师关注的新方向。论文重点分析了CDMA网络的切换问题和失败原因,表明软切换是CDMA系统特有的关键技术,是系统无线资源及优化的重点,软切换算法和相关参数的设置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容量和服务质量。论文全面介绍了几种切换(软切换、空闲切换、硬切换、接入切换)的算法与原理,对各种实现方案进行对比,突出各种方案的适用范围。基于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的CDMA网络,论文重点研究了优化中如何提高CDMA网络切换成功率,对分析解决CDMA网络运行中出现的切换失败原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对CDMA网络DT数据进行的理论分析,表明通过提高CDMA网络切换成功率对于提高网络质量具有明显的作用和意义。
二、IS-95 CDMA无线网规则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S-95 CDMA无线网规则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南京地铁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南京地铁介绍 |
1.1.1 南京地铁建设现状 |
1.1.2 南京地铁运营现状 |
1.2 CDMA网络发展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内发展 |
1.2.2 国外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目标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室内分布系统及关键技术 |
2.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
2.2 室内分布系统 |
2.2.1 室内分布系统的现实需求 |
2.2.2 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方法 |
2.2.3 室内分布系统简介 |
2.2.4 地铁内的室内分布系统 |
2.3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
2.3.1 功率控制 |
2.3.2 分集技术 |
2.3.3 软容量 |
2.3.4 切换 |
2.3.5 软切换的实现 |
2.4 无线网优方法和流程 |
2.4.1 网优的目的和主要流程 |
2.4.2 无线网优化的方法 |
2.5 导频污染简介 |
2.5.1 导频污染的原理 |
2.5.2 Pilot pollution对系统的不良影响 |
2.5.3 Pilot pollution产生的客观原因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铁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原则 |
3.1 地铁通信系统 |
3.1.1 概述地铁通信系统 |
3.1.2 传播环境特征分析 |
3.1.3 业务需求量估算 |
3.2 分布系统的设计原则 |
3.2.1 分布系统的设计思想 |
3.2.2 覆盖区域及指标要求 |
3.2.3 GPS的安装要求 |
3.2.4 多系统之间的隔离度要求 |
3.2.5 越区切换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铁室内分布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 |
4.1 分布系统的构成配置 |
4.2 综合合路系统 |
4.2.1 综合合路系统概述 |
4.2.2 综合合路系统方案设计 |
4.2.3 综合合路系统实际应用 |
4.3 天馈分布系统 |
4.3.1 站台天线阵分布系统 |
4.3.2 隧道内泄露电缆分布体系 |
4.4 容量估算 |
4.4.1 分布系统的容量估算 |
4.4.2 分布系统的分区说明 |
4.5 分布系统切换分析 |
4.5.1 人员站内信号切换以及进出站信号切换 |
4.5.2 列车行驶中的站间切换 |
4.5.3 列车进出隧道的切换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南京地铁信号质量测试及分析 |
5.1 测试方案介绍 |
5.1.1 测试流程 |
5.1.2 实验方案 |
5.2 测试结果 |
5.3 测试结果的分析与优化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TD-LTE无线网络簇滚动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与演进 |
1.2 TD-LTE发展现状 |
1.3 TD-LTE无线网络规划现状 |
1.4 论文的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TD-LTE系统关键技术 |
2.1 TD-LTE标准化历程 |
2.2 TD-LTE系统需求指标 |
2.3 TD-LTE网络结构 |
2.4 TD-LTE无线网规划特性 |
2.4.1 TD-LTE无线网覆盖规划特性 |
2.4.2 TD-LTE无线网容量规划特性 |
2.4.3 TD-LTE无线网参数规划特性 |
2.5 TD-LTE的 OFDMA/SC-FDMA技术 |
2.5.1 OFDM技术基本原理 |
2.5.2 OFDM技术的不足 |
2.5.3 TD-LTE上行多址方式 |
2.6 TD-LTE的 MIMO技术 |
2.6.1 MIMO技术原理 |
2.6.2 空间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 |
2.6.3 TD-LTE天线的传输模式 |
2.6.4 TD-LTE系统上行天线选择 |
2.7 信道编码和链路自适应技术 |
2.7.1 信道编码 |
2.7.2 链路自适应技术 |
2.8 帧结构和物理资源 |
2.8.1 帧结构 |
2.8.2 TD-LTE系统物理资源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TD-LTE无线网络簇滚动规划研究 |
3.1 TD-LTE无线网络簇滚动规划概述 |
3.1.1 簇滚动规划的概念 |
3.1.2 研究簇滚动规划的目的 |
3.2 簇滚动规划 |
3.2.1 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原则 |
3.2.2 簇滚动规划的流程 |
3.3 簇滚动覆盖规划 |
3.3.1 数据采集 |
3.3.2 问题分析 |
3.3.3 规划方案制定 |
3.4 簇滚动容量规划 |
3.4.1 簇滚动容量规划整体思路 |
3.4.2 扩容标准 |
3.4.3 扩容技术要求 |
3.4.4 用户预测 |
3.4.5 用户分析 |
3.5 仿真计算 |
3.6 簇滚动频段规划 |
3.6.1 TD-LTE频段资源 |
3.6.2 簇滚动频段资源规划 |
3.7 微站协同组网 |
3.7.1 微站的概述 |
3.7.2 建设方式的说明 |
3.7.3 建设方式的选择 |
3.7.4 微站设备选择要求 |
3.7.5 小区划分 |
3.7.6 天线的设置 |
3.8 系统间干扰规避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城市簇滚动规划项目实施 |
4.1 某城市无线网络现状 |
4.1.1 TD-LTE网络现状 |
4.1.2 2G、TD-SCDMA网络现状 |
4.2 簇滚动规划项目实施背景及时间计划 |
4.3 簇滚动规划项目组织结构和流程 |
4.4 簇滚动规划项目成果 |
4.4.1 规划簇的划分 |
4.4.2 输出文件的组成 |
4.4.3 簇滚动规划项目成果 |
4.5 簇滚动规划项目案例 |
4.6 某城市簇滚动规划实施的意义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的总结 |
5.1 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和传统规划的对比 |
5.1.1 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的优点 |
5.1.2 TD-LTE网络簇滚动规划的缺点 |
5.2 簇滚动规划适用场景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3)安徽电信CDMA网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CDMA2000发展背景 |
1.2 CDMA2000演进过程 |
1.3 CDMA2000技术特征 |
1.3.1 技术特征 |
1.3.2 技术优势 |
1.4 CDMA2000应用前景 |
1.5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CDMA2000核心技术 |
2.1 CDMA2000系统的优势 |
2.2 关键技术 |
2.2.1 功率控制 |
2.2.2 CDMA系统的分集技术 |
2.2.3 软容量 |
2.2.4 切换 |
2.2.5 软切换的实现 |
第三章 CDMA无线网优方法和流程 |
3.1 CDMA网优的目的和主要流程 |
3.2 无线网优的方法 |
3.2.1 导频污染优化 |
3.2.2 覆盖优化 |
3.2.3 容量优化 |
3.2.4 邻区优化 |
第四章 安徽电信网络优化实施 |
4.1 安徽CDMA2000网络情况简介 |
4.2 连接成功率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 |
4.3 容量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 |
4.4 覆盖深度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 |
4.5 通信保障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 |
4.6 异频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 |
4.7 掉话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宜昌CDMA无线网络规划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CDMA系统及网络技术简介 |
1.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
1.2 CDMA2000系统概述 |
1.2.1 CDMA2000系统体系 |
1.2.2 CDMA2000 1x系统 |
1.2.3 CDMA2000 1x EV-DO系统 |
1.3 CDMA2000关键技术 |
1.3.1 CDMA2000 1x关键技术 |
1.3.2 CDMA2000 1x EV-DO关键技术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CDMA无线网络规划及优化 |
2.1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原理 |
2.1.1 网络规划 |
2.1.2 网络优化 |
2.1.3 两者的关系 |
2.2 无线网络规划 |
2.2.1 设计目标 |
2.2.2 设计方案 |
2.2.3 设计流程 |
2.3 无线网络优化 |
2.3.1 网络优化内容 |
2.3.2 网络优化流程 |
2.3.3 CDMA网络优化措施 |
第三章 宜昌CDMA无线网络规划 |
3.1 宜昌CDMA无线网络现状 |
3.2 宜昌CDMA无线网络容量分析 |
3.2.1 CDMA 1x网络容量分析 |
3.2.2 CDMA 1x EV-DO网络容量分析 |
3.2.3 业务量及网络利用率分析 |
3.2.4 用户发展及业务量预测 |
3.3 宜昌CDMA无线网络建设思路 |
3.3.1 覆盖建设思路 |
3.3.2 容量建设思路 |
3.3.3 建设成本思路 |
3.4 宜昌CDMA无线网络规划目标 |
3.4.1 覆盖目标 |
3.4.2 容量目标 |
3.4.3 数据业务能力目标 |
3.5 CDMA无线网络规划方案 |
3.6 宜昌市CDMA网络规划方案实施后效果 |
第四章 宜昌CDMA无线网络优化 |
4.1 宜昌CDMA无线网络现状 |
4.2 宜昌CDMA无线网络评估 |
4.2.1 无线覆盖评估 |
4.2.2 接续性能评估 |
4.2.3 保持性能评估 |
4.2.4 无线资源利用率评估 |
4.2.5 数据业务性能评估 |
4.3 宜昌CDMA无线网络优化目标 |
4.4 宜昌CDMA无线网络优化方案及实施 |
4.5 宜昌CDMA无线网优效果对比 |
4.6 CDMA网络优化典型案例 |
第五章 论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吴江电信CDMA无线网络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移动通信行业发展 |
1.1.2 CDMA 的发展应用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CDMA 原理及关键技术 |
2.1 CDMA 基本概念 |
2.2 CDMA 的关键技术 |
2.2.1 功率控制技术 |
2.2.2 PN 码技术 |
2.2.3 RAKE 接收技术 |
2.2.4 软切换(Soft Handoff)技术 |
2.3 CDMA 网基本结构系统 |
2.4 CDMA 系统的技术优势 |
第三章 CDMA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概述 |
3.1 CDMA 无线网络规划 |
3.1.1 CDMA 网络规划特征 |
3.1.2 CDMA 网络规划中的关键问题 |
3.1.3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
3.2 CDMA 无线网络优化 |
3.2.1 网络优化的分类 |
3.2.2 网络优化的通常流程 |
3.2.3 网络优化的方法 |
3.2.4 CDMA 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 |
第四章 吴江电信 CDMA 网络优化应用 |
4.1 吴江地区 CDMA 网络概况 |
4.1.1 吴江地区概况 |
4.1.2 吴江电信 CDMA 网络现状 |
4.2 CDMA 网络优化主要内容 |
4.3 CDMA 网络优化的组织安排 |
4.3.1 网络优化制度安排 |
4.3.2 主要工具及重要参数 |
4.4 吴江电信 CDMA 网络优化典型案例 |
4.4.1 语音双寻呼信道造成掉话率高案例 |
4.4.2 主集馈线接错导致覆盖差的处理案例 |
4.4.3 DO 反向软切换成功率偏低问题解决案例 |
4.4.4 扇区呼叫失败问题解决案例 |
4.4.5 小区接入距离过远问题解决案例 |
4.4.6 扇区 PING 不通问题解决案例 |
第五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汕头电信CDMA2000媒体网关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CDMA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过程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网络现状 |
2.1 CDMA网络现状 |
2.1.1 电路域现状 |
2.1.2 信令网现状 |
2.2 固网网络现状 |
2.2.1 DC1软交换长途网现状 |
2.2.2 本地网汇接局现状 |
2.2.3 本地网关口局现状 |
2.2.4 信令网现状 |
2.3 CN2现状 |
2.3.1 骨干层现状 |
2.3.2 业务层现状 |
2.4 业务预测 |
第三章 总体技术方案 |
3.1 核心网建设总体原则 |
3.2 提供的业务范围 |
3.2.1 基本电信业务 |
3.2.2 承载业务 |
3.2.3 补充业务 |
3.2.4 智能网业务 |
3.2.5 语音增值业务 |
3.2.6 数据增值业务 |
第四章 MGW建设方案 |
4.1 软交换的体系架构、接口、协议 |
4.2 MSCe/VLR建设方案 |
4.2.1 MSCe/VLR建设原则 |
4.2.2 MSCe/VLR建设方案 |
4.3 MGW建设方案 |
4.3.1 MGW建设原则 |
4.3.2 MGW/GMGW/TMGW建设方案 |
4.3.3 下挂BSC方案 |
第五章 网络组织方案 |
5.1 话路网网络组织 |
5.1.1 中国电信移动网络的网络结构 |
5.1.2 本期汕头移动网络的网络结构 |
5.1.3 话路网的路由组织 |
5.2 信令网网络组织 |
5.2.1 信令网的结构 |
5.2.2 信令网网络组织 |
5.2.3 信令点编码 |
5.3 特服网络组织 |
第六章 中继、带宽及信令链路的配置 |
6.1 中继、带宽计算 |
6.1.1 话务模型 |
6.1.2 中继计算及配置 |
6.1.3 yy接口带宽计算及配置 |
6.1.4 39/xx接口带宽计算及配置 |
6.2 信令链路计算及配置 |
6.2.1 信令计算参数取定 |
6.2.2 信令链计算方法 |
6.2.3 信令链路的配置 |
第七章 编号方案 |
7.1 移动用户号码簿号码(MDN) |
7.2 MIN |
7.2.1 格式 |
7.2.2 分配原则 |
7.3 临时本地用户号码(TLDN) |
7.3.1 格式 |
7.3.2 分配原则 |
7.3.3 分配方案 |
7.4 SCCP地址 |
7.5 MSCID |
7.5.1 格式 |
7.5.2 分配原则 |
7.5.3 分配方案 |
第八章 网管组织方案 |
8.1 管理范围 |
8.2 网管设置方案 |
8.3 网管信息的传递 |
8.4 与综合网管的接口 |
第九章 同步方式 |
9.1 同步原则 |
9.1.1 传输同步 |
9.1.2 无线同步 |
9.1.3 CDMA系统时间同步要求 |
9.2 时钟同步方案 |
9.3 时间同步方案 |
第十章 软交换媒体网关设备简介 |
10.1 ZXC10 MGW产品概述 |
10.2 ZXC10 MGW产品性能指标 |
10.3 ZXC10 MGW产品功能 |
第十一章 总结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CDMA系统的网络规划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3 论文结构及本人主要任务 |
第二章 CDMA规划与优化原理 |
2.1 CDMA网络规划思路与方法 |
2.1.1 CDMA网络组网方式 |
2.1.2 CDMA网络规划中的重要参数 |
2.1.3 CDMA网络整体规划思路 |
2.2 无线链路预算 |
2.2.1 1X链路预算 |
2.2.2 增强链路预算 |
2.3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
2.4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
2.4.1 网络优化一般思路 |
2.4.2 网络优化工具使用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
3.1 无线网络设计可行性研究 |
3.1.1 规划建设背景和目标网络概况 |
3.1.2 网络分析 |
3.1.3 现网主要问题与策略 |
3.2 业务预测及建网目标 |
3.2.1 用户及业务预测结果 |
3.2.2 无线网建网目标 |
3.2.3 无线网区域分类 |
3.3 无线网建设原则 |
3.3.1 无线网建设思路 |
3.3.2 BSC(1X增强RNC)设置原则 |
3.3.3 基站设置原则 |
3.3.4 室内分布设置原则 |
3.3.5 配套设置 |
3.4 无线网建设方案 |
3.4.1 总体建设思路 |
3.4.2 基站建设规模 |
3.4.3 BSC建设方案 |
3.4.4 方案比较与分析 |
3.4.5 投资预测 |
3.4.6 方案预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线网络优化与研究 |
4.1 优化工具使用方法介绍 |
4.2 网络优化目标 |
4.3 参数设置 |
4.4 仿真预测结果 |
4.4.1 最佳小区覆盖预测 |
4.4.2 导频Ec/Io预测 |
4.4.3 手机接收电平和发射功率预测 |
4.4.4 软切换预测 |
4.4.5 1x增强上下行流量覆盖预测 |
4.5 优化及建设效果分析 |
4.5.1 导频污染 |
4.5.2 建站效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在ALL-IP异构网络环境下的垂直切换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无线异构网络研究现状 |
1.2.2 垂直切换的关键问题 |
1.2.3 垂直切换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背景研究 |
2.1 移动通信发展史 |
2.1.1 第一代通讯系统(1G) |
2.1.2 第二代通讯系统(2G) |
2.1.3 第二·五代通讯系统(2.5G) |
2.1.4 第三代个人通讯系统(3G) |
2.2 IEEE 802.11 无线网络 |
2.3 IPv6 网络协议 |
2.4 Mobile IP |
2.4.1 Mobile IP 系统组件 |
2.4.2 Mobile IPv4 的基本原理 |
2.4.3 Mobile IPv619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3G-WLAN Interworking 整合架构网络模型 |
3.1 异构无线网络中的网络技术特性 |
3.2 整合架构网络模型 |
3.2.1 WLAN 与 3G 网络的关系 |
3.2.2 WLAN 与 3G 网络互联互通的目标 |
3.2.3 WLAN 与 3G 网络互联互通的实现 |
3.3 异构网络垂直切换中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Mobile IPv6 协议自适应成本的带有预测 RSS 的垂直切换方案 |
4.1 迟滞电平的定义及相关参数 |
4.2 基于自适应成本的带有预测 RSS 的垂直切换 |
4.2.1 3G 网络环境下的带有迟滞电平的预测性 RSS |
4.2.2 WLAN 网络环境下的带有迟滞电平的预测性 RSS |
4.3 最优无线网络的决策阶段 |
4.4 基于 Mobile IPv6 的垂直切换方案的消息流 |
4.5 垂直切换方案中的消息流延时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异构网络切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环境搭建 |
5.1.1 硬件环境 |
5.1.2 软件环境 |
5.2 系统程序与系统架构 |
5.3 系统设计 |
5.3.1 MoIPv6_GATE 的设计 |
5.3.2 移动客户端的设计 |
5.4 系统运行消息处理流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性能结果的分析与比较 |
6.1 模拟场景的建立 |
6.2 性能结果及比较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今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石家庄电信CDMA2000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CDMA概述 |
1.1 CDMA技术背景 |
1.2 CDMA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
1.3 CDMA技术原理 |
1.4 CDMA系统的主要特点 |
1.5 CDMA2000技术标准的发展及特点 |
1.5.1 IS95/A/B |
1.5.2 CDMA2000 |
1.5.3 CDMA 2000 1x |
1.5.4 CDMA2000 1x Re1. 0、Rev. A、Rev. B版本 |
1.5.5 CDMA2000 3x技术特点 |
1.5.6 CDMA2000 1x EV |
1.5.7 CDMA2000 1x EV-DO |
1.5.8 CDMA2000 1x EV-DV |
1.5.9 CDMA2000 EV-DV和CDMA2000 EV-DO的比较 |
1.6 CDMA2000 1x EV-DO与CDMA2000 1x的差异 |
1.7 从CDMA2000 1x到CDMA20001x EV的平滑演进 |
1.8 CDMA2000 3G网络的发展趋势展望 |
1.8.1 3G网络宽带化 |
1.8.2 3G网络融合 |
第二章 CDMA2000无线网络规划 |
2.1 CDMA2000无线网络规划概述 |
2.2 CDMA2000无线网络规划的一般准则 |
2.3 CDMA2000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 |
2.3.1 CDMA2000 1x和1x EV-DO规划方面的相似点 |
2.3.2 CDMA2000 1x和1x EV-DO规划方面的差异 |
2.4 CDMA2000无线网络规划关键因素 |
2.5 CDMA2000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
2.6 CDMA2000 1x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 |
2.6.1 覆盖和容量规划 |
2.6.2 PN规划 |
2.6.3 切换规划 |
2.6.4 功率规则 |
2.6.5 登记区域规划 |
2.7 CDMA2000 1x EV-DO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 |
2.8 CDMA2000组网方案规划 |
2.8.1 独立组网方案 |
2.8.2 混合组网方案 |
2.9 CDMA2000无线网络工程规划案例 |
第三章 石家庄电信CDMA2000无线网络规划方案 |
3.1 石家庄市行政区域简介 |
3.2 联通CDMA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2.1 无线网络现状 |
3.2.2 网络覆盖情况分析 |
3.3 石家庄无线网络的建设原则和策略 |
3.4 石家庄无线网络规划区域划分 |
3.5 CDMA2000系统指标规划设计 |
3.6 石家庄电信无线网络组网情况 |
3.7 石家庄电信CDMA无线网络基站设置原则 |
3.8 石家庄CDMA2000网络频道规划 |
3.9 CDMA2000 EV-DO系统与CDMA2000 1x系统干扰分析 |
3.10 石家庄CDMA2000网络PN码规划原则 |
第四章 石家庄市区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建设 |
4.1 原联通CDMA网络评估 |
4.1.1 市区DT测试 |
4.1.2 市区CQT测试 |
4.1.3 现网存在问题汇总 |
4.2 石家庄电信PN码规划介绍 |
4.2.1 PN码重构原因 |
4.2.2 PN重构实施思路 |
4.2.3 PN码重构实施过程 |
4.2.4 PN码重构结果及效果分析 |
4.3 CDMA2000无线网覆盖规划 |
4.3.1 业务发展预测 |
4.3.2 业务模型及业务量预测 |
4.3.3 无线网基本指标取定 |
4.3.4 链路预算 |
4.3.5 密集市区3年工程实施情况 |
4.4 CDMA2000无线网络仿真 |
4.4.1 话音业务仿真结果 |
4.4.2 仿真结果评价 |
4.5 规划后期的网络建设效果对比 |
4.5.1 系统KPI指标对比 |
4.5.2 测试参数分析 |
4.5.3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CDMA无线网络切换技术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1.3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CDMA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
2.1 网络优化在网络建设中的位置 |
2.2 RF 优化 |
2.3 日常优化 |
2.4 专题优化 |
2.4.1 导频污染 |
2.4.2 切换 |
2.4.3 邻区优化 |
第三章 软切换对CDMA 网络影响及优化 |
3.1 软切换概述 |
3.2 软切换优点 |
3.3 IS95 软切换参数设置及优化 |
3.3.1 IS-95 软切换流程 |
3.3.2 软切换相关参数设置及优化 |
3.3.3 邻区参数设置及优化 |
3.3.4 搜索窗参数设置及优化 |
3.3.5 软切换特性对网络影响 |
3.4 CDMA2000 切换参数设置及优化 |
3.4.1 CDMA2000 软切换算法 |
3.4.2 CDMA 软切换信令流程 |
3.5 各业务信道软切换 |
3.6 IS-95 软切换与 CDMA2000 软切换优劣 |
第四章 空闲切换和硬切换对CDMA 网络影响及优化 |
4.1 空闲切换参数设置及优化 |
4.2 硬切换参数设置及优化 |
4.2.1 硬切换方式简介 |
4.2.2 换频切换类型 |
4.2.3 硬切换参数介绍 |
4.2.4 三种硬切换方式比较 |
4.3 多载波区域的设计 |
第五章 接入切换对CDMA 网络影响及优化 |
5.1 接入切换简介 |
5.2 接入进入切换 |
5.3 接入试探切换 |
5.4 接入切换 |
5.5 接入切换的功效 |
第六章 切换对覆盖及反向容量的改善 |
6.1 对数传播模型 |
6.2 切换状态下的覆盖变化分析 |
6.2.1 硬切换 |
6.2.2 软切换 |
6.3 反向容量分析 |
6.3.1 硬切换 |
6.3.2 两方软切换 |
6.3.3 多方(Nc)软切换下的容量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CDMA 切换优化案例 |
7.1 软切换参数优化案例 |
7.1.1 问题描述 |
7.1.2 问题分析 |
7.1.3 解决方案及结果 |
7.2 邻区漏配导致DT 掉话案例 |
7.2.1 问题描述 |
7.2.2 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
7.3 邻区错配导致呼叫建立成功率低案例 |
7.3.1 问题描述 |
7.3.2 问题分析 |
7.3.3 解决方案及结果 |
7.4 邻区参数配置错误导致软切换成功率低案例 |
7.4.1 问题描述 |
7.4.2 问题分析 |
7.4.3 解决方案及结果 |
7.5 GPS 时钟误差导致切换失败掉话邻区参案例 |
7.5.1 问题描述 |
7.5.2 问题分析 |
7.5.3 解决方法及结果 |
7.6 换频切换参数优化案例 |
7.6.1 网络现状描述 |
7.6.2 换频切换方式 |
7.6.3 换频切换的分析优化 |
7.6.4 换频切换的优化实践 |
7.7 小结 |
第八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IS-95 CDMA无线网规则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南京地铁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周颍.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2]TD-LTE无线网络簇滚动规划研究[D]. 孙占委.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3]安徽电信CDMA网络优化研究[D]. 刘晶. 南京邮电大学, 2015(04)
- [4]宜昌CDMA无线网络规划及优化研究[D]. 代睿.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5]吴江电信CDMA无线网络优化[D]. 韩冶冰.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6)
- [6]汕头电信CDMA2000媒体网关建设研究[D]. 陈若璇.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1)
- [7]CDMA系统的网络规划与优化[D]. 李玮.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3)
- [8]在ALL-IP异构网络环境下的垂直切换方法研究[D]. 夏增春. 浙江理工大学, 2012(10)
- [9]石家庄电信CDMA2000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D]. 白少群.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10]CDMA无线网络切换技术分析与优化[D]. 于磊.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