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采购国产软件拔得头筹(论文文献综述)
宋玉建[1](2015)在《H公司运维管理软件业务转SaaS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维管理软件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IT设施全面可用的重要使命,但国内该行业发展的一直不顺利,企业虽多,规模都不大,鲜有亮点。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更使得运维相关行业的发展形势雪上加霜,在中国经济结构面临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为了给运维管理软件行业寻找转型升级之路,本文以H公司为具体事例,结合其在业务转型方面的探索,为运维管理软件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寻找出一条道路。首先本论文介绍了H公司的背景以及运维管理软件业务的发展情况,通过其自身运营数据和同行标杆企业的运营数据对比分析得出运维管理软件业务必须要转型的结论。然后为了寻找业务转型的道路,本文对运维管理软件业务的特点,市场形势、行业特征和客户需求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分析,指出运维管理软件发展的根本瓶颈在于市场规模虽大,但用户分散,获取用户成本太高,原有业绩增长模式已经无以为继。通过系统分析SaaS模式特点、核心技术、盈利模式以及我国SaaS发展现状,并系统分析对比Saa S软件和运维管理软件特点,本文得出了运维管理软件也具备Saa S转型潜力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运维管理软件Saa S转型必须要走运维私有云模式。而不是盲目去跟随通常意义上的“长尾客户”。最后为了进一步验证SaaS模式转型的正确性,本文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结合H公司的现状制定了包括商业模式、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以及组织架构的业务整体转型方案,并付诸实施。在转型初期,Saa S模式的优越性即在S省国税项目中获得全面系统性的验证,业务转型工作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同时在本文最后对于Saa S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陈晓晟[2](2011)在《国家机关软件正版化提速 杀毒软件转型发展现良机》文中指出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表示,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各地要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省、市、县三级国家机关软件正版化的检查整改工作;企业软件正版化特别是中小企业方面要取得进一步突破。截至2011年2月15日,共有37家中央国家机关率先完成机关本级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
刘仁,王康[3](2011)在《国产软件依托性价比直追洋品牌》文中研究表明近日,国务院制定并印发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强化投融资支持;加大研发力度,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继续实施软件增值税优惠政策等7个方面为下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文件的发布,让软件业界悬着的一颗心终于
彭敏[4](2010)在《中间件:没有懈怠者》文中认为本次中间件产品的调研结果显示,凭借在渠道力和品牌力的众多指标上领先于其它竞争者的绝对优势,IBM软件最终以25.69分的综合成绩拔得头筹。甲骨文以接近一分之差位居第二,国产中间件厂商金蝶紧跟其后,获得第三。 强者恒强 在本次中间件产品调研中,IBM软件胜出优
庞辉,刘二中[5](2010)在《为自主创新而战——倪光南对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贡献》文中提出从科技研发、产业实践、观点倡导三方面介绍了倪光南为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所做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贡献。
孙瑜[6](2010)在《“虎豹象”决战后危机时代 王文京徐少春轮番并购》文中提出"虎豹象"虽然是业内人士的一个比喻,但是数据也已经清晰地勾勒出新的竞争态势。2010年春,用友王文京和金蝶徐少春两位掌门人不约而同的高调出镜,或誓言在三年内加速成为世界级管理软件、或立志四年内搭建亚太最大全程电子商
马磊[7](2009)在《别让审批制度形同虚设》文中提出编者按正如城市有城墙保护自己的市民一样,政府采购市场也应该有一道屏障,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免受不必要的侵害。2008年年初实施的《进口产品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就是这样一道屏障。但是实施一年多以来的结果显示,这个屏障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1月2日,全国水土保
朱毅[8](2009)在《国产基础软件政采市场崭露头角》文中研究指明2009年国采中心协议供货入围厂商名单已经出炉,销售排行榜也已经列好,因为长期关注国产软件,记者通常会故意“忽略”软件产品的数据,因为位列榜首的永远都是微软、甲骨文等国际软件巨头。但是今年的销售数据显示:国产软件(尤其是国产基础通用软件)已经开始“挑大梁”。$
曹桂华[9](2007)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集成电路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发明之一。集成电路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一切领域,其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集成电路技术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关系到国家产业竞争力和国家信息安全。集成电路产业集国家利益、民族智慧和科技于一体,成为战略性兼基础性产业,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本文在研究产业经济学理论和自主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当今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国家及区域的现状进行调研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求得对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理论的丰富与完善,并提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导论。分析研究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的意义,对国内外文献中关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进行综述。第二章理论基础。介绍和分析与本文有关的理论,如自主创新、竞争优势等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各个理论与本文研究主题的指导性。第三章集成电路产业的国际比较。介绍集成电路产业并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着重介绍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其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程,并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五章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创建了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跨越模型;分析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建立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集对分析法,结合指标体系构建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第六章提出了构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的战略指导思想与原则,确定了战略目标和重心,得出了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的战略模式。第七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对策和措施。一是重视并加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环境方面的建设。二是产业(企业)自身要注意和提高的地方。第八章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综合并集成前面各章的相关结论,得出一些综合性结论要点。同时,指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与本文的创新点。集成电路自主创新是一个新课题,本文尽管做了一些研究,但仍然存在不足,很多重要的问题还有待于今后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刘和平[10](2005)在《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文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七章。 第一章,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概述。本文从历史发展视角对欧盟并购控制立法的四个发展阶段进行细致入微的梳理,对2004年欧盟并购控制立法改革的动因给予详尽阐述,对改革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性介绍,对欧盟并购控制立法面临的挑战予以归纳,对欧盟并购控制立法体系的演变进行勾勒,揭示欧盟并购控制法从无到有、从疏漏到缜密、从注重监管效率到尊重并购当事人权益的发展历程。如果说前三节主要从宏观上进行分析,第四节则转入微观解构层次,对欧盟并购的含义、构成要件、类型、除外规定进行深入阐释,并采取横向比较方法对欧盟并购概念的不足逐一指出。最后,对欧盟并购控制的特征——“一站式”(one-stop shop)、集中式的并购控制制度进行描述,并概述并购控制两大核心内容:有关竞争性分析的实体控制法和保障实体评估实现的程序控制法。 第二章,欧盟并购控制管辖权制度。管辖权理论(Jurisdiction Theory)既涉及国际法(对外)也涉及国内法(对内)。对外层面主要涉及欧盟并购控制法的域外适用。为保护欧共体市场有效竞争,欧盟并购控制法超越欧盟地域界线得到广泛适用,形成无限的域外管辖权。欧盟委员会及法院以客观属地管辖原则为基础,大肆推行“单一经济实体论”(Single economic entity)、效果原则(effects doctrine)及“履行地”(the Place of impiementation)标准三大理论,对主要经营行为地位于欧盟之外的并购行使管辖权,并招致国际冲突。文章对欧盟并购控制法域外管辖所引起的问题、判例及对策进行——分析。对内层面主要涉及一个并购案件究竟是由欧盟委员会审查还是由成员国管辖,即欧盟与25个成员国之间的管辖权如何实现最优分配。这是一般国家并购控制法所不具有的内容,成为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的特色,将对国际并购控制立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三章,欧盟并购控制法核心——实体标准。实体标准是整个并购控制法体系的核心。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欧盟新并购控制法确立了“严重损害有效竞争”实体标准。该标准是在滥用支配性地位标准和市场支配性地位标准基础上
二、政府采购国产软件拔得头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政府采购国产软件拔得头筹(论文提纲范文)
(1)H公司运维管理软件业务转SaaS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的范围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H公司运维管理软件业务现状与问题分析 |
2.1 公司背景介绍 |
2.2 运维管理软件业务发展情况介绍 |
2.3 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2.3.1 销售模式与盈利现状问题分析 |
2.3.2 产品研发现状与问题分析 |
2.3.3 客户支持现状与问题分析 |
2.3.4 组织架构现状与问题分析 |
2.4 业务转型必要性分析 |
2.5 总结 |
第三章 运维管理软件转Saa S模式可行性研究 |
3.1 运维管理软件市场分析 |
3.1.1 运维管理软件宏观市场分析 |
3.1.2 运维管理软件细分市场分析 |
3.1.3 典型客户需求分析 |
3.1.4 市场分析总结 |
3.2 Saa S技术及主要商业模式介绍 |
3.2.1 Saa S概念简介与核心技术 |
3.2.2 我国Saa S产业发展环境 |
3.2.3 Saa S生态圈的构成 |
3.2.4 Saa S主要商业模式 |
3.2.5 我国Saa S产业的发展趋势 |
3.2.6 国内外主要Saa S厂商运营模式分析 |
3.3 运维管理软件转Saa S模式可行性分析 |
3.4 运维管理软件业务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 |
3.4.1 运维管理软件与现有SaaS化软件比较 |
3.4.2 运维管理软件转Saa S模式成功因素分析 |
3.4.3 客户对运维管理软件SaaS模式接受程度调研分析 |
3.5 H公司运维管理软件业务转型SWOT分析 |
第四章 H公司运维管理软件业务转Saa S模式实施方案 |
4.1 商业模式设计 |
4.1.1 可销售价值分析 |
4.1.2 销售模式设计 |
4.1.3 交易模式设计 |
4.1.4 报价模式设计 |
4.2 产品Roadmap规划 |
4.2.1 运维Saa S关键技术分析 |
4.2.2 技术方案选择 |
4.2.3 产品关键特性与上线时间 |
4.2.4 技术风险与应对措施 |
4.3 营销实施方案 |
4.3.1 市场成败关键因素分析 |
4.3.2 财务测算 |
4.3.3 4Ps |
4.4 组织架构调整方案 |
第五章 H公司运维管理软件Saa S模式运营情况 |
5.1 典型客户运营情况 |
5.1.1 客户运营情况 |
5.1.2 客户收益情况 |
5.1.3 H公司收益情况 |
5.2 运维管理软件业务总体运营情况 |
5.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为自主创新而战——倪光南对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1 创新性科研成果 |
1.1 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和手写识别机 |
1.2 研发联想式汉卡和联想系列微机 |
2 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实践 |
2.1 坚持“技工贸”模式 |
2.2 参与“方舟芯片”项目 |
3 对技术自主创新的思考和呼吁 |
3.1 呼吁支持自主CPU技术和国产软件 |
3.2 呼吁国家政策体制加强保护自主产品 |
3.3 呼吁反对垄断保护信息安全 |
(9)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的理论基础 |
2.1 自主创新理论 |
2.2 竞争优势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的国际比较 |
3.1 集成电路产业概述 |
3.2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 |
3.3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比较 |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分析 |
4.1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4.2 集成电路产业在我国的区域分布 |
4.3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存在的问题 |
4.4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5章 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
5.1 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跨越模型 |
5.2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战略构建 |
6.1 战略指导思想 |
6.2 战略基本原则 |
6.3 战略发展目标 |
6.4 战略发展重点 |
本章小结 |
第7章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对策 |
7.1 自主创新战略环境的建设 |
7.2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的保障措施 |
本章小结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件 |
(10)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目的和动机 |
二、选题的确定 |
三、研究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的意义 |
四、研究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的方法 |
第一章 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概述 |
第一节 欧盟并购控制立法沿革及最新修改 |
一、欧盟并购控制立法沿革 |
二、2004年欧盟并购控制立法改革历史背景分析 |
三、2004年欧盟并购立法改革主要内容 |
第二节 欧盟并购控制立法面临的挑战 |
一、司法型与行政型并购审查制度的艰难抉择 |
二、委员会公平裁判员地位有待强化 |
三、第81条、第82条与并购控制条例的接轨问题 |
第三节 欧盟并购控制立法体系 |
第四节 欧盟并购与并购控制 |
一、欧盟并购定义及构成要件 |
二、欧盟并购的类型 |
三、欧盟并购的除外规定 |
四、欧盟并购概念及除外规定的不足 |
五、欧盟并购控制 |
第二章 欧盟并购控制管辖权制度 |
第一节 国际法上管辖权基础以及欧盟并购控制法中的属地原则 |
一、欧盟并购控制条例管辖权的国际法根据及内容 |
二、欧盟并购控制条例中的管辖权 |
三、欧盟并购条例域外管辖的理论基础 |
四、欧盟并购控制条例的域外管辖依据 |
五、欧盟并购域外管辖权存在的冲突 |
六、对策—限制域外管辖范围 |
第二节 欧盟并购判例法上的域外管辖权 |
一、欧盟委员会判例中的域外管辖权 |
二、欧洲法院有关并购判例中域外管辖权 |
第三节 欧盟并购控制管辖权移送制度 |
一、《绿皮书》所引起的管辖权移送制度改革之观点 |
二、成员国与欧盟之间管辖权限划分标准—共同体规模 |
三、并购申报前移送管辖 |
四、并购申报后的移送管辖 |
五、移送制度的便捷性与合理性 |
六、管辖权移送的评价 |
第三章 欧盟并购控制制度核心—实体标准 |
第一节 欧盟并购控制实体标准的历史沿革及内涵 |
一、根据《欧共体条约》第86条确立的滥用市场支配性地位标准 |
二、第4064/89号并购条例确立的支配性地位标准 |
三、第139/2004号并购条例确立“严重妨碍有效竞争”标准 |
第二节 严重妨碍有效竞争标准与支配性地位标准的比较 |
一、不同点及优劣评析 |
二、SIEC标准与 MD标准的相互联系 |
第三节 SIEC标准与美国 SLC标准之趋同 |
一、美国“实质性减少竞争”标准 |
二、MD标准与 SLC标准孰优孰劣的大讨论及结果 |
第四节 欧盟并购控制实体标准的重大发展 |
一、单边效果的界定 |
二、单边效果的认定 |
三、欧美单边效果理论比较 |
四、单边效果理论的实践 |
第五节 欧盟并购实体立法的主要特点 |
一、评判并购合法性标准多元化 |
二、移植先进法律制度时注重本土化,并提高法律的预期性 |
三、发布《横向并购评估指南》指导欧盟执法实践 |
四、与美国的趋同化 |
第四章 欧盟并购控制的程序性制度 |
第一节 各国及欧盟并购控制模式 |
一、各国并购控制模式 |
二、欧盟并购控制申报模式 |
第二节 欧盟并购控制审查程序 |
一、欧盟并购审查的两个阶段及审查时限 |
二、正当程序 |
三、做出最后决定 |
第三节 并购申报的具体内容 |
一、申报义务人 |
二、申报要求 |
三、申报格式及具体内容 |
第四节 欧盟并购审查程序的调查手段及组织保障 |
一、调查权限 |
二、组织保障—欧盟委员会竞争总局内部监督制度的改革 |
第五节 违反并购控制程序制度的法律后果 |
一、违法实施并购的法律后果 |
二、提供虚假信息或违反附加义务将遭受并购决定被撤销 |
三、罚款 |
第五章 欧盟并购控制中的司法审查 |
第一节 欧盟并购控制中司法审查制度的法律根据 |
第二节 并购控制司法审查的管辖范围 |
一、对欧盟委员会根据并购条例做出的决定提起无效之诉 |
二、审查处罚决定 |
三、审查欧盟委员会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 |
四、对当事人临时紧急措施的申请享有管辖权 |
五、对欧盟委员会提起的损害赔偿之诉 |
第三节 对欧盟委员会并购决定提请司法审查的主体 |
一、直接的诉讼主体 |
二、第三人参加诉讼 |
三、对己生效判决提起第三人异议 |
第四节 司法审查的法律后果 |
第五节 欧盟并购控制司法审查的作用 |
一、立法:通过判例法推进并购控制立法之完善 |
二、司法:为当事人提供救济 |
三、监督委员会的执法活动 |
第六节 欧盟并购诉讼的近况及原因分析 |
一、对欧盟委员会并购决定提起诉讼的近况 |
二、并购控制中司法审查不断增多的原因 |
第七节 欧盟并购控制司法审查的特点及缺陷 |
一、欧盟并购控制特点—行政型并购控制制度 |
二、欧盟行政型并购控制制度中司法审查的缺陷 |
第八节 欧盟并购控制司法审查面临的挑战 |
一、司法审查改革争论及建议 |
二、尼斯条约带来的影响—司法审判庭 |
第六章 欧盟并购控制的国际冲突与协调 |
第一节 并购控制国际冲突的本质及协调的必然性 |
一、竞争法(并购控制法)域外适用的必然性及特征 |
二、竞争法(并购控制法)冲突与协调的必然性 |
三、竞争法(并购控制法)冲突的本质及弊害 |
四、竞争法(并购控制法)冲突带来的问题 |
五、开展并购控制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
第二节 欧盟并购控制国际冲突的原因 |
一、竞争政策与一体化目标及产业政策的冲突 |
二、并购理论上的创新及不同标准 |
三、并购控制立法上的差异 |
四、欧美审查的侧重点不一致 |
第三节 欧盟并购控制的国际协调 |
一、自我立法调整 |
二、双边合作 |
三、多边合作 |
四、国际并购控制合作展望 |
第四节 欧盟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竞争法上的国际合作 |
一、欧洲经济区协定及其组织结构 |
二、双重监管制度与“一站式”管辖原则 |
三、欧盟委员会与 ESA在卡特尔及滥用支配地位案件上的管辖权分配 |
四、欧盟与 EFTA在并购控制上的管辖权分配 |
第七章 我国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的完善——以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为借鉴 |
第一节 我国并购法律制度的现状及不足 |
一、从公司法、证券法和企业法视野看我国并购法律体系 |
二、规制并购反垄断性的立法制度 |
三、我国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的不足 |
第二节 建立和健全我国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一、解决市场经济中“马歇尔冲突”的必由之路 |
二、规制外资并购之需要 |
三、支持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的需要 |
第三节 欧盟并购控制立法的借鉴与启示 |
一、立法模式及有关基本问题 |
二、管辖权理论 |
三、实体标准 |
四、程序性制度 |
五、司法审查 |
六、国际协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政府采购国产软件拔得头筹(论文参考文献)
- [1]H公司运维管理软件业务转SaaS模式研究[D]. 宋玉建. 东华大学, 2015(07)
- [2]国家机关软件正版化提速 杀毒软件转型发展现良机[N]. 陈晓晟. 通信信息报, 2011
- [3]国产软件依托性价比直追洋品牌[N]. 刘仁,王康. 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1
- [4]中间件:没有懈怠者[N]. 彭敏. 电脑商报, 2010
- [5]为自主创新而战——倪光南对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贡献[J]. 庞辉,刘二中.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09)
- [6]“虎豹象”决战后危机时代 王文京徐少春轮番并购[J]. 孙瑜. 英才, 2010(05)
- [7]别让审批制度形同虚设[N]. 马磊. 政府采购信息报, 2009
- [8]国产基础软件政采市场崭露头角[N]. 朱毅. 政府采购信息报, 2009
- [9]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D]. 曹桂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6)
- [10]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研究[D]. 刘和平. 华东政法学院,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