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论价格竞争——格兰仕价格战略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1](2018)在《中小外贸企业JXS公司的国际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国际市场营销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拓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毅然成为中小型外贸企业所关注的重点趋势。伴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如何开展国际营销成为每个参与世界经济的政府和企业所需深入探讨的问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找到发展的机遇和立足的资本,也已成为很多出口外贸型企业所关注的重点。当前,随着人们对生活品味及物质需求的提升,迫使各行各业的产品质量都在提高,尤其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产品,太阳镜也不例外,人们对太阳镜的质量标准不但越来越高,其对太阳镜的款式诉求也越来越多。目前,科技发展的时代,生产太阳镜的原材料逐渐出现了替代品,环保材料被越来越多的厂商所推崇,加之太阳眼镜的款式更新换代比较快,使得太阳镜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迫使众多的企业不断创新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样对太阳镜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一个好的挑战。广州JXS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JXS公司”)是一家从事太阳镜行业的中小外贸企业,在当今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以及激烈的竞争下,如何保持创新、增加产品的竞争优势、脱颖而出提高市场占有率、利用正确的国际营销策略进行拓展国际市场站位脚步,是JXS公司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是以JXS公司为例,对其国际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文首先分析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外贸企业国际营销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其次对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本部分主要对营销、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市场营销的STP、4P理论,通过相关理论的回顾和梳理,为下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第三部分主要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等方法对JXS公司所面临的国际营销宏观环境及内部环境进行分析研究,为企业制定国际营销策略提供依据。第四部分对JXS公司国际营销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表明JXS公司的国际营销策略存在产品定价不清晰、销售渠道过长、促销活动未完全发挥作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一部分从增加对近视太阳镜的研发资金、逐步完善新产品开发的制度、同时增加自有品牌的建设;对于客户要求的报价,应及时处理缩短报价时间、根据公司发展阶段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价格策;将客户的反馈具体化、定期开展线上培训以获得客户的信任度、同时要积极发挥公共关系的作用;运用网络营销方式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深化与本地企业合作,实行本土化营销策略、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向跨国性公司迈进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该公司国际营销问题的策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JXS公司解决国际营销问题,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提供具有实践操作价值的国际营销策略和方法。同时也希望对同类中小外贸企业解决同类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杨宏远[2](2016)在《我国家电企业品牌国际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间的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简单的经济实力或是客户群数量已经不再是衡量企业能力的唯一指标,品牌的竞争力大小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家电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长,也有着比较强的竞争力。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逐渐出现了很多有着较强竞争力的家电企业,这些企业在抢占国内家电市场份额的同时,也积极争取国际家电市场中的一席之地。但是,与其他国家的知名家电品牌相比,我国家电品牌无论是在品牌建设水平还是品牌价值上都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家电品牌的竞争力和占有市场的能力不强,企业的自主品牌海外市场占有率较低,只能依靠贴牌生产加工低端家电产品获取低额利润。因此,在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提升我国家电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成为我国家电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本篇论文就是在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撰写的,通过分析我国家电企业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与国际家电品牌间的差距,提出我国家电品牌国际化的参考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的家电企业提供战略意见,并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胡昕[3](2015)在《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策略研究 ——基于格兰仕、海尔、TCL的案例》文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明确指出的我国经济和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对“走出去”战略的深度实施以及中国企业在不断强化自身的基础上,坚持创新,积极转型,为做到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已经让中国慢慢走上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大国的道路。“中国智造”意味着单纯的廉价劳动力制造以不再是中国打出去的卖点,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一方面,国际品牌的入驻瓜分了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也给中国企业做出了最有力的保障和最广泛的宣传,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家电企业是在中国发展最为持久最为成熟的行业之一,"Made in China"的家电产品数量巨大,但"Brand of China"的家电产品却少之又少,市场份额也微乎其微。如今,面对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是否能够抓住这个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去,逐步实现跨国经营,是我国所有企业所面临的严峻的课题。本文列举了我国标杆家电企业:格兰仕、海尔和TCL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因为他们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有十分鲜明的特征,格兰仕是世界微波炉制造厂,靠贴牌发家;海尔的国际化方式是先难后易,在国际化初始就打出自己的品牌;而TCL在国际化伊始,选择收购国外品牌,想通过这个方式打出自己的品牌。他们各自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目标,采取了不同的国际化发展方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这三家典型的标杆家电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望总结出一些的经验和教训,给其他后国际化经营的家电企业亦或是其他领域的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引。得出了国际化经营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要视其企业所处发展时期和国际分工的位置,适时调整相应的国际化经营模式。
陆华[4](2014)在《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种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可分性越来越强,各个环节不再局限于同一企业内部,而且可以按照比较优势分布到世界各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上一些处于主导地位的制造业企业越来越专注于研发、营销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而把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具备成本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制造商。这些主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将各个环节的供应商纳入它们所控制的全球价值链。中国家电以代工嵌入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家电产业的国际化道路分为五个阶段:兴起阶段、国有家电品牌形成阶段、激烈竞争阶段、品牌整合重组阶段、依靠政策阶段。我国家电企业的出口目标市场分为了高端市场、发展中市场和新兴市场,其所对应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依次是领导型、模块型和市场型。功能升级就是通过重新整合价值链而掌握高附加值环节的一种升级方式。要实现我国家电企业的功能升级,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能力或者市场能力,因此可以归纳出两条不同的升级路径:一条是基于市场能力从品牌和渠道进行突破的后向升级路径,另一条是基于技术能力从设计和研发进行突破的前向升级路径。
赵寰[5](2013)在《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本质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国际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中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永葆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在角逐市场化的竞争中,中国企业也逐渐开始了探索国际化的历程,多年过后,中国已经拥有世界级的产品,还成长起来一批世界级的企业,但却始终没有诞生令人尊敬的、拥有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的世界级顶尖品牌,甚至于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依然堪忧。显然,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拓进与传播仍存在很多尚待挖掘与解决的深层困境与问题。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力求从原点出发,立足中国企业的发展现实,回归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与现状,深入探析中国企业品牌建设与品牌传播的问题与困境,力求在寻根溯源中理清中国企业品牌发展的核心基因,旨在为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效果提供解决思路与策略路径。就论文研究的主体内容而言,本文将中国企业的成长空间置于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场域下,考察中国企业进行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必要性,阐述其对企业自身发展及对国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与践行价值。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及传播现状做全景式考察,探寻制约当前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通过构筑影响因素分析的三维视角,搭建了国际知名品牌培育的三维模型,并在此分析框架下,探讨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效果的策略路径及对策。具体写作思路遵循以下逻辑结构展开:1)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这一章主要明晰品牌国际化传播的背景及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历程,在详尽阐述经济全球化与品牌国际化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本文将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划分为前国际化传播时期(1984-1994)、品牌国际化传播酝酿期(1995-2001)、品牌国际化传播试水期(2002-2008)、品牌国际化传播融入期(2009至今)等几个阶段,并得出结论:到目前为止,由于品牌影响力极低,尚未形成有行业领导性的全球性品牌,目前中国企业品牌传播的全球化进程,还未能进入全球化品牌发展期;2)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现状及问题。这一章主要对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现状进行考察,并明确传播进程中的困境及问题。历经十几年艰辛的探索,先行的一部分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已初见成效,但就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品牌价值还远远不能与世界知名品牌相比肩,中国在世界顶级品牌中没有位置,中国企业在品牌战中依然居于劣势。现代品牌的本质是在消费者和产品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深度关系的构筑只有通过有效的传播才能建立起来。但就目前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传播现状而言,问题依然凸显。打造世界级品牌、探寻国际品牌形象构筑与传播的方法与路径仍是中国企业未来参与全球竞争面临的头等战略任务;3)影响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制约因素分析。这一章首先通过对品牌本质的探源以及对国际知名品牌打造所需相关因素的整一化思考,构筑了分析影响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三维视角,即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同时受到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就微观层面而言,目前的传播困境首先受制于中国企业自身基础能力体系的制约,由中观层面观之,政府政策支持的不完备及国家品牌形象的背书因素,构成国际化传播的主要障碍因素;而从宏观层次分析,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还受到国际社会品牌竞争体系的制约。这三方面的制约因素构成了对策内容的整体分析路径。4)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效果的路径分析。主要就以上三方面维度展开具体的阐释与分析,包括:构建扎实的基础能力体系: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与竞争力提升;营造健康有利的环境支撑体系:国家政策体系完善与新国家形象的构建;构造高效的品牌国际化传播体系:国际化传播理念重建与传播能力提升。最后,结语部分再次重申对中国尚未诞生世界级品牌的遗憾与期待,对其中原因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其诞生条件及可能性进行了展望。
郑玮[6](2013)在《格兰仕模式的经验及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廉价劳动力是中国企业先天就拥有的成本优势,由此产生的成本领先战略已经使国内家电业等制造行业取得成功,但他们在持续发展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分析其成功的经验,探索适合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是为了实现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百年企业的目标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在众多靠此战略取得成功的制造类企业中,格兰仕是最为典型的一个。通过了解格兰仕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现状,以及其从事的微波炉所在的家电行业特点和外部环境,我们知道了格兰仕是靠整合资源和成本领先取得微波炉产业的成功,然而在2000年前后遇到了发展瓶颈,接着二次转型向家电业全面发展,走多元化之路。但是,格兰仕自身存在缺乏核心技术、盈利能力低等问题,其在家电业的全面发展也并不顺利,还在探索阶段。通过腾讯和美的在持续发展中分别采用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获得启示,得到格兰仕应采用的战略方向,通过SWOT分析即分析格兰仕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得到可采用的战略有:合作和并购战略、品牌战略、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的混合战略、横向一体化战略。以上的分析和结论都是在蓝海战略理论、红海战略理论、五力模型、多元化战略等一系列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得出的,并且在这些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运用到格兰仕的发展研究上,对格兰仕这种相当成功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行冷静而清醒的分析,重点清理了该企业发展的瓶颈,得到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刘丽霞[7](2013)在《破坏性创新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适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最活跃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力量。然而随着我国2001年加入WTO、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等环境变化,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不能仅仅依靠机会主义和低成本这两种比较优势。如何使我国中小企业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成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选择克里斯滕森的破坏性创新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主要是考虑到下面两个因素:第一,破坏性创新理论在1995年提出之初,是从市场的新进入者角度来解释被认为管理的好的公司在面临市场和技术突然变化时,被新进入者所替代的现象。第二,克里斯滕森2008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如何重塑商业模式》获得了当年的“麦卡锡奖”,着名的“蓝海战略”创始人W.钱.金和勒妮.博莫涅在其最新文章中也引用了破坏性商业模式的概念。在该理论以后的发展完善中,克里斯滕森还将该理论延伸到发展中国家市场中。任何大企业都曾是行业的新进入者,它们现在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借鉴破坏性创新理论寻找利润增长点就成了一条可行之路。因此,克里斯滕森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适用性就成了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借鉴罗伯特·K·殷的多案例研究方法,根据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提出三个假设,接下来利用三个案例逐项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如果得到相同的结果(都成立),那本研究就可以得出结论。三个假设是:第一,当我国中小企业的破坏性创意能通过石蕊试验时,其破坏性创新才能获得成功。如果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意能获得低端市场或者新市场中的消费者,且对于主要竞争对手具有破坏潜力,那么这个创意就具有了破坏性。第二,当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破坏性业务的组织结构与破坏性创新的RPV框架相契合时,其破坏性创新才能获得成功。资源、程序和价值观(RPV)框架说明了一个企业是否有能力实现破坏性增长。其中在初始阶段,一个公司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起到关键作用。随着公司日渐成熟,创新能力转移到程序和价值观时,企业就更容易获得持续发展。第三,当我国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与破坏性商业模式相匹配时,其破坏性创新才能获得成功。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利用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另辟新径,更适合发展需求。如果这三个假设都通过,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克里斯滕森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适用的。最后,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破坏性创新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刘新凯[8](2012)在《基于多阶段博弈的企业创新威胁和策略反应研究》文中指出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产品创新能力。研究表明,企业在向市场引入新产品时,会对产业内竞争对手的收益有不利的影响。本文关注了市场中企业在面临来自竞争对手新产品研发的威胁时的策略反应。本文考虑了创新是需要花费时间的,是个多阶段的决策过程。因此企业会在竞争对手向市场引入新产品之前做出策略反应。本文基于多阶段博弈研究了企业创新威胁与策略反应。本文总结了以往对创新威胁和企业策略反应的研究文献,在这个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寡头市场上的产品创新威胁和策略反应博弈分析模型。其中一个企业会考虑两阶段的产品创新活动,新产品相比旧产品具有横向或是纵向的差异。市场上竞争对手在产品创新的两个阶段之间,会通过投资改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以此应对新产品威胁。具体来说,本文考虑是对工艺创新进行投资,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关注了产品横向上或是纵向上的差异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尹德先[9](2012)在《加快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潮流,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经济强国必须是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中国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必须顺应潮流,加快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将加快实施“走出去”列为国家战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走出去”的最主要部分。近些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总体上还有待于深化,且“战略”一词在研究中也有被泛化之嫌。因此,吸取国内外研究的优秀成果,借鉴对外直接投资先行国的先进经验,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理论基础,制定切合实际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对于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动态环境下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介绍选题背景与意义,界定了论文涉及的主要概念,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成果,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与主要研究方法,提出主要创新点和研究展望。第二章“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在梳理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新成果的基础,提出动态环境下中国企业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动态广义优势理论,并以此构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分析框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环境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宗旨确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目标确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措施抉择。第三章“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中国作为国际直接投资历史上的后起者,为了学习先行者的经验,重点解剖了具有代表性的美口韩三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从中引出规范性的启示第四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和决定因素”:战略是对历史的总结、现实的把握、未米的抉择。为了研究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在这里总结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通过实证分析,判断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处的发展阶段,并从中发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加快’的紧迫性;最后,再次通过实证分析,从推动力和吸引力两方面找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为战略环境分析、战略宗旨确立、战略目标确定和战略各措施抉择提供了依据。第五章“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环境分析”:根据第二章设计的“战略分析框架”、第三章的“启示”和第四章分析的“决定因素”,综合运用SWOT、PEST这两个战略管理工具,对后危机时期我国复杂多变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形成了相应的决策方案。第六章“加快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综合前几章的分析,确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宗旨是“互利共赢”。确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目标是:培育具有动态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促进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东道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定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抉择是:产业抉择、区位抉择、方式抉择、主体培育和政府服务。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提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动态广义优势理论”。2.试图将动态环境下的战略管理理论运用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研究中,提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分析框架”,并用此框架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3.在国际经验的研究中,以动态环境战略管理的视角归纳出规范性启示。4.用SWOT-PEST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环境。
胡雯丽[10](2011)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及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转型的新时期,市场环境日益变幻莫测、全球竞争亦日趋激烈,企业为了提高运营效率与顾客满意度就不得不以战略的眼光向成本要效益,而目前人力、物力成本都在上升,成本问题于是成为束缚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将经营管理目标由短期转向长期,以获取稳定的竞争优势。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没能将战略的思想融入到成本管理模式,导致产品成本信息失真,战略决策失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取得成本与竞争优势双赢,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在国外,战略成本管理应用得非常普遍,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针对成本管理实践,在理论上总结提炼出了克兰菲尔德模式、罗宾·库珀模式(ABC模式)、桑克模式和成本企划模式这四种比较典型的模式。在我国,对其也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一些实际应用事例,但对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总体运用状况分析较少。鉴于战略成本管理及其模式的重要性,本文认为研究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并优化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推动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化问题,同时分析了其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首先,本文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并比较其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区别,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接着,对战略成本管理现有的四种典型模式分别进行描述与评价,且重点分析这几种典型模式目前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状况,并选取一些典型的企业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肯定其在应用中取得的成绩,总结其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其次,根据现有模式存在的优点与不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着重提出一个以桑克模式为主导,融合ABC与成本企划的较全面、系统的战略成本管理优化模式;最后,本文通过对格兰仕战略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优化模式的优越性及其在我国企业的可行性,据此,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建议。
二、浅论价格竞争——格兰仕价格战略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价格竞争——格兰仕价格战略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外贸企业JXS公司的国际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评价 |
1、国外相关研究 |
2、国内相关研究 |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1、案例研究法 |
2、文献研究法 |
3、问卷调查法 |
二、中小外贸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中小外贸企业 |
2、市场营销概念 |
3、国际市场营销概念 |
4、市场营销策略概念 |
(二)理论依据 |
1、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理论 |
2、STP目标市场定位理论 |
三、JXS公司面临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一)JXS公司基本概况 |
1、JXS公司简介 |
2、JXS产品介绍 |
3、JXS合作的品牌 |
4、JXS公司国际营销历程 |
(二)JXS公司国际营销宏观环境PEST分析 |
1、政治因素 |
2、经济因素 |
3、社会因素 |
4、技术因素 |
(三)JXS公司国际行业竞争环境的波特五力分析 |
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
2、潜在的进入者 |
3、替代产品的威胁 |
4、买方讨价还价能力 |
5、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四)JXS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1、JXS公司资源和能力分析 |
2、JXS公司的能力分析 |
(五)JXS公司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 |
1、机会与威胁 |
2、优势与劣势 |
四、JXS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
(一)JXS公司国际营销策略现状 |
1、产品策略 |
2、定价策略 |
3、渠道策略 |
4、促销策略 |
(二)JXS公司在国际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1、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 |
2、产品定价不清晰,报价缺乏时效性 |
3、销售渠道过长,销售方式单一 |
4、公司促销活动力度不够 |
(三)JXS公司在国际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营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2、外贸业务部门制度不完善 |
3、公司人员固守传统营销理念 |
4、业务人员与客户间的沟通较少 |
五、提升JXS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 |
(一)国际产品策略 |
1、增加研发资金,销售近视太阳镜 |
2、完善新产品开发的制度 |
3、增加自有品牌的建设 |
(二)国际价格策略 |
1、及时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 |
2、采取灵活折扣价格和区分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价格 |
3、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司应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
(三)国际促销策略 |
1、将客户的反馈具体化 |
2、定期开展线上培训 |
3、发挥公共关系的作用 |
(四)渠道策略 |
1、运用网络直销的方式开展国际业务项目 |
2、深化与本地企业合作,实行本土化营销策略 |
(五)可借鉴的国际营销策略经验 |
1、国内优秀企业的国际营销策略 |
2、国外中小型企业的国际营销策略 |
六、JXS公司国际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一)加强对JXS公司营销团队的建设 |
1、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辅助营销 |
2、提高营销人员业务水平,改善工作环境 |
(二)制定完善的营销激励制度 |
1、人性化的奖励机制多奖少罚 |
2、丰富公司各项集体活动 |
3、对外贸业务员实行放权管理 |
(三)培养全体职员的营销意识 |
(四)做好客户管理及完善售后服务 |
七、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论文后期研究的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我国家电企业品牌国际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2.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品牌国际化基本概述 |
2.1 品牌和品牌国际化概念 |
2.1.1 品牌概念 |
2.1.2 品牌国际化概念 |
2.2 品牌国际化的基本模式 |
2.2.1 影响品牌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因素 |
2.2.2 品牌国际化模式的类型 |
第3章 我国主要家电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 |
3.1 我国家电企业发展历程 |
3.1.1 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 |
3.1.2 高速发展阶段(1978-1995) |
3.1.3 激烈竞争阶段(1996-2001) |
3.1.4 品牌整合阶段(2001年之后) |
3.2 我国主要家电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进展 |
3.2.1 格兰仕的品牌国际化案例分析 |
3.2.2 海尔的品牌国际化案例分析 |
3.2.3 美的的品牌国际化案例分析 |
3.3 我国家电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意义 |
3.3.1 实现生产与流通的规模经济 |
3.3.2 降低营销成本 |
3.3.3 大范围的感染力 |
第4章 日韩家电企业品牌国际化模式及借鉴 |
4.1 松下品牌国际化案例分析 |
4.1.1 松下品牌国际化历程 |
4.1.2 松下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 |
4.2 三星品牌国际化案例分析 |
4.2.1 三星品牌发展历程 |
4.2.2 三星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 |
4.3 日韩家电品牌国际化对我国的启示 |
4.3.1 渠道国际化 |
4.3.2 生产体系国际化 |
4.3.3 品牌认识本土化 |
第5章 中国家电企业品牌国际化的SWOT分析 |
5.1 我国家电品牌的优势(STRENGTHS) |
5.1.1 低成本和规模优势 |
5.1.2 创新意识的觉醒 |
5.2 我国家电品牌的劣势(WEAKNESS) |
5.2.1 缺乏核心技术、知名度和影响力 |
5.2.2 缺少跨国组织管理经验 |
5.2.3 家电企业的恶性竞争 |
5.2.4 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 |
5.3 我国家电品牌的机遇(OPPORTUNITIES) |
5.3.1 互联网技术的空前发展 |
5.3.2 国家政策为家电企业发展提供便利 |
5.3.3 中国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
5.3.4 日系家电品牌没落 |
5.4 我国家电品牌面临的威胁(THREAT) |
5.4.1 中国制造的信任危机 |
5.4.2 贸易保护主义和国外市场挤压的遭遇 |
5.5 中国家电企业品牌国际化评价 |
第6章 中国家电企业品牌国际化建议 |
6.1 政府职能需要转变 |
6.2 家电企业微观上发展自身优势 |
6.2.1 减少企业间竞争,企业各自发展核心技术 |
6.2.2 引进创新与自主技术创新 |
6.2.3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国内市场的绝对优势 |
6.3 家电企业宏观上保持持续发展 |
6.3.1 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协调发展 |
6.3.2 不断创造新的国际化形式 |
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策略研究 ——基于格兰仕、海尔、TCL的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国际贸易理论 |
2.2 我国企业国际化研究的主要成果 |
2.3 小结 |
3. 我国家电企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
3.1 我国家电企业发展现状 |
3.2 根据SWOT分析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
3.3 根据SWOT分析我国家电企业发展的劣势和威胁 |
4. 我国标杆家电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分析 |
4.1 格兰仕国际化发展道路分析 |
4.2 海尔国际化发展道路分析 |
4.3 TCL国际化发展道路分析 |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必须拥有国际化的经营管理人才 |
5.2 必须打造国际化的品牌 |
5.3 必须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
5.4 必须建立系统的国际营销渠道 |
5.5 必须注重文化的融入与创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关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的研究 |
1.2.2 国内关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2章 全球价值链理论及产业升级理论 |
2.1 全球价值链的内涵和发展 |
2.2 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 |
2.2.1 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 |
2.2.2 购买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 |
2.2.3 新动力机制的全球价值链 |
2.3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 |
2.3.1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分类 |
2.3.2 五种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特点 |
2.4 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模式 |
2.4.1 产业升级的分类 |
2.4.2 不同动力机制下的产业链升级轨迹 |
2.4.3 不同链条治理模式下的产业升级 |
第3章 嵌入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家电企业发展现状 |
3.1 我国家电企业的代工嵌入 |
3.2 中国家电企业发展历程 |
3.3 中国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
3.3.1 代工优势渐失 |
3.3.2 欧美高端家电品牌的强势回归 |
3.3.3 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高 |
3.3.4 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强 |
3.3.5 产业政策退出后的低迷市场 |
3.4 我国家电的多层次市场格局价值链治理模式 |
3.4.1 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高端市场 |
3.4.2 香港、韩国为代表的中端市场 |
3.4.3 南美、非洲、东欧为代表的新兴市场 |
第4章 我国家电企业升级的途径及案例分析 |
4.1 多层次价值链治理模式下的升级研究 |
4.1.1 高端市场价值链中的升级模式 |
4.1.2 中端市场价值链中的升级模式 |
4.1.3 新兴市场价值链中的升级模式 |
4.2 我国家电企业实现功能升级的路径研究 |
4.2.1 基于技术能力的前向升级路径 |
4.2.2 基于市场能力的后向升级路径 |
4.2.3 基于技术能力与市场能力的双向升级路径 |
4.3 我国家电企业功能升级的案例分析 |
4.3.1 格兰仕贴牌生产与自创品牌——基于技术能力的前向升级路径 |
4.3.2 海尔的海外建厂和收购三洋——基于市场能力后向升级路径 |
第5章 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
5.1 政府层面对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
5.1.1 确立家电强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体制 |
5.1.2 完善法律法规,为我国家电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法制保障 |
5.2 家电企业自身升级的对策建议 |
5.2.1 树立全球生产经营的理念,加快拓展国际市场 |
5.2.2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企业跨国经营效益 |
5.2.3 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主动研发核心技术 |
5.2.4 发展跨国直接投资,冲破贸易壁垒 |
5.2.5 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推进企业文化转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依照时间脉络的品牌研究的发展与演进 |
1.2.2 依照内容划分的品牌理论的分析维度 |
1.2.3 品牌国际化传播相关研究综述 |
1.3 关键概念界定 |
1.3.1 中国企业 |
1.3.2 品牌国际化 |
1.3.3 国际化传播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的总体思路 |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2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 |
2.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 |
2.1.1 经济全球化及其特征 |
2.1.2 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是品牌竞争 |
2.1.3 品牌国际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
2.2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时性分析 |
2.2.1 1984-1994,中国企业品牌前国际化传播时期 |
2.2.2 1995-2001,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酝酿期 |
2.2.3 2002-2008,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试水期 |
2.2.4 2009今,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融入期 |
本章小结 |
3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现状及问题 |
3.1 品牌国际化传播的现状 |
3.1.1 品牌国际化传播初见成效 |
3.1.2 品牌国际竞争力困境依然凸显 |
3.2 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具体问题及表现 |
3.2.1 品牌营销意识普遍不足,缺乏有效的海外市场推广 |
3.2.2 品牌推广可持续性、系统性差,品牌打造亟需战略思维 |
3.2.3 品牌核心价值模糊,不善于通过品牌来实现差异化 |
3.2.4 品牌缺乏国际化沟通视野,难以与利益相关者达成价值认同 |
本章小结 |
4 制约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微观层次分析:中国企业自身基础能力体系制约 |
4.1.1 品牌战略短视,缺乏长远规划与管理能力 |
4.1.2 人文环境浮躁,缺乏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 |
4.1.3 国际化运作经验匮乏,跨文化管理无策 |
4.1.4 国际化传播经验不足,在地化传播能力薄弱 |
4.2 中观层次分析:政府政策及国家形象环境支撑体系制约 |
4.2.1 国家尚未形成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完善制度体系 |
4.2.2 国家品牌形象背书障碍及我国对外形象传播能力的制约 |
4.3 宏观层次分析:国际社会品牌竞争体系制约 |
4.3.1 制度差异及国家利益冲突 |
4.3.2 文化差异与文化障碍 |
本章小结 |
5 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效果的路径分析 |
5.1 构建扎实的基础能力体系: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与竞争力提升 |
5.1.1 建立清晰高效的品牌战略规划和管理机制 |
5.1.2 从追求降低生产成本转向自主创新战略 |
5.1.3. 加强国际化人才建设,提升跨文化管理运作水平 |
5.1.4 国际化经营战略先行,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
5.2 营造健康有利的环境支撑体系:国家政策体系完善与新国家形象的构建 |
5.2.1 改进政府职能,为世界级品牌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5.2.2 提升国家品牌形象,构筑国家品牌软实力 |
5.3 构造高效的品牌国际化传播体系:国际化传播理念重建与传播能力提升 |
5.3.1 战略性运筹,确定全球品牌决策 |
5.3.2 策略性分析,确立品牌价值与国际化识别系统 |
5.3.3 本土化营销,创建品牌国际化沟通方式 |
5.3.4 整合传播,构筑国际化品牌认同 |
本章小结 |
6 结语 中国呼唤世界级品牌的诞生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6)格兰仕模式的经验及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格兰仕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现状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4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蓝海战略理论 |
2.2 红海战略理论 |
2.3 五力模型 |
2.4 多元化战略 |
3 微波炉行业及家电行业特点分析 |
3.1 微波炉行业特点分析 |
3.2 家电行业特点分析 |
3.3 宏观环境分析 |
3.4 竞争环境分析 |
4 格兰仕发展模式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
4.1 格兰仕发展模式探究 |
4.2 行业选择的问题 |
4.3 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4.4 核心技术与顺“市”而行 |
4.5 盈利能力与市场需求反映的问题 |
4.6 腾讯公司与美的公司持续发展的启示 |
5 格兰仕集团发展战略分析与选择 |
5.1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方向探讨 |
5.2 格兰仕发展战略的 SWOT 分析 |
5.3 格兰仕可选择的战略方案 |
6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破坏性创新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三) 研究意义 |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二、 文献综述 |
(一)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二) 克里斯滕森的破坏性创新理论综述 |
(三) 我国中小企业破坏性创新综述 |
三、 研究假设 |
(一) 三个石蕊试验假设 |
(二) 组织结构匹配假设 |
(三) 破坏性商业模式匹配假设 |
四、 案例背景和案例分析 |
(一) 格兰仕微波炉 |
(二) 阿里巴巴 |
(三) 绿盛集团,天畅科技和共合网(R&V 非竞争性战略联盟) |
五、 研究结论讨论 |
六、 对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管理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多阶段博弈的企业创新威胁和策略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新产品引入和创新威胁的研究 |
2.1.1 企业新产品引入的激励研究 |
2.1.2 新产品引入对竞争对手的影响研究 |
2.2 关于创新威胁和策略反应的研究 |
2.2.1 创新是多阶段决策过程 |
2.2.2 企业面临创新威胁的策略反应 |
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认识与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创新和企业策略反应理论基础 |
3.1 产品创新 |
3.1.1 产品创新的定义 |
3.1.2 产品纵向差异和横向差异 |
3.1.3 产品差异性的衡量 |
3.2 工艺创新 |
3.3 多阶段博弈的企业策略效应分析 |
3.3.1 企业策略性投资 |
3.3.2 企业投资的策略效应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产品创新威胁与策略反应模型分析 |
4.1 模型描述 |
4.2 博弈各个阶段分析 |
4.2.1 古诺竞争阶段 |
4.2.2 产品创新阶段2 |
4.2.3 工艺创新阶段 |
4.2.4 产品创新阶段1 |
4.3 模型求解均衡结果分析 |
4.3.1 非策略性均衡结果 |
4.3.2 企业策略性投资的均衡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型拓展 |
5.1 模型拓展——企业1同时生产新、旧产品 |
5.2 主要结论 |
第6章 模型主要结论及应用价值 |
6.1 模型主要结论 |
6.2 本文的应用价值 |
6.3 案例研究——以微波炉市场中格兰仕与美的为例 |
6.3.1 背景资料简介 |
6.3.2 格兰仕与美的的竞争战略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结论 |
7.2 本文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加快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论文涉及的主要概念 |
一、“走出去”战略 |
二、对外直接投资(ODI) |
三、跨国公司(TNCs)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一、国内学者的研究 |
二、国内与国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的比较 |
第四节 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与主要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第二章 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一、垄断优势理论 |
二、内部化理论 |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五、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
一、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
二、波特的竞争理论 |
三、战略资产寻理论 |
四、非股权形式理论 |
第四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理论基础——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
一、动态广义优势理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分析的综合框架 |
第三章 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第一节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 |
一、投资起步早,增速快,规模大 |
二、投资行业结构日益高级化 |
三、投资区域结构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转变为以发达国家为主 |
四、投资方式逐渐以跨国并购为主,并且参与方式多样化 |
五、投资主体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主 |
六、政府逐渐完善支持投资的政策体系 |
第二节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 |
一、投资起步较晚,发展快速,起伏较大 |
二、投资行业结构逐步高级化 |
三、投资区域结构的重点不断变化 |
四、投资方式多样化 |
五、投资主体为紧密联系和多层合作的大中小企业群体 |
六、投资政策由管制到放松再到自由化,并逐步完善 |
第三节 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 |
一、投资起步相对晚,增速快,规模小 |
二、投资行业结构逐步高级化 |
三、投资区域结构以亚洲和北美为主 |
四、投资方式股权以独资为主,跨国并购增多 |
五、投资主体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体 |
六、投资体制由管制到审批制再到申告制,政策体系健全 |
第四节 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经验的启示 |
一、准确判断动态环境,是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的前提 |
二、实现三元目标统一,是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的基础 |
三、拥有动态广义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的关键 |
四、纳入国家战略体系,是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的保证 |
第四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与决定因素 |
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
一、起步探索阶段(1979-1989年) |
二、稳定发展阶段(1990-1999年) |
三、快速增长阶段(2000年至今) |
第二节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 |
一、起步晚,速度快,规模相对小 |
二、行业结构逐步高级化 |
三、投资区域结构以亚洲为主,多元化有所发展 |
四、投资方式多元化,以绿地投资为主,跨国并购迅猛增长 |
五、投资主体呈多元化态势,但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地位 |
六、投资具有明显的体制转轨推动性 |
第三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判断 |
一、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一般观点 |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检验 |
第四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决定因素 |
二、吸引力因素分析(东道国因素) |
三、推动力因素的分析(母国因素) |
第五章 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环境分析 |
第一节 SWOT-PEST分析的简介 |
一、SWOT-PEST的基本含义 |
二、SWOT-PEST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二节 中国外直接投资的SWOT-PEST组合分析 |
一、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内部资源及能力的优势分析 |
二、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内部资源及能力的劣势分析 |
三、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外部机遇分析 |
四、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外部威胁分析 |
第三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PEST矩阵分析 |
一、构造SWOT-PEST矩阵 |
二、形成决策方案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加快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
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宗旨和战略宗旨和战略目标 |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宗旨 |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目标杯 |
第二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抉择 |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抉择的主要依据 |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抉择策略 |
三、案例6.1 :格兰仕国际化 |
第三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抉择 |
一、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抉择的主要因素 |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抉择策略 |
三、案例6.2 :万向国际化 |
第四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抉择 |
一、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及其优劣比较 |
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抉择的主要素 |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抉择策略 |
四、案例6.2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
第五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培育和政府服务 |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培育 |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府服务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国外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动态 |
1.3.2 国内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动态 |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
2.1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及其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比较 |
2.1.1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
2.1.2 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比较 |
2.2 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工具 |
第三章 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及其评价 |
3.1 克兰菲尔德模式 |
3.1.1 克兰菲尔德模式概述 |
3.1.2 对克兰菲尔德模式的评价 |
3.2 罗宾·库泊模式 |
3.2.1 罗宾·库珀模式概述 |
3.2.2 对罗宾·库珀模式的评价 |
3.3 桑克模式 |
3.3.1 桑克模式概述 |
3.3.2 对桑克模式的评价 |
3.4 成本企划模式 |
3.4.1 成本企划模式概述 |
3.4.2 对成本企划模式的评价 |
第四章 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实际应用的分析与评价 |
4.1 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的总体应用状况 |
4.2 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实际应用的典型事例 |
4.2.1 罗宾·库珀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型事例 |
4.2.2 成本企划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型事例 |
4.2.3 桑克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型事例 |
4.3 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实际应用的评价 |
4.3.1 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取得的成绩 |
4.3.2 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不足 |
第五章 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化改进——构建全面、系统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
5.1 构建全面、系统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理念与内容 |
5.2 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优化的体现 |
5.3 格兰仕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
5.3.1 格兰仕的背景分析 |
5.3.2 格兰仕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
5.3.3 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成效 |
5.4 对格兰仕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总结 |
5.5 对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建议 |
结论 |
1.研究结论 |
2.研究特色 |
3.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浅论价格竞争——格兰仕价格战略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外贸企业JXS公司的国际营销策略研究[D]. 李阳. 广西师范大学, 2018(12)
- [2]我国家电企业品牌国际化问题研究[D]. 杨宏远. 吉林大学, 2016(11)
- [3]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策略研究 ——基于格兰仕、海尔、TCL的案例[D]. 胡昕. 安徽农业大学, 2015(03)
- [4]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 陆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4(02)
- [5]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研究[D]. 赵寰. 武汉大学, 2013(01)
- [6]格兰仕模式的经验及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研究[D]. 郑玮.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7)
- [7]破坏性创新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适用性研究[D]. 刘丽霞. 西南政法大学, 2013(01)
- [8]基于多阶段博弈的企业创新威胁和策略反应研究[D]. 刘新凯. 东北大学, 2012(08)
- [9]加快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研究[D]. 尹德先.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2(04)
- [10]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及其优化研究[D]. 胡雯丽. 广东工业大学,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