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断线故障引发铁磁谐振的验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阳,白建伟,陈润晶,王世阁[1](2019)在《国网2018版互感器反事故措施解读》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中作者对国家电网公司2018年修订的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第十一项《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的条文,对照2012年版进行解读,同时列举了一些实例,说明措施制定和修订的意义。
户东亮[2](2018)在《采用瞬时功率理论的谐振过电压抑制器抑制原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磁谐振是一个长期困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复杂问题,铁磁谐振过电压危及电气设备的绝缘,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分析铁磁谐振信号的检测识别和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抑制方法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提出基于小波算法和FFT算法对铁磁谐振信号进行检测方法。首先,对故障相电压进行小波分解,得到的第二个故障突变点即对应了铁磁谐振发生时刻;其次,对第二个故障突变点后的相电压波形进行FFT分解,从分解后的频谱图可以判断铁磁谐振的类型;最后,通过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仿真验证了基于小波算法和FFT算法结合的方法检测识别铁磁谐振信号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提出采用谐振过电压抑制器对铁磁谐振过电压进行抑制。首先,谐振过电压抑制器是采用可以四象限运行的PWM逆变器为主电路,本文只考虑纯阻性运行状态,即把逆变器等效为接地电阻并联接入系统达到抑制谐振过电压的作用;其次,利用瞬时功率理论计算出逆变器输出电压,使用SPWM驱动逆变器工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还使用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侧电压稳定的PI控制。对本文提出的利用谐振过电压抑制器抑制铁磁谐振过电压进行了仿真验证。首先,根据基本原理确定主电路模型,并对主电路参数进行设计;其次,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系统发生铁磁谐振过电压后装设谐振过电压抑制器后的效果,并对谐振过电压抑制器等效为不同的电阻值进行了对比仿真;最后,得出结论:随着谐振过电压抑制器等效阻值变大,对谐振过电压抑制效果也会变差。
庞吉年[3](2016)在《配电网谐振过电压故障分析与抑制措施研究》文中指出配电网谐振过电压故障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其产生的过电压、过电流对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有着巨大的威胁。本文研究了配电网中线性谐振过电压、铁磁谐振过电压和断线谐振过电压的发展机理,分别提出了激发谐振过电压的必要条件,阐述了限压电阻对线性谐振的影响,归纳了铁磁谐振中分频谐振、基频谐振和高频谐振的故障现象,分析了电网线路参数、设备参数等对断线谐振过电压的影响。基于配电网谐振过电压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本文总结归纳了配电网谐振过电压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发展过程中的电信号特征及保护动作信号特征,并对主要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针对不同的谐振故障原因,提出了目前工程上采取的相应抑制措施。为了揭示配电网谐振时电网络中能量振荡的变化规律,以及电压、电流的暂态过程,本文以盐城某35kV变电站为例,基于ATP-EMTP仿真平台,建立了配电网谐振过电压仿真模型,并验证了配电网谐振过电压机理分析的正确性。针对现有消弧线圈、铁磁谐振抑制措施和断线谐振抑制措施的不足,设计了变压器式的并联式消弧线圈自动补偿装置、基于电流量值特征并结合过电流继电器的新型配电网可控消谐装置以及提出了在空载配电变压器附近安装其他负荷和在适当地点增加线路相间电容的谐振抑制措施,仿真验证了设计的装置和提出的方法在抑制配电网谐振过电压方面的有效性。最后基于配电网谐振过电压的机理与现象,定义了配电网谐振过电压脆弱性的概念,并从电网拓扑结构、线路参数和设备特性的角度定义了线性谐振过电压的结构脆弱度、铁磁谐振过电压的结构脆弱度、断线谐振过电压的结构脆弱度等评估配电网谐振过电压脆弱性的指标。通过对原始IEEE-34节点系统及加入抑制措施后的IEEE-34节点系统进行具体计算与仿真对比,验证了配电网谐振过电压脆弱性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赵泉经,顾建勋[4](2015)在《探究10kV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文中提出我国电力系统中最常用的输电电网为10kV电网,提高它的输电效率首先必须选择恰当的中性点的接地方式。经多年的实践与经验得到了三种常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即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三种接地方式在各领域中显示着它们各自独有的特点。恰当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与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选择一个稳定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也能充分的利用宝贵的电力资源
张绍林[5](2013)在《变电站过电压分析及防护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能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电力系统向远距离、大容量、超高压方向发展。电力系统中经常发生过电压事故,过电压分为雷电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雷害事故一般占电力系统事故的50%以上,在220kV变电站设计中,根据直击雷和侵入波过电压,采取合理防雷措施,对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内部过电压是决定电力系统绝缘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幅值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增大。内部过电压对某些设备的绝缘选择将起着重要作用。系统描述了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分类,介绍了雷电放电的三个阶段和雷电的主要危害,介绍了雷电参数和雷电流的概率分布、波形和极性,阐述了雷电放电的计算模型;内部过电压分为操作过电压和暂时过电压,分别介绍了其产生机理和过电压特征。根据变电站雷击过电压的主要来源,系统介绍了变电站雷电防护的措施。直击雷防护主要采用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分析了单根和两根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及避雷针(线)装设的原则;侵入波防护的主要采用装设避雷器,分析了避雷器的保护原理和避雷器装设的原则;然后阐述了变电站进线段保护的主要措施。结合电网谐振过电压事故,分析了产生铁磁谐振和断线谐振过电压的条件及过程,介绍了经实践证明的防止和消除铁磁谐振和断线谐振过电压的几种有效措施。总结了2012年唐山供电公司变电站的运行状况、主要过电压事故发生情况、过电压管理情况和主要的过电压防护措施。阐述了唐山变电站各种过电压事故的防护措施,主要包含雷电过电压事故、变压器过电压事故、谐振过电压事故、弧光接地过电压事故、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事故的具体防护措施。
唐崇年[6](2012)在《电力互感器故障综合测试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文中提出电力互感器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变电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测试和诊断互感器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测试诊断技术是结合常规测试技术和单一诊断技术后产生的新的检测技术。本文提出综合测试和综合诊断相结合的技术:以综合测试技术为基础,构造故障综合诊断模型,降低了诊断工作的无序性,提高了故障查找能力;综合测试诊断技术,用多种测试和故障诊断方法对故障状态下的互感器进行分析,利用测试结果支持故障诊断方法的实施,利用各个单一故障诊断方法间的联系完成综合诊断。经过大量实例分析,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诊断效果。
王旖旎[7](2011)在《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设计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数字化变电站是如今电力系统一个前沿的课题,代表了电力系统变电站未来的发展方向。保证用户电能质量的关键是保证供电的稳定可靠。数字化变电站采用了不同于模拟技术的全新数字化技术及设备和校验方法,但如何保证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本论文将针对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以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在世博站的应用为背景,重点就继电保护系统关键设备--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交换机、继电器、光纤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设计技术展开研究。1).通过比较常规变电站和数字化变电站,分析了数字化变电站相对于常规变电站的优势。2).通过比较电子式互感器与常规互感器的优缺点,从原理上对其误差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3).研究了电子式互感器的误差试验,给出了其实验要求。4).经过研究,排除了离散噪音对互感器准确度的影响,验证了电子式互感器的可靠性。5).结合应用实例,研究分析了光纤通信网络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作用,从采样回路到直流控制回路均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6).研究了数字化设备的校验技术。考虑到常规基于模拟技术的继保系统的校验方法难以应用于数字化设备,为了确保数字化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全新的校验技术。7).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进行故障树建模,采用模糊有色Petri网的模糊推理计算法对各个故障树组成部分进行置信度计算,发现其中的关键因素和部件,对系统进行了故障分析。世博站投运两年来,继电保护系统均运行良好,保护动作正确率为100%,且未发生保护误动作事故,经过实际运行可见,数字化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是可靠的。
王燕[8](2011)在《船舶中压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与过电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正确的接地方式的选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实际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供电可靠性、线路与设备的绝缘水平、继电保护、通信和信号系统的电磁干扰等方面。近年来随着船舶业的蓬勃发展,船舶负荷不断增加,船舶中压电力系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440V船舶电力系统采用的是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该种接地方式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能产生稳定的或间歇性的电弧,不利于抑制系统过电压。而在船舶中压电力系统中,中高压发电机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船舶上大量采用电缆线路,使得系统电容电流大幅度增加,使得谐振过电压和弧光接地过电压问题更为突出,而且中高压发电机的绝缘要求非常高,很显然传统的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不再适合于船舶中压电力系统中,所以选择一种适用于船舶中压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至关重要。本论文从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的角度出发,寻求合理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介绍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几种中性点接地方式,从适用范围、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介绍船舶中压电力系统的构架以及内部过电压问题;在PSCAD/EMTDC中建立仿真模型,确定变压器的模型,线路的模型并确定主要的模型参数。在对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的系统进行相应的仿真时,根据现有的系统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合适的接地电阻的阻值,确定接地参数。为实际的船舶中压电力系统的接地设备选型提供理论参考;对铁磁谐振过电压进行仿真分析。铁磁谐振过电压的种类很多,主要是对PT谐振过电压和断线谐振过电进行仿真分析。分别在三种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下(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高阻接地)进行仿真分析。从仿真结果可知,中性点经高阻接地能快速、有效地抑制PT谐振过电压和断线谐振过电压;对弧光接地过电压进行仿真分析。在实际运行中,主要是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故本文仅是针对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进行仿真分析。实际运行中的数据显示,根据工频理论分析得出的过电压值更接近实际值,故本文在工频电弧模型上搭建典型模型。分别在三种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下(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高阻接地)进行仿真分析。从仿真结果可知,由于高阻值电阻能快速、有效地泄放系统能量,使得电弧不易重燃,对弧光接地过电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合本论文的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的方式适用于船舶中压电力系统。该种接地方式可以将故障电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并且能有效抑制系统过电压。当发生事故时,能将事故的范围降低到最小范围,将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保证供电可靠性,保证设备与人员的安全,是较理想的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
王仕洪[9](2011)在《东莞10KV电网小电阻接地系统零序保护不正确动作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以电缆线路为主的10kV配电网络系统,因小电阻接地方式可以将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对运行设备的影响限制到最小程度,中性点设备投资费用也不高,有利于整个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对部分架空供电线路,还可以辅以自动重合闸装置,以提高其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基于这些优点,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方式在东莞10kV电网中普遍被采用。近年来,10kV电网接地故障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保护不正确动作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东莞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本文结合目前东莞10kV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的接地保护配置方式的特点,介绍了小电阻接地系统的原理和运行方式,对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零序保护不正确动作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找出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方式下零序保护不正确动作的客观原因以及在设计、设备选型、安装等人为原因,提出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零序保护性能相关规范,进一步提高10kV系统供电可靠性,防止此类故障的发生。
房贻广[10](2008)在《中低压电网内部过电压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大都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内部过电压。由此引发的事故很多,深入研究中低压电网内部过电压发生和发展的机理,寻求防范过电压事故的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各种类型的内部过电压入手,确定中低压电网的主要过电压类型,继而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过电压治理的主要措施,对电网运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断线故障引发铁磁谐振的验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断线故障引发铁磁谐振的验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国网2018版互感器反事故措施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措施修改部分 |
3 条款明细 |
4 油浸式互感器条文解释 |
4.1 11.1.1设计制造阶段 |
4.2 11.1.2基建阶段 |
4.3 11.1.3运行阶段 |
5 措施取消的部分 |
6 气体绝缘互感器条文解释 |
6.1 11.2.1设计制造阶段 |
6.2 11.2.2基建阶段 |
6.3 11.2.3运行阶段 |
7 电子式互感器条文解释 |
8 干式互感器条文解释 |
9 总结 |
(2)采用瞬时功率理论的谐振过电压抑制器抑制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谐振过电压概述 |
1.3 铁磁谐振过电压抑制措施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谐振过电压抑制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谐振过电压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1.4.2 逆变器拓扑结构的研究现状 |
1.4.3 逆变器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谐振过电压抑制器的谐振信号检测 |
2.1 铁磁谐振信号识别检测算法 |
2.1.1 小波分析算法 |
2.1.2 FFT算法 |
2.2 基于小波算法和FFT算法的铁磁谐振信号检测方法 |
2.2.1 基于小波算法铁磁谐振发生时刻的检测 |
2.2.2 基于FFT算法铁磁谐振类型的检测 |
2.3 基于小波算法和FFT算法铁磁谐振信号检测方法的仿真验证 |
2.3.1 检测方法的仿真流程 |
2.3.2 仿真模型的建立 |
2.3.3 铁磁谐振检测方法的仿真验证 |
2.4 本章小结 |
3 谐振过电压抑制器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 |
3.1 谐振过电压抑制器基本原理 |
3.1.1 谐振过电压抑制器的工作原理 |
3.1.2 谐振过电压抑制器的运行特点 |
3.2 谐振过电压抑制器的控制方法 |
3.2.1 瞬时功率理论 |
3.2.2 SPWM调制技术 |
3.2.3 三角载波比较法 |
3.2.4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 |
3.2.5 直流侧电压PI控制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4 谐振过电压抑制器的效果仿真验证分析 |
4.1 谐振过电压抑制器模型和参数设置 |
4.1.1 谐振过电压抑制器模型的搭建 |
4.1.2 主电路参数设计 |
4.2 谐振过电压抑制器效果仿真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配电网谐振过电压故障分析与抑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线性谐振及抑制措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铁磁谐振及抑制措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断线谐振及抑制措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配电网脆弱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谐振过电压的机理分析 |
2.1 线性谐振机理分析 |
2.2 铁磁谐振机理分析 |
2.2.1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分析 |
2.2.2 基于相量法的分析 |
2.3 断线谐振机理分析 |
2.3.1 单相断线 |
2.3.2 单相断线且电源侧接地 |
2.3.3 单相断线且负荷侧接地 |
2.3.4 两相断线 |
2.3.5 小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配电网谐振过电压故障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 |
3.1 线性谐振过电压原因统计分析 |
3.2 铁磁谐振过电压原因统计分析 |
3.3 断线谐振过电压原因统计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配电网谐振过电压的仿真计算与抑制措施研究 |
4.1 仿真参数 |
4.2 仿真模型 |
4.3 线性谐振仿真计算及抑制措施研究 |
4.3.1 线性谐振仿真计算 |
4.3.2 线性谐振抑制措施 |
4.3.3 抑制措施仿真研究 |
4.4 铁磁谐振仿真计算及抑制措施研究 |
4.4.1 单相接地故障 |
4.4.2 合空载母线 |
4.4.3 线路断路器不同期分合闸操作 |
4.4.4 铁磁谐振的抑制措施 |
4.4.5 抑制措施仿真研究 |
4.5 断线谐振仿真计算及抑制措施研究 |
4.5.1 断线谐振的仿真计算 |
4.5.2 断线谐振的抑制措施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配电网谐振过电压脆弱性分析 |
5.1 基于配电网结构的谐振过电压脆弱性研究 |
5.1.1 线性谐振过电压的脆弱性研究 |
5.1.2 铁磁谐振过电压的脆弱性研究 |
5.1.3 断线谐振过电压的脆弱性研究 |
5.2 算例分析 |
5.2.1 IEEE-34节点系统参数 |
5.2.2 线性谐振过电压脆弱性评估 |
5.2.3 铁磁谐振过电压脆弱性评估 |
5.2.4 断线谐振过电压脆弱性评估 |
5.3 仿真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4)探究10kV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背景介绍 |
1.1 我国 10k V 电网的特点 |
1.2 完善我国 10k V 配电网的意义 |
2 三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特点介绍 |
2.1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分析 |
2.2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分析 |
2.3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分析 |
310k V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与相应计算 |
3.1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
3.2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因素 |
3.3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确定 |
4 结语 |
(5)变电站过电压分析及防护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过电压防护研究现状 |
1.3 唐山供电公司2012年过电压情况分析 |
1.3.1 电网设备总体概况 |
1.3.2 220 kV、110kV输电线路跳闸情况 |
1.3.3 配电线路跳闸情况 |
1.3.4 农网线路跳闸情况 |
1.3.5 开关柜内故障情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过电压的类型和特点 |
2.1 过电压的分类 |
2.2 雷电过电压的产生 |
2.2.1 雷电的形成及危害 |
2.2.2 雷电参数 |
2.2.3 雷电放电的计算模型 |
2.3 内部过电压的产生 |
2.3.1 暂时过电压的分类 |
2.3.2 操作过电压的分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变电站的防雷保护设计 |
3.1 变电站防雷保护的分类 |
3.2 变电站的直击雷防护 |
3.2.1 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
3.2.2 变电站的直击雷保护措施 |
3.3 变电站的侵入波防护 |
3.3.1 避雷器保护的基本要求 |
3.3.2 变电站避雷器的安装位置 |
3.3.3 变电站的进线段防护 |
3.4 唐山供电公司雷害事故实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唐山供电公司谐振过电压实例分析 |
4.1 唐山供电公司铁磁谐振过电压实例分析 |
4.1.1 铁磁谐振的产生 |
4.1.2 铁磁谐振的形成条件 |
4.1.3 唐山变电站10kV系统铁磁谐振实例分析 |
4.1.4 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消谐措施 |
4.2 唐山供电公司断线谐振过电压实例分析 |
4.2.1 断线谐振过电压的产生 |
4.2.2 唐山110kV变电站断线谐振过电压事故分析 |
4.2.3 断线谐振的预防措施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唐山供电公司2012年过电压防护措施 |
5.1 唐山供电公司过电压防护工作概述 |
5.2 唐山供电公司过电压防护措施 |
5.2.1 唐山供电公司雷电过电压防护措施 |
5.2.2 唐山供电公司变压器过电压防护措施 |
5.2.3 唐山供电公司谐振过电压防护措施 |
5.2.4 唐山供电公司弧光接地过电压防护措施 |
5.2.5 唐山供电公司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事故防护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电力互感器故障综合测试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互感器的发展及应用 |
1.2.1 互感器发展过程 |
1.2.2 互感器应用 |
1.2.3 互感器新技术 |
1.3 电力互感器故障综合测试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互感器故障 |
2.1 互感器常见故障及特征 |
2.1.1 互感器常见故障 |
2.1.2 故障特征 |
2.1.2.1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故障特征 |
2.1.2.2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故障特征 |
2.1.2.3 电流互感器故障特征 |
2.2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故障 |
2.3 电流互感器故障 |
2.3.1 故障原因 |
2.3.1.1 制造工艺不良 |
2.3.1.2 密封不严导致进水受潮 |
2.3.1.3 安装、检修工艺控制及过程管理不严 |
2.3.2 诊断方法 |
2.3.2.1 预防性试验诊断 |
2.3.2.2 绝缘油试验诊断 |
2.3.2.3 局部放电测量诊断 |
2.4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故障 |
2.4.1 故障原因 |
2.4.1.1 制造工艺不良 |
2.4.1.2 施工过程中安装错误 |
2.4.1.3 电磁单元受潮 |
2.4.1.4 匝间短路 |
2.4.2 诊断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互感器故障测试技术 |
3.1 停电试验检测 |
3.1.1 交接试验检测 |
3.1.2 预防性试验检测 |
3.1.3 异常状态下的试验检测 |
3.2 带电试验检测 |
3.2.1 红外热成像检测 |
3.2.2 绝缘油试验检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互感器故障诊断技术 |
4.1 互感器故障诊断技术 |
4.1.1 试验数据诊断 |
4.1.2 停电检测与带电检测综合诊断 |
4.1.3 解体诊断 |
4.1.4 综合诊断技术 |
4.2 综合诊断技术应用实例 |
4.2.1 110kV电流互感器故障诊断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7)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字化变电站结构与组成 |
1.2 数字化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比较 |
1.3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设备介绍 |
1.3.1 电子式互感器 |
1.3.2 电子式互感器与常规互感器的优缺点比较 |
1.3.3 合并单元 |
1.3.4 合并单元信号同步原理 |
1.4 数字化变电站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
1.5 数字化变电站可靠性因素分析 |
1.6 论文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电子式互感器误差试验与可靠性分析 |
2.1 电子式互感器误差的定义 |
2.2 电子式互感器与常规互感器的误差分析 |
2.2.1 电流互感器误差分析 |
2.2.3 电压互感器误差分析 |
2.3 电子式互感器误差试验项目及标准 |
2.3.1 电子式互感器与传统互感器误差试验的区别 |
2.3.2 电子式互感器误差试验要求 |
2.3.3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复合误差试验 |
2.4 散粒噪声对继电保护和电能计量的影响 |
2.4.1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 |
2.4.2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散粒噪声特性 |
2.4.3 散粒噪声对保护与电能计量的影响 |
2.4.4 散粒噪声对互感器校验的影响 |
2.5 电子式互感器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字化变电站光纤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技术研究 |
3.1 数字化变电站二次网络的特点 |
3.2 光纤通信网络对可靠性技术的研究 |
3.2.1 光纤通信网络对交流采样回路的影响 |
3.2.2 光纤通信网络对直流保护回路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化变电站可靠校验方法的研究 |
4.1 电子式互感器校验方法研究 |
4.1.1 电子式互感器极性试验 |
4.2 数字化继电器校验方法研究 |
4.2.1 测试仪选择要求 |
4.2.2 光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 |
4.2.3 校验方法的比较与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故障树的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故障分析 |
5.1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故障树模型建立 |
5.2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FCPN 模型建立 |
5.3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FCPN 模型推理算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船舶中压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与过电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 |
1.2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国内外现状 |
1.3 电力系统中的内部过电压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分析 |
2.1 铁磁谐振过电压产生及机理 |
2.1.1 断线谐振过电压 |
2.1.2 PT谐振过电压 |
2.2 弧光接地过电压 |
2.2.1 工频熄弧理论分析过电压发展过程 |
2.2.2 按高频熄弧理论分析过电压发展过程 |
2.2.3 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影响因素 |
2.2.4 防止产生弧光过电压的措施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船舶中压电力系统概述 |
3.1 船舶中压电力系统的供配电网络结构 |
3.2 船舶中压电力系统的保护 |
3.2.1 短路保护 |
3.2.2 过载保护 |
3.2.3 单相接地与绝缘保护 |
3.3 系统中性点接入方式及接地参数 |
3.3.1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
3.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
3.3.3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
3.3.4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 |
3.4 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计算 |
3.5 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比较 |
3.6 中性点接地的选取原则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船舶中压电力系统铁磁谐振过电压仿真 |
4.1 PSCAD/EMTDC简介 |
4.2 变压器饱和特性 |
4.3 不同接地方式下断线谐振过电压仿真分析 |
4.3.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仿真分析 |
4.3.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仿真分析 |
4.3.3 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系统的仿真分析 |
4.4 PT铁磁谐振过电压 |
4.4.1 PT饱和特性 |
4.5 不同接地方式下PT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仿真分析 |
4.5.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仿真分析 |
4.5.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仿真分析 |
4.5.3 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系统的仿真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船舶中压电力系统弧光接地过电压仿真 |
5.1 弧光接地过电压模型 |
5.2 不同接地方式下的弧光接地过电压的仿真分析 |
5.2.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仿真分析 |
5.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仿真分析 |
5.2.3 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系统的仿真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东莞10KV电网小电阻接地系统零序保护不正确动作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1 研究意义 |
1.2.2 国内外中性点接地方式概述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东莞电网接地方式的发展及基本运行特征分析 |
2.1 东莞电网10KV系统接地方式情况简析 |
2.1.1 东莞电网10kV系统中性点方式发展情况 |
2.1.2 东莞电网10kV系统不同接地方式下运行情况分析 |
2.1.3 东莞电网10kV接地系统不完善的主要类型 |
2.1.4 东莞10kV电网未来接地方式的选择 |
2.2 东莞电网两种典型接地方式的特征分析 |
2.2.1 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 |
2.2.2 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的故障分析 |
3.1 单馈线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
3.1.1 等效电路与边界方程 |
3.1.2 序网络的电路方程 |
3.1.3 保护安装处的各电气量 |
3.2 两馈线同名端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
3.2.1 等效电路与边界方程 |
3.2.2 序网络的电路方程 |
3.2.3 保护安装处的各电气量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东莞电网小电阻接地方式零序保护的应用探究 |
4.1 因保护装置及定值引起的事故案例分析 |
4.1.1 110kV虎X站10kV线路零序保护拒动分析 |
4.1.2 220kV长X站#3主变变低跳闸分析 |
4.2 小电阻接地的应用原理 |
4.2.1 z型接地变压器工作原理 |
4.2.2 发生单相接地时的零序电流网络 |
4.3 小电阻接地系统在东莞电网的应用 |
4.3.1 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继电保护概述 |
4.3.2 小电阻接地系统中的零序保护 |
4.3.3 东莞局小电阻接地系统零序保护的实现 |
4.3.4 小电阻接地系统运用中的一般规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东莞电网小电阻接地方式电流互感器的应用探究 |
5.1 因电流互感器引起的事故案例分析 |
5.1.1 220kV万X站10kV线路零序保护拒动分析 |
5.1.2 110kV周X站#1主变变低越级跳闸分析 |
5.2 电流互感器的原理概述 |
5.2.1 电流互感器的作用和构造 |
5.2.2 电流互感器的分类 |
5.2.3 电流互感器的配置比较 |
5.2.4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级 |
5.3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
5.3.1 电流互感器的容量 |
5.3.2 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
5.3.3 电流互感器的校验 |
5.4 现场提高零序CT精度的手段 |
5.4.1 零序CT结构优化 |
5.4.2 零序CT安装工艺要点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断线故障引发铁磁谐振的验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国网2018版互感器反事故措施解读[J]. 张军阳,白建伟,陈润晶,王世阁. 变压器, 2019(08)
- [2]采用瞬时功率理论的谐振过电压抑制器抑制原理研究[D]. 户东亮. 西安科技大学, 2018(12)
- [3]配电网谐振过电压故障分析与抑制措施研究[D]. 庞吉年. 东南大学, 2016(03)
- [4]探究10kV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J]. 赵泉经,顾建勋. 科技展望, 2015(08)
- [5]变电站过电压分析及防护措施[D]. 张绍林.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6]电力互感器故障综合测试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D]. 唐崇年.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7)
- [7]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设计技术研究[D]. 王旖旎.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8]船舶中压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与过电压研究[D]. 王燕.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9)
- [9]东莞10KV电网小电阻接地系统零序保护不正确动作的探究[D]. 王仕洪.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4)
- [10]中低压电网内部过电压治理研究[A]. 房贻广. 第一届电力安全论坛优秀论文集, 2008
标签:过电压论文; 中性点论文; 变电站论文; 中性点电阻接地系统论文; 接地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