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激励性培养的思考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激励性培养的思考

一、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动机训练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徐鹏宇[1](2021)在《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拥有“运动之母”美称的田径运动,是世界历史中最悠久、最基础、最普及的运动项目。走、跑、跳、掷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还是田径运动中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高低受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决定。严格而科学的训练可以强化技能、战术、精神等可控因素,抑制体能、裁判、对手表现、赛程赛制、场地器材等不可控因素,最终表现为竞技水平。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田径竞技实力。田径竞技实力不断提升并可持续发展,必须抓好一线田径队伍的训练和竞赛,以及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材和培养。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中国四大高原中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严格科学的竞训体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的田径运动人才,其中竞走、中长跑等耐力性项目的整体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帕累托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2018-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田径、竞走锦标赛各项目冠军成绩和前八名平均成绩纵向对比,以项群为单位分类进行研究,同时,与2019年全国少年(U16)田径锦标赛、2019年全国少年(U18)田径锦标赛、2019年全国青少年竞走锦标赛(少年组)以及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三届世界青奥会冠军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另外,对内蒙古自治区10所田径后备人才基地的教练员、运动员的基本情况、选材、训练、竞赛、经费、文化学习和器械食宿等诸多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科学评估内蒙古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厘清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对症施策,精准发力。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结论:1.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竞技实力位于全国中等偏下0.25个百分点,田径项目奖牌贡献率较低,所占比重均未超过20%。2.内蒙古自治区男子优势项目:马拉松、竞走和中长跑;女子优势项目:马拉松、投掷和中长跑。3.内蒙古自治区十三支代表队田径竞技实力差异化明显、呈梯状分布。4.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运动等级偏低,大部分项目冠军成绩与同年龄段全国冠军、青奥会冠军存在一定差距,提升空间较大;并且全年参赛次数较少、参赛等级偏低以及三个项群间发展不协调。5.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各项目后备人才储备不充足,运动员性别结构失衡。6.内蒙古自治区田径教练员队伍整体偏老龄化,性别结构不均衡,科研意识淡薄,岗位培训机会较少,培训层级主要以短期普通培训为主。7.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选材范围狭窄,选材途径单一,经费投入较少,对政府过度依赖;并且训练器械和医疗器械的数量不足、维修保养能力较差。8.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较少,重点项目(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和田径项目布局结构失衡。建议:1.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树立先进科学的赛训思想,做好田径项目顶层设计,全面提升田径地位。2.适当调整高考体育术科项目,增加支撑内蒙古优势项目的测试内容,保障田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人才储备,给予田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3.推广成功的赛训模式或经验,补齐落后地区场馆改扩建短板,增加多功能训练房和医疗器械等硬件设施,改善后备人才训练和学习条件。打破多极化格局,促进各盟市均衡协调发展。4.实施“内引、外联”等不同竞训策略。提高与外省市竞赛交流频率,平衡资源分布,缩小项群间发展差距。5.建立全区田径后备人才数据资源库,形成共享机制。扩大女运动员招生规模,确保男女运动员各项目分布的均衡性和科学性。6.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降低人才引进标准。提高教练员科研意识,增加全年岗位培训次数和等级,提升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综合水平。7.提升科学选材水平,以及结合本地体育市场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争取体育赞助的成功经验,优化资本运作结构,确保资金渠道多元化,逐步减轻政府压力。8.平衡重点项目(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和田径各类项目的比重,支持更多学校申报自治区级甚至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刘翠玲[2](2021)在《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要求提升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创新优秀运动员培养和优秀运动队组建模式,充分调动高校参与竞技体育积极性。高水平运动队作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最后集结地,加强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建设是必要的。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调查现状、发现困境、优化路径的逻辑学思路,对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数量及分布、竞赛成绩、制度建设、日常训练、福利待遇、后勤保障、教练员配备等现状的调查分析,剖析其面临的困境,并通过借鉴国内知名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在招生、学习、训练、比赛、文化等建设管理优势,从而对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进行合理性优化,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江西省目前有6支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整体运动成绩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校能够按专业分班,耽误的文化课部分也能及时安排补课;训练次数一般为4天,每天能达1-2个小时;大部分学校没有安排经费补助;场地器材、领导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教练员学历较高但培训相对较少。(2)江西省田径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困境有:招收的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有待提高;制度管理不严格,运动员较散漫;部分教练员缺少带队经验,缺乏较专业的培训;运动员训练及参赛次数较少,缺少训练补助,身体素质有待加强;缺少训练场地,专业训练设施准备不充分;学校提供就业机会较少。(3)国内部分知名高校在田径高水平建设中招生范围更广,招收条件较好;在学习上,文化学习与竞赛成绩相挂钩,设立考核机制,深入促进体教融合;训练次数与时间较为充足,每人能按不同的运动等级得到训练补贴;设置入学奖励以及参赛奖励,提供保研政策;教练员在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中享受折算论文、课题的待遇,也能根据所指导运动员参赛名次获得相应奖金;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独特的办队理念,为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做努力。(4)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江西省的田径高水平运动队需加强领导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吸引优秀的教练员与运动员;完善管理制度,采纳管理建议,做好招生政策;采用学分制管理,加大保研比例,提升教练员知识储备;做好详细训练计划,发挥优势项目,挖掘潜优势项目,增加餐补,做好再生恢复训练,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增加参赛次数,加大奖励力度;引领运动员通过喊口号、设计队旗、起队名、张贴海报、收集代表物等方式来激励自身,增强团队凝聚力。

张珈鑫[3](2021)在《第21届CUBA女子组四强运动队一年级运动员训练动机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已经成为我国篮球运动项目推动的主力军。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训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要求逐渐提高。对于高校女篮运动员来说,大一时期是从高中到大学转变的关键节点,是重要的过渡期、磨合期和转变期。因此,做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入学前的招生只是发展高校篮球的开始,最重要的是做好运动员入学后的训练与管理。动机影响着行为变化,训练动机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因此,大一年级女篮运动员训练动机变化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发展对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动机的变化离不开心理状态的改变,自我决定理论中基本心理需要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全面、准确的掌握CUBA女子组四强运动队一年级运动员的训练动机变化情况,试图找到激发并提高她们训练动机的一些有效手段和方法,为解决对策的确立提供理论支撑,并对提升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高校女子篮球运动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价值。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目前我国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及相关的心理理论研究等进行了研究综述;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第21届CUBA女子组四强运动队一年级运动员在入学后两个学期中6个不同时间段(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进行了训练动机和基本心理需要的问卷测试统计,并对CUBA女子组四强运动队一年级运动员的入学一年内训练动机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我国高校女子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宝贵资料和建议。研究显示:(1)第21届CUBA女子组四强运动队一年级运动员入学后一年内6个不同时间段,训练动机总得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中第二学期初运动员训练动机最弱;第二学期末运动员训练动机最强。(2)大一女子篮球运动员训练动机的变化与内部调节、整合调节、认同调节和内摄调节四个子维度相关,与外部调节和无动机两个子维度无关。(3)实践证明,大一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内部调节、整合调节、认同调节和内摄调节四个子维度也分别在第二学期初呈现最低、第二学期末呈现最高状态,与整体规律呈现一致性。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教练员应加强对训练动机的关注和测评。教练员应针对不同学期的每个阶段(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对运动员的训练动机进行反馈,为队员进行量表测试并记录变化过程,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员的训练状态。(2)教练员要了解训练动机现状,在训练中进行干预、以达到动机的促进和提升。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水平的运动员选择不同的强化方式进行管理。(3)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应该抓住影响训练动机的关键因素。无论是运动员的自主训练还是教练员的鼓励引导,都需要找到是训练状态保持良好的影响因素。

赵永锋[4](2020)在《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因素与规律研究 ——以13-19届大田赛甲A组前八名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当今体育强国建设大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伍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田径400m项目上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和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人才贡献了积极力量。为进一步提高高校400m运动员成才率和壮大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本文以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因素与规律为研究对象,以13—19届“全国大田赛”获甲A组400m前八名且成绩达一级水平以上的运动员和其主管教练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运动员28人(健将9人,一级19人),教练员20人。对促进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成才规律,为国内高校田径400m项目的训练竞赛工作和运动员培养提供参考。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教学、训练、管理等角度对促进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研究,分析成才因素共性及重要程度,并探讨运动员成才规律。主要结论:1、研究发现:我国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主要来自普通高中,有良好文化水平,训练上较为系统,400m成绩均在二级水平以上,已具备良好竞训基础。入学后,运动员成绩均有明显提升,多数运动员在大三阶段达个人最好成绩,依次为大四和大二。运动员始训年龄在14—17岁之间,平均15岁;运动巅峰时年龄在19—24岁之间,平均21.5岁;运动员从开始专项训练到运动巅峰,训练年限在5—8年之间,平均需6.5年。2、促进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主要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组成,内部因素主要有:强烈的训练动机、积极的训练态度、坚韧的意志品质、丰富的专项知识和竞赛经验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生理机能、身体形态。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关注度与高校重视度高、主管教练整体业务水平高、训练周期划分与周期训练负荷内容安排均符合训练学原理、训练系统性高、重视机体疲劳恢复与运动损伤康复、竞赛机会多、竞训氛围良好、家庭大力支持。3、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的成才是有规律可循的,可归纳为:(1)“内—外联动”规律:运动员成才由内外部因素联动组合影响产生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外部因素是内部因素发展的前提。(2)“良才—良训”规律:运动员优良的先天条件,经过高校阶段科学化训练的干预取得良好训练效果。(3)“累积—成长”规律:入学前运动员已积累了良好竞训基础,通过高校阶段进一步优化训练使运动员竞技能力得到延续性成长提高。(4)“竞争性成长”规律:当今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在竞争激烈的竞训环境下运动员更容易进步,起到比学赶帮超的重要作用。4、针对高校400m运动员培养提出建议:(1)高校竞训期短,应注重训练的高效性。(2)搭建“中学—大学”训练梯队建设,加强合作交流。(3)注重对运动员心理品质的培养。(4)增加参赛数量,加大经费投入,优化运动员待遇政策,加强后勤保障力度。(5)充分发挥教练的主导作用。(6)加强专项理论学习,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双向辅助作用。(7)厘清成才因素的因果关系,遵循成才规律。

袁秋萍[5](2020)在《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近年来,由于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给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而对运动员心理的调节必不可少。大学生运动员作为运动员中较大的群体,且技能与智能并存,对其心理状态的干预与调节已是刻不容缓。本文研究的内容包括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以及运动员性别、组别、运动等级、运动年限等心理资本差异,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田径项目大学生运动员心理资本的特征及其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验证心理资本对运动成绩提高的价值,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心理状态训练和培养优秀运动员,以及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研究甘肃省大学生运动员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更好地为甘肃省培养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心理素质俱佳的田径运动员提供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张阔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为蓝本、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制定了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于2019年6月-8月对参加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的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取得有效问卷298份,在此基础上研究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与不同性别、组别、运动年限、运动等级、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心理资本差异性,以及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整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心理资本的4个维度上,大学生田径运动员的乐观水平最高,其次依次为韧性、希望、自信(自我效能)。2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在性别和运动年限上呈现出了显着性的差异,男性运动员的心理资本显着高于女性运动员,在组别、运动年限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各项目前八名运动员中,短跑、短跳短跨和竞走在性别上呈现出了显着的差异,即女运动员<男运动员。中长跑、长跑和投掷运动员的心理资本在组别、性别上均无显着差异。在心理资本分均值上,各项目平均分由低到高依次为:中跑<短跳短跨<竞走<短跑<投掷<长跑。4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79,运动成绩与自信和希望2个维度存在相关性,相关性为0.215和0.271。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在性别、运动年限、运动等级方面与乐观没有显着相关,心理资本与性别呈现显着相关。5心理资本以及4维度可以说明8.5%运动成绩的变化,性别、组别、训练年限、运动等级可以解释运动成绩的14.7%变化原因。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心理资本不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主要原因,但在此基础上能够重视心理资本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运动成绩。

温馨[6](2020)在《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滞后因素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经济政治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竞技体育事业也取得不凡的成就,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对于体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不断规划发展目标,调整管理体制和战略改革方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体育竞技事业的基础性力量,也是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1986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年)》以来,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实现了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国争光计划。在这30多年间,我国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经历了尝试阶段、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发展与再发展阶段,在不断借鉴和学习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完成了三个基础性目标,实现了四个回归方略,并制定了“2035规划”。我国于1987年开设了高水平学校试点,在1997年的确立重点项目,2004年的规划体育场地设施配备,2005年的评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2014年的招生制度改革,近几年又不断下发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一系列规划纲要,足以看出国家对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视程度,目前已经确立了279所拥有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院校,在试点数量上不断增加的同时高水平运动队的质量问题也受到了极大地关注。竞技体育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优异成绩,完成“金牌战略”,而田径运动作为竞技运动中最“多金”的项目,不断加强田径项目的建设力度,增强竞争实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的竞技体育运动一直保持“体育强省”的较高地位,在大大小小的田径比赛中均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是近几年高校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竞技走势却截然不同,通过分析大学生高水平田径的赛事成绩,发现各个项目的竞技优势不断减少,竞技能力不断下滑,回升的迹象不明显,很难达到昔日的高度。本文从2014年的招生制度改革入手,分析2016年教育厅发布《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之后,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通过对山东省田径高水平试点高校的运动员、教练员、专家进行走访、调查,得到一系列有关数据,结合专家学者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在相关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导下,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田径竞技能力在全国高校水平中处于中下游水平,竞争力差,特别是在2016年之后,成绩更是急速下滑,进入全国前3名的人数不断减少,达到一级及以上运动等级所占比重不断降低,劣势项目不断凸显。2、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大多倾向于选择专业性强、训练条件好、全国知名度高的院校,山东省各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院校可选择高水平运动员的人数大幅度减少,生源质量下降,运动人才大量流失,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竞技水平不高。3、山东省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时间不足,训练质量较低,运动员参赛能力不强,难以保证高水平运动员各方面短时高效的发展。4、山东省的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年龄结构、教师数量、教练等级水平等发展不平衡,教练员训练方法手段缺少科学的指导、执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5、山东省田径高水平运动队院校,训练场地器材落后,训练经费来源单一、投入不足,后勤保障难以满足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需求,大大降低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质量。

薛俊[7](2020)在《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建设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定向运动是一项体能与智能相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今深受各大高校学生的喜爱。虽然定向运动在高校中得以广泛发展,定向运动队竞技水平大幅度提升,但运动队在发展过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影响着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为了提高普通高校非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水平,促进定向运动在高校中健康发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本文以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建设与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运动队后勤保障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讨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员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入校前专业定向知识接触少,基础较差;参训动机主要是个人爱好和获得荣誉为校争光,运动员训练激情较高;运动员选拔方式较多但选材制度不够完善。2.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员基本能解决学训矛盾问题,但在训练时间安排上并不太合理;大部分运动员可参加高水平赛事只有固定的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省大学生定向赛和省定向锦标赛。3.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教练员的年龄职称结构就较为合理,只有少数教练员是定向运动专业出生,且教练员执教年限短;大部分教练员参与定向相关专业培训学习少,科研水平有待提高。4.普通高校领导对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重视程度不足;多数定向运动队全凭经验管理,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5.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相关场地器材设施基本满足,运动队经费比较紧张,大部分依靠学校拨款;运动员和教练员激励措施有待提高。建议:1.提高运动员定向运动基础,完善非高水平定向运动员选拔制度。2.合理安排运动员训练时间,相关部门积极举办定向运动比赛,增加运动员参赛机会,以此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3.普通高校应该积极引进专业定向教练员,增加教练员定向相关培训学习次数,提升教练员专业技术能力;通过积极参与科研创作,将科研成果与实际训练相结合,从而提高运动队竞技水平。4.提高对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运动队相关政策支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促进运动队健康发展。5.加大对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的经费投入力度,拓展运动队经费来源。

张凌阁[8](2020)在《甘肃省大学生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比较研究 ——以第二~四届大运会甲组成绩为例》文中提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学校体育运行机制,是未来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水平状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分析、诊断竞技能力水平及其发展态势,一是需要对其进行纵向比较,评析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规律和趋势;二是对其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揭示其真实性和差异性,对竞技能力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析,这都需要通过比赛成绩来进行,而运动训练则是提升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机制。本文以成绩分析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通过对甘肃省第二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成绩的分析,探寻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竞技能力在不同时期,以及与全国和其它省份高校竞技水平的差异情况,进一步深入调查其课余运动训练运行体制与保障机制,分析影响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与建议如下:1.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水平发展不均衡,项目特征明显;运动员人数分布不均衡,差异性较大,男、女运动员比例严重失调。2.从纵向比较来看短跨类项目群中男女100米、200米和400米;中长(竞走项目群)男子组10000米竞走和20000米竞走、女子5000米、10000米和10000米竞走;男子跳跃类项目群中跳远和三级跳远;投掷类项目群男子组中,铅球、铁饼、标枪和女子组铁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余均有所下降。3.与全国同期水平横向比较,男子100米最佳和平均成绩均超过全国同期水平;女子5000米最佳成绩为同期最高;男子标枪最佳成绩可位于全国第三名;除110米栏和1500米外,男子短跨类、中长类项目群最佳成绩,女子短跨类、投掷类项目群最佳成绩可位列全国同期第四至第八名水平;男子110米栏、1500米、三级跳远、铅球和女子1500米、跳跃类项目群最佳成绩未能进入到全国前八名,且差距较大。4.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课余训练运行体制和保障机制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比赛间隔周期长、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校训练经费不足是影响课余训练的主要因素。5.甘肃省大部分普通高校田径运动课余训练呈现出“应急式”和“突击性”的训练方式。影响竞技能力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选材困难、训练时间短、学训矛盾突出。6.“体教结合”训练模式在个别高校、个别项目取得显着成效,有效提升了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但涉及高校面小、项目单一。7.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水平的横向对比,是基于同期比赛成绩之间的一种评析,不是同一赛次的竞技水平比较,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8.确立“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未来学校体育发展机制理念,尤其是将“竞赛是关键”作为学校体育实施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课余运动训练运行机制和保障体制。9.进一步探索构建“体教结合”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新机制,制定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操作程序,使其成为一种制度性和长效性的操作机制。10.参照篮排足球比赛运作模式,适当缩短田径比赛间隔周期,增加比赛频次。针对目前比赛条件下,参加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是解决甘肃省田径比赛少、周期长的一种有效途径。

招紫玲[9](2020)在《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运动自信心水平及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新中国七十周年的发展历程,高校竞技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基础力量,呈现出良好发展势态。对于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来讲,随着当前运动技术的发展,心理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制约因素,尤其是运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为了探究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运动自信心水平,研究以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运动自信心水平以及影响因素为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9年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湖北地区参赛队员进行了调查,从不同的维度分析了运动自信心水平,并对其运动自信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论显示如下:1、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在特质性运动自信心和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方面,不同短跑项目、年龄因素、不同训练年限、运动等级以及参赛经验的运动员均产生非常显着性差异,而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并未对特质性自信心和状态性运动自信心产生影响,性别因素对状态性运动自信心产生非常显着性影响,对特质性运动自信心并未产生显着性影响。2、在运动员的不同短跑项目方面,100米、200米和400米运动员的运动自信心水平要强于跨栏运动员;在年龄因素方面,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特质性运动自信心水平和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越来越高;性别因素方面,男性运动员普遍比女性状态性自信心水平要高;在训练年限方面,运动员训练年限越长,特质性运动自信心水平和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越高;在运动等级方面,运动员的运动等级越高,特质性运动自信心水平和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越强;在参赛经验方面,经常性参与赛事的运动员要比偶尔参加赛事的运动员特质性运动自信心水平和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强。3、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运动自信心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他人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自我因素四个方面。他人因素包括教练员、父母、队友关系、明星榜样、比赛对手以及裁判员因素。社会因素包括运动员的训练环境、比赛环境、比赛的奖励、比赛场地以及比赛等级因素。心理因素包括自我调节与自控能力、自身意志品质、运动兴趣、理想与信念以及比赛的动机。自我因素包括自我竞技水平、自身运动素质、自身运动智力以及自我训练年限。

赵宇[10](2019)在《2013年—2017年周期广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年来,人们在审视“举国体制”利弊的争论中,认识到多渠道、多形式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性,同时受美国、英国等田径强国的影响,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启发,越来越重视高校这个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地,逐渐把高校竞技体育纳入为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举国体制的补充和附属。近年来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水平有所发展和提升,但仍然难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有突出表现,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广东省作为一个体育强省,在为国家输送全面发展的田径人才方面上并不逊色于其他省份,但还是有其不足之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广东省5所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在调查分析阶段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翻阅文献、专家建议等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领导重视不足,在培养目标上,违背我国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初衷。(2)招生政策存在不足,优质生源的选拔变少,生源结构没能达到最优化。(3)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不够全面。(4)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规章制度存在不全、不细等问题。(5)经费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学校的拨款;另外在校外赞助与自筹资金等方面力度不够,并与外界的合作脱节,影响了田径队运转的灵活性,在科研医疗等方面投入不足。(6)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缺乏必要的沟通。(7)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8)运动员的学训矛盾依然突出,运动成绩下降明显,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得不到保证。(9)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运动员训练水平有下降的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本研究提出如下对策:(1)搭建高绩效的管理层团队。(2)完善招生政策和体制。(3)把握正确的目标定位,明确前进方向。(4)建立大、中、小“一条龙”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5)建立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6)优化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日常管理体制:优化运动员学籍制度,达到“严出”的目的、完善教练员培训机制、建立教练员的激励机制。(7)增加竞赛模式,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8)借“互联网+体育”的发展浪潮,推动高校运动队后勤保障能力。

二、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动机训练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动机训练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内蒙田径运动发展需要
        1.1.2 中国田径运动发展需要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
        2.2.2 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对比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帕累托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内蒙古田径项目竞技实力分析
        4.1.1 内蒙古田径项目奖牌分布分析
        4.1.2 内蒙古田径项目4-8 名分布分析
        4.1.3 内蒙古田径优势、潜优势和弱势项目分布
    4.2 内蒙古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情况分析
        4.2.1 青少年锦标赛参赛情况分析
        4.2.2 青少年锦标赛竞赛情况分析
        4.2.3 青少年锦标赛达级情况分析
    4.3 内蒙古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分析
        4.3.1 青少年锦标赛项群亚类分布特征
        4.3.2 2018-2020 年青少年锦标赛最高竞技水平纵向比较分析
        4.3.3 2018-2020 年青少年锦标赛整体竞技水平纵向比较分析
        4.3.4 2018-2020 年青少年锦标赛竞技水平态势分析
        4.3.5 内蒙古、全国和青奥会最高竞技水平横向比较分析
    4.4 内蒙古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4.4.1 田径后备人才教练因素分析
        4.4.2 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因素分析
        4.4.3 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因素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第6章 参考文献
第7章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2)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释义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2.2.2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研究热点、前沿分析
        2.2.3 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2.3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考察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专家访谈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
        4.1.1 数量及分布
        4.1.2 竞赛成绩情况
        4.1.3 制度建设情况
        4.1.4 日常训练情况
        4.1.5 福利待遇情况
        4.1.6 后勤保障情况
        4.1.7 教练员配备情况
    4.2 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面临的困境
        4.2.1 招生政策方面
        4.2.2 制度建设方面
        4.2.3 教练员方面
        4.2.4 运动员训练方面
        4.2.5 后勤保障
        4.2.6 就业方面
    4.3 国内部分知名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的借鉴
        4.3.1 田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
        4.3.2 田径高水平运动员学习管理
        4.3.3 田径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管理
        4.3.4 田径高水平运动员比赛管理
        4.3.5 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文化建设
    4.4 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优化路径
        4.4.1 校领导重视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保障
        4.4.2 制度建设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骨骼
        4.4.3 学习管理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生命
        4.4.4 训练管理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魂灵
        4.4.5 比赛管理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鹄的
        4.4.6 文化建设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营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3)第21届CUBA女子组四强运动队一年级运动员训练动机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校女子篮球运动员日渐成为我国女子篮球运动重要后备力量
        1.1.2 大学一年级是奠定女子篮球运动员未来训练状态的关键时期
        1.1.3 训练动机的变化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价值
    1.4 概念界定
        1.4.1 CUBA
        1.4.2 高校高水平女子篮球运动员
        1.4.3 训练动机
        1.4.4 自我决定理论
        1.4.5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训练动机理论相关研究
        1.5.2 自我决定理论是研究训练动机的理论基础
        1.5.3 训练动机特点及变化的相关研究
        1.5.4 训练动机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5.5 训练动机测量与评价相关研究
        1.5.6 现有研究评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人口学信息描述
    3.2 信度分析
    3.3 效度分析
        3.3.1 训练动机量表的效度分析
        3.3.2 基本心理需要量表的效度分析
    3.4 训练动机变化特征分析
        3.4.1 内部动机变化特征分析
        3.4.2 整合调节变化特征分析
        3.4.3 认同调节变化特征分析
        3.4.4 内摄调节变化特征分析
        3.4.5 外部调节变化特征分析
        3.4.6 无动机变化特征分析
        3.4.7 训练动机总得分(SDI)特征分析
    3.5 训练动机及六个子维度与基本心理需要三个维度的相关分析
    3.6 基本心理需要三个子维度对训练动机六个子维度的影响效果分析
        3.6.1 内部动机影响因素分析
        3.6.2 整合调节影响因素分析
        3.6.3 认同调节影响因素分析
        3.6.4 内摄调节影响因素分析
        3.6.5 外部调节影响因素分析
        3.6.6 无动机影响因素分析
        3.6.7 训练动机(SDI)影响因素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因素与规律研究 ——以13-19届大田赛甲A组前八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2.2.1 学术价值意义
        1.2.2.2 应用价值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1.1 关于人才成才规律的相关研究
        1.3.1.2 关于其田径运动员成才的相关研究
        1.3.1.3 关于其他项目运动员成才的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2.1 问卷设计
        2.3.2.2 问卷效度检验
        2.3.2.3 问卷发放与回收
        2.3.2.4 问卷信度检验
        2.3.3 专家访谈法
        2.3.4 数理统计法
        2.3.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基本情况分析
        3.1.1 入大学前,运动员来源身份及竞训基础情况
        3.1.1.1 入大学前,运动员来源身份
        3.1.1.2 入大学前,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的运动等级
        3.1.1.3 入大学前,运动员训练系统性
        3.1.2 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各阶段训练与比赛成绩情况分析
        3.1.3 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始训年龄和训练年限特征
    3.2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的因素分析
        3.2.1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的内部因素分析
        3.2.1.1 身体形态特征
        3.1.1.2 生理机能特征
        3.2.1.3 训练动机
        3.2.1.4 训练态度
        3.2.1.5 意志品质特征
        3.2.1.6 专项理论知识
        3.2.1.7 竞赛经验
        3.2.1.8 运动员的跑速时空、节奏感
        3.2.2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的外部因素分析
        3.2.2.1 社会对高校田径关注度
        3.2.2.2 高校对田径竞训的重视度
        3.2.2.3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成才的训练因素分析
        3.2.2.4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成才的竞赛因素分析
        3.2.2.5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成才的教练因素分析
        3.2.2.6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成才的家庭因素分析
    3.3 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规律分析
        3.3.1 “内—外联动”规律
        3.3.2 “良才—良训”规律
        3.3.3 “累积—成长”规律
        3.3.4 “竞争性成长”规律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高校田径运动员
        2.1.2 心理资本
        2.1.3 心理资本的测量
    2.2 关于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1 心理资本对不同人群影响的相关研究
        2.2.2 心理因素影响运动成绩的相关研究
        2.2.3 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2.2.4 进行心理资本干预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4 研究假设
    2.5 技术路线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现状
        4.1.1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数据变量分析
        4.1.2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4.2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总体差异性分析
        4.2.1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在性别上的差异
        4.2.2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在组别上的差异
        4.2.3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在训练年限、运动等级上的差异
        4.2.4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在运动项目上的差异
    4.3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前8名心理资本得分分析
        4.3.1 短跑前8名运动员心理资本分析
        4.3.2 短跨、短跳前8名运动员心理资本分析
        4.3.3 中跑前8名运动员心理资本分析
        4.3.4 长跑前8名运动员心理资本分析
        4.3.5 竞走前8名运动员心理资本分析
        4.3.6 投掷前8名运动员心理资本分析
    4.4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相关分析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4.1 心理资本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4.4.2 心理资本的相关性分析
        4.4.3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5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6)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滞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选题依据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文献综述
    3.1 国内相关研究
        3.1.1 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政策的研究
        3.1.2 关于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发展历程的相关研究
        3.1.3 关于高水平运动员竞技水平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3.2 国外相关研究
        3.2.1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
        3.2.2 国内学者相关研究
4.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数理统计法
5.结果与分析
    5.1 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发展的背景
    5.2 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发展的现状
        5.2.1 竞技水平现状
        5.2.2 国家政策现状
        5.2.3 运动员现状
        5.2.4 教练员现状
        5.2.5 学校现状
    5.3 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发展的问题
        5.3.1 山东省高校优势减弱,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水平偏低
        5.3.2 训练效率低,田径运动员自我意识差
        5.3.3 教练新生力量短缺,专业性不足
        5.3.4 训练条件不足,可参赛项目少
    5.4 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滞后的发展策略
        5.4.1 不断发展高校优势,提高自身水平
        5.4.2 合理调整学训时间比,增强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训练的目标性
        5.4.3 转变聘用理念,督促教练员发展
        5.4.4 完善田径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保障,扩大高校田径各项目招生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建设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普通高校
        2.1.2 非高水平运动队的概念
        2.1.3 定向运动队的概念
    2.2 关于普通高校定向运动的研究
    2.3 关于普通高校运动队建设现状相关研究
        2.3.1 关于普通高校运动员建设现状研究
        2.3.2 关于高校运动队教练员建设存在问题研究
        2.3.3 关于高校运动队管理及后勤保障建设存在问题相关研究
    2.4 普通高校定向运动队建设现状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建设目标分析
    4.2 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运动员基本情况分析
        4.2.1 运动员来源及运动经历
        4.2.2 运动员选拔方式
        4.2.3 参训年限与运动员等级
        4.2.4 运动员参训动机
        4.2.5 运动员学训矛盾情况
        4.2.6 运动员训练与竞赛
    4.3 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教练员情况分析
        4.3.1 教练员年龄、专业、职称
        4.3.2 执教年限
        4.3.3 执教动机
        4.3.4 培训学习及科研能力
    4.4 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管理及后勤保障情况分析
        4.4.1 领导的重视程度
        4.4.2 运动队管理制度
        4.4.3 场地器材设施
        4.4.4 经费保障
        4.4.5 激励措施
    4.5 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建设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5.1 运动员定向运动基础较差,选拔制度不完善
        4.5.2 训练时间不合理,参赛机会较少
        4.5.3 教练员专业水平不高,科研水平有待提升
        4.5.4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足,运动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4.5.5 运动队经费紧张且来源单一
    4.6 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发展对策分析
        4.6.1 提高运动员定向基础,完善运动员选材制度
        4.6.2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增加参赛机会
        4.6.3 提高教练员专业技术能力和科研水平
        4.6.4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4.6.5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展经费来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建设与发展研究(运动员问卷)
    附录二 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建设与发展研究(教练员问卷)
致谢

(8)甘肃省大学生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比较研究 ——以第二~四届大运会甲组成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问卷法
        2.2.2.1 问卷的设计
        2.2.2.2 问卷的检验
        2.2.2.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2.3 实地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比较法
        2.2.6 归纳演绎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课余训练主要现状
        3.1.1 运动队基本情况
        3.1.1.1 运动队个数及参赛人数
        3.1.1.2 运动员基本情况
        3.1.1.3 教练员基本情况
        3.1.2 课余训练基本情况
        3.1.2.1 训练计划与训练频次
        3.1.2.2 运动员选材与学训问题
        3.1.2.3 训练补助标准与受重视程度
    3.2 甘肃省第二~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成绩与技术等级达标情况
        3.2.1 男子甲组
        3.2.1.1 短跨类运动项目群
        3.2.1.2 中长(竞走)类运动项目群
        3.2.1.3 跳跃类运动项目群
        3.2.1.4 投掷类运动项目群
        3.2.1.5 第二~第四届大运会男子甲组运动技术等级达标人数与项目分布情况
        3.2.2 女子甲组
        3.2.2.1 短跨类运动项目群
        3.2.2.2 中长(竞走)类运动项目群
        3.2.2.3 跳跃类运动项目群
        3.2.2.4 投掷类运动项目群
        3.2.2.5 第二~第四届大运会女子甲组运动技术等级达标人数与项目分布情况
    3.3 甘肃省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及全国与其他省份田径比赛同期成绩比较分析
        3.3.1 男子甲组
        3.3.1.1 短跨类运动项目群
        3.3.1.2 中长类运动项目群
        3.3.1.3 跳跃类运动项目群
        3.3.1.4 投掷类运动项目群
        3.3.2 女子甲组
        3.3.2.1 短跨类运动项目群
        3.3.2.2 中长类运动项目群
        3.3.2.3 跳跃类运动项目群
        3.3.2.4 投掷类运动项目群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附件
    附件1 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因素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表(第一轮)
    附件2 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因素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表(第二轮)
    附件3 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因素田径教练员调查问卷
    附件4 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因素运动员调查问卷

(9)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运动自信心水平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框架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3.3 创新点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运动员自信心的来源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1.4.3 运动员自信心与运动成绩的研究
        1.4.4 运动自信心测量与评定的研究
        1.4.5 运动自信心培养方法
        1.4.6 运动员特质性运动自信心与状态性运动自信心的研究概述
        1.4.7 小结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基本情况分析
    3.2 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特质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状况的分析
        3.2.1 不同运动项目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特质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2.2 不同年龄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特质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2.3 不同性别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特质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2.4 不同训练年限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特质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2.5 不同文化程度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特质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2.6 不同运动等级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特质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2.7 不同参赛经验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特质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3 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状况的分析
        3.3.1 不同运动项目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3.2 不同年龄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3.3 不同性别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3.4 不同训练年限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3.5 不同文化程度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3.6 不同运动等级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3.7 不同参赛经验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的分析
    3.4 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运动自信心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Kaiser-Meyer-Olkin和 Bartlett球体检验
        3.4.2 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运动自信心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3.4.3 运动自信心影响因素的评价分析与讨论
    3.5 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运动自信心提高策略
        3.5.1 克服他人因素,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5.2 加强比赛交流,提高外界的环境适应
        3.5.3 强化心理状态,创建良好的比赛动机
        3.5.4 增强自身能力,建立全面的综合素质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3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及目录
附录
    附录A 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特质与状态自信问卷
    附录B 湖北省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运动自信心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10)2013年—2017年周期广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定义
    2.2 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队概念界定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训练状况
        2.3.2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教练员队伍
        2.3.3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生源状况
        2.3.4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管理现状
        2.3.5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经费来源
        2.3.6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学训状况
    2.4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咨询法
        3.2.4 实地调查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和分析
    4.1 广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基本现状分析
        4.1.1 广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分布
        4.1.2 广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办队目标
        4.1.3 学校领导对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发展的重视程度
        4.1.4 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办队模式
    4.2 广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现状分析
        4.2.1 运动员的生源情况
        4.2.2 运动员的性别、年龄
        4.2.3 运动员训练入学前训练年限及运动等级
        4.2.4 运动员报考目的分析
        4.2.5 运动员的项目分布情况
        4.2.6 运动员在校文化学习现状
        4.2.7 运动员的训练及比赛情况
    4.3 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田径队教练员的现状分析
        4.3.1 教练员的年龄结构
        4.3.2 教练员的学历结构
        4.3.3 教练员的职称结构
        4.3.4 教练员的运动等级和运动经历
        4.3.5 教练员的执教年限
        4.3.6 教练员的进修情况
        4.3.7 教练员的科研能力
        4.3.8 教练员的聘用方式
        4.3.9 影响教练员训练工作的因素
    4.4 广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队训练条件与保障现状分析
        4.4.1 训练场地、设施
        4.4.2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经费
        4.4.3 伤病保障情况
    4.5 广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问题
        4.5.1 高校部分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
        4.5.2 高校的招生政策存在不足
        4.5.3 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不够全面
        4.5.4 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4.5.5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训练条件和保障不够完善
        4.5.6 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4.5.7 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
        4.5.8 学训矛盾突出
        4.5.9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运动员训练水平出现下降的情况
5 广东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对策研究
    5.1 搭建高绩效的管理层团队
    5.2 招生政策和体制的完善
        5.2.1 提高招生标准,简化招生层次
        5.2.2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优化生源资源配置
        5.2.3 增加学校招考高水平运动员的透明度
    5.3 把握正确目标定位,明确前进方向
    5.4 建立大、中、小学“一条龙”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5.5 建立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
    5.6 优化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日常管理体制
        5.6.1 优化学籍制度,达到“严出”的目的
        5.6.2 教练员持证上岗,完善培训机制
        5.6.3 建立教练员的激励机制
    5.7 增加竞赛模式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5.7.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组织举办高水平的大学生竞赛
        5.7.2 拟定新的分组方法,保证分组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5.8 借“互联网+体育”的发展浪潮,推动高校运动队后勤保障能力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动机训练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D]. 徐鹏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2]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D]. 刘翠玲.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第21届CUBA女子组四强运动队一年级运动员训练动机变化研究[D]. 张珈鑫.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2)
  • [4]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因素与规律研究 ——以13-19届大田赛甲A组前八名为例[D]. 赵永锋.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5]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D]. 袁秋萍.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滞后因素分析[D]. 温馨.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7]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建设与发展研究[D]. 薛俊.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8]甘肃省大学生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比较研究 ——以第二~四届大运会甲组成绩为例[D]. 张凌阁.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9]湖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运动自信心水平及影响研究[D]. 招紫玲.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10]2013年—2017年周期广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赵宇.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9)

标签:;  ;  ;  ;  ;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激励性培养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