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玉果实果胶酯酶的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杨升,陈友铃,吴文珊,陈晓娟,包甜甜,叶洁芬,宋天宇,吴怡祾,周莲香,曾喜育[1](2017)在《薜荔榕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文中研究说明薜荔和爱玉子均属雌雄异株桑科榕属植物,两者互为原变种与变种的关系,分别与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二者互为隐存种)建立了专性共生关系,榕树榕果挥发物在维系传粉小蜂与其寄主的共生关系上起着重要作用。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薜荔榕小蜂(薜荔和爱玉子的传粉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雌花期果型的大小对薜荔榕小蜂行为反应无显着影响,薜荔大、小果型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对其传粉小蜂均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2)榕果挥发物浓度影响薜荔榕小蜂行为反应,薜荔、爱玉子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对其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均可能存在阈值反应,即榕果挥发物浓度未超过阈值时,雌花期榕果挥发物对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与挥发物浓度成正相关关系,而一旦超过阈值,榕果挥发物对传粉蜂的吸引作用显着下降,表明寄主榕果挥发物浓度影响传粉小蜂的寄主定位;(3)薜荔传粉小蜂对低浓度爱玉子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爱玉子传粉小蜂对低浓度薜荔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均既无趋向也无驱避行为;薜荔传粉小蜂对高浓度的爱玉子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表现为显着的驱避行为,而爱玉子传粉小蜂对高浓度薜荔雌(雄)雌花期榕果挥发物表现为显着的趋向行为,因此,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存在寄主专一性不对称现象,爱玉子传粉小蜂进入薜荔雌(雄)果内传粉或产卵的可能性较大,而福州地区的薜荔传粉小蜂可能难以进入爱玉子雌(雄)果内传粉或产卵。本研究结果将为榕-蜂共生体系的化学生态学理论研究以及爱玉子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杨升[2](2016)在《薜荔榕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文中指出薜荔(Fiucs pumila L.var.pumila)和爱玉子[Ficus pumila L.var.awketosang(Makino)Corner)]均属雌雄异株桑科榕属植物,爱玉子是薜荔的变种。既往研究表明,亲缘关系相近的两种榕树的传粉小蜂对两种榕树的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可能存在寄主专一性不对称,即一种榕树的专性传粉小蜂对两种榕树榕果挥发物均存在趋向行为,而另一种榕树的专性传粉小蜂只对其寄主榕树榕果挥发物存在趋向行为。为了探讨福建栽培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对薜荔传粉蜂是否具有吸引作用,本论文通过物候和小蜂出飞观察以及Y型嗅觉仪生物测定,研究薜荔和爱玉子的繁殖物候特征差异、光照条件对薜荔传粉小蜂出飞率的影响以及薜荔榕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主要结果如下:1.福州地区的薜荔通常雌株一年仅在春季产生一季花序,而雄株有两季花序,分别在春、秋产生。栽培爱玉子雌/雄植株一年均产生春、秋两季花序。自然分布的薜荔种群内,薜荔进入繁殖期时间与小蜂羽化出飞时间重叠度较好,而栽培爱玉子常因小蜂出飞时间过于集中以及出飞期较短等原因导致雌花期花序凋落现象普遍,以致严重影响爱玉子产量。薜荔与爱玉子已经由于花期不遇而产生生殖隔离。11月中上旬自然界存在薜荔逃逸小蜂,而此时爱玉子有一批雌花期花序由于缺乏爱玉子传粉小蜂而出现普遍的落果现象,若能将此期薜荔传粉小蜂引入爱玉子雄花序内产卵,则有可能解决此季雌花期花序凋落现象。2.物候观察过程中发现薜荔传粉小蜂的新出飞模式(雄果未发育成熟,而小蜂发育成熟不携带花粉从榕果中自然出飞),然而这种模式下的小蜂自然出飞率仅为44.50±2.41%,其余未出飞小蜂均以蛹期状态存在于虫瘿内。薜荔传粉小蜂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可分为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4个时期。秋季薜荔传粉小蜂卵期约需2~3周,幼虫期15~18周,蛹期16~17周,成虫期仅1周左右。实验室条件下,雄果切分成4瓣,温度25℃,湿度90%,光照强度500~600lx的条件适合小蜂发育与出飞。高光强组雌蜂的出飞高峰期比低光强组提早2~3d。光照强度对雌蜂影响显着,而对雄蜂影响不显着,这可能是雌蜂复眼发达对光强更敏感,而雄蜂复眼退化的缘故。3.雌花期果型的大小对薜荔榕小蜂行为反应无显着影响,薜荔大、小果型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对其传粉小蜂均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榕果挥发物浓度影响薜荔榕小蜂行为反应,薜荔、爱玉子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对其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可能存在阈值反应,即榕果挥发物浓度未超过阈值时,雌花期榕果挥发物对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与挥发物浓度成正相关关系,而一旦超过阈值,榕果挥发物对传粉蜂的吸引作用显着下降;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存在寄主专一性不对称现象,爱玉子传粉小蜂对薜荔雌(雄)雌花期榕果挥发物表现出显着的趋向行为,而薜荔传粉小蜂对爱玉子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却有驱避行为。
张卉,张妍,张璇,王丹[3](2015)在《苹果果胶酯酶提取及其酶学性质探究》文中提出以国光苹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Na Cl浓度、p H、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苹果果胶酯酶酶活的影响,确定了苹果果胶酯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研究了苹果果胶酯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在Na Cl浓度为2.5mol/L、p H为8.5、提取温度30℃和提取时间为27h时,苹果果胶酯酶的酶活达到0.98μmol/min·m L;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0℃,热稳定性较差,最适p H为11;金属离子中Ca2+对果胶酯酶有显着的激活作用,Na+、K+和Fe2+也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Ba2+、Mn2+和EDTA对果胶酯酶有抑制作用。
江晓寒,林原[4](2014)在《爱玉子人工授粉技术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避免爱玉子和其授粉小蜂专一性生态系统的制约,获得可控花粉来源的瘦果,本课题组开展人工授粉试验,通过花粉稀释方法和稀释倍数、授粉时间及果胶酯酶活性测定和比较三方面开展试验。按1:1固体稀释在5天内进行人工授粉,可获得重量和果胶酯酶活性都接近自然结实的瘦果,且人工授粉单果结实数量超过自然结实果44%。在以上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和讨论该人工授粉方法的创新点和不足。
徐传保,戴庆敏[5](2013)在《引进及开发台湾水果良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台湾水果具有果实大、品质优、果型奇特、产量高等特点,十分受大陆消费者的欢迎。现对引进、开发的台湾水果在多酚氧化物特性、营养成分分析、果实采摘及贮藏保鲜技术、苗木无性繁殖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果树抗寒性、品系评价与鉴定、品种遗传多样性、引种适应性等良种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引进优质台湾水果提供参考。
陈莺莺[6](2012)在《爱玉子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爱玉子(.Ficus pumila var. awkeotsang (Makino) Corner)系桑科木质藤本。在台湾,其成熟瘦果在水中揉洗可制成清凉饮品“爱玉冻”,而制作后大量的去胶瘦果被丢弃。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本论文以闽侯栽培的爱玉子为材料,在优化去胶脱脂瘦果多酚提取、纯化工艺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爱玉子多酚的化学成分,并对其体外的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 GC-MS分析表明,爱玉子种籽油中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包括α-亚麻酸(52.67%)、亚油酸(20.81%)、油酸(15.10%)等。采用3种评价体系(FRAP法、DPPH法、TEAC法),比较了爱玉子叶片及其雌雄榕果各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体系中,爱玉子雄榕果中雄花和雌榕果中去胶脱脂瘦果的乙醇提取液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这与其总酚质量分数高有关。但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看,选取爱玉子的去胶脱脂瘦果作为材料,开展后续研究。2.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确定了超声辅助提取爱玉子脱脂瘦果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89%、液料比22:1、提取温度30-C;此条件下测得的爱玉子多酚提取率为3.21%,与理论预测值(3.25%)相比,相对误差为1.34%。3.从7种国产大孔树脂中,筛选出对爱玉子多酚有良好吸附和解吸效果的D101树脂,考察了该树脂对爱玉子多酚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显示,最佳吸附解吸条件为:吸附时,提取液初始质量浓度约2.3mg·mL-1,时间约8h,提取液pH值可不调整;解吸时,以体积分数70%乙醇液为洗脱剂,流速1.0mL·min-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爱玉子树脂富集物,多酚纯度达58.49+1.14%,比粗提物提高了16.87%。可见,D101树脂适于富集爱玉子瘦果多酚,可作为规模化生产的有效吸附剂。4.以Sephadex LH-20层析介质,对爱玉子树脂富集物进行柱上色谱分级纯化,获得Frac Ⅰ、Frac Ⅱ和FracⅢ3个级分,其中Frac Ⅰ得率最高(占全部级分的62.41%),总酚含量亦最高,说明SephadexLH-20介质对爱玉子多酚中各物质的纯化有一定的效果。5.爱玉子树脂富集物甲醇液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对酸水解前、后的树脂富集物HPLC色谱图进行分析,推测爱玉子多酚属原花青素类。树脂富集物中总酚、黄烷醇及原花青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65.67mg.g1、95.52mg·g-1和429.41mg·g1,其中原花青素占总酚的73.41%,提示原花青素类是爱玉子多酚抗氧化作用的主要贡献者。6.分别采用7种体外抗氧化体系,对爱玉子脱脂瘦果多酚粗提物、树脂富集物及3个纯化级分(FracⅠ、FracⅡ、Frac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爱玉子多酚提取物及其纯化级分均具有较强的还原力,且活性强于BHT,其中树脂富集物的还原力最强,50%抑制率浓度(pIC50)为0.114mg·mL-1, FRAP值为4.13FeSO4mmol·g-1。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多酚提取物还原力的50%抑制率浓度(PIC50)和FRAP值与其总酚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2>0.76)。爱玉子不同多酚提取物还原力的大小依次为:树脂富集物>FracⅠ>FracⅡ>粗提物>FracⅢ。爱玉子不同多酚提取物对ABTS·+和DPPH·均有清除作用,清除率均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大,且清除率与浓度间均存在显着的量效依赖关系(R2>0.97)。依据TEAC值大小,对ABTS·+的清除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树脂富集物>FracⅡ>FracⅠ>粗提物> FracⅢ,统计分析显示TEAC值与其总酚质量分数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R2为0.9543)。依据50%抑制率浓度(pIC50)大小,清除DPPH·能力从强至强依次为FracⅠ、FracⅡ、粗提物、富集物、FracⅢ,这结果与还原力、FRAP值和TEAC值存在一些差异。爱玉子不同多酚提取物对·OH和O2-·2种活性氧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清除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清除率与质量浓度间均存在显着的量效依赖关系(R2>0.99),对·OH的清除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富集物>FracⅡ>FracⅠ>FracⅢ>粗提物,其中树脂富集物对·OH的50%抑制率浓度(PIC50)为0.066mg·mL-1;依据PIC50值大小,爱玉子不同多酚提取物清除02-·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FracⅡ、FracⅠ、富集物、FracⅢ、粗提物。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中,爱玉子多酚提取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其中树脂富集物的抑制效果最好(p=1.00mg·mL-1时,抑制率62.09%)。不同多酚提取物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高低顺序依次为:富集物>FracⅠ> FracⅡ>粗提物>FracⅢ。7.爱玉子不同多酚提取物对-OH致质粒DNA的氧化损伤均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或修复性,活性优于对照品芦丁,其中FracIⅢ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最好。综上所述,爱玉子多酚属原花青素类,具有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活性,及对DNA氧化损伤的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见,爱玉子去胶脱脂瘦果在天然自由基清除剂领域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但抗氧化作用成分的具体化学结构及其机理有待下一步研究。
陈友铃,林芳,黄美丽,朱晓东,吴文珊[7](2010)在《爱玉子4个雌性品系的品种比较试验》文中研究表明对引种于台湾的果形不同的4个爱玉子雌性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系各具特色,新21品系成熟期早,单果产量低,但果芽数目多,株型好,花香浓郁,抗病力强,所以挂果率很高,因此单株产量较高,且果肉得率、果胶含量、果胶酯酶活性最高,因此其产品的凝胶系数最高,即产品质量高;太和9品系成熟期比新21品系略迟,单叶面积最大,单果产量较高,果芽数目多,但由于植株爬力差,花香稀薄,使其传粉率较低,挂果率较低;W 16和大洋C137品系都属于晚熟品系,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单果产量高,生物学性状特征及果肉营养成分均介于新21与太和9号之间。研究结果为爱玉子的品种选育和栽培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晓劼,陈友铃,吴文珊[8](2010)在《爱玉子与其传粉小蜂共生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爱玉子栽培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测爱玉子花序的发育过程及传粉小蜂生活周期,并统计各种类型的花和榕小蜂数量。[结果]爱玉子与传粉小蜂之间为专一性互惠共生关系。阐明了人工栽培爱玉子种群的生活史,论述了爱玉子果实发育的异步性以及结构、功能的统一性,指出雌花序退化花存在及雌、雄花序内变异花产生的生物学意义。[结论]爱玉子与其传粉小蜂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是二者专一性互惠共生关系建立的基础。
吴文珊,陈友铃[9](2009)在《爱玉子不同品系农艺性状的评价与优良品系的筛选》文中提出采用模糊数学方法,以生长势、攀爬力、抗病力、叶面积、花和花序性状、落果数、果胶含量、果胶酯酶活性、苞口胶液量及净蜂程度等性状为指标,对福建省栽培的爱玉子(F icus awkeotsangM ak ino)雌性及雄性品系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宜在福建省推广栽培的优良品系。结果显示,根据雌性品系的12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后,可将供试的24个爱玉子雌性品系分为3类,其中大洋T84、新25、红9及W 13等4个品系为第1类,综合性状最好;大洋T84和新25品系具有单果较小但结实率高、花序香气浓郁、成熟期较早、果熟期较为整齐和果胶含量高等性状,红9和W 13品系具有果型较大、成熟期稍晚、果实品质较好、果胶含量和果胶酯酶活性均较高等性状,这4个品系均可作为主栽品系;而归于第2类和第3类的部分品系虽然不适宜作为主栽品系,但具有一些优良的单项性状,可作为优良育种材料。根据雄性品系的11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后,可将16个雄性品系分为3类,其中第1类包括早熟的大洋74品系、中熟的大洋23和大洋225品系以及晚熟的浙江M1和浙江M2品系,均为优良品系,评判值均在0.8以上。将早熟、中熟和晚熟的爱玉子雄性品系与优良的雌性品系共同配植可提高授粉率和坐果率,从而提高爱玉子的产量。
吴文珊[10](2008)在《爱玉子高产优质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优良品系鉴定》文中研究指明爱玉子(Ficus awkeotsang Makino)为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攀援灌木,雌雄异株,是我国特有植物,1980年台湾科研人员开始爱玉子的野生驯化与立地栽培研究,1985年爱玉子人工栽培获得成功,近二十年爱玉子的价格始终维持在每公斤200元左右,爱玉子作为低脂食品研发的重要资源而倍受关注。1996年爱玉子作为台湾名优特果树成功引进福建,建立了标准化爱玉种植园和育苗基地,建立了3公顷的爱玉子种质保存圃,保存有引自台湾爱玉子优良无性系雌性30个品系,雄性20个品系,以及收集于福建、浙江两地区的野生爱玉子种质资源,目前保存有155份材料。但是,爱玉子引进后,不同品系对本地区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及其经济性状的表现,尚未进行严格的筛选,而且,品系间无论是营养期还是生殖期形态差异均不明显,仅凭外部形态特征来鉴别品系,缺乏明确的鉴定标准,因此生产上因伪劣品系或品系混杂造成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进行爱玉子品系的筛选与鉴别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研究根据栽培面积、丰产性、抗病性、瘦果品质等选育指标,从众多的雌性品系中选择出24个品系进行品系经济性状的比较试验。根据单株花序数,以及爱玉子B、D期起始与持续时间,从众多的雄性品系中选择16个品系进行品系比较试验。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雌、雄品系的品比试验数据进行综合评判,筛选出综合性状最好的品系,并根据雌、雄花序B期(雌花期)与雄花序D期(传粉小蜂出飞期)必须同期的特点,对雌雄品系的配植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筛选爱玉子雌雄鉴别分子标记,构建品系鉴定的SRAP指纹图谱,建立起快速、标准的品系鉴定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爱玉子不同品系瘦果的果胶含量比较以W13瘦果为实验材料,对爱玉子瘦果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瘦果果肉的果胶含量高达36.29%,膳食纤维含量达42.35%,总糖含量为23.82%,蛋白质含量为3.74%,总黄酮含量为3.14%,脂肪含量2.72%,同时维生素、矿质元素极为丰富,是开发低脂低热保健饮品的理想材料。大洋T84品系瘦果的果胶含量最高,与其他品系比较,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瘦果的果胶含量显着较高的品系有:W13、新25、红9、旗原F1。2不同品系爱玉子瘦果果胶酯酶活性的比较以W13瘦果为实验材料,优化了爱玉子果胶酯酶的提取方法,并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果胶酯酶的活性及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爱玉子果胶酯酶抽提液中NaCl的最佳浓度是5%,最佳抽提温度是30℃,最佳抽提时间是24 h,最佳保存时间24 h;酶活测定时作用液中NaCl最适浓度范围为0.6%~1.0%,作用液的最适pH为7.0,在30~50℃之间,爱玉子果胶酯酶的热稳定性良好。比较不同品系爱玉子瘦果果胶酯酶活性,W13品系瘦果的果胶酯酶活性最高,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果胶酯酶活性显着较高的品系有:红9、大洋T34、新25、旗原F3、旗原F2、旗山F2。3变异花对爱玉子产量的影响首次发现爱玉子花序中变异花的存在,雌花序中变异花为雌性、雌性退化或两性退化结构,有伞形花序状(A型)与单生(B型)两种类型,前者影响传粉小蜂对正常雌花的授粉,与正常雌花争夺养分与生长空间影响正常雌花生长发育,大量A型变异花的存在能使未授粉雌花序延迟凋落或挂树不落,造成养分的流失。雌性品系:太和6、太7、W13、日野20、大洋Z106、乐野8的花序中A型变异花数量较多,对雌株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变异花的数量可作为爱玉子品系选育的指标。雄花序变异花为雌性或雄性结构,有伞形花序状与单生两种类型。有9个品系的雄花序产生变异花,但单个花序中变异花的平均数目在10朵以下,数量极小,因此认为雄性品系中变异花的产生与存在对传粉小蜂产卵、成长以及成熟后小蜂的出飞没有显着的影响。4爱玉子不同品系传粉生态学的比较对不同品系爱玉子的繁殖系统进行研究,并通过计算表明:爱玉子栽培的雌、雄株配植配比可以从现在的4—5:1提高到23—24:1(雌雄株数量比),以便小蜂种群达到合理密度,提高结果率和成虫瘿率,增加单位面积雌株的栽培数量,提高爱玉子的亩产量,增加土地栽培效益。通过不同品系爱玉子B、D期花序数量变化及持续时间的比较,栽培爱玉子雄花序D期时长约1个月,而雌、雄花序的B期时长却是2—3个月,B、D期不能完全重叠,是导致B期花序因没有小蜂传粉(或产卵)而脱落的主要原因,因此雌、雄品系配植模式必须由目前的1:1改为1:2—4(雌、雄株品系比),即1个雌株品系与2—4个D期依次衔接的雄株品系配植为妥。5爱玉子品系的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判测定了爱玉子24个雌性品系的12个经济性状,以及16个雄性品系的11个经济性状,根据模糊数学基本原理,对分析品系的经济性状表现优劣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雌性品系中大洋T84、新25、红9、W13四个品系的综合性状最好,可作为福建省发展爱玉子的主栽品系,与雌株配植的雄性品系为大洋74、大洋23、大洋225和浙江M1四个品系,2—4个小蜂雄花期(D期)相互衔接的雄性品系混合配植以延长栽培群落中小蜂种群的出飞持续时长,提高授粉率和产卵率,从而提高爱玉子产量。研究结果对于爱玉子栽培及品系选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6爱玉子性别与品系的分子鉴定利用153对SRAP引物对爱玉子雌、雄DNA池进行扩增,雌株扩增出1065条带,雄株扩增出988条带,只有引物me5-em14在爱玉子雌株上扩增出约220bp的特异条带(标记为FA me5-em14-220),该片段可作为爱玉子性别鉴别,该标记与雄株没有关联。从153对引物中筛选出扩增稳定、带型清晰、多态性高的8对SRAP引物,用于爱玉子雌、雄性品系的PCR扩增,共产生了171个多态性位点(雌:95;雄:76),表明爱玉子品系之间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十分丰富,而雌性品系的多态性明显高于雄性品系。SRAP引物对爱玉子品系具有较高的鉴别效率。em6-me6引物与me3-em2、me1-em8、me1-em9中的任何一对引物进行组合,都能鉴别24个爱玉子雌性品系:me3-em2与me9-em14两对引物组合也能鉴别24个爱玉子雌性品系;me1-em8单独一对引物,以及me1-em9与me3-em2(或me6-em6)两对引物组合能鉴别16个爱玉子雄性品系,并获得2个雄性品系的特异性片段,即片段me1-em8-350bp为大洋57特有,me1-em8-240bp为大洋241特有。获得爱玉子雌雄各品系独特的核酸指纹。品系鉴定时,应多对引物组合同时使用,以提高鉴定准确率。DNA指纹数据及其标准化是品种和品系审定、特异性检验、新品种专利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
二、爱玉果实果胶酯酶的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爱玉果实果胶酯酶的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薜荔榕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雌花期薜荔雌 (雄) 榕果果型区分 |
1.2.2 行为反应的测定方法以及处理组设置[3] |
1.3 数据处理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薜荔传粉蜂对薜荔雌花期雌 (雄) 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
2.2 薜荔传粉蜂对爱玉子雌花期雌 (雄) 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
2.3 爱玉子传粉蜂对爱玉子雌花期雌 (雄) 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
2.4 爱玉子传粉蜂对薜荔雌花期雌 (雄) 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
3 讨论 |
3.1 薜荔与爱玉子虫媒交叉授粉的可能性 |
3.2 薜荔雌花期果型变化与挥发物释放间的相关性 |
(2)薜荔榕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1 薜荔和爱玉子之间的亲缘关系 |
1.1 形态学差异 |
1.2 分布区域比较 |
1.3 遗传结构差异 |
1.4 生化特性差异 |
1.5 繁殖特征比较 |
2 薜荔和爱玉子的传粉小蜂之间的亲缘关系 |
2.1 形态学差异 |
2.2 遗传分化差异 |
3 薜荔与爱玉子及其传粉小蜂可能的演化路径 |
4 榕小蜂行为反应测定研究进展 |
5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6 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第一章 薜荔与爱玉子繁殖物候比较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花序发育分期 |
2.2 爱玉子繁殖物候特征 |
2.3 薜荔繁殖物候特征 |
2.4 薜荔与爱玉子繁殖物候比较 |
3 讨论 |
3.1 三地薜荔繁殖物候差异成因 |
3.2 栽培爱玉子落果原因的分析 |
第二章 间花期薜荔雄果传粉小蜂出飞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薜荔传粉小蜂出飞新模式的发现 |
2.2 薜荔传粉小蜂发育过程 |
2.3 不同切分瓣数对传粉小蜂出飞的影响 |
2.4 光照条件对薜荔小蜂出飞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同果薜荔传粉蜂发育差异的原因 |
3.2 薜荔传粉小蜂新出飞模式产生的原因 |
第三章 薜荔榕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薜荔传粉蜂对薜荔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
2.2 薜荔传粉蜂对爱玉子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
2.3 爱玉子传粉蜂对爱玉子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
2.4 爱玉子传粉蜂对薜荔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
3 讨论 |
3.1 薜荔与爱玉子虫媒交叉授粉的可能性 |
3.2 薜荔雌花期果型变化与挥发物释放间的相关性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苹果果胶酯酶提取及其酶学性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苹果果胶酯酶的提取 |
1.2.2 果胶酯酶酶活的测定 |
1.2.3 苹果果胶酯酶提取参数的优化 |
1.2.3. 1 单因素实验设计 |
1.2.3. 2 正交实验设计 |
1.3 苹果果胶酯酶酶学性质研究 |
1.3.1 温度对苹果果胶酯酶的影响 |
1.3.2 p H对苹果果胶酯酶的影响 |
1.3.3 苹果果胶酯酶的热稳定性 |
1.3.4 苹果果胶酯酶的酸碱稳定性 |
1.3.5 金属离子对苹果果胶酯酶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提取因素对苹果果胶酯酶酶活的影响 |
2.1.1 Na Cl浓度对苹果果胶酯酶酶活的影响 |
2.1.2 提取温度对苹果果胶酯酶酶活的影响 |
2.1.3 p H对苹果中果胶酯酶酶活影响 |
2.1.4 提取时间对苹果中果胶酯酶活力影响 |
2.2 苹果果胶酯酶提取条件的优化结果 |
2.3 苹果果胶酯酶酶学性质 |
2.3.1 苹果果胶酯酶最适作用温度 |
2.3.2 苹果果胶酯酶最适作用p H |
2.3.3 苹果果胶酯酶热稳定性 |
2.3.4 苹果果胶酯酶的p H稳定性 |
2.3.5 金属离子对苹果果胶酯酶酶活的影响 |
3 结论 |
(4)爱玉子人工授粉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时间、地点 |
1.2试验材料 |
1.3试验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2.1不同稀释方法及花粉浓度结果 |
2.2不同保存期授粉结果 |
2.3人工授粉种子果胶酯酶活性比较 |
2.4人工授粉果营养成分检测 |
3总结 |
4讨论 |
(5)引进及开发台湾水果良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多酚氧化物特性研究 |
2 营养成分分析 |
3 果实采摘及贮藏保鲜技术 |
3.1 果实采摘 |
3.2 采摘后处理 |
3.2.1 热激处理 |
3.2.2 生长调节剂处理 |
3.2.3 涂膜处理 |
3.2.4 臭氧及微波处理 |
3.2.5 包装 |
3.3 贮藏保鲜技术 |
3.3.1 常温贮藏 |
3.3.2 低温贮藏 |
3.3.3 气调贮藏 |
3.4 商品化处理技术 |
4 苗木无性繁殖技术 |
5 病虫害防控技术 |
6 抗寒性研究 |
7 品系评价与鉴定 |
8 品种表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
9 引种适应性研究 |
(6)爱玉子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爱玉子叶片及其榕果各部抗氧化活性的比较分析 |
1.1 前言 |
1.2 材料与仪器 |
1.2.1 材料 |
1.2.2 试剂 |
1.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爱玉子种籽油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
1.3.2 爱玉子叶及其榕果各部分提取液的制备 |
1.3.3 提取液中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的测定 |
1.3.4 各部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1.4 结果与分析 |
1.4.1 爱玉子种籽油中脂肪酸组成 |
1.4.2 提取液中总酚、总黄酮质量分数的测定 |
1.4.3 爱玉子及其榕果各部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
1.5 小结 |
第二章 爱玉子去胶脱脂瘦果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试验仪器 |
2.3 方法 |
2.3.1 爱玉子脱脂瘦果中多酚类物质的制备 |
2.3.2 单因素试验 |
2.3.3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 |
2.3.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单因素试验 |
2.4.2 响应面优化试验 |
2.5 小结 |
第三章 爱玉子多酚的大孔树脂富集和Sephadex LH-20纯化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材料 |
3.2.2 试剂 |
3.2.3 主要仪器 |
3.3 试验方法 |
3.3.1 提取液中总酚的测定 |
3.3.2 爱玉子脱脂瘦果多酚样液的制备 |
3.3.3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爱玉子脱脂瘦果多酚 |
3.3.4 Sephadex LH-20柱层析纯化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 |
3.4.2 D101树脂对爱玉子脱脂瘦果多酚的静态吸附及解吸试验 |
3.4.3 D101树脂动态解吸试验 |
3.4.4 爱玉子脱脂瘦果多酚的得率及其纯度 |
3.4.5 爱玉子脱脂瘦果多酚提取物Sephadex LH-20纯化 |
3.5 小结 |
第四章 爱玉子多酚及其纯化级分中活性物质的分析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仪器 |
4.2.1 材料 |
4.2.2 试剂 |
4.2.3 试验仪器 |
4.3 方法 |
4.3.1 爱玉子脱脂瘦果提取物及纯化后各级分含量测定 |
4.3.2 爱玉子脱脂瘦果提取物紫外可见光谱 |
4.3.3 爱玉子脱脂瘦果树脂富集物HPLC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总酚、黄烷醇及原花青素的含量 |
4.4.2 爱玉子脱脂瘦果树脂富集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
4.4.3 爱玉子脱脂瘦果树脂富集物的HPLC分析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爱玉子多酚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仪器 |
5.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5.2.2 主要仪器 |
5.3 试验方法 |
5.3.1 不同级分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评价 |
5.3.2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还原力分析 |
5.4.2 铁还原/总抗氧化能力(FRAP法) |
5.4.3 清除ABTS·~+能力(TEAC法) |
5.4.4 清除DPPH·能力 |
5.4.5 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的比较 |
5.4.6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 |
5.4.7 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脂质体系中抗过氧化作用 |
5.5 讨论与小结 |
第六章 爱玉子不同多酚提取物对羟自由基(·OH)诱导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仪器 |
6.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6.2.2 主要设备 |
6.3 试验方法 |
6.3.1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pUC18质粒DNA的转化 |
6.3.2 转入pUC18质粒DNA的大肠杆菌活化、培养及扩培 |
6.3.3 pUC18质粒DNA的提取 |
6.3.4 抗DNA氧化损伤能力的检测 |
6.4 结果与分析 |
6.4.1 对·OH损伤质粒DNA的保护作用 |
6.5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与创新点 |
7.1.1 结论 |
7.1.2 创新点 |
7.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爱玉子4个雌性品系的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生物学观察与形态特征测量方法 |
1.2.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爱玉子不同雌性品系生物学特征的比较 |
2.2 爱玉子不同雌性品系果实性状特征的比较 |
2.3 爱玉子不同雌性品系瘦果营养成分的比较 |
3 结论 |
(8)爱玉子与其传粉小蜂共生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爱玉子花序的发育过程及传粉小蜂生活周期观测。 |
1.2.2 各种类型的花和榕小蜂数量的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爱玉子花序的形态特征 |
2.2 爱玉子传粉小蜂的形态特征 |
2.3 爱玉子花序发育周期 |
2.3.1 A期(雌前期)。 |
2.3.2 B期(雌花期)。 |
2.3.3 C期(间花期)。 |
2.3.4 D期(雄花期)。 |
2.3.5 E期(花后期)。 |
2.4 爱玉子-传粉小蜂的生活史 |
3 讨论 |
3.1 爱玉子与其传粉小蜂之间存在不可或缺的共生关系 |
3.2 爱玉子2季花序在发育上存在的差异 |
3.3 雌花序退化花存在以及雌、雄花序中变异花产生的生物学意义 |
(9)爱玉子不同品系农艺性状的评价与优良品系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性状的测定和赋值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和分析 |
2.1 爱玉子雌性品系的农艺性状及综合评价结果 |
2.2 爱玉子雄性品系的农艺性状及综合评价结果 |
3 讨论和结论 |
3.1 爱玉子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确定 |
3.2 具有应用前景的爱玉子主栽品系的筛选 |
(10)爱玉子高产优质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优良品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爱玉子花序的形态特征 |
2 爱玉子传粉小蜂的形态特征 |
3 爱玉子花序的发育周期 |
4 爱玉子与传粉小蜂的协同生活周期 |
5 爱玉子的研究简史 |
第一章 爱玉子的营养成分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爱玉子瘦果的主要营养成分 |
2.2 爱玉子瘦果中粗蛋白及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
2.3 爱玉子种子中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 |
2.4 爱玉子瘦果中矿质元素种类及含量 |
2.5 爱玉子瘦果中维生素含量 |
2.6 爱玉子不同品系瘦果的果胶含量 |
3 讨论 |
第二章 爱玉子瘦果果胶酯酶的抽提条件及活性测定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抽提温度与爱玉子果胶酯酶活性的关系 |
2.2 抽提时间与爱玉子果胶酯酶活性的关系 |
2.3 抽提液中NaCl的浓度与爱玉子果胶酯酶活性关系 |
2.4 果胶酯酶活性与酶液保存时间相关性的研究 |
2.5 作用液中NaCl的浓度与爱玉子果胶酯酶活性的关系 |
2.6 爱玉子果胶酯酶作用最适合pH的研究 |
2.7 爱玉子果胶酯酶热稳定性研究 |
2.8 不同品系爱玉子瘦果果胶酯酶活性的比较 |
3 小结 |
第三章 爱玉子变异花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雌花序中的变异花类型与形态特征 |
2.2 雄花序中的变异花类型与形态特征 |
2.3 爱玉子变异花的产生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
3 小结 |
第四章 爱玉子不同品系传粉生态学的比较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爱玉子花序各部分数量及其结实率和成虫瘿率 |
2.2 爱玉子B、D期花序数量变化及持续时间比较 |
3 讨论 |
第五章 爱玉子品系的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判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级评判结果 |
2.2 评判等级划分 |
3 讨论 |
第六章 爱玉子性别与品系的分子鉴别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爱玉子总DNA的提取及质量分析 |
2.2 爱玉子雌雄性别鉴别标记 |
2.3 爱玉子优良品系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四、爱玉果实果胶酯酶的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薜荔榕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J]. 杨升,陈友铃,吴文珊,陈晓娟,包甜甜,叶洁芬,宋天宇,吴怡祾,周莲香,曾喜育. 生态学报, 2017(21)
- [2]薜荔榕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D]. 杨升.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1)
- [3]苹果果胶酯酶提取及其酶学性质探究[J]. 张卉,张妍,张璇,王丹. 食品工业科技, 2015(12)
- [4]爱玉子人工授粉技术初探[J]. 江晓寒,林原. 中国农学通报, 2014(01)
- [5]引进及开发台湾水果良种的研究进展[J]. 徐传保,戴庆敏. 北方园艺, 2013(21)
- [6]爱玉子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 陈莺莺.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3)
- [7]爱玉子4个雌性品系的品种比较试验[J]. 陈友铃,林芳,黄美丽,朱晓东,吴文珊.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5)
- [8]爱玉子与其传粉小蜂共生体系的研究[J]. 陈晓劼,陈友铃,吴文珊.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6)
- [9]爱玉子不同品系农艺性状的评价与优良品系的筛选[J]. 吴文珊,陈友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02)
- [10]爱玉子高产优质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优良品系鉴定[D]. 吴文珊. 福建农林大学, 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