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O-DEX极早期火灾智能报警系统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昂[1](2019)在《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气设备在生活中的普及,电气火灾也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了减少电气火灾的发生,进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开发,实时监控电路系统中各节点的电气火灾信息显得尤为重要。论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了目前常用的电气火灾探测技术;介绍了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分析了短路、线路接触不良、长时间超负荷、剩余电流过大等引起电气火灾的原理和过程,提出了超温和漏电是电气火灾产生的直接原因;拟定了以温度传感器和剩余电流探测器采集电路信息,实现对电气火灾进行监控的方案;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和委托单位的要求制定了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指标。进行了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与认证,提出了利用数据记录文件建立数据库的方案,为WinCE系统数据库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了温度传感器和剩余电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搭建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硬件平台,完成了工业平板计算机、监控器、温度传感器、剩余电流探测器、微型打印机和图形显示装置的选型;采用RS-485 ModBUS通信方案,对TIPC8000-104AD型工业平板计算机通信接口资源进行了分配。完成了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软件设计,包括火灾监控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报警模块、I/O接口模块;分析了监控系统漏报、误报的原因,提出了缓冲区字节判断机制,大大降低了漏报、误报率;采用数据记录文件建立数据库,实现了用户、报警和故障的数据管理;提出了数据记录文件自动备份方案,解决了系统硬件强制关机时对文件的损坏问题;采用队列技术、通知器技术以及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实现多线程同步,解决了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关键资源时引起的冲突问题。进行了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样机综合测试。样机实现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指标的全部功能;通过测试表明,报警、故障响应时间满足国家标准的规定和委托单位的要求。
王延海,刘述军,朱东升[2](2016)在《统一潮流控制器工程中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是及时发现火情,降低火灾损失的重要措施。南京西环网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示范工程是我国第一个UPFC装置工程应用的案例。该工程中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尚无工程经验可借鉴,是工程实施的难点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变电站及换流站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经验,探讨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选择依据,重点分析了火灾报警探测器选型与布置方法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排烟风机、控制保护系统和智能辅助系统的联动方法,提出了一种经济、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解决方案。
高洪鹏[3](2013)在《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一次变电所系统安全隐患治理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运行30多年、存在诸多隐患的一次变电所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比、计算和论证,找出制约变电所运行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包括系统一次部分的隐患治理及改造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节能等综合分析,进行必要的电气计算,对有关的电气设备参数提出要求;系统二次部分提出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相角测量装置、调度自动化子站、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终端发电侧报价、系统通信的接入方案;对送电线路、变电站改造及投资估算情况,送变电部分提出联网方案,对改造线路、所涉及的变电站出线间隔进行设计。通过对现有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部分技术分析、设计条件的选取、二次系统技术分析及Sepam系列的技术应用、综合保护变电站工程总体设想,以及设想电气主接线可行性方案的比选等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一次变电所各体系较为完善的改造方案。使一次变在功能性和稳定性以及抗干扰等方面表现更加出色,彻底消除影响一次变长周期运行的安全隐患。
李爽[4](2009)在《早期空气采样探测系统在高大建筑物内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一些大型工业厂房、大型库房、中央大厅、体育馆等高大建筑的消防设计过程中,选择何种形式的火灾探测器成为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传统的点型探测器在这种高大空间很难提供有效地保护,因为探测器通常安装在指定的位置,由于烟雾具有分层现象,烟雾都很难到达顶部的探测位置,以致于无法准确报警。而能够检测到烟雾浓度的光束型感烟探测器系统则相对不够灵敏,而且需要有固定的安装位置。钢结构建筑在日照和风力作用下都会稍有位移,导致光束不能对准。再者,对探测器的日常维护和试验在此类高大建筑中通常很难且需要昂贵的设备。因此,需要选择一种更加适合高大空间建筑内的探测器,使其既要弥补传统探测器的不足,又要达到灵敏度高、安装可靠、适应性强、维护简便等要求,而空气采样式极早期烟雾探测系统则正是能够实现上述全部要求的火灾报警系统。
许峰,董文辉,徐放[5](2008)在《浅谈隧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文中认为论述了我国隧道消防安全的形势,强调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隧道中应用的重要性,总结了目前常用于隧道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产品情况,探讨了国内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现状,指出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隧道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阮明[6](2003)在《工业厂区自动消防系统工程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型工业建筑越来越多,这就对消防系统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经不适应这种分散的大规模工业建筑的需要,因此出现了网络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虽然,目前我国有关火灾自动报警的技术标准尚无对网络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明确的条文规定,但是其系统的设计和产品的选用,仍遵循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原则性要求。本设计针对工业厂区建筑的具体情况和业主关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体要求,对该工程导致严重后果的火灾可能发生的场所进行了火灾危险性分析,并根据设定的消防安全目标,确定保护这些重点部位的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方式。文中对厂区的消防安全网络化报警灭火系统的组成,尤其是消防控制中心的构成及对各灭火系统的控制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设计突破了传统设计模式,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中,采用新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使设计更有利于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更适合实际应用,更能节省投资。设计中采用网络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将连铸连轧工程中比较分散的四部分车间联系在一起,使各系统既相互独立,又能进行统一管理。在火灾探测器的选用上,充分考虑工业场所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采用最新消防技术与以往可靠技术的有机结合,保证了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设计中着重分析了地下液压站和润滑油库中必须采用泡沫灭火系统的原因。根据场所的火灾危险性,针对地下液压站和润滑油库、电缆隧道和变压器室、计算机房几个重点部位进行了详细的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在电缆隧道火灾探测器的选用上,既保证了火灾探测的可靠性,又节省了投资;在探测器的安装上,从技术上解决了检修时探测器容易损坏的问题。
秦科雁[7](2001)在《GO-DEX极早期火灾智能报警系统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二、GO-DEX极早期火灾智能报警系统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O-DEX极早期火灾智能报警系统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电气火灾产生原因分析 |
1.2.1 短路 |
1.2.2 线路接触不良 |
1.2.3 超负荷 |
1.2.4 剩余电流 |
1.3 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
1.3.1 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过程 |
1.3.2 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3 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1.4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集散式控制系统 |
1.6 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指标 |
1.7 本文研究内容 |
1.8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1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概述 |
2.2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2.1 监控管理层 |
2.2.2 数据管理层 |
2.2.3 网络通讯层 |
2.2.4 数据采集层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
3.1 工业平板计算机 |
3.2 现场数据采集模块 |
3.2.1 现场数据采集设备的选型 |
3.2.2 现场采集设备通讯方式 |
3.3 微型打印机 |
3.3.1 微型打印机选型 |
3.3.2 微型打印机通讯接口设计 |
3.4 图形显示装置 |
3.5 I/O接口模块设计 |
3.6 TIPC8000-104AD资源分配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软件模块设计 |
4.1 软件系统整体设计 |
4.2 火灾监控模块 |
4.2.1 通讯单元 |
4.2.2 监控单元 |
4.3 数据管理模块 |
4.3.1 记录添加单元 |
4.3.2 记录查询单元 |
4.3.3 记录删除单元 |
4.4 报警模块 |
4.4.1 蜂鸣器 |
4.4.2 打印机 |
4.4.3 图形显示装置 |
4.5 I/O接口模块 |
4.6 关键问题的解决 |
4.6.1 用户级别设置 |
4.6.2 文件自动备份 |
4.6.3 多线程同步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综合测试 |
5.1 通讯测试 |
5.2 功能测试 |
5.2.1 登录功能测试 |
5.2.2 通讯界面功能测试 |
5.2.3 监控界面功能测试 |
5.2.4 记录查询功能测试 |
5.2.5 维护界面功能测试 |
5.3 现场测试 |
5.3.1 循环时间测试 |
5.3.2 报警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专利 |
(2)统一潮流控制器工程中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 |
2 火灾报警探测器的选型与布置 |
2.1 火灾报警探测器的比较 |
2.2 火灾报警探测器的选择 |
2.3 火灾报警探测器的布置 |
2.3.1 点型感烟探测器的布置 |
2.3.2 线型感烟探测器的布置 |
2.3.3 紫外火焰探测器的布置 |
2.3.4 极早期烟雾探测器的布置 |
3 火灾报警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动 |
3.1 火灾报警系统与排烟风机的联动 |
3.2 火灾报警系统与控制保护的联动 |
3.3 火灾报警系统与智能辅助系统的联动控制 |
4 南京西环网统一潮流控制器示范工程中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 |
4.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 |
4.2 火灾报警探测器的选择及布置 |
4.3 火灾报警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动 |
4.4 其他注意事项 |
5 结论 |
(3)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一次变电所系统安全隐患治理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一次变系统隐患治理项目背景 |
1.1.1 化肥厂情况简介 |
1.1.2 化肥一次变情况简介 |
1.1.3 改造的必要性 |
1.2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
第2章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的技术分析、设计条件的选取 |
2.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常用模式 |
2.1.1 面向功能设计的集中式RTU加常规保护模式 |
2.1.2 面向功能设计的分布式测控装置加微机保护模式 |
2.1.3 面向功能设计的分布式测控装置加微机保护模式 |
2.2 分层分布式技术 |
2.2.1 网络通讯层完成信息传递和系统对时等功能 |
2.2.2 间隔层主要是继保、监控设备层 |
2.3 220kV化肥变负荷预测 |
2.4 工程建设及移地新建的必要性 |
2.4.1 供电可靠性的需要 |
2.4.2 满足负荷发展的需要 |
2.4.3 移地新建的必要性 |
2.4.4 本工程的建设进度要求 |
2.5 接入系统方案 |
2.5.1 外部条件分析 |
2.5.2 送出线导线截面选择 |
2.6 电气计算 |
2.6.1 潮流稳定计算 |
2.6.2 系统稳定水平校验分析 |
2.7 短路电流计算 |
2.8 无功补偿 |
2.9 主变容量选择 |
2.10 施工过渡方案、主要措施及工作量 |
2.10.1 220kV供电方式 |
2.10.2 35kV倒负荷方案 |
2.10.3 6kV倒负荷方案 |
2.10.4 主要过渡措施 |
2.10.5 主要工作量 |
2.11 系统对有关电气参数的要求 |
2.11.1 主变参数 |
2.11.2 220kV开关遮断容量要求 |
2.11.3 无功补偿容量 |
2.11.4 电气主接线 |
第3章 二次系统技术分析及Sepam系列综合保护的技术应用 |
3.1 系统继电保护 |
3.1.1 系统继电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2 系统保护配置方案 |
3.1.3 对电气专业的技术要求 |
3.1.4 对自动化专业的要求 |
3.1.5 安全自动装置 |
3.2 继电保护技术综述 |
3.2.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
3.2.2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
3.2.3 供水降压站供配电系统保护要求及配置 |
3.2.4 微机保护工作原理 |
3.3 Sepam系列综合保护的技术性能及应用 |
3.3.1 sepam系列产品的基本功能 |
3.4 模块化结构的功能设计 |
3.5 Sepam系列保护装置功能模块分类及功能 |
3.6 sepam保护装置的特点 |
3.7 通讯管理机 |
3.7.1 SSC601通信管理机功能特点 |
3.7.2 SSC601通信管理机硬件工作原理 |
3.8 调度自动化 |
3.8.1 凋度组织关系 |
3.8.2 调度自动化现状 |
3.8.3 远动系统 |
3.8.4 吉林省调、吉林地调 |
3.9 电能计量系统 |
3.9.1 电能计量现状 |
3.9.2 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配置 |
3.9.3 调度端系统 |
3.10 调度数据网络 |
3.10.1 吉林省电网SGDnet Ⅱ方案概述 |
3.10.2 调度数据网络接入方案 |
3.10.3 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配置 |
3.10.4 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安装地点 |
3.10.5 调度数据网络接入通道要求 |
3.10.6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
3.11 系统通信 |
3.11.1 调度关系 |
3.11.2 通信系统现状 |
3.11.3 业务分析及通道需求 |
3.11.4 光纤通信系统 |
3.11.5 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 |
3.11.6 设备配置方案 |
3.11.7 通信电源 |
3.11.8 通信机房 |
3.11.9 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测设备 |
3.11.10 防雷接地 |
3.11.11 通信电缆(光缆)敷设 |
第4章 变电站工程设想 |
4.1 电气主接线 |
4.1.1 主接线配置原则 |
4.2 设备状态监测 |
4.2.1 监测范围与参量 |
4.3 短路电流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
4.3.1 短路电流水平 |
4.3.2 主要设备选择 |
4.4 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 |
4.5 站用电及照明 |
4.5.1 站用电 |
4.5.2 照明 |
4.6 直流系统及UPS电源 |
4.6.1 直流系统 |
4.6.2 交直流一体化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
4.7 电缆沟布置及防火 |
4.8 电气二次线 |
4.8.1 二次设备布置 |
4.8.2 监控系统 |
4.8.3 抗干扰及屏蔽措施 |
4.8.4 防误操作闭锁 |
4.8.5 电度计量 |
4.9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
4.10 火灾报警及防火 |
第5章 电气主接线可行性方案的比选 |
5.1 两种可行性方案 |
5.2 两种可行性方案的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工业厂区自动消防系统工程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本设计的主要任务、目标及贡献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1 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2.2 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
2.2.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
2.2.2 高、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
2.2.3 气体灭火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
第三章 厂区简介及对自动消防系统的要求 |
3.1 厂区简介 |
3.1.1 连铸车间消防区域 |
3.1.2 轧钢车间消防区域 |
3.1.3 水系统变电所消防区域 |
3.2 厂区对自动消防系统的要求 |
第四章 自动消防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4.1 设计范围 |
4.2 设计依据 |
4.2.1 国家标准与规范 |
4.2.2 火灾危险性分析 |
4.3 消防安全网络化报警灭火系统 |
4.3.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形式 |
4.3.2 设计原则 |
4.3.3 系统构成及工艺流程 |
4.3.4 探测报警分区 |
4.3.5 报警、灭火区域的探测器设置 |
4.3.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各灭火系统控制功能 |
第五章 地下液压站和润滑油库消防系统的设计 |
5.1 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的选择 |
5.1.1 灭火技术概况 |
5.1.2 液压站和润滑油库灭火系统的选择 |
5.1.3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 |
5.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选择及设计 |
5.2.1 火灾探测设备的选择 |
5.2.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
第六章 电缆隧道和变压器室消防系统设计 |
6.1 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的选择及设计 |
6.1.1 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的选择 |
6.1.2 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图 |
6.1.3 消防泵房 |
6.1.4 主要设备性能说明 |
6.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选择及设计 |
6.2.1 火灾探测设备的选择 |
6.2.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
第七章 计算机房消防系统设计 |
7.1 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的选择及设计 |
7.1.1 设计范围及灭火方式 |
7.1.2 对防护区和贮瓶间的设计要求 |
7.1.3 CO2灭火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
7.1.4 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图 |
7.1.5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流程图 |
7.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选择及设计 |
7.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选择 |
7.2.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
第八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GO-DEX极早期火灾智能报警系统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电厂与变电所火灾预防的特殊性 |
2 GO-DEX系统在发电厂和变电所防火的优势 |
2.1 GO-DEX系统能极早地发现火灾烟雾 |
2.2 GO-DEX系统能够提供极早期报警功能 |
2.3 GO-DEX系统有较强的抗电磁辐射能力 |
3 GO-DEX系统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环境中的安装 |
3.1 通信楼内的安装 |
3.1.1 天花板下安装方式 |
3.1.2 AHU (有空调处) 安装方式 |
3.2 设备柜/电缆架上的安装 |
3.2.1 设备柜上安装方式 |
3.2.2 电缆架安装方式 |
3.3 设备柜内采样的安装 |
4 GO-DEX系统的维护 |
附 录 |
1 系统的灵敏度 |
2 基本设计原则 |
四、GO-DEX极早期火灾智能报警系统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开发与研究[D]. 李志昂. 扬州大学, 2019(02)
- [2]统一潮流控制器工程中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王延海,刘述军,朱东升. 南方能源建设, 2016(02)
- [3]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一次变电所系统安全隐患治理可行性研究[D]. 高洪鹏.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8)
- [4]早期空气采样探测系统在高大建筑物内的应用[J]. 李爽. 工业建筑, 2009(S1)
- [5]浅谈隧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J]. 许峰,董文辉,徐放.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8(10)
- [6]工业厂区自动消防系统工程的设计[D]. 阮明. 天津大学, 2003(01)
- [7]GO-DEX极早期火灾智能报警系统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应用[J]. 秦科雁.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1(01)
标签:电气火灾论文; 火灾报警系统论文; 消防报警系统论文; 消防电源监控系统论文; 消防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