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基于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一、基于Portal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史栋[1](2021)在《主动式无线网络接入管理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的新阶段,学生人数的增长对高校的考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校考勤普遍采用的人工点名方式存在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很难满足当今高校考勤的需求。因此,研究一款适用于教学、会议等场景的小型便携自组网考勤系统,实现准确、快速考勤,对节约课堂时间、提升管理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利用无线网络接入认证技术,构建了一种基于RADIUS协议的主动式无线网络接入模型。该模型有效回避了单一无线接入点无法满足考勤场景下的高并发连接需求的不足,保证了系统在大批量、高密集用户场景下的考勤数据传输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款主动式无线网络接入管理考勤系统。该系统选用小型ARM嵌入式开发板作为硬件运行环境,具备完整的独立无线局域网络组网和数据处理能力。用户通过手机等无线设备连接系统自身组建的考勤网络即可参与考勤,无需使用额外的数据流量。为了提升信道有效使用率,针对考勤过程中用户数量远大于系统自身无线接入点的信道限制问题,使用Portal技术将考勤网络的接入认证与考勤系统的签到步骤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了用户在网络接入认证的同时完成考勤签到,以达到缩短用户占用网络信道时间的目的。为了释放已完成考勤用户占用的无线信道资源,使用主动式无线网络接入模型对考勤网络中的无线客户端进行管理。当用户成功考勤后,系统立即关闭已完成考勤用户的连接,杜绝了空闲客户端占用信道的问题。该系统可在不借助任何外部设备的情况下完成组建无线局域网络、接收和处理考勤数据等功能,具有自组网、易携带、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的考勤方式,基于主动式无线网络接入模型所设计的考勤系统有效缩短了考勤时间,显着提高了并发考勤数据的承载能力,达到了准确、快速考勤的目的。

吴昌政[2](2020)在《基于前后端分离技术的web开发框架设计》文中认为Web开发框架是一种“半成品”,封装应用的基础能力,如访问数据库、访问消息队列和缓存、安全认证等。企业应用基于开发框架进行二次开发可避免从零开始,降低建设成本,减少新业务上线时间。运营商大量的IT系统基于传统的“一体化”开发框架,这些系统建设初期效率较高,经过长期的运营,出现一系列问题:(1)随着功能的扩展,系统越来越庞大、维护困难、发布周期长。(2)系统能力不开放,不能被其他系统快速使用,涉及跨系统交互的需求支撑效率低下。(3)单系统建设运营团队能力存在瓶颈,不能很好兼顾用户使用体验提升和业务逻辑的优化。为此,运营商IT架构正在向“平台+应用”的模式演进,通过微服务架构分解为一系列子模块,形成一系列能力中心,敏捷支撑新的应用场景。为适应新的模式,新一代的Web应用要具备以下特点:(1)微服务架构:系统被分解为一系列可独立部署的子模块,但对用户来说是一个整体。(2)开放性:系统的能力通过restful协议开放,支持远程访问,对周边系统透明。(3)前后端分离:支持用户交互界面和业务逻辑被划分到不同的子模块中,独立建设和运营。(4)可扩展性:支持通过增加模块的方式扩展系统的功能,不改变现有模块的部署。(5)安全性:保护开放的能力免受非授权访问,支持用户一点登陆,所有子模块通过认证。(6)云原生:系统能够在容器中部署,支持集中监控所有模块的运行状态,支持基于容器技术一键发布、负载均衡、动态伸缩。(7)灰度发布:每个模块均可根据工号配置不同的版本,达到无风险发布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新一代Web应用的主流技术的分析、比对、选型和集成,实现了一套满足上述需求的开发框架,具备员工工号管理、权限管理、角色管理、安全认证、模块管理、菜单管理、公告管理、部署环境管理等基础功能,详细介绍了系统总体架构、功能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模型、功能实现和实现效果。相比于传统框架,新一代Web开发框架具有轻量级、开放、可扩展、云原生的特点。通过对新一代Web开发框架的研究,从实操层面对“平台+应用”的演进思路进行POC验证,为企业传统IT系统演进提供技术模板支持,减少新应用的上线时间,提升运营效率。

晋兴飞[3](2020)在《基于RADIUS协议的局域网接入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政府、企业和校园的信息化改革的深入,生产业务、经营管理与网络逐渐融合。当前网络业务需求日益增长,面对复杂的局域网环境,在提供便捷访问的同时,网络安全性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局域网中缺乏有效的身份认证手段,入网终端可以随意接入网络,会导致网络安全漏洞和外部恶意攻击行为的出现。局域网接入认证是保障内网安全的有效手段,确保合法用户接入网络,从根源上减少网络非法安全事件的发生。目前用户终端类型众多,网络接入形式多样化,有线无线深度融合,传统的局域网接入认证系统存在着认证方式单一、授权计费方式不灵活、缺乏认证日志审计和账户管理等问题。本文针对现有局域网中的需求,设计和实现了基于RADIUS协议的局域网接入认证系统,既包括用户接入网络时的认证、授权和计费功能,又提供了用户统一管理和认证配置等服务。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和实现了局域网认证、授权和计费模块。将RADIUS协议和Portal协议应用至系统中,对协议报文和工作流程进行详细设计,通过实现系统中UDP通讯模块,解决了中RADIUS服务端、Portal服务端与网络设备的报文交互问题。系统支持802.1x认证、Portal认证和MAC认证三种认证方式,实现了认证上线、下发授权、用户主动下线和强制下线等功能,完成了接入认证系统的核心功能。(2)设计和实现了局域网认证系统中账户管理模块。从实际业务需求出发,将局域网接入认证中的账户类型划分为内部用户,临时访客和MAC账号三种类型,并实现了多类账户的统一管理、用户组管理、在线用户实时展示和用户上下线日志功能。为网络管理人员审计用户上网行为提供有效信息。(3)设计和实现了局域网认证系统中接入认证模块。将接入认证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授权策略、Portal页面推送策略和计费策略等实体对象进行抽象和定义,支持网络管理人员的增删改查操作。设计了基于用户组和场景的策略匹配方式,可按照用户组、终端IP地址、接入时间和接入设备等条件灵活匹配策略。基于微服务架构思想,本文从以上功能模块中识别出四个核心微服务,包括AAA微服务、Portal微服务、账号管理微服务和认证配置微服务。每个微服务专注于各自的业务逻辑,接口明确,提升了开发和部署效率,通过引入Spring Cloud框架中微服务治理组件,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同时提出基于微服务内存缓存和Redis缓存的二级缓存方案,能够显着提升系统性能。最后,针对所部署的系统开展接口测试,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工作,通过测试验证了系统在功能和性能等指标上能够满足需求,达到了预期目标。

胡艳[4](2020)在《基于IPv6的校园网的认证系统》文中提出近些年来,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IPv4网络技术存在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其中尤为明显的就是地址空间短缺的问题,网络对安全的要求逐渐提高等等的一些方面。因此,IPv6网络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将取代IPv4网络技术。由于IPv6网络与IPv4网络之间面临的问题是两者并不兼容,全球范围内保留着大规模的IPv4网络,若要进行改造会需要大量的费用,所以IPv6网络要完全取代IPv4网络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IPv6网络的地址空间完全够用,而且IPv6的安全性远远高于IPv4。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IPv6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技术越来越成熟。本项目主要是对校园网进行改造,将把校园网改造为IPv6网络环境支持下的认证方式。针对IPv6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进行大规模的部署,我国又把IPv6网路作为发展的核心,因此,跟随着社会的发展,本项目研究并且实施了适合IPv6网络的校园网认证技术系统,即实现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从目前的形式,IPv6网络在校园网中的应用具有现实的价值及意义。而本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对RADIUS服务器进行部署;对网络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配置;详细介绍了以PPPOE和Portal为基础的认证技术过程并对包进行分析,并实现应用在校园中,保障了用户信息的安全及可靠。

张琰[5](2019)在《国密安全认证网关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应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信息在网络中传输,因此SSL/TLS安全通信协议得到广泛使用,但当前的SSL/TLS协议的国际标准规范不支持国产密码算法。为了促进我国国产密码算法的产业化应用,国家密码管理局发布了《SSL VPN技术规范》和《安全认证网关产品规范》,通过支持国密SSL协议的安全认证网关可以为网络应用提供基于国密数字证书的高强度身份认证服务和高强度的加密传输服务。本文设计与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国密安全认证网关系统,主要分为软硬件一体的网关设备和客户端国密浏览器代理。网关设备端提供基于Web的配置管理和用户应用Portal功能;国密浏览器代理为主流浏览器提供国密SSL通信功能。系统设计与实现符合《SSL VPN技术规范》和《安全认证网关产品规范》要求。网关系统基于安全增强的Linux平台,网关的配置管理采用基于Web的方式实现,管理员身份认证与加密通信基于国密SSL实现。配置功能包括网络设置,用户管理,应用管理,SSL设置,日志管理与系统设置。用户应用Portal为用户访问应用提供统一门户,提供基于数字证书的高强度身份认证服务,支持单点登录与主机安全性检测功能。针对客户端主流浏览器不支持国密SSL协议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与实现国密浏览器代理,包括GUI配置界面和代理通信引擎,前者支持端口设置,协议设置,数字证书管理,日志查看,PAC设置以及代理设置,后者为浏览器提供HTTPS代理服务,同时作为客户端与网关设备进行国密SSL通信,采用多线程实现并发处理。针对《安全认证网关产品规范》中的密钥管理问题,网关设备和客户端分别使用国密加密卡与国密智能密码钥匙实现安全密钥管理。采用OpenSSL的Engine机制在Linux和Windows上分别开发Engine模块,对加密卡与智能密码钥匙的密码运算进行封装,使得国密SSL协议通信过程中的密码运算由密码设备完成,实现私钥不出国密硬件设备这一目标。最后,根据安全认证网关典型应用场景搭建测试环境,对网关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1)管理员能够通过网关管理端Web界面可以根据网关实际应用环境进行功能配置;(2)用户使用主流浏览器通过安全国密浏览器代理访问安全认证网关用户应用Portal,通信协议符合国密SSL协议规范,支持基于数字证书的双向身份认证;(3)网关设备和客户端分别使用国密加密卡与国密智能密码钥匙实现安全密钥管理。

庞瑶瑶[6](2019)在《基于可见光的安全WIFI认证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WiFi全面覆盖。然而WiFi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极易遭受各种类型的攻击,比如嗅探攻击,恶意接入点攻击等等。最典型的场景是密钥分享,攻击者在室外接收到室内的WiFi信号,凭借着窃取来的密钥,他仍然可以获得接入WiFi的权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身份验证的范围远远大于实际合法用户的范围,从而给了非法攻击者与合法用户等同的机会接入WiFi进行身份认证。无论是小型私人WiFi还是大型公共WiFi,其合法用户的范围都与WiFi接入点的地理位置紧密相关,即通常合法用户所处的位置应该与WiFi接入点所覆盖的范围重合。如果我们可以将室内用户与室外用户区分开来,只对室内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即可避免大部分恶意攻击的发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可见光(Visible Light)的特征频率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用于指示用户所处位置属于室内还是室外的指标。基于这一发现,我们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基于可见光的室内WiFi认证系统–VL-Auth,用于区分室内的合法用户与室外的非法用户。本文以可见光特征频率为媒介,将用户地理位置信息附加在用户的网络请求中,路由捕获网络请求后提取其中的RSSI值与特征频率,与服务器端进行用户身份认证。本文在不影响用户接入体验和不修改现有WiFi认证过程的基础上,将可见光特征频率加入到用户认证的过程中,通过室内可见光特征频率的唯一性,标识用户地理位置以区分用户合法性,消除认证过程中对不安全因素—密钥的依赖,同时避免用户将隐私信息暴露在公开的网络环境中,降低了接入WiFi的时延,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我们将VL-Auth安装在现有的路由设备上,实验的结果表明其对合法/非法用户的认证成功率极高,并且连接时延降低了大约30%。

李艳[7](2018)在《基于PHP的单点登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数字产品规模在逐渐扩大,形成了教育教学解决方案、纸数联动、移动学习三条产品线。如果各产品线上的业务系统都拥有各自的用户系统,无论是从用户管理还是从账号安全方面,都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隐患。首先,用户在每个系统都有一套账号,用户需要记住所有账号,非常烦恼。其次,每个业务系统都要独立开发一套用户体系相关的功能模块,加大了开发人力及时间上的成本。最后,由于开发人员的不同,各业务系统的对于账号的安全措施也会有所不同,某种程序上可能导致账号泄漏或被攻击。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开发一套独立的单点登录系统事在必行。它在各产品业务间将起到关键作用,实现对用户的统一管理、单点登录等需求,如:web端、PC客户端、平板端、手机端等各个端上用户的统一管理,还有人人通系统这类集成了多个产品与应用的平台用户统一登录的支撑。通过对国内外单点登录系统现状的研究和对比,以及对公司各业务系统需求的整理,将对支撑多应用系统接入,支持高并发,且保证安全性的单点登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阐述。主要对本系统的关键技点、以及接口、前后台功能界面、数据库以及系统架构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本系统的实现,使用户只要有一个账号就可以登录各业务系统。各业务系统也只要和本系统进行对接,不必独立开发账户验证体系,从人力和时间上都减少了成本。在安全防护方面,只要在用户系统统一进行防范就可以了,大大降低了账号泄漏或被攻击的可能性。

全宏[8](2018)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逐年加快,校园网作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因此,构建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计算机网络是各个学校数字化校园进程中重要事件。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于2003年搬迁新校园时开始规划建设,随着校园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扩大,校园网络的需求体验也日益增加,为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升校园网络用户的上网体验,历经几期建设的校园网络亟需升级改造。本文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升级改造项目为依托,通过系统的分析学校原网络状况及同类高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校园网发展的具体需求及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提出一种校园网总体设计改造方案:(1)建设扁平化大二层的网络架构,以三核心万兆设备为骨干网络设备,实现全网集中网关、集中认证,核心层采用热备技术和虚拟化技术实现冗余备份;(2)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全网实现web认证及无感知认证;(3)优化校园网无线网络,实现校园WLAN覆盖率95%以上,满足数字化智慧校园移动应用的使用需求;(4)重新规划宿舍网络,实现师生对宿舍网络运营商的灵活选择并能直接访问教学区网络;(5)完善网络安全建设,增加部署安全防护设备,建立纵深防御体系。本文提出的校园网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校园网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的难题,实施后校园网络运行稳定,用户使用体验良好。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现状在当前同等规模高校校园网建设中具有典型性,本文基于此现状提出的校园网络解决方案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代表性和推广意义。

海伟英[9](2018)在《大理州财贸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伴随国家“互联网+”行动的实施,信息化技术对教育行业影响日趋明显。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载体更是得到了各大高校的争相研究。国家教育部自2012年开始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大理州财贸学校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开始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由于早期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重复建设、软硬件资源利用率不高、应用“系统各自为政”、数据共享效果不理想以及“信息孤岛”等问题,这不仅造成了建设资金的浪费,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构建数字化校园平台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设计思想、信息标准及基础支撑平台的架构设计。通过对大理州财贸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的细致分析,对数字化校园系统架构进行讨论研究,提出了基于SOA的数字化校园架构模型,SOA架构具有开放式、无关平台和粗粒度等特点,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有利于现有的应用系统和后期新系统的集成。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实施,论文首先对大理州财贸学校信息化标准与规范进行研究设计;并基于数字化校园架构模型功能性特点,重点分析设计了数字化校园支撑系统,即完成了数据中心平台子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子系统和统一信息门户子系统的架构设计,并运用支撑系统整合和集成学校的其它应用系统。系统采用跨平台、松耦合和无关语言的Web Service调用方式实现业务流程间的协作,使得整体架构在异构平台间的复用更加灵活。在基础平台设计中有效使用CAS、SSO和Portal等技术,并在门户信息中实现页面整合和单点登录,有效的实现了学校的多系统集成,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硬件设备利用效率,节省了单位软硬件以及安全问题维护工作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为各个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以及调度提供了便利,也使得用户访问更加灵活,共享既有资源更为便利。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推进大理州财贸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有积极作用,对同类型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普遍示范作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惠兴海[10](2018)在《基于Liferay Portal的人事管理系统》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深入发展,其建设成果对各行各业所产生的影响也在逐渐扩大。我国高校范围内信息化的建设伴随着全球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逐步加快了建设进程,尤其是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基础的人事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基于校园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建设一套高效、稳定、安全的、能够提供个性化功能的人事管理系统成为国内各高校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的满足高校的人事管理需要,本论文通过对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使用统一建模语言中的用例图、活动图和需求描述表对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在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人事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数据库模型。本论文还对Liferay Portal进行了研究,为人事管理系统的实现选择了相关的技术。同时,本论文基于Liferay Portal设计了人事管理系统的代码架构,并且实现了人事管理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在人事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本论文还对数据权限范围的控制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提出了基于角色和组织机构的用户数据权限设计,并对其进行了实现。本设计采用JavaEE技术路线,以Java作为主要编程语言,以JavaScript作为辅助编程语言开发,采用了Oracle数据库实现数据持久化,基于Liferay Portal,使用JSR-286标准,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采用Eclipse作为IDE开发环境来实现了三个目标:1、构建一套满足高校基础人事管理需求的应用系统。2、根据角色实现不同的门户,提升用户的个性化使用体验。3、实现基于组织机构的数据访问控制。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使用,用户通过对该系统的使用,使自己的人事管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为广大教职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基于Portal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Portal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主动式无线网络接入管理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刷卡考勤
        1.2.2 生物识别考勤
        1.2.3 手机考勤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无线局域网络的接入认证
    2.2 网络认证协议
        2.2.1 IEEE802.1X协议
        2.2.2 RADIUS协议
    2.3 Portal认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动式无线网络接入模型构建
    3.1 主动式接入管理流程
        3.1.1 无线局域网络通信问题分析
        3.1.2 主动式接入管理技术
        3.1.3 主动式接入管理流程设计
    3.2 网络接入模型构建
    3.3 网络接入模型性能测试
        3.3.1 测试环境
        3.3.2 测试方法
        3.3.3 测试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勤系统分析与设计
    4.1 系统分析
        4.1.1 可行性分析
        4.1.2 功能需求分析
        4.1.3 非功能需求分析
    4.2 系统概要设计
        4.2.1 系统体系结构
        4.2.2 系统运行流程
        4.2.3 系统功能框架
    4.3 系统详细设计
        4.3.1 注册登录模块
        4.3.2 认证服务器模块
        4.3.3 考勤签到模块
        4.3.4 考勤记录管理模块
        4.3.5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4.3.6 无线接入点模块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概念模型设计
        4.4.2 物理模型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勤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开发环境
        5.1.1 硬件环境
        5.1.2 软件环境
    5.2 考勤系统模块实现
        5.2.1 注册登录模块
        5.2.2 认证服务器模块
        5.2.3 考勤签到模块
        5.2.4 考勤记录管理模块
        5.2.5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5.2.6 无线接入点模块
    5.3 考勤系统测试
        5.3.1 功能测试
        5.3.2 系统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基于前后端分离技术的web开发框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Web框架基础技术
        2.1.1 HTTP
        2.1.2 HTML
    2.2 Web后端技术
        2.2.1 Restful API
        2.2.2 Spring
        2.2.3 Spring Boot
        2.2.4 Spring Security
        2.2.5 OAuth2.0
        2.2.6 JSON Web Token
        2.2.7 Java Persistent API
        2.2.8 MySQL
    2.3 Web前端技术
        2.3.1 Vue
        2.3.2 Element UI
    2.4 Web部署技术
        2.4.1 Docker
        2.4.2 Docker Swarm Service
        2.4.3 NGINX+OPENRESTY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概要设计
    3.1 总体架构
    3.2 功能架构
        3.2.1 安全控制
        3.2.2 权限管理
        3.2.3 公共功能
        3.2.4 AB版本控制
    3.3 技术架构设计
    3.4 数据模型设计
        3.4.1 权限管理模型
        3.4.2 公共功能模型
        3.4.3 安全控制模型
        3.4.4 AB版本控制模型
    3.5 主要流程设计
        3.5.1 口令认证流程
        3.5.2 单点认证流程
        3.5.3 前后端交互流程
        3.5.4 前端模块环境切换流程
        3.5.5 后端模块环境切换流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功能实现
    4.1 前端实现
        4.1.1 口令认证
        4.1.2 单点认证
        4.1.3 令牌认证
        4.1.4 用户、角色、权限管理
        4.1.5 模块及部署环境管理
    4.2 后端实现
        4.2.1 口令认证
        4.2.2 单点认证
        4.2.3 令牌认证
        4.2.4 用户、角色、权限管理
        4.2.5 模块及部署环境管理
    4.3 基于容器部署实现
        4.3.1 总体部署架构
        4.3.2 环境准备
        4.3.3 镜像构建
        4.3.4 应用部署
        4.3.5 集群管理
        4.3.6 负载均衡
        4.3.7 前端AB环境切换
        4.3.8 后端AB环境切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RADIUS协议的局域网接入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2.1 AAA技术
    2.2 RADIUS协议
        2.2.1 RADIUS协议标准
        2.2.2 RADIUS工作流程
    2.3 Portal认证
        2.3.1 Portal协议标准
        2.3.2 Portal认证流程
    2.4 802.1x协议
        2.4.1 802.1x协议原理
        2.4.2 802.1x认证流程
    2.5 认证技术分析比较
    2.6 微服务概述
        2.6.1 微服务概念
        2.6.2 Spring Cloud框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局域网接入认证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组网结构模型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1 AAA服务端功能需求
        3.2.2 接入账户管理功能需求
        3.2.3 Portal服务端功能需求
        3.2.4 接入认证配置功能需求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3.3.1 系统响应时间需求
        3.3.2 系统安全性需求
        3.3.3 系统可靠性需求
        3.3.4 系统易用性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局域网接入认证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总体功能概述
    4.2 系统架构总体设计
    4.3 微服务模块功能设计
        4.3.1 AAA微服务模块设计
        4.3.2 Portal微服务模块设计
        4.3.3 账户管理微服务模块设计
        4.3.4 认证配置微服务模块设计
    4.4 UDP通讯模块设计
    4.5 数据存储设计
        4.5.1 缓存框架的设计
        4.5.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局域网接入认证系统的实现
    5.1 开发环境的搭建
    5.2 RESTful接口的实现
    5.3 AAA微服务的实现
        5.3.1 认证授权功能
        5.3.2 计费和下线功能
    5.4 Portal微服务的实现
        5.4.1 Portal认证功能
        5.4.2 URL模板配置功能
        5.4.3 页面推送策略配置功能
    5.5 账户管理微服务的实现
        5.5.1 用户组管理功能
        5.5.2 用户管理功能
        5.5.3 在线用户列表功能
        5.5.4 用户上下线日志功能
    5.6 认证配置微服务的实现
        5.6.1 接入设备参数配置功能
        5.6.2 SSID配置功能
        5.6.3 授权策略配置功能
        5.6.4 计费策略配置功能
    5.7 集成Spring Cloud组件
        5.7.1 服务注册与发现Eureka
        5.7.2 服务间通讯Feign
        5.7.3 熔断器Hystrix
        5.7.4 路由网关Zuul
        5.7.5 单点登录Oauth2
        5.7.6 微服务监控中心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局域网接入认证系统的测试
    6.1 系统部署和测试环境
        6.1.1 构建Docker镜像
        6.1.2 部署微服务
        6.1.3 测试环境配置
    6.2 系统接口测试
    6.3 系统功能测试
    6.4 系统性能测试
        6.4.1 接口性能测试
        6.4.2 RADIUS认证性能测试
        6.4.3 Portal认证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IPv6的校园网的认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
    1.3 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
    1.5 课题目标
第二章 IPv6协议
    2.1 IPv6协议的介绍
        2.1.1 IPv6的表示方法
        2.1.2 报文的内容
        2.1.3 地址类型
        2.1.4 有关协议的介绍
        2.1.5 过渡技术
    2.2 认证技术
        2.2.1 PPPOE认证
        2.2.2 Portal认证
        2.2.3 802.1X认证
        2.2.4 结论
    2.3 PPPOE、Portal认证与802.1X认证对比
第三章 校园网中基于IPv6的认证系统的构建与部署
    3.1 认证协议的介绍
        3.1.1 PPPOE认证的相关协议
        3.1.2 Portal认证的相关协议
    3.2 RADIUS服务器的部署
        3.2.1 概述
        3.2.2 RADIUS的工作原理
        3.2.3 搭建RADIUS服务器
    3.3 网络设备的配置
    3.4 系统框架
    3.5 总结
第四章 认证系统过程分析及实现
    4.1 认证系统的过程分析
        4.1.1 基于IPv6 网络下的PPPOE认证系统过程分析
        4.1.2 基于IPv6 网络下的Portal认证系统过程分析
        4.1.3 总结
    4.2 在校园上系统的实现
        4.2.1 PPPOE认证客户端
        4.2.2 Portal认证的界面
    4.3 系统实现验证
    4.4 总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

(5)国密安全认证网关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简介
    2.1 国密SSL协议
        2.1.1 国密套件
        2.1.2 握手协议概述
        2.1.3 与国际标准TLS的区别
    2.2 相关技术与工具
        2.2.1 GmSSL
        2.2.2 Engine机制
        2.2.3 Syslog-ng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概要设计
        3.2.1 架构设计
        3.2.2 模块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3.3.1 E-R图
        3.3.2 数据库表
第四章 网关设计与实现
    4.1 Apache修改与配置
        4.1.1 国密SSL通信支持
        4.1.2 反向代理
    4.2 网关管理端
        4.2.1 网络设置
        4.2.2 用户管理
        4.2.3 应用管理
        4.2.4 SLL设置
        4.2.5 日志管理
        4.2.6 系统设置
    4.3 应用Portal端
        4.3.1 主机安全性检测
        4.3.2 用户认证
        4.3.3 单点登录
    4.4 网关Engine实现
        4.4.1 引擎结构体
        4.4.2 引擎的通用实现
        4.4.3 具体函数实现
第五章 国密浏览器代理设计与实现
    5.1 国密浏览器代理
        5.1.1 GUI配置界面
        5.1.2 代理通信引擎
    5.2 客户端Engine实现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拓扑
    6.2 测试环境
        6.2.1 硬件环境
        6.2.2 软件环境
        6.2.3 环境部署
    6.3 系统测试
        6.3.1 配置管理功能测试
        6.3.2 Portal功能测试
        6.3.3 国密浏览器代理测试
        6.3.4 性能测试
    6.4 系统展示
        6.4.1 配置管理界面
        6.4.2 Portal界面
        6.4.3 GUI配置界面
    6.5 测试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可见光的安全WIFI认证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工作
    2.1 可见光及其通信技术发展
    2.2 可见光通信相关工作
        2.2.1 高速可见光通信
        2.2.2 低速可见光通信
    2.3 WiFi及其认证技术发展
    2.4 WiFi身份认证相关工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可见光的安全WiFi认证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问题定义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1 VL-Auth图像采集功能需求分析
        3.2.2 VL-Auth特征频率提取功能需求分析
        3.2.3 VL-Auth Wi Fi认证功能需求分析
    3.3 软件性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可见光的安全WiFi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整体设计
        4.1.1 基于可见光的安全WiFi认证系统架构
        4.1.2 图像获取模块
        4.1.3 特征频率提取模块
        4.1.4 WiFi认证模块
    4.2 图像采集模块实现
        4.2.1 AVFoundation框架介绍
        4.2.2 Rolling Shutter Effect
        4.2.3 智能设备参数设置
    4.3 频率提取模块实现
        4.3.1 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4.3.2 特征频率提取过程
    4.4 WiFi认证模块
        4.4.1 EAPoL协议
        4.4.2 Web Portal捕获重定向
        4.4.3 基于RSSI的自适应bloomfilter认证系统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测试环境
        5.1.1 硬件环境
        5.1.2 软件系统配置
        5.1.3 测试数据集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图像获取
        5.2.2 特征频率提取
    5.3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基于PHP的单点登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单点登录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单点登录理论基础及相关技术介绍
    2.1 单点登录简介
    2.2 相关技术介绍
        2.2.1 传输协议及PHP CURL
        2.2.2 Cookie与 Session技术
        2.2.3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技术
        2.2.4 缓存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点登录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任务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功能目标
        3.1.3 性能目标
    3.2 总体需求描述
        3.2.1 各应用系统用户身份的统一认证
        3.2.2 各应用系统用户信息的统一管理
        3.2.3 系统运行环境
        3.2.4 系统开发环境
    3.3 非功能性需求
        3.3.1 安全性
        3.3.2 稳定性
        3.3.3 易用性
        3.3.4 可扩展性
        3.3.5 跨平台跨语言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点登录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程序框架的设计
    4.2 系统接口的设计
        4.2.1 接口公共部分设计
        4.2.2 各功能接口的设计
        4.2.3 消息码的设计
    4.3 系统前台功能界面的设计
        4.3.1 注册模块
        4.3.2 登录模块
        4.3.3 找回密码模块
        4.3.4 修改密码模块
        4.3.5 修改邮箱模块
        4.3.6 绑定/解绑手机号模块
        4.3.7 退出模块
    4.4 系统管理后台功能界面的设计
        4.4.1 登录
        4.4.2 退出
        4.4.3 找回密码
        4.4.4 用户管理——用户信息管理
        4.4.5 用户管理——用户信息修改
        4.4.6 用户管理——用户身份管理
        4.4.7 用户管理——批量添加用户管理
        4.4.9 用户管理——查看用户
        4.4.10 用户管理——批量添加用户
        4.4.11 日志管理——系统日志管理
        4.4.12 日志管理——访问日志管理
        4.4.13 报表管理——注册统计
        4.4.14 报表管理——登录统计
        4.4.15 系统管理——管理员组管理
        4.4.16 系统管理——权限节点管理
        4.4.17 系统管理——功能节点管理
        4.4.18 系统管理——管理员管理
        4.4.19 系统管理——管理员添加和修改
        4.4.20 系统管理——缓存管理
        4.4.21 应用管理——应用权限管理
        4.4.22 个人中心——修改密码
    4.5 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4.6 系统架构的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单点登录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
    5.1 支持多个应用系统的接入
    5.2 制定用户身份认证流程
        5.2.1 Web版单点登录场景
        5.2.2 客户端版单点登录场景
    5.3 存储用户会话信息及维持生命周期
    5.4 实现各应用系统的同步登录与退出
    5.5 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及高并发下的稳定性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单点登录系统的实现
    6.1 总体实现思路
    6.2 应用实施
        6.2.1 安装应用服务器
        6.2.2 数据库服务器搭建
        6.2.3 缓存服务器搭建
        6.2.4 系统配置文件说明
    6.3 系统接口的实现
        6.3.1 接口公共部分调用的实现
        6.3.2 关键功能接口的实现
        6.3.3 接口中缓存分配的实现
    6.4 系统管理后台主功能点的实现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单点登录系统的测试
    7.1 测试范围
    7.2 测试方法和工具
        7.2.1 测试方法
        7.2.2 测试工具
    7.3 测试环境
        7.3.1 系统软硬件环境
        7.3.2 系统网络环境
        7.3.3 压力测试环境
    7.4 测试数据
    7.5 测试结果
        7.5.1 测试结果
        7.5.2 性能趋势图
        7.5.3 分析与说明
    7.6 测试局限
    7.7 测试结论
    7.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消息码说明
附录 B 名词解释
致谢

(8)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校园网发展的情况
    1.3 校园网升级改造的实际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升级改造的总体需求
    2.1 校园网现状
    2.2 校园网存在的问题
    2.3 校园网升级改造的需求分析
        2.3.1 校园网建设的设计原则
        2.3.2 校园网升级改造的思路
        2.3.3 校园网升级改造的内容及目标
第三章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实现
    3.1 校园网总体结构设计
        3.1.1 网络结构设计原则
        3.1.2 网络架构设计
        3.1.3 骨干网稳定性设计
    3.2 校园网基础区域规划
        3.2.1 校园基础网络整体规划
        3.2.2 核心层设计规划
        3.2.3 汇聚层设计规划
        3.2.4 接入层设计规划
    3.3 校园网命名规则
        3.3.1 设备命名规则
        3.3.2 接口描述规则
    3.4 VLAN规划
        3.4.1 设备VLAN规划
        3.4.2 用户VLAN规划
    3.5 IP地址规划
        3.5.1 设备IP地址规划
        3.5.2 用户IP地址规划
    3.6 统一认证平台设计
        3.6.1 统一上网账号
        3.6.2 统一的监管与服务
        3.6.3 统一认证平台的意义
        3.6.4 统一认证平台整体部署
    3.7 统一出口改造设计
        3.7.1 多运营商对接要求
        3.7.2 多运营商对接方案
        3.7.3 出口日志安全审计
    3.8 校园网WLAN覆盖方案
        3.8.1 射频规划
        3.8.2 SSID和漫游设计
        3.8.3 访客类认证设计
        3.8.4 无感知认证设计
        3.8.5 WLAN覆盖
    3.9 监控专网设计
    3.10 方案实现的主要效果
第四章 校园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4.1 安全方案建设意义
    4.2 安全方案架构
    4.3 体化流程
    4.4 校园接入区域安全策略实现
        4.4.1 防止环路
        4.4.2 DHCP安全及防ARP欺骗
        4.4.3 端口保护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大理州财贸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技术介绍
    2.1 数字化校园
        2.1.1 数字化校园体系结构
        2.1.2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2.2 SOA架构
        2.2.1 SOA概述
        2.2.2 SOA基本架构
    2.3 Webservice
    2.4 BPM和ESB
        2.4.1 BPM
        2.4.2 ESB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理州财贸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研究
    3.1 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需求与建设目标
        3.1.1 需求分析
        3.1.2 建设目标
    3.2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指导思想与设计策略
        3.2.1 指导思想
        3.2.2 设计策略
    3.3 数字化校园架构设计
    3.4 数字化校园安全体系结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标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4.1 信息标准体系概述
    4.2 信息标准建设内容
    4.3 信息标准建设要求和规范
        4.3.1 建设要求
        4.3.2 建设规范
    4.4 信息标准的实施
    4.5 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化校园支撑体系设计
    5.1 数据中心平台设计
        5.1.2 数据中心平台架构设计
        5.1.3 功能实现
    5.2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设计
        5.2.1 概述
        5.2.2 系统需求
        5.2.3 业务功能架构
        5.2.4 相关技术介绍
        5.2.5 技术解决方案
        5.2.6 系统实现
        5.2.7 平台实现
    5.3 综合信息门户设计
        5.3.1 平台概述
        5.3.2 建设目标
        5.3.3 系统架构设计
        5.3.4 应用系统集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Liferay Portal的人事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目标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关键技术介绍与分析
    2.1 JAVAEE简介
    2.2 PORTAL和 PORTLET简介
        2.2.1 Portal的组成
        2.2.2 Portal的主要功能
        2.2.3 Portlet简介
    2.3 LIFERAY PORTAL简介
    2.4 JAVASCRIPT和 AJAX简介
    2.5 系统开发工具和环境
        2.5.1 Java编程语言
        2.5.2 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2.5.3 Tomcat
        2.5.4 Oracle数据库
第3章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 总体需求分析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人事管理业务功能分析
        3.2.2 机构编制管理业务功能分析
        3.2.3 文档管理业务功能分析
        3.2.4 工资管理业务功能分析
        3.2.5 公开招聘管理业务功能分析
        3.2.6 培训管理业务功能分析
        3.2.7 工作任务管理业务功能分析
    3.3 非功能性需求
第4章 人事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总体架构设计
    4.3 关键基础支撑环境选型
        4.3.1 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系统选型
        4.3.2 报表系统选型
    4.4 安全性设计
        4.4.1 功能安全性设计
        4.4.2 数据安全性设计
    4.5 个性化门户设计
第5章 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5.1 设计规范及设计工具
    5.2 概念数据库设计
    5.3 逻辑数据库设计
    5.4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第6章 人事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1 系统的开发环境
    6.2 源代码的工程结构
    6.3 程序处理流程设计
    6.4 代码架构设计
        6.4.1 模型层设计
        6.4.2 视图层设计
        6.4.3 控制层设计
    6.5 核心功能模块的实现
        6.5.1 填报个人信息功能的实现
        6.5.2 新增组织机构功能的实现
        6.5.3 登记新文档功能的实现
        6.5.4 导入工资发放表功能的实现
        6.5.5 应聘者网上注册报名功能的实现
        6.5.6 新建培训规划功能的实现
        6.5.7 下发工作任务功能的实现
    6.6 基于角色和组织机构的用户数据权限控制的实现
第7章 人事管理系统的测试及运行
    7.1 测试
        7.1.1 单元测试
        7.1.2 功能测试
        7.1.3 测试结论
    7.2 系统运行环境部署
    7.3 系统运行性能解决方案
    7.4 系统运行时的部分界面
        7.4.1 系统主界面
        7.4.2 个人信息填报运行界面
        7.4.3 新增工作任务界面
        7.4.4 基于角色和组织机构的数据范围授权界面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基于Portal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主动式无线网络接入管理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史栋.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基于前后端分离技术的web开发框架设计[D]. 吴昌政.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3]基于RADIUS协议的局域网接入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晋兴飞. 东南大学, 2020
  • [4]基于IPv6的校园网的认证系统[D]. 胡艳.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2)
  • [5]国密安全认证网关的设计与实现[D]. 张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6]基于可见光的安全WIFI认证系统研究与实现[D]. 庞瑶瑶.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基于PHP的单点登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艳.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3)
  • [8]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园网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 全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8(01)
  • [9]大理州财贸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D]. 海伟英. 云南大学, 2018(01)
  • [10]基于Liferay Portal的人事管理系统[D]. 惠兴海.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基于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