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家族企业“侏儒症”的文化诠释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肖芳芳[1](2016)在《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目的是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民营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和内部控制特征,建立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下,给数量众多、规模参差不齐的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具有参考性和操作性的内部控制框架。本文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在搜索和整理文献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可以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蜕变期,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内部控制特征,文章基于权变思想,有针对性地构建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本研究坚持战略导向型和成本效益原则。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应当以内部牵制为主,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重点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控制活动。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应当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系统和激励约束机制。成熟期的民营企业应当优化内部控制框架,使企业组织结构能够适应战略的变化,人力资源系统和激励约束机制有机融合,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部信息系统的管理。蜕变期的民营企业应当具有改革创新的管理理念,形成制度文化,强化危机意识,实现新一轮的成长。
王宁[2](2011)在《肢残青少年服装的心理因素与设计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残疾人概念的分析,了解残疾人的分类,从中确定研究类别,分析研究目的及现状,引出对肢残青少年服装的心理因素与设计思想研究课题。首先,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肢残青少年更为特殊,是值得社会广泛关注的弱势群体。为此,本文从肢体残疾青少年着装的困境入手,引出存在问题。整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综述,阐明选题意义,提炼研究思路,介绍研究方法和内容,给出研究框架,并对相关概念加以界定和进行一些必要的假设,进而圈定研究范围。其次,肢残青少年身体的改变同时也伴随着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所以本文结合SCL—90症状自评量表比较正常青少年和肢残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特征上的异同,尝试初探震后肢残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点。并从心理因素的概念出发,探讨心理因素和服装的关系,系统凝练出影响肢残青少年服装的两大心理因素。再次,与普通青少年不一样的和不完整的形体,让肢体残障青少年对服装的色彩、款式、结构和功能有着多种多样特殊的需要。而我们说服装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的,在设计中应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为翔实了解肢残青少年服装的相关情况,本文在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影响肢残青少年服装的心理因素,系统凝练出肢残青少年服装的设计思想,即集面料功能性设计、结构功能性设计和审美功能性设计,三位一体的细致化、人性化的设计思想。最后,给出课题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指出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展望。
杨睿[3](2011)在《我不只是接班人——家族企业继承人对企业传承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诸多家族企业的创始人经过创业、奋斗、积累之后,到了一个“退休”的年龄,企业也随之步入交接班阶段。企业代际传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家族企业的延续发展。面对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当前“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义不断充斥在社会生活中,再度引发人们对继承人的思考。研究表明,影响代际传承的因素很多,包括创始人的心态、家族企业继承环境、继承人本身等因素。本研究从继承人本身出发,以“主动对接”为切入点,重点不在于怎么“传”,而在于如何影响“传”,即从继承人自身如何影响权利继任这一角度来分析,选择继承人的个案,用生动的叙事叙述其成长历程和职业生涯。通过对个案长期的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深入到该家族企业和继承人的生活背景开展深入研究,以经济社会学作为理论指导,试图从企业家精神的视角出发,应用相应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该继承人开展个案研究,通过对他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的关注,探究继承人自身具备的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待机传承的影响和对企业延续、发展、壮大的作用,对如何进一步优化企业权利继承人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参考,以期引发对家族企业家培养的思考。本研究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对代际传承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归纳已有研究的不足。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研究视角、思路,并挖掘创新指出。对文中的核心概念及你想那个了界定,并对研究视角即企业家精神从企业家的内涵到相关理论再到三个维度进行着重分析。第一章:继承人所处的家族企业的背景介绍,主要包括家族企业的创业史、简介和创始人的故事,从“子承父业”的传统文化、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健全和创始人的心态三个方面来对继承人的继承环境进行分析。第二章:围绕继承人的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展开叙事,走进继承人的世界。通过叙事,了解继承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职业生涯等,展示该继承人较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巨大的野心和抱负,足够的自信和创新能力,果断的决策和大胆的冒险精神,自我成就的需要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从企业家精神的视角对继承人特质进行分析。第三章:分析个案中K的企业家精神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从企业家精神对财物资源、政策、文化和社会资本这些资源的获得的影响,最终分析对企业顺利完成代际传承和发展壮大的影响。第四章:通过对继承人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的思考,找出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对企业家培养的建议,以期引发对家族企业家培养的重视。
付爱霞[4](2011)在《西部农村文化生态环境与西部村民自治建设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村民自治问世至今,已在西部农村运行了几十年,并取得了瞩目成就。但是,当我们进一步对西部村民自治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却发现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人撰文将这种状况概括为“发展迅速,发育不良”。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状况呢?这是必须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要对这个问题作出深层次的研究、并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就必须对西部村民自治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进行分析。我们知道,任何具体的制度都是运行于一定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并深深地受其影响。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态环境大致包括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生态环境。由于已有学者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的角度对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问题进行了研究,也由于篇幅有限,因此,本文拟从文化生态环境的角度对西部村民自治问题进行研究。西部农村文化生态环境主要由西部农村政治文化、西部农村家族文化、西部农村村民文化素质这三个基本的文化因素构成。实践证明,由这三个基本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西部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对西部村民自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文章着力研究了这三个基本的文化因素对西部村民自治运行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环节——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西部文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西部农村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赵勇[5](2010)在《基于生命周期的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研究 ——以XDD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由来已久,但在其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却不少;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与增长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的宏观背景之下,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生命周期缩短与融资瓶颈是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民营企业的非正常死亡和生存期的缩短,成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态;而融资平台匮乏、融资方式单一,是导致企业在高负债率下快速消亡的主要诱导因素。因此,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融资方式进行探析,在总结民营企业现有融资方式、融资能力基础上,结合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对企业生命周期下的融资要素进行归纳,深入分析民营企业融资方式选偏好、融资方式对其资本结构的影响,归纳民营企业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资本结构特征;通过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和融资方式选择偏好下的资本结构特征分析,我们发现:民营企业选择融资方式的递进顺序是沿着内源性融资到外源性债务融资再外源性股权融资的融资方式选择路径展开的,基本符合融资方式的“啄食”顺序理论。因为在所有融资方式分类中,内源性融资成本最低,外源性债务融资次之,外源性股权融资成本最高,加之我国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出于对企业控制权和我国民营企业现实的融资环境考虑,这种融资方式递进选择顺序呈现出普遍性和适用性。在总结民营企业融资顺序的基础上,按照本文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五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再生期)的划分,构建了基于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提出基于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融资方式选择与创新思路,以指导民营企业的融资实践。为验证上述结论与模型构建的有效性与适用性,本文通过作者工作过的XDD公司近十年的融资数据进行解析,深入分析XDD公司的控制权结构特点、融资方式以及近十年XDD公司的经营模式转变历程,发现XDD公司现有经营模式转变本身缺乏合规性,注定是短命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方式选择与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的错配,加剧企业快速走向消亡的进程。因此,在XDD公司生命周期阶段划分上,刚进入成熟期,就迅速消亡;源于企业在发展期因融资平台短缺与方式单一的积累资本结构恶化弊病已直延续到成熟期被集中释放出来,最后因无其他融资方式选配用于对冲XDD公司经营过程中长期积累的财务风险,导致XDD公司只能以“非正常死亡”的方式来了结其在生命周期过程中积累的弊病;这也是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短暂的深层次原因所在。通过上面对XDD公司案例分析,近一步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企业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下的融资方式选择的递进顺序和融资方式模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本文的贡献主要是:以生命周期的视角研究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发现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在其生命周期各阶段按递进顺序进行,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下构建了适合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融资方式选配模型;通过对XDD公司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基于企业生命周期下的融资方式选择与创新,对民营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益尝试和补充。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环境限制,无法取得与本次研究题目相关最新经济运行数据,导致部分引用以前年度数据所形成的研究结论缺乏最新考证;理论基础薄弱,部分章节分析不够深入,无法建立具有函数关系的量化模型;目前学术界对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无法建立起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与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的直接实证数据模型,从而进一步更精确的量化分析和论证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量化因素的变量分析以及永续型的生命周期理论初步探讨是本文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于而立[6](2010)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控制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理论界对内部控制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我国学者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演变与发展,从内部控制概念层面、理论框架层面和实务等层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内部控制环境与控制模式选择及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控制绩效)关系为研究内容、以实证研究为研究方法的文献十分有限,对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的诸多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导致人们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模棱两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风险的多样性十分显着,内部控制的失效成为民营企业无法高效运营直至无法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内部控制的失效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恶化存在内在联系,这种制度上的滞后性成为我国民营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乃至创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鉴于此,本研究围绕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澄清和解释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的种种猜想和推论,进而为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提供有力的证据。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从内部控制法规及理论框架层面,从组织管理、个体行为视角,从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目标、控制模式维度分别介绍各研究领域主要成果,为问卷调查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广义的系统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权变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概念框架,将企业内部控制的权变环境变量设定为控制环境要素,包括领导风格、组织文化(企业文化)、道德价值观、董事会与内部审计机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及其实施、员工素质与能力匹配、授权与责任及外部环境等。在本研究中,围绕企业内部控制内部环境与企业内部控制外部环境的整合,构建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环境与控制模式选择、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权变模型。在概念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本研究采取企业访谈、文献检查和参考相关理论研究框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Likert5量表自行设计了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调查问卷,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及控制模式等进行了调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目标实现程度不是很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组织结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家族控制程度下,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目标及具体目标实现程度存在差异,但差异性不显着。不同填表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内部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内部控制整体目标实现程度及具体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判断时,会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上对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相对排序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以浙江省为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模式主要由制度控制模式、文化伦理控制模式和家族控制模式共同构成。内部控制模式实现程度在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组织结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家族控制程度下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民营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文化伦理控制的实现程度最高,制度控制实现程度居中,而家族控制实现程度最低。道德与价值观、企业文化、授权与责任、外部环境与整体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显着正相关,其他控制环境要素对内部控制整体目标实现程度影响不显着。内部控制环境部分要素能够分别解释内部控制系统之制度控制模式、文化伦理控制模式及家族控制模式的有效性(模式选择及其实现程度)差异,但在全部要素进入模型时回归分析结果并不完全显着。不同内部控制模式实现程度能够解释内部控制整体目标实现程度的差异。制度控制、文化伦理控制模式与整体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显着正相关,家族控制与之显着负相关。结果还显示,不同内部控制模式实现程度能够解释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的差异,制度控制、文化伦理控制模式与整体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显着正相关,家族控制模式对内部控制环境整体状况无显着影响。在上述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要素、提高内部控制系统整体有效性及内部控制模式有效性的相关建议。重视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特别是软环境要素(道德与价值观、管理哲学与领导风格、企业文化等)的优化与建设,是提高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目标实现程度非常重要的保证。
肖文旺[7](2009)在《中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分析》文中认为文章以中国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标准,提出了中国民营企业五阶段观点,并具体分析了每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同时,针对民营企业每一阶段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具体措施。文章分析的观点对加强中国民营企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申红利[8](2008)在《《论语》与家族企业文化建设》文中指出家族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发展状况对我国的经济走向有着深切影响。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家族企业不断成长,并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是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家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挑战。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很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族企业没有建立起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针对目前家族企业现状,本文对我国家族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存在的文化根基,“家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浓厚的“家文化”传统是家族企业制度选择的文化基础,致使我国的家族企业多采用家族化管理的方式,这种文化传统既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据此,本文分析了《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的管理思想及其与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契合点,认为《论语》对于我们今天的家族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如孔子的“礼”和“仁”的统一思想、“修己安人”思想、“知人善用”思想、“见利思义”思想、“诚实守信”思想、“忠孝”精神、“以和为贵”思想和学习思想,对于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正是这些有益的管理思想,对于东亚国家经济的崛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在日本、韩国、我国的港台地区和大陆成为许多家族企业的管理信条,在企业管理中贯彻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基于以上分析和探讨,本文得出了《论语》对于当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这就是:中国家族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在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应该扎根于传统文化,充分汲取《论语》的管理智慧,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构建学习型组织;努力融入社会资本;以诚经商:构建和谐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从各方面建立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最终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家族企业文化。
吴元波[9](2007)在《家族企业“侏儒症”的文化思考》文中指出国外研究资料显示,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够生存至第二代,10%—15%能够生存至第三代。这些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正好与创业者与企业维持关系的时间相一致。而中国情况则更为严峻,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一些知名的家族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失败:"巨人大厦"轰然倒塌,"三株"庞大的营销网络倾刻瓦解,"飞龙"官司缠身,腾飞受挫,"爱多"风雨之后早已面目全非……面对家族企业这一经营现状,人们不禁反思:中国家族企业为什么会如此普遍地染上"侏儒症"?是什么导致了中国家族企业长不大?仅从经济层面分析的原因,看来是不能全面解释这一现象的。本文试从家庭文化角度探讨中国家族企业"侏儒症"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戴湘,李宝山[10](2007)在《转型期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管理研究——儒家文化的提升与超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无处不在,其利弊互现。通过对一个家族企业的管理文化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说明在传统环境中孕育、产生的家族企业具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但全球化与信息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也凸显其文化提升及整合方面的缺失,反映出企业进行“再创业”的必要性。“超文化多维模型”对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家族企业“侏儒症”的文化诠释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家族企业“侏儒症”的文化诠释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内部控制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
2.1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
2.1.1 系统论 |
2.1.2 控制论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2.2 内部控制理论内容 |
2.2.1 最具影响力——COSO框架 |
2.2.2 COSO框架的拓展——ERM框架 |
2.2.3 中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
2.3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2.3.1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2.3.2 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2.4 国内、外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
2.4.1 国外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
2.4.2 国内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
2.4.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评述 |
2.4.4 我国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研究 |
第3章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
3.1 民营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
3.2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
3.2.1 初创期——内部控制问题特征 |
3.2.2 成长期——内部控制问题特征 |
3.2.3 成熟期——内部控制问题特征 |
3.2.4 蜕变期——内部控制问题特征 |
第4章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
4.1 构建原则和标准 |
4.1.1 一般原则 |
4.1.2 构建标准 |
4.2 内部控制主体和客体 |
4.3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构建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
4.3.1 初创期——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
4.3.2 成长期——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
4.3.3 成熟期——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
4.3.4 蜕变期——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2)肢残青少年服装的心理因素与设计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肢体残疾青少年着装的困境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
1.3.1 选题意义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内容 |
1.3.5 研究框架 |
1.3.6 本文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假设和概念的基本界定 |
2.1 基本假设 |
2.1.1 供不应求假设 |
2.1.2 消费者需求层次假设 |
2.1.3 基于服装人体工程学的人性化设计假设 |
2.2 概念界定 |
2.2.1 服装 |
2.2.2 青少年 |
2.2.3 肢体残疾 |
2.2.4 肢体残疾的标准与分级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肢残青少年生理特征的心理因素分析 |
3.1 正常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
3.1.1 正常青少年的生理特征 |
3.1.2 正常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
3.2 肢残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
3.2.1 肢残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关系 |
3.2.2 肢残青少年SCL—90症状自评量表报告 |
3.2.3 肢残青少年心理特征 |
3.3 震后肢残青少年一般心理特点初探 |
3.3.1 消极方面 |
3.3.2 积极方面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影响肢残青少年服装的心理因素 |
4.1 心理因素的定义和构成 |
4.1.1 心理因素的定义 |
4.1.2 心理因素的构成 |
4.2 心理因素和服装的关系 |
4.2.1 需要与动机 |
4.2.2 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
4.2.3 人性和自我概念 |
4.2.4 知觉 |
4.3 影响肢残青少年服装的两大心理因素 |
4.3.1 影响肢残青少年服装的补偿心理因素 |
4.3.2 影响肢残青少年服装的色彩心理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肢残青少年服装设计思想 |
5.1 问卷调研与分析 |
5.1.1 问卷调研说明 |
5.1.2 问卷调研表 |
5.1.3 问卷调研结果和分析 |
5.2 肢残青少年服装的人性化设计思想 |
5.2.1 肢残青少年服装的面料功能性设计思想 |
5.2.2 肢残青少年服装的结构功能性设计思想 |
5.2.3 肢残青少年服装的审美功能性设计思想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成果 |
6.3 存在问题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我不只是接班人——家族企业继承人对企业传承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家族企业继承人如何影响代际传承 |
二、相关研究回顾 |
(一) 家族企业的研究热点和现状 |
(二) 目前学界对代际传承研究的几个维度 |
(三)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
三、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
(一) 研究视角 |
(二) 研究框架 |
(三) 创新之处 |
四、基本概念的界定 |
(一) 家族企业 |
(二) 代际传承 |
(三) 社会网络 |
五、企业家精神的理论研究 |
(一) 企业家的内涵 |
(二) 企业家精神的相关理论 |
(三) 企业家精神的三维度 |
第一章 N家族企业创业史和创始人 |
一、背景介绍 |
(一) N家族企业创业史——它从哪里来 |
(二) N家族企业简介——它是什么 |
(三) Z董事长的故事——巾帼英姿 |
二、家族企业继承人K的继承环境分析 |
(一) 我国"子承父业"的传统文化 |
(二) 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信任机制不健全 |
(三) 家族企业创始人A的心态 |
第二章 家族企业继承人K的个案分析 |
一、成长环境 |
二、教育经历 |
三、混迹阶段 |
(一) 曾经"打手" |
(二) 转向"青年企业家" |
四、职业生涯 |
(一) 思想层面的觉悟 |
(二) 组织管理的创新 |
(三) 社会资本的构建 |
(四) 反思与进步 |
第三章 K的企业家精神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分析 |
一、K的企业家精神与资源获得的关系分析 |
(一) 财物资源 |
(二) 政策资源 |
(三) 文化资源 |
(四) 社会网络资源 |
二、K的企业家精神对家族企业传承发展的影响 |
第四章 启示——浅谈家族企业家的培养 |
一、家族企业家的素质构成 |
(一) 崇高的精神境界 |
(二) 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
(三) 高超的智慧才能 |
(四) 优良的做人风范 |
二、家族企业家的培养 |
(一) 国家层面 |
(二) 企业层面 |
(三) 个人层面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一览表 |
(4)西部农村文化生态环境与西部村民自治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 研究方法 |
1.5 文章的创新点 |
2 西部农村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
2.1 西部农村村民传统政治观念与传统政治心理分析 |
2.1.1 淡薄的民主观念与政治冷淡心理 |
2.1.2 臣民意识与政治依附心理 |
2.1.3 权力崇拜与盲从心理 |
2.1.4 公民意识欠缺与事不关己心理 |
2.1.5 小农意识与功利心理 |
2.2 西部农村村民传统政治观念与传统政治心理对村民自治的消极影响.. |
2.2.1 弱化民主监督的力度 |
2.2.2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主选举的质量 |
2.2.3 不利于民主管理的有效实施,不利于民主决策质量的提高 |
3 西部农村家族文化因素及其对西部村民自治的影响 |
3.1 对农村家族文化的基本分析 |
3.1.1 农村家族文化是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重要文化因素 |
3.1.2 家族文化在当今中国农村、尤其是我国西部农村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 |
3.2 家族文化蕴含的不良文化因子对西部村民自治的消极影响 |
3.2.1 影响选举质量 |
3.2.2 影响决策质量,导致决策不公 |
3.2.3 影响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 |
3.2.4 影响监督质量 |
4 西部农村农民文化素质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
4.1 西部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分析⑨ |
4.1.1 西部地区农民教育素质指数低于东部地区农民教育素质指数 |
4.1.2 西部农村村民受教育年限低于东部地区农村村民受教育年限 |
4.1.3 西部农村的文盲率相对较高 |
4.1.4 改革以来,民工潮进程中大量农民外出打工,进一步低化了西部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 |
4.2 西部农民相对落后的文化素质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
4.2.1 村民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村民现代政治观念的形成 |
4.2.2 村民文化素质低,影响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
4.2.3 村民文化素质低下,影响选举质量 |
4.2.4 村民文化素质偏低,影响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质量 |
4.2.5 村民文化素质偏低,影响民主监督质量 |
5 优化西部农村文化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农村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
5.1 大力推进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优化西部村民政治心理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 |
5.1.1 大力推进西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优化西部村民政治心理提供经济动力 |
5.1.2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村民自治组织对村民的吸引力,以强劲的集体经济推动村民从冷漠政治心理向积极政治心理的转变 |
5.2 加强民主法治的宣传教育,向农民灌输现代政治观念与现代政治意识,为优化西部农民政治心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
5.2.1 在西部农村中小学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民主法治知识的教育,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或农民成人教育中注入民主法治的教育内容 |
5.2.2 充分发挥西部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力推进农村民主法治的宣传教育 |
5.3 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以推进乡风文明为契机,发掘并弘扬家族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因子,摒弃家族文化中糟粕的因素,形成有利于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农村文化 |
5.3.1 通过新农村建设活动,以推进乡风文明为契机,将家族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因子发掘出来,融入进文明乡风的建设过程中,从而为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农村文化环境 |
5.3.2 通过新农村建设活动,摒弃家族文化中的糟粕,消除家族本位主义对村民的不良影响,进一步纯化民风、优化乡风,为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环境 |
5.4 推动西部农村的教育发展,为逐步提高西部农民文化素质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
5.4.1 着眼长远,大力抓好西部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步提高西部农民的文化素质,为西部村民自治的发展储备越来越多的人才 |
5.4.2 立足现实,大力发展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提高现有成年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这既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实际上也在客观上为村民自治的发展提供人才 |
5.4.3 采取切实措施,强力推进西部农村的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西部农村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师资条件 |
5.4.4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克服部分村民存在的“读书没意思”的思想,尽力减少西部农村学生辍学率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生命周期的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研究 ——以XDD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文献 |
1.2.2 国内研究文献 |
1.3 研究的意义 |
2.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与其生命周期 |
2.1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2.1.1 民营企业融资总体现状 |
2.1.2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现状 |
2.1.3 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现状 |
2.2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与其生命周期分析 |
3. 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方式 |
3.1 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特点及影响因素 |
3.1.1 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特点 |
3.1.2 影响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 |
3.1.3 生命周期视角下民营企业融资要素 |
3.2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 |
3.2.1 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偏好分析 |
3.2.2 融资方式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
3.2.3 生命周期下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特征 |
3.3 基于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下的融资方式模型构建 |
4. XDD公司案例分析 |
4.1 XDD公司历史沿革 |
4.2 XDD公司历年投融情况 |
4.3 XDD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
4.3.1 XDD公司经营特点及融资现状 |
4.4 基于生命周期下XDD公司融资方式分析 |
4.4.1 XDD公司生命周期及其融资特点 |
4.4.2 基于生命周期下XDD公司融资方式分析 |
4.5 XDD公司基于生命周期融资方式分析的启示及对策 |
5. 基于生命周期下民营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与创新 |
5.1 基于生命周期下民营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
5.2 基于生命周期下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创新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6)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控制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现实意义 |
1.2.3 论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
2.1 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及法律法规的回顾与述评 |
2.1.1 普适的COSO框架 |
2.1.2 COSO框架的扩展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
2.1.3 其他标准内控框架 |
2.1.4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框架 |
2.1.5 分析与评价 |
2.2 内部控制环境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
2.2.1 内部控制环境国外相关研究 |
2.2.2 内部控制环境国内相关研究 |
2.2.3 分析及评价 |
2.3 内部控制模式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
2.3.1 内部控制模式国外相关研究 |
2.3.2 内部控制模式国内相关研究 |
2.3.3 分析与评价 |
2.4 内部控制目标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
2.4.1 内部控制目标国外相关研究 |
2.4.2 内部控制目标国内相关研究 |
2.4.3 分析与评价 |
2.5 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文献回顾 |
2.5.1 内部控制有效性国外相关研究 |
2.5.2 内部控制有效性国内相关研究 |
2.5.3 分析与评价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及本研究概念框架的建立 |
3.1 理论基础 |
3.1.1 广义的系统论 |
3.1.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3.1.3 权变理论 |
3.1.4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3.1.5 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 |
3.2 本研究概念框架的建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控制模式现状分析 |
4.1 民营企业的基本界定 |
4.2 研究浙江民营企业的现实意义 |
4.3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
4.4 浙江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分析 |
4.4.1 浙江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分析 |
4.4.2 温州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分析 |
4.5 浙江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4.5.1 初创期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
4.5.2 成长期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
4.5.3 成熟期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
4.5.4 蜕变期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及其基本情况 |
5.1 问卷设计 |
5.1.1 问卷设计标准 |
5.1.2 问卷设计 |
5.2 问卷发放与样本选择 |
5.2.1 问卷发放与回收 |
5.2.2 样本选择 |
5.3 样本基本信息 |
5.3.1 被调查企业基本信息 |
5.3.2 被调查个人基本信息 |
5.4 样本企业会计控制方法运用的调查分析 |
5.4.1 会计控制方法的界定 |
5.4.2 样本企业会计控制方法运用情况的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实证研究 |
6.1 研究目的 |
6.2 基本概念及其度量 |
6.2.1 因变量-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界定及其度量 |
6.2.2 自变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界定及其度量 |
6.2.3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6.2.4 控制变量 |
6.3 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
6.4 问卷测试 |
6.5 描述性统计结果 |
6.5.1 不同调查对象均值比较 |
6.5.2 不同调查对象差异性分析 |
6.5.3 不同类型企业均值比较 |
6.5.4 不同类型企业差异性分析 |
6.5.5 所有样本均值比较 |
6.6 统计检验 |
6.6.1 模型1有关检验的结果 |
6.6.2 模型2有关检验的结果 |
6.6.3 模型3有关检验的结果 |
6.6.4 模型4有关检验的结果 |
6.6.5 模型5有关检验的结果 |
6.6.6 模型6有关检验的结果 |
6.6.7 模型7有关检验的结果 |
6.6.8 统计检验结论 |
6.7 研究结论 |
6.7.1 基于描述性统计的结论 |
6.7.2 基于回归分析的结论 |
6.8 本章小结 |
第7章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
7.1 研究目的 |
7.2 基本概念及其度量 |
7.2.1 企业内部控制模式的界定及其度量 |
7.2.2 内部控制环境的界定及其度量 |
7.3 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
7.4 问卷测试 |
7.5 描述性统计结果 |
7.5.1 不同调查对象均值比较 |
7.5.2 不同调查对象差异性分析 |
7.5.3 不同类型企业均值比较 |
7.5.4 不同类型企业差异性分析 |
7.5.5 所有样本均值比较 |
7.6 统计检验 |
7.6.1 模型8、模型9和模型10有关检验的结果 |
7.6.2 模11和模型12有关检验的结果 |
7.6.3 模13和模型14有关检验的结果 |
7.6.4 模型15和模型16有关检验的结果 |
7.6.5 模型17、模型18和模型19有关检验的结果 |
7.7 研究结论 |
7.7.1 基于描述性统计的结论 |
7.7.2 基于回归分析的结论 |
7.8 本章小结 |
第8章 优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
8.1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
8.2 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的对策建议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9.1.1 研究结论 |
9.1.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9.2 研究中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 |
(7)中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
二 中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主要特征 |
(一) 生存期特征。 |
(二) 发展期特征。 |
(三) 盛年期特征。 |
(四) 衰退期特征 。 |
(五) 再生期特征。 |
三 中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
(一) 预防与治疗侏儒症, 使民营企业顺利由生存期向发展期提升。 |
(二) 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困惑, 使民营企业实现发展期向盛年期提升。 |
(三) 预防过早老化, 保持盛年期的活力。 |
(四) 进行组织再造, 从衰退期中再生。 |
(8)《论语》与家族企业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家族企业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本文的研究价值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3.1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
1.3.2 文献资料法 |
1.3.3 案例分析法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
2 家族企业文化概述 |
2.1 家族企业的界定 |
2.2 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内涵 |
2.3 我国家族企业的文化根基—传统“家文化” |
2.4 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特征 |
2.4.1 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 |
2.4.2 “差序格局”的企业信任结构 |
2.4.3 企业以家庭伦理为道德准则,企业管理以“人治”为主 |
2.4.4 家族企业文化体现家族企业家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惟意志色彩 |
2.4.5 家族企业文化具有“泛家族主义”的重要特征 |
2.5 家族企业文化的两面性—优势与劣势 |
2.5.1 家族企业“载舟之利” |
2.5.2 家族企业“覆舟之弊” |
3 《论语》与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契合点 |
3.1 《论语》对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
3.1.1 “礼”和“仁”—管理的主要手段 |
3.1.2 “修己安人”—管理的重要内容 |
3.1.3 “知人善用”—管理的艺术 |
3.1.4 “忠孝精神”—企业管理的凝聚力 |
3.1.5 “见利思义”—企业发展的保证 |
3.1.6 “诚实守信”—企业生存的基石 |
3.1.7 “以和为贵”—企业旺盛的法宝 |
3.1.8 “学习思想”—企业发展的关键 |
3.2 《论语》对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消极影响 |
3.2.1 等级差别观念 |
3.2.2 家长作风 |
4 《论语》对东亚家族企业的影响 |
4.1 《论语》对日本家族企业的影响 |
4.1.1 日本企业的家族经营 |
4.1.2 涩泽荣一与《论语》 |
4.2 《论语》对韩国家族企业的影响 |
4.2.1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共同价值观 |
4.2.2 集团主义的行为准则 |
4.2.3 位阶结构的职位秩序 |
4.3 《论语》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影响 |
4.3.1 乐群贵和 |
4.3.2 诚实守信 |
4.3.3 修己育人,重视人才 |
5 《论语》对当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
5.1 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建立企业精神激励文化 |
5.2 发扬“学习思想”,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
5.3 努力融入社会资本,改变企业用人观念 |
5.4 “仁”和“礼”相结合,建立企业领导者文化和制度文化 |
5.5 构筑诚信理念,构建企业行为文化和品牌文化 |
5.6 发扬“和为贵”精神,构建和谐的企业内外部环境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家族企业“侏儒症”的文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大多数家族企业文化缺失或文化表层化 |
(二)许多家族企业用亲情代替规则,关系代替制度 |
(三)企业文化缔造者文化素养低,不利于家族企业文化建设 |
(四)独裁的管理方式使企业文化炭化 |
家族文化与家族企业“侏儒症”难题 |
中国家族企业“侏儒症”的救治方略 |
(10)转型期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管理研究——儒家文化的提升与超越(论文提纲范文)
一、 背景分析 |
二、传统文化对中国家族企业影响的理论研究综述 |
三、 通过案例分析家族企业演进各阶段传统文化的角色 |
四、超文化多维模型的提出与阐释 |
五、结语 |
四、中国家族企业“侏儒症”的文化诠释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 肖芳芳. 河北大学, 2016(03)
- [2]肢残青少年服装的心理因素与设计思想[D]. 王宁. 西南大学, 2011(10)
- [3]我不只是接班人——家族企业继承人对企业传承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D]. 杨睿. 西南大学, 2011(10)
- [4]西部农村文化生态环境与西部村民自治建设问题研究[D]. 付爱霞. 西华大学, 2011(09)
- [5]基于生命周期的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研究 ——以XDD公司为例[D]. 赵勇.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8)
- [6]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控制模式研究[D]. 于而立. 中南大学, 2010(11)
- [7]中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分析[J]. 肖文旺. 求索, 2009(01)
- [8]《论语》与家族企业文化建设[D]. 申红利. 西安理工大学, 2008(01)
- [9]家族企业“侏儒症”的文化思考[J]. 吴元波. 中国国情国力, 2007(11)
- [10]转型期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管理研究——儒家文化的提升与超越[J]. 戴湘,李宝山.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