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教学改革探析

一、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教改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秦新[1](2020)在《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改善,以前对于温饱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思想观念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历着不断地变化,体育强国政策带动了全国人民对体育的重视,全民健身高潮逐渐兴起,使得体育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社会化,学校体育教育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后环节,承担着为国家输送健康人才的重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非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系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学生体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其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从啦啦操选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四个维度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与学的主体、教学方法、教学场地设备、考核评价方法及内容标准六个方面对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的实施现状展开了调查,查找啦啦操课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为促进高校啦啦操课程的科学健康开展及深化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的四个维度六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完善措施。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开设时间偏短,属于新融入的课程,特色和价值不突出,受传统类似项目的影响开设不稳定。(2)课程目标的表述较为笼统,领域划分不清晰,标准也不够明确。注重身体素质目标和运动技术学习,对于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重视度不够。(3)课程内容的编制上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够。在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现象严重。(4)云南省高校啦啦操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优势,但啦啦操教师总人数太少,供给与需求不对称,在教学中教师兼任教学项目的现象严重,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5)啦啦操课程的教学方法趋于保守主要以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为主,教师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多媒辅助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不足,趋同于传统运动项目。(6)当前各校啦啦操教学场地设施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该项目受到学生的喜爱选课率高,生师比例普遍偏高。场地设施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课后场馆不开放,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课后的自主学习。(7)啦啦操课程的考核内容及标准均有待进一度的完善。实践中注重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的考核。部分学校没有将理论知识纳入考核中,直接影响到理论课程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8)啦啦操课程考核评价主体及方式太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总结性评价,对诊断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运用很少,不能对学生学习啦啦操课程的过程进行考核。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建议:(1)各校提高对新项目的认识和了解,重视其融入体育课程,稳定其开展。(2)立足于自身办学特色结合《纲要》的指导,制定具体、细化的课程目标,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啦啦操课程。(3)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内容纳入其中,保证其体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4)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聘请高资历的教师入校,改善教师队伍。(5)鼓励教师尝试新教法,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6)合理设置开可时间,和场馆开放时间,充分利用场馆资源,改善教学环境。(7)优化设置课程考核内容板块及比例,关注理论学习,注重过程考核。(8)优化可程考核评价方式及主体多元化,将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纳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叶茜[2](2019)在《艺术体操选修课在大学体育中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为了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一直是一个重点的内容被安排在大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例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相关的思政教育,有利于学生结合体育文化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在体育教学中的艺术体操选修课,由于艺术体操选修课的特殊性,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全面地把握艺术体操选修课的课程以及艺术体操的内涵,对学生开展相关的思政教育。

武瑞[3](2019)在《高等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人才培养现状及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健美操运动作为一项融体育与艺术于一体,兼具健身性、竞技性、表演性等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风靡全球。“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提出,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普遍得到重视,为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对健美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健美操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直接决定了健美操人才的输出质量。因此,对体育院校健美操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为体育院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健美操人才,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选取全国14所体育院校的健美操方向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以上海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和河北体育学院四所高校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研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目前高校开设的健美操课程主要包括公共体育选项(修)课、体育教育专业必修、选修和提高课、舞蹈学专业开设的健美操方向专业课等几种类型,体育院校舞蹈学专业下设的健美操方向是目前我国专业健美操人才培养主要途径之一,该专业属于体育院校艺术门类的舞蹈学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专业。其次,目前体育院校健美操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严峻,主要原因是生源质量和后期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明显,培养规格涉及的面广而泛泛,不能体现健美操方向的体育与艺术交叉学科特点,特别是实践课程实用性不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很好的得到培养。据此提出了按照健美操专业特点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构建了体育院校舞蹈学健美操(方向)专业“双主体-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唐灵芬[4](2019)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资考试的相关因素研究 ——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自2011年起,全国开展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下简称教资考试)改革,对教师准入制度作了全新的要求和规范,即高师院校师范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而是统一纳入全国统考范围。几年的试点,教资考试通过率大幅下降,这让原本占据优势的师范类专业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困境,而这种冲击在体育师范类学生中无可避免,体育师范类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当前体育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资考试的通过情况,探求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资考试的相关因素,提出切实提高教资考试通过率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466名本科生(399名男生,67名女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其教资考试结果进行分析,从个体因素(个人)、学习因素(学校)、教资考试制度因素(制度)三个方面来探求影响教资考试结果的相关因素。从上海体育学院教务处、体训学院办公室、教育考试网收集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业成绩、教资考试成绩等数据。对46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5名教师进行定性访谈。对历年真题和学校的培养方案进行文本分析。最后把相关数据通过Excel录入整理,并导入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的分析如下: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运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学习因素(各项学业成绩)与教资考试通过的关系;运用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个体因素和制度因素与教资考试通过的关系;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教资考试通过的显着因素。研究结果:(1)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2-2014级本科生(N=466)教资考试(含笔试+面试)通过人数为169人,通过率为36.3%。2014级的通过率最高(49.6%),其次是2013级(35.5%)。女生平均通过率(61.2%)远高于男生(32.1%)。通过教资考试的学生各科成绩均比未通过教资考试学生的各科成绩要好。(2)从影响教资考试通过的个体因素来看,学生性别(Odd Ratio(OR)=3.3)、专项(OR=2.8)与教资考试通过有相关关系(p<0.05)。(3)从影响教资考试通过的学习因素来看,综合成绩中的排名(OR=55.2)、学分绩点和(OR=2.3)与教资考试通过有相关关系(p<0.05);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成绩(OR=8.2)、专业课程模块成绩(OR=6.9)与教资考试通过有相关关系(p<0.05);艺术体操、跆拳道等课程与教资考试通过没有相关关系(p>0.05)。(4)从影响教资考试通过的制度因素来看,教资考试制度与教资考试通过没有相关关系(p>0.05)。(5)基于对教资考试真题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教资考试具有以下特点:题型稳定,理论联系实际,无指定教材或参考书,考试题材多元,角度多变,综合知识点覆盖较广等。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学分最高(占总学分41.9%),教师教育类课程学分比例较低(占总学分5.9%),通识教育类课程集中于思政教育和一般技能两大类,综合实践类课程比重低,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上学期。研究结论:(1)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2-2014级连续三届本科生教资考试通过率总体偏低;2012-2014级每届的通过率均有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校和学生对教资考试重视程度的增加;女生的学业成绩、教资考试通过率均要优于男生;学业成绩更优的学生更容易通过教资考试。(2)学生性别和专项与教资考试通过有相关关系。(3)综合成绩与教资考试通过有相关关系;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成绩和专业课程模块成绩与教资考试通过有相关关系;艺术体操、跆拳道等课程成绩与教资考试通过没有相关关系。(4)教资考试制度与教资考试通没有相关关系。(5)教资考试内容具有题型稳定,题材多元、要求明确,综合能力是关键、注重应用,侧重实践、综合性强,难度加大等特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整体设置较合理。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教育类课程过少,地位比重偏低,课程内容设置不全面;专业技能课程多,比重略高;通识教育类课程(课程种类和科目)全面性不够;综合教学实践课程种类不多,教学实习安排较晚等问题。研究建议:在学校方面,对教资考试需加深关注;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专项选择的指导,重点关注学业成绩偏弱的学生,鼓励男生积极应对教资考试等;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注重课堂的教学作用;重视综合实践教学课程。在个人方面,学生需加强对教资考试的认知;增强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培养自身综合能力等。

李元[5](2018)在《段力佩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段力佩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学教育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教育家。他1950年起任上海市育才中学校长,1984年退居二线、任名誉校长,直到1996年离休,领导和影响育才中学近半个世纪。期间,段力佩分别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领导育才中学进行三次大的教育改革,先后产生“十六字”经验、“八字”教学法和“三自”教育思想,享誉中国教育界。本文考察了段力佩家世、教育实践历程、教育思想形成的脉络及其思想内涵,尝试系统地梳理段力佩教育思想,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学教育的自主探索之路,探寻教育家的成长规律。段力佩在育才中学半个世纪的教改历程,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考: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十六字经验,突出的是对“教”的改进;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转而为对“学”的关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三自”教育思想,已上升到了“育”的层面,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是一条由关注教学到关注教育的思路,是一条由关注“他者”到关注学生“自体”的思路。除了形成“教—学—育”的思路,段力佩还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开展了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的整体改革,以保障学生的全面、自主、个性化发展。从“教”到“学”、再到“育”,段力佩对教育的探索已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不完善到完善,从局部走向整体;已不再限于“如何育才”,而对“为谁育才”和“育什么才”的认识也有了根本转变,反映出段力佩对教育的探索已从经验层面上升到了思想层面。从“教”到“学”、再到“育”,既是一条段力佩探索“适合我国实情的教育法”、办社会主义新型学校的道路,也是我国自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所走过的路。段力佩教育思想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人本主义特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学教育思想。段力佩的教育探索给我们留下一笔厚重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段力佩成长为教育家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成就一位教育家需要诸多要素的合力。除了要有能充分开展教育实践的土壤或舞台,教育工作者还需具备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专业意识、探索精神、独立人格等优秀品质,树立实践思想和群众观念,更需要遵循教育自身规律、不断积极地回应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贾海翔[6](2016)在《中国政法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校为全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贯彻落实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战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理论研究,就目前我校的体育课程的设置、开展情况以及学生选课的动机、影响因素、预期目标和结果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以配合本科教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和强化通识课程的体系化建设,实现体育课程和通识课程改革的理论创新。

段雅屏[7](2016)在《四川省高校艺术集体操项目推广模式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艺术体操项目从1963年进入到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早已纳入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并有统一的教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艺术体操在普及度上达到了顶峰。直到九十年代末,艺术体操开始渐渐下滑至跌入低谷,甚至在一些体育专业院校都停止开设这门课程。面对这个状况,值得每一个艺术体操实践者反思。艺术集体操是一项以徒手身体动作为主、用集体的形式呈现的新兴运动项目,作为一个徒手的集体项目,在编排中会有更多自由的空间,更容易根据练习群体的身体素质不同而改变动作的难易程度。艺术集体操作为艺术体操的一个拓展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艺术体操过于难,过于局限的缺陷,更利于在高校普及和推广。借鉴中国艺术体操的发展历史的背景,继而推广艺术集体操项目的发展。然而,若能够寻求到一种既能推广艺术集体操项目,反过来也促进扩大艺术体操的受众群体,这样的模式不仅起到了项目互相促进,互相发展,而且对艺术体操与艺术集体操项目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统计分析法、教学实验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艺术集体操项目在国内外发展现状调研,并借鉴国外的推广模式,对如何在四川省高校推广艺术集体操项目的模式初步构建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1.艺术集体操为徒手的集体运动项目,徒手的难易程度可以随着大学生本身的身体基本功来改变,因此在高校发展的前景比较好,开展普及也比较容易。2.艺术集体操在艺术体操的基础上,弱化了艺术体操手持器械的难度,保留了艺术体操原有的艺术美,可以改变大众对艺术体操过于难,而一般大众无法参与的观念,提高了普及率。3.参加艺术集体操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欣赏水平、审美水平,培养大学生形象和气质,有利于培养社会全面型人才。4.通过高校艺术集体操推广实践,探索应从组织建设、规则标准、培训体系、竞赛体系、课程建设、宣传包装等方面来建构推广模式,为艺术集体操项目的普及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舒宗礼[8](2016)在《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关系到教育现代化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进程。“卓越”是一种追求,它在于将自身的优势、特长和能力,以及与自身发生生命关系的外部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事实上,中学体育教师的生命本身是追求卓越的,其成长也在这种追求卓越的路径之中,其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的实现程度便取决于对自我生命的超越程度。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部分中学特级体育教师为典型调研对象,通过对中学特级体育教师职业叙事、职业生涯故事的主观分析,从中学特级体育教师成长的生命宽度、时阶长度和卓越高度,对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专业特征、成长轨迹、成长范式与成长策略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中学卓越体育教师表现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和执着的职业追求;坚持终身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育人取向,具有自信乐观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善于教学实践反思;专业特长突出,社会影响广泛等专业特征。第二、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成长包括专业成长和生活情趣两个方面,相互联系、融为一体。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并非总是一种正向的过程,可能遇到挫折、低潮与停滞,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过程,既离不开外部环境和条件的促动与制约,更离不开自我生命自觉。从自我超越、个体主体性和外部环境3个维度可将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划分为4次成长,并且这种成长轨迹不具有绝对性,而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随着外部标准和个体主体性的调节变化的。第三、卓越体育教师是可以培养的。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培养更多强调的是在价值理性主导下对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精心培育与呵护,构建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成就卓越的适宜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第四,外促式与内生式相融共生是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的最佳范式。“生命自觉”是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范式的核心价值观。体育教师成长经历着“客体性——主体性——主体间性”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的策略:在自我导向学习中自我更新,在实践经验中自我反思,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自我拓展和在个人特长中自我超越。

郭悦杰[9](2013)在《唐山市职业院校开设大众艺术体操课的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唐山市部分职业院校师资状况、主管领导意愿、场地器材等多个方面,对在唐山市职业院校开设大众艺术体操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完成了大众艺术体操课的可行性分析。

于笑迪[10](2011)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及改革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目的在于为推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健康发展,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参考.

二、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教改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教改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是课程改革的时代需求
        1.1.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存在一定问题
        1.1.3 研究啦啦操选修课程对于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1.4 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关于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
        1.3.4 关于高校啦啦操课程的相关研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基本思路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实地考察法
        2.3.4 数理统计法
        2.3.5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修课程开设基本情况分析
        3.1.1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修课程开设的现状
        3.1.2 云南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教学文件配备现状
    3.2 云南省普通高校啦啦操选修课程编制的解读
        3.2.1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目标设定分析
        3.2.2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内容分析
        3.2.3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实施情况分析
        3.2.4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考核评价分析
    3.3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实践反思
        3.3.1 啦啦操课程进入云南省高校的时间普遍偏短,课程开设不稳定
        3.3.2 啦啦操课程目标表述过于笼统,领域划分不清晰
        3.3.3 啦啦操课程内容相对空泛,教材的理论指导性不足
        3.3.4 啦啦操课程实施方法相对保守
        3.3.5 啦啦操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和标准不够合理
    3.4 云南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实践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3.4.1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开设和定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2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3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4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主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5 云南省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法方法存在问题与对策
        3.4.6 当前啦啦操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7 部分高校啦啦操课程教学场地设施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3.4.8 高校啦啦操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艺术体操选修课在大学体育中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程中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没有将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和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紧密连接
    1.2 教师对思政教育认识不足
2 在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堂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影响
    2.1 有利于学生具备集体荣誉感
    2.2 有利于学生养成坚持的良好品质
    2.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3 结语

(3)高等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人才培养现状及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提出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健美操的研究
        1.2.1.1 健美操运动的溯源
        1.2.1.2 相关概念的辨析及界定
        1.2.1.3 高等体育院校
        1.2.1.4 关于专业及课程的界定
        1.2.1.5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界定
        1.2.2 关于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1.2.3 高校开展健美操的现状
        1.2.4 高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1.2.5 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2.6 综述总结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比较分析法
        2.2.3 文本分析法
        2.2.4 问卷调查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健美操专业及人才培养现状
        3.1.1 体育院校健美操的发展现状分析
        3.1.1.1 我国高校健美操课程的开设
        3.1.1.2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专业的设置情况
        3.1.2 高等体育院校健美操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3.2 高等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分析
        3.2.1 体育院校舞蹈学健美操(方向)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3.2.2 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所在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分析
        3.2.3 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所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分析
        3.2.3.1 现行培养方案课程学时、学分设置情况
        3.2.3.2 现行培养方案通识课程的设置情况
        3.2.3.3 现行的培养方案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
        3.2.3.4 现行培养方案实践课程的设置情况
    3.3 我国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
        3.3.1 体育院校健美操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3.3.2 体育院校领导对专业的重视程度
        3.3.3 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3.3.4 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3.3.5 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专业教学条件问题
    3.4 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专业“双主体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4.1 以“订单”为导向,制定健美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4.2 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体育院校健美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3.4.3 以应用为导向设置健美操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4.3.1 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学分设置
        3.4.3.2 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
        3.4.3.3 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
        3.4.4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
        3.4.4.1 体育院校主体地位的体现
        3.4.4.2 企业事业单位主体地位的体现
    3.5 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保障
        3.5.1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
        3.5.2 监控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过程
        3.5.3 完善实践设施建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资考试的相关因素研究 ——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职业资格
        2.1.2 教师资格
        2.1.3 教师资格制度
        2.1.4 教师资格考试
        2.1.5 体育教育专业
        2.1.6 体育教师资格考试
        2.1.7 体育教师资格考试相关因素
    2.2 理论基础
        2.2.1 教师专业化理论
        2.2.2 三圈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
        2.3.1 国内教师资格考试
        2.3.2 国外教师资格考试
        2.3.3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情况
        3.1.1 研究对象
        3.1.2 调查对象
        3.1.3 资料来源与处理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4.1.1 基本信息
        4.1.2 学业成绩
        4.1.3 教资考试通过情况
    4.2 教资考试通过的影响因素
        4.2.1 个体因素
        4.2.2 学习因素
        4.2.3 制度因素
    4.3 试卷真题分析
        4.3.1 试题结构
        4.3.2 试题特点
        4.3.3 小结
    4.4 培养方案的分析
        4.4.1 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4.4.2 课程内容设置
        4.4.3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5)段力佩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的基本走向
        (二)研究的主要集中点
    三、研究思路、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上编
    第一章 为教育而生
        第一节 出生教育世家
        一、世代书香,家学渊源
        二、生性叛逆,求学坎坷
        第二节 从教育者到革命者
        一、奔走上海,投身革命
        二、执掌储能,初露锋芒
    第二章 为育才而来
        第一节 接管育才中学:在混乱中改造
        一、领导名校,机遇和挑战并存
        二、礼贤下士,甘当“后勤部长”
        第二节 对待“苏联经验”:在学习中反思
        一、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
        二、决心探索中国的教育学
        第三节 应对“政治运动”:在转化中坚守
        一、反思“政治运动”对教育的冲击
        二、变“土法炼钢”为创造性教育
    第三章 教改初体验:形成“十六字”经验
        第一节 教改的背景和初衷
        一、恢复“以教学为中心”
        二、致力减负,改革教法
        第二节 经验的产生与褒贬
        一、形成“十六字”经验
        二、“文革”中被打倒
    第四章 经验之重光:探索“八字”教学法
        第一节 因势利导:在乱中看到生机
        一、变“授”为“学”
        二、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第二节 以点带面:将教改进行到底
        一、全方位的教育改革
        二、“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
    第五章 第三次超越:总结“三自”育人目标
        第一节 深化教改,辐射全国
        一、引领上海课程教材改革
        二、在宣传推广中总结提炼
        第二节 教育立场,全面育人
        一、从个性培养到“三自”目标
        二、从教学经验到教育思想
下编
    第六章 教育的性质与目的取向
        第一节 教育的性质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
        二、普通教育的性质
        第二节 教育对象与教育目的取向
        一、教育对象
        二、教育目的的取向
        三、教育目的的实现
    第七章 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思想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是根本,智育是关键,健康是第一”的提出
        二、正确处理德智体三方面的关系
        第二节 人的个性发展
        一、“共性和个性”思想的提出
        二、共性、个性相互关系及其流变
        三、“共性和个性”思想的评价
    第八章 着眼于“育”的课程、教材改革
        第一节 着眼于“育”的课程改革
        一、学制、课程、课时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
        二、专攻与博览、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结合
        第二节 着眼于“育”的教材改革
        一、教材编写应坚持七原则
        二、着眼于“育”的教材改革实践
        三、教材改革的意义
    第九章 关注“学”的教学、评价改革
        第一节 关注“学”的教学改革
        一、课堂不是讲堂而是学堂
        二、教学必须循序渐进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第二节 人性化的评价改革
        一、要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分数的奴隶
        二、反对以分数刺激学生
    第十章 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节 德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德育的地位与功能
        二、德育工作“时不宜迟”
        第二节 德育的原则与途径
        一、德育的原则
        二、德育的实现途径
    第十一章 体育工作
        第一节 健康是第一
        一、“健康是第一”的思想渊源
        二、如何理解“健康是第一”
        第二节 如何做到“健康第一”
        一、“男拳女舞”
        二、体卫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段力佩大事年表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7)四川省高校艺术集体操项目推广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 关于艺术体操与艺术集体操项目的历史沿革的相关研究
    2.2 艺术体操与艺术集体操项目技术区分度对比研究
    2.3 相关组织的介绍
    2.4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2.5 关于艺术体操在高校开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2.6 关于高校艺术体操课程的教学手段及方法的相关研究
    2.7 关于艺术体操项目推广的相关研究
    2.8 同类项目推广模式经验的相关研究
    2.9 关于艺术集体操在中国发展的相关研究
    2.10 艺术集体操项目具有体育项目属性
3.研究目的和意义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的意义
        3.2.1 艺术集体操与艺术体操的起到了相互推动发展的作用
        3.2.2 分析艺术体操在高校发展受阻碍的因素
        3.2.3 跟上世界艺术集体操的发展
4.研究对象和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专家访谈法
        4.2.4 统计分析法
        4.2.5 教学测验法
        4.2.6 逻辑归纳法
5.结果与分析
    5.1 艺术集体操国内外开展现状对比
        5.1.1 艺术集体操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5.1.2 目前中国艺术集体操项目的发展现状
    5.2 艺术集体操项目的教育功能及锻炼价值
        5.2.1 艺术集体操项目的教育功能
        5.2.2 艺术体操项目的锻炼价值
        5.2.3 艺术集体操项目的人文价值
    5.3 艺术集体操在西南交通大学的教学实验分析
        5.3.1 艺术集体操在高校开展的前景分析
        5.3.2 艺术集体操在西南交通大学的教学实验分析
        5.3.3 艺术集体操在西南交通大学的问卷调查
    5.4 艺术集体操项目在四川省高校推广模式构建思考
        5.4.1 组织建设
        5.4.2 统一竞赛规则及培训教材
        5.4.3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5.4.4 建立竞赛体系
        5.4.5 开设高校选修课程
        5.4.6 加强项目宣传包装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参考文献
8.附件

(8)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命题由来与选题意义
        1.1.1 命题由来
        1.1.2 研究目的与选题意义
    1.2 相关研究的综述
        1.2.1 国内体育教师教育研究
        1.2.2 境外体育教师教育研究
        1.2.3 优秀体育教师研究
        1.2.4 综述小结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访谈法
        1.3.4 问卷调查法
        1.3.5 历史分析法
        1.3.6 个案分析法
    1.4 研究思路
2 教师专业发展与卓越体育教师成长
    2.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2.2 优秀体育教师、特级体育教师与卓越体育教师的内涵
        2.2.1 优秀体育教师
        2.2.2 特级体育教师
        2.2.3 卓越体育教师
    2.3 卓越体育教师的成长
3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专业特征
    3.1 卓越体育教师专业特征的概括:基于文献的分析
        3.1.1 卓越教师的专业特征
        3.1.2 体育名师的专业特征
        3.1.3 卓越体育教师专业特征分析框架
    3.2 调查对象的选择与基本情况
    3.3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专业特征
4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的轨迹
    4.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及启示
        4.1.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4.1.2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启示
    4.2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的轨迹与表象
        4.2.1 一般教师成长过程分析
        4.2.2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轨迹的叙事
        4.2.3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的轨迹
    4.3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的动力
5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外促式成长
    5.1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
        5.1.1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5.1.2 国外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分析
        5.1.3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5.2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
        5.2.1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与改革
        5.2.2 我国初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现状透视
        5.2.3 国外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制度概述
        5.2.4 国外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5.3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
        5.3.1 我国体育教师职后培训主要模式分析
        5.3.2 提高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实效性的方式
6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内生式成长
    6.1 “生命自觉”: 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的核心价值观
        6.1.1 体育教师外促式成长范式之弊端
        6.1.2 体育教师成长呼唤生命自觉
    6.2 基于场域理论的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范式的建构
        6.2.1 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文化之愿景
        6.2.2 构建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范式的“3个关注”
        6.2.3 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范式的建构
    6.3 促进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的策略
        6.3.1 在自我导向学习中自我更新
        6.3.2 在实践经验中自我反思
        6.3.3 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自我拓展
        6.3.4 在个人特长中自我超越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唐山市职业院校开设大众艺术体操课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唐山市职业院校开设大学体育选修课的基本情况。
    2. 唐山市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师资状况分析。
    3. 唐山市职业院校开设大众艺术体操的课程设置分析。
    4. 唐山市职业院校体育场地及器材情况。
    5. 唐山市职业院校女大学生对体育艺术类课选修意愿分析。
    6. 唐山市职业院校女大学生对大众艺术体操选修课的要求分析。
    7.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三、结论

(10)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及改革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艺术体操的基本特征
    1.1 艺术体操是韵律美与姿态美最完美的融合
    1.2 艺术体操讲求形体动作与辅助器械的有机相融
2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现存问题
    2.2 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大的漏缺
        2.2.1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内容具有不规范性.
        2.2.2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性.伴随着世
        2.2.3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评价体系具有不合理性.
3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
    3.1 加强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构建具有创新性、实效性的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体系
    3.2 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合理创新, 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改革的发展
        3.2.1 积极引入电教化手段, 开展多媒体教学.
        3.2.2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实现师生对教学过程的共享.
    3.3 强化高校艺术体操师资队伍的培养

四、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教改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 秦新.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2]艺术体操选修课在大学体育中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J]. 叶茜.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4)
  • [3]高等体育院校健美操方向人才培养现状及模式研究[D]. 武瑞. 山东体育学院, 2019(03)
  • [4]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资考试的相关因素研究 ——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D]. 唐灵芬. 上海体育学院, 2019(02)
  • [5]段力佩教育思想研究[D]. 李元.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6]中国政法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理论研究[J]. 贾海翔.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16(03)
  • [7]四川省高校艺术集体操项目推广模式的研究[D]. 段雅屏. 成都体育学院, 2016(03)
  • [8]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研究[D]. 舒宗礼.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4)
  • [9]唐山市职业院校开设大众艺术体操课的可行性分析[J]. 郭悦杰. 教育与职业, 2013(06)
  • [10]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及改革策略研究[J]. 于笑迪.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9)

标签:;  ;  ;  ;  

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教学改革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