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文献综述)
任广杰[1](2017)在《鸡支原体、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鸡支原体、大肠杆菌都属于条件性致病菌,致病菌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和鸡的肠道中,主要危害雏鸡和青年鸡。鸡支原体、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是由多种致病因素作用而发病的,如鸡舍卫生条件差,圈舍环境不良,外界应激因素较多,都可以能促使或者加重该种疾病发生。该种疾病一年四季的都可以发生,其中以冬春季节发病最为严重。
杨先宝[2](2017)在《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鸡肉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使得养鸡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在养鸡规模扩大过程中,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一旦发病就会给养鸡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针对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包括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实验室分析以及治疗防控措施进行具体阐述,旨在为养鸡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智超[3](2014)在《鸡支原体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支原体病,又名慢性呼吸道病,是由禽败血支原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具有病势缓慢、病程长等特点,临床上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啰音,严重时伸颈张口呼吸。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包括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疾病。而支原体病与
赖正超,侯文军[4](2021)在《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林下养鸡的兴起,一些条件性疾病时有发生,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比如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在我县时有发生,现就如何有效防控该病谈谈体会。1 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的简介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属于条件性传染病,在南方霉雨季节多发。鸡支原体病是由鸡败血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而鸡大肠杆菌病则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通常雏鸡和青年鸡容易感染。引起该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环境潮湿,
李聪聪[5](2020)在《达氟沙星在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雏鸡体内的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研究》文中提出鸡毒支原体是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一种重要病原菌,感染后免疫力降低,常继发大肠杆菌感染,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加,从而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家禽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当前控制这些疾病的最主要方式是使用抗菌药物。达氟沙星属于人工合成的第三代动物专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药动学特征优良等特点。前期,已有报道达氟沙星对大肠杆菌半体内PK/PD研究和鸡毒支原体的体内PK/PD研究,但关于达氟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鸡毒支原体混合感染在雏鸡体内的PK/PD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大肠杆菌和鸡毒支原体混合感染雏鸡体内PK/PD模型,测定达氟沙星在雏鸡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通过拟合,确定最佳PK/PD参数,制定推荐给药剂量,为兽医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1.达氟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鸡毒支原体的体外药效学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达氟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鸡毒支原体在鸡血清和液体培养基中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防突变浓度(MPC)。结果显示,以MH液体培养基为基质,达氟沙星对大肠杆菌的MIC、MBC、MPC为0.008、0.008、0.113 μg/mL;以鸡毒支原体培养基为基质,达氟沙星对鸡毒支原体的MIC、MBC、MPC为0.004、0.016、0.05μg/mL。以鸡血清为基质时,达氟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鸡毒支原体的MIC分别为0.016、0.008 μg/mL,MBC分别为0.06、0.031 μg/mL。体外杀菌曲线表明,对于大肠杆菌,当药物浓度小于MIC时,达氟沙星对大肠杆菌有轻微的抑菌作用。但是当达氟沙星浓度为4 MIC时,无论在鸡血清还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对大肠杆菌均已经达到杀菌效果。对于鸡毒支原体,当达氟沙星的浓度为8 MIC时,才能达到杀菌的效果。2.鸡毒支原体-大肠杆菌感染雏鸡模型的建立本研究通过不同攻毒方式和攻毒剂量以及临床症状、死亡率、病原分离、荧光定量PCR鉴定等评价方式,最终确定的攻毒方案为气囊注射0.4 mL,浓度为108ccu/mL鸡毒支原体一天两次、连续三天,之后在第四天胸肌肌肉注射0.4 mL,浓度为107 cfu/mL大肠杆菌,结果表明,6 h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在血,肝,肺中大肠杆菌的载菌量为103 cfu/mL,106 cfu/g,106 cfu/g,气管、气囊、肺中鸡毒支原体的载菌量为105 ccu/g,能够建立载菌量稳定的雏鸡鸡毒支原体-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模型,证明该模型可以用于后续试验。3.达氟沙星在鸡毒支原体-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雏鸡的药动学研究180只8日龄感染雏鸡,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口服20、10、1 mg/kg b.w.达氟沙星溶液,给药后于0、0.5、1、2、4、6、8、12和24 h分别从颈静脉采血0.5 mL、分离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清中达氟沙星浓度,通过非房室模型拟合,确定达氟沙星在感染雏鸡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低中高三种剂量的Cmax分别为:0.077±0.005 μg/mL,0.398±0.019 μg/mL和 0.887±0.049 μg/mL;Tmax分别为:3.458±0.958 h,4.833±0.458 h 和 3.458±0.562 h。T1/2β 分别为:15.987±2.400 h,9.070±1.022 h和10.221±1.406 h。同时将给药剂量和AUC0.24h、Cmax分别做线性拟合,达氟沙星在1~20 mg/kg b.w.剂量范围内,药动学参数AUC0-24h、Cmax与给药剂量呈线性关系。4.达氟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鸡毒支原体的体内药效学和PK/PD拟合54只8日龄感染雏鸡,随机分为9组,分别口服20、15、12.5、10、7.5、5、2、1和0 mg/kg b.w.的达氟沙星,每天一次,连续给药3天。最后一次给药24 h后处死雏鸡,测定血液、肝、肺中大肠杆菌的载菌量和气管、气囊、肺中鸡毒支原体的载菌量。最后,利用Sigmoid Emax模型拟合PK/PD参数与抗菌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体内药效学研究中,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体内杀菌效果随之增强,达氟沙星AUC0-24 h/MIC参数与体内药物的抗菌效应拟合良好。在血、肝和肺中,当AUC0-24 h/MIC分别为139.62、58.13、86.14时,可以对大肠杆菌产生抑制作用;在肝和肺中,当AUC0-24 h/MIC分别为618.56和623.72时可以对大肠杆菌产生杀菌作用;当AUC0-24h/MIC分别为462.45和2452.18时可以对鸡毒支原体产生抑菌和杀菌效果。以上结果表明:对于达氟沙星治疗大肠杆菌和鸡毒支原体混合感染,达到抑菌和杀菌效果时的AUC0-24 h/MIC值为462.45,2452.18,给药剂量分别是7和38 mg/kg b.w.,一天一次,连续给药三天能够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果。
武新路[6](2019)在《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诊治》文中研究指明鸡支原体病和大肠杆菌病分别是由毒支原体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混合感染造成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如果不能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该文主要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鸡支原体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防治过程。
衣淑环[7](2017)在《鸡大肠杆菌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诊治》文中提出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鸡支原体病又称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败血性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鸡养殖过程中,这2种疾病很容易混合感染,会加重鸡群发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鸡大肠杆菌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诊断和防治进行分析。
李伟跃[8](2017)在《复方金雄口服液的研制及其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草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中草药具有抑菌、杀菌和抗病毒作用,清热解毒类中草药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类疾病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无毒副作用和残留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目前缺乏从分子水平来研究中药分子结构与抗病毒分子机理间的关系,但对中草药的抗菌作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研究应用中兽医辩证施治理论,结合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疗效试验,制备了复方金雄口服液,选用临床常发病——鸡大肠杆菌病,以中草药复方制剂防治大肠杆菌为切入点,结合临床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的分离鉴定、中草药复方对鸡大肠杆菌病防治效果的实验室研究和田间试验研究,科学、系统的筛选出防治效果比较突出的复方金雄口服液组方。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首先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对敏感中草药进行筛选,得到抗菌基础组方,根据中兽医理论,选取穿心莲、金银花、连翘、野菊花、板蓝根和雄黄等中草药,将确立的抗菌基础组方进行加味,采用正交试验,结合体外MIC和MBC试验以及体内效力试验,从而确立中草药复方——金雄口服液。综合MIC和MBC试验结果,最终选取对大肠杆菌杀菌浓度最低的组方(7)、(13)、(15)进行体内疗效试验。中草药复方预防试验结果显示,3组中草药复方以低(最低杀菌浓度)、中(2X最低杀菌浓度)、高(4X最低杀菌浓度)在连续用药3d停药后5d内针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均能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其间无死亡率,保护率均在80%以上,其中,中、高剂量在保护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在感染大肠杆菌后出现疑似临床症状时使用复方口服液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出现症状24h后再用药,其中,中药组方(7)和(15)以质量浓度为62.5mg/mL和125.0mg/mL治疗时,治愈率均为90%,死亡率仅为10%。由此,得到临床指导用药方案为:预防时,一次用量为16只/ml,2次/d,连续用药3d;治疗时,待鸡群零星出现疑似大肠杆菌临床可疑症状后开始用药,一次用量为8只/ml,2次/d,连续用药5d。试验进一步对复方金雄口服液进行了安全性性评价研究,金雄口服液组鸡在临床特征、增重、免疫器官指数以及病理变化均无异常变化,同时,试验鸡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砷的残留量均无显着差异,且均低于我国无公害畜禽肉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GB18406.3-2001)中(以As计)砷的标准。结果表明该复方体内疗效确切且安全、无毒副作用。2.为明确山东省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有针对性地结合临床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筛选出最优中药组方。试验首先从山东省的25个鸡场分离出了 150株鸡源大肠杆菌并鉴定了其血清型,其中有16株未定型,2株出现自凝现象,其它132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共有16种;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078血清型的菌株最多,共计45株,占菌株的30%,024a、O111和05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分别为12.6%、9.3%和8.0%,为优势血清型。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判定标准,测定了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耐药性严重,且以多重耐药为主,对大肠杆菌敏感度高于50%的有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对150株大肠杆菌的耐药率达到50%以上的常规药物有诺氟沙星、头孢噻呋、氟派酸、红霉素、乳酸环丙沙星、氯霉素;对150株大肠杆菌低敏或耐药率达到100.0%的是恩诺沙星和复方磺胺类药物。以上结果表明,山东省鸡源性大肠杆菌已对抗生素产生了普遍的耐药性,研制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中药复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应用组方(7)和(15)针对从临床分离得到的优势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和体内疗效比对试验。其中组方(15)对078、O24a、O111、05的保护率分别为90%、80%、100%、80%,试验鸡均未死亡;其对078、024a、O111、O5治愈率分别为80%、80%、90%、80%。整体效果均好于组方(7)和化学抗菌药,因此,将其作为临床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有效复方。为进一步阐明该复方中药制剂“金雄口服液”在实际生产中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依次进行肉鸡的预防比对、青年育成鸡和产蛋鸡的临床治疗对比等田间试验。复方金雄口服液预防组鸡群发病率为8.1%,死亡率为1.5%,同化学抗菌药预防组试验鸡12.9%的发病率和2.2%的死亡率相比明显降低。复方金雄口服液对青年育成鸡和产蛋鸡群的治疗效果发现,复方金雄口服液治疗组试验鸡整体效果与化学抗菌药治疗组相当,治愈率分别为72.7%和72.9%,死亡率均为1.5%。复方金雄口服液治疗组试验鸡从育成、开产、产蛋高峰期到产蛋后期共治疗次数较化学抗菌药治疗组减少了3次。从成本预算分析发现,化学抗菌药治疗成本是复方金雄口服液治疗成本的2倍。结果表明,复方金雄口服液的治疗成本低,预防周期长。综合评定:研制的复方金雄口服液的具有明显的临床防治效果且用药安全,该复方金雄口服液在防治鸡大肠杆菌病方面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李晓娟[9](2017)在《鸡支原体、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若治疗不当,会直接导致养殖户经济损失,因此,准确鉴别该类疾病并施以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保证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有利方式。
王延龙[10](2017)在《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感的诊治》文中研究说明鸡支原体病由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呼吸道型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粘液增多,开产推迟,产蛋量下降。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状,初期发病甩鼻、吭哧、打喷嚏等多种症状为特征,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上述两种传染病,均为养鸡业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呼吸道疾病,常表现为混合感染,引起严重的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治疗较为困难,随着气候变化鸡舍内通风、保温不好,鸡
二、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鸡支原体、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发病症状 |
3 病理学变化 |
4 实验室诊断 |
5 防治 |
(2)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分析 |
2 发病案例 |
3 临床症状与解剖症状 |
4 实验室检验 |
5 治疗方案 |
6 防控措施 |
7 结语 |
(3)鸡支原体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临床症状 |
3 病理变化 |
4 实验室检查 |
4.1 涂片、镜检 |
4.2 细菌分离培养 |
4.3 药敏试验 |
4.4 平板凝集试验 |
5 诊断 |
6 治疗 |
7 小结与讨论 |
(4)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的简介 |
2 病例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
2.1 发病情况 |
2.2 临床症状 |
3 病理变化 |
4 诊断 |
5 防治措施 |
6 小结 |
(5)达氟沙星在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雏鸡体内的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研究背景 |
1.1 达氟沙星的研究进展 |
1.2 鸡毒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
1.3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
1.4 PK/PD同步模型研究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达氟沙星对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菌株 |
2.2 药品与试剂 |
2.3 仪器与设备 |
2.4 药液的配制 |
2.5 培养基的制备 |
2.6 菌液的准备 |
2.7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2.8 鸡毒支原体生长曲线的测定 |
2.9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2.10 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
2.11 防突变浓度(MPC)的测定 |
2.12 达氟沙星对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体外静态杀菌曲线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大肠杆菌和鸡毒支原体的生长曲线 |
3.2 达氟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鸡毒支原体的MIC、MBC、MPC值 |
3.3 达氟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鸡毒支原体的体外静态杀菌曲线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雏鸡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模型的建立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与菌株 |
2.2 药品与试剂 |
2.3 仪器与设备 |
2.4 培养基的配制 |
2.5 菌液准备 |
2.6 试验分组与攻毒 |
2.7 感染模型的判定及载菌量计算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3.2 大肠杆菌和鸡毒支原体攻毒量对感染率的影响 |
3.3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3.4 靶器官载菌量计算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达氟沙星在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雏鸡体内PK/PD模型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药品与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试剂配制 |
2.4 试验动物 |
2.5 达氟沙星对感染雏鸡的药动学研究 |
2.6 达氟沙星对感染雏鸡的体内药效学研究 |
3 血药浓度检测 |
3.1 血清样品前处理 |
3.2 HPLC检测条件 |
3.3 标准曲线制作 |
3.4 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的测定 |
3.5 回收率和变异系数 |
3.6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3.7 PK/PD分析 |
3.8 推荐给药剂量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达氟沙星色谱图 |
4.2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4.3 检测限和定量限 |
4.4 回收率和变异系数 |
4.5 达氟沙星在鸡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和主要药动学参数 |
4.6 达氟沙星的体内药效学研究结果 |
4.7 PK/PD拟合 |
4.8 给药剂量的计算 |
5 讨论 |
6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发病经过 |
2 临床症状 |
3 病理学变化 |
4 实验室诊断 |
5 防治 |
6 结束语 |
(7)鸡大肠杆菌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经过 |
2 临床症状 |
3 病理学变化 |
4 实验室诊断 |
5 防治 |
(8)复方金雄口服液的研制及其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及其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
1.1 中草药的药理作用 |
1.2 中草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
2. 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概述 |
2.1 病原学 |
2.2 流行病学 |
2.3 发病机理 |
2.4 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2.5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 |
2.6 我国大肠杆菌发病新特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复方金雄口服液的研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中药材 |
1.2 菌株 |
1.3 实验动物 |
1.4 主要仪器 |
1.5 不同浓度大肠杆菌O_(78)菌液的制备 |
1.6 黄连、白头翁、黄芩、黄柏、大黄等单味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
1.6.1 黄连、白头翁、黄芩、黄柏、大黄等单方煎煮液的制备 |
1.6.2 单味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
1.7 中草药复方的筛选 |
1.7.1 中草药复方的组成 |
1.7.2 16种中草药组方对大肠杆菌O_(78)血清型的MIC和MBC的测定 |
1.8 中草药复方的体内效力试验 |
1.9 复方金雄口服液的安全性评价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基础组方的筛选 |
2.2 中草药复方的筛选结果 |
2.3 中草药不同组方的体内疗效试验 |
2.4 复方金雄口服液的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 |
3. 讨论 |
3.1 组方原理和单味药的协同作用 |
3.2 中草药复方金雄口服液的制备 |
3.3 单味中药和组方的体外抑菌效果 |
3.4 中草药复方的体内疗效试验 |
3.5 中草药复方的安全性评价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山东省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料及分型血清 |
1.2 试剂和培养基 |
1.3 药敏纸片 |
1.4 试剂配制方法 |
1.5 主要仪器设备 |
1.6 细菌分离培养 |
1.7 染色、镜检 |
1.8 生化试验 |
1.9 血清型鉴定 |
1.10 药敏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 |
2.2 生化试验结果 |
2.3 血清型鉴定结果 |
2.4 药敏试验 |
3 讨论与分析 |
3.1 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分析 |
3.2 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复方金雄口服液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复方金雄口服液不同组方的制备 |
1.3 大肠杆菌O_(78)、O_(24a)、O_(111)和O_5血清型的致病性试验 |
1.3.1 不同浓度的O_(78)、O_(24a)、O_(111)和O_5型大肠杆菌菌液的制备 |
1.3.2 O_(78)、O_(24a)、O_(111)和O_5型大肠杆菌菌株致病性试验 |
1.4 复方金雄口服液组方(7)、(15)对不同优势血清型的大肠杆菌MIC和MBC的测定 |
1.5 复方金雄口服液组方(7)、(15)对不同优势血清型的大肠杆菌体内疗效试验 |
1.6 复方金雄口服液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田间试验 |
1.6.1 复方金雄口服液的中试生产 |
1.6.2 养殖场鸡大肠杆菌病发病情况调查 |
1.6.3 复方金雄口服液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肠杆菌O_(78)、O_(24a)、O_(111)和O_5血清型的致病性试验结果 |
2.2 复方金雄口服液对不同优势血清型的大肠杆菌MIC和MBC的测定结果 |
2.3 复方金雄口服液对大肠杆菌体内疗效试验结果 |
2.4 复方金雄口服液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
2.4.1 养殖场鸡大肠杆菌病发病与治疗用药调查结果 |
2.4.2 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试验结果 |
2.4.3 青年育成鸡和产蛋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试验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3.1 复方金雄口服液组方(7)、(15)对临床分离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和体内疗效分析 |
3.2 复方金雄口服液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田间试验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奖励及专利 |
致谢 |
(9)鸡支原体、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鸡支原体、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概述 |
2 鸡支原体、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鉴别 |
2.1 临床症状 |
2.2 实验室剖检结果 |
3 防治措施 |
4 小结 |
(10)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感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症状 |
2 病理变化 |
3 实验室诊断 |
3.1 新城疫抗体检测 |
3.2 鸡支原体 (鸡败血支原体) |
3.3 细菌培养 |
4 治疗措施 |
5 防治体会 |
5.1 鸡支原体病与大肠杆菌病都是条件性致病, 混合感染而引起的微生物性疾病, 应注意加强对鸡群饲养管理, 防止出现假健康鸡群。 |
5.3 对发病的鸡群做到首先诊断, 确诊准病后购药, 对症用药, 不走弯路, 防止误诊, 造成小病大治, 重病无法挽救的局面。 |
四、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参考文献)
- [1]鸡支原体、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分析[J]. 任广杰.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7(08)
- [2]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 杨先宝.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4)
- [3]鸡支原体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 刘智超. 福建畜牧兽医, 2014(03)
- [4]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 赖正超,侯文军. 广西畜牧兽医, 2021(02)
- [5]达氟沙星在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雏鸡体内的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研究[D]. 李聪聪. 扬州大学, 2020
- [6]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诊治[J]. 武新路.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9(12)
- [7]鸡大肠杆菌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诊治[J]. 衣淑环. 当代畜牧, 2017(26)
- [8]复方金雄口服液的研制及其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研究[D]. 李伟跃.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9]鸡支原体、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分析[J]. 李晓娟.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7(02)
- [10]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感的诊治[J]. 王延龙.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