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传播规律的论文

地震波传播规律的论文

问:地震波是如何传播的,它有什么特点?
  1. 答: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特点是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研究地震波所带来的信息。地震波是一种机械运动的传布,产生于地球介质的弹性。它的性质和声波很接近,因此又称地声波。但普通的声波在流体中传播,而地震波是在地球介质中传播,所以要复杂得多,在计算上地震波和光波有些相似之处。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问:地震波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1. 答:(一)地震波传播特点
    设均匀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为v,由惠更斯原理可知在地面附近爆炸产生的地震波,随着传播时间的增加,波前以速度v不断向前推进,不同时刻的波前面就是以爆炸点为中心的一簇同心球面,如图1-4-9所示。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波前面半径不断扩大,球面不断扩张。
    根据费马原理,在均匀介质中,地震波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最短的路径是连接两点的直线。所以在均匀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是自震源O发出的一簇辐射直线,射线与波前互相垂直,见图1-4-9。
    图1-4-9 地震波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二)射线与波前方程
    在均匀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波前方程分别为
    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资料解释
    式中,x为距激发点水平距离,为横坐标;z为距激发点铅直距离,为纵坐标;t为地震波到达某一点的传播时间;α为地震波射线与铅直线的夹角;v为地震波速度。
问:地震波传播三大规律
  1. 答:没听过这种说法:但有几个定律或原理:
    (1)从光学中引用过来的:1)费马原理(fermat):也称最小时间原理,地震波在任意介质中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时,沿所需时间最短(最稳定)的路径传播。
    2)Snell定律: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反射(或透射)的角度使得地震波沿界面方向上的速度相等,即v1/sin(α1)=v2/sin(α2)。
    (2)波动理论中的惠更斯原理:波面上的每一点(面元)都是一个次级球面波的子波源,此后地震波波动的波面就是前一时刻所有子波波面的包络面。
  2. 答:惠更斯、费马、斯奈尔三大原理
    惠更斯:每点都可以作为新的震源
    费马:沿时间历程最短的路径传播
    斯奈尔:反射系数
  3. 答:纵波 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 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 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波传播规律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