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工控机的雷达故障专家诊断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江朋[1](2021)在《基于MQTT的特种印刷设备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特种印刷设备对于连续运行的要求较高,并且检修困难,一旦出现非正常性停机,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一般采用固定周期来进行设备的计划运维。这种运维方式对企业而言,不但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而且在降低设备故障率方面收效甚微。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设备故障在线监测和预警的方法,实现预防性运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基于特种印刷设备的结构及故障特点,本文以某印刷企业的凹印设备为研究对象,对其故障的类型、产生原因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设备的故障树;采用FP-Growth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建立了专家知识库,完成了对设备故障类型与故障原因的诊断;构造了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基于时间序列对设备下一时段的运行参数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设备故障概率分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对系统的各项功能及非功能性需求,设计并搭建了基于MQTT协议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C#开发工具,以My SQL数据库和Windows操作系统为开发平台,对设备的故障监测和预警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系统具备了数据管理、设备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及预测等多种功能。该系统在某企业已成功上线使用,实现了设备在线监测、故障预警及预防性运维的目标,降低了企业的运维成本,切实提高了设备的实际使用率。
余枫,杨晓,李邵喜,陈海力[2](2020)在《基于故障树的船舶导航雷达发射系统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航行中船舶导航雷达发生故障,只能通过雷达操作和回波观测对故障做出初步诊断,维修雷达存在极大困难。文章基于故障树分析方法构建了船舶导航雷达发射系统故障树,通过定性分析得出最小割集和底事件结构重要度排序,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发射系统故障树顶事件发生概率和底事件重要度系数。最终制定了船舶导航雷达发射系统无发射脉冲的诊断检查方案,并提出了异常雷达运行状态,回波及显示对雷达故障判断的最佳识别方法及应急措施。研究结果可为船舶导航雷达发射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应急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臧万顺[3](2020)在《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张力主动调节系统容错控制研究》文中提出矿井提升机是连接地面和矿井下的咽喉装备,用于输送煤炭、人员、设备和物料。矿井提升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可避免地因素,如:提升卷筒制造差异、钢丝绳安装长度不一致及弹性刚度差异等因素使得两根钢丝绳的张力难以保持一致。因此,为平衡矿井提升机钢丝绳的张力,使用一种由两组电液执行器、必备传感器及一些必备的机械结构组成的张力主动调节系统,通过控制两个电液执行器主动驱动浮动天轮运动,从而主动调节两根钢丝绳的张力,使提升容器的重量均匀分布在两根钢丝绳上,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保证矿井提升机的安全运行。更重要地,张力主动调节系统的执行器和传感器一旦发生故障,使控制系统性能下降,甚至导致钢丝绳寿命大幅下降甚至断绳等严重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研究针对张力主动调节系统的容错控制方法已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在973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开展针对矿井提升机张力主动调节系统的容错控制方法研究,保证矿井提升机的安全运行,主要包括:首先,对矿井提升机进行了概述,阐述了钢丝绳张力差产生的原因;利用阀控液压缸力控制模型,建立了张力主动调节系统的整体模型;分析了矿井提升机张力主动调节系统的主要故障类型,建立了张力主动调节系统执行器泄漏故障模型、以及张力传感器恒偏差故障和变增益故障下的系统模型;依据矿井提升机张力主动调节系统,搭建了矿井提升机模拟试验系统,对本文使用的六段速提升曲线进行了验证;在故障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执行器泄漏故障、张力传感器恒偏差故障和变增益故障的闭环响应特性。其次,为应对柔性钢丝绳张力与液压缸销轴力之间的建模偏差,设计了一种建模偏差观测器,在线估计并补偿该误差;针对张力主动调节系统的外部动态干扰,设计了动态干扰观测器,在线估计及补偿外部动态干扰;在此基础上,详细地设计了张力主动调节系统反步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得出了建模偏差观测器和动态干扰观测器的控制增益选择范围;开展了模拟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器相比于反步控制器和传统的PI控制器,更能平衡两根钢丝绳的张力,证明了提出的控制器的有效性。再次,针对执行器泄漏故障下的容错控制方法,依据执行器泄漏故障下的系统模型,设计了自适应滑模观测器,用于诊断和重构其泄漏故障,通过定义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详细地证明了提出的观测器的稳定性;利用观测器的观测值,在第三章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执行器泄漏故障容错控制器,从而保证执行器泄漏故障下,张力主动调节系统仍能维持一定的控制性能运行;最后,在矿井提升机上以1号液压缸外泄漏故障和2号液压缸内泄漏故障为例开展了模拟试验验证,验证了提出的容错控制器的性能。最后,依据恒偏差故障和变增益故障下的系统模型,分别设计了未知输入增维观测器及自适应增维观测器;利用观测器的观测值重构了张力传感器的故障,形成了对张力传感器恒偏差故障和变增益故障的诊断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观测器观测的张力值,通过第三章控制方法设计了相应的张力传感器故障容错控制器,并进行了稳定性证明;以1号钢丝绳张力传感器发生故障为例开展了模拟试验验证,试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的容错控制器的性能。该论文有图101幅,表14个,参考文献142篇。
邓戬[4](2020)在《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需求不断增长,自主可控的智能网联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的研发需求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基于整车层面对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需求,提出基于域控制器的功能架构方案,设计通信协议,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验证,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流程,分析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功能特征,并通过对典型自主品牌智能网联汽车进行配置对比,归纳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需求。2、基于域控制器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完成基于域控制器的功能架构总体设计,其中重点阐述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通信域控制器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硬件方案;完成双供电系统设计、接地点和整车电平衡分析。3、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网络协议研究,分析实时同步机制的TSN协议机制,设计了面向服务调用的架构(SOA)通信方法,实现域控制器之间服务调用。4、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验证。搭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平台,制定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对整车网络、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通信域控制器和电机控制器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分析了测试结果。
张创[5](2020)在《机上故障诊断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飞机是一种庞大且高安全性要求的重要装备。其故障种类复杂,不仅包括人为操作故障,还包括各种设备通信等故障。传统的机上故障识别,包括飞机维护工作的故障排查,均采用查阅飞机维修手册中的故障代码的方式。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机上各系统的信号交联情况愈加复杂,使得现行的人工查手册的故障排查方法已无法满足机上故障的快速准确识别。为此,论文基于所在单位承研项目,设计实现了机上航电、无线电、飞行仪表三大系统中GJB289A、HB6096、RS422、CAN、LAN总线及离散量信号通信故障的实时监测与诊断系统。本文在深入研究机上各总线及非总线信号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机上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机上三大系统信号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存储、故障数据的ICD(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分析与判读,以及故障定位。主要工作如下:1.在深入分析现有机上故障与诊断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系统运行的基本环境指标及系统六性指标等定量设计目标,完成了基于专家系统的机上多种信号故障分析与定位系统的方案设计。2.完成了机上总线故障分析与定位系统软硬件模块的设计。硬件部分完成采集装置中各控制板和信号采集板的设计,包括:核心控制板、矩阵继电器切换板、HB6096隔离信号板、RS422隔离信号版、GJB289A信号板、离散量信号隔离板及隔离电源转换电路等;软件部分完成了机上故障建模、解析、诊断等软件功能模块的优化设计,包括:故障树建立模块、ICD解析模块、监测模块、诊断模块、信息管理模块等,基于C#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完成了软件驱动及应用程序的实现。3.基于我国某型飞机故障测试用例库,按照论文设计目标,针对EFIS故障、EFCAS故障、无线电罗盘故障及机载综合防撞设备故障这4个故障事例包含的39种故障现象,搭建了验证平台,完成了试验验证。基于一致故障数、基本一致故障数、未通过故障数及通过比率这4种航空领域机上故障定量分析方法,完成了本文设计系统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测试通过率综合能力达到89.7%,未通过率10.3%,系统监测诊断多种信号的处理时间小于50ms,论文结果满足机上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要求。
付相可[6](2020)在《基于激光雷达辅助的机场巡检UGV自主导航定位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地面无人车在大型设施的巡检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巡检过程中,需要地面无人车对自身的位姿进行准确估计以确保作业安全、高效完成。室外巡检无人车通常采用的导航手段为利用卫星、里程计与惯性传感器融合进行状态估计,工厂巡检无人车通常采用的导航手段为利用激光雷达或者视觉传感器通过同步定位与构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进行状态估计。在使用地面无人车对客机进行巡检时,因巡检地点和时间的不同,存在无卫星信号和光照条件弱的现象。此时,卫星和视觉传感器都无法正常使用。而激光雷达不受外界光照条件的影响,并且具有高精度的测距信息,更适合用于客机巡检任务中地面无人车的自主导航。受成本和功耗等因素的限制,二维激光雷达更加适用于地面无人车。当以二维激光雷达作为地面无人车的主要导航设备时,在客机巡检中存在如下问题:1)传统的激光雷达定位方法通常通过对反光板的识别或者SLAM方法进行定位。基于反光板的激光雷达定位方法需要提前已知反光板的位置,增添了许多工作量;基于SLAM的方法则对环境有一定要求。但是机场巡检任务中环境较为空旷,激光雷达点云稀疏,且存在动态物体的影响,SLAM方法位姿估计精度下降,甚至无法使用。2)客机巡检任务中,地面无人车围绕客机进行巡检,需要实现相对于客机的无人车定位,因此需要对客机的部分特征进行识别。3)基于激光雷达/里程计/惯性的高精度容错算法:激光雷达估计的位置,其精度是实时变化的,甚至会因为各种问题(如路面倾斜、遮挡)发生错误,此时需要设计故障诊断算法,实现容错导航。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激光雷达、里程计和惯性传感器开展了机场巡检中面向地面无人车的自主导航技术研究。本文首先针对客机巡检的任务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激光雷达/里程计/惯性融合的容错导航方案,并对传统激光雷达导航算法在机场巡检中的位姿估计误差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对激光雷达和车体的标定方法进行研究。其次,本文对客机巡检中点云稀疏的环境特点及激光雷达感知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机轮辨识的激光雷达定位方法。首先根据已知的结构信息完成对激光雷达点云的分割和特征的提取,实现机轮的辨识,然后通过对机轮点云信息的处理,解算出地面无人车的位姿。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因激光雷达受材料和颜色的影响导致测量距离减小,导致激光雷达在巡检的部分区域检测不到机轮,定位精度下降。本文使用交通锥在信息稀少的位置进行辅助定位,并对交通锥的在线标定方法进行研究。为了提高激光雷达导航算法在客机巡检中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本文开展了激光雷达/里程计/惯性组合导航技术的研究。首先研究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激光雷达/里程计/惯性组合算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残差?2故障检测的容错导航算法研究,提高算法的容错性能。最后,本文构建了地面无人车自主导航算法验证平台,对文中提出的算法进行实验验证。根据客机巡检的实际情况搭建相应的实验场地,进行室外的巡检实验,对本文提出的地面无人车自主导航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地面无人车自主导航算法在客机巡检任务中具备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王鹏,郝田义,管强,王兴延,许克勤[7](2020)在《某型机雷达系统故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有源相控阵雷达作为某型机机载航电系统最重要的目标探测传感器,是载机作战任务执行力得以保证的、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是载机作战任务执行的关键设备。本文针对某型机在外场试飞执行靶试任务过程中发生的雷达系统故障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对新设备的使用维护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对相应的设计提出改进建议。某型机所装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是航电系统最重要的目标探测传感器,雷达可以同时提供多种功能和工作模式支持,从而可以保证
张汞齐[8](2019)在《数控加工中心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为提高数控加工中心的运行可靠性,降低数控加工中心批量加工过程中因为刀具磨损而造成的残次品率,设计一套数控加工中心主轴负载健康监测系统.以机床主轴负载信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工控机与数控系统实时通信采集主轴负载数据,分别应用小波分析法和阈值法分析数据,对原始信号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构建负载阈值模型,确定判断标准.将建立的模型与现场加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监测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异常状况.
车文龙[9](2019)在《盾构机电气故障智能诊断及掘进参数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各大城市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地铁建设。盾构为地铁建设中的核心设备,因其施工环境恶劣,掘进过程中易发生各类故障。刀盘系统是盾构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保证刀盘系统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是盾构掘进的基本前提。盾构机掘进过程中会采集大量的施工数据,远程获得这些施工数据并进行数据优化,根据不同的工况智能预测出土舱压力,用于辅助指导盾构施工,对减小地面沉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盾构刀盘电机的故障仿真研究:针对盾构刀盘电实际情况,对各类故障的故障机理进行了阐述说明。为了研究盾构刀盘电机从正常工作到出现各类故障时磁场分布、转矩、转速、定子电流等参量的特征,基于等效磁路法对电机进行了有限元的建模仿真分析,通过改变导条材料、添加外电路、改变轴心位置等方式,对电机的断条、定子绕组匣间短路、静态偏心等故障进行了模拟。着重对电机处于不同故障工况时的磁场、转矩、转速、定子电流等参量进行了详细了特征分析,为盾构刀盘电机故障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改进粒子群优化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使用广泛,但是粒子群算法本身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过早收敛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一种混沌动态权重粒子群算法(chaotic dynamic weigh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DW-PSO),通过引入混沌映射和动态权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本粒子群算法的搜索过程。之后使用混沌动态权重粒子群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将其应用于盾构刀盘电机的故障诊断,诊断结果表明使用该算法进行故障诊断,收敛速度快、准确性高。盾构掘进参数的优化研究:要完成盾构掘进参数的优化,首先要获取盾构施工的各类参数,而为了方便的获取各类盾构施工参数,设计了一套基于WWEB的盾构远程监控系统。可以从远程访问盾构施工的各类数据,并且可以完成一些简单数据写入工作。通过分析得出对地表沉降影响比较大的施工参数为土舱压力,为了更好的控制地表沉降,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构建了土舱压力预测模型。将盾构以往的施工数据一部分作为训练数据,一部分作为预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反复的训练,直到满足精度。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使用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土舱压力的预测值误差已经很小,可以用于辅助指导盾构施工。
李春燕[10](2019)在《汽车冲压生产线状态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汽车制造领域,冲压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将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车间安全。实际生产过程中,汽车冲压生产线往往工况复杂、环境变化大,而传统的冲压生产线监测方式大多依赖人工巡查或单一的监测手段,环境抗干扰性弱,对专家经验依赖过多,导致监测困难且大规模实际应用受限,同时无法很好地应对生产环境中的监测需求。论文根据汽车冲压生产线的管理需要,针对以上问题,运用物联网技术,设计和实现了一套汽车冲压生产线状态监测系统,结合特征字典的故障诊断方法,最终实现了对汽车冲压生产线的可靠状态监测和实时故障诊断。论文设计的冲压生产线监测系统能够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生产质量。本文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针对汽车冲压生产线中的监测系统缺陷,分析了传统生产线废品率高、故障停产情况多、事故频发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汽车冲压生产线状态监测方案。该系统解决了汽车冲压生产线中监测系统适用性低造成的效率低下、故障遗漏、废品率高、安全事故易发等问题,最终通过实际生产线中系统的高效监测和稳定运行验证了该监测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针对汽车冲压生产线状态监测系统所需实现的功能,分析了实际冲压生产线故障发生的关键点及原因,设计了模块化的软硬件方案,搭建了相应的硬件框架并实现了对应的状态监测功能。该系统可针对不同汽车冲压系统灵活配置方案,解决了传统状态监测系统无法广泛应用于实际中不同生产线的问题。通过实际生产线验证,论文实现的状态监测系统可多点监测,可拓展可移植且适用性强。针对传统汽车冲压生产线故障诊断方法依赖人工经验的问题,研究了实际冲压生产线的正常过程及故障过程的信号数据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字典的故障诊断方法,引入了最小冗余的数据特征集合,解决了传统故障诊断方法中理论假设不合实际与分类速度慢的问题,最终经过生产线测试及运行证明了该故障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和实时性。最后,针对特定实验环境和实际生产环境,对本文设计的汽车冲压生产线监测状态系统进行通信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效率测试以及试运行。最终系统投入使用并稳定良好运行一年,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基于工控机的雷达故障专家诊断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工控机的雷达故障专家诊断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QTT的特种印刷设备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第2章 系统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
2.1 数据采集方案总体设计 |
2.2 温度检测技术 |
2.2.1 接触式测温方法 |
2.2.2 非接触式测温方法 |
2.3 油液检测技术 |
2.3.1 油样诊断技术 |
2.3.2 油液计量装置及工作原理 |
2.4 通信技术 |
2.4.1 MQTT特性简介 |
2.4.2 MQTT控制消息格式 |
2.4.3 MQTT消息传输流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印刷设备故障诊断模型的研究 |
3.1 印刷设备常见的故障类型 |
3.1.1 润滑系统故障 |
3.1.2 机械传动系统故障 |
3.1.3 电机故障 |
3.2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概述 |
3.2.1 FP-Tree的构建 |
3.2.2 最小支持度与最小信赖度 |
3.2.3 频繁项集的挖掘 |
3.2.4 关联规则的获取 |
3.3 基于专家库的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
3.3.1 专家知识库的构建 |
3.3.2 基于专家知识库的设备故障诊断流程 |
3.3.3 实例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时间序列的设备状态预测方法的研究 |
4.1 长短期记忆网络 |
4.1.1 递归神经网络 |
4.1.2 LSTM模块 |
4.2 构建模型整体架构 |
4.3 模型的输入与输出 |
4.4 模型训练及模型参数的确定 |
4.4.1 时间步长的确定 |
4.4.2 隐含层神经元数量的确定 |
4.4.3 模型参数的优化 |
4.5 模型对比及实例分析 |
4.6 印刷设备故障预测效果测试 |
4.6.1 设备的故障诊断流程 |
4.6.2 效果测试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印刷设备故障诊断及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5.1.1 功能性需求 |
5.1.2 非功能性需求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5.2.1 系统逻辑架构 |
5.2.2 系统功能架构 |
5.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5.3.1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
5.3.2 数据收集存储模块设计 |
5.3.3 故障检测及预警模块设计 |
5.4 数据库设计 |
5.4.1 数据库的各表关系 |
5.4.2 表结构说明 |
5.5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5.1 数据管理界面 |
5.5.2 设备监测界面 |
5.5.3 故障诊断及预警界面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系统实现源代码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基于故障树的船舶导航雷达发射系统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故障树原理及构建 |
1.1 故障树原理 |
1.2 船舶导航雷达发射机故障树的构建 |
2 雷达发射系统故障树分析 |
2.1 定性分析 |
2.2 定量分析 |
2.2.1 雷达发射系统顶事件发生概率 |
2.2.2 雷达发射系统底事件结构重要度分析 |
3 船舶导航雷达发射系统故障检查及应急 |
4 结束语 |
(3)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张力主动调节系统容错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和总体框架 |
1.7 本章小结 |
2 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张力主动调节系统建模分析 |
2.1 引言 |
2.2 矿井提升机张力主动调节系统概述 |
2.3 张力主动调节系统模型 |
2.4 张力主动调节系统故障分析 |
2.5 试验验证 |
2.6 故障特性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3 无故障下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张力主动调节系统控制方法 |
3.1 引言 |
3.2 控制器总体设计 |
3.3 观测器设计 |
3.4 张力主动调节系统反步控制器设计 |
3.5 试验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4 执行器泄漏故障下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张力主动调节系统容错控制 |
4.1 引言 |
4.2 基于自适应滑模观测器的执行器泄漏故障诊断 |
4.3 执行器泄漏故障容错控制器设计 |
4.4 模拟试验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张力传感器故障下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张力主动调节系统容错控制 |
5.1 引言 |
5.2 张力传感器故障重构及故障诊断 |
5.3 张力传感器故障容错控制器设计 |
5.4 模拟试验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本文创新点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于域控制器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需求分析 |
2.1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需求 |
2.1.1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流程 |
2.1.2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需求定义 |
2.1.2.1 自动驾驶开发需求 |
2.1.2.2 车联网开发需求 |
2.1.2.3 车载网络通信开发需求 |
2.2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功能需求目标定义 |
2.2.1 车道保持功能需求定义 |
2.2.2 主动回正功能需求定义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域控制器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 |
3.1 基于域控制器的功能架构总体设计 |
3.2 基于域控制器的功能域划分 |
3.3 域控制器硬件方案 |
3.3.1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方案 |
3.3.2 通信域控制器方案 |
3.3.3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方案 |
3.4 电气系统硬件方案 |
3.4.1 双供电系统 |
3.4.2 接地点 |
3.4.3 整车电平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调度服务的智能网联汽车网络通信协议设计 |
4.1 车载网络通信协议 |
4.1.1 CAN通信协议原理 |
4.1.2 LIN通信协议原理 |
4.1.3 车载Ethernet通信协议原理 |
4.2 高带宽实时通信网络系统设计 |
4.2.1 整车网络拓扑 |
4.2.2 基于CAN/LIN的域内通信控制 |
4.2.3 基于Ethernet服务的域外骨干网络控制 |
4.2.3.1 TSN协议组成 |
4.2.3.2 802.1AS-Rev时钟同步机制 |
4.2.3.3 802.1Qbv时间感知整形器TAS |
4.2.3.4 IEEE802.1 Qbr& IEEE802.3bu帧抢占机制 |
4.2.3.5 IEEE802.1CB可靠性传输机制 |
4.2.4 基于服务的SOC设计 |
4.2.4.1 SOA和 SOC定义 |
4.2.4.2 SOME/IP和 SOME/IP-SD协议 |
4.2.4.3 SOC设计方案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验证 |
5.1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平台 |
5.1.1 域控制器测试平台 |
5.1.2 电子电气架构测试平台 |
5.1.3 目标样车测试平台 |
5.2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 |
5.2.1 测试标准 |
5.2.2 测试方法 |
5.3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1 整车网络仿真 |
5.3.2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测试 |
5.3.3 通信域控制器功能测试 |
5.3.4 电机控制器功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机上故障诊断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机上故障特征及诊断方法 |
2.1 机上故障特征 |
2.2 机上故障诊断技术 |
2.3 专家故障诊断方法 |
2.3.1 具备能力 |
2.3.2 组成模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上故障诊断系统的方案设计 |
3.1 系统设计目标 |
3.2 整体方案设计 |
3.3 开发环境指标分析 |
3.3.1 基本环境指标 |
3.3.2 系统六性指标 |
3.3.3 硬件开发环境 |
3.3.4 软件开发环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上故障诊断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硬件整体构架设计 |
4.2 核心控制板设计 |
4.3 矩阵继电器切换板设计 |
4.4 HB6096 信号隔离板设计 |
4.5 RS422 信号隔离板设计 |
4.6 GJB289A信号板设计 |
4.7 离散量信号隔离板设计 |
4.8 隔离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上故障诊断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
5.1.1 软件流程优化设计 |
5.1.2 软件数据库设计 |
5.2 故障树软件模块设计 |
5.2.1 故障树模型建立 |
5.2.2 故障树推理流程优化 |
5.3 ICD解析模块设计 |
5.3.1 ICD总体结构设计 |
5.3.2 ICD接口与管理优化 |
5.4 故障监测模块设计 |
5.5 故障诊断模块设计 |
5.5.1 故障诊断流程优化 |
5.5.2 故障处理流程优化 |
5.6 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5.6.1 数据信息管理模块 |
5.6.2 故障信息管理模块 |
5.7 软件驱动与应用程序实现 |
5.7.1 驱动程序实现 |
5.7.2 应用程序实现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测试验证与结果分析 |
6.1 测试系统的搭建 |
6.2 测试结果的提取 |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基于激光雷达辅助的机场巡检UGV自主导航定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卫星拒止环境下的导航算法研究现状 |
1.2.1 基于无线传感器的导航算法研究现状 |
1.2.2 基于视觉传感器的导航算法研究现状 |
1.2.3 基于激光雷达的导航算法研究现状 |
1.3 面向地面无人车的激光雷达导航算法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面向机场巡检UGV的自主定位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面向机场巡检的地面无人车导航算法设计 |
2.2.1 机场巡检的任务需求分析 |
2.2.2 机场巡检地面无人车自主导航算法框架设计 |
2.2.3 机场巡检地面无人车自主导航算法关键技术分析 |
2.3 传统二维激光雷达SLAM算法在机场巡检任务下的适用性分析 |
2.3.1 基于扫描匹配的激光雷达位姿估计算法研究 |
2.3.2 二维激光雷达SLAM算法应用于机场巡检任务的适用性分析 |
2.3.2.1 导航坐标系不一致的误差特性分析与仿真验证 |
2.3.2.2 点云稀疏情况下的误差特性分析与仿真验证 |
2.3.2.3 动态环境下的误差特性分析与仿真验证 |
2.4 双激光雷达环境感知的空间一致性标定方法研究 |
2.4.1 双激光雷达的标定方法研究 |
2.4.2 激光雷达与车体的标定方法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点云稀疏环境下基于机轮语义识别的激光雷达定位方法 |
3.1 引言 |
3.2 基于机轮语义识别的激光雷达导航算法设计 |
3.2.1 机场巡检中地面无人车的激光雷达导航算法设计 |
3.2.2 地面无人车的激光雷达导航算法关键技术分析 |
3.3 机轮的识别方法研究 |
3.3.1 机轮扫描点云聚类方法研究 |
3.3.1.1 k-means聚类算法适应性分析 |
3.3.1.2 DBSCAN聚类算法适应性分析 |
3.3.1.3 最近邻聚类算法适应性分析 |
3.3.2 机轮特征匹配算法设计 |
3.3.3 机轮识别算法仿真验证 |
3.4 基于机轮检测的地面无人车导航信息解算 |
3.4.1 机轮中心点解算 |
3.4.2 基于机轮检测的地面无人车位姿解算方法 |
3.5 基于机轮语义识别的激光雷达定位方法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激光雷达/里程计/惯性的UGV高精度容错导航定位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于交通锥辅助的激光雷达定位算法研究 |
4.2.1 交通锥安放位置选择及在线标定算法设计 |
4.2.2 基于交通锥辅助的激光雷达定位算法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
4.2.2.1 交通锥的在线标定算法仿真验证 |
4.2.2.2 交通锥辅助的激光雷达定位算法精度验证与结果分析 |
4.3 基于EKF的地面无人车激光雷达/里程计/惯性组合导航算法研究 |
4.3.1 基于EKF的地面无人车激光雷达/里程计/惯性组合导航算法设计 |
4.3.1.1 状态预测 |
4.3.1.2 量测方程的建立 |
4.3.2 基于EKF的地面无人车组合导航算法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
4.4 地面无人车容错导航算法研究 |
4.4.1 残差χ~2故障检测算法基本原理 |
4.4.2 基于滤波信息辅助的激光雷达定位紧组合算法研究 |
4.4.3 容错导航算法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场巡检UGV自主导航定位平台的构建及验证 |
5.1 引言 |
5.2 地面无人车的自主导航平台构建 |
5.2.1 地面无人车的自主导航平台硬件系统设计 |
5.2.2 地面无人车的自主导航平台软件系统设计 |
5.3 地面无人车的自主导航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学术论文情况 |
(7)某型机雷达系统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故障现象 |
2 故障分析 |
3 排故过程 |
3.1 AIP检查 |
3.2 雷达交联盒检查 |
3.3 雷达安装架检查 |
3.4 处理单元 |
4 电源单元 |
4.1 连接器检查 |
4.2 电源单元拆卸后检查 |
5 天线单元 |
5.1 连接器的检查 |
5.2 天线单元拆卸后检查 |
6 总结 |
(8)数控加工中心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架构 |
2 主轴负载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2.1 基于负载信号的监测系统设计 |
2.2 数据分析 |
2.2.1 基于小波分析的负载监测方法 |
2.2.2 基于阈值法的负载监测方法 |
3 主轴负载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
3.1 数据采集 |
3.2 数据处理 |
3.2.1 基于小波的数据分析 |
3.2.2 基于阈值法的数据分析 |
4 结语 |
(9)盾构机电气故障智能诊断及掘进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盾构机工作原理及电气故障诊断方法 |
2.1 盾构机简介 |
2.2 盾构机子系统的简要介绍 |
2.3 盾构机工作流程 |
2.4 盾构机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 |
2.5 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 |
2.5.1 故障特征的提取方法 |
2.5.2 故障诊断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3 盾构刀盘电机的故障仿真研究 |
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
3.2 异步电机常见故障类型 |
3.2.1 定子故障 |
3.2.2 转子故障 |
3.2.3 气隙偏心故障 |
3.3 异步电机常见故障的机理分析 |
3.3.1 定子匝间短路故障特征机理分析 |
3.3.2 转子断条故障特征的机理分析 |
3.3.3 偏心故障特征的机理分析 |
3.4 基于Maxwell电机模型的建立 |
3.5 电机转子断条故障电磁场分析 |
3.5.1 断条故障的设置方法 |
3.5.2 转子断条对磁力线的影响 |
3.5.3 断条故障对气隙磁场的影响 |
3.5.4 断条故障对定子绕组电流的影响 |
3.5.5 不同负载状态下断条对故障对定子绕组电流的影响 |
3.5.6 断条故障对电磁转矩及转速的影响 |
3.6 电机匝间短路、缺相、静态偏心故障电磁场分析 |
3.6.1 匝间短路、缺相、静态偏心故障的设置方法 |
3.6.2 匝间短路、缺相、静态偏心故障对磁力线的影响 |
3.6.3 匝间短路、缺相、静态偏心故障对气隙磁场的影响 |
3.6.4 匝间短路、缺相、静态偏心故障对定子绕组电流的影响 |
3.6.5 不同负载状态下匝间短路故障对定子绕组电流的影响 |
3.6.6 匝间短路、缺相、静态偏心故障对电磁转矩和转速的影响 |
3.7 本章小结 |
4 改进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 |
4.1 小波包分析 |
4.1.1 小波包定义 |
4.1.2 小波包分解与重构算法 |
4.1.3 故障特征向量的提取 |
4.2 粒子群算法的改进及故障诊断的步骤 |
4.2.1 基本粒子群(PSO)算法 |
4.2.2 粒子群算法的改进 |
4.2.3 标准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
4.2.4 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 |
4.2.5 故障诊断流程 |
4.3 仿真实验及诊断结果 |
4.4 结果分析 |
4.5 刀盘电机故障诊断系统 |
4.5.1 故障诊断模块 |
4.5.2 故障诊断模块的运行机理 |
4.5.3 故障诊断系统功能的实现及结果展示 |
4.6 本章小结 |
5 盾构掘进参数的获取方案设计 |
5.1 需求分析 |
5.2 不同监控方案的特点 |
5.2.1 基于组态王监控方案的特点 |
5.2.2 基于OPC监控方案的特点 |
5.2.3 基于智能网关监控方案的特点 |
5.3 基于智能网关的远程监控方案设计 |
5.3.1 系统框架设计 |
5.3.2 通信方式的选择 |
5.3.3 开发环境选择 |
5.3.4 通信协议的研究 |
5.4 监控系统功能实现 |
5.4.1 系统后台逻辑开发 |
5.4.2 系统前端页面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盾构机掘进参数的优化研究 |
6.1 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
6.2 基于BP的参数预测 |
6.3 结果分析 |
6.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参数优化预测系统 |
6.4.1 参数优化模块 |
6.4.2 参数优化模块的运行机理 |
6.4.3 参数优化预测系统的功能实现及结果展示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汽车冲压生产线状态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系统需求分析 |
1.4 系统监测参数研究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方案设计 |
2.1.1 系统总体方案 |
2.1.2 系统故障诊断方案 |
2.2 系统功能分析与模块设计 |
2.2.1 系统功能分析 |
2.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搭建与集成 |
3.1 硬件总体分析 |
3.1.1 数据采集分析 |
3.1.2 数据处理存储与显示分析 |
3.2 硬件选型 |
3.2.1 数据采集模块 |
3.2.2 数据处理存储与显示模块 |
3.3 硬件集成方案 |
3.3.1 传感器数据采集方案 |
3.3.2 图像比较数据采集方案 |
3.3.3 热红外数据采集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总体分析 |
4.2 软件设计及实现 |
4.2.1 多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 |
4.2.2 客户端人机交互模块 |
4.3 基于特征字典的故障诊断 |
4.3.1 数据预处理 |
4.3.2 数据字典提取 |
4.3.3 故障分类具体实现 |
4.4 数据存储设计 |
4.4.1 数据存储方式 |
4.4.2 数据库结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实现与测试环境 |
5.2 系统实现及运行结果 |
5.2.1 实时数据采集与显示 |
5.2.2 系统数据查询与导出 |
5.2.3 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 |
5.3 系统测试 |
5.3.1 通信测试 |
5.3.2 功能测试 |
5.3.3 性能效率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课题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专利目录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C.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四、基于工控机的雷达故障专家诊断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QTT的特种印刷设备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江朋. 南昌大学, 2021
- [2]基于故障树的船舶导航雷达发射系统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理研究[J]. 余枫,杨晓,李邵喜,陈海力. 天津航海, 2020(04)
- [3]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张力主动调节系统容错控制研究[D]. 臧万顺.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4]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试验研究[D]. 邓戬. 吉林大学, 2020(03)
- [5]机上故障诊断系统研究与设计[D]. 张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6]基于激光雷达辅助的机场巡检UGV自主导航定位技术[D]. 付相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7]某型机雷达系统故障分析[J]. 王鹏,郝田义,管强,王兴延,许克勤. 电子世界, 2020(03)
- [8]数控加工中心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张汞齐.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9]盾构机电气故障智能诊断及掘进参数优化研究[D]. 车文龙.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10]汽车冲压生产线状态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春燕. 重庆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