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7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燕,王翠莲,李惠菊,李玉梅,张春梅[1](2022)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脑卒中病区确诊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分别按照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住院时间、住院满意度、焦虑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结论 ERAS理念应用于老年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焦虑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住院满意度。
马春红,张玲霞[2](2022)在《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CIA)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CIA治疗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均连续护理1周。记录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护理前、护理1周时,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精神状态;记录两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1周时,两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1周时,两组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穿刺点局部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更利于提高颅内动脉瘤CIA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费雅雅,顾宇丹,张洋[3](2021)在《思维导图应用于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制订思维导图进行术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教育前后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我效能感、生存质量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教育1个月后健康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育1个月后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育1个月后疼痛、外貌、工作、活动能力、娱乐/消遣、吞咽、咀嚼、肩部功能及说话交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应用于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可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耿介文,翟晓东,吉喆,向思诗,冯华,王天龙,刘健,朱巍,李文强,米热扎提·吐尔洪,刘海啸,郭为,伍聪,李路莹,梁锐超,曾云辉,郭慎全,何旭英,张鸿祺,杨新健,屈延,贺民,段传志[4](2021)在《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文中研究说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较为常见,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率、致残率高。UIA诊疗过程包括动脉瘤检出、评估破裂风险及治疗获益、治疗策略选择及术后随访等,对UIA的全面了解和精准评估有助于更好地治疗该疾病。2015年美国卒中协会出版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此后关于UIA的高质量研究及先进的诊疗技术陆续发布,但目前仍缺乏适合中国人群的UIA诊疗指南推荐。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十三五"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该指南对UIA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介入治疗、开颅治疗及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撰写,旨在以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我国UIA的规范性诊疗。
袁云仙[5](2021)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Hunt-Hess低分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讨论预见性护理在Hunt-Hess低分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调查的对象为来绵竹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患者,共有100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更优;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对于Hunt-Hess低分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心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刘芬,刘耀君[6](2021)在《聚焦护理模式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心理状况、自理能力、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应用聚焦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医院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50例,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聚焦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心理状况、自理能力及疾病不确定感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UIS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护理模式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促进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提升,且满意度高。
任贵娥[7](2021)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质性研究了解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体验,深入了解照顾者照顾负担情况,为量性研究照顾者负担水平及影响因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量性研究详细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的主要因素,旨在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提高照顾者照顾技能,促进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1)2020年3月—2020年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12名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其进行详细访谈,利用Colaizzi现象学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2)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山西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14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Zrait负担量表(Z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照顾者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pe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1)质性研究:通过分析访谈资料提炼出6个照顾负担主题:沉重的心理负担;护理病人的技能及知识缺乏;对未来生活充满担忧;社交受限;经济压力过重;社会及家庭支持匮乏;(2)量性研究:照顾负担得分为(39.15±7.6)分,轻度或无负担13例(9.03%),中度负担39例(27.08%),重度负担92例(63.89%)。Person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与照顾负担呈负相关(r值为-0.215,P<0.01),焦虑抑郁与照顾负担呈正相关(r值为0.486,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患者年龄、付费方式、术后并发症、照顾者年龄、文化程度、照顾时间、与患者关系、社会支持、焦虑抑郁是影响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R2=0.662,F=34.846,P<0.01)。结论:医院-家庭-社会应高度重视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的身心状况,针对照顾者存在的照顾负担,及时缩短照顾时间,给予经济帮助,有效的心理疏导,加大社会支持力度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缓解其照顾负担,进而提高照顾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曾张伟[8](2021)在《血管内治疗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心理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血管内治疗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心理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目的:探究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血管内治疗对患者神经心理与认知功能的影响、UIA患者神经心理与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及焦虑、抑郁随时间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筛选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UIA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心理评估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认知功能评估采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数字广度顺序测验、数字符号转化、连线测试A、波士顿命名测试量表来评估整体认知功能、记忆能力、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能力。心理评估由2名具有资质的心理医师来完成,认知评估由1名具有资质的心理医师来评估,分别于住院时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术后6月、术后12月行焦虑、抑郁、认知功能测试,测试后仔细检查量表、查缺补漏。通过非参数的符合秩检验、配对卡方检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血管内治疗对焦虑、抑郁发生率及程度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非参数的符合秩检验、多因素二元logical回归分析血管内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共156例UIA患者符合条件,其中11(7.05%)例失随访,最终145(92.95%)例患者纳入研究。1、血管内治疗对焦虑、抑郁的影响及焦虑、抑郁随时间变化:血管内治疗后焦虑发生率较术前明显降低(52.4%vs35.9%,P<0.05),术后HAMA总分、精神性焦虑分值、躯体性焦虑分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血管内治疗后抑郁发生率较术前明显降低(46.9%vs31.7%,P<0.05),术后HAMD总分、阻滞、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认知、绝望感得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体重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UIA患者入院时的焦虑、抑郁程度正相关(r=0.912),在出院时、术后6月、术后12月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程度随时间明显降低(均P<0.05)。2、焦虑、抑郁影响因素:UIA患者的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及发现方式对焦虑、抑郁有明显影响(P<0.05),经济条件较差、文化程度较低、有头痛、头晕等症状患者较容易发生焦虑、抑郁,UIA患者的年龄、性别、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部位、动脉瘤个数、是否有慢性病对焦虑、抑郁无明显影响(P>0.05)。3、血管内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随时间变化趋势:UIA患者在血管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数字广度顺序测验、数字符号转化、连线测试A、波士顿命名测试量表得分无明显差异。UIA患者在出院时、治疗后6月、治疗后12月的各项认知功能随着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差异。4、整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UIA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受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影响(P<0.05),文化程度较低患者较文化程度高患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高,年龄越大患者越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动脉瘤发现方式、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部位、动脉瘤个数、性别、是否有慢性病、经济条件等对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研究结论:血管内治疗能明显降低UIA患者的焦虑、抑郁的程度及其发生率且随时间逐渐降低。血管内治疗不会损害UIA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记忆能力、执行功能、注意力及语言能力且随着时间保持稳定。第二部分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心理的影响研究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干预对UIA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探索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模式的作用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筛选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长海医院脑血管中心、经HAMA或HAMD评估为抑郁或者焦虑的106例UIA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在住院当天及出院当天行焦虑、抑郁评估,常规组予以一般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在血管内治疗前后各行一次认知行为疗法,通过非参数的两独立样本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对焦虑、抑郁及其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结果:共纳入106例患者,干预组组53例,其中49例患者同时患有焦虑、抑郁,2例仅有焦虑,2例仅有抑郁,51例焦虑患者中肯定有明显焦虑14例,肯定有焦虑11例,可能有焦虑26例,51例抑郁患者中肯定有抑郁17例,可能有抑郁34例;常规组53例,其中48例患者同时患有焦虑、抑郁,2例仅有焦虑,3例仅有抑郁,50例焦虑患者中肯定有明显焦虑15例,肯定有焦虑12例,可能有焦虑23例,51例抑郁患者中肯定有抑郁16例,可能有抑郁35例。两组患者年龄、慢性病基础、性别、动脉瘤发现方式、动脉瘤大小、数量、部位、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心理行为疗法干预对焦虑、抑郁影响: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焦虑、抑郁总分及各分项分数无明显差异,予以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得分和精神性焦虑得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予以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及绝望感明显低于常规心理护理患者(P<0.05),而体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无明显改变(P>0.05)。2.心理行为疗法干预对不同程度焦虑的影响:(1)29例肯定有明显焦虑UIA患者中,14例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的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得分和精神性焦虑得分较15例常规心理护理患者无明显差异;(2)23例肯定有焦虑组患者中,11例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的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得分和精神性焦虑得分较12例常规心理护理患者明显差异(P<0.05);(3)49例可能有焦虑组患者中,26例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的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得分和精神性焦虑得分较23例常规心理护理患者明显差异(P<0.05)。3.心理行为疗法干预对不同程度抑郁的影响:(1)33例肯定有抑郁UIA患者中,17例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除了认知障碍外,HAMD抑郁总分及焦虑躯体化、体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较16例常规心理护理患者无明显差异;(2)69例可能抑郁UIA患者中,34例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及绝望感较35例常规心理护理患者明显降低,而体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无明显改变。研究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较一般心理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其中对于轻中度焦虑、抑郁心理干预疗效明显,对于程度较重的焦虑、抑郁患者建议采取药物和心理的联合干预。
靳素彬[9](2021)在《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IA)是一种在中国发病率较高的威胁老年人生命的脑血管疾病。在其治疗方案中,除去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显微外科夹闭手术是传统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方法,该方法安全、可靠、可控,具有直观、复发率低、花费少、可解除占位效应等优点。但术后有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对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可以有效干预影响预后因素,改善患者预后。本文主要研究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夹闭术治疗的12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术前评估:Hunt-Hess分级、术前CT Fisher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Score,GCS);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机(是否是3天内早期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3-6个月,复查颅脑CTA或DSA观察有无复发。并在术后3个月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评价患者的疗效,以0-2分为预后良好、3-5分为预后不佳、6分患者死亡。应用SPSS 26.0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各指标间有无相关性,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年龄、合并高血压、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4例病例,其中69.35%患者预后良好,24.19%患者预后不佳,6.45%患者死亡。术后随访时间在3-6个月,复查颅脑CTA或DSA观察动脉瘤均无复发。结论:1.影响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夹闭手术的预后因素较为复杂,年龄、伴有高血压、术前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预后均有不同程度影响。2.对老年动脉瘤患者需综合全面分析病情后,依据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前评估等制定治疗方案,破裂患者应尽量尽早手术,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朱蕊[10](2021)在《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以过渡理论为理论框架,了解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现状,探讨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其出院准备度水平积极寻求干预方案,对减少非计划性再入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抽取172例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内容包括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出院准备度量表,调查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水平,探讨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用Excel对所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信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得分为(101.26±11.86),三个维度的得分情况:个人状态(24.91±3.61)分;适应能力(42.04±5.71)分;预期支持(34.31±4.15)分。2.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出院指导质量总得分(144.92±14.34),三个维度的得分情况:需要内容(41.95±7.62);获得内容(42.01±7.45);指导效果及技巧(102.91±9.46)。3.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社会支持总得分(40.47±5.16),三个维度得分情况:客观支持(10.23±1.65);主观支持(22.46±3.16);支持的利用度(7.74±1.66)。4.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总得分(28.56±5.41),在172例老年PCI术后患者中,有95例患者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达到了总人数的55.2%。5.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后得出,一般自我效能、出院指导质量、社会支持与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院准备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6.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服药种类、住院时间的出院准备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后经多元线性回归后分析得到,出院指导质量、一般自我效能、年龄、社会支持、服药种类、文化程度、住院时间可解释出院准备度总变异的67.8%。结论:1.本课题调查了172例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总体出院准备度处于中高水平。2.影响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因素包括服药种类、社会支持、文化程度、一般自我效能、年龄、出院指导质量、住院时间。其中,服药种类越多、年龄越高、住院时间越长,老年PCI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越低;文化程度越高、一般自我效能越高、出院指导质量越高、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老年PCI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越高。
二、27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7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ERAS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评估工具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2 两组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比较 |
2.3 两组焦虑水平比较 |
3 讨论 |
3.1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3.2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住院满意度 |
3.3 降低患者焦虑水平 |
(2)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
2.2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1周时生活质量比较 |
2.3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1周时精神状态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思维导图应用于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 |
2.2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自我效能感比较 |
2.3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1 思维导图应用于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汇总可有效提升健康知识掌握度 |
3.2 思维导图应用于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可有效提升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 |
3.3 思维导图应用于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4)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论文提纲范文)
1 UIA流行病学特点、证据推荐等级 |
1.1 UIA流行病学 |
1.1.1 |
1.1.2 |
1.1.3 |
1.2 证据、推荐等级 |
1.2.1 |
1.2.2 |
2 UIA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 |
2.1 UIA的症状、体征 |
2.2 影像学检查 |
2.2.1 MRA: |
2.2.2 CTA: |
2.2.3 DSA: |
2.2.4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vascular wall imaging,HR-VWI)及新的影像学技术 |
2.2.4. 1 HR-VWI: |
2.2.4. 2 影像学诊断新技术: |
3 风险评估、诊疗决策 |
3.1 总体介绍(破裂和增大) |
3.2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
3.2.1 高血压: |
3.2.2 吸烟: |
3.2.3 既往SAH史: |
3.2.4 家族性动脉瘤史: |
3.2.5 其他危险因素: |
3.3 形态学危险因素 |
3.3.1 直径: |
3.3.2 纵横比(aspect ratio,AR): |
3.3.3 尺寸比(size ratio,SR): |
3.3.4 动脉瘤部位: |
3.3.5 不规则性: |
3.3.6 其他测量参数: |
3.4 血流动力学危险因素: |
3.4.1 动脉瘤形成: |
3.4.2 动脉瘤增大: |
3.4.3 动脉瘤破裂: |
3.5 血管壁病理特征及HR-VWI |
3.5.1 颅内囊性动脉瘤血管壁病理特征: |
3.5.2 颅内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风险预测: |
3.5.2. 1 评估动脉瘤壁炎性反应: |
3.6 人工智能预测模型 |
3.6.1 传统预测模型: |
3.6.2 人工智能预测模型: |
3.7 低风险UIA随访 |
4 介入治疗 |
4.1 适应证 |
4.2 囊状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
4.2.1 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式: |
4.2.1. 1 单纯弹簧圈栓塞: |
4.2.1. 2 球囊辅助栓塞: |
4.2.1. 3 支架辅助栓塞: |
4.2.1. 4 FD: |
4.2.1. 5 覆膜支架置入术: |
4.2.2 介入材料选择适应证: |
4.3 非囊性动脉瘤 |
4.3.1 IDA: |
4.4 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 |
4.5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 |
5 开颅治疗 |
5.1 适应证 |
5.1.1 开颅手术的疗效: |
5.1.2 开颅手术的风险: |
5.1.3 开颅手术的危险因素: |
5.2 夹闭手术 |
5.2.1 外科技术的进步: |
5.2.2 夹闭术中影像技术: |
5.2.3 术中监测及血流控制: |
5.2.4 夹闭手术经验与预后: |
5.3 血管旁路移植联合动脉瘤孤立术 |
5.3.1 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方式: |
5.3.2 侧支循环评价: |
5.3.3 手术适应证: |
5.4 开颅术中的麻醉 |
5.4.1 麻醉监测: |
5.4.2 麻醉药物: |
5.4.3 麻醉管理要点 |
5.4.3. 1 颅内压管理: |
5.4.3. 2 血流动力学管理: |
5.4.3. 3 术中脑保护: |
5.4.3. 4 呼吸管理: |
5.4.3. 5 体温管理:诱导性低体温是否是一种有意义的神 |
5.4.3. 6 血糖管理: |
5.5 围术期用药 |
5.5.1 渗透性脱水剂: |
5.5.2 抗癫痫药物: |
5.5.3 抗血管痉挛药物: |
6 术后随访 |
6.1 随访方式及时间点 |
6.1.1 随访方式 |
6.1.1. 1 DSA: |
6.1.1. 2 MRA: |
6.1.1. 3 CTA: |
6.1.2 随访时间: |
6.2 随访期宣教(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
6.2.1 HRQo L的评价方式: |
6.2.2 UIA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
6.2.2. 1 治疗方式: |
6.2.2. 3 精神心理状况与认知功能: |
6.2.3 干预措施: |
6.3 复发处理 |
参与讨论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
(5)预见性护理应用于Hunt-Hess低分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的评分情况对比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6)聚焦护理模式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心理状况、自理能力、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MUI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7)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部分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的质性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沉重的心理负担 |
2.2 护理病人的技能及知识缺乏 |
2.3 对未来生活充满担忧 |
2.4 社交受限 |
2.5 经济压力过重 |
2.6 社会及家庭支持匮乏 |
3 讨论 |
3.1 高度关注照顾者身心状况,减轻其心理负担 |
3.2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照顾技能 |
3.3 加强社会支持保障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负担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调查工具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颅内动脉瘤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情况 |
2.2 颅内动脉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人口学资料 |
2.3 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负担得分情况 |
2.4 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情况与常模比较 |
2.5 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负担得分在患者一般资料及疾病情况的差异比较 |
2.6 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单因素分析 |
2.7 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
2.8 颅内动脉瘤照顾者照顾负担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颅内动脉瘤患者对照顾负担的影响 |
3.2 颅内动脉瘤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情况 |
3.3 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水平 |
3.4 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社会支持水平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总结 |
1 研究总结 |
2 创新性 |
3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血管内治疗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心理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血管内治疗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心理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二部分 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心理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神经心理、认知及其干预的影响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理论依据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样本量的估算 |
2.3 研究工具 |
2.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3.2 出院准备度量表 |
2.3.3 出院指导质量量表 |
2.3.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
2.3.5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 |
2.4 资料收集方法 |
2.5 资料整理与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6.1 研究设计阶段 |
2.6.2 数据调查阶段 |
2.6.3 数据录入及整理阶段 |
2.7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老年PCI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 |
3.1.1 老年PCI术后患者人口学特征资料 |
3.1.2 老年PCI术后患者疾病相关资料 |
3.2 老年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 |
3.3 老年PCI术后患者出院指导质量现状 |
3.4 老年PCI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
3.5 老年PCI 术后患者一般自我效能现状 |
3.6 老年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分析 |
3.6.1 老年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在人口学特征资料的差异 |
3.6.2 老年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在疾病相关资料的差异 |
3.6.3 老年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的相关性 |
3.6.4 老年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
3.6.5 老年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与一般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
3.7 老年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多元线性回归 |
4 讨论 |
4.1 老年PCI术后患者人口学特征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 |
4.1.1 老年PCI术后患者人口学特征资料 |
4.1.2 老年PCI术后患者疾病相关资料 |
4.2 老年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现状 |
4.3 老年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多因素分析 |
4.3.1 年龄 |
4.3.2 文化程度 |
4.3.3 服药种类 |
4.3.4 住院时间 |
4.3.5 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 |
4.3.6 出院准备度与社会支持 |
4.3.7 出院准备度与一般自我效能 |
4.3.8 其他相关影响因素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本研究自我创新性评价 |
附录 |
附表一、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
附表二、出院准备度量表 |
附表三、出院指导质量量表 |
附表四、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
附表五、一般自我效能量表 |
附表六、出院准备度量表使用授权书 |
参考文献 |
综述 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27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王晓燕,王翠莲,李惠菊,李玉梅,张春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22(03)
- [2]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的影响[J]. 马春红,张玲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22(04)
- [3]思维导图应用于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J]. 费雅雅,顾宇丹,张洋. 中国现代医生, 2021(34)
- [4]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J]. 耿介文,翟晓东,吉喆,向思诗,冯华,王天龙,刘健,朱巍,李文强,米热扎提·吐尔洪,刘海啸,郭为,伍聪,李路莹,梁锐超,曾云辉,郭慎全,何旭英,张鸿祺,杨新健,屈延,贺民,段传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1(09)
- [5]预见性护理应用于Hunt-Hess低分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袁云仙. 黑龙江医学, 2021(16)
- [6]聚焦护理模式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心理状况、自理能力、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 刘芬,刘耀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16)
- [7]颅内动脉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 任贵娥.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8]血管内治疗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心理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D]. 曾张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9]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靳素彬.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10]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朱蕊.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