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探索

市政府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探索

一、开发地市级政府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张林轩,储节旺,蔡翔,杜孟飞[1](2021)在《我国地市级政府数据开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以安徽省为例》文中提出[目的 /意义]政府数据开放是近年来国际公共管理学界和大数据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推进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把握政府数据开放现状、探索数据平台建设模式、剖析关键管理问题是我国政府进行数字政府建设和实现大数据驱动公共治理的基础。[方法/过程]在对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基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安徽省各地市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门户平台数据信息的网络调研方法,从开放数据的数据准备、数据管理、平台功能等方面出发,研究安徽省地市级政府数据开放状况。[结果 /结论 ]研究表明,目前地市级政府数据开放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顶层设计、健全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提高政府数据开放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依托平台推动大数据创新利用等举措,方能推动地市级政府数据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李珍珍[2](2020)在《公众线上诉求模式与影响因素 ——基于多源数据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对公共生活的渗透和数字政府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各地方政府为公众开通了多种在线平台,公众可以登录这些平台对政府提出投诉、建议、咨询和求助。2016年以来,“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成为国家对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新要求,在这项“上网令”之后,各地方政府部门迅速建立和完善在线诉求平台的工作机制,平台答复率明显提高,引发了当前公众线上诉求繁荣的现象。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民留言规模在2015年不足15万件,而在2020年仅上半年度就超过30万件;青岛市政府信箱来信规模在2015年约为4万件,而在2019年超过9万件。公众线上诉求是政民互动的突出表现形式,可用来理解当代国家—社会关系。已有文献对公众诉求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性阶段,本项研究旨在探究当前公众线上诉求模式及其解释因素。公众线上诉求包含多个维度,本文重点研究该现象的四个维度,分别是发生规模、渠道使用、公开留言以及对政府回应的评价。发生规模指地区公众线上诉求总量;渠道使用指公众进入诉求平台所用的渠道;公开留言指公众在平台上选择将自身诉求内容对其他网民可见;回应评价指公众对政府答复其诉求的满意度评价。这些维度涉及到政治信任、国家信息收集、个体信息披露以及政治支持,是解读当代国家—社会关系的重要角度。为了解释这四个维度,本项研究从政治、技术和议题三个方面探究理论线索。政治因素指政府和官员的意愿、动机和工作能力;技术因素指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议题因素指公众诉求的具体客观内容。三种因素作用于四个维度,构成公众线上诉求的政治逻辑、技术逻辑和议题逻辑。为检验公众线上诉求的四个维度与三种逻辑,本项研究收集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和青岛市政府信箱的线上诉求痕迹大数据,并结合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百度检索指数、政府热线评估等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结构主题建模,研究发现如下。(1)地级市的公众线上诉求规模受到政治、技术和议题因素三重影响:在政治因素上,公众对地方政府的回应性感知越高,地级市线上诉求规模越大;在技术因素上,互联网扩散和规模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但是互联网扩散和回应性感知之间存在正向交互效应;在议题因素上,地方环境污染程度越高,环境保护议题越突出,因此线上诉求发生规模越大。(2)渠道使用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手机硬件和软件的广泛应用使得公众逐渐转向使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渠道,对移动互联网渠道的使用甚至超过了对PC互联网渠道的使用;此外,由于农村居民更有可能是仅以手机为上网设备的网民群体,对移动互联网渠道的依赖性更高。(3)公开留言受到议题因素的影响:议题类型、议题领域、议题抱怨对象的公共性越强,留言就越有可能被公开。在议题类型上,建议和投诉比咨询和求助的公共性更强,因此这些议题类型的留言更有可能被公开;在议题领域上,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城市管理等领域比人事管理、计划生育、劳动保证等领域的公共性更强,因此这些议题领域的留言更有可能被公开;在议题抱怨对象上,政府机构比单个政府官员的受众范围更广,因此抱怨对象为政府机构的留言更有可能被公开。(4)回应评价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回应速度越快,公众越有可能满意;政府回应模式出现行动时,公众更有可能满意。公众线上诉求具备制度内参与和互联网络参与的双重特征,国家设置线上诉求平台的出发点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这种参与形式在理论脉络上衔接着四个核心内容:公众输入制度建设、网络国家能力、国家信息收集以及回应型政治。本项研究的意义是拓展了这四个核心讨论。第一,有助于把握我国在互联网时代政治稳定的深层次制度逻辑。国家常常通过成立制度以促进稳定,我国线上诉求平台就是面向广泛公众的意见输入制度。第二,有助于理解我国在互联网时代国家治理与信息技术演进的关系。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最初被视为“解放技术”,但是互联网也能被国家利用用来发动“有序的”政治参与以促进政治稳定,因此互联网络也可能是“巩固技术”。国家日益有能力控制、使用互联网络,发展出强大的网络国家能力,基于互联网络的有序参与就是国家实施网络国家能力的日常政治过程。第三,有助于了解我国国家信息收集的条件和过程。国家治理需要收集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公众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的反馈是国家最重要的治理信息来源,常被用于政策制定、监督下级政府、评估社情民意。第四,有助于深刻把握我国国家治理中的抗争性政治到回应性政治的历史转型。抗争性政治表明,公众需求若无法通过制度内途径得到满足,势必以抗争的形式爆发,化解抗争性政治困境的方法是向回应型政治转型。本项研究结合了政府回应性来考察公众线上诉求,顺应了从抗争性政治到回应型政治的转型趋势,为回应型政府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本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一是提出了一个包含政治、技术和议题的整合性理论框架,将公众诉求放置到“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研究,填补了该主题研究分散、缺乏分析框架的不足;二是在实践层面上,助力国家信息治理能力建设、为打造回应性政府提供建设性意见;三是创新性地结合多源数据进行分析,全面把握我国当前公众线上诉求的特点、趋势与影响因素,为今后政治学与公共管理领域的量化研究方法提供了借鉴。

王明[3](2020)在《县级政府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兴化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网格化社会治理既是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理论创新,也是基层政府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实践探索,自提出和实践以来,就受到政府和学界的普遍重视。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机制,网格化社会治理通过网格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了基层政府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公共服务的高效性,成为地方政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因此,以地方政府网格化社会治理实践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推进措施,不仅有利于深化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也有利于总结地方政府的实践经验。围绕县级政府网格化社会治理这一研究主题,在明确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阐释了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相关概念,阐明了县级政府优化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兴化市的具体实践作为研究案例,总结和分析县级政府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县级政府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完善对策。通过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县级政府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治理机制不够健全、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工作队伍能力不强及群众参与水平不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专职人员配备不充足和基层政府存在认识偏差。根据兴化市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结合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从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一是完善治理机制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明晰网格治理权责分配、优化网格治理运行机制;二是提高网格治理信息化水平方面,要加快网格治理技术革新、完善网格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向智慧型网格转型;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规范人员流动制度、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专职人才保障;四是引导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参与方面,要推进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转变、加强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积极营造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徐秋景[4](2020)在《地市级政府财政预算评审管理研究 ——以晋城市为例》文中指出财政预算评审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财政部门专职评审机构,利用专业技术力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对财政性投资和专项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绩效性等进行统一评价与审查的技术性管理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财政预算评审对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是优化预算资源配置的技术支撑,是服务民生财政的重要一环。能否充分发挥财政预算评审职能,关系财政资金效益是否实现最优,关系纳税人的钱是否花在刀刃上。本文以山西省晋城市财政预算评审为例,对市级评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首先,从财政预算、财政预算管理及财政预算评审等概念出发,通过阐述财政预算评审管理及其内容,从宏观层面对财政预算评审管理及其意义进行了概述。其次,从机构职责、管理依据、管理流程、管理成效等方面,对晋城市财政预算评审管理现状进行了综述。再次,结合晋城评审管理实际,提出了评审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评审管理中的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晋城的财政预算评审管理实践中,主要存在前期评审管理缺位评审干预有限、规程标准等不统一评审规范性弱、评审实际操作中存在部分管理漏洞、信息化系统在实际评审管理中效用低、评审管理风险渐增结论有失公允、人员管理不到位制约评审发展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对评审定位不清认识不够、缺乏统一的评审操作及标准、沟通及监管等执行不力、信息化系统实用性弱、风险防控等管理不到位、激励培训等措施不完善等。对此,本论文提出在今后的评审管理中,应重点从建立健全评审机制体制、规范评审操作提高评审效率、加强财评沟通协调及监管、完善信息化系统、加强管控降低评审管理风险、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人员素质等方面,改进评审工作,提升评审效能,充分发挥评审作用,探索并研究未来预算评审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研究了财政预算评审管理的现有情况,进而以晋城市财政预算评审管理为例探讨了其现状,分析评审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原因,有助于加深对晋城市财政预算评审管理的认识,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对促进财政预算精细化、科学化,保证财政资金合理分配,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意义重大,为晋城市财政预算评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其他地市级评审机构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熊伟[5](2020)在《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问题的整体性治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就业、经商、旅游、生活,一直作为移民输出国的中国正逐步向移民输出、接收双向国转变。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开发开放的重要沿边少数民族自治区,西南边境与越南接壤,1020余公里的中越陆地边界线使大量的非常规移民从广西非法入境并辐射到全国各个省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且规模每年以约10-20%的速度增长,给国家政权安全、社会治理、地区治安等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介绍国内外国际移民治理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证资料,深入阐释当前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问题治理中存在的文化理念、法律政策、治理功能、部门权责、信息资源、国际合作等6个方面碎片化表现,剖析原因所在。同时,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规移民问题治理经验做法,结合广西边境地区实际,进而提出重塑移民文化理念,健全法律体系,整合机构职能、信息资源、公私部门关系,推进国际合作等治理建议,以期对广西边境地区、全国沿边地区非常规移民问题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朱泽[6](2020)在《产业集聚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以潍坊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为例》文中认为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产业集聚单纯由市场推动,会面临产业集聚缓慢、集群发展结构不科学、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这就需要地方政府从政府职能出发,科学定位地方政府所处的角色,采取有效的产业政策来干预产业的集聚过程,获得更加健康、更加高效、更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本文针对潍坊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集聚现象、背景、原因、效果进行归纳概括、分析,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构建时间——政策为轴线的潍坊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政策二维分析框架,得出以下结论:潍坊市在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产业集聚中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产业集群的规划者、产业群发展环境的维护者三次角色定位的转变,在角色定位方面还存在定位不科学的情况;在具体的产业政策分类中以产业布局政策为主,以产业结构政策为辅,缺乏足够且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这说明了地方政府在推进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这既是因为地方政府(地市级)对产业集聚一般规律和促进方法的把握不准,从而导致产业集聚推进工作事倍功半,也是因为地方政府受到政策扶持型产业集聚的上位政府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以及发展规划的限制。

费睿[7](2020)在《县本级政府财政投入对教育经费绩效影响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文中指出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绩效评价是对未来的投资。2012年至今,我国已连续八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但随着内外环境变化及社会经济转型,单纯依据财政投入规模扩大来推动教育的发展难以为继,提高教育经费绩效,兑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承诺势在必行。同时,在我国行政层级及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中,县级政府承上启下,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以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战略部署及顶层规划,探讨县本级财政投入与教育经费绩效的关系是绕不开的重大课题,具有现实必然性和迫切性。依据区域发展与教育发展、财政分权及支出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梳理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与现状,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案例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三个代表性县(区)进行预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目标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作为层次分析法特例,构建包括财政能力、投入规模、投入结构等三项一级指标的县本级财政投入指标体系和包括决策论证、过程监管、目标实现、满意度等四项一级指标的教育经费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2017年广东全121个县(市、区,当年行政区域数)教育经费绩效进行实证评价,并对财政投入与教育经费绩效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整体教育经费绩效水平以及教育公众满意度不高;财政教育投入综合指数与教育经费绩效评分呈正相关,即一般而言,财政教育投入愈丰富的县(市、区)教育经费绩效也愈高,但公众教育满意度偏低且与财政教育投入水平不匹配,县级政府财政能力和财政教育投入规模与教育经费绩效正向相关,高中教育阶段财政投入占比越高教育经费绩效越高。上述结果的成因复杂,引发思考。从多因素交互作用的视域分析,主要在于:目前的财政体制要求县级政府承担重要的教育经费投入责任,但不同区域县级政府财力差异悬殊,虽然标尺式竞争及行政约束下能确保县级财政完成“任务目标”,但实际上不可持续,并衍生新的问题与矛盾。教育经费分配机制不合理、不完善造成教育经费分配结构的失衡,加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县级政府财政效率制约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县级财政投入分化,优质基础教育供给不足与公众对教育产品的高期待形成落差,降低了公众教育满意度。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改善,将影响教育产品的有效供给、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公众对基础教育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财政绩效评价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从“工具—价值”视角,针对广东省教育发展在区域间存在明显差距,公众教育满意度偏低,各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追求教育经费绩效最大化,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应深化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以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关注欠发达县区及低收入阶层、城市外来人口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经费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据实际情况,逐步实现财政支出责任上移,推动基础教育供给全国性均等化,等等。本文构建县本级财政投入指数与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财政绩效评价及县本级财政的视域审视财政投入与教育经费绩效量化关系,并取得广东全省两万多样本的教育满意度调查数据库,力图在理念和数源上有所创新,同时提出驱动教育经费绩效最大化应改革投入体制,促使基础教育供给及财政支出责任上移。但基于抽样调查数源获取及统计数源不完整等限制,研究未能进行历史性比较,对实证结果诠释亦欠缺更系统的理论高度,这也是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林明燕[8](2019)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很多国家将政府数据开放提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将政府数据向公众开放能够激发社会的活力,从各个层面挖掘数据的潜力,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数据的公共价值。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作为政府向公众开放数据的窗口和载体,2009年美国政府开放数据门户网站Data.gov的上线拉开了全球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的序幕,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也提出一系列的要求推动着数据开放的进程。政府绩效评估是衡量政府管理活动效果好坏的标准,为探析当前各地方政府陆续建立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是否发挥了数据开放与市场化开发的目的,研究构建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发展状况展开研究。研究以政府数据开放为背景,以开放政府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现状及特点,以“基础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为一级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设计,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再将这套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到我国目前开放的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进行指标体系的检验,并通过实证结果发现目前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中存在着基础层政策法规数量少、数据层质量不高、平台层功能待完善、应用层利用低等等问题,最后从基础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方面,为优化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更好发展。

姜思佳[9](2019)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时代逐渐向大数据时代迈进,海量的数据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各种数据中,政府数据与其他种类数据相比具有数量庞大、质量高且国民已付费等特点。促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仅有利于企业、个人或其他团体进行利用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或社会价值,还有利于打破部门壁垒,促进政府各部门信息数据资源沟通。2012年上海市成为我国首个开通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省级政府,2014年无锡、湛江等地市级政府也开通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截止到2018年底上线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数已达57个,其中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10个,地市级(含副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47个。但总体来说平台数量并不多,说明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这一政策采纳度并不高,大部分政府还持观望态度。因此,厘清哪些因素影响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的扩散,从而激励更多政府采纳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这一政策创新成为亟待解决问题。本文在政策扩散理论视角下,以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首先,本文对学界关于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和政策扩散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其次,本文从时间、空间和组织层级三个维度分析了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的扩散过程。再次,根据前文提出研究假设并收集相关数据对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区域位置、财政资源、城市行政级别对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扩散的影响不显着;而信息化水平、网络普及率、上级压力、竞争压力和学习倾向与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扩散呈显着正相关。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包括优化政策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同级政府间互动;推行政策试点,提高政府预期收益;合理评估自身政策需求与建设能力。

李荣峰[10](2018)在《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自2015年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来,政府数据开放已然成为关系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议题。政府部门和相关技术企业以强烈的发展使命感、深沉的责任忧患感、顽强的改革进取精神推进政务资源整合和政府数据开放。在当下互联网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快速进步、云计算需求不断增多的大环境下,政府数据开放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依赖不断革新的数据技术与成熟的手段工具,这就给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这种数据开放形式就势而起、快速发展的机会。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服务型、透明型、民主型、阳光型和回应型政府的建设,公民知情权、数据权的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因此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掌握其建设现状,选择恰当研究方法,通过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建设规则等方面的详析精研,针对其中存在的诸多交叉问题和建设桎梏予以可行策略解决。本文除绪论、结论外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概念和理论基础,按政府数据、政府数据开放、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顺序逐步厘定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内涵外延以及分析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相对统一性、数据原始性、开放互动性、动态发展性的特征,并详细剖析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存在平台建设主体不够多元、平台建设内容不够完整、平台建设规则不够完善三方面的问题,而政府思维观念落后、素质能力不足,公众参与热情不高、信息素养有限,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制度不完善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为促进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的策略,认为通过鼓励社会参与、扩大平台建设主体范围,加强跨部门合作、整合平台建设内容,完善数据开放管理机制、健全平台建设规则三方面策略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建设桎梏和前进障碍。

二、开发地市级政府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发地市级政府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地市级政府数据开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以安徽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政府数据开放研究和发展现状
    1.1 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的研究动态
    1.2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实践概况
    1.3 我国代表性地方政府数据开放的现况
2 安徽省地市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现状
    2.1 研究对象及数据获取
    2.2 开放数据准备
    2.3 开放数据管理
        2.3.1 数据发布主体
        2.3.2 开放数据数量
        2.3.3 开放数据覆盖面
    2.4 开放平台功能
        2.4.1 数据发现
        2.4.2 分类导航
    2.5 开放数据利用
3 安徽省地市级政府数据开放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数据开放的法律保障和顶层设计不足
    3.2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不完善
    3.3 政府数据时效性和实用性低
    3.4 政府数据开放的创新利用效果不佳
4 安徽省地市级政府数据开放对策研究
    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顶层设计
    4.2 提升政府数据开放治理效能
    4.3 提高政府数据开放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4.4 依托平台推动大数据创新利用
5 结语

(2)公众线上诉求模式与影响因素 ——基于多源数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研究背景、问题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网络时代的公众与政府互动
        1.1.2 理论背景: 网络空间的公众诉求研究不足
    1.2 研究问题: 公众线上诉求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数据和技术
    1.5 研究创新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公众诉求、线上诉求以及相关概念
    2.2 公众诉求的发展:从线下到线上
        2.2.1 信访制度与群众信访
        2.2.2 电子政务建设与线上诉求
        2.2.3 网络群众路线及其践行
    2.3 公众诉求的特征、功能与后果
        2.3.1 公众诉求的特征
        2.3.2 公众诉求的政治功能
        2.3.3 公众诉求的政治后果
    2.4 制度、技术与参与空间
        2.4.1 参与空间划分
        2.4.2 制度内参与
        2.4.3 互联网络内参与
        2.4.4 制度内线上空间
    2.5 公众线上诉求研究的方法论
        2.5.1 问卷调查数据与传统定量分析
        2.5.2 线上诉求大数据与传统定量分析
        2.5.3 线上诉求大数据与文本分析
    2.6 文献评价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公众线上诉求: 维度及具体问题
        3.1.1 发生规模
        3.1.2 渠道使用
        3.1.3 公开留言
        3.1.4 对政府回应的评价
    3.2 公众线上诉求的模式与影响因素: 整合的分析框架
        3.2.1 政治的逻辑: 政府回应性
        3.2.2 技术的逻辑: 互联网扩散
        3.2.3 议题的逻辑: 环境问题和公共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数据
        4.1.1 线上诉求的痕迹数据介绍
        4.1.2 领导留言板数据
        4.1.3 青岛市政府信箱数据
        4.1.4 其他数据
    4.2 变量与模型设定
        4.2.1 发生规模: 变量与模型设定
        4.2.2 渠道使用: 结构主题模型
        4.2.3 公开留言: 变量与模型设定
        4.2.4 评价回应: 变量与模型设定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发现与主要结果
    5.1 公众线上诉求的模型结果
        5.1.1 模型1: 诉求规模的地域差异与影响因素
        5.1.2 模型2: 诉求渠道的使用模式与影响因素
        5.1.3 模型3: 公开留言的策略选择与影响因素
        5.1.4 模型4: 对政府回应的评价与影响因素
    5.2 实证结果的三种解释逻辑
        5.2.1 政治的逻辑
        5.2.2 技术的逻辑
        5.2.3 议题的逻辑
        5.2.4 三种逻辑之间的关系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发现与反思
    6.2 对政府治理的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领导留言板部分爬虫程序
    附录2 青岛市政府信箱部分爬虫程序
    附录3 山东省网民投诉类留言的主题关键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县级政府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兴化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县级政府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理论阐释
    2.1 县级政府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内涵
        2.1.1 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内涵
        2.1.2 县级政府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内涵
    2.2 县级政府优化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理论依据
        2.2.1 服务型政府理论
        2.2.2 无缝隙政府理论
        2.2.3 协同治理理论
    2.3 县级政府优化网格化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2.3.1 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治理格局
        2.3.2 有利于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2.3.3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3章 县级政府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现状分析——以兴化市为例
    3.1 兴化市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基本现状
        3.1.1 兴化市基本情况介绍
        3.1.2 兴化市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具体进程
        3.1.3 兴化市网格化社会治理取得的成绩
    3.2 兴化市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3.2.1 治理机制不够健全
        3.2.2 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3.2.3 工作队伍能力不强
        3.2.4 群众参与水平不高
    3.3 兴化市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
        3.3.2 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
        3.3.3 专职人员配备不充足
        3.3.4 基层政府存在认识偏差
第4章 县级政府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完善对策
    4.1 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
        4.1.1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4.1.2 明晰网格治理权责分配
        4.1.3 优化网格治理运行机制
    4.2 提高网格治理信息化水平
        4.2.1 加快网格治理技术革新
        4.2.2 完善网格信息平台建设
        4.2.3 积极向智慧型网格转型
    4.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3.1 规范人员流动制度
        4.3.2 完善学习培训制度
        4.3.3 加强专职人才保障
    4.4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参与
        4.4.1 推进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转变
        4.4.2 加强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
        4.4.3 积极营造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4)地市级政府财政预算评审管理研究 ——以晋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财政预算评审及其意义
    1.1 财政预算评审
        1.1.1 财政预算
        1.1.2 财政预算管理
        1.1.3 财政预算评审
        1.1.4 财政预算评审管理及其内容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1.2.2 公共决策预算理论
        1.2.3 委托代理理论
    1.3 加强地市级政府财政预算评审管理的重要意义
        1.3.1 确保地市级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规范使用
        1.3.2 强化财政对地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
        1.3.3 促使项目预算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1.3.4 更好地服务地方政府基本公共建设
第2章 晋城市财政预算评审管理的现状
    2.1 晋城市财政预算评审管理主体及依据
        2.1.1 晋城市财政预算评审机构及职责
        2.1.2 晋城市财政预算评审管理依据
    2.2 晋城市财政预算评审管理过程
        2.2.1 受理项目及审核资料
        2.2.2 制定评审计划
        2.2.3 实施项目初审
        2.2.4 开展项目复核
        2.2.5 征求反馈意见
        2.2.6 出具评审报告
        2.2.7 整理归档
    2.3 晋城市财政预算评审管理成效
        2.3.1 制定了评审管理相关办法流程
        2.3.2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3.3 建立起配套的评审管理体系
第3章 晋城市财政预算评审管理存在问题与原因
    3.1 晋城市财政预算评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前期评审管理缺位评审干预有限
        3.1.2 规程标准等不统一评审管理规范性弱
        3.1.3 评审实际操作中存在部分管理漏洞
        3.1.4 信息化系统在实际评审管理中效用低
        3.1.5 评审管理风险渐增结论有失公允
        3.1.6 人员管理不到位制约评审发展
    3.2 产生相关问题的原因
        3.2.1 对评审定位不清认识不够
        3.2.2 缺乏统一的评审操作及标准
        3.2.3 沟通及监管等执行不力
        3.2.4 信息化系统实用性弱
        3.2.5 风险防控等管理不到位
        3.2.6 激励培训等措施不完善
第4章 加强市级政府财政预算评审管理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评审管理机制体制
        4.1.1 提高财评法律地位明确财评机构性质
        4.1.2 前移评审管理关口参与项目前期规划
        4.1.3 切入概算评审管理优化项目设计
        4.1.4 强化预算约束规范预算编制管理
        4.1.5 建立项目库真正意义上实现“先评审后预算”
    4.2 规范评审操作提高评审效率
        4.2.1 完善评审管理办法及评审操作流程
        4.2.2 建立项目支出标准体系
        4.2.3 规范评审报告提高成果应用
    4.3 加强财评沟通协调及监管
        4.3.1 建立起相关部门联动体系
        4.3.2 重点加强与项目单位的沟通协调
        4.3.3 落实好资料管理、现场踏勘及跟踪评审等监管约束
    4.4 进一步完善评审管理信息化系统
        4.4.1 提高财评管理信息化认识
        4.4.2 创建预算评审信息交流平台
        4.4.3 完善系统实际应用存在问题
        4.4.4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4.5 强化管控降低评审管理风险
        4.5.1 提高评审管理工作透明度
        4.5.2 细化规范各评审管理环节
        4.5.3 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及管理体系
        4.5.4 建立多层级的风险监管体系
    4.6 增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4.6.1 提升评审人员思想及业务素养
        4.6.2 树立服务意识激发人员积极性
        4.6.3 建立省市县各级机构联动机制
        4.6.4 加强对中介机构及外聘人员的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问题的整体性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非常规移民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关于整体性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移民相关概念和主要理论工具
    2.1 移民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国际移民
        2.1.2 “三非”外国人
        2.1.3 非常规移民
        2.1.4 广西边境地区
    2.2 整体性治理理论阐述
        2.2.1 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的背景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2.2.3 整体性治理理论与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治理的关系
第三章 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治理现状概述
    3.1 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概况
        3.1.1 越南籍非常规移民在华基本情况
        3.1.2 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基本现状
        3.1.3 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3.2 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治理相关法律政策梳理
        3.2.1 外国人入境停留法律政策
        3.2.2 外国人在华就业法律政策
        3.2.3 非常规移民处罚法律政策
        3.2.4 涉移民管理部门参与非常规移民治理相关法律政策
        3.2.5 现行中越国际执法合作机制
第四章 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治理的碎片化表现及原因分析
    4.1 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治理的碎片化表现
        4.1.1 文化理念碎片化:难以形成治理共识
        4.1.2 法律政策碎片化:缺少顶层统筹设计
        4.1.3 治理功能碎片化:缺少完整的移民管理链条
        4.1.4 部门权责碎片化:合作共治失灵
        4.1.5 信息资源碎片化:信息分散、集成困难
        4.1.6 国际合作碎片化:难以形成跨国有效治理
    4.2 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治理碎片化的形成原因
        4.2.1 我国在国际移民治理中角色的变化
        4.2.2 中央与地方、不同职能部门间存在利益冲突
        4.2.3 跨部门跨地域协作缺少制度保障
        4.2.4 绩效评估体系不合理
        4.2.5 中越两国国情不同
第五章 国外非常规移民治理及其经验启示
    5.1 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规移民治理的实践
        5.1.1 对非常规移民的政策取向方面
        5.1.2 移民法律体系建设方面
        5.1.3 移民管理机构设置方面
        5.1.4 移民和外籍劳工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5.2 国外非常规移民治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5.2.1 加强中越边界控制,稳妥推进跨境劳务合作
        5.2.2 建立完善的国际移民法律体系
        5.2.3 整合移民管理职能部门
        5.2.4 建立健全境外劳工准入机制
        5.2.5 加强移民管理信息化建设
        5.2.6 加强移民治理国际合作
第六章 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治理的策略探析
    6.1 重塑移民治理文化理念
        6.1.1 明确我国国际移民治理的政策主张
        6.1.2 加强移民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解读
        6.1.3 积极营造非常规移民治理的舆论和文化氛围
    6.2 推进移民管理法律体系建设
        6.2.1 以统一规范的《移民法》整合分散的移民管理法律法规
        6.2.2 以地方性法规破解带有广西特点的治理难题
        6.2.3 以常态严格的联合执法压缩非常规移民活动空间
    6.3 整合移民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
        6.3.1 整合完善国家移民治理新体系
        6.3.2 构建具有广西特点的移民治理机构和职能设置
        6.3.3 建立健全治理协调机制
    6.4 推动治理责任、信息资源、公私部门关系的整合
        6.4.1 改革绩效评估体系和责任激励机制
        6.4.2 整合部门间、政府间信息资源
        6.4.3 以公私部门关系整合推动“政府—社会”合作共治
    6.5 加强非常规移民治理国际合作
        6.5.1 主动参与国际移民管理事务
        6.5.2 加强移民领域国际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产业集聚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以潍坊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理论研究及现状
        1.2.2 国内理论研究及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主要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主要概念
        2.1.1 地方政府
        2.1.2 政府行为
        2.1.3 产业集聚
        2.1.4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
    2.2 基础理论
        2.2.1 产业集聚理论
        2.2.2 政府行为理论
    2.3 产业集聚过程中政府行为作用机理分析
        2.3.1 产业集聚中的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
        2.3.2 产业集聚过程中政府产业政策制定依据
第三章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及其对潍坊市政府行为需求分析
    3.1 潍坊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历程
    3.2 潍坊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3.3 潍坊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过程中的行业特点
        3.3.1 潍坊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规制特点
        3.3.2 潍坊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结构特点
        3.3.3 潍坊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行为特点
    3.4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对潍坊市政府行为的需求
        3.4.1 潍坊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内重点企业的意见
        3.4.2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的需求及发展方向
第四章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中的潍坊市政府行为分析
    4.1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中的政策行为分析框架构建
        4.1.1 政策行为分析框架的二维定义
        4.1.2 政策行为分析框架的文件编码
    4.2 地理信息产业集聚过程中的潍坊市政府角色定位
    4.3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过程中的潍坊市政府行为
    4.4 地理信息产业集聚过程中的潍坊市政府产业发展规划
        4.4.1 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战略定位
        4.4.2 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空间格局
        4.4.3 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发展目标
        4.4.4.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发展方向与重点
第五章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中潍坊市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5.1 政府角色定位不科学
    5.2 缺乏有效的经济规制政策
    5.3 缺乏有效的信息公开政策
    5.4 缺乏产业政策的长效机制
    5.5 缺乏动态比较优势政策的实施路径
    5.6 动态比较优势培育政策覆盖过广,重点不够突出
第六章 为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的潍坊市政府行为建议
    6.1 国内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借鉴
        6.1.1 湖南省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行为经验
        6.1.2 上海市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行为经验
        6.1.3 中山市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行为经验
    6.2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中的潍坊市政府行为建议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县本级政府财政投入对教育经费绩效影响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县级政府教育履职与县本级财政教育投入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教育经费绩效
        三、基础教育与义务教育
        四、公众绩效满意度与公众教育满意度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政府财政教育投入研究
        二、关于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研究
        三、关于财政投入与教育经费绩效关系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一、研究内容
        二、论文结构
第二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理论基础:财政教育投入与支出绩效评价
        一、财政教育投入的理论依据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公共产品特征
        (三)政府教育供给的必要性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第二节 体制嬗变:财政分权与教育投入体制改革
        一、财政分权理论与我国财政体制
        (一)财政分权理论发展
        (二)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变迁
        二、我国教育财政体制改革
        (一)教育财政体制改革进程
        (二)政府间教育支出分担体制改革
        (三)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
    第三节 现状审视: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及县域教育发展困境
        一、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现状分析
        二、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国际比较
        三、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困境
        (一)区域发展失衡
        (二)县级政府角色定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预研究:代表性县域案例及比较分析
        一、案例选择及简介
        二、案例比较分析
    第二节 政策逻辑模型与教育经费绩效评价
        一、政策逻辑模型视角下教育经费绩效生成逻辑
        二、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实践探索
        (一)评价意义
        (二)实践历程
    第三节 变量设定与指标体系建构
        一、财政教育投入综合指数构建
        二、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价值定位
        (二)指标体系构建与论证
    第四节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定
        一、假设提出
        二、模型与分析方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结果
    第一节 实证对象及数源说明
        一、实证对象选择
        二、数源说明
        (一)客观指标数源
        (二)主观指标数源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结果
        一、自变量:县本级政府财政投入
        (一)县本级政府财政投入指数及特点
        (二)按经济水平分类结果
        二、因变量:教育经费绩效
        (一)绩效评价结果及特点
        (二)按地理区域分类结果
        (三)按经济水平分类结果
        (四)按县级政府财政能力分类结果
        (五)按指标层级分类结果
    第三节 回归分析结果
        一、总体回归结果
        (一)变量描述
        (二)相关性分析
        (三)回归分析
        二、具体指标回归结果
        三、分样本回归结果
        (一)按财政投入指数高低分组
        (二)按县级行政区划类型分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果诠释与影响
    第一节 实证检验结论梳理
        一、教育经费绩效总体水平及满意度偏低
        二、财政投入多项指标与教育经费绩效正相关
        (一)财政能力各项指标对教育经费绩效均呈正向影响
        (二)财政投入规模指标对教育经费绩效均呈正向影响
        (三)财政教育投入结构对教育经费绩效的影响各异
        三、教育发展满意度受财政投入各项指标影响较少
        四、教育经费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
    第二节 成因诠释
        一、财政教育投入对教育经费绩效正向效应诠释
        二、教育发展和投入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偏位
        (一)教育发展水平和投入不均衡
        (二)教育资源配置与需求的偏离及成因
        三、标尺竞争下教育投入意愿差异化
        (一)政绩导向的“标尺竞争”
        (二)财政教育投入意愿差异化
        四、教育支出责任划分导致搭便车与责任转嫁并存
        五、公众教育满意度受主客观因素复合影响
        六、其他多重因素影响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第三节 实证结果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对教育产品有效供给的影响
        二、对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影响
        三、对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四、对公众教育满意度影响
        五、对基础教育全过程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议与讨论
    第一节 国外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及启示
        一、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财政体制
        (一)巴西:基于税收三级政府共同投入
        (二)印度:中央与各邦政府共同分担
        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财政体制
        (一)日本: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
        (二)美国:地方政府投入为主
        三、对中国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第二节 提高财政教育经费绩效的思路建议
        一、保障财政教育经费稳定和持续增长
        (一)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教育领域的财权事权关系
        (二)节流与开源并举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二、以结构调整优化财政教育经费配置
        (一)以财政改革提升教育经费配置科学性
        (二)教育经费分配力求兼顾公平和质量
        (三)与教育扶贫工作联动凸现教育经费公共价值
        三、完善及改进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
        (一)构建满意度导向的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二)强化教育经费绩效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度
        (三)加强教育经费使用单位的内部管理
        四、探索优化教育专项资金分配方式和使用绩效
        五、整合优化县级各类教育专项资金
        六、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逐步推广普及基础教育
    第三节 若干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一、关于衡量县级教育财政投入合理性的标准
        二、关于县级财政教育投入与教育公平性
        三、关于贫困县教育财政精准扶贫与农村教育发展
        四、关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权责划分
        五、关于家庭教育支出负重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抽样调查问卷
    附录2:代表性县域深度访问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政府数据开放
        二、政府数据开放平台
        三、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开放政府理论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
第二章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建设现状分析
    第一节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发展历程
        一、传统政务阶段
        二、电子政务阶段
        三、智慧政务阶段
    第二节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建设情况
        一、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概况
        二、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发展特点
    第三节 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一、提高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数据质量的内在要求
        二、缩小省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发展差距的动力源泉
        三、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三章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
        一、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二、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三、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
    第二节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绩效评估指标权重设计
        一、构造层次结构模型
        二、构造判断矩阵
        三、计算重要性排序
        四、一致性检验
        五、绩效评估指标权重与综合评估模型
第四章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证应用
    第一节 评估对象的选择
        一、样本选择的原则
        二、样本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数据采集方法与过程
        一、数据采集方法
        二、数据采集过程
    第三节 评估总体结果及分析
        一、基础层评估结果分析
        二、数据层评估结果分析
        三、平台层评估结果分析
        四、应用层评估结果分析
第五章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的对策优化
    第一节 基础层建设
        一、健全数据开放政策法规,完善平台绩效评估制度
        二、设立统一数据管理机构,完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数据层建设
        一、丰富数据种类,优化数据增量
        二、规范数据分类标准,提高数据易用性
        三、加快数据更新,提高数据质量
    第三节 平台层建设
        一、完善平台导航功能,降低数据获取门槛
        二、提高平台辅助功能,完善在线智能服务
        三、及时回应公众诉求,推动有效互动交流
    第四节 应用层建设
        一、以数据应用为导向,释放数据价值
        二、以数据分析为手段,扩大数据化程度
结论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研究
    2.2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扩散研究
    2.4 研究述评
3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1.1 数据、政府数据的概念
        3.1.2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概念
        3.1.3 政策扩散的概念
    3.2 理论基础——政策扩散理论
        3.2.1 理论内涵
        3.2.2 理论解释
    3.3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扩散的理论分析框架
4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扩散的过程分析
    4.1 时间维度
        4.1.1 前期萌芽发展(2012-2014 年)
        4.1.2 前期缓慢扩散期(2015-2017 年)
        4.1.3 中期快速扩散期(2018 年至今)
    4.2 空间维度
    4.3 组织层级维度
        4.3.1 自上而下的层级扩散
        4.3.2 自下而上的政策采纳和推广扩散
        4.3.3 同一层级的区域内和跨区域扩散
5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研究假设和模型设定
        5.1.1 研究假设
        5.1.2 模型设定
    5.2 变量测量和数据收集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解释变量
        5.2.3 数据收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结果
        5.3.2 讨论
6 总结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启示
        6.2.1 优化政策环境,建立激励机制
        6.2.2 增强地方政府间互动,完善政策学习、交流渠道
        6.2.3 推行政策试点,提高政府预期收益
        6.2.4 正确评估自身需求与能力,提升政策创新采纳的科学性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概念
    (二)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现状
    (二)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三、促进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的策略
    (一)鼓励社会参与,扩大平台建设主体范围
    (二)加强跨部门合作,整合平台建设内容
    (三)完善数据开放管理机制,健全平台建设规则
结论
    (一)主要观点
    (二)创新点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开发地市级政府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地市级政府数据开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以安徽省为例[J]. 张林轩,储节旺,蔡翔,杜孟飞. 情报工程, 2021(04)
  • [2]公众线上诉求模式与影响因素 ——基于多源数据的研究[D]. 李珍珍. 山东大学, 2020(06)
  • [3]县级政府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兴化市为例[D]. 王明. 湘潭大学, 2020(02)
  • [4]地市级政府财政预算评审管理研究 ——以晋城市为例[D]. 徐秋景. 山西大学, 2020(01)
  • [5]广西边境地区非常规移民问题的整体性治理研究[D]. 熊伟. 广西大学, 2020(08)
  • [6]产业集聚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以潍坊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为例[D]. 朱泽.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7]县本级政府财政投入对教育经费绩效影响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D]. 费睿.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8]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D]. 林明燕.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D]. 姜思佳. 武汉大学, 2019(06)
  • [10]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问题研究[D]. 李荣峰. 吉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市政府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