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廊坊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廊坊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石易,于莲,张议元,李忠义[1](2017)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县域经济发展定位与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廊坊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展定位方面要强化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发展天然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以及着力增强城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重点对民营经济主导型、产业集群带动型、环境生态支持型及城乡一体共建型四种模式展开探讨。

马静娜[2](2012)在《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基于三个平原试点县的调查》文中指出森林采伐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也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森林资源质量变化、森林经营者从事森林经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其合法经济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并且最终直接影响到我国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能否顺利实施。虽然我国自1987年开始实施了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为核心的一整套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其对遏制森林无序、过渡采伐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不断加强,以及现代森林经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集体林权制度等林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现行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采伐限额的范围太广、指标分配不透明、采伐类型过多和采伐监督检查难以落实等政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森林可持续发展和经营的重要瓶颈之一。森林采伐管理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政策问题之一,为此,国家林业局自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开展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分析,选择河北省三个平原试点县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参与式访谈方式,分析非公有制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效果,总结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林农对林业采伐改革政策和制度的认知程度以及改革意愿,并试图在尊重林农意愿的基础上对完善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提出合理性建议,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河北省三个平原试点县的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初步成效显着,主要体现在限额管理范围和商品林采伐管理放宽、林木采伐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和无证采伐现象减少等方面。(2)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进展缓慢;二是对规划林地和非规划林地的界定较为混乱;三是土地承包到期后的集中采伐与限额有限的矛盾;四是防护林限伐与生态补偿之间的矛盾;五是育林基金设置与增加农民收入的矛盾。(3)林农对最新的林业采伐管理政策的认知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林农对最新的政策不清楚;二是绝大多数林农对国家实施采伐限额制度改革的目的比较清楚。(4)林农对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的意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无论是规划林地范围内的用材林还是非规划林地范围内的用材林,主伐年龄都应由经营者按照市场行情自行确定。二是非规划林地上的林木不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而且根据采伐量的大小确定是否要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如果采伐面积较大,就必须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如果面积较小,就没必要办理了;规划林地上的林木也不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但是采伐林木时必须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三是对于采伐面积较小(属于非规划林地)的林木,在采伐审批时没必要进行监督检查,也不要求森林经营者必须更新,但是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指导森林经营者及时更新。对于采伐规划林地范围内的林木或属于非规划林地但采伐面积较大的林木,采伐审批时只进行伐前调查设计和伐后验收,取消伐中监督。而且属于规划林地范围内的采伐迹地,必须保证及时更新。为此,在充分了解林农意愿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正在逐步完善的配套改革进程,围绕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保障林农合法权益、提高林农经济收入等改革目标,提出以下建议:建立适应性强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加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协调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土地类型;加大造林补贴力度;尽快完善落实防护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王剑[3](2010)在《内蒙古非公有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培养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有利于推进林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森林资源配置,扩大了造林面积,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双重需求和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在林权改革后,非公有制投资主体可以获取林地使用权和处分权,使得投资林业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把林地当成自己的资产进行管理,这样有利于提高营林的效率,提高造林绿化的步伐,而且会缓解木材供需的矛盾。因此,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我国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与此同时,个体经济和家庭经济在经营林业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生产资料及销售产品方面的信息、技术、资金、人力、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而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使得经营者没有能力和精力来满足林业经营的需要,影响了经营者投资、经营林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迫切的需要构建与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林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本文介绍了日本和美国私有林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国外私有林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并针对内蒙古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现状,运用入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具有代表性的巴彦淖尔市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进行调研,选取了林业散户和林业大户进行分析,从经营者需求角度出发,探讨构建内蒙古非公有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并尝试性的提出完善内蒙古非公有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黄森慰[4](2008)在《私有林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方九省林区为例》文中提出私有林是在集体林权改革的背景下壮大和发展起来的,集体林权改革完善了林业的产权,促进了林业的发展,但是同时也使私有林的经营出现了小规模化和零星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规模的不经济性问题,为了提高私有林经营的效率,适度规模经营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私有林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通过对南方九省的调查,围绕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在提出可能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从合作经营意愿、经营方式选择和承包经营意愿三个角度研究私有林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研究意义、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并对论文分析所用数据进行说明,提出本论文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对私有林相关概念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私有林、非公有制林业和民营林业,私有林各种经营方式定义的界定。同时对私有林经营方式理论发展进行回顾,从文献中得到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启示。第三章,我国南方集体林区包括广东、海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贵州、浙江、广西、安徽等10个省(区),本文以除贵州以外的九个省为例,以林改为背景,研究私有林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介绍南方私有林的社会特征和自然特征,包括对林地规模、林地利用类型、经营的树种、组织形态、林产品生产、林业收入等进行分析;从劳动力、教育等方面分析总结南方九省私有林经营的社会特征。第四章,提出影响经营方式选择的可能因素的假设。设置以下36个指标,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上学人数、劳动力数量、户主是否党员、户主是否村干部、林地总面积、务工收入、农业收入、总收入、经营多种林种、经营林种数、地块数、经营该林种林地的面积、离公路平均距离、有无成熟林、年自投工数、林地使用费、年林业投入、年林业收入、其他林种林地面积、有无林权证、土地肥沃程度、有无地表水、坡度是否超过30度、林产品销售情况、林业有无前途、采伐限额、资金来源、资金易得性、政府补贴、被调查林户家是否遇到林权纠纷、当地林权纠纷、林地易得性、林业税费、对林业是否熟悉。第五章,私有林经营方式影响因素的逻辑斯蒂分析。从合作经营意愿、经营方式和承包经营意愿三个角度分析了私有林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私有林合作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有:林种数、地块数、林地坡度和采伐限额;当前私有林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有两个:林产品销售情况和采伐限额限制的影响情况;承包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有两个:林地使用费和年自投工数。第六章,私有林经营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解释,即对第五章的模型所揭示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分析。第七章,论文总结和政策建议。总结论文观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出发,有效地调节私有林经营方式;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改革采伐限额制度;规范林产品市场;改革和完善林地使用费制度:解决私有林经营的劳力投入不足问题。

刘常玲,丁旭光,高曙海[5](2007)在《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迅猛发展的原因简析》文中研究说明该文重点介绍了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对近几年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并对其发展迅猛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刘常玲[6](2007)在《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北省虽然不是林业大省,但是由于地处环京津和环渤海的特殊地理位置,肩负维护京津生态建设和安全的历史使命,所以改善环京津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和迫在眉睫,也因此决定其发展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作为林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林业的快速发展,为加速河北林业建设提供了可能。到2001年底,全省非公有制林业面积达到179万hm2,占有林地总面积438万hm2的40.8%,2001-2003年,全省民营造林99万hm2,占同期全省造林总面积的76%。全省造林面积在6.67hm2以上的大户达10767户,其中,66.67hm2以上的大户有712户。根据河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汇总结果,到2005年底,全省非公有制林面积154.53万hm2,占35.59%。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领跑着河北的林业建设。但是,非公有制林业在河北的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如:资金筹措困难、林地流转渠道不畅、产权制度不完善、采伐限额政策的限制、税费负担过重、科技水平低、筹集资金困难、林业经营者的法律地位得不到保障等等。全国各省市地区的专家学者对非公有制林业做了理论分析、涵义、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我国以及各地区的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及建议。本文通过学习国内学术界对非公有制林业的文献研究,对国内外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的对比,对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介绍,分析了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经营形式、特点、发展迅猛的原因以及主要经验和体会,并指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河北林业发展的特点,本文重点阐述了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1)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给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2)非公有制林业政策改革包括:①投融资政策改革;②采伐限额政策改革;③税费政策改革。(3)非公有制林业制度改革包括:①林业产权制度改革;②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改革;③非公有公益林国家收购制度的建立。(4)政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5)经营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提出了建立非公有生态公益林的国家收购制度,并创造性的提出了在河北具有建立非公有公益林国家收购制度的小环境,国家政府采购公益林制度的内涵,以及建立国家收购非公有公益林的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建立非公有公益林国家收购制度现实困难及建议等。

李德湘,卓春兰[7](2007)在《关于景宁非公有制造林情况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景宁畲族自治县非公有制造林发展过程、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非公有制造林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

肖艳[8](2007)在《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制度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东北国有林区林业所有制形式单一,造成经济运行效率低下,可采资源枯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林业应运而生,已成为林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实践证明,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举措。然而,现阶段东北国有林区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其中,制度障碍最为关键。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为东北国有林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和制度运行保障,对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科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所界定的非公有制林业是指从产权角度出发,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在林地使用权期限内,依法对林木资源享有所有权的一种林业所有制形式,即以是否拥有林木资源采伐权为标准来判断林业所有制形式。国有林区包括国家直属森工企业和地方政府所属市、县地方林业。由于东北国有林区国有森工企业,以林木资源采伐权为主要标志的林权改革才刚刚起步,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对象系东北国有林区地方林业系统,即吉林省、黑龙江省林业厅所辖市、县地方林业系统的非公有制林业。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制度变迁等为理论支撑,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在剖析东北国有林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以期为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首先,在文献分析和实际调查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国有林区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林权纠纷较多、合理采伐权受限、税费负担重、融资困难和社会化服务滞后等方面。其次,创新性的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构建了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制度体系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东北国有林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产权、采伐限额、税费等制度因素。在定量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制度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阐述了制度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制度体系运行的外部保障。最后,构建了以林权制度为核心,采伐申报制度、税费制度、融资制度和监督制度为保障的制度体系。在剖析现行林权等制度缺陷及成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产权明晰化为基础、以产权安全性为保障、以产权市场化为关键的林权制度;从森林采伐申报、审批和验收等环节构建了森林采伐报审制度;从税费项目和税率水平等角度构建了轻税赋多扶持的税费制度;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角度构建了融资制度;从监督立法、监督机构、监督方式以及监督队伍等方面构建了监督制度。并分别阐述了实施各项制度的配套改革措施。总之,东北国有林区非公有制林业的科学持续发展有赖于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其中,明晰、安全和市场化的林权制度是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核心,实施森林采伐报审制度是落实处置权的关键,实行轻税赋多扶持的税费制度是落实收益权的保证,建立多渠道筹资的融资制度是增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后劲的有力支撑,构建科学高效的监督制度是其他各项制度得以有效落实的保障。

田瑞[9](2006)在《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对于推进林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和林产品的需求,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实施、广大农村和林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近年来,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蓬勃发展,显示出不可挡的趋势,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然而,由于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经济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与发达国家和国内非公有制林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省份相比,在非公有制林业的税收、信贷、基础设施建设、林木采伐管理、产权保护等具体实践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林业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林业产权制度等理论,通过对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背景、历史沿革和现状的回顾和总结,采用综合分析和归纳等方法,对陕西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了我省非公有制林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全文共由8章内容组成。第一章,导言。本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的必要性,界定了研究范围。第二章,非公有制林业的内涵及背景。本章主要阐述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内涵,介绍了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背景,理论基础和法律基础,说明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三章,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本章主要阐述了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历史、现状,非公有制造林的主要形式,说明了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意义和采取的措施。第四章,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章主要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局限性两方面阐明了我省非公有制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第五章,典型案例分析。本章以我省非公有制造林大户石光银为例,阐述了石光银荒沙治理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第六章,国外私有制林业发展的经验借鉴。本章主要阐述了美国、日本、瑞典、德国、芬兰等私有林发达国家发展私有林的经验,提出世界私有林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在促进私有林发展上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法律保护和政府的扶持政策两方面。第七章,解决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本章从优化外部环境和加强非公有制林业自身发展能力两方面阐述了解决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第八章,结论和建议。本章对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了由林业部门出台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进一步促进我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建议。

马明[10](200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林业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下,我国林业发展的现实还远远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阶段,要求林业必须跨越式发展。没有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速度就难以与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相适应。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步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林业的特殊要求。林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林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当前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处于治理与破坏的相持阶段,这一阶段表现出来的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和艰巨性,更是迫切要求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本文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要求,总结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林业生态建设中的“绿色GDP”、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非公制林业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等四个重点问题,从这四个方面着手来加强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加快实现林业的跨越式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认识的逐渐加深,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关注自然生态成本”成为社会共识,“绿色GDP”由此应运而生,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推行“绿色GDP”制度对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三赢”目标,对于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中介绍了生态建设中“绿色GDP”问题的提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开展“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绿色GDP”核算及其森林核算的内容与方法。通过“绿色GDP”问题研究,来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公益林的建设费用投入的总量严重不足,缺口很大,并且公益林建设重点区大多为贫困地区,地方政府很难为公益林建设投入足够的资金。各级林业部门经济实力薄弱,要为公益林投入资金也确有难度。如果没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公益林建设将难以保障。确保稳定的资金投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为了确保生态公益林建设所需的资金,全面抓好公益林建设,持续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必须建立有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本文通过对森林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力求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好的途径。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要想有大的发展,要求非公制林业要有一个快速的发展。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需要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国家制定的林业六大工程规划主要解决了林业生产力布局问题,但在理顺生产关系,制定相关林业政策时,使林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同样重要,其中一项战略

二、廊坊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廊坊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县域经济发展定位与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定位
    2.1 强化民营经济主体地位
    2.2 加快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2.3 发展天然绿色食品加工产业
    2.4 着力增强城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3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3.1 民营经济主导型
        3.1.1 民资聚集型发展模式
        3.1.2 产业联动型发展模式
    3.2 产业集群带动型
        3.2.1 科技密集型发展模式
        3.2.2 特色产业型发展模式
    3.3 环境生态支持型
        3.3.1 绿色生态型发展模式
        3.3.2 休旅养生型发展模式
    3.4 城乡一体共建型
        3.4.1 经济融合型发展模式
        3.4.2 区域毗邻型发展模式

(2)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基于三个平原试点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私有林采伐管理制度现状及其启示
        1.3.1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私有林采伐管理制度现状
        1.3.2 主要启示
    1.4 国内的研究与实践现状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研究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非公有制林业的内涵
        2.1.2 非公有制林业的特点
    2.2 理论基础
        2.2.1 制度变迁理论
        2.2.2 森林分类经营理论
        2.2.3 森林经营理论
3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和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3.1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基本情况
        3.1.1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历程
        3.1.2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
    3.2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定位
        3.2.1 环京津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主体
        3.2.2 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3.3.1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3.3.2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3.3.3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进度安排
4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现状分析
    4.1 调查地区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1.1 调查地区基本情况
        4.1.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2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方式和效果
        4.2.1 因地制宜,自主选择林业采伐管理改革方式
        4.2.2 限额管理范围和商品林采伐管理放宽,提高了林农的积极性
        4.2.3 林木采伐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林农受益
        4.2.4 无证采伐现象减少
    4.3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4.3.1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进展缓慢
        4.3.2 对规划林地和非规划林地的界定较为混乱
        4.3.3 土地承包到期后的集中采伐与限额有限的矛盾
        4.3.4 防护林限伐与生态补偿之间的矛盾
        4.3.5 育林基金设置与增加林农收入的矛盾
5 林农对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的认知及意愿分析
    5.1 林农对最新的林业采伐管理政策的认知状况分析
        5.1.1 林农对国家最新的林业采伐改革政策内容的认知
        5.1.2 林农对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的认知
    5.2 林农对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的意愿分析
        5.2.1 林农对最新的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政策的支持意愿
        5.2.2 林农对用材林主伐年龄确定主体的意愿
        5.2.3 林农对林业采伐限额管理范围的意愿
        5.2.4 林农对林木采伐审批时检查监督的意愿
6 完善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的建议
    6.1 建立适应性强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
    6.2 加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
    6.3 协调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土地类型
    6.4 加大造林补贴力度
    6.5 尽快完善落实防护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3)内蒙古非公有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快速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
        1.1.2 林业产权改革促进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1.1.3 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1.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我国非公制林业及社会化服务体系概述
    2.1 非公有制林业理论基础及政策依据
        2.1.1 市场经济理论
        2.1.2 法律依据
        2.1.3 政策依据
    2.2 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重要性
    2.3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历程
        2.3.1 土地改革时期(1949-1953)
        2.3.2 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1953-1958)
        2.3.3 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8)
        2.3.4 林业“三定”时期(1981-20 世纪90 年代初)
        2.3.5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壮大时期(20 世纪90 年代至今)
    2.4 经营形式
        2.4.1 个体经济(个体独资经营)
        2.4.2 家庭经济
        2.4.3 农户与公司或企事业单位联合经营
        2.4.4 股份合作制
        2.4.5 外商投资
        2.4.6 其它经营形式
    2.5 非公有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念的提出
    2.6 我国非公制林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3 国外私有林服务体系概况
    3.1 日本森林组合介绍
    3.2 美国私有林社会化服务体系介绍
    3.3 国外私有林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借鉴意义
4 内蒙古非公有林业发展情况
    4.1 内蒙古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
    4.2 内蒙古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 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4.2.2 经营者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4.2.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5 巴彦淖尔市非公有制林业服务体系需求分析
    5.1 自然条件
    5.2 林业发展情况
    5.3 巴彦淖尔市非公有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情况
        5.3.1 科技方面
        5.3.2 信息方面
        5.3.3 资金服务
        5.3.4 人力资源
        5.3.5 经营管理
        5.3.6 宣传工作
        5.3.7 中介组织
    5.4 需求分析
        5.4.1 林农的基本信息
        5.4.2 林农面临的问题
        5.4.3 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认知及需求情况
        5.4.4 总结
6 内蒙古非公有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及政策建议
    6.1 内蒙古非公有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6.2 政策建议
        6.2.1 建立健全全新的非公有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关键是政府的引导与扶持
        6.2.2 完善非公有制林业社会化服务市场
        6.2.3 建立健全林业合作经济组织
    6.3 结论与讨论
        6.3.1 林农的需求情况
        6.3.2 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迫切的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6.3.3 构建内蒙古非公有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6.3.4 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私有林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方九省林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数据说明与调查方案
        1.4.1 数据说明
        1.4.2 调查方案
        1.4.2.1 调查目的
        1.4.2.2 调查要求
        1.4.2.3 调查内容
        1.4.2.4 前期准备
        1.4.2.5 调查形式
        1.4.2.6 现场调查质量监控
    1.5 创新之处
2 私有林经营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及现状评述
    2.1 私有林相关概念研究
        2.1.1 私有林与非公有制林业、民营林业
        2.1.2 私有林经营方式定义的界定
        2.1.3 私有林经营方式分类
    2.2 私有林经营方式理论发展回顾
        2.2.1 经营方式选择的意义
        2.2.2 不同经营方式带来不同的经营后果
        2.2.3 经营方式的选择
        2.2.4 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2.3 逻辑斯蒂回归分析
    2.4 文献综合评述
3 私有林发展现状—南方九省问卷调查
    3.1 南方林业经营基本情况
        3.1.1 农村经营林地的规模
        3.1.2 林地利用类型
        3.1.3 经营的主要树种
        3.1.4 最愿意经营的树种
        3.1.5 选择树种的依据
        3.1.6 各地区造林面积
        3.1.7 林产品生产
        3.1.8 林业收入
        3.1.9 林业投入情况
    3.2 南方林业发展的社会特征分析
        3.2.1 劳动力人数
        3.2.2 劳动力年龄
        3.2.3 教育程度
4 经营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假设
    4.1 经营方式实际情况调查
    4.2 相关文献叙述
    4.3 影响因素
        4.3.1 可能影响因素列出的依据
        4.3.1.1 主观条件
        4.3.1.2 客观条件
        4.3.2 可能影响因素的释义
    4.4 变量的设定
    4.5 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5 影响因素的逻辑斯蒂分析(logistic)
    5.1 影响合作经营意愿的因素分析
        5.1.1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5.1.2 模型所揭示的影响因素
    5.2 影响私有林经营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5.2.1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5.2.2 模型所揭示的影响因素
        5.2.2.1 私有林采用承包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5.2.2.2 私有林采用租赁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5.2.2.3 私有林采用股份合作制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5.2.2.4 私有林采用股份制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5.2.2.5 私有林采用联户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5.3 承包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3.1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5.3.2 模型所揭示的影响因素
6 经营方式选择影响因素解释
    6.1 私有林合作经营意愿影响因素解释
        6.1.1 地块数影响
        6.1.2 经营的林种数量影响
        6.1.3 林地坡度影响
        6.1.4 采伐限额影响
        6.1.5 合作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启示
    6.2 私有林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解释
        6.2.1 林产品销售情况
        6.2.2 采伐限额因素影响
        6.2.3 经营方式选择影响因素总结
    6.3 承包经营意愿影响因素解释
        6.3.1 林地使用费
        6.3.2 年自投工数
        6.3.3 私有林最新望经营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启示
7 结论与建议
    7.1 论文总结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自变量的设定
    附件2 样本分布图
    附件3 私有林问卷
致谢

(5)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迅猛发展的原因简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及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
    1.1 国家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
    1.2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
2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原因分析
    2.1 多种经营、以短养长是非公有制林业积累发展的基础
    2.2 政策引导是活水之源
    2.3 物质利益原则是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加速器

(6)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学术界对非公有制林业研究现状
2 非公有制林业的内涵
3 国内外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状况
    3.1 国外林业发达国家私有林发展状况
    3.2 国内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
    3.3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
4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主要经营形式
    4.1 承包制
        4.1.1 家庭承包
        4.1.2 大户承包
        4.1.3 联户承包
        4.1.4 单位+农户联合承包
    4.2 拍卖制
    4.3 股份合作制
    4.4 返租倒包
    4.5 租赁制
    4.6 其他形式
        4.6.1 村投户管
        4.6.2 企业+农户
        4.6.3 个人经营、国家补助
        4.6.4 庄园林业
5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特点
    5.1 投资主体多元化
    5.2 组织管理现代化
    5.3 依托技术高新化
    5.4 生产经营集约化
6 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6.1 多种经营、以短养长是非公有制林业积累发展的基础
    6.2 政策引导是活水之源
    6.3 物质利益原则是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加速器
7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体会
    7.1 解放思想是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前提
    7.2 政策创新是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动力
    7.3 依靠群众是加快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基础
    7.4 科技创新是增强非公有制林业竞争力的支撑
    7.5 管理创新是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保障
    7.6 优化环境是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关键
8 制约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8.1 对非公有制林业重要性的认识严重滞后
    8.2 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的应有地位和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
    8.3 部分林业政策制约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8.3.1 林业税费政策不够合理,税费征收标准过高
        8.3.2 现行采伐限额管理政策不灵活
        8.3.3 现行投融资政策中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8.4 非公有制林业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8.5 政府和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8.5.1 政府服务体系不到位
        8.5.2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严重滞后
    8.6 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自身也存在缺陷
        8.6.1 技术水平低级化
        8.6.2 经营模式家族化
        8.6.3 产业结构趋同化
        8.6.4 用人机制本土化
9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9.1 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9.1.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认识
        9.1.2 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浓厚氛围
        9.1.3 确立非公有制林业的政治地位
        9.1.4 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林业的准入领域
    9.2 关于非公有制林业的政策改革
        9.2.1 投融资政策改革
        9.2.2 采伐限额政策改革
        9.2.3 税费政策改革
    9.3 关于非公有制林业的制度改革
        9.3.1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9.3.2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改革
        9.3.3 非公有公益林国家收购制度的建立
    9.4 政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9.4.1 积极培育活立木市场
        9.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9.4.3 加强科技服务和人才培训
        9.4.4 加强信息和市场服务
        9.4.5 大力发展林业社会化服务中介机构和组织体系
        9.4.6 搞好法律保障服务
        9.4.7 创设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
    9.5 经营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9.5.1 引导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以发展生态与经济兼用型和经济效益型为主
        9.5.2 引导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努力实施可持续经营措施
        9.5.3 积极培植龙头企业
        9.5.4 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实现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9.5.5 加快非公有制林业企业体制改革,着力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10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8)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制度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之处
2 主要概念界定及相关基础理论
    2.1 主要概念界定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2.2.4 资源配置效率理论
        2.2.5 寻租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东北国有林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东北国有林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状况
        3.1.1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历程
        3.1.2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
        3.1.3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 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3.2.1 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影响因素的选择
        3.2.2 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影响因素的界定
    3.3 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3.3.1 AHP法的基本原理
        3.3.2 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影响因素排序
        3.3.3 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影响因素排序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制度体系框架构建
    4.1 非公有制林业制度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4.1.1 制度体系构建的目标
        4.1.2 制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2 非公有制林业制度体系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4.2.1 制度体系构成要素
        4.2.2 制度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3 非公有制林业制度体系构建的外部保障
        4.3.1 以政府为主体提供制度供给和制度保障
        4.3.2 以双重机制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
    4.4 本章小结
5 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林权制度
    5.1 现行林权制度缺陷及成因剖析
        5.1.1 林权界定尚不明晰
        5.1.2 林权缺乏安全性
        5.1.3 林权市场化运作受阻
    5.2 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林权明晰化
        5.2.1 明确林权主体
        5.2.2 界定林权主体之间的权力和义务
        5.2.3 加强林权证管理
    5.3 林权制度改革的保障——林权安全性
        5.3.1 健全保护林权安全的法律法规
        5.3.2 强化林业行政执法
    5.4 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林权市场化
        5.4.1 培育和规范林业要素市场
        5.4.2 建立健全中介组织
        5.4.3 加快非公有制林业信息化建设
        5.4.4 完善森林保险制度
    5.5 本章小结
6 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森林采伐报审制度
    6.1 非公有制林业森林采伐报审制度需求
        6.1.1 现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缺陷
        6.1.2 环境变化引发森林采伐报审制度需求
    6.2 构建非公有制林业森林采伐报审制度
        6.2.1 森林采伐申报制度
        6.2.2 森林采伐审批制度
        6.2.3 森林采伐验收制度
    6.3 森林采伐报审制度的实施保障
        6.3.1 建立健全限制采伐的规章制度
        6.3.2 创立非公有制林业森林经营方案审批制度
        6.3.3 完善森林采伐监督制度
    6.4 本章小结
7 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税费制度
    7.1 林业税费重的成因分析
        7.1.1 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偏差
        7.1.2 林业市场化改革滞后
        7.1.3 分权式财政体制改革的不完善
        7.1.4 地方财政对林业税费的强依赖
    7.2 税费重对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影响
        7.2.1 税费重对非公有制林业生产领域的影响
        7.2.2 税费重对非公有制林业流通领域的影响
    7.3 构建非公有制林业税费制度
        7.3.1 调整税率水平
        7.3.2 规范税费项目
    7.4 非公有制林业税费制度的配套改革措施
        7.4.1 改革现行林业行政管理体制
        7.4.2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7.4.3 加强税费管理法制建设
    7.5 本章小结
8 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融资制度
    8.1 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成因剖析
        8.1.1 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内部成因
        8.1.2 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外部成因
    8.2 构建非公有制林业直接融资制度
        8.2.1 推行股份合作制
        8.2.2 发展林业托管制
        8.2.3 发行林业公司债券或股票
    8.3 构建非公有制林业间接融资制度
        8.3.1 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8.3.2 健全林业基金制度
        8.3.3 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
    8.4 非公有制林业融资制度的配套改革措施
        8.4.1 转变政府职能以优化投资环境
        8.4.2 建立和健全融资法律法规
        8.4.3 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8.5 本章小结
9 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监督制度
    9.1 现行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剖析
        9.1.1 现行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
        9.1.2 现行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存在问题的成因剖析
    9.2 构建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9.2.1 健全林业行政执法监督立法
        9.2.2 强化林业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9.2.3 创建多种林业行政执法监督方式
        9.2.4 规范林业行政执法监督队伍
    9.3 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配套改革措施
        9.3.1 优化林业行政执法监督环境
        9.3.2 发挥监督网络的整体效能
    9.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非公有制林业的内涵及背景
    2.1 非公有制林业的内涵
    2.2 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背景
    2.3 非公有制林业的理论与法律基础
        2.3.1 非公有制林业的理论基础
        2.3.2 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基础
        2.3.3 非公有制林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4 研究的目的意义
    2.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5.1 研究的方法
第三章 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
    3.1 部分发达国家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
    3.2 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现状
        3.2.1 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现状
        3.2.2 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3 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
    3.4 陕西省非公有制造林的发展历程
    3.5 陕西省非公有制造林的主要形式
    3.6 非公有制林业对陕西省林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3.7 陕西省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措施
第四章 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非公有制发展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4.1.1 思想仍不够解放
        4.1.2 林地使用制度不完善,产权不完整
        4.1.3 税费制度仍需完善
        4.1.4 活立木市场尚未形成
        4.1.5 资金投入不足
        4.1.6 鼓励措施不到位
        4.1.7 基础建设滞后
        4.1.8 商品林资源管的过死
        4.1.9 政府和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4.2 非公有制林业自身发展的局限性
第五章 典型案例分析—石光银治沙公司承包造林模式分析
    5.1 石光银治沙公司基本情况
    5.2 石光银治沙公司存在的问题
        5.2.1 治理的成效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5.2.2 国家林业政策难以配套到位
        5.2.3 沉重的债务负担致使治沙公司难以正常运转
        5.2.4 公司经营管理粗放
        5.2.5 公司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偏低
第六章 国外私有制林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6.1 法律是政府管理私有林的基础和依据
        6.1.1 对私有林权给予充分而完整的保障
        6.1.2 对私有林木的采伐和经营只在宏观上要求和规定
        6.1.3 对育林生产行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及规范
        6.1.4 在保持法规延续性的同时,根据私有林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修正相关法律
        6.1.5 注重法律的宣传、执行与执法监督
    6.2 政府对私有林发展的扶持政策
        6.2.1 经济政策扶持
        6.2.2 科研技术上的支持
        6.2.3 社会服务体系
第七章 解决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7.1 优化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7.1.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给非公有制林业应有的政治地位
        7.1.2 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林地使用制度
        7.1.3 进一步完善林业税费制度
        7.1.4 积极培育活立木市场
        7.1.5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7.1.6 落实相关鼓励措施
        7.1.7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7.1.8 改革采伐限额管理办法
        7.1.9 完善林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7.2 加强非公有制林业自身发展能力
        7.2.1 非公有制林业必须采取规模化经营的方式
        7.2.2 非公有制林业必须走企业化生产经营的路子
        7.2.3 非公有制林业必须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7.2.4 非公有制林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7.2.5 非公有制林业必须不断完善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内容、结构及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框架结构
        1.3.3 研究方法
2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科学发展观理论
        2.1.1 科学发展观内涵
        2.1.2 科学发展观的特点
        2.1.3 科学发展观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
    2.2 现代林业理论
        2.2.1 现代林业理论的内涵
        2.2.2 现代林业理论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指导价值
    2.3 所有制理论
        2.3.1 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理论的内容
        2.3.2 所有制理论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意义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诊释
        2.4.2 可持续发展及其基本思想
        2.4.3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意义
    2.5 本章小结
3 林业生态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作用
    3.1 林业生态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3.1.1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阶段
        3.1.2 林业生态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3.2 林业生态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新内涵
        3.2.1 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
        3.2.2 加速林业生态发展同时必须全面提高发展质量
        3.2.3 多层次、多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
    3.3 林业生态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3.3.1 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和主体作用
        3.3.2 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3.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林业生态发展战略思想
        3.4.1 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发展战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4.2 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发展战略目标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评析
    4.1 林业生态建设的成绩与经验
        4.1.1 建设成效显着
        4.1.2 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4.1.3 全民生态意识增强
        4.1.4 探索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
        4.1.5 推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
        4.1.6 形成与生态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4.1.7 探索林业生态建设的经验与治理模式
        4.1.8 履行国际公约,提高国际地位
    4.2 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障碍
        4.2.1 森林资源不足
        4.2.2 生态环境的整体形势严峻
        4.2.3 森林资源面临着巨大的综合压力
        4.2.4 林产品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4.2.5 建设成本高,资金投入不足、使用不合理
    4.3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进入“相持阶段”
        4.3.1 治理与破坏相持是当今我国林业发展的现实
        4.3.2 生态建设相持阶段的实证与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绿色 GDP”问题
    5.1 生态建设中“绿色 GDP”问题的提出
        5.1.1 生态形势的恶化导致“绿色 GDP”问题提出
        5.1.2 “绿色 GDP”对生态建设的意义
    5.2 生态建设中“绿色 GDP”核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5.2.1 生态建设中“绿色 GDP”核算的必要性
        5.2.2 生态建设中“绿色 GDP”核算的可行性
    5.3 “绿色 GDP”森林核算的内容、方法
        5.3.1 “绿色 GDP”核算
        5.3.2 “绿色 GDP”森林核算
    5.4 正确认识“绿色 GDP”的森林核算
        5.4.1 “绿色 GDP”下的林业核算问题
        5.4.2 完善“绿色 GDP”下的林业核算措施
        5.4.3 “绿色 GDP”森林核算的发展趋势
        5.4.4 “绿色 GDP”森林核算不能解决所有林业问题
    5.5 本章小结
6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
    6.1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6.1.1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6.1.2 建立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的可行性
    6.2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思路
        6.2.1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的原则
        6.2.2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途径
        6.2.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化机制
    6.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主要内容
        6.3.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核心
        6.3.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具体内容
    6.4 本章小结
7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问题
    7.1 生态建设中非公有制林业的作用及现状分析
        7.1.1 非公有制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7.1.2 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现状分析
    7.2 生态建设中非公制林业存在的问题
        7.2.1 对非公有制林业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7.2.2 政府的扶持政策缺乏
        7.2.3 社会服务不到位
        7.2.4 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7.2.5 非公有制林业自身的局限性
    7.3 拓宽非公制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发展空间
        7.3.1 企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7.3.2 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7.3.3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
        7.3.4 拓展发展领域,防止出现短期行为
    7.4 优化非公制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发展环境
        7.4.1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7.4.2 深化产权机制改革
        7.4.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7.4.4 构建社会化服务平台
        7.4.5 创造良好的政治法律环境
        7.4.6 加强与国外的借鉴交流
    7.5 本章小结
8 社会主义新林区生态建设问题
    8.1 把新林区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范畴
        8.1.1 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8.1.2 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总体思路
    8.2 新林区生态建设的支撑
        8.2.1 新林区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8.2.2 新林区林业生态产业化建设的内容
    8.3 新林区达小康的突破口
        8.3.1 特色经济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8.3.2 我国特色经济林发展的现状
        8.3.3 新时期特色经济林发展的措施
    8.4 新林区生态建设的切入点
        8.4.1 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8.4.2 森林旅游的生态效益
        8.4.3 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措施
    8.5 本章小结
9 实证案例分析
    9.1 “绿色 GDP”问题实证案例——对新疆“绿色 GDP”的实证分析
        9.1.1 新疆“绿色 GDP”测算和分析
        9.1.2 “绿色 GDP”实证分析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启示
    9.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案例——对湖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调查研究
        9.2.1 湖北省生态林业建设现状
        9.2.2 公益林效益补偿形式
        9.2.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9.3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问题案例——对河北省廊坊非公有制造林的调查分析
        9.3.1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历程
        9.3.2 非公有制造林模式
        9.3.3 非公有制造林的主要特点
        9.3.4 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9.4 社会主义新林区生态建设案例——对浙江省仙居县林区生态建设的调查研究
        9.4.1 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9.4.2 林业发展对县域经济和“三农”的贡献
        9.4.3 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4.4 发展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廊坊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县域经济发展定位与模式研究[J]. 石易,于莲,张议元,李忠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2]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基于三个平原试点县的调查[D]. 马静娜. 河北农业大学, 2012(08)
  • [3]内蒙古非公有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D]. 王剑.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01)
  • [4]私有林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方九省林区为例[D]. 黄森慰. 福建农林大学, 2008(07)
  • [5]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迅猛发展的原因简析[J]. 刘常玲,丁旭光,高曙海. 河北林业科技, 2007(S1)
  • [6]河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常玲. 河北农业大学, 2007(06)
  • [7]关于景宁非公有制造林情况的思考[J]. 李德湘,卓春兰. 中国科技信息, 2007(11)
  • [8]东北国有林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制度体系研究[D]. 肖艳. 东北林业大学, 2007(06)
  • [9]陕西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田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研究[D]. 马明. 东北林业大学, 2006(10)

标签:;  ;  ;  ;  

廊坊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