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术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

子宫切除术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

一、子宫切除术的不同麻醉方式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陈淑惠,何燕军,林志琼,廖海云[1](2021)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实施保温护理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全麻)患者中实施保温护理对术后清醒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48.23±3.15)岁;研究组年龄(48.56±3.27)岁。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如调节手术室温度、包裹暴露位置、加热血液等;研究组接受保温护理,强化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保温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体温变化情况,统计治疗前后应激状况、认知功能、氧饱和度与舒适度,观察术后复苏与并发症状况。结果在进入手术室与麻醉诱导前,两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手术开始、术中30 min、术中90 min与术毕时,研究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肾上腺素水平及认知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毕60 min,研究组定向力、计算能力、短时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和模仿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血氧饱和度与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血氧饱和度与舒适度评分皆上升,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完全清醒时间、气管拔出时间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分别为(42.34±10.33)min、(23.01±7.22)min、(51.23±11.28)min,均低于对照组(75.29±12.68)min、(34.58±11.36)min、(86.37±13.6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5/50),低于对照组36.00%(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85,P<0.05)。结论保温护理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的效果理想,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状况,提升术后清醒质量,临床可进一步拓展运用。

石小红[2](2021)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文中认为目的:就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使用全身复合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妇科收治的55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入院顺序作为分组依据:先入院的2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手术麻醉方式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后入院的2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手术麻醉方式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可将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作为首要手术麻醉方案,其可行性较高,对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有积极应用意义,使机体恢复更快,应用价值较高。

白子娟[3](2021)在《不同配比舒芬太尼与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输注对妇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不同配比的舒芬太尼与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输注在妇科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指标的差异,并比较其不良反应,探讨去阿片化麻醉(Opioid-free Anesthesia,OFA)在术后镇痛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选择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进行手术并自愿接受经静脉给药术后镇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拟观察60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18.5~24kg/m2,ASA分级I-II级,无相关药物使用禁忌,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舒芬太尼按0.06ug.kg-1.-1计算;B组舒芬太尼按0.03ug.kg-1.h-1计算并加入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C组舒芬太尼按0.015ug.kg-1.h-1计算并加入酮咯酸氨丁三醇120mg;D组镇痛泵中仅加入酮咯酸氨丁三醇240mg。由麻醉护士将上述各组患者术后静脉镇痛药物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备用。镇痛方法:四组患者均按首次剂量5ml、持续泵注剂量3ml/h、自控给药剂量2ml/次设定,自控给药锁定时间均为设为20分钟。分别观察记录四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4h、12h、24h、36h及48h的静态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记录恶心呕吐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不良反应。所有患者麻醉方式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静吸复合麻醉维持麻醉深度,术毕均静注地塞米松5mg后接镇痛泵开始术后镇痛。[结果]:共65例患者入组观察,因镇痛泵故障、泵管堵塞及患者要求提前终止镇痛等原因排除4例,实际观察到患者共61例。四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等人口统计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史、ASA分级等基本情况亦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间手术时长、手术种类及手术术式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四组患者术后镇痛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各组生命体征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评分中A组患者在术后48h时的静态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余时段的静态VAS疼痛评分、动态VAS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患者PCA按压总次数及需要用药处理急性疼痛需要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A组(P<0.05)。A组需要用药缓解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例数及术后12h、24h、36h恶心呕吐的VAS评分高于其他组(P>0.05),术后48h的恶心呕吐VAS评分及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例数较D组高。A组患者术后首次通气时间较其他三组延长(P<0.05)。观察过程中A组出现头晕的病例较多,但仅与C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用药方案镇痛效果最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不利于患者早期康复。D组患者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镇痛效果欠佳。C组用药方案在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的同时较其他组PONV及眩晕发生率低,对术后早期康复指标影响小。在妇科外科手术术后镇痛治疗中,配比小的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可以减少舒芬太尼镇痛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于学美[4](2021)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不同麻醉的临床效果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不同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每组34例。研究A组术中给予全身麻醉,研究B组术中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阻滞。比较两组麻醉前、手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呼吸机拔除时间;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麻醉前,且研究A组平均动脉压(14.73±2.34)kPa、心率(83.07±3.02)次/min高于研究B组的(13.62±2.04)kPa、(78.30±2.73)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8.82±3.23)min、呼吸机拔除时间(3.38±0.82)min短于研究A组的(16.28±4.03)、(6.93±1.2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术后躁动发生率5.88%(2/34)低于研究A组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 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选择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阻滞,能够减轻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缩短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减少术后躁动发生率,麻醉效果更显着。

罗荣光[5](2020)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可引发剖宫产术中危及孕产妇生命的灾难性大出血。为了减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减低子宫切除率,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静脉滴注缩宫素、注射麦角新碱、纱布及Bakri球囊填塞子宫腔、子宫局部加压缝合、B-Lynch缝合及子宫动脉或其分支结扎术等方法,但仍然无法避免因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常常需要通过子宫切除术来拯救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的生命。近二十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放射学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性/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双侧髂内/总动脉内球囊阻断,子宫动脉栓塞术等。其中,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球内囊阻断技术常被认为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最有价值的拯救措施,在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子宫切除率方面较其他方法或措施更有优势。但是仍缺少高级别的随机对照性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该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血栓形成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迄今为止,对于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没有获得完全一致的共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是否有益,有无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方法和措施,什么时机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最佳等问题也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一步探索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2)回顾性分析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实践依据。(3)比较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检索和收集2012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所有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孕产妇的电子病历资料,按照剖宫产术中是否应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而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没有应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收集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龄、孕产次、剖宫产次等;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协变量或混杂因素指标包括盆腔子宫周围粘连与否、子宫肌层缺失与否、子宫表面有无怒张血管、胎盘主体所在的位置、前置胎盘的类型、有无胎盘植入及胎盘植入的类型等。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中PSM模块运用Logistic回归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取1∶1最临近匹配法进行研究对象匹配,设卡钳值为0.01。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及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等的差异是否有无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设为a=0.05。(二)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收集因凶险性前置胎盘于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中采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以减少术中出血的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了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差异,同时探讨有效治疗血栓的方法。检验水准设为a=0.05。(三)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并在剖宫产术中采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的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按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分组;A组:分离盆腔粘连完毕后于切开子宫前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B组:切开子宫并取出胎儿的过程中,但未夹闭或剪断脐之前充盈球囊行肾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C组:胎儿完全娩出且脐带已夹闭或剪断后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比较三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检验水准设为a=0.05。结果:(一)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经过检索我院电子病历系统及阅读孕产妇电子病历资料,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例数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67例。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后最终成功匹配纳入统计学分析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分别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2例;匹配后两组孕产妇基线资料、混杂因素(协变量)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Z=-3.12,P=0.002)、输血量(Z=-2.00,P=0.045)、输血率(X2=4.06,P=0.04)等结局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述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但实验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实验组10%(4/40)、对照组25%(8/32)。两组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术后孕产妇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本研究中有40名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符合入选标准。其中对照组20例,未采用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成,剖宫产术后发生血栓形成6例(6/20,30%),但均无明显阳性症状及血栓相关后遗症;实验组20例,采用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成,术后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两组间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90,P=0.02);两组间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9,P=0.50)。治疗血栓的方法有全身抗凝、插管溶栓及插管抗凝,6例患者中有1例失访,另5例血栓经治疗后完全溶解。本研究中所有孕妇均未出现其他与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有关的不良后果或并发症。(三)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共39例孕产妇符合纳入本研究标准,其中A组17例,B组8例,C组14例。三组孕产妇基线资料包括年龄、孕天、孕次、产次、剖宫产次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子宫切除率、血栓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暂性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能够有效减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减少剖宫产术中输血量,降低剖宫产术中输血率;在减少剖宫产术子宫切除率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不明显延长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后的住院天数、不对新生儿产生明显的危害。(2)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的血栓形成,并且无增大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风险。(3)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并未对孕产妇及新生儿产生明显的不同结局。

麻慧慧[6](2020)在《胃超声指导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2h口服10%葡萄糖溶液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应用胃超声技术验证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2h口服10%葡萄糖溶液的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对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在获得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后,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每日第一台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标准的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口服糖水组(K组)和常规禁饮组(C组),每组各50例。C组:术前一天晚22:00开始禁食,24:00开始禁饮,K组:术前一天晚22:00开始禁食,术日晨术前2h按4ml/kg的量口服10%葡萄糖溶液。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均不输注任何液体。进入手术室后,首先由经过专业胃超声培训且对分组情况不知情的麻醉医生甲应用床旁胃超声评估患者的胃排空状态,具体方法为:利用胃超声对仰卧位、半卧位(床头抬高45度)、右侧卧位三种不同体位下患者的胃窦部依次进行扫描,从而对患者的胃容量进行定性、半定量及定量评估。定性评估主要指对胃内容物性质(液态、固态)进行评估;半定量评估是指患者在仰卧位或右侧卧位时,应用超声扫描含清液的胃窦,然后根据扫描结果将胃窦分为三级的半定量三分分级评估;定量评估是指对胃内容物的容量进行评估,其方法为测量半卧位(床头抬高45度)及右侧卧位所扫描的胃窦部沿身体头尾方向及前后方向的最大径D1及D2,然后应用公式分别计算出两种不同体位下的胃窦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半卧位记为CSA1,右侧卧位记为CSA2,接下来将计算所得的CSA1与CSA2分别代入两种不同体位下胃容量的预测公式,分别计算出不同体位下的胃容量(gastric volume,GV)以及单位体重胃容量(GV/weight,GV/W),半卧位记为GV1、GV1/W,右侧卧位记为GV2、GV2/W,并根据GV/W进行返流误吸风险的评估。由对分组情况及胃超声评估的胃排空状态均不知情的一位合作者丙在术前2h以及麻醉诱导前这两个不同时刻对患者进行口渴感、饥饿感、焦虑感的VA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入室后5min(T1)、麻醉诱导开始时(T2)、麻醉诱导后5min(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结束时(T5)五个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1.半坐位下,两组患者的CSA1、GV1、GV1/W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卧位下,两组患者的CSA2、GV2、GV2/W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不同体位下CSA相比较,CSA2均大于CSA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2h两组患者的口渴感、饥饿感、焦虑感VAS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口服糖水组患者的口渴感、饥饿感、焦虑感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禁饮组,且均有显着差异(P<0.01)。3.口服糖水组与常规禁饮组术中五个不同时刻的MAP及HR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AP与HR随着时间的变化都发生了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服糖水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常规禁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口服糖水组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常规禁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2h按4ml/kg的量口服10%葡萄糖溶液是安全可行的,并不会通过增加患者麻醉诱导前的胃容量而增加围术期返流误吸的风险。2.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2h按4ml/kg的量口服10%葡萄糖溶液可减轻麻醉前的口渴感、饥饿感及焦虑感,从而改善患者术前的舒适度。3.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2h按4ml/kg的量口服10%葡萄糖溶液可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以及降低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从而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

宋村笛,姜虹[7](2020)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指标与麻醉效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指标与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作为麻醉诱导剂,维持麻醉过程中对照组采用4~8 mg/(kg·h)的丙泊酚静脉输注,观察组采用1%~3%的七氟烷复合吸入(需要术中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药物浓度)。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在麻醉诱导前5 min(T1)、插管后5 min(T2)、手术完成时(T3)分别测定应激反应指标(舒张压、收缩压、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整指令动作时间、言语顺利应答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4.75±1.50) min比(5.31±1.74) min,(6.25±1.24) min比(6.74±1.52) min,(7.73±1.04) min比(10.01±1.63) min,(12.80±1.47) min比(15.26±1.34) min](P <0.05)。在T2、T3时,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肾上腺素、皮质醇均呈升高趋势,观察组各时点变化幅度较少,且均低于对照组(P <0.05);在T2、T3时,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观察组各时点间波动较小(P <0.05);上述各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能更好地控制患者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较好,安全性尚可。

王奇彦[8](2020)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择取6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行以全麻,研究组30例患者行以脊椎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建立气腹5分钟以及停止气腹后5分钟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比对照组长,术后清醒时间比对照组早,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拔管时间比对照组早,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显着,可以使患者血压以及心率保持平稳状态,对患者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同时安全性比较高,具有显着临床价值。

王凯[9](2020)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LAH)属于微创手术,临床认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该术式术后无需进行术后镇痛。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以及反馈调查显示,即使是侵袭性较小的腹腔镜手术,术后切口疼痛、气腹造成的腹腔镜术后疼痛综合征,均可导致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其疼痛程度不亚于传统开腹手术。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作为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腰方肌阻滞(QLB)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以期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0月我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实际纳入临床研究的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四组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其中B、C、D组术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QLB,每侧20 ml。A组(对照组),B组(0.15%罗哌卡因),C组(0.25%罗哌卡因),D组(0.33%罗哌卡因)。观察并记录四组:1.术毕6 h(T1)、12 h(T2)、24 h(T3)、48 h(T4)时刻静息及运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2.T1-4时刻主观舒适度评分(BCS);3.术毕48h内纳布啡追加率;4.术毕时(T0)、T1-4时刻外周血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浓度;5.术毕48h内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6.镇痛满意度。结果1.静息及运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组内比较:A组VAS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VAS T1-3时刻两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VAS T4时刻较T3时刻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四组间VAS B、C、D组T1-4时刻低于A组,C、D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组间T1-4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主观舒适度评分(BCS)比较组内比较:A组BCS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BCS T1-3时刻两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BCS T4时刻较T3时刻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四组间BCS B、C、D组T1-4时刻高于A组,C、D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组间T1-4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毕48 h内纳布啡追加率比较组间比较: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少于A组,C、D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外周血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浓度比较组内比较:四组T0时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T1-3时刻两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T4时刻较T3时刻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C、D组T1-4时刻低于A组,C、D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组间T1-4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毕48h内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组间比较: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镇痛满意度比较组间比较: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高于A组,C、D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0.33%罗哌卡因行双侧QLB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显着。

田野[10](2019)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价值,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n=86),结合手术麻醉方案进行试验组、参照组分组。试验组采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参照组采取全身麻醉,对比2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心率、血压、血糖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清醒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少于参照组,术后心率、血糖、血压水平比较,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采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二、子宫切除术的不同麻醉方式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切除术的不同麻醉方式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2)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方案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麻醉方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不同配比舒芬太尼与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输注对妇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切除术后镇痛
    参考文献
致谢

(4)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不同麻醉的临床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前、手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
    2.2 两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呼吸机拔除时间比较
    2.3 两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5)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1.1 引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2章 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资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介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6)胃超声指导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2h口服10%葡萄糖溶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1.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统计学处理
    1.3 结果
2.讨论
    2.1 胃超声评估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后胃排空的情况
    2.2 缩短禁饮食时间对患者术前主观舒适度的影响
    2.3 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对围术期循环稳定的影响
    2.4 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2.5 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对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
    2.6 小结
3.结论
4.不足与改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指标与麻醉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对比
    2.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8)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对比
    2.2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3 讨论

(9)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盐酸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麻醉相关指标用时比较。
    2.2 生命体征指标改善比较。
    2.3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 讨论

四、子宫切除术的不同麻醉方式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实施保温护理的效果[J]. 陈淑惠,何燕军,林志琼,廖海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12)
  • [2]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J]. 石小红. 名医, 2021(09)
  • [3]不同配比舒芬太尼与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输注对妇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D]. 白子娟.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不同麻醉的临床效果对比[J]. 于学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06)
  • [5]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D]. 罗荣光. 南昌大学, 2020(08)
  • [6]胃超声指导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2h口服10%葡萄糖溶液的临床研究[D]. 麻慧慧. 延安大学, 2020(12)
  • [7]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指标与麻醉效果的影响[J]. 宋村笛,姜虹. 医学综述, 2020(10)
  • [8]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J]. 王奇彦. 智慧健康, 2020(12)
  • [9]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D]. 王凯.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10]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J]. 田野. 人人健康, 2019(20)

标签:;  ;  ;  ;  

子宫切除术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