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窦炎关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秋霞[1](2021)在《壮医验方胃毒清辅助治疗HP感染性胴尹(慢性胃窦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姜兴超[2](2021)在《Hp感染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Hp感染与部分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对Hp感染引起部分血清学指标异常的危险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1.采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的统计学方法。2.选取了2017年11月至2020年9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Hp感染的住院患者652例,其中男性294人,女性358人;年龄(50.10±11.26),以年龄、性别为匹配条件按照纳入标准从我院消化科等相关科室抽取652例的Hp感染阴性患者,其中男性291人,女性361人,年龄(49.88±11.71)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上述患者血清学指标等资料。3.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遵从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遵从正态分布的数据,按照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来表示,组间的比较选取非参数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的统计学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构成比及风险性评估采取χ2检验及条件logstic回归。比较两组人群的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差异,判断Hp感染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及Hp感染可能引起血清学指标异常的风险性。结果:1.Hp感染与血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尿酸、低高密度脂蛋白、低载脂蛋白A、低前白蛋白、低血小板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Hp感染与胆固醇、载脂蛋白B、血清葡萄糖之间无相关性(P>0.05)。2.Hp感染患者中发生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低前白蛋白、低载脂蛋白A风险性增加(OR=0.38、0.52、13.41、1.03、17.14;P<0.01);Hp感染患者中发生高UA的风险性未见差异(OR=1.00;P>0.05)。结论:1.Hp感染可以引起血脂、血尿酸、血小板及脂蛋白等指标异常,预防Hp感染可降低脂代谢异常、尿酸代谢异常、血小板减少等疾病的发生。2.Hp感染患者发生脂代谢异常的风险性增加,对于Hp感染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饮食,适度运动,减少血脂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
宋建芳[3](2020)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文中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全球约50%的人口,是慢性胃窦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发病的主要后天因素。免疫系统受损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更频繁和更严重感染的原因[1]。此外,由于胃排空延迟导致上消化道细菌过度生长。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低或正常的研究均存在[2]。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关系尚不清楚。因而本研究旨在明确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率,并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王雪宁[4](2020)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通过研究分析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病的发病因素、病况分布以及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为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相关临床资料及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分析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其发病情况。结果:1.在纳入的30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中,有142例男性和158例女性,男女之比为0.90:1,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以中老年患者居多。2.收集的病例中,有不良饮食偏好及烟酒嗜好者有180例,其中以吸烟者出现频次为最多,占32.67%,其次为喜食浓茶、咖啡、巧克力者、喜食辛辣刺激者,喜食腌熏制品者,喜食生冷粗硬者,饮酒者。在外就餐者有213例,经常在外就餐者最多,占40.33%,其次为偶尔在外就餐者(占34.00%),不在外就餐者最少(占25.67%)。3.研究的病例中,脾胃病的主要症状以胃脘痞胀最为常见,伴随症状以大便稀溏为最多,口腔症状以口苦所占比例最多,舌质以舌红占比最高,舌苔以薄黄苔、薄白苔、腻苔为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SG)者有159例,占53.00%,以中度CSG为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者有141例,占47.00%,以轻度CAG为主。胃镜下病变部位以胃窦部为主,占94.33%,其次为胃角、胃体。内镜下胃黏膜表面炎症变化,以糜烂表现为着,占55.67%,其次为粗糙、充血渗出、红斑。4.所收集的病例中,共有266例可提取出病位证素,对提取出的病位证素进行频数统计,发现频数分布比例>2%的病位证素有胃(88.72%)、脾(19.17%)、肝(5.26%)。观察证素组合发现,单病位证素最多(84.96%),双病位证素次之(13.54%),三病位证素最少(1.50%)。病位证素组合中,组合为胃者最多,其次为胃脾、脾、肝胃。共有203例可提取出病性证素,对提取出的病性证素进行频数统计,发现频数分布比例>2%的病性证素有气滞(53.69%)、气虚(23.15%)、阴虚(18.72%)、湿(13.79%)、阳虚(12.81%)、热(6.40%)。证素组合得出,单病性证素最多(71.92%),其次为双病性证素(24.63%)、三病性证素及以上(3.45%)。病性证素组合中,组合为气滞者最多,其次为阴虚、气虚与阳虚、气虚、湿、气滞与湿、热、气虚与气滞、气滞与阴虚。实证者共116例(57.15%),虚实夹杂证者21例(10.34%),虚证者 66 例(32.51%)。5.研究表明本病的病位证素分布与胃炎类型、内镜下胃黏膜表面炎症变化有相关性,而病性证素与两者无相关性。本病的证素分布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均无相关。结论:1.本研究表明本病的好发年龄为51-6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吸烟、喜食浓茶、咖啡、巧克力及喜食辛辣刺激等不良习惯及经常在外就餐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本病有胃脘痞胀、大便稀溏、口苦、舌红、薄黄苔等主要症状。胃炎类型以中度CSG及轻度CAG居多,胃镜下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窦,胃黏膜表面炎症变化以糜烂表现为着。3.本病的病位证素主要有胃、脾、肝;病位证素组合以单病位为主,以胃最多,其次为胃脾、脾、肝胃。病性证素主要有气滞、气虚、阴虚、湿、阳虚、热。证素组合提示,单病性为主,即气滞者最多,实证多于虚证及虚实夹杂证。4.本病的病位证素分布与胃炎类型、内镜下胃黏膜表面炎症变化有相关性,而病性证素分布与两者无相关性。本病的证素分布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均无相关。
葛永芳[5](2019)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情况及两者关系。方法:收集2007.012017.06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的经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UC患者146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83例,平均年龄(53.6±12.5)岁。同时选取相应时间内的健康体检者,但经肠镜检查未见明显病变的1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4例,女性86例,平均年龄(51.3±11.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内镜下病变范围采用蒙特利尔分型,将UC患者分为直肠型、左半结肠型及广泛结肠型。依据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将UC组进行病情分期,分活动期和缓解期。UC组所有个体按照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也称Mayo指数)表评分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根据腹泻、便血、黏膜表现及医师评估病情等四项的严重程度分别评分0—3分,总分≤2分为症状缓解,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重度活动。回顾性分析两组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病理活检联合检测方法检测的Hp的感染情况。并比较UC组内不同病变范围Hp感染的情况,比较不同活动期与缓解期的Hp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UC组患者146例,27例阳性,Hp感染的阳性率为18.49%,对照组150例体检者,64例阳性,Hp感染的阳性率42.67%,U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变范围:直肠组27例,7例阳性,Hp阳性率为21.88%,左半结肠组48例,9例阳性,Hp阳性率为18.75%,广泛结肠组66例,11例阳性,Hp阳性率为16.6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UC组内无论病变范围大小,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没有明显差异。UC组内处在缓解期患者29例(19.86%),11例阳性,Hp感染的阳性率37.93%;处在活动期患者117例(80.14%),其中轻度活动期患者64例,11例阳性,Hp感染的阳性率17.19%;中度活动期患者37例,4例阳性,Hp感染的阳性率10.81%;重度活动期患者16例,1例阳性,Hp感染的阳性率6.25%。不同疾病活动期与缓解期Hp感染的阳性率不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缓解期与轻度、中度、重度活动期分别比较,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UC患者只要处在活动期,不管病情轻、中、重,与处在缓解期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比较都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而轻度、中度、重度活动期之间相互比较,P值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随疾病活动严重程度增加,UC患者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呈负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因素,可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加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随访,可有效减少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的风险。意义:溃疡性结肠炎(UC)是成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溃疡性结肠炎发病高峰多在5060岁。UC的病因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然而过度刺激造成粘膜免疫系统功能代谢紊乱,似乎是一种主要的病理生理途径;而这些反应也可能是对结肠内部细菌变化本身的反应。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部炎症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酶,其中有害的酶如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磷脂酶等,这些酶可能通过几种途径机制参与胃炎的发病过程。同时,代谢产物可能会进入肠道。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的地区更为普遍,并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对IBD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保护作用。通过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探索两者之间的具体联系,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房兴成,张立军[6](2016)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胃窦炎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并分析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胃窦炎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消化科门诊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窦炎患者400例,通过呼气试验检查(14C-UBT),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根据门诊时间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第一组给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分散片,第二组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第三组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和卡拉霉素分散片,第四组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分散片。连续服用两周。治疗结术后四组患者停药至少4周并且停用质子泵抑制剂至少3周后复查14C-呼气试验以及胃镜检查,观察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的彻底清除和胃窦炎恢复程度[1]。通过对所有患者的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症状缓解、药物副作用,评定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四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和胃窦炎的恢复程度进行分析,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清除率分别为3.4%、3.3%,低于第三组和第四组的81%、81.5%;第一组和第二组胃窦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0%,第三组和第四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9%、91%,联合用药优于单纯用药。通过对治疗效果的分析,第三组治疗方案的疗效高于第一组和第二组,低于第四组,为一种比较理想的一线慢性胃窦炎治疗方案。结论应用PPI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胃窦炎的效果显着,优于单纯抑酸、抗菌治疗,其疗效与常用四联疗法基本相同,可以有效清除胃内细菌,促进胃窦炎的康复,安全性与可行性较高,可作为治疗慢性胃窦炎的一线临床应用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航,赵文敏,马春燕[7](2015)在《496名金融从业人员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金融行业人员(银行职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方法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49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幽门螺杆菌Ig G抗体,统计不同组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 496例体检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2%,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8.8%,女性感染率为31.7%,女性Hp感染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青年组感染率为29.6%,中年组感染率为30.7%,老年组感染率为31.2%,三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普通职员组感染率为27.8%,中高层干部组感染率为40.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行职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罹患上消化道疾病的比例低于普通人群。
孟亚平[8](2015)在《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评估》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以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组成的10 d序贯疗法与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组成的10 d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Hp感染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为序贯疗法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次、阿莫西林1000 mg/次,2次/d,服用5 d,5 d后口服雷贝拉唑10 mg/次、克拉霉素500 mg/次、呋喃唑酮100 mg/次,2次/d,再服用5 d,10 d后使用雷贝拉唑10 mg/次,1次/d,续服3周。对照组为标准三联疗法组:第110天给予奥美拉唑20 mg/次、阿莫西林1000 mg/次、呋喃唑酮100 mg/次,2次/d,第1131天服用奥美拉唑20 mg/次,1次/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Hp,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56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治疗组按ITT分析Hp根除率为92.50%(74/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5%(6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62,P<0.01)。治疗组按PP分析Hp根除率为94.87%(74/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6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6,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75%(15/80)和22.50%(18/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组成的10 d序贯治疗方案较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组成的标准三联10 d治疗方案更加能有效根除Hp,取得了很高的Hp根除率,治疗效果佳,个体差异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葛阳,程磊,周学东[9](2014)在《口腔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部肿瘤关系的研究,引发了对口腔微生物与肿瘤之间关系研究的热潮。本文从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部肿瘤的关系,口腔微生物群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口腔微生物群落与肿瘤的特殊且密切的关系三个方面对口腔微生物群落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对口腔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以实现通过检测口腔微生物对肿瘤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甚至辅助治疗的目的。
陈高峰[10](2014)在《三联疗法联合夏连抑幽胶囊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导师既往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观察以三联疗法+夏连抑幽胶囊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对其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HP的根除率的变化,以探索一种经济安全,效果可靠的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来源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服用三联疗法+夏连抑幽胶囊,对照组服用四联疗法,疗程均为14天。在此期间停用其他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药物。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候积分、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的观察与对照组比较,比较其差异性,并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收集的32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行分析发现,脾胃湿热型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脾胃虚弱;说明脾胃湿热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见的证型。2、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的比较: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舌苔、嘈杂、小便黄的症状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其余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4、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48例,痊愈+显效率为77.08%,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48例,痊愈+显效率为58.33%,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说明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在Hp根除率方面比较治疗组(64.58%)、对照组(41.67%),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脾胃湿热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见的证型。2、三联疗法+夏连抑幽胶囊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三联疗法+夏连抑幽胶囊治疗HP相关性胃炎改善中医症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4、三联疗法+夏连抑幽胶囊治疗HP相关性胃炎在Hp根除率方面优于对照组。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窦炎关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窦炎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Hp感染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1.3 研究对象分组 |
1.2 样本量的确定 |
2.研究方法 |
2.1 试剂及仪器 |
2.2 诊断标准 |
2.3 方法 |
2.4 资料收集过程与质量控制 |
2.5 资料统计分析 |
结果 |
1.一般资料的分布情况 |
2.Hp感染与部分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3.Hp感染患者发生高TG、高LDL及低HDL、低前白蛋白、低载脂蛋白A的相对危险度 |
讨论 |
1.各种研究因素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
1.1 Hp感染对各种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
1.1.1 一般资料在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之间的情况 |
1.1.2 血脂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相关性 |
1.1.3 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及前白蛋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 |
1.1.4 血小板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相关性 |
1.1.5 尿酸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 |
1.1.6 血清葡萄糖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
2.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2.1 创新性 |
2.2 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Hp感染与消化系统外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
1.幽门螺杆菌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TG、LDL、HDL、TC之间的关系 |
1.2 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及前白蛋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
1.4 空腹血清葡萄糖、空腹胰岛素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
1.5 高UA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
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之间的关系 |
2.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贫血的关系 |
2.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 |
2.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关系 |
2.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眼部疾病之间的关系 |
2.5 幽门螺杆菌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
3.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学期间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
获奖情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3)幽门螺杆菌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相关检测: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 |
1.2 发病机制 |
1.3 治疗 |
2. 中医研究概况 |
2.1 病名沿革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分型 |
2.4 中医治疗 |
3. 证素辩证法概述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证素提取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性别及年龄分布 |
2.2 发病因素 |
2.3 病况分布 |
2.4 中医证素分布规律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与性别、年龄关系 |
2. 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发病因素分析 |
3. 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病况分布研究 |
4. 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中医证素分布研究 |
5. 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中医证素分布与其他相关因素研究 |
6.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纳入及排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4.H.pylori判定标准 |
5.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一般情况比较 |
2.UC组与对照组H.pylori感染情况比较 |
3.UC患者不同病变范围H.pylori感染情况比较 |
4.UC组内不同病变范围各亚组之间H.pylori感染情况比较 |
5.UC患者处在不同疾病活动程度期H.pylori感染情况分析 |
6.UC组内不同疾病活动程度期亚组之间H.pylori感染情况比较 |
7.10 年内UC患者随访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图 |
致谢 |
(6)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胃窦炎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评价。 |
1.3.1安全性: |
1.3.2根除效果: |
1.4 疗效判断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7)496名金融从业人员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8)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Hp根除率比较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9)口腔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与胃肿瘤的关系 |
1.1 口腔中幽门螺杆菌与胃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
1.2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和胃肿瘤的关系 |
2 口腔微生物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
2.1 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口腔微生物群落特征 |
2.1.1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
2.1.2唾液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
2.2 口腔微生物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影响 |
2.2.1口腔微生物和吸烟、饮酒的关系 |
2.2.2口腔微生物及慢性炎症对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影响 |
3 HIV感染患者口腔微生物与肿瘤的关系 |
3.1 HIV相关性肿瘤和非HIV相关性肿瘤 |
3.2 口腔微生物对HIV阳性患者肿瘤发生的影响 |
3.2.1 口腔假丝酵母菌 |
3.2.2 牙周组织的微生物群落 |
(10)三联疗法联合夏连抑幽胶囊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观察对象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治疗方案 |
4 观察指标 |
5 疗效与安全性评定 |
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学对 Hp 相关性慢性胃炎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 Hp 相关性慢性胃炎的认识 |
3 导师学术思想 |
4 夏连抑幽胶囊的组成与现代研究 |
5 夏连抑幽胶囊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
6 结语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临床病历观察表 |
附录 2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3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窦炎关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壮医验方胃毒清辅助治疗HP感染性胴尹(慢性胃窦炎)的临床观察[D]. 陈秋霞.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Hp感染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D]. 姜兴超. 石河子大学, 2021
- [3]幽门螺杆菌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 宋建芳. 实用医技杂志, 2020(10)
- [4]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D]. 王雪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分析[D]. 葛永芳. 青岛大学, 2019(03)
- [6]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胃窦炎的可行性与安全性[J]. 房兴成,张立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5)
- [7]496名金融从业人员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李航,赵文敏,马春燕.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11)
- [8]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评估[J]. 孟亚平. 中国医学创新, 2015(29)
- [9]口腔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 葛阳,程磊,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4(05)
- [10]三联疗法联合夏连抑幽胶囊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观察[D]. 陈高峰. 河南中医学院, 2014(01)
标签:幽门螺杆菌论文; hp论文; 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论文; 胃窦炎的症状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