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滴双黄连注射液致休克死亡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希国,柳青,张花,雷招宝[1](2019)在《142例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线检索国内三大医药数据库,下载病例报告原文,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药物和食物过敏史、给药途径与剂量、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时间、临床表现与转归等情况。结果共检索到本品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117篇共142例。其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是18~40岁年龄段病例数占比最高(51.4%);以速发型过敏性休克为主,即静滴开始后30 min内发生者占比最高(88.0%,125例);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以偱环系统(血压骤降、面色苍白)和呼吸系统(胸闷、呼吸困难)为主;超说明书用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医务人员处置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不足是发生过敏性休克并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严重者可致死亡,应引起政府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
甘国保,雷招宝[2](2019)在《不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联用致患者死亡20例的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不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联合致患者死亡的原因,强调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并单独注射的重要性,为中药注射液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国内有关医药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中药注射剂、西药注射剂、配伍、死亡等,下载中药注射剂和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致患者死亡的病例报告,分析其死亡的原因和特点。结果:检索到中药注射剂和西药注射剂配伍联用致死亡病例20例,其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过敏性休克所致;导致患者死亡的西药注射剂主要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则主要是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柴胡注射液等。结论:《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中有关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的规定,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用药中应严格遵照执行。
刘福梅,王连心,谢雁鸣[3](2017)在《基于文献报道的1998-2015年间24例疑似清开灵注射液死亡不良事件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疑似清开灵注射液死亡不良事件(AE)病例文献的整理和分析,获得其严重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为临床医师、研究者提供决策帮助。方法计算机检索1975-2016年7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 4个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信息,共获得疑似清开灵注射液死亡AE文献19篇,死亡AE病例24例,分析24例疑似清开灵注射液死亡AE病例的人口学、诊断信息、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医疗机构、病案报告的规范性。结果在24例报告中17例出现联合用药现象,2例为超说明书适应证使用;24例不良反应表现均为过敏性休克,11例患者用药机构为个体诊所,18篇报告的撰写格式不规范。结论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与临床上不合理用药有关,建议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用药;对于所发生的AE按照相关法规进行不良反应判断,明确与药物的因果关系。
熊运珍,雷招宝[4](2015)在《双黄连注射剂致27例患者死亡文献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以"双黄连""死亡""致死""休克""过敏反应""严重"等为检索词进行搭配组合,检索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万方医学网(1998-2013年)中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病例报告,下载病例报告原文,并统计与分析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原因或危险因素。结果:共检索到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病例27例,均为静脉滴注给药,其中22例存在混合或先后联合用药情况,22例患者死于过敏性休克。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处置过敏性休克的能力不足、药物混合静脉滴注、联合用药以及药品监管漏洞是致死的重要原因。谨慎选择用药人群、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单独静脉滴注、加强患者用药后30 min内的不良反应观察、就地规范救治以及严格规范监管是避免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根本措施。
雷招宝[5](2014)在《清开灵注射液致死亡14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清开灵注射液致死的相关因素,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下载清开灵注射液致死亡的病例报告,然后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清开灵注射液致死亡病例14例。患者都是死于过敏性休克。医务人员处置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低、联合用药、药品监管漏洞是致死的重要原因。结论谨慎选择用药人群、单独静脉滴注、加强用药观察、就地规范的救治以及严格监管是避免清开灵注射液悲剧发生的根本措施。
成岚,王莉,袁强,崔小花,商洪才,张伯礼,李幼平[6](2010)在《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在不同年龄、系统和严重程度的分布、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和上市后再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1~2009.9)、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1~2009.9)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1~2009.9),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按不同类别(年龄、过敏史、涉及系统、联合用药等)计算出双黄连注射剂ADR总数、构成比,根据临床研究中可获得的用药人数与ADR病例数估算ADR发生率。结果①共纳入452篇文献,合计2799例ADR病例,近20年发表文献以病例报告为主(84.51%),根据69篇文献报告的31165例用药人数和1013例ADR数,计算出ADR总发生率为3.25%。②ADR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13?1,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32.71%。③ADR病例药物过敏史以青霉素最多(占13.38%),其次为磺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④ADR病例原患疾病中呼吸系统占91.75%,其次为消化系统(5.17%)、泌尿系统(1.11%)等。⑤药物联用以青霉素最多,发生ADR的风险是单用的3.14倍[95%CI(2.58,3.81)]。⑥ADR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皮肤、消化系统、全身反应、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局部反应、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及其它。⑦按WHO药物ADR严重程度分级,Ⅰ、Ⅱ、Ⅲ、Ⅳ级分别占6.36%、5.48%、45.62%、2.12%;52.42%的ADR病例未描述具体临床表现与转归。⑧12例死亡病例除1例因疼痛诱发心肌梗死致死外,其余均因过敏性休克致死,2例曾合并用药,ADR出现最快者1分钟内。⑨双黄连粉针剂ADR发生率(2.25%)低于注射液(4.1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黄连注射剂ADR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和消化道反应为主,联合用药会增加ADR风险,粉针剂比注射液安全性高。建议加强对双黄连注射剂从生产到临床应用过程的监管与监测,严格规范ADR报告,分级风险评估与管理ADR。
杜冠华[7](2009)在《中药注射剂的评价与研究方向》文中研究表明根据中药注射剂相关的不良反应报道,讨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原因,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实质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对中药注射剂认识的误区和概念错误,提出中药注射剂发展的要求。认为中药注射剂发展需要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最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发出符合中药特点的高效、优质、安全的中药注射剂。
陈双蕾[8](2008)在《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中药制剂》文中指出中药有毒性,其实是一个基本常识。但由于人们现在更多的是使用西药,西药的化学毒性比较明显、剧烈,给人印象较深;而中药制剂多是生物制药,毒性比较低且不十分明显,使不少人产生中药制剂无毒的认识误区。中药制剂的毒性,自我们的祖先开始使用中药时就有记载。他们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
贾俊[9](2008)在《鱼腥草注射液上市后再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鱼腥草注射液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为鱼腥草注射液更广泛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初步探索中药注射液上市后再评价的研究模式。方法:(1)检索国内大型的文献数据库,对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或半随机临床对照试验(Quasi-RCT),严格评价方法学质量,提取相关资料,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4.2进行合并分析,得出客观评价结论。(2)收集1998年至2007年10年以来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参考系统评价和不良反应研究方法,将文献分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或观察报告、不良反应监测或病例分析报告、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三类,进行归类整理、量化分析;计算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类型,以及各类型的发生率和构成比,寻找不良反应潜在规律(3)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中国期刊网全文和学位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选择三种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指标。结果:(1)有效性评价:通过初步检索得到文献981篇;进一步阅读原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后纳入23篇进行研究,共纳入受试者3604例。对其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结果x2=21.14,P=0.51>0.05,故认为这23个研究不具有异质性,23个研究效应的总体水平相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其合并效应OR值=3.85,表明治疗组对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为对照组的3.85倍,OR值的95%置信区间为3.06~4.83,表明在0.05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有效,疗效高于对照组。(2)安全性评价:通过对文献的综合评价,同期对照临床研究或观察报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不良反应监测和病案系列报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3%。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以过敏反应为主,同时表现在循环、呼吸等多个系统,患者出现胸闷、心慌、心悸、脸色潮红或脸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憋气、气喘、气促等;另有部分患者同时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另外,三例患者因过敏性休克死亡。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鱼腥草注射液说明书提出的不良反应不全。(3)本研究选择鱼腥草注射液,病毒唑针剂及双黄连粉针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从成本效果比较及敏感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双黄连粉针组成本最低,鱼腥草注射液组成本最高,鱼腥草注射液组和双黄连粉针组治疗效果较好而病毒唑针剂组最差,双黄连粉针组成本—效果比值最好。从考虑增加一效果单位所花费成本来比较三种治疗方案,以最低成本双黄连粉针组作为参照,病毒唑针剂组提高一个疗效成本花费1.17元,而鱼腥草注射液组为1.49元,差距不大。综上所述,用双黄连粉针剂的治疗方案最好,用病毒唑的治疗方案最差。结论:鱼腥草注射液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其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在治疗同类疾病的药物中,其成本偏高。但安全性研究提示其存在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的,应引起药品监督管理、制药企业及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
王克强,李淑芬,路保慧[10](2007)在《浅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过敏现象》文中提出
二、静滴双黄连注射液致休克死亡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滴双黄连注射液致休克死亡1例(论文提纲范文)
(1)142例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
2.2 原患疾病分布 |
2.3 过敏史 |
2.4 给药途径、剂量与滴注速度 |
2.5 联合用药情况 |
2.6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 |
2.7 累及器官 (系统) 及主要临床表现 |
2.8 预后及转归 |
3 讨论 |
3.1 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 |
3.2 致过敏性休克及严重后果的相关因素 |
3.2.1 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存在严重的不足 |
3.2.2 药物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致过敏性休克的必然性 |
3.2.3 不合理用药与超适应症用药是重要因素 |
3.2.4 安全用药意识不强 |
3.2.5 应对不良反应的能力不足 |
3.3 安全用药建议 |
3.3.1 正确选择用药人群 |
3.3.2 坚持中药辨证论治的用药原则, 避免超适应症用药 |
3.3.3 单独静脉滴注 |
3.3.4 加强用药监测 |
3.3.5 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培训与监管 |
3.3.6 药品生产企业应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
4 结论 |
(2)不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联用致患者死亡20例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
2 结果 |
2.1 致死亡患者年龄与性别的分布与构成比 |
2.2 过敏史与原发疾病 |
2.3 用药地点 |
2.4 给药途径与联合用药 |
2.5 发生ADRs/ADEs的时间与临床表现 |
2.6 死亡时间与死亡诊断 |
3 讨论 |
3.1 死亡相关因素与安全用药对策 |
3.1.1 用药前问诊存在缺陷 |
3.1.2 联合用药 |
3.1.3 对ADRs/ADEs认识不足处理能力欠缺 |
3.1.4 超说明书用药 |
3.2 培训与监管缺位 |
3.3 药品说明书的及时修订 |
(3)基于文献报道的1998-2015年间24例疑似清开灵注射液死亡不良事件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文献检索结果 |
2 结果 |
2.1 年龄与性别 |
2.2 基础疾病与现患病 |
2.3 过敏史 |
2.4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
2.5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
2.6 用药剂量与溶媒 |
2.7 药品生产厂家 |
2.8 联合用药 |
2.9 用药医疗机构 |
2.1 0 死亡地点 |
2.1 1 死亡时间 |
2.1 2 案例报告规范性 |
3 讨论 |
3.1 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分析 |
3.2 分析结果的总结 |
3.3 疑似清开灵注射液AE死亡与超说明书使用有关 |
3.3.1超说明书联合用药 |
3.3.2 超说明书适应证分析 |
3.3.3 超说明书使用剂量与溶媒分析 |
3.3.4 对未来临床实践的启示 |
3.4 关于ADR/AE病例案例报告的规范性 |
(4)双黄连注射剂致27例患者死亡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统计与分析方法 |
2 结果[2-5] |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
2.2 原患疾病与过敏史 |
2.3 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稀释溶剂与滴注速度 |
2.4 联合用药 |
2.5 用药与死亡地点、ADR发生与死亡时间 |
2.6 临床症状、体征与死亡原因 |
3 讨论[11-18] |
3.1 死亡原因或危险因素分析 |
3.2 安全用药建议 |
4 结语 |
(5)清开灵注射液致死亡14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检索策略 |
2 统计与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年龄与性别分布 |
3.2原患疾病与过敏史 |
3.4联合用药 |
3.5用药地点、ADRs发生时间、死亡地点与死亡时间 |
3.6临床症状、体征与死亡原因 |
4 讨论 |
4.1死亡原因分析 |
4.1.1患者与适应症选择不当 |
4.1.2联合用药存在诸多问题 |
4.1.3抢救措施不得力 |
4.1.4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
4.2安全用药建议 |
5 结语 |
(6)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筛选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结果 |
2.2 纳入文献及发表年代分布 |
2.3 双黄连注射剂ADR病例的性别、年龄分布 |
2.4 双黄连注射剂ADR病例既往过敏情况 |
2.5 双黄连注射剂ADR原患疾病分布 |
2.6 双黄连注射联合用药情况 |
2.7 双黄连注射剂ADR涉及系统 |
2.8 双黄连注射剂ADR严重程度分级 |
2.9 双黄连注射剂ADR死亡病例临床情况 |
2.1 0 双黄连注射剂剂型与ADR的关系 |
3 讨论 |
3.1 双黄连注射剂适应症与我国疾病负担和用药人群的关系 |
3.2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及推动合理用药的措施 |
3.3 双黄连注射剂ADR严重性问题与风险管理 |
3.4 双黄连注射剂严重致死性ADR与年龄、临床表现的关系及启示 |
3.5 双黄连注射剂ADR与药物合用、溶剂类型的关系 |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7)中药注射剂的评价与研究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 |
2 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 |
2.1 |
2.2 |
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 |
4 什么是中药注射剂 |
5 中药注射剂研究面临的困难 |
6 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方向 |
7 结语 |
(9)鱼腥草注射液上市后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立题依据 |
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有效性评价 |
1. 总体设计方案 |
2. 材料与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部分: 鱼腥草注射液安全性评价 |
1. 总体设计方案 |
2. 材料与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部分: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
1. 总体设计方案 |
2. 材料与方法 |
3. 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浅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过敏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1 板兰根注射液 |
2 清开灵注射液 |
3 柴胡注射液 |
4 双黄连粉针剂 |
5 鱼腥草注射液 |
6 茵栀黄注射液 |
7 复方丹参注射液 |
8 川芎嗪注射液 |
9 灯盏花注射液 |
10 蝮蛇抗栓酶 |
11 剌五加注射液 |
12 脉络宁注射液 |
13 穿琥宁注射液 |
14 黄芪注射液 |
15 当归寄生注射液 |
16 黄瑞香 (祖师麻) 注射液 |
四、静滴双黄连注射液致休克死亡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142例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J]. 李希国,柳青,张花,雷招宝. 中成药, 2019(06)
- [2]不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联用致患者死亡20例的原因分析[J]. 甘国保,雷招宝. 抗感染药学, 2019(05)
- [3]基于文献报道的1998-2015年间24例疑似清开灵注射液死亡不良事件病例分析[J]. 刘福梅,王连心,谢雁鸣. 中南药学, 2017(07)
- [4]双黄连注射剂致27例患者死亡文献分析[J]. 熊运珍,雷招宝. 中国药房, 2015(05)
- [5]清开灵注射液致死亡14例分析[J]. 雷招宝. 中成药, 2014(05)
- [6]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评价[J]. 成岚,王莉,袁强,崔小花,商洪才,张伯礼,李幼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02)
- [7]中药注射剂的评价与研究方向[J]. 杜冠华. 医药导报, 2009(11)
- [8]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中药制剂[J]. 陈双蕾. 基层医学论坛, 2008(28)
- [9]鱼腥草注射液上市后再评价研究[D]. 贾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 [10]浅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过敏现象[J]. 王克强,李淑芬,路保慧. 中国民康医学, 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