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革专利简介(四)(论文文献综述)
尤书生[1](2016)在《云南省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的概念首次被提出,预示着全球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狂潮。而当下,全球依旧正加速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世界各国正大力提升本国信息化水平,旨在在此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潮流中占据领头羊地位。当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产业结构问题并存,改革进入深水区。在此大环境下,研究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对利用信息化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云南作为中国西部地区,信息化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都处于全国落后地区,因此研究云南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具借鉴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信息化的内涵及信息化的评估机制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信息化影响国民经济的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次,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1997年“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国家信息化体系框架,本文结合了云南省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了一套信息化水平评估体系,对云南省过去14年(2001-2014)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同时对云南省在这段期间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再次,以云南省16个州(市)的相关数据从经济增长理论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一,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切入点,利用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定量地分析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二,从产业结构出发,本文主要以测算信息产业与传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度及带动系数来衡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两方面分析得出当下云南省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兴动力;然后,从总量、结构、内部区域差异以及其他四个方面分析云南省当前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最后,通过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经验,根据云南自身发展的现状,因地制宜,对加强云南省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对策。
刘亚[2](2009)在《熔喷/静电纺复合法聚乳酸非织造布的制备及过滤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PLA)为原料,利用熔喷法非织造技术制备熔喷非织造布(MB),再通过静电纺技术将其喷覆在熔喷非织造布上制备熔喷/静电纺复合法PLA非织造布(PLA MB/ES Nw)并用于过滤材料;该方法替代熔喷的驻极过程,在相同定量的基础上可以大大提高熔喷非织造布的过滤效率,而过滤阻力增长不大,生产工艺简单,能耗小,成本低,可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微粒且效果显着。本文首先通过调节热空气喷吹温度、速度、狭缝宽度、接收距离(DCD)等工艺参数,系统地研究了PLA熔喷非织造布(PLA MB)生产工艺参数与其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热空气温度升高,产品的过滤性能有所降低,而透气性能增加;随着热空气狭缝宽度的增加,产品的过滤效率降低,透气性能增大;随着DCD的增加,产品的过滤效率增大,而透气量也增大,且基本与DCD成正比变化。由于工艺参数存在交互作用,本文进一步采用三层后向传播学习方法(BP)的神经网络模型处理实验数据并进行性能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过滤效率平均值误差在±3%以内,透气量平均值的误差在±8%以内,为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成功制备PLA MB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PLA MB/ES Nws的制备技术。选用1,4-二氧六环/丙酮作为PLA的共混溶剂制作静电纺丝液,且当纺丝液浓度为8%、纺丝的过程中加入少量的NaCl时,纺出纤维的性能较好。在静电喷覆时间为10min时,所得PLA MB/ES Nws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和透气量的综合效果较好。根据所制备的PLA MB/ES Nws,本文又进一步建立了复合非织造布的结构模型,并对结构参数与工艺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调节电压、挤出速率和接收距离等工艺参数,本文又研究了静电复合工艺参数对PLA MB/ES Nws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静电纺电压的提高,纤维直径逐渐变细,PLA MB/ES Nws的过滤效率增大,透气性能下降;随着纺丝液挤出速率的增大,纤维的平均直径增大,PLA MB/ES Nws的过滤效率先降低后增大,透气量增加;随着接收距离的增大,纤维直径逐渐变细,且线密度的均匀度增加,PLA MB/ES Nws的过滤效率增大,透气量降低。同时,还进一步在上述结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用于表征过滤性能的过滤模型,并分析了过滤参数及不同层次结构参数对过滤性能的影响。本文还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分两步训练处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复合工艺参数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过滤效率误差在±0.5%以内,透气量的误差在±2%以内,预测结果与实际用于表征产品性能的平均值之间的误差非常小,为优化工艺参数制备高效PLA MB/ES Nws过滤材料提供了依据。
李颍川[3](2006)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奥运会作为国际化、综合性和大型化的体育赛事,志愿者的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的第1届奥运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奥运会志愿者活动被正式纳入组委会的工作计划,志愿者的作用更加凸显,它不仅为奥运会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降低举办奥运会的成本;同时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树立社会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要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实现“人文奥运”理念,志愿者的有效组织是关键要素之一,意义重大。但如何对奥运会志愿者需求量进行测算?如何进行志愿者招募、培训?奥运会志愿者组织、管理运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在奥运会后对志愿者进行科学的评价?从国内可查询的文献资料看,尚缺少这方面系统的理论研究。为此,我们选择“关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这一课题,从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两方面展开系统研究,一方面直接为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组织实践、决策与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另一方面也为丰富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理论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专家访问、问卷调查、社会学个案分析、趋势外推预测、比较研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奥运志愿者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以自己个人的积极参与,无私奉贤,不计回报,为成功举办奥运会服务的人们。志愿者行为已经成为当今奥运会不可或缺的一项工程,他不仅为奥运会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降低举办奥运会的成本,而且更能体现奥运会精神,对促进了国际间的沟通与相互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改善民族素质,树立社会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二、奥运会志愿者的发展经历了初期阶段(1912-1948年)、形成阶段(1952-1976年)、发展阶段(1980-1992年)和成熟阶段(1992年至今)。当今奥运会志愿者呈现出:有越来越多的人申请加入奥运志愿者的队伍;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志愿者加入奥运志愿者队伍;奥运会志愿者与残奥会志愿者同时招募与培训;奥运志愿者的培训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志愿者的分工越来越细,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大了对志愿者的奖励等趋势。三、中国志愿者起源于80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志愿者活动。建立起了中国自己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组织,并形成了通过政策、法规和团体章程等进行综合管理的特色。我国体育志愿者首次出现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之后在21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第九、十届全运会上都参与并做出了重要贡献。为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运作积累了经验。四、通过对悉尼和雅典奥运会志愿者运作过程的比较,可以看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悉尼奥运会志愿者人数大概在47000人左右,雅典在45000人左右。女性多于男性。(二)两国都设有专门的志愿者管理机构。
王元荪[4](2001)在《皮革专利简介(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种涉及天然绒面革的手感处理方法,按常规的工艺流程的“加脂”工序之后至少还有一道“手感处理”工序,该“手感处理”工序改性有机硅乳液(微
二、皮革专利简介(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革专利简介(四)(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案 |
二、技术路线 |
第四节 主要内容 |
第五节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信息化的经济价值 |
第二节 信息化的内涵及评估机制 |
一、信息化的内涵 |
二、信息化水平评估机制 |
第三节 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
一、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切入点 |
二、从产业结构角度出发 |
第三章 云南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算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
第一节 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
第二节 云南省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算 |
第三节 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
一、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切入点的实证分析 |
二、信息产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分析 |
第四章 云南信息化进程中的不足 |
第一节 云南信息化总水平低下 |
第二节 云南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结构问题 |
第三节 云南信息化发展呈区域差异性 |
第四节 其他不足 |
一、对信息化的认识稍显不足 |
二、信息化建设资金投资力度不够 |
第五章 云南信息化水平提升对策研究 |
第一节 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 |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节 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
一、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 |
二、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 |
第四节 加快完善信息化人才机制 |
第五节 其他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2)熔喷/静电纺复合法聚乳酸非织造布的制备及过滤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复合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1.1.1 非织造布及其应用 |
1.1.2 非织造布复合技术的发展及特点 |
1.2 熔喷过滤材料的发展及现状 |
1.3 静电纺过滤材料的发展及现状 |
1.4 熔喷/静电纺复合法非织造过滤材料设计的理论基础 |
1.4.1 过滤及过滤材料 |
1.4.2 熔喷/静电纺复合法非织造过滤材料的特点 |
1.4.3 过滤及主要过滤参数 |
1.4.4 过滤机理分析 |
1.4.4.1 熔喷非织造布的过滤机理分析 |
1.4.4.2 静电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过滤机理分析 |
1.4.4.3 熔喷/静电纺复合法非织造过滤材料的设计基础 |
1.5 BP神经网络模型简介及进展 |
1.5.1 BP神经网络理论 |
1.5.2 BP神经网络学习规则 |
1.5.3 BP神经网络研究进展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7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1.7.1 PLA熔喷非织造布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
1.7.2 熔喷/静电纺复合法PLA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分析 |
第二章 聚乳酸熔喷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分析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2.1.2 聚乳酸熔喷非织造布的制备 |
2.2 结构及性能测试 |
2.2.1 原料性能测试 |
2.2.2 熔喷非织造布结构及性能测试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3.1 DSC及流变性能测试 |
2.3.2 干燥过程分析 |
2.3.3 熔喷模头温度对PLA熔喷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2.3.4 热空气参数对PLA熔喷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2.3.4.1 热空气温度的影响 |
2.3.4.2 热空气压力(速度)的影响 |
2.3.5 狭缝宽度对PLA熔喷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2.3.6 接收距离(DCD)对PLA熔喷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2.4 BP神经网络预测熔喷非织造布过滤性能及工艺参数优化 |
2.4.1 BP神经网络预测熔喷非织造布过滤及透气性能 |
2.4.2 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熔喷非织造布实验确定优化工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熔喷/静电纺复合法聚乳酸非织造布的制备技术与结构模型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3.1.2 熔喷/静电纺复合法PLA非织造布的制备过程 |
3.2 纺丝液性能测试及产品表征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3.1 PLA溶解性研究 |
3.3.2 溶剂对PLA静电纺丝液成纤性能的影响 |
3.3.3 纺丝液对静电纺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 |
3.3.3.1 纺丝液浓度的影响 |
3.3.3.2 电导率的影响 |
3.3.4 静电纺时间对熔喷/静电纺复合法PLA非织造布过滤性能的影响 |
3.3.5 复合非织造布的结构模型 |
3.3.5.1 结构模型的建立 |
3.3.5.2 影响结构参数的因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熔喷/静电纺复合法非织造过滤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
4.1 电压的影响 |
4.2 挤出速度的影响 |
4.3 接收距离的影响 |
4.4 复合非织造布的过滤模型 |
4.4.1 过滤模型的建立 |
4.4.2 影响过滤性能的因素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BP神经网络研究熔喷 |
5.1 BP神经网络预测熔喷/静电纺复合法非织造布过滤性能 |
5.2 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熔喷/静电纺复合法工艺并优化工艺参数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资料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3)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有关志愿者的几个基本概念研究 |
二、国外志愿者服务活动研究概况 |
三、国外体育志愿者的概况研究 |
四、有关奥运会与志愿者研究 |
五、关于奥运会志愿者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研究 |
六、关于人力资源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与假说 |
一、研究对象与任务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三、研究假说 |
四、研究的技术路线(见下图) |
第二章 奥运会志愿者概述 |
第一节 奥运会志愿者历史回顾 |
一、奥运会志愿者的萌发阶段(1896-1908 年) |
二、奥运会志愿者的初期阶段(1912-1948 年) |
三、奥运会志愿者的形成阶段(1952-1976 年) |
四、奥运会志愿者的发展阶段(1980-1992 年) |
五、奥运会志愿者的成熟阶段(1992 年至今) |
第二节 奥运会志愿者的现状及趋势 |
一、奥运会志愿者的现状 |
二、奥运会志愿者的发展趋势 |
第三节 奥运会志愿者的价值 |
一、奥运会志愿者的经济价值 |
二、奥运会志愿者的社会价值 |
第四节 奥运会志愿者的特征 |
一、参与人员的异质性 |
二、志愿行为的随意性 |
三、参与动机的多样性 |
四、文化理念的承传性 |
第三章 中国体育志愿者的发展现状 |
第一节 中国志愿者的发展 |
第二节 中国志愿者组织体系及特征 |
一、青年志愿者组织 |
二、社区志愿者组织 |
三、中国志愿者组织体系特点 |
第三节 中国志愿者组织管理 |
一、法规 |
二、政策 |
三、团体章程 |
四、政府支持 |
五、创造国际合作的环境 |
第四节北京志愿服务情况 |
第五节中国体育志愿者的发展 |
一、中国体育志愿者的发展概述 |
二、第十届全运会志愿者案例介绍 |
第四章 悉尼、雅典奥运会志愿者运作模式与特征的比较 |
第一节 悉尼奥运会志愿者运作模式与特征 |
一、背景分析 |
二、悉尼奥运会志愿者运作的基本情况 |
三、悉尼奥运会志愿者招募与遴选 |
四、悉尼奥运会志愿者的培训方式、内容 |
五、悉尼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内容 |
六、悉尼奥运会志愿者的奖励 |
七、悉尼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 |
八、悉尼奥运会志愿者特点 |
第二节 雅典奥运会志愿者运作模式与特征 |
一、背景分析 |
二、雅典奥运会志愿者的基本情况 |
三、雅典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和遴选 |
四、雅典奥运会志愿者的培训方式、内容 |
五、雅典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内容 |
六、雅典奥运会志愿者的奖励 |
七、雅典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 |
八、雅典奥运会志愿者特点 |
第三节 悉尼和雅典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的比较 |
一、悉尼和雅典奥运会志愿者基本情况比较 |
二、悉尼和雅典奥运会志愿者组织模式的比较 |
第四节 对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运作的启示 |
一、北京奥组委应制定完整的志愿者工作计划 |
二、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 |
三、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分配 |
四、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 |
五、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 |
六、充分利用北京高校大学生志愿者 |
七、加大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奖励制度 |
八、对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遗产进行整理和宣传 |
第五章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及成本分析 |
第一节 预测方法的选择 |
一、奥运志愿者预测方式存在的问题 |
二、预测方法分析 |
三、预测方法的确定 |
第二节 进行预测 |
一、收集数据 |
二、拟合曲线 |
三、趋势外推 |
四、模型分析 |
第三节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人力资源成本分析 |
一、人力资源成本的概念 |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 |
三、志愿者人力资源成本 |
四、人力资源成本计量一般方法 |
五、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 |
六、奥运会志愿者成本数据 |
第六章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团队与组织管理模式的构建 |
第一节 奥运会志愿服务人力资源规划 |
一、奥运会志愿者规划的内容 |
二、奥运会志愿者招募与遴选 |
三、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的宣传工作 |
四、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宣传运行计划 |
五、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 |
六、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遴选 |
七、个案分析——第21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志愿者招募遴选工作 |
八、对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遴选工作的建议 |
第二节 奥运会志愿者的定位与培训 |
一、志愿者工作定位 |
二、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培训 |
第七章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评价体系 |
第一节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
一、通过北京奥运会来总结经验,为将来我国的重大体育赛事志愿者的选拔与任用提供参考和规范化模式 |
二、通过评价能够对奥运会志愿者加强管理,使志愿者工作运作有序 |
三、通过评价有利于提高奥运会志愿者队伍的素质 |
四、通过评价可以对志愿者进行激励,开发志愿者的素质、加强志愿者与其他人员的沟通 |
五、通过评价便于改进今后志愿者管理工作计划 |
六、通过评价可以获得对于每个志愿者的评价资料,有利于对每个志愿者进行有效的指导 |
七、通过评价可以向社会公布公正、客观的评价资料,使社会了解奥运会志愿者的实际情况] |
第二节 评价的基本理论 |
一、评价的概念 |
二、评价的构成 |
三、评价的特点 |
四、评价的分类 |
五、评价的要素 |
第三节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评价体系 |
一、评价目的 |
二、评价原则 |
三、评价主体 |
四、评价客体 |
五、评价标准 |
六、评价功能 |
七、评价特点 |
八、评价方法 |
九、评价内容 |
十、评价时间(实施期限) |
十一、评价报告完成的时间 |
十二、评价报告接受的单位、部门或个人 |
第八章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评价方法 |
第一节 问卷调查法 |
一、评价指标 |
二、评价指标体系 |
三、应用方法 |
四、问卷调查法具体操作步骤 |
第二节 社会评价法 |
一、社会评价的本质 |
二、社会评价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
三、社会评价的意义及其科学化的方法论原则 |
四、应用方法:总结性评价 |
五、社会评价法具体操作步骤 |
全文总结论与建议 |
附件: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皮革专利简介(四)(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D]. 尤书生. 云南财经大学, 2016(02)
- [2]熔喷/静电纺复合法聚乳酸非织造布的制备及过滤性能研究[D]. 刘亚. 天津大学, 2009(12)
- [3]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 李颍川. 苏州大学, 2006(12)
- [4]皮革专利简介(四)[J]. 王元荪. 西部皮革, 2001(01)
标签:pla论文;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志愿者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