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不喜欢理发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理发

一、幼儿为何不爱理发(论文文献综述)

宋子昕[1](2021)在《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文中指出所谓浴堂是指供人洁身沐浴之场所。浴堂的发展在古时与宗教仪式及庶民文化联系颇深。进入20世纪,北京的公共浴堂发生了重大变革,其社会功能、经营模式、行业组织、使用设备、顾客群体与以往相比截然相异。这一时期,北京代浴堂的发展沿革可以简单划分为五个阶段:1900——1911年,北京浴堂快速发展阶段;1912——1927,北京浴堂繁盛阶段;1927——1937,北京浴堂沉浮阶段;1937——1949,北京浴堂衰落阶段;1949——1952,北京浴堂回暖恢复阶段。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的演变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经济起伏、卫生观念普及、民众生活习惯变迁联系紧密,浴堂在这一时期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空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并存于其中,国家、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浴堂从业者、浴堂消费者皆对其有着基于自身需求的建构。因此研究北京浴堂可以管窥20世纪上半叶北京城市中公共场所及小商业的发展模式及行业依托。对北京浴堂进行自下而上的微观考察能够从另一个维度上理解20世纪上半叶的北京社会,获知近代北京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及文化环境。以浴堂这一社会基层单位为切入点,分析其中不同群体的活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微观层面的个体经验、实践与宏观社会进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浴堂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以来,自来水、电气设备、日化产品等现代产物在北京的浴堂中普及开来,现代技术改变了浴堂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浴堂的资本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经营手段也相应调整。在浴堂广泛使用现代设施的时候,其运营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各浴堂不得不开源节流,甚至无视政府颁布的诸项规定。浴堂与政府不断地协调互动又常发生冲突,这点在社会经济困难时期体现的尤为明显。二者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对浴堂不同功能的侧重:政府注重浴堂的卫生功能,浴堂则偏重于追求更多的利润。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调整,雇佣制度的变化、顾客消费核心需求的转移,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些变化改变了浴堂业的生产体系,亦影响了浴堂伙计的生存实践。具体而言,社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浴堂的消费群体与消费需求,这直接导致浴堂经营模式的变化——服务质量成为决定浴堂收益的重要指征。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浴堂行业构建了工资制度,以行业内伙计的生存为条件,强迫他们提高服务水准。在此约束之下,伙计为了生存,不得不市侩殷勤以赚取更多小费,形成了浴堂业独有的服务方式、工作态度与营生技巧,他们的生存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浴堂的行业体制。浴堂经营者为了逐利,浴堂伙计为了生存,出于维护各自利益,浴堂同业公会与浴堂职业工会便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的行会,北京浴堂同业公会是在行业资本化的趋势之下,以各店家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而设立,其主体是各店铺的经营者,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收益,他们尽可能地降低伙计数量,延长其工作时间。因此同业公会的存在使得浴堂内部劳资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在此情形下,浴堂伙计为了生存,便合力抵抗资方压迫,开始组建浴堂职业工会。职业工会的出现增强了工人店伙群体在浴堂行业中的地位,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待遇,平衡了资方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市民卫生意识的提高使得浴堂成为20世纪上半叶北京市重要的公共场所。与此同时,国家也试图凭借对城市的卫生改良将自己的权力传达到基层,浴堂既是政府施政的对象,又是政策实施的场所。但国家权力通过城市改良、卫生行政来介入城市基层事务的意图并非顺水推舟,政府虽然针对浴堂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着力建设平民及女性浴所,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这些政策及规定常受到来自浴堂经营者、从业者及顾客的巨大阻力。浴堂的卫生改良并不单纯是公共健康问题,浴堂并非像政府想象的那样,能够顺利成为既卫生廉价,又能“批量生产”干净整洁、遵纪守法市民的公共场所,其中还包含有浴堂经营状况、民众消费观念、行政机关经费等诸多变量。在推行现代化政策、改良城市面貌的过程中,城市移民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成分复杂,这使得城市肮脏、拥挤、贫困,充斥着犯罪、不良行为。暗娼、偷窃、赌博、毒品等问题同样在浴堂中滋生。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治理力度不可谓不大,甚至还常会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发生,但北京浴堂盗窃、嫖娼等案件依旧频频发生。社会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而非问题本身。现代社会意识、公共道德、现代劳动薪酬制度与时人传统惯习之间的矛盾是社会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殖民者的文化介入等因素对其亦有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之际,作为社会体制得以存续的介质,日常生活逐渐受到国家、政府及社会进步人士的关注,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场域,以及国家权力支配、组织的重要对象。对人们沐浴经验的改造是这一趋势的范例,改造方式是将沐浴行为与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关联,将浴堂、浴室及沐浴行为赋予平等、自由、健美、文明等现代意义,并通过重复单调的日常生活内化于人们的意识中,以为世人所接受。其实现途径是制造闲暇时间与构建消费观念,前者意图将沐浴规律化、惯习化、日常生活化,后者旨在通过引导人们对沐浴的需求来传递现代日常生活的价值观。但这种尝试在实施层面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分歧。浴堂中并非自由平等,其中阶级分明,闲暇会带来如“有闲阶级”、“不劳而获”等不被时人称道的世风,消费则培养起人们崇奢心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非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本意与预期的情形,这些歧义自然也会体现在浴堂中。浴堂中充斥着政府与浴堂店家、资方与劳方、店伙与顾客、国家权力与个体实践之间的对抗,不过这些对抗并非总是发挥着消极作用,其也会改变执政者们的政策,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形成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政府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浴堂店家、伙计、顾客对政策的每一次回应,政府与社会进步人士对这些回应的反思与治理,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环节。中国的现代化并非是单方面受西方经验的影响,其自身亦有腾挪的空间。

木妮拉·木日扎贝克[2](2020)在《论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文中认为幼儿正处在创造力的启蒙时期,教师应更新观念、重视在各种活动培中幼儿有真正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是一种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幼儿从中能获得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创造力。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开展角色游戏中要以遵循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来体现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从而来实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的价值。

刘璐[3](2020)在《家庭生计方式对乡村学龄前儿童照顾的影响 ——基于赣苏六个村镇的调查》文中提出学龄前期是影响幼儿身心塑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原生家庭深刻影响着学龄前儿童的一生。从回归家庭生计视角,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优质学前资源供给逐渐满足不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市场化的迅猛发展,家庭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家庭儿童照顾问题日益严峻,所以学龄前儿童教育与看护是培养出优秀新一代的关键。本研究试图了解赣苏两省部分地区乡村学龄前儿童照顾情况及其分布状况,并做出相应的比较分析,以便帮助到落后地区学龄前儿童能够健康成长。鉴于为提供儿童经济养育和日常照顾的主要社会化场所是家庭。因此,本研究以乡村学龄前儿童的家庭生计方式为出发点,以儿童照顾为落脚点,探索儿童照顾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尤其是家庭生计方式与儿童照顾的关系。本研究对江西和江苏省内的3个县6个村镇的157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了调查与访谈,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参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从文献研究、实证研究以及质性研究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家庭生计方式对乡村学龄前儿童照顾的影响。通过文献研究,本文首先对生计方式影响学龄前儿童照顾的概况作了必要的梳理和分析,其次对学龄前儿童照顾的现状进行了概述,最后对家庭生计方式影响儿童照顾机制做出简要述评。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发现:在家庭生计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照顾影响程度上,大体而言,家庭的生计方式对学前儿童获得的照顾影响显着,两者的关系基本呈正相关。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在赣苏两个地区的6个村镇随机选取了157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式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总体来看,家庭的生计方式对学前儿童获得照顾的影响较显着;但家庭生计方式对儿童照顾的直接影响不显着,影响途径上以间接影响为主;主要通过家庭中介变量这种间接影响机制实现的;此外,家庭收入及资产、家庭主要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及工作时间、父母职业类型、家庭社会网络构成了主要的家庭中介变量。在质性研究方面,结合对15名儿童家长的深度访谈,印证了上述文献研究发现,家庭生计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照顾获得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黎紫书[4](2020)在《流俗地》文中研究表明归来(之一)大辉回来了。这种事,怪不怪呢?光天化日,一个死人,活生生出现在大街上。这不是普通的大街。五兵路是锡都的主干大道,一路上景点特多。锡都是个山城,路的南端重峦叠巘,岩壁耸立,壁上许多山洞像被史前巨大的白蚁蛀空作巢,无尽纵深,都被开辟成石窟寺。三宝洞南天洞灵仙岩观音洞,栉比鳞次,各路神仙像是占山为王,一窟窿一庙宇,里头都像神只住的城寨,挤着满天神佛。大辉就出现在

刘立峰[5](2020)在《凌云壮语参考语法》文中提出本论文是一篇以百色凌云壮语为研究对象的参考语法,是在田野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凌云壮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结构和语义范畴等进行地全面、系统的共时描写。全文一共分为10章。第1章为绪论部分,第2章为音系部分,第3章到第8章讨论与句法结构相关的系列问题,第9章讨论语义范畴,最后一章是全文的总结。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凌云及凌云壮语,以及文献综述,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2章主要描写凌云壮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以及音节结构。第3章讨论凌云壮语的词、词类和构词法。第4章讨论做论元的名词及名词性短语。包括名词性短语的扩展形式:受定语修饰和并列;描写和讨论凌云壮语的外延性定语(包括“量名指”短语、“数量名”短语、领属定语等)、内涵性定语、多项定语共现的语序以及名词性成分的并列。第5章讨论做谓语的谓词性短语。描写凌云壮语动词、形容词和状态词等谓词,讨论动补结构、动宾结构、连动结构等谓词性结构,介绍谓词性成分的指称化以及并列。第6章描写凌云壮语的简单句。描写凌云壮语简单句中论元关系的整合及调整和副词性的修饰语,论凌云壮语的话题成分和焦点表达。第7章考察凌云壮语的复杂句和复合句,描写分析凌云壮语的补足语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包括关系从句和同位语从句)、补语从句;介绍凌云壮语的主从复杂句、主次复杂句和并列复合句。第8章介绍凌云壮语的句类,考察凌云壮语的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以及与句类密切相关的句末语气词。第9章讨论凌云壮语的否定、体、情态、量、比较和比拟等语义范畴。第10章总结

阴亚萍[6](2020)在《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河南省三地六所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开始逐渐有固定的同伴关系,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探讨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试图在同伴交往方面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本研究通过量化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张元编制的《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评定问卷》和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编制的《4-7岁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分别由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评定。在问卷分析结果和对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对个别幼儿教师进行访谈,探讨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在性别上没有显着差异;独生幼儿社交障碍更小;城市幼儿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发展地更好,社交障碍更小;由父母照顾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地更好,尤其是亲社会行为方面;父母婚姻关系越好,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越好。幼儿社会性发展在性别上有显着差异;女幼儿在依恋家人、共情与助人、无侵犯性、自尊心四个方面发展水平更高;独生幼儿在内外向性方面的发展水平更高;城市幼儿在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内外向性、依恋家人、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同伴关系、无侵犯性、独立性、诚实公正、共情与助人十一个方面的发展水平更高;由父母照顾的幼儿在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意志、生活习惯、内外向性、依恋家人、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同伴关系、无侵犯性、独立性、诚实公正十二个方面发展地更好;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孩子总体社会性发展状况越好;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幼儿社会性发展越好。同伴交往能力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存在显着性相关。社交主动性与遵守社会规则、依恋家人、无侵犯性3个维度没有显着相关性,与其余12个维度均显着相关;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与情绪稳定性维度没有显着相关性,与其余14个维度均显着相关;社交障碍与社会认知、内外向性、诚实公正、共情与助人、同伴关系、无侵犯性6个维度显着相关;亲社会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15个维度均显着相关。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显着性预测。社交主动性能显着预测幼儿遵守社会规则、内外向性、自我概念、无侵犯性4个方面;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能显着预测幼儿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无侵犯性、好胜心、自尊心5个方面;亲社会行为能显着预测幼儿遵守社会规则、生活习惯、同伴关系、无侵犯性、诚实公正5个方面。根据研究结果,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教育建议:创建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树立科学教育观念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落实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更好发展。希望能通过提高同伴交往能力来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沈彩娣[7](2020)在《如何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自主性》文中提出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是教师向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师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幼儿是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深刻领会"幼儿是角色游戏的主人"的精髓。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虽认识到"幼儿是角色游戏的主人"的基本含义,却常常忽视它,仍然以活动主导者的角色出现,不能设身处地地聆听、感受幼儿的想法、心情,在游戏的过程中还会干涉幼儿的想法。显而易见,角色游戏成了教师的游戏,幼儿成了教师的试验品,更确切地说,角色游戏成了教师"导"、幼儿"演"的一种表演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被扼制,此举大大降低

张凯晨[8](2020)在《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智的个案研究 ——以南京市S园W骨干教师为例》文中指出教育机智是幼儿园教师顺利实现教育目标,体现其专业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但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面对意外的教育事件时往往无法及时地机智处理,造成教育契机的浪费,严重时还会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关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智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本研究以南京市S园W骨干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是W老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常常会高频次、高质量地生成教育机智;二是研究者在W老师班上实习,便于观察与交流。本研究主要通过使用观察记录表收集W老师在一日生活中呈现的教育机智案例,利用访谈法对案例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此基础之上使用质性文本主题分析法对收集到的W骨干教师的教育机智案例的生成过程进行探究。根据已有的教育机智过程的相关理论和对我收集到的全部案例进行分析发现,W骨干教师教育机智的发生过程存在一些共性,可归结为以下四个阶段,即对教育情境的感知阶段、基于理解对问题的确认阶段、教育机智行动的发生阶段和行动中反思阶段。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幼儿园W教师在不同情境所采用的机智行为指导原则进行划分,W老师的教育机智可以分为尊重幼儿主体性教育机智、给予幼儿关注性教育机智、引导幼儿反思性教育机智以及提供幼儿支持性教育机智。此外,虽然W教师生成的教育机智的形式多样,但仍有规律可循,呈现出教育性、连贯性、策略性和灵活性等共同特点。影响幼儿园W骨干教师教育机智生成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得益于骨干教师自身的教育惯习、教育意图以及教育情感的支持,外部因素主要指受师生关系、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家园交流的影响。基于W骨干教师的成功经验,研究者建议幼儿园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注重自身成长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幼儿、教师和家长等其他教育主体的关系。此外,幼儿园也应当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完善教师的职后培训机制,为促进教师教育机智的生成作出努力。

侯冰冰[9](2020)在《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文中指出游戏活动中,教师不应该干涉过多,幼儿参加的不仅仅是原本意义上的表演和游戏,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按照自己对环境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尽情享受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一、自由选择,放手游戏首先,在主题确定上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在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能力大小的基础上满足幼儿的愿望。教师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掌握这些情况,就能从实际出发,对幼儿角色游戏主题内容进行指导。教师要尊重幼儿提出主题的自由意愿,而不是指定主题内容让幼儿从中进行选择。

王莉莉[10](2019)在《基于“画+话”的5-6岁幼儿自我意识特点及建构分析》文中提出“我是个怎样的人?”、“我的优点是什么?”、“妈妈眼中的我是怎样的?”、“同伴眼中的我是怎样的?”、“她们为何这样说我?”……人类从诞生之时便踏上认识自己之路,同样,处在自我意识飞速发展时期的5-6岁幼儿也不断探索着认识自己。幼儿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不断认识自己,建构自我意识。在5-6岁幼儿自我意识建构的关键期,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通过“画+话”的形式,将绘画投射测验与访谈法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更清晰地阐明研究结论。研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基于重要他人“眼中的我”的绘画作品以及“我”的自画像的作品分析,辅以对绘画作品作者的深度访谈,在“自我”和重要他人绘画作品的差异呈现和缘由讲述中,呈现幼儿自我意识中物质自我、精神自我以及社会自我的特点。(2)通过三次(6月、10月、12月,时间跨度为半年)分别收集绘画作品并对其访谈,以“画+话”的形式发现幼儿自我意识发生的变化,动态化揭示幼儿自我意识建构的过程。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5-6岁幼儿自我意识呈现特点:(1)物质自我中幼儿多从“延伸自我”中认识自己,出现相对概念如“高矮”“胖瘦”多作依从性评价,对外貌存在自信的自我体验;(2)精神自我中能独立评价身体能力,生活能力多依赖成人评价,优缺点集中于行为表现,存在能力增长观;(3)社会自我中多以物质自我和精神自我为判断基础,且已使用监控策略。2.5-6岁幼儿的自我意识建构的特点:(1)物质自我建构。幼儿通过感官直接获得,自我分析从片面单调逐渐走向全面客观,自我评价从依从评价逐渐走向自我发觉,并从外界评价中进行自我意识核校;(2)精神自我建构。源于对象性活动,自我分析取决于幼儿个体的观点采择能力,自我评价由外部因素过渡为内部因素,意识核校基于社会交往中的评价和态度;(3)社会自我建构。来源于社会互动行为,自我分析取决于幼儿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自我评价从主观判断到初步客观,意识核校基于互动信息的内省。3.幼儿自我意识建构中,早期受父母与老师影响最大,两者相较幼儿更易顺从父母评价,倾向“妈妈说的更对”;后期同伴关系的影响逐渐增加。且在三个维度中,不同社会群体对其影响比重也不同:在物质自我建构中,较多受到父母与同伴影响;在精神自我建构中,较多受到父母与老师影响;在社会自我建构中,较多受到同伴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老师的间接因素影响。基于以上研究发现,论文从父母与教师的角度为推动儿童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希望为推动5-6岁儿童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二、幼儿为何不爱理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幼儿为何不爱理发(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旨趣
    二、学术回顾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来源
    四、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城市空间与浴堂生态
    第一节 北京浴堂的发展概述
        一、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浴堂
        二、新式浴堂的发展及繁荣(1900——1926)
        三、北京浴堂行业的由盛及衰(1926——1952)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兴起的社会条件
        一、沐浴的文明化
        二、沐浴的知识化
    第三节 浴堂与北京城区商业格局
    小结
第二章 浴堂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浴堂的资本与流水
        一、浴堂的资本模式
        二、浴堂的产权结构
        三、浴堂的营业流水
    第二节 浴堂的日常开支
        一、电力与通讯
        二、毛巾与肥皂
        三、燃料
        四、自来水
        五、铺底与房租
        六、纳税与认捐
    第三节 收费标准与价格起伏
        一、价格的分化与浮动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三、恶性通胀时代的澡价调控
    第四节 浴堂经营与管理策略
        一、浴堂的管理体制
        二、浴堂的营业方式
        三、浴堂的经营之道
    小结
第三章 浴堂的从业者及社会团体
    第一节 浴堂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
        一、浴堂从业者的工作职责
        二、浴堂从业者的身份与社会来源
        三、北京浴堂伙计的工作日常
        四、北京浴堂伙计的收入与生活状况
    第二节 北京浴堂伙计的价值观念及社会形象
    第三节 北京浴堂同业公会
        一、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成立始末及历史沿革
        二、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组织情况
        三、浴堂同业公会的功能
        四、政府在浴堂同业公会中的权力渗透
    第四节 北京浴堂职业工会
        一、浴堂职业工会产生的社会要素
        二、浴堂职业工会成立风波
        三、浴堂职业工会成立后的劳资纠纷
    第五节 浴堂中的地下活动
        一、浴堂中开展地下工作的优势
        二、北平市和平解放之际浴堂业的地下工作
    小结
第四章 公共卫生、卫生行政与北京浴堂业
    第一节 公共卫生与城市改良
        一、北京的卫生环境与市民沐浴观念
        二、浴堂卫生规章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北平浴堂业的管理
        一、北平市政府对浴堂卫生的监督与稽查
        二、北平市政府对违章浴堂的惩处
        三、政府对浴堂卫生管理不力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市政体系中的浴堂
        一、浴堂与城市沟渠排水系统
        二、防疫、公共卫生与浴堂
    第四节 女性及平民浴堂
        一、女性浴所的设立
        二、平民浴堂的创办
    小结
第五章 浴堂中的社会问题
    第一节 浴堂的公共安全
        一、晕堂
        二、火灾与触电
        三、建筑安全
    第二节 浴堂中的盗窃犯罪
        一、盗窃案件频发的社会背景
        二、浴堂中偷窃案件的地缘因素
        三、浴堂中偷窃案件的犯罪方式与窃贼身份
        四、浴堂中偷窃犯罪的治理
    第三节 浴堂中的风化问题
        一、浴堂中的混浴现象
        二、女浴堂中的男性工役
        三、政府对浴堂社会风化问题的治理
    小结
第六章 浴堂与日常生活
    第一节 沐浴社会价值的重塑
        一、沐浴内涵的转释
        二、沐浴的日常生活化过程
    第二节 沐浴的日常生活化建构
        一、作为惠工设施的职工浴堂
        二、作为规训手段的学生浴间
        三、作为现代日常生活基本单元的家庭浴室
        四、以消费构建现代生活的公共浴堂
    第三节 公共浴堂与沐浴之现代释义的争论
        一、浴堂消费模式与平等观念的矛盾
        二、日常生活构建过程中的分歧
        三、闲暇与国家权力之间的抵牾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家庭生计方式对乡村学龄前儿童照顾的影响 ——基于赣苏六个村镇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与理论范式
        1.2.1 相关概念
        1.2.2 理论范式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生计方式及其相关研究
        2.1.1 国内关于生计方式的研究
        2.1.2 国外关于生计方式的研究
    2.2 生计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照顾的研究
        2.2.1 国内关于学龄前儿童照顾的研究
        2.2.2 国外关于学龄前儿童照顾的研究
        2.2.3 生计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照顾的相关性研究
    2.3 研究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
    3.2 测量工具
    3.3 测量对象
        3.3.1 样本说明
        3.3.2 抽样方法
    3.4 数据处理
        3.4.1 问卷回收与整理
        3.4.2 数据处理方法
4 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4.1 乡村学龄前儿童照顾的基本情况:关于调查对象
        4.1.1 乡村中儿童照顾的类型
        4.1.2 乡村中儿童照顾的内容
    4.2 测量维度的关联性
        4.2.1 家庭收入及资产状况的关联性
        4.2.2 家庭劳动力素质的关联性
        4.2.3 父母职业类型的关联性
        4.2.4 家庭社会网络的关联性
    4.3 家庭生计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照顾的影响
        4.3.1 对学龄前儿童教育方面的影响
        4.3.2 对学龄前儿童生活方面的影响
        4.3.3 对学龄前儿童情感、心理方面的影响
5 研究结论及相关原因分析
    5.1 研究结论
        5.1.1 结论
        5.1.2 存在问题
    5.2 原因分析
        5.2.1 家庭方面:父母照顾的弱化、委托照顾的不足
        5.2.2 国家层面:儿童早期照顾的不平等
        5.2.3 市场层面:信息、阶层与消费排斥
        5.2.4 偶然性突发事件
        5.2.5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对儿童照顾的影响
6 总结与建议
    6.1 总结
        6.1.1 调查地区家庭生计方式的总体特征
        6.1.2 提升儿童照顾质量的方案
    6.2 建议
        6.2.1 构建多元参与的混合照顾体系
        6.2.2 改革职假制度,增强家庭照顾功能
        6.2.3 合理分担儿童照顾成本
    6.3 反思
        6.3.1 讨论:儿童照顾福利的缺失
        6.3.2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4)流俗地(论文提纲范文)

归来(之一)
奀仔之死
群英
巴布理发室
蕙兰
婵娟
莲珠
迦尼萨
大伯公
美丽园
所有的路
密山新村
南乳包
百日宴
新造的人
十二岁以前
良人
那个人
春分
夏至
公仔纸
远水与近火
立秋
女孩如此
忏悔者
红白事
奔丧
点字机
顾老师
二手货
失踪
恶年
马票嫂
一路上
归来(之二)

(5)凌云壮语参考语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凌云简介
        1.1.1 地理位置
        1.1.2 凌云的建置沿革
        1.1.3 凌云壮语的系属
    1.2 凌云壮语研究综述
        1.2.1 壮语语法的研究现状
        1.2.2 凌云壮语语法研究现状
    1.3 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理论及框架基础
        1.3.2 语料来源
第2章 凌云壮语音系
    2.1 声韵调系统
        2.1.1 声母系统
        2.1.2 韵母系统
        2.1.3 声调系统
    2.2 音节结构
第3章 凌云壮语的词、词类及构词法
    3.1 词及其判定标准
        3.1.1 词的判断标准
        3.1.2 凌云壮语词的构成
    3.2 词类及其操作性定义
        3.2.1 开放性词类
        3.2.2 封闭性词类
    3.3 构词法
        3.3.1 复合构词法
        3.3.2 派生构词法
第4章 凌云壮语的名词和名词性短语
    4.1 名词
        4.1.1 名词的分类
        4.1.2 光杆名词的指称
    4.2 人称代词
        4.2.1 三身代词
        4.2.2 旁指代词
        4.2.3 统称代词
        4.2.4 反身代词
    4.3 量指结构修饰名词
        4.3.1 指示词
        4.3.2 量词
        4.3.3 定指“量+名+指”结构
    4.4 数词、量词修饰名词
        4.4.1 数词
        4.4.2 数量结构修饰名词
        4.4.3 “量(名)一”结构
    4.5 领属结构
        4.5.1 领属结构类型
        4.5.2 亲属-集体关系领属的表达
        4.5.3 所有权关系领属的表达
    4.6 内涵性定语
        4.6.1 粘合式内涵性定语
        4.6.2 组合式内涵性定语
    4.7 多项定语的共现及语序
        4.7.1 多项黏合式定语的内部语序
        4.7.2 多项定语共现的语序
    4.8 同位结构
        4.8.1 由人称代词参与构成的同位结构
        4.8.2 指示成分复指
    4.9 名词及名词短语的并列
        4.9.1 并列标记
        4.9.2 有无标记使用的差异
第5章 凌云壮语的谓词及谓词性短语
    5.1 动词及其重叠
        5.1.1 动词
        5.1.2 动词的重叠
    5.2 形容词及其重叠
        5.2.1 形容词的类别
        5.2.2 形容词重叠
        5.2.3 形容词句法功能
        5.2.4 形容词短语
    5.3 动补结构
        5.3.1 “补语”的性质
        5.3.2 结果补语
        5.3.3 趋向补语
        5.3.4 程度补语
    5.4 动宾结构
        5.4.1 名词性宾语
        5.4.2 谓词性宾语
    5.5 连动结构
        5.5.1 由普通动词构成的连动结构
        5.5.2 由tau3“来”和pai1“去”构成的连动结构
        5.5.3 由mi2“有”构成的连动结构
        5.5.4 由t(?)?1“是”构成的连动结构
第6章 凌云壮语的简单句及其构成
    6.1 简单句的主要类型
        6.1.1 完整句
        6.1.2 非完整句
    6.2 动词谓语句
        6.2.1 及物性
        6.2.2 存在句
        6.2.3 领有句
        6.2.4 系词句
    6.3 论元关系的调整
        6.3.1 致使结构
        6.3.2 被动结构
        6.3.3 相互结构
    6.4 旁格成分和加接成分
        6.4.1 介宾状语
        6.4.2 副词状语
    6.5 话题
        6.5.1 话题成分及其构成
        6.5.2 话题结构的结构类型
        6.5.3 话题化的规则
        6.5.4 话题的话语功能
    6.6 焦点结构
        6.6.1 整句焦点
        6.6.2 成分焦点
第7章 凌云壮语的复杂句及复合句
    7.1 名词从句
        7.1.1 主语从句
        7.1.2 宾语从句
    7.2 定语从句
        7.2.1 关系从句
        7.2.2 同位语从句
    7.3 补语从句
        7.3.1 结果补语从句
        7.3.2 程度补语从句
    7.4 主从关系和主次关系
        7.4.1 时间小句
        7.4.2 原因小句
        7.4.3 目的小句
        7.4.4 条件小句
        7.4.5 让步小句
    7.5 并列复合句
        7.5.1 连接复合句的手段
        7.5.2 等立关系
        7.5.3 选择关系
        7.5.4 承接关系
        7.5.5 递进关系
        7.5.6 取舍关系
        7.5.7 转折关系
第8章 凌云壮语的句子功能类型
    8.1 疑问句
        8.1.1 是非问
        8.1.2 特指问
        8.1.3 选择问
        8.1.4 回声问
    8.2 祈使句
        8.2.1 肯定性祈使
        8.2.2 否定性祈使
    8.3 感叹句
        8.3.1 (?)in1“真”
        8.3.2 to~6“够”
        8.3.3 h(?)u~6ni~4“这么”
        8.3.4 V+(?)2
    8.4 语气词
        8.4.1 表交际功能的语气词
        8.4.2 表主观态度的语气词
        8.4.3 语气词的连用
第9章 凌云壮语的语义范畴
    9.1 否定范畴
        9.1.1 形态特征
        9.1.2 句法、语义功能
    9.2 时体范畴
        9.2.1 完整体
        9.2.2 完成体和经历体
        9.2.3 起始体
        9.2.4 持续/进行体
        9.2.5 将始体
        9.2.6 反复体
        9.2.7 再次体
        9.2.8 短时/轻说/随意体
        9.2.9 尝试体
    9.3 情态范畴
        9.3.1 情态范畴
        9.3.2 动力情态及其表现
        9.3.3 道义情态及其表现
        9.3.4 认识情态及其表现
        9.3.5 传信
        9.3.6 情态词的连用顺序
    9.4 比较和比拟
        9.4.1 差比
        9.4.2 等比和比拟
第10章 结语
    10.1 本文研究重点回顾
    10.2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0.2.1 创新之处
        10.2.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词
附录二 长篇语料
致谢

(6)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河南省三地六所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基于国家相关纲领性文件的指引
        二、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特殊性
        三、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差异性
        四、笔者自身的兴趣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研究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同伴交往能力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学习理论
        二、群体社会化理论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第四节 研究工具
        一、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评定问卷(教师填写)
        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家长填写)
        三、统计分析工具
    第五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程序
    第六节 访谈设计与实施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对象
        三、访谈程序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现状
        一、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基本情况
        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状况的性别差异
        三、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状况的独生与非独生差异
        四、城乡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状况差异
        五、主要照顾者下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六、父母婚姻关系下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第二节 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基本情况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的性别差异
        三、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的独生与非独生差异
        四、城乡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差异
        五、不同评定人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六、主要照顾者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七、父母文化水平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八、家庭收入水平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不同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同伴交往能力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体相关分析
        二、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体回归分析
    第四节 访谈结果与分析
        一、对高社交主动性幼儿的教师进行访谈
        二、对高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幼儿的教师进行访谈
        三、对高社交障碍幼儿的教师进行访谈
        四、对高亲社会行为幼儿的教师进行访谈
第四章 综合讨论
    一、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现状综合讨论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综合讨论
    三、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综合讨论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教育建议
        一、创建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树立科学教育观念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
        三、落实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更好发展
第六章 研究不足
    1.研究样本方面
    2.研究内容方面
    3.研究方法方面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7)如何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自主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游戏空间,体现幼儿选择游戏的自主性
二、体现自由的选择,满足幼儿的游戏欲望,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自主性
    1.主题选择时突显自主。
    2.情节呈现时突显自主。
    3.角色分配时突显自主。
    4.材料取舍时突显自主。
    5.游戏讲评时突显自主。
三、采用多样的策略,优化幼儿的游戏玩法,激发幼儿创造游戏的自主性
四、营造轻松的氛围,肯定幼儿的游戏水平,提高幼儿享受游戏的自主性

(8)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智的个案研究 ——以南京市S园W骨干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基于新时代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创造性的呼唤
        (二) 基于幼儿发展的独特性以及幼儿教育的生活性、活动性等特点的要求
        (三) 基于个人兴趣和实习困惑
    二、概念界定
        (一) 教育机智
        (二) 幼儿园骨干教师
    三、文献综述
        (一) 相关研究综述
        (二)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意义
第一章 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机智的发生过程
    一、骨干教师对教育情境的感知阶段
        (一) 幼儿或外界产生问题
        (二) 教师主动捕捉问题
    二、骨干教师基于理解对问题的确认阶段
        (一) “教育学理解”是确认阶段的理论基础
        (二) 基于教育学理解确认教育问题
    三、骨干教师教育机智行动的产生阶段
        (一) 创造性思想是教育机智的行动指向
        (二) 创造性行为集中体现教育机智
    四、骨干教师行动中的反思阶段
        (一) “行动中反思”是反思阶段的理论基础
        (二) 行动中反思贯穿机智行动始终
第二章 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机智的类型和生成特点
    一、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机智的类型
        (一) 尊重幼儿主体性教育机智
        (二) 给予幼儿关注性教育机智
        (三) 引导幼儿反思性教育机智
        (四) 提供幼儿支持性教育机智
    二、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机智的生成特点
        (一) 幼儿园骨干教师生成教育机智的教育性
        (二) 幼儿园骨干教师生成教育机智的连惯性
        (三) 幼儿园骨干教师生成教育机智的策略性
        (四) 幼儿园骨干教师生成教育机智的灵活性
第三章 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机智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机智生成的内部影响因素
        (一) 骨干教师的教育惯习是教育机智的引发基础
        (二) 骨干教师的教育意图是教育机智的行动指向
        (三) 骨干教师的教育情感是教育机智的生成动力
    二、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机智生成的外部影响因素
        (一)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引发教育机智的重要条件
        (二) 亲密的家园沟通是生成教育机智的内在需要
        (三) 积极的幼儿园文化氛围是生成教育机智的必要保障
第四章 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机智生成的启示与建议
    一、对幼儿园教师的建议
        (一) 幼儿园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 幼儿园教师应处理好与其他教育主体的关系
    二、对幼儿园管理者的建议
        (一) 幼儿园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二) 幼儿园应完善教师职后培训机制
第五章 结论和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着作类
    论文类
    期刊类
致谢

(9)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由选择,放手游戏
二、多样指导,多种处理
    (一)角色参与
    (二)随机点拨
三、轻松氛围,享受快乐
    (一)营造温馨环境,温馨的游戏环境会给幼儿家庭的温暖
    (二)营造宽松氛围
四、参与评价,回归快乐游戏评价的形式很多,幼儿园多以教师评价为主

(10)基于“画+话”的5-6岁幼儿自我意识特点及建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1.1.2 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1.1.3 绘画作品为走进幼儿内心世界提供有效途径
    1.2 研究的目标、意义与创新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创新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自我意识
        1.3.2 自我意识建构
        1.3.3 绘画作品
    1.4 .文献综述
        1.4.1 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
        1.4.2 自我意识建构的相关研究
        1.4.3 绘画作品与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
    1.5 研究内容与对象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对象
    1.6 研究方法
        1.6.1 绘画投射测验法
        1.6.2 访谈法
2 研究资料分析结果
    2.1 “他们”眼中的我
        2.1.1 “重要他人”绘画作品呈现
        2.1.2 “重要他人”绘画作品分析
        2.1.3 “重要他人”绘画缘由讲述
    2.2 “我”的自画像
        2.2.1 “我”的绘画作品呈现
        2.2.2 “我”的绘画作品分析
        2.2.3 “我”的绘画缘由讲述
    2.3 我眼中的“我”
        2.3.1 对绘画作品所属作者的判定
        2.3.2 对于物质自我的差异评价
        2.3.3 对于精神自我的差异评价
        2.3.4 对于社会自我的差异评价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5 -6 岁幼儿自我意识特点
        3.1.1 5 -6 岁幼儿物质自我的特点
        3.1.2 5 -6 岁幼儿精神自我的特点
        3.1.3 5 -6 岁幼儿社会自我的特点
    3.2 5 -6 岁幼儿自我意识建构特点
        3.2.1 5 -6 岁幼儿物质自我的建构特点
        3.2.2 5 -6 岁幼儿精神自我的建构特点
        3.2.3 5 -6 岁幼儿社会自我的建构特点
    3.3 5 -6 岁幼儿自我意识建构影响因素
        3.3.1 不同社会群体在幼儿自我意识建构中的影响
        3.3.2 5 -6 岁幼儿物质自我建构中重要他人的影响
        3.3.3 5 -6 岁幼儿精神自我建构中重要他人的影响
        3.3.4 5 -6 岁幼儿社会自我建构中重要他人的影响
4 建议
    4.1 思想上的建议
    4.2 行动上的建议
        4.2.1 基于幼儿自我意识中"物质自我"的建议
        4.2.2 基于幼儿自我意识中"精神自我"的建议
        4.2.3 基于幼儿自我意识中"社会自我"的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四、幼儿为何不爱理发(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D]. 宋子昕.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论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A]. 木妮拉·木日扎贝克. 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20
  • [3]家庭生计方式对乡村学龄前儿童照顾的影响 ——基于赣苏六个村镇的调查[D]. 刘璐.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1)
  • [4]流俗地[J]. 黎紫书. 山花, 2020(05)
  • [5]凌云壮语参考语法[D]. 刘立峰.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河南省三地六所幼儿园为例[D]. 阴亚萍.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7]如何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自主性[J]. 沈彩娣. 幼儿100(教师版), 2020(04)
  • [8]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智的个案研究 ——以南京市S园W骨干教师为例[D]. 张凯晨.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J]. 侯冰冰. 好家长, 2020(08)
  • [10]基于“画+话”的5-6岁幼儿自我意识特点及建构分析[D]. 王莉莉.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理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