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筑外墙砖不断脱落。建设部要求,今后沿街建筑不再需要外墙砖。

广西建筑外墙砖不断脱落。建设部要求,今后沿街建筑不再需要外墙砖。

一、广西建筑外墙面砖脱落事件不断 建设厅要求今后沿街建筑不用外墙砖(论文文献综述)

邵明辉[1](2017)在《外墙涂料替代外墙瓷砖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外墙瓷砖脱落、爆裂砸伤行人的事故频繁出现。容易脱落和破损是外墙面砖的痼疾,这与砖的特性与安装工艺有关。因为块状的外墙砖安装时形成的接缝极易渗水,而在严寒地区,渗入的水受冻成冰时体积变大,膨胀墙体,造成不良后果。此外,由于瓷砖的底部会被侵蚀及分解,失去黏附在墙体的能力,会有脱落的危险。最后瓷砖施工工序控制不到位引起的空鼓亦会造成瓷砖的脱落。本文提出用外墙涂料替代外墙瓷砖的方案,力图去除小区居民心头的忧虑,解决外墙瓷砖高污染、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外墙瓷砖和外墙涂料的概念、发展历程、现状等情况,并对其在文献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概括。其次详细分析了外墙瓷砖在生产、运输、安装以及在使用期间出现的问题,例如瓷砖脱落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然后从施工效果、环保、成本、工期、质量等方面对外墙涂料的优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外墙涂料的施工效果不仅是单一的颜色,而且可以做到多种颜色的特殊效果,包括仿旧效果、仿大理石、水晶石、花岗岩效果以及颗粒效果等。此外,外墙涂料还有除霉、防霉产品、适应外墙伸缩的抗裂产品以及外墙缺陷修复产品等。外墙涂料全寿命周期整个过程对污染物的控制非常到位,VOC的排放亦满足LEED等各方要求。对外墙涂料和外墙瓷砖在成本、工期、质量方面的数据进行了详细比较分析,由此表明外墙涂料存在明显的安装优势。之后引用澳门具体应用外墙涂料产品(仿水晶石效果以及颗粒效果)的案例,从施工方案、施工效果、施工成本、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比较分析,更进一步论证外墙涂料在节约施工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具有显着的效果。最后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外墙涂料进行了展望,认为外墙涂料在建筑物外墙翻修领域以及涂料的预制化领域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

朱锦棠[2](2016)在《探讨建筑物外墙贴砖脱落的原因及维修控制重点》文中指出文章通过某综合楼外墙粘贴面砖发生局部较大面积脱落的原因、修复处理过程加以分析。因此,预防外墙粘贴面砖脱落,重视建筑物外墙粘贴面砖施工质量,把握技术标准的运用,真正有效提升建筑整体质量尤为重要。

公晓莺[3](2013)在《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时代,如何面对历史建筑及历史文化街区日益消失和支离破碎的形势?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尊重建筑原有的风貌和历史街区原有的色彩肌理?本文对建筑色彩的研究也许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本文以广府地区传统建筑的色彩为研究对象,以广府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路径来分析传统建筑色彩的脉络,运用考古学、建筑学、色彩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时期广府传统建筑色彩的梳理,系统研究其演化过程中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内涵,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建筑技术水平、建筑材料、人文因素的差异对建筑色彩的影响,得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建筑的色彩特征和规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广府文化传统与建筑色彩的内在关系,希望能对当今建筑创作中对建筑色彩的运用提供借鉴意义,并能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或重修提出指导性的原则,使得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能更加尊重历史、尊重原貌。本研究基于以下三点意义来展开:第一、本研究以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主线,重点区分古代与近代,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广府传统建筑色彩作了详细分析,总结出广府建筑色彩在不同时期受本时期多因素影响下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超越时代的与广府地区独特的地域人文特征相呼应的建筑色彩的稳定特质,对广府地区乃至岭南地区建筑研究基础理论体系中色彩研究的空白起到一定程度的补充作用,从内容上也丰富和完善了现有建筑历史理论研究成果。第二、建筑色彩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文物建筑之风格、年代、等级、功能、设计思想分析的重要依据。研究可为广府地区历史建筑保护与维修、提供参考依据,对保护灰塑、砖雕等民间传统工艺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本研究提出适用于历史建筑色彩保护的原则,可供广府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制定保护、维修、改造策略提供参考,使之更接近尊重历史原貌。第三、建筑色彩是城市色彩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城市色彩秩序的主要抓手。本研究既追溯过往,又关照当下,将传统建筑的色彩研究与城市特色、景观规划等当前各城市的关注热点结合起来,探索区域传统建筑色彩的选择中与气候环境、自然生态美结合的规律,为我们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继承和创新理念提供参考依据,对当今城市色彩的规划、改善人居环境、延续历史文脉、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的探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薛颖[4](2012)在《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文中指出近代岭南的人文精神表现为开放包容、开拓创新、开明务实和经世致用等,近代岭南建筑装饰也因此具有国际性、地域性、民族性交融演化的总体特征。论文从建筑装饰的基本认识着手,根据建造主体的不同,将近代岭南建筑装饰分为殖民建筑装饰、民间建筑装饰、官方建筑装饰三个类型,分别论述其动因、艺术和技术特征。一、近代岭南殖民建筑装饰的异彩纷呈,研究早期近代到民国时期,西方文化单向输入为特征的殖民建筑装饰。通过贸易交往与建立租界、殖民地,岭南汇聚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殖民建筑。受西方多个宗主国建筑装饰风格的影响,殖民建筑装饰风格异彩纷呈。艺术层面,殖民建筑装饰风格是西方宗主国艺术风格的写照,体现了国际性特征;技术层面,殖民建筑装饰材料则普遍务实地使用岭南地方材料,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二、近代岭南民间建筑装饰的固本求新,研究整个近代时期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近代岭南民间建筑装饰仍然沿袭手工作业社会背景下传统的装饰技艺,建筑装饰与传统手工艺一体化,与建筑固有形态一体化,同时在近代化过程中主动吸收西方“洋”建筑装饰艺术。岭南民间建筑装饰一方面固守传统技艺,另一方面大胆求新,产生了应对地域文化、自然条件、审美的新形式。不论传统技艺,还是传统技艺基础上的求新形式,都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三、近代岭南官方建筑装饰的多元融合,主要研究民国时期岭南官方建筑装饰。官方建筑装饰通过多元的装饰动机、装饰风格、审美表达和装饰技术等手段表现民族性的价值观。总体来说,官方建筑装饰成为象征性的装饰,与建筑本体的关系比较疏远。艺术层面,“中国固有式”、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派,以及现代主义建筑装饰,从政治性、商业性、经济性等多元目的角度表达以民族性为核心的岭南近代官方文化;技术层面,官方建筑装饰的材料和技术逐步实现了现代化和地方化,综合表现出中西融合的特征。建造主体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决定了殖民建筑装饰、民间建筑装饰、官方建筑装饰各自的本原性特征,即国际性、地域性、民族性,它们发展演化、充分交融共同构成了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总体特征。建筑装饰的演化规律方面,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决定了三个类型的建筑装饰遵循不同的规律。殖民建筑装饰的演化以西方宗主国文化为主导,按照宗主国建筑艺术史的发展规律演化;民间建筑装饰的演化以岭南民间地域文化为主导,建筑装饰与建筑本体一体化关系演化为分离式的附属关系;官方建筑装饰的演化规律以岭南近代官方文化为主导,按照全盘西化——中西文化交融的发展规律演化。建筑装饰的交融规律方面,殖民建筑装饰主要代表西方宗主国文化,民间建筑装饰主要代表民间岭南地域文化,官方建筑装饰主要代表岭南近代官方文化,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交融发展。西方宗主国的装饰风格代表了强国强势文化,因此无论在艺术层面还是技术层面,殖民建筑装饰成为民间和官方建筑装饰的重要参照。民间建筑装饰对殖民和官方建筑装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装饰材料、技术方面,在丰富地域文化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官方建筑装饰对另外两者的影响力则相对较弱,但却是岭南近代化过程中推动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力量。多元文化交融过程中,近代岭南建筑装饰传承创新,形成以国际性为视野,以地域性为依托,以民族性为动机的文化特色,成为全球文化的一份宝贵财富。

成帅[5](2011)在《近代历史性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技术支撑》文中研究说明近代历史性建筑是近代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形成,是历史的见证。随着建筑遗产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近代历史性建筑的价值得到认同,对其保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这类建筑大多已百岁,自然衰退与人为的不当损害或忽视使部分建筑表现出明显的劣化迹象,因此对其进行维护与维修也逐渐成为减缓其劣化进程的要求。但目前近代历史性建筑的维护与维修却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与不平衡。本文试图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研究近代历史性建筑的材料、要素与构建方法,常见的检测技术,探讨近代历史性建筑的劣化迹象与成因,进而针对具体劣化问题,归纳保护维修实践的案例,寻求常用的、合宜的维护与维修技术。借鉴国内外较先进的保护维修理念与技术,结合我国特点来兼收并蓄的分析采纳国际上常见的维修技术,并分析部分以往不恰当的维修方法及后果,为将来成功的维护与维修提供技术参考。论文中穿插结合作者参与的天津望海楼天主教堂与原浙江兴业银行的维修工程实践,作为重要的案例,同时针对建筑材料与建筑组成部分的特点,兼收国内外的部分保护修复案例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近代历史性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技术支撑。通过上述工作,对维护与维修技术相关的问题与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对具体操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与提示。当然由于近代历史性建筑的维护与维修技术包含范围广泛,设计领域诸多,庞大复杂,其难度非常大,故本文主要还是择取较广泛常见的建筑材料与要素的维护与维修技术来择要分析论述,希望为今后的保护实践有借鉴作用。

汝军红[6](2007)在《历史建筑保护导则与保护技术研究 ——沈阳近代建筑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针对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实践日益增多,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而历史建筑保护方法及技术体系存在诸多缺陷,研究不足的现实状况,首先参照欧美国家自19世纪以来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理论发展与演变,通过对国际公认的保护宪章、公约的阅读,在比较中西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不同观念基础上,对当代历史建筑保护理论、观念和方法给予重新审视,以确立与近代历史建筑相适应的保护利用原则和方法。其次,论文从现实需要出发,以历史建筑的适应性保护利用观念为指导,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历史建筑保护导则及相关技术方法,对我国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导则框架进行研究。论文采用“从要素到体系”的研究策略,在分析历史建筑保护导则的构成要素基础上,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导则体系,并对历史建筑调查与评价导则、保护设计导则、保护技术导则进行具体的研究,在实现从要素到体系分析转换的同时完成历史建筑保护导则的研究。论文结合沈阳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实践,首先研究了沈阳近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及其建筑类型特征,对其地域性独特价值给予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保护利用案例,对不同类型近代建筑的保护利用方式进行了评析;最后运用上述研究成果,对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导则的实施方法进行了实践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历史建筑保护导则框架和具体内容。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对后续研究研究进行了展望。

钱雄耀[7](2004)在《广西建筑外墙面砖脱落事件不断 建设厅要求今后沿街建筑不用外墙砖》文中研究说明

二、广西建筑外墙面砖脱落事件不断 建设厅要求今后沿街建筑不用外墙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建筑外墙面砖脱落事件不断 建设厅要求今后沿街建筑不用外墙砖(论文提纲范文)

(1)外墙涂料替代外墙瓷砖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外墙砖的发展综述
        1.1.1 外墙砖的定义、种类和规格
        1.1.2 外墙砖的发展历程
        1.1.3 外墙砖文献综述
        1.1.4 本节内容汇总
    1.2 国内外涂料研究发展综述
        1.2.1 涂料简介
        1.2.2 国内外涂料发展历程
        1.2.3 外墙涂料文献研究领域综述
        1.2.4 本节内容汇总
    1.3 本论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外墙瓷砖存在问题汇总
    2.1 外墙瓷砖存在问题分析
        2.1.1 安全隐患
        2.1.2 环保因素
        2.1.3 工程质量
        2.1.4 施工工序复杂工期较长
    2.2 内容汇总
第三章 外墙涂料优势以及效果分析
    3.1 外墙涂料产品多样化优势分析
        3.1.1 Concret art & Velature
        3.1.2 Intonachino Mineral
        3.1.3 Acrisyl PITTURA RIEMPITIVA
        3.1.4 ACRISYL PITTURA LISCIA
        3.1.5 ACRISYL DECORA
        3.1.6 Elastomarc System
        3.1.7 ISOGRAFF
        3.1.8 COMBAT 222 & 333
        3.1.9 BETOXAN & ACRISYL GRIP
        3.1.10 PRO-LINK & Marcotherm Adesivo
        3.1.11 本节内容汇总
    3.2 San Marco外墙涂料价格优势分析
        3.2.1 常见外墙瓷砖成本分析
        3.2.2 常用外墙涂料成本分析
        3.2.3 外墙瓷砖、涂料价格比较分析
    3.3 San Marco产品环保优势分析
        3.3.1 公司内部管理系统
        3.3.2 LCA环境控制
        3.3.3 San Marco环境数据表格
        3.3.4 本节内容汇总
    3.4 外墙涂料工期优势分析
        3.4.1 工程简介
        3.4.2 工程原进度计划
        3.4.3 改用外墙涂料后的进度计划分析
        3.4.4 比较分析
    3.5 外墙涂料质量控制优势分析
        3.5.1 外墙涂料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3.5.2 外墙瓷砖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5.3 外墙涂料相比外墙瓷砖质量控制优势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涂料具体案例分析
    4.1 具体工作范围
    4.2 施工进度计划
        4.2.1 施工进度计划
        4.2.2 现场施工进展
        4.2.3 本小节汇总
    4.3 具体施工方案
        4.3.1 P15&P16施工步骤
        4.3.2 P17施工步骤
        4.3.3 安全注意事项
    4.4 本项目外墙涂料成本、质量分析
        4.4.1 本项目外墙涂料成本分析
        4.4.2 本项目外墙涂料质量分析
        4.4.3 本节汇总
    4.5 外墙涂料效果分析
        4.5.1 华丽水晶石饰面
        4.5.2 功能方面的优势
        4.5.3 本节汇总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2)探讨建筑物外墙贴砖脱落的原因及维修控制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案例特征
2 建筑物外墙砖脱落的原因
3 建筑物外墙砖脱落的维修
    3.1 面砖质量的控制选择
    3.2 基层处理事项的控制
    3.3 对粘结强度的控制
    3.4 对湿度的控制
    3.5 对面砖标准工艺贴压的要求
    3.6 对特殊部位的合理搭接压向
4 在修复施工中的监督管理
5 结语

(3)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目的和意义
        1.1.1 从“中国红”说起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范围
        1.2.2 广府传统建筑的概念
        1.2.3 建筑色彩的概念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广府传统建筑研究
    1.4 研究意义和方法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古代营造技术中的色彩应用与广府区域自然人文特征
    2.1 传统色彩观念
        2.1.1 阴阳五行观
        2.1.2 封建等级观
    2.2 古代营造技术中的色彩应用
        2.2.1 宋代《营造法式》中的彩画色彩
        2.2.2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的色彩
    2.3 广府地区自然环境及人文特征
        2.3.1 自然环境
        2.3.2 人文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府地区早期建筑色彩:基于考古资料的考察
    3.1 秦汉时期
        3.1.1 南越王墓
        3.1.2 宫殿遗址
    3.2 魏晋至隋唐时期
        3.2.1 随葬品
        3.2.2 建筑遗存
    3.3 南汉时期
        3.3.1 王宫遗址
        3.3.2 南汉王陵及其它建筑遗址
    3.4 宋元时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明清时期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特征
    4.1 官式建筑
        4.1.1 学宫建筑
        4.1.2 宗教建筑
    4.2 广府地区民间建筑色彩
        4.2.1 民居建筑
        4.2.2 祠堂建筑
        4.2.3 祭祀建筑
        4.2.4 古典私家园林
    4.3 传统建筑色彩特征和影响因素
        4.3.1 传统建筑色彩特征
        4.3.2 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代化过程中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变迁
    5.1 广府地区近代化过程中建筑发展概述
        5.1.1 近代早期(1840 年之前)
        5.1.2 初始期(1840 年-1911 年)
        5.1.3 兴盛期(1911 年-1938 年)
        5.1.4 停滞延续期(1938-1949)
    5.2 西式建筑形式与色彩
        5.2.1 殖民地外廊式建筑
        5.2.2 早期教堂建筑
        5.2.3 西方古典主义
    5.3 从“中国古典复兴”到“中国固有形式”
        5.3.1 “中国古典复兴”——以岭南大学建筑群为例
        5.3.2 “中国固有形式”
    5.4 从“西洋化”到中西合璧式建筑
        5.4.1 城市骑楼建筑的色彩
        5.4.2 市居住建筑——以广州东山官邸和侨宅(东山洋楼)为例
        5.4.3 侨乡建筑:开平碉楼
    5.5 近代广府地区建筑色彩特征和影响因素
        5.5.1 近代广府地区建筑色彩特征
        5.5.2 影响因素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保护策略与城乡色彩规划
    6.1 广府传统建筑色彩特征及演变脉络
    6.2 关于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6.2.1 广府地区历史建筑色彩保护的现状
        6.2.2 适用于建筑色彩保护的历史建筑保护原则
        6.2.3 历史建筑色彩保护的方法和步骤——以 2009-2010 年沙面整饰工程为例
    6.3 关于建筑色彩与城市规划
        6.3.1 广府地区城市色彩现状
        6.3.2 城市色彩规划的原则
        6.3.3 有关特色城市色彩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内容及范畴
        1.1.1 研究内容
        1.1.2 论文结构
        1.1.3 时间维度的“近代”认知
        1.1.4 空间维度的“岭南”认知
    1.2 研究意义
        1.2.1 近代岭南文化的特殊性
        1.2.2 从局部系统研究建筑整体
        1.2.3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中国建筑装饰的研究
        1.3.2 西方近代建筑装饰的研究
        1.3.3 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研究
        1.3.4 岭南建筑装饰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以建筑文化为研究前提
        1.4.2 以社会文化为研究背景
        1.4.3 其他研究方法
第二章 建筑装饰的基本认识
    2.1 “装饰”与“装饰艺术”释义
        2.1.1 “装饰”释义
        2.1.2 “装饰艺术”释义
    2.2 装饰的本质
    2.3 建筑装饰的概念
        2.3.1 西方的概念
        2.3.2 中国的概念
    2.4 建筑装饰的分类——功能性装饰与象征性装饰
        2.4.1 分类的理论依据
        2.4.2 功能性装饰与象征性装饰的关系
        2.4.3 功能性装饰——结构装饰化与装饰结构化
        2.4.4 象征性装饰——装饰的结构与建造的装饰
    2.5 建筑装饰的层次结构
        2.5.1 实用需要
        2.5.2 审美表达
        2.5.3 意义承载
    2.6 影响建筑装饰的因素
        2.6.1 技术因素
        2.6.2 经济因素
        2.6.3 政治因素
        2.6.4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
    2.7 岭南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装饰
        2.7.1 岭南文化的个性特征
        2.7.2 岭南文化对建筑装饰的影响
第三章 近代岭南殖民建筑装饰的异彩纷呈
    3.1 近代岭南殖民建筑装饰传播的动因
        3.1.1 十三行外商贸区的形成
        3.1.2 租界和殖民地的形成
        3.1.3 殖民建筑装饰输入的途径
    3.2 澳门近代建筑装饰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3.2.1 宗主国建筑装饰风格的影响
        3.2.2 果阿建筑装饰风格的影响
        3.2.3 曼努埃尔式风格
        3.2.4 巴洛克风格
        3.2.5 新古典主义风格
        3.2.6 澳门教堂的装饰材料
    3.3 十三行与沙面建筑装饰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3.3.1 开风气之先的十三行建筑装饰风格
        3.3.2 沙面早期的建筑装饰风格
        3.3.3 沙面盛期的建筑装饰风格
        3.3.4 沙面的建筑装饰材料
    3.4 香港殖民建筑装饰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3.4.1 宗主国建筑装饰风格的影响
        3.4.2 哥特复兴风格
        3.4.3 新古典主义风格
        3.4.4 香港殖民建筑装饰材料
    3.5 近代岭南殖民建筑装饰的细部特征
        3.5.1 柱式的装饰
        3.5.2 门窗的装饰
        3.5.3 檐部的装饰
    3.6 殖民建筑装饰的层次结构
        3.6.1 异彩纷呈的建筑装饰
        3.6.2 审美表达:西方宗主国文化为主导
        3.6.3 意义承载:西方中心价值观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近代岭南民间建筑装饰的固本求新
    4.1 近代岭南民间建筑装饰发展的动因
        4.1.1 西学东渐的思想理论的传播
        4.1.2 华侨对侨乡建设的推动
        4.1.3 近代商业的繁荣
        4.1.4 地域环境的差异
    4.2 固本的近代岭南民间建筑装饰传统技艺
        4.2.1 应对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
        4.2.2 应对地域自然条件的装饰材料与技法
        4.2.3 应对审美的表现形式
    4.3 求新的近代岭南民间建筑装饰
        4.3.1 应对地域文化的新形式
        4.3.2 应对地域自然条件的新形式
        4.3.3 应对审美的新形式
        4.3.4 新型装饰材料与技艺
    4.4 近代岭南民间建筑装饰的层次结构
        4.4.1 固本求新的建筑装饰
        4.4.2 审美表达:岭南民间地域文化为主导
        4.4.3 意义承载:“中体西用”的价值观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代岭南官方建筑装饰的多元融合
    5.1 近代岭南官方建筑装饰发展的动因
        5.1.1 教会倡导的中国建筑
        5.1.2 民众对西方文化的崇尚
        5.1.3 政府推广的民族主义
        5.1.4 作为民族主义者的岭南建筑师
    5.2 民族性的“中国固有式”建筑装饰
        5.2.1 教会校园建筑“民族形式”的影响
        5.2.2 整体仿古的建筑装饰
        5.2.3 岭南的“中国固有式”简化装饰的缘由
        5.2.4 局部仿古的建筑装饰
        5.2.5 国立中山大学“固有式”装饰细部处理
    5.3 政治性的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装饰
        5.3.1 纪念建筑的新古典主义装饰
        5.3.2 办公建筑的新古典主义装饰
        5.3.3 城市公园的新古典主义装饰
    5.4 商业性的骑楼建筑装饰
        5.4.1 法规制度下的骑楼建筑装饰
        5.4.2 装饰艺术风格
    5.5 经济性的现代主义建筑装饰
        5.5.1 岭南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缘由
        5.5.2 未能引发社会变革的建筑装饰
    5.6 新型装饰材料和技术
        5.6.1 水泥
        5.6.2 玻璃
        5.6.3 钢铁
        5.6.4 砌砖
        5.6.5 其他
    5.7 岭南官方建筑装饰的层次结构
        5.7.1 多元融合的建筑装饰
        5.7.2 审美表达:岭南近代官方文化主导
        5.7.3 意义承载:式样——民族性的价值观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总体特征
    6.1 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本原性特征
        6.1.1 殖民建筑装饰的国际性
        6.1.2 民间建筑装饰的地域性
        6.1.3 官方建筑装饰的民族性
    6.2 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演化规律
        6.2.1 西方宗主国文化主导的殖民建筑装饰
        6.2.2 岭南民间地域文化主导的民间建筑装饰
        6.2.3 岭南近代官方文化主导的官方建筑装饰
    6.3 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交融规律
        6.3.1 殖民建筑装饰对民间、官方建筑装饰的影响
        6.3.2 民间建筑装饰对殖民、官方建筑装饰的影响
        6.3.3 官方建筑装饰对殖民、民间建筑装饰的影响
    6.4 结语与展望
        6.4.1 结语
        6.4.2 展望:应对西方文化
        6.4.3 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近代历史性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技术支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概念释义
        1.1.2 研究对象与框架
        1.1.3 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近代历史性建筑维护与维修的相关理论
    2.1 近代历史性建筑的价值评估
        2.1.1 近代历史性建筑的价值
        2.1.2 近代历史性建筑的价值评估
    2.2 近代历史性建筑保护的干预层级与原则
        2.2.1 近代历史性建筑保护的干预层级
        2.2.2 近代历史性建筑的维护与维修原则
    2.3 近代历史性建筑的维护与维修的材料与技术选择
        2.3.1 历史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材料选择
        2.3.2 历史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技术选择
第三章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维护与维修技术
    3.1 近代历史性屋顶的意义
    3.2 近代历史性屋顶形式、要素与覆面材料
        3.2.1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的类型
        3.2.2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的主要要素与细部
        3.2.3 近代历史性建筑坡屋顶的覆面材料
    3.3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的检查与劣化迹象
        3.3.1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的检查
        3.3.2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的劣化迹象与成因
    3.4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的维护、维修与替换
        3.4.1 屋顶维护、维修与替换的方式选择
        3.4.2 屋顶的历史研究
        3.4.3 历史性屋顶维护措施
        3.4.4 历史性屋顶的维修与替换
第四章 近代历史性建筑砖砌外墙维护与维修技术
    4.1 建筑用砖的历史
    4.2 近代建筑砖砌体的特征认识
        4.2.1 砖的类型
        4.2.2 砖的形状、尺寸与色彩
        4.2.3 砖砌体的砌筑方式
        4.2.4 灰缝砂浆和外形
    4.3 近代历史建筑砖砌外墙的劣化问题的识别
        4.3.1 砖砌外墙的检查
        4.3.2 砖砌外墙的劣化迹象
        4.3.3 砖砌外墙的检测技术
        4.3.4 砖砌外墙的结构问题
        4.3.5 砖砌外墙的劣化成因
    4.4 近代历史建筑砖砌外墙的维护与维修技术
        4.4.1 砖砌外墙的结构缺陷处理与加固措施
        4.4.2 砖砌外墙的维修措施
        4.4.3 砖砌外墙的清洗技术
第五章 近代历史性建筑外墙石材的维护与维修技术
    5.1 外墙石材的分类与性质
        5.1.1 天然饰面石材分类
        5.1.2 砌筑石材
    5.2 外墙石材的类型及相关问题
        5.2.1 实心石质墙
        5.2.2 饰面厚石板
        5.2.3 饰面薄石板
    5.3 外墙石材劣化病害与检测技术
        5.3.1 石材劣化病害
        5.3.2 石材检测技术
    5.4 近代历史建筑外墙石材的维护与维修
        5.4.1 维修工作的说明
        5.4.2 外墙石材的维修措施
        5.4.3 外墙石砌体重嵌灰缝
        5.4.4 石材墙面的清洗技术
        5.4.5 外墙石材的加固保护
第六章 近代历史性建筑木构件与铁件维护与维修技术
    6.1 木构件的维护与维修技术
        6.1.1 识别保护的特征
        6.1.2 木构件检查与检测
        6.1.3 木构件的替换与维修技术
    6.2 铁质构件的维护与维修技术
        6.2.1 识别保护的特征
        6.2.2 历史性铁质构件的维护与维修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历史建筑保护导则与保护技术研究 ——沈阳近代建筑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历史建筑保护制度与保护技术实践缺乏有效关联
        1.1.2 历史建筑保护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1.1.3 历史建筑保护设计方法的滞后
        1.1.4 缺乏适应性历史建筑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研究
    1.2 保护的对策
        1.2.1 把历史建筑保护纳入到城市动态可持续发展之中
        1.2.2 建立与历史建筑保护实践相适应的保护体系与技术方法
        1.2.3 对历史建筑保护导则的研究
    1.3 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发展及研究的现状
        1.3.1 相关概念的简析
        1.3.2 国外历史建筑保护发展
        1.3.2.1 历史建筑保护国际宪章及其主要观念
        1.3.2.2 以法国、意大利为中心的西方历史建筑保护发展
        1.3.2.3 日本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观念和实践
        1.3.3 国内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发展
    1.4 论文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2 研究主要内容
        1.4.3 研究的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6 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与原则
    2.1 近代历史建筑保护观念的发展
        2.1.1 历史建筑保护理论及其对保护方法的影响
        2.1.2 中西方历史建筑保护观念比较
        2.1.3 对当代历史建筑保护价值的审视
    2.2 近代历史建筑保护观念的形成
        2.2.1 历史建筑保护的整体生态观
        2.2.1.1 建筑是一个整体生态系统
        2.2.1.2 建筑的生命进化及其有机再生
        2.2.2 历史建筑保护的动态适应观
        2.2.2.1 历史建筑的适应性保护
        2.2.2.2 传统营造思想中的适应观
        2.2.2.3 当代历史建筑保护中的适应性
        2.2.3 历史建筑保护的系统观
    2.3 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原则的建立
        2.3.1 动态性原则
        2.3.1.1 保护对象的动态性
        2.3.1.2 历史建筑使用中的动态性
        2.3.1.3 保护措施的可逆性和可再处理性
        2.3.2 有机开放与再生利用原则
        2.3.2.1 历史建筑的保护系统的开放性
        2.3.2.2 历史建筑的有机再生
        2.3.3 整体性原则
        2.3.3.1 新建筑与历史建筑的关系
        2.3.3.2 历史街区中的新建筑
        2.3.3.3 历史建筑及街区周边环境
        2.3.4 可持续发展原则
        2.3.4.1 从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看
        2.3.4.2 从历史建筑的保护实践看
        2.3.5 层级适应性原则
第三章、历史建筑保护导则框架研究
    3.1 历史建筑保护体系
    3.2 历史建筑保护导则
        3.2.1 历史建筑保护导则的特点
        3.2.2 历史建筑保护导则编制的作用
        3.2.3 历史建筑保护导则的编制
        3.2.4 保护导则与保护设计的关系
    3.3 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导则框架及内容
        3.3.1 保护导则框架
        3.3.2 历史建筑保护导则编制内容
    3.4 近代历史建筑保护方式和相关措施
        3.4.1 美国历史建筑保护方式及标准
        3.4.2 我国历史建筑保护方式及标准
第四章 历史建筑保护评价导则
    4.1 历史建筑现状调查
        4.1.1 建筑外部保护特征要素调查
        4.1.2 建筑内部保护特征要素调查
    4.2 历史建筑保护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4.2.1 专家综合评议法
        4.2.2 层级分析评价法
        4.2.3 价值效用评价法
        4.2.4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建立
    4.3 近代历史建筑保护评价
        4.3.1 历史建筑价值评价
        4.3.2 历史建筑保护合理性性评价
第五章 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导则
    5.1 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内容框架
    5.2 建筑外观保护设计
        5.2.1 保护的特征要素分析
        5.2.2 保护措施的选择
        5.2.3 保护方式
    5.3 建筑室内保护设计
        5.3.1 保护的特征要素分析
        5.3.2 保护措施的选择
        5.3.3 保护方式
        5.3.4 建筑设备更新
    5.4 历史建筑环境保护设计
        5.4.1 历史建筑环境要素分析
        5.4.2 保护措施的选择
        5.4.3 历史建筑环境保护方式
        5.4.4 健康、安全与可达性要求
    5.5 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设计手法
        5.5.1 形式的同构与异构
        5.5.2 空间的置换与整合
        5.5.3 形态的多元建构与功能聚合
        5.5.4 秩序的修正与组合
第六章 历史建筑保护技术导则
    6.1 历史建筑的残损调查技术
        6.1.1 建筑腐败损害分析
        6.1.2 残损检测
        6.1.3 砖木结构建筑现状勘测技术及主要内容
    6.2 历史建筑材料保护技术
        6.2.1 木结构建筑
        6.2.2 砖石建筑
    6.3 历史建筑结构保护技术—以原天津奥匈俱乐部保护修复为例
        6.3.1 建筑特色及其现状评估
        6.3.2 保护修复策略
        6.3.2.1 结构的维修、加固和替换
        6.3.2.2 双重壁结构体系
        6.3.2.3 屋顶修复
        6.3.2.4 墙面修复
        6.3.2.5 木构件及表面装饰的修复
        6.3.2.6 结论
第七章 沈阳近代建筑发展及其类型特征
    7.1 沈阳近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7.1.1 沈阳近代建筑发展的萌芽期(1875-1905)
        7.1.2 近代建筑的形成期(1905 一1912 年)
        7.1.3 发展与兴盛期(1912—1931 年)
        7.1.4 持续发展与萧条期(1931—1948 年)
    7.2 沈阳近代建筑的类型与特征
        7.2.1 沈阳近代建筑发展及特征
        7.2.2 沈阳近代公共建筑
        7.2.3 居住建筑
        7.2.4 娱乐建筑
        7.2.5 工业建筑
        7.2.6 酒店会馆建筑
    7.3 沈阳近代建筑的地位与价值
        7.3.1 沈阳近代城市形态的演变
        7.3.2 沈阳近代建筑的本土化价值
        7.3.3 沈阳近代建筑保护的价值
        7.3.3.1 近代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7.3.3.2 近代建筑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八章 沈阳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实践
    8.1 沈阳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状
        8.1.1 沈阳近代建筑保护体系
        8.1.1.1 城市格局保护
        8.1.1.2 历史街区保护
        8.1.1.3 历史建筑保护
        8.1.2 沈阳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8.2 近代建筑保护设计实践(一)—沈阳原奉天议会保护修复
        8.2.1 建筑特色
        8.2.2 保护价值
        8.2.3 建筑现状
        8.2.4 保护对策
        8.2.5 保护修复措施
    8.3 近代建筑保护设计实践(二)—沈阳北市场异地保护性重建
        8.3.1 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8.3.2 保护设计方法研究——保护设计导则的引入
        8.3.3 保护对象特征要素研究
        8.3.4 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导则实践
        8.3.5 总结与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沈阳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名单(建议)
附录二 沈阳市公布70 栋不可移动保护建筑一览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四、广西建筑外墙面砖脱落事件不断 建设厅要求今后沿街建筑不用外墙砖(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墙涂料替代外墙瓷砖的可行性研究[D]. 邵明辉.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2]探讨建筑物外墙贴砖脱落的原因及维修控制重点[J]. 朱锦棠. 居业, 2016(01)
  • [3]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D]. 公晓莺. 华南理工大学, 2013(11)
  • [4]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D]. 薛颖.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5]近代历史性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技术支撑[D]. 成帅. 天津大学, 2011(05)
  • [6]历史建筑保护导则与保护技术研究 ——沈阳近代建筑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D]. 汝军红. 天津大学, 2007(07)
  • [7]广西建筑外墙面砖脱落事件不断 建设厅要求今后沿街建筑不用外墙砖[J]. 钱雄耀. 建材工业信息, 2004(01)

标签:;  ;  ;  ;  ;  

广西建筑外墙砖不断脱落。建设部要求,今后沿街建筑不再需要外墙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