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战春运 确保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论文文献综述)
简彦超[1](2018)在《《经济日报》中的国企形象研究(2014-2017)》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常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以及“高质量发展”等成为发展新阶段的标签和代名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也不例外地成为改革的中心和阵地。但是,媒体频频曝光的国企负面新闻,引发了社会对于国企的质疑和不满,因此,如何在国企的是非矛盾命题中,重塑国企形象,影响社会公众对国企的认知,进而影响受众对于经济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认知,这是媒体和国企面临的一个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选取《经济日报》2014至2017年国企相关报道为研究样本。首先,对样本进行定量的内容分析,发现《经济日报》国企报道自2014年以来,报道数量较多,且保持稳定;版面位置显要,以要闻版占比最大;报道体裁多元,以灵活的消息为主;报道主题高度集中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消息来源权威,以党政机构和国企为主要消息来源。又通过新闻文本话语分析,得知《经济日报》通过报道塑造了6种国企形象,分别为锐意进取的改革者形象、主动作为的市场活动主体形象、自觉担当的社会贡献者形象、创新精神的传承者形象、英才理想的摆渡者形象以及亟待解决新问题的攻坚者形象。最后,笔者对《经济日报》中的国企形象做出评价:报道展现了国企较多元的媒介形象;报道运用话语修辞策略,使形象深入人心;消息来源单一,专家学者、群众代表的消息来源匮乏,使得国企形象呈现不够全面;在正面宣传中过于追求展现国企完美无缺的形象。并提出:要树立国企的良好形象,需要国企、媒体和政府形成合力,以现实形象为根基,以社会和公众的认知和接受力为前提,在积极应对国企负面舆论的同时,打造一批国企先进典型,让国企形象深入人心。
吴限[2](2018)在《春节出行 哪些风险会“撩”你——春运期间出行风险预警指南》文中研究指明"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运对中国人来讲,不只是一次假期,一次旅程,更多的是一种怀念已久的归家之旅。回家过年,是每个漂泊在外的异乡人最迫切的心愿,也是很多游子共同的心声!来自官方数据显示,今年春运从2月1日开始到3月12日结束,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8亿人次。国家发改委
周莹[3](2012)在《不足与不公: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春运现象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出现,在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春运见证了中国社会制度变迁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产生的负面效应。本文运用制度主义和社会结构的理论视角,从我国春运的历史背景、现实境况以及制度体系出发,基于质性研究方法,通过与春运有关的组织者(铁路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购票者(旅客)、倒票者(“黄牛”)等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人群的访谈以及大量的文献分析,从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的生成路径、结构性困境、正式制度的负外部性和非正式制度的嵌入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进而探索在制度变革进程中如何有效实现社会资源的分配正义。通过对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的促成因素和生成路径的探究发现,与中国人口流动的嬗变历程相对应,春运现象也随之变化:改革开放前,中国铁路发展非常滞后,运力极其匮乏。但是在当时,春节前后铁路运力供需仍能保持相对均衡;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体制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口流动日益加剧,铁路的建设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票难求”现象逐渐产生、突显和加剧;在经济社会转型、政府管理思路变革、人口变迁和铁路运营及管理格局变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铁路春运“一票难求”逐渐成为当今中国特有的周期性问题,即便是在高铁运网快速扩张的今天,仍然摆脱不了运力提升后的供需悖论。高铁的出现,其本意在于缓解铁路运力上的不足,提高运能,但在一个竞争不充分的铁路市场中,这一目标非但未曾有效实现,反而使得大量低收入群体可供自己选择的普列更为减少,进而将其推入一个更为拥挤的、更为有限的选择空间内,这在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一票难求”的状况。春运铁路运力不足的原因固然有多种,但就其本质而言,不外如下两个主要方面:需求旺盛与运能不足。中国社会近数十年来的社会转型带来了人口的高度流动性,这在客观上导致铁路客运需求在一个较短时期内发生井喷。与激增的需求相比,铁路在供给方面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铁路运能建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低水平徘徊。这一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铁路市场中的垄断体制所产生的低效率与非充分竞争效应无疑是导致这一弊病长期存在的深刻致因。毫无疑问,社会流动的体制变迁与铁路运力之间的张力在中国客观存在。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铁路客运表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公众对于铁路客运的选择偏好相应也是客观存在。但由于建设滞后,客观上造成铁路运能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一种稀缺性资源,这就更加放大了铁路客运供需市场“一票难求”的非均衡效应。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中国近数十年来的体制变迁,深刻地影响了铁路客运市场的供需平衡,而这正是铁路运力不足的结构性困境。制度是人类对规则或规范的理性选择行为,它既包含着制度本身不断进化和变革的内在逻辑,也反映着创新进程中的价值追求和伦理意涵。因此,铁路票务制度在设计初衷上追求制度绩效目标的同时,也注重制度本身蕴涵的社会关照,体现伦理与道德关怀及社会的公平、正义。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制度本身却在执行中被异化从而产生负外部性,影响了火车票资源的公平分配。长期以来,为了维护身份化的户籍—职业分层体系,国家通过制度构建给予行政—制度支持,从而在全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严格的制度区隔。在春运火车票分配问题上也不例外,制度区隔同样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预设了各阶层民众之间、时空之间以及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差异,并形成了身份区隔、时空区隔和部门区隔。同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执行力扭曲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铁路客运票务制度出现失灵与异化的现象,引发了车票配额与调度有失公平、预留票与购票优先权违背关怀初衷、团体票与合同订票制度被无限滥用,以及便民代售点逆向选择等现象的发生。对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的巨大民怨与社会危机不仅是针对运力不足,更多的是指向分配不公。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中,人情、面子、关系、部门利益、权力寻租等非正式制度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约束性,它们总能以其强大的“根基”和多年的“惯性”持续影响着正式制度的效用发挥和改革完善,从而使得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现象进一步突显。其中值得注意的变化在于,在市场经济和工具理性“殖民”日常生活世界的今天,非正式制度的嵌入逻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以人情、面子为主的关系嵌入向现代以利益交换、权力寻租为主的利益嵌入的转变。关系嵌入更多在于维护人际关系,为个人在生存、发展进程中获取社会资源建构有效社会支持系统;而利益嵌入则更多指向利益诉求,它不仅把传统的关系嵌入庸俗化、功利化,更使之与权力的结合愈益紧密,导致权力寻租更加隐形化、复杂化和普遍化。研究发现,铁路春运“一票难求”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运力不足的问题,而是在社会转型期,旧的制度体系向新的制度体系变迁的过程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社会问题。即制度变迁引发了社会结构分化,结构分化带来了社会关系变革,社会关系变革又加剧了处于不同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中的个体获取社会资源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甚至妨害到了他们在享受火车票这种公共产品时的正当权利。这一方面是制度壁垒与刚性需求、路径依赖与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导致的结构性困境下的运力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稀缺资源行政垄断、正式制度的异化和非正式制度的嵌入等导致的分配不公。从而引发不足与不公的双重变奏:运力不足引发社会资源配置不公;同时,资源分配不公继续加剧运力不足。在当今社会转型与结构变迁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不断降低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的弱化效应,并从制度建构、规范化运作等方面持续增强正式制度对非正式制度的规制,保障个体权利,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分配正义。
孙晓飞[4](201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路运输政策演变研究(1979-)》文中提出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型产业,是维护经济运行与社会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公路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整个交通运输产业的效率,并影响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在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管道五大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充分发挥了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对提高人民群众出行质量、改善生活面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反过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也对公路运输供给能力及服务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路运输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协调参与公路运输活动的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为指导、规范公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保证。因此深化对公路运输产业政策的研究,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更有深远的实践意义。本文将当代公路运输政策的演变历程置入中国公路运输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展开历时性与共时性分析。全文包括绪论、第一、二、三、四、五章以及结束语,共七部分。绪论首先对公路运输、道路运输、道路运政管理、公路运输管理、运输政策等概念定义及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从历史角度研究公路运输政策的意义,详述了当前理论界在公路运输政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研究不足,进而提出研究思路,并说明了本书创新之处,同时也分析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第一章分中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两个阶段,对改革开放以前公路运输政策的演变进行回顾,探讨政策制定实施的经验得失。第二章介绍了初步市场化进程阶段(1979-1991)公路运输政策转变的历史形势,从全面放开的市场准入、运输企业的全而改革、积极推进市场培育、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度化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阶段公路运输政策的具体内容、实施情况及对道路运输业和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了政策的成效及不足。第三章介绍了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1992-2002)的公路运输政策制定实施的时代背景,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及推行股份制改革、市场准入的从严、以优化为中心的运输结构调整、全方位的市场监管等方面阐释了该阶段公路运输政策的具体内容、实施措施,分析了上述政策对道路运输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后简要评价了该阶段政策成效。第四章交代了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2003-)公路运输政策调整的社会背景,然后从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的统筹考虑、运输结构的全方位和深层次调整、市场监管理念及措施的创新等方面论述了该阶段公路运输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举措,分析了政策的实施对道路运输行业和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对该阶段政策实施成效做了简短归纳。第五章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公路运输政策的演变特点,,总结了当代公路运输政策制定实施的主要经验和教训,并结合行业发展实践提出了对今后10-20年公路运输政策应采取走向的一系列建议。结束语部分在全面分析政策演变特点及实施得失的基础上归纳出一系列结论:今后10-20年既是我国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的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法制建设必须重视完整性、前瞻性及可操作性;在完善法制建设的基础上,公路运输政策应当更加注重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道路运输管理中,行政、经济、法律三种手段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应当把如何实现运输结构的科学调整作为今后政策完善的核心内容之一;解决现有公路运输政策的不足,不仅需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转变理念,更需要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转变理念,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输发展,科学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指导道路运输行业走科学发展之路。
陈丽华[5](2011)在《城际轨道交通对广州地区公路客运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群的出现,传统的以公路客运为主导的中短途城际客运已不能有效地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城际轨道交通应运而生。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大,城际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广州地区公路客运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基于城际轨道交通与公路客运的竞争态势,分析城际轨道交通对广州地区公路客运的影响,并制定应对策略,对于广州地区公路客运行业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开篇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和运营能力,分析广州地区公路客运行业的现状;归纳影响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比对,评估公路客运与城际轨道交通之间的竞争力。同时结合现已开通的广珠城轨,深度分析其对广州地区公路客运行业的影响;最后针对城际轨道交通对广州地区公路客运行业的影响,对今后该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交通运输部新闻办公室,中国交通报[6](2011)在《旅客运量再创新高 优质服务贯穿始终 春运成为交通运输以人为本的最佳实践》文中指出2月27日,一年一度的春运圆满落幕。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春运期间,公路水路共平安运送旅客26.4亿人次,同比增长13.6%。在如此庞大的运量检验下,贯穿始终的优质服务显得"成色更足"。涉及千家万户团圆、关系亿万群众出行的春运,成为交通运输部门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好体现。
冯敏,严丹[7](2011)在《平安 畅通 温馨 和谐》文中指出交通运输部门全力备战春运 本报记者 冯敏 记者从我市交通部门了解到 ,2011年春运将于1月19日开始 ,2月27日结束 ,为期40天。春运期间 ,我市将投入客车1594辆 ,其中营运班车548辆 、旅游汽车385辆 、出租汽车661辆。预计我市春运客运量将达187万人次 ,比2010年
刘文凤,李耀,陈柯江[8](2010)在《我市春运客流将创历史高峰》文中提出本报讯 今(30)日,2010年春运正式开始,为期40天的春运,将于3月10日结束。28日,记者了解到,我市各交通运输部门都在紧张有序地备战春运,力争让旅客回家、出行不再难。 车站 春运准备就绪 28日,记者在乐山客运中心站看到,来往乘客较前段时间增多。
薛志伟,冯其予[9](2010)在《战暴雪寒潮 保一路畅通》文中研究说明新年伊始,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地普降罕见大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系统紧急响应,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出行安全便利,措施有力有效,行动科学有序———— 连日来的大面积寒潮、暴雪灾害天气,使得北方部分城市群众出行、城市运?
周秀清[10](2007)在《顽强拼搏战春运——铁道部以优良的作风推动和谐春运纪实》文中指出2007年春节期间,3000多列旅客列车昼夜不停地呼啸奔驰着,它们承载着远方亲人的热盼和牵挂,将一个个离家的游子平安地送到目的地。在这一辆辆平稳有序运行着的列车背后,挺立着的是铁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连续40多个昼夜拼命奋战的飒飒英姿——
二、备战春运 确保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备战春运 确保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日报》中的国企形象研究(2014-201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2 国企概念的界定 |
1.2 文献综述 |
1.2.1 媒介形象研究综述 |
1.2.2 国企媒介形象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定量内容分析法 |
1.3.2 新闻话语分析法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经济日报》国企报道的内容分析 |
2.1 抽样方法 |
2.2 分析单位 |
2.3 类目建构 |
2.4 文本内容分类讨论 |
2.4.1 报道数量多且稳定 |
2.4.2 报道所占版面显要 |
2.4.3 报道体裁灵活多元 |
2.4.4 报道主题高度集中 |
2.4.5 消息来源比较权威 |
2.4.6 报道以正面报道为主 |
2.4.7 报道对象以央企为主 |
第3章 《经济日报》中的国企形象 |
3.1 锐意进取的改革者 |
3.2 主动作为的市场活动主体 |
3.3 自觉担当的社会贡献者 |
3.3.1 绿色创新发展的践行者 |
3.3.2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响应者 |
3.3.3 走出去融入国际社会的友好者 |
3.4 创新精神的传承者 |
3.5 英才理想的摆渡者 |
3.5.1 鞠躬尽瘁的带头人引领国企发展 |
3.5.2 爱岗敬业的劳动者为国企发展尽心尽力 |
3.6 亟待解决新问题的攻坚者 |
第4章 对《经济日报》中国企形象的评价 |
4.1 通过话语修辞策略,使国企形象深入人心 |
4.2 国企形象较为多元,但不够全面 |
4.2.1 报道视角较为多元,展现了国企多元的形象 |
4.2.2 消息来源较为单一,国企形象展现不够全面 |
4.3 过于追求国企完美无缺的形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2)春节出行 哪些风险会“撩”你——春运期间出行风险预警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新举措全面部署让回家之路更安心 |
警惕三大风险让回家之路更顺心 |
妙招助力归途让回家之路更舒心 |
1、仔细甄别搜索引擎推荐的订票网站。 |
2、在官方订票网站进行订票。 |
3、第三方购票平台一定要确认资质。 |
4、不要随意安装抢票APP。 |
5、警惕购票后的退款诈骗。 |
文明出行从我做起让回家之路更开心 |
【黑名单】 |
春运大考地方在行动 |
北京:三大火车站增32条"刷脸"通道 |
安徽蚌埠:全国首创网络直播春运 |
湖南长沙:首创行李直播服务 |
山西太原:机器人引路助力春运 |
话说春运故事 |
列车上的“铁路夫妻” |
“天路”卫士与警犬巴克 |
(3)不足与不公: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现象的社会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3 文献综述 |
1.4 理论视角与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一票难求”的生成路径 |
2.1 改革开放前铁路运力供需相对均衡的体制基础 |
2.1.1 改革开放前的春运概述 |
2.1.2 改革开放前铁路春运运力供需分析 |
2.1.3 运力不足下的相对均衡 |
2.2 改革开放以来铁路运力不足与“一票难求” |
2.2.1 改革开放以来的铁路状况 |
2.2.2 “一票难求”的显现、凸现和持续 |
2.2.3 “一票难求”引起的民怨和危机 |
2.3 高铁扩张后的挤出效应 |
2.3.1 高歌猛进的高铁建设 |
2.3.2 运力提升后的供需悖论 |
第三章 体制变迁与供需失衡:运力不足的结构性困境 |
3.1 社会流动的体制变迁与铁路运力之间的张力 |
3.1.1 社会流动的体制变迁 |
3.1.2 体制变迁下激增的春运客运需求 |
3.1.3 铁路运网建设滞后的状况与原因 |
3.1.4 春运铁路运力供需矛盾分析 |
3.2 垄断与低效:铁路运力不足的体制困境 |
3.2.1 垄断体制下的铁路发展悖论 |
3.2.2 铁路运营管理的效率低下 |
3.3 “一票难求”:公众选择偏好与资源稀缺性的放大效应 |
3.3.1 铁路客运的比较优势 |
3.3.2 公众对铁路客运的选择偏好 |
3.3.3 “一票难求”的放大效应 |
第四章 正式制度的负外部性与车票资源配置不公 |
4.1 铁路客运票务制度的设计理念与社会关怀 |
4.1.1 铁路客运售票的系统安排与整体关照 |
4.1.2 对特殊人群的预留票与优先购票制度 |
4.1.3 适度规模需求的团体票与合同订票制度 |
4.1.4 便民初衷的客票代售点 |
4.1.5 铁路客运票务制度的其他规定 |
4.2 铁路客运售票系统的制度区隔 |
4.2.1 身份区隔:购票群体的阶层分化 |
4.2.2 时空区隔:购票需求的条件转换 |
4.2.3 部门区隔:铁路系统与购票公众之间 |
4.3 铁路客运票务制度的失灵与异化 |
4.3.1 车票配额与调度原则的有失公平 |
4.3.2 预留票与购票优先权的道德风险 |
4.3.3 团体票与合同订票制度的无限滥用 |
4.3.4 便民代售点的逆向选择 |
第五章 非正式制度的嵌入与车票获取机会不公 |
5.1 人情面子:车票获取的重要渠道 |
5.1.1 差序格局下的人情面子 |
5.1.2 人情面子在车票获取中的运作方式 |
5.2 关系运作:“黄牛”现象分析 |
5.2.1 “黄牛”的关系网建构 |
5.2.2 “黄牛”关系运作中的利益交换 |
5.3 部门利益交换与权力寻租 |
5.3.1 部门间利益交换 |
5.3.2 权力寻租 |
5.4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交互作用 |
5.4.1 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效率的弱化 |
5.4.2 正式制度对非正式制度的规制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主要结论 |
6.1.1 结构性困境下的不足 |
6.1.2 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与分配正义 |
6.1.3 不足与不公的双重变奏 |
6.2 讨论与建议 |
6.2.1 铁路改革与弱势群体权益保障 |
6.2.2 机会平等与资源配置机理 |
6.2.3 个体权利与分配正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卷内备考表 |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路运输政策演变研究(197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概念说明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 |
四、公路运输历史沿革概况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前公路运输政策的回顾(1978年以前)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公路运输政策(1912-1949) |
一、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 |
二、公路运输政策的构成 |
(一) 由宽趋严的市场准入 |
(二) 以兴办公路联运为特点的运输组织政策 |
(三) 市场监管政策由缺失到初步规范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公路运输政策(1950-1978) |
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阶段的公路运输政策(1950-1965) |
(一) 影响政策的政治经济因素 |
(二) 建国初期运力的恢复及企业管理的加强 |
(三) 运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及调整 |
(四) 逐步封闭的市场准入 |
(五) 运输结构的重新构建 |
(六) 市场监管的推陈出新 |
二、计划经济体制趋于僵化阶段的公路运输政策(1966-1978年) |
(一) 特殊社会因素对政策的不利影响 |
(二) 运力结构的顾此失彼 |
(三) 市场监管机制由破坏到有限恢复 |
第二章 初步市场化进程中的公路运输政策(1979-1991) |
第一节 政策转变的历史形势 |
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
二、国家对发展交通的高度重视 |
三、管理体制由政企合一到逐步分离的适时转变 |
第二节 全面放开的市场准入 |
一、客货运市场对各种经济成分全面放开 |
二、相关业务市场实行开放 |
第三节 运输企业的全面改革 |
一、实行放权减税让利 |
二、积极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
三、开展企业内部配套改革 |
四、发展多种形式的横向联合 |
五、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
第四节 积极推进市场培育 |
一、经营主体的多元化 |
二、运力结构的优化 |
三、运输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
四、运输组织的合理化 |
五、站场加大建设力度及向社会全面开放 |
第五节 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度化 |
一、适应供求关系变化的运价管理 |
二、面向全行业的车辆技术管理 |
三、由多头管理到分工管理的安全监管 |
四、维护市场秩序的治理整顿 |
五、以管理和技术性节能为主,结构性节能为辅 |
小结 |
第三章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的公路运输政策(1992-2002) |
第一节 政策制定实施的时代背景 |
一、市场经济战略目标的确定 |
二、公路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 |
三、行业管理理念及方式的根本转变 |
第二节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及推行股份制改革 |
一、引导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扩大经营权 |
二、推行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三、加强企业质量管理 |
第三节 市场准入的从严 |
一、客运市场的严格准入及退出机制的探索 |
二、加强规范的货运市场准入 |
三、引进外资由侧重立项审批到规范外资经营的转变 |
第四节 以优化为中心的运输结构调整 |
一、推进运输主体的规模化 |
二、引导运力结构调整 |
三、促进运输经营结构调整 |
四、推动运输组织结构调整 |
五、重视站场投资、布局及经营结构调整 |
第五节 全方位的市场监管 |
一、积极适应市场规律的运价管理 |
二、加强车辆技术管理 |
三、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新的体制机制 |
四、开始建立从业资格制度 |
五、深入开展道路运输市场整顿治理 |
六、侧重节能法规标准建设及产品监测认证推广 |
小结 |
第四章 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的公路运输政策(2003-) |
第一节 政策调整的社会背景 |
一、发展观念的转变 |
二、法制建设的深入 |
三、交通体制的重大改革 |
第二节 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的统筹考虑 |
一、加快线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二、严格设定准入条件及经营期限 |
三、规范外资引进 |
四、积极推行质量信誉考核,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
第三节 运输结构的全方位、深层次调整 |
一、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
二、实行多样化的运力结构调整 |
三、进一步细化经营方式的运输经营结构调整 |
四、重视合理化的运输组织结构调整 |
五、加大站场投资力度,重视布局规划 |
第四节 市场监管理念及措施的创新 |
一、市场整顿长效机制的建立 |
二、紧密联系成品油价的运价管理 |
三、以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为重点的技术管理 |
四、安全监督管理职能的强化 |
五、逐步建立治理超限超载工作长效机制 |
六、加快构建职业资格体系 |
七、结构、技术、管理并重,节能与减排结合 |
小结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公路运输政策经验教训及建议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公路运输政策制定实施的经验教训 |
一、各类公路运输政策的演变特点 |
二、公路运输政策制定实施的经验 |
三、公路运输政策教训及不足分析 |
第二节 公路运输主要政策走向建议 |
一、加快结构调整升级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二、健全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全面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
三、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协调发展 |
四、建立以市场定价为主的价格形成体系 |
五、推进安全监管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 |
六、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
七、全面推行职业资格制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1949-2008年全国道路运输行业统计数据表 |
附录2: 文中表格索引 |
附录3: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大事记要(2003.1-2009.7) |
后记 |
(5)城际轨道交通对广州地区公路客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内容和方式 |
第2章 城际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规划 |
2.1 城际轨道交通的定义及特性 |
2.1.1 城际轨道交通的定义 |
2.1.2 城际轨道交通的特性 |
2.2 珠江三角洲发展城际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
2.2.1 城际轨道交通加强区域产业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2.2.2 城际轨道交通推进城市群区域环境的低碳化进程 |
2.2.3 城际轨道交通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
2.3 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与现状 |
2.3.1 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的远景规划 |
2.3.2 已开通的广珠城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广州地区公路客运发展的现状分析 |
3.1 广州地区公路客运总体发展现状 |
3.2 城际轨道广珠线沿线重叠或相近的公路客运班线情况 |
3.3 广州市"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际轨道交通对广州地区公路客运的影响分析 |
4.1 公路客运与城际轨道交通竞争力评价 |
4.1.1 竞争力评价指标 |
4.1.2 城际轨道交通及公路客运的优劣性综评 |
4.2 以广珠城际轨道开通为例分析城际轨道交通影响 |
4.2.1 对客流的影响 |
4.2.2 对客运线路的影响 |
4.2.3 对客运站场的影响 |
4.3 综合评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对广州地区公路客运行业发展措施的建议 |
5.1 借鉴成功经验,走联合经营之路 |
5.1.1 四川省成渝专线联合经营,开源节流 |
5.1.2 广深班线捆绑经营,扭亏为盈 |
5.1.3 杭宁客运专线整合经营,做精做细 |
5.1.4 建立行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共赢的思想 |
5.2 树立客运资源全局思想 |
5.2.1 树立干线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公路客运为辅的观念 |
5.2.2 促进客运班线的捆绑经营 |
5.2.3 利用客运企业影响,为站场引进优质班线资源 |
5.3 改变服务理念 |
5.3.1 配合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应充分发挥"载体"角色 |
5.3.2 提供个性化服务,全方位提供服务质量水平 |
5.4 改变经营策略 |
5.4.1 改变班车经营策略 |
5.4.2 改变包车经营策略 |
5.5 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 |
5.5.1 实行"总量控制"宏观调控,引导企业科学合理发展 |
5.5.2 适当放宽配客限制,推动市区多点配客,提高上座率和出车率 |
5.5.3 采取优惠扶持政策,推进城市群间客运公交化改革 |
5.5.4 加大市场整治力度,维护合法企业的利益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顽强拼搏战春运——铁道部以优良的作风推动和谐春运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党组带头靠前指挥 |
挑战极限能力让旅客“走得了、走得好” |
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确保春运安全有序 |
开展“蓝盾”行动让票贩子无处藏身 |
"关注弱势群体情系农民工、学生客流 |
四、备战春运 确保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日报》中的国企形象研究(2014-2017)[D]. 简彦超. 河北大学, 2018(01)
- [2]春节出行 哪些风险会“撩”你——春运期间出行风险预警指南[J]. 吴限. 中国信用, 2018(02)
- [3]不足与不公: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 周莹.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路运输政策演变研究(1979-)[D]. 孙晓飞. 湖南师范大学, 2011(07)
- [5]城际轨道交通对广州地区公路客运的影响[D]. 陈丽华.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5)
- [6]旅客运量再创新高 优质服务贯穿始终 春运成为交通运输以人为本的最佳实践[J]. 交通运输部新闻办公室,中国交通报.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1(Z1)
- [7]平安 畅通 温馨 和谐[N]. 冯敏,严丹. 北海日报, 2011
- [8]我市春运客流将创历史高峰[N]. 刘文凤,李耀,陈柯江. 乐山日报, 2010
- [9]战暴雪寒潮 保一路畅通[N]. 薛志伟,冯其予. 经济日报, 2010
- [10]顽强拼搏战春运——铁道部以优良的作风推动和谐春运纪实[J]. 周秀清. 紫光阁,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