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与胆红素关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董妍,马丽[1](2022)在《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诊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n=38)、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45)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37),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3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着降低,而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着提升。UA组、SA组和AMI组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发展,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UA、SA和AMI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进展的风险观察指标。
熊熙,游美红,聂仕娇[2](2022)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用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抽选2019年7月~2020年7月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清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酸检验,比较两组的水平差异。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将研究组进行分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极重度狭窄组),再对比四组的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结果:研究组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而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Gensini积分法统计,70例患者中有轻度狭窄18例,中度狭窄15例,重度狭窄20例,极重度狭窄17例,而患者的病变程度越严重,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越低,而尿酸水平越高;四组的各指标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能有效诊断冠心病,反映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应用价值高。
李立鹏,王宝典,陈素芹,邵静[3](2021)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胆红素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胆红素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与早发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0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早发冠心病病人(早发组),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和预后不良组(16例),并选择同期同一医院诊治的75例非早发冠心病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cy和总胆红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IP-1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发组血清Hcy和MIP-1α水平明显升高,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总胆固醇、血清Hcy和MIP-1α水平明显升高,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血清Hcy和MIP-1α是早发冠心病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96、1.806,P均<0.05),总胆红素是早发冠心病病人预后的保护因素(OR=0.737,P<0.05)。血清Hcy、总胆红素联合MIP-1α诊断早发冠心病病人预后曲线下面积为0.868,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7.26%、83.79%,明显高于血清Hcy、总胆红素、MIP-1α单独预测的价值。结论早发冠心病病人血清Hcy和MIP-1α水平升高以及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并且与病人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血清Hcy、总胆红素联合MIP-1α检测有助于预测早发冠心病病人预后,在早发冠心病病人预后预测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刘永斌,李今朝[4](2021)在《γ-谷胺酰转移酶及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133例为冠心病组,再根据Gensini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另选取同期就诊于同一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非冠心病病人5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GG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GT低于冠心病组,对照组TBIL、DBIL、IBIL高于冠心病组。轻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间TBIL、DBIL、IBIL、GG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病变组TBIL、DBIL、IBIL低于轻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GGT高于轻度病变组。相关性分析显示:TBIL、DBIL、IBIL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2、-0.387、-0.411,P均<0.05),GGT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5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OR=1.216,95%CI(1.127,1.312),P<0.001]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BIL[OR=0.719,95%CI(0.638,0.811),P<0.001]是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TBIL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71[95%CI(0.690,0.853)];当TBIL诊断临界值取14.05μmol/L时,其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为83.46%,特异性为61.82%。GGT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47,0.874)];当GGT诊断临界值取21.5 U/L时,其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为68.42%,特异性为89.09%。结论 GGT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清GGT和胆红素对冠心病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赵东焕[5](2021)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并探究冠心病患者采取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入的冠心病患者为探究对象(n=74),并收集同期于我院开展健康体检者,将其纳入研究样本(对照组,n=74),两组均采取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并对研究组施以冠脉造影检查,进行两组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的评价和比较,同时观察冠脉Gensini评分与尿酸、血清胆红素之间存有的某种关系。结果研究组间接、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相较于对照组下降(t=12.448、10.557、9.409,P <0.001);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尿酸水平升高(t=23.951,P <0.001);研究组中,冠脉Gensini评分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血尿酸呈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取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可获令人满意的效果,能够准确、有效辨识冠心病与健康人群,亦可对动脉病变程度实施评估,为防治冠心病奠定坚实基础,临床运用价值高。
田华[6](2021)在《血清胆红素联合LDL-C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LDL-C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其在早期疾病中的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LDL-C高于对照组,而IBIL、DBIL及总胆红素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伴随管状病变数量的增加,TBIL水平呈持续降低趋势,而LDL-C却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结论 LDL-C与血清胆红素异常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付琳[7](2021)在《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胱抑素C、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即ApoB/ApoA1比值、胱抑素(Cystatin C,Cys C)、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其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208例为观察组,按照Gensini评分将其分为轻度冠状动脉病变组、中度冠状动脉病变组和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组三组,另选本院同期经冠脉造影确诊的非冠心病患者123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生化指标以及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胱抑素C、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ApoB/ApoA1比值、Cys C、血清胆红素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结果:1.轻度冠脉病变组、中度冠脉病变组及重度冠脉病变组中ApoB/ApoA1比值、Cys C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所升高,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且存在显着差异(P<0.05);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各组间患者的ApoB/ApoA1比值、Cys C水平逐渐升高,而TBIL、DBIL、IBIL水平逐渐降低,且存在显着差异(P<0.05)2.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oB/ApoA1比值、Cys C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267,P<0.05;r=0.374,P<0.05),TBIL、DBIL、IBIL与Gensini评分均呈负相关(r=-0.340,P<0.05;r=-0.223,P<0.05;r=-0.337,P<0.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B/ApoA1比值(OR=1.441,95%CI1.192~1.743,P<0.001)和Cys C(OR=1.531,95%CI 1.305~1.795,P<0.001)均可作为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DBIL(OR=0.706,95%CI 0.516~0.966,P=0.029)和IBIL(OR=0.885,95%CI 0.814~0.962,P=0.004)均可为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保护危险因素。4.ROC曲线显示,ApoAl、ApoB、ApoB/ApoAl比值、Cys C、DBIL、IBIL预测冠心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84、0.604、0.700、0.734、0.732和0.721。结论:ApoB/ApoA1比值和Cys C均为影响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而DBIL和IBIL为影响冠心病的保护危险因素,且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且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周丽清[8](2021)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检验价值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检验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体检中心检查结果为健康的人中挑取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检测,以及对观察组中的患者进行病情评定,对结果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在检测结果中,观察组的总血清胆红素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尿酸含量明显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患者不同程度病情的血清胆红素进行比较,发现等级越高,血清胆红素的含量越少,而尿酸含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的检测当中,患者与健康人员的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含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如此,患病程度的不同也会影响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的含量,表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的比较尤为重要,值得临床重视。
阿吉古丽·外斯丁[9](2020)在《胆红素对STE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文中认为目的:评估胆红素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胸痛入院并临床诊断为STEMI患者共537例,根据有无合并MS分为合并MS的高危组(n=335)和不合并MS的低危组(n=202),比较高危和低危组的一般资料及院内死亡情况,对可能影响STEMI预后的指标及胆红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观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STEMI合并MS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1)在STEMI合并MS组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不合并MS组更低(P=0.037);(2)STEMI合并MS组狭窄血管数量大于不合并MS组;(3)单因素分析中总胆红素水平与STEMI患者院内死亡无明显相关性,但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MS组中年龄、总胆红素、白细胞水平是高危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后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分别为P<0.001、P=0.048、P<0.001),血清总胆红素是合并MS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87;95%CI 1.0011.180;P=0.048),而不合并MS组中总胆红素与全因死亡无明显相关(OR=1.056;95%CI 0.9651.156;P=0.236)。对STEMI合并MS组平随访1065(4181618)天,根据胆红素浓度的中位数分为高胆红素组(n=155)和低胆红素组(n=158),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胆红素组与低胆红素组院外总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63)。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合并MS的STEMI患者PPCI术后院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STEMI合并MS患者长期预后无关,胆红素能够预测STEMI合并MS患者PPCI术后短期预后。
来雪峰[10](2019)在《血尿酸和胆红素及其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占中国居民死亡构成的40%以上,防治CVD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公共卫生问题。CVD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复杂,其中氧化应激和炎症发挥着关键作用。血尿酸是体内嘌呤类化合物代谢的终产物,尿酸本身虽具有抗氧化性,但高尿酸在细胞内主要起着促进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而胆红素是血红素代谢的生理性抗氧化物质,可能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但低水平的胆红素又可导致脂质过氧化,引起血管硬化。尿酸和胆红素的这种双向作用可能与二者在机体内水平有关。两者水平除受遗传调控外,还与多种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锻炼等有关,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饮茶、夜间睡眠时间、午睡,以及职业因素对两者水平的影响。既往流行病学研究对于血尿酸和胆红素与CVD发生风险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两者目前尚未被确定是CVD独立的危险因素。而大多数在欧美人群中进行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也未能证实上述关联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更是缺乏在中国人群中的证据。此外,最新横断面研究表明高尿酸和低胆红素水平对糖尿病个体的CVD发病有潜在联合作用,但在一般人群中尚无关于血尿酸和胆红素的变化与CVD发生风险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拟在东风-同济队列人群中,从以下四部分探讨影响血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的主要生活方式等因素,阐明二者单独和联合作用以及其变化对CVD发病风险的影响及其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从而为采取改变生活方式等有效对策和措施来控制尿酸和胆红素水平,进而对CVD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影响血尿酸和胆红素的主要生活方式及职业因素目的:探讨主要生活方式及职业因素与血尿酸和胆红素5年变化及新发高尿酸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在东风-同济队列中排除基线自报或确诊的CVD、肿瘤、肾脏疾病及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15 m L/min/1.73m2者后共纳入14607人,分别采用多变量广义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生活方式和职业因素与5年血尿酸和胆红素水平变化及新发高尿酸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关联。结果:对于尿酸而言,与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相比,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者血尿酸水平降低了9.86μmol/L,新发高尿酸血症风险降低了11%;饮绿茶者相比于不饮茶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了4.80μmol/L;与午睡在30 min内者相比,午睡在30-60min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了4.38μmol/L。相反,当前吸烟者与从不吸烟者相比,新发高尿酸血症风险增加了25%;当前饮酒者与从不饮酒者相比,5年血尿酸水平升高了4.45μmol/L,高尿酸血症风险增加了28%;与不倒班者相比,倒班年限在10-20年及20年以上者血尿酸水平分别升高了4.83μmol/L和6.20μmol/L,具有剂量-反应关系趋势,与高尿酸血症风险发生无显着意义。未发现锻炼、夜间睡眠时间与血尿酸水平变化及新发高尿酸血症风险有统计学显着的关联。对于胆红素而言,与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者相比,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者5年胆红素水平降低了0.49μmol/L,新发高胆红素血症风险降低了22%;当前吸烟者与从不吸烟者相比,新发高胆红素血症风险降低了19%;分别与夜间睡眠在7-8 h和午睡在30 min内者相比,夜间睡眠超过9 h和从不午睡者新发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分别降低了24%和15%。相反,饮酒者与从不饮酒者相比,高胆红素血症新发风险升高了21%;与不倒班者相比,倒班年限与5年胆红素水平升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趋势,其中倒班超过20年者5年总胆红素水平升高了0.47μmol/L,新发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增加了17%。未发现饮绿茶、锻炼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教育水平、饮绿茶、吸烟、饮酒、午睡及倒班年限与血尿酸水平和新发高尿酸血症或胆红素水平和高胆红素血症有关,提示改变生活方式可以影响血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第二部分血尿酸及其变化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目的:分析基线血尿酸和5年血尿酸变化与冠心病、脑卒中及其亚型和CVD发病风险的关联,运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在东风-同济队列中排除了基线自报或确诊的CVD、肿瘤、肾脏疾病、e GFR<15 m L/min/1.73m2及变量缺失者后,共纳入有随访的16419人,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估冠心病、脑卒中、CVD的发生风险(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t interval,CI)。进一步排除2013年底前新发的CVD及随访时e GFR<15m L/min/1.73m2者后,纳入11777人分析血尿酸5年变化与新发CVD的关联,根据基线和随访时是否是高尿酸血症将血尿酸5年变化分为非高尿酸血症、缓解型、新发型和持续型高尿酸血症四组。同时纳入6072人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筛选了7个尿酸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作为遗传工具变量评估血尿酸与CVD发生风险间潜在的因果关联。结果:与基线血尿酸水平处在最低四分位数的个体相比,血尿酸水平在第二至第四分位数的个体新发冠心病风险HR和95%CI分别为1.18(1.05,1.31),1.16(1.04,1.30),1.31(1.17,1.46),Ptrend<0.001,血尿酸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上述关联在年龄≥65岁、女性、体重正常者、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代谢综合征者及肾功能正常者中效应更强。基线血尿酸与CVD发病风险也存在相似的剂量-反应关系,然而,未发现血尿酸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有统计学的关联。与基线和首次随访时均为非高尿酸血症者相比,冠心病、脑卒中和CVD的发生风险在新发型高尿酸血症者中分别增加了10%、6%和6%(所有P>0.05);在持续型高尿酸血症者中分别增加了29%、59%和32%(所有P<0.05)。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未发现血尿酸与CVD发生风险存在因果关联。结论:基线血尿酸与冠心病发生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5年持续高尿酸血症是新发冠心病、脑卒中和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未证实血尿酸与CVD发生风险存在因果关联。第三部分胆红素及其变化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目的:分析基线三种胆红素和5年胆红素变化与冠心病、脑卒中和CVD发病风险的关联,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在东风-同济队列中排除基线CVD、肿瘤患者及潜在的肝胆肾疾病患者共纳入12644人,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估冠心病、脑卒中、CVD发生风险HR和置信区间(95%CI)。进一步排除2013年底前新发的CVD及随访时胆红素缺失后纳入9721人,分析胆红素5年变化与新发CVD的关联,将胆红素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并根据基线和随访后的变化分为四组:稳定低水平组、随访后降低组、随访后升高组、稳定高水平组。同时纳入6024人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选取了5个总胆红素水平相关SNPs位点作为遗传工具变量分析胆红素与CVD发生风险间潜在的因果关联。结果:直接胆红素与新发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生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与基线直接胆红素水平在最低五分位数的人群相比,二到五分位数的个体新发冠心病风险的HR(95%CI)分别为1.34(1.16,1.54),1.31(1.14,1.51),1.34(1.17,1.54),1.41(1.22,1.63),Ptrend<0.001;二到五分位数的个体新发脑卒中风险的HR(95%CI)分别为1.44(1.11,1.87),1.58(1.23,2.03),1.67(1.30,2.14),1.65(1.28,2.13),Ptrend<0.001;直接胆红素与CVD发生风险关联也呈上述相似的剂量-反应关系。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与冠心病、CVD发生风险呈L型关联。与间接胆红素在最低五分位数的个体相比,第四分位数的个体新发冠心病和CVD风险最低,分别降低了13%(HR=0.87,95%CI:0.76,0.96)和11%(HR=0.89,95%CI:0.79,0.98);相似地,总胆红素水平在第三分位数的个体新发冠心病和CVD风险最低,分别降低了15%(HR=0.85,95%CI:0.74,0.97)和12%(HR=0.88,95%CI:0.78,0.99)。未发现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相关。与稳定低水平直接、间接和总胆红素组相比,基线和随访后持续高水平的胆红素对冠心病、脑卒中和CVD发生风险均无显着影响。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未发现总胆红素与CVD发生风险存在因果关联。结论: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和CVD发病风险,适度升高的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与冠心病和CVD发生风险降低相关,但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未证实总胆红素与CVD风险存在因果关联。第四部分血尿酸和胆红素联合作用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目的:研究基线血尿酸和三种胆红素联合作用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在东风-同济队列中排除基线CVD、肿瘤、潜在的肝胆肾疾病患者及血尿酸、胆红素和协变量缺失者后,一共纳入12643人分析。分别将基线血尿酸和胆红素分为低水平和高水平组,因为高水平尿酸和高水平直接胆红素,以及低水平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与CVD发生风险升高相关,因此在分析尿酸与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联合作用时分别以低水平尿酸+低水平直接胆红素组及低水平尿酸+高水平间接(总)胆红素组为参照组,采用Cox回归评估其他各组CVD发生风险的HR和95%CI。结果:与低水平尿酸和低水平直接胆红素组相比,高水平尿酸和高水平直接胆红素组新发冠心病、脑卒中和CVD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24%,49%和27%(所有P<0.05);与低水平尿酸和高水平间接胆红素组相比,高水平尿酸和低水平间接胆红素组冠心病、脑卒中和CVD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17%,23%和16%(所有P<0.05),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血尿酸的联合作用是相似的。结论:高水平血尿酸分别与高水平直接胆红素、低水平间接胆红素或低水平总胆红素共存时对CVD发病风险具有联合作用。
二、冠心病与胆红素关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病与胆红素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
2.2 3组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
2.3 3组冠心病患者尿酸水平比较 |
2.4 3组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
3 讨论 |
(2)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比较: |
2.2 四组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比较: |
3 讨论 |
(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胆红素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血清Hcy、胆红素、MIP-1α水平及相关指标检测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对照组与早发组血清Hcy、总胆红素和MIP-1α水平比较 |
2.2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临床资料比较 |
2.3 早发冠心病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2.4 血清Hcy、总胆红素及MIP-1α对早发冠心病病人预后的诊断价值 |
3 讨 论 |
(4)γ-谷胺酰转移酶及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Gensini积分 |
1.3 分组 |
1.4 实验室检查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对照组与冠心病组血清GGT、胆红素比较 |
2.2 冠心病不同病变程度组间血清GGT、胆红素比较 |
2.3 相关性分析 |
2.4 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
2.5 TBIL和GGT诊断冠心病的效能 |
3 讨 论 |
(5)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尿酸、间接、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 |
2.2 研究组狭窄程度测定结果 |
3 讨论 |
(6)血清胆红素联合LDL-C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血清胆红素、LDL-C比较 |
2.2 血清胆红素与LDL-C的关系 |
2.3 各冠脉病变数患者LDL-C、TBIL水平比较 |
3 讨论 |
(7)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胱抑素C、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4.1 基础资料 |
1.4.2 实验室标本采集 |
1.5 采用Gensini评分进行分组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ApoB/ApoA1 比值、CysC、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
2.3 观察组内患者的Gensini评分与血清ApoB/ApoA1 比值、CysC、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5 ApoB/ApoA1 比值、CysC、DBIL、IBIL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检验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 |
2.3 两组尿酸比较 |
2.4 不同狭窄程度的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比较 |
3 讨论 |
(9)胆红素对STE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设计 |
1.2 研究对象 |
2 内容与方法 |
2.1 实验室检测 |
2.2 基线资料 |
2.3 影像学检查 |
3 随访 |
4 数据录入及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处理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血尿酸和胆红素及其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影响血尿酸和胆红素的主要生活方式及职业因素 |
1.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2 结果 |
1.1.3 讨论 |
第二部分 血尿酸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
第一节 基线血尿酸与新发CVD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
2.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2 结果 |
2.1.3 讨论 |
第二节 血尿酸5年变化与新发CVD风险的关联 |
2.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2 结果 |
2.2.3 讨论 |
第三节 血尿酸与新发CVD风险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
2.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3.2 结果 |
2.3.3 讨论 |
第三部分 胆红素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
第一节 基线胆红素与新发CVD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
3.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2 结果 |
3.1.3 讨论 |
第二节 胆红素5年变化与新发CVD风险的关联 |
3.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2.2 结果 |
3.2.3 讨论 |
第三节 胆红素与新发CVD风险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
3.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3.2 结果 |
3.3.3 讨论 |
第四部分 血尿酸和胆红素联合作用与CVD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
4.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2 结果 |
4.1.3 讨论 |
全文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血尿酸和胆红素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博士研究生期间工作小结 |
致谢 |
四、冠心病与胆红素关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J]. 董妍,马丽. 当代医学, 2022(05)
- [2]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的效果[J]. 熊熙,游美红,聂仕娇. 吉林医学, 2022(02)
- [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胆红素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J]. 李立鹏,王宝典,陈素芹,邵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18)
- [4]γ-谷胺酰转移酶及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 刘永斌,李今朝.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17)
- [5]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临床价值[J]. 赵东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14)
- [6]血清胆红素联合LDL-C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田华. 当代医学, 2021(18)
- [7]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胱抑素C、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D]. 付琳.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8]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检验价值分析[J]. 周丽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14)
- [9]胆红素对STE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D]. 阿吉古丽·外斯丁.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血尿酸和胆红素及其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 来雪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