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普及与节目策划

电视文化普及与节目策划

一、电视文化的大众化与节目策划(论文文献综述)

陈殿林,危秋涵[1](2021)在《融媒体时代电视理论节目形式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电视理论节目方兴未艾,电视理论节目的形式创新是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电视理论节目的形式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媒介的融合、行业的竞争等外部诉求呼唤形式创新的同时,受众需求、呈现形式、传播渠道等内部因素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形式创新。电视理论节目要立足于媒体融合的时代趋势,从受众需求出发,在编排形式、呈现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遵循媒体的传播规律,寻求可持续发展。

孙媛媛[2](2021)在《《典籍里的中国》的传播模式与文史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各大媒体将更多的触角深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中。而在传播过程中,古籍一直都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典籍里的中国》则成为一个例外,其播出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全民追捧,成为传统文化大众化传播的典范,也充分展现了媒介传播的文史价值。

沈毅玲,吴鑫源[3](2021)在《新媒体语境下闽台布袋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闽台布袋戏因表演动作精巧、情态生动,备受海峡两岸民众喜爱。在新媒体语境下,布袋戏的发展面临多元的机遇与挑战。两岸的布袋戏从业者应抓住新媒体传播的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强化交流协作,积极吸纳时代元素,以精准的受众市场细分为基础,继续推进布袋戏影视的核心产业,延伸多渠道、多媒介融合的产业链,借助新媒体传播重塑传统布袋戏的媒介形象,推动两岸布袋戏携手发展,丰富我国布袋戏的表演形式与文化内涵,提升两岸民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共同推进两岸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

肖赛玥[4](2021)在《国企“单位文艺”的生成及功能变迁研究 ——以S市112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考察典型单位制元素的生成与发展历程是单位制变迁研究持续关注的核心议题。在传统单位制社会,职工群众以“单位人”的身份工作、生活在各个单位组织之中。单位组织开展的文艺活动是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加之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需要借助文艺形式向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宣传和生产动员,“单位文艺”成为单位组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在社会结构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单位制面临着转型或消解的趋势,与单位组织相依存的“单位文艺”同样面临命运抉择。单位制变迁的总体趋向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逐步褪去单位组织的社会服务属性,回归以生产为主的企业属性,学界称之为“单位去社会化”。依据这一演变逻辑,文艺作为非生产、管理属性的元素,似乎难以摆脱被剔除的命运。然而,笔者通过实证考察发现文艺在当下的单位组织中仍有其发挥价值的空间。据此,本研究以在单位制变迁进程中依旧保留传统单位制组织形态的大型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单位文艺”作为单位制变迁历程中,单位组织内部的保留性元素加以考察。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单位文艺”的生成与功能变迁历程的探究,解析单位制变迁背景下单位组织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受研究对象的历时性和复杂性因素影响,本研究主要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以S市112厂为研究个案,对112厂“单位文艺”的生成与发展历程展开实证考察。研究对“单位文艺”价值的考量是围绕“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展开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从历史维度对“单位文艺”的缘起与生成进行溯源,为“单位文艺”工具化属性的形成探寻历史源流;其次以“单位文艺”生成的历史轨迹作为逻辑主线展开研究。遵循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范式,依据“单位文艺”的生成历程与功能预设、功能实现、功能延展和功能转向的对应关系,将“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嵌入到“单位文艺”的生成与发展的时间序列之中。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单位文艺”的艺术图景中探究“单位文艺”如何助力单位组织实现动员机制的有效实施;再次是结合“单位人”对“单位文艺”的记忆表达和功能认知,探讨“单位文艺”的功能实效。基于文艺是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的特性,笔者引入时间维度从即时性、阶段性和积累性三个层次探讨“单位文艺”的功能实效,并着重从积累性实效层面考察“单位文艺”对“单位意识”形塑起到的正向作用。研究结尾,笔者尝试运用本土实践经验与经典理论进行对话。借鉴布尔迪厄的文艺生成理论对“单位文艺”的生成结构中“文艺场域”与“权力场域”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依据文艺生成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探究“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的时代推动因素。本研究将“单位文艺人”视为“文艺生产场”中的行动者,通过分析“单位文艺人”的“习性”的产生,以及“习性”对“单位文艺人”的行动的影响,探讨“单位文艺人”作为行动者在“单位文艺”的生成及功能变迁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将“单位文艺”定位为单位体系中,助力单位组织动员机制有效实施的协作要素。研究发现:(1)“单位文艺”的功能定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艺的价值禀赋一脉相承。在历次朝代更迭、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文艺在思想启蒙、教化民众方面发挥的功能促使中国政治精英、文化精英形成了一种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一方面是对文艺的工具属性的价值认同。能够发挥政治服务、社会服务功能的文艺形态往往比纯粹的审美性的文艺形态更被推崇。政治精英把文教当作统治中不可或缺的治理工具,文化精英则将文教当作一种应然的使命。另一方面是形成文化自觉。中国的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善于汲取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情境中的文艺工作经验,逐步构建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艺生成结构和运行逻辑。上述两点共识不仅是推进“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的历史动因,也是中国文艺价值史观中亘古未变的核心命题。(2)从“文艺生产场”的场域结构来看,“文艺场域”与“权力场域”之间的结构依附关系促使“单位文艺”从生成伊始便走向组织化、制度化的文艺运行轨道。对资源与秩序具有绝对支配和管理权的权力主体从官方角度对“单位文艺”的功能建构过程进行把控,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单位文艺”的思想宣传、文化教育、生产动员等诸项功能的有效实施。“文艺场域”中“单位文艺人”作为能动的行动者,一方面通过意识形态导向的内化与再生产促进“单位文艺”的功能识别,另一方面则通过对意识形态导向的“过滤”和“化解”,形成“去功能化”的“单位文艺”记忆表达。(3)“单位文艺”的功能实效是随着时间的累积而逐渐呈现的。依据“单位文艺”发挥实效的时间长短可分为即时性实效、阶段性实效和积累性实效三个层次。研究发现,“单位文艺”对形塑“单位意识”中的积极要素具有正向作用。随着时间的积淀,以“单位意识”形塑为典型实效的积累性实效是单位制变迁进程中,“单位文艺”能够成为从传统单位制时期过渡到后单位制时期的保留元素的核心价值所在。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的调整促使以组织空间为单位共同体依存形式的共同体格局趋向松动或瓦解,而思想意识层面的精神共同体依旧存在,集体主义荣辱观与使命感等积极“单位意识”不仅是传统单位制时期的宝贵财富,在新时期同样具有重塑国企单位组织社会价值的现实意义。

陈娟[5](2021)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的主题策划与价值传播》文中研究说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媒介融合的持续深入发展,我国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如何找准方向,策划并创作出贴合时代脉搏、弘扬主流价值、彰显优秀传统,同时践行艺术创新的晚会,值得深入观察和思考。本文立足新时代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的创作实践经验,针对主题策划、艺术表达及价值传播效应等进行阐述。

李婷[6](2021)在《5G时代电视内容生产与传播创新——以河南春晚《唐宫夜宴》与元宵特别节目为例》文中提出5G时代的到来促使受众在获取信息方式、接收信息习惯、内容偏好等方面均呈现出一定变化,对于传统电视媒体内容生产机制与传播方式的创新提出现实要求。本文以河南春晚《唐宫夜宴》与元宵特别节目作为研究实例,结合当前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在内容生产与传播上面临的困境与难题,围绕聚焦文化主题导向、采取融合创新策略、构建新型传播矩阵、强化科学技术赋能四个层面,探讨5G时代背景下推动电视内容生产与传播创新的有效路径,以期为电视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董旭,杨帆,张宁[7](2019)在《电视音乐节目的发展历程:困境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电视音乐节目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兴旺阶段,电视音乐节目进入发展过程中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但是,目前电视音乐节目的发展遭遇许多瓶颈,诸如"金钱至上""唯收视率",导致电视音乐节目的社会意义被边缘化;电视音乐节目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力匮乏;通俗音乐雄霸天下,反映非通俗音乐的节目则凤毛麟角。跳脱当前困境,应当立足于观众对音乐文化内容的需求,提供适合当下观众审美趣味的丰富多彩的音乐盛宴;策划理念需从只着眼于单一节目思考的"微观"转向对平台搭建的"宏观",通过对不同媒体的串联,形成媒体之间的有效联动,搭建起音乐文化传播的媒体平台;电视音乐节目应当在内容层面摒弃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以及过度娱乐的形式,向受众传递具有高品质、符合时代特色的文化价值、文化理念和审美乐趣,并带给受众精神享受。

罗姣姣[8](2021)在《融合、打破、再造——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模式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文化类节目的持续热播成为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创新探索的代表。2021年一股新的文化类节目热潮再度被点燃,呈现模式创新路径与新的面向:通过多元拆解与融合建构,达到叙事模式的创新与再造;以具有现实性和当代性的观照视角、情感共振及年轻化与时尚化的表达方式,确立价值取向;让精英视角重回视听文本的大众化传播,在高雅与质朴的审美特质平衡中完成视听新文化的塑造。

张罗罗[9](2021)在《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创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丽娜[10](2021)在《中央电视台《传唱中国》栏目的运作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电视文化的大众化与节目策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视文化的大众化与节目策划(论文提纲范文)

(1)融媒体时代电视理论节目形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融媒体时代电视理论节目形式创新的内涵
    (一)电视理论节目形式创新的内涵
    (二)当前电视理论节目存在的形式
        1.采用“叙事短片+专家访谈”的形式[2]。
        2.采用电视公开课的形式[2]。
        3.采用理论脱口秀的形式[2]。
        4.采用理论竞赛的形式。
        5.采用“专家访谈+互动”的形式[2]。
        6.采用“走进式”的纪录形式[2]。
二、融媒体时代电视理论节目形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外部诉求:现实境遇呼唤形式创新
        1.媒介融合冲击核心竞争力
        2.行业竞争激发内在压力
    (二)内部诉求:影响因素的变化促进形式创新
        1.目标定位:受众需求发生改变
        2.基本构成:呈现形式日趋多样
        3.宣传途径:传播媒介融合明显
三、融媒体时代电视理论节目形式创新的路径
    (一)节目编排:立足受众需求,增强节目活力
    (二)呈现形式:善用新兴技术,打造立体场景
    (三)传播途径:整合媒体资源,促进信息联动
四、结语

(2)《典籍里的中国》的传播模式与文史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融媒体语境下的传播模式
    (一)现场将舞台艺术与电视表达创新融合
    (二)场外充分调动各类新媒体平台实现大小屏联动
二、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学术基础彰显文史价值

(3)新媒体语境下闽台布袋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台湾布袋戏的现代特征
    (一)被技术重塑的传统文化
    (二)彰显都市属性的民俗文化
二、大陆布袋戏的基本现状
三、台湾布袋戏与大陆的多元合作
    (一)产业化的拓展
    (二)利好的大陆文化市场
四、大陆布袋戏的发展策略
    (一)影剧化的核心业务推进
        1. 受众定位成人化
        2. 叙事结构复杂化
    (二)多渠道、多媒介融合的产业链延伸
        1. 善用“微传播”
        2. 多渠道有机融合
        (1)线下多渠道推进
        (2)线上矩阵化拓展
    (三)媒介形象的定位与重塑
        1. 多层次形象立体展示
        2. 专业化与通俗化的融合表达

(4)国企“单位文艺”的生成及功能变迁研究 ——以S市112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缘起
        1.1.2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单位文艺
        1.3.2 单位文艺组织
        1.3.3 单位文艺人
    1.4 理论基础
        1.4.1 结构功能主义
        1.4.2 艺术场域理论与文艺生成理论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5.3 田野过程介绍
    1.6 研究框架与篇章结构
        1.6.1 研究框架
        1.6.2 篇章结构
        1.6.3 阶段划分依据
    1.7 研究意义
        1.7.1 理论意义
        1.7.2 现实意义
第2章 “单位文艺”溯源
    2.1 中国传统文教思想与文艺社会功能说
        2.1.1 为治世而兴诗教
        2.1.2 “文以载道”理念的形成与沿用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教思想的传承与文艺使命的延展
        2.2.1 从“文以载道”到“文以化人”
        2.2.2 文艺跃升为革命战斗的武器
    2.3 苏联模式中的文艺工作经验
        2.3.1 文艺是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2.3.2 开辟工人阶级的学校和乐园
        2.3.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土化探索
    小结
第3 章 生成期:“单位文艺”的早期萌生
    3.1 “单位文艺”早期生成的历史语境
        3.1.1 “单位文艺”形成的宏观社会语境
        3.1.2 “单位文艺”形成的地域环境
    3.2 “单位文艺”的生成动因与功能预期
        3.2.1 国家层面:价值理念的形塑与传播工具
        3.2.2 单位层面:助力单位组织动员机制有效实施
        3.2.3 个人层面:满足多元精神文化诉求的主要路径
    3.3 “单位文艺”的早期文艺景观与功能实现
        3.3.1 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国情感抒发
        3.3.2 弘扬集体主义劳动精神
    3.4 “单位文艺组织”的早期雏形
        3.4.1 “自发原生型”业余文艺团体
        3.4.2 “路径依赖型”业余文艺团体
        3.4.3 “模式借鉴型”文艺活动阵地
        3.4.4 “辅助拓展型”文艺活动空间
    小结
第4 章 过渡期:“单位文艺”的震荡式过渡
    4.1 过渡期的“别样文艺景观”
        4.1.1 “大跃进”时期的“文艺跃进”
        4.1.2 “文革”时期的“模式化”文艺生产
        4.1.3 绑缚“政治胞衣”的“单位文艺”
    4.2 过渡期的常态化“单位文艺”实践
        4.2.1 “单位文艺”的检阅与提升
        4.2.2 文化主管部门与权威大众媒体联合树立舆论导向
        4.2.3 单位组织自有媒体助力“单位文艺”的传播与推广
    4.3 功能预设与功能实效的偏差
        4.3.1 不同利益主体对“单位文艺”的功能预期的博弈
        4.3.2 个体对功能实效的感知与内化的偏差
    小结
第5 章 成长期:“单位文艺”的蓬勃发展盛景
    5.1 改革开放初期:“单位文艺”的发展新契机
        5.1.1 文艺政策制度调整
        5.1.2 单位组织体制变革
    5.2 成长期:“单位文艺”的发展态势
        5.2.1 文艺活动常态化与文艺形态多样化
        5.2.2 文艺活动组织规模日趋扩大
        5.2.3 发挥“典型单位制”区域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5.3 “单位文艺”的功能延展:单位组织文化的系统构筑
        5.3.1 自制影视剧——单位组织文化的影像呈现
        5.3.2 厂歌、厂旗和厂徽——单位组织文化的识别符号
        5.3.3 厂庆文艺活动——单位组织历史的文艺呈现
        5.3.4 文艺公关——维系单位组织公共关系的纽带
    小结
第6章 转型与发展期:“单位文艺”发展中的挑战与自我调适
    6.1 转型期“单位文艺”发展中的现实挑战
        6.1.1 国企单位组织的角色转换
        6.1.2 代际更迭导致“单位文艺组织”的凝聚力下降
        6.1.3 文化多元化与“单位文艺”的效用困境
    6.2 多元功能诉求促成“单位文艺”的功能转向
        6.2.1 国家层面:重塑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6.2.2 单位层面:“内聚外展”双向驱利力下的功能延展
        6.2.3 个人层面:搭建情感融入与情感记忆的桥梁
    6.3 “单位文艺”的自我调适与功能的演变进路
        6.3.1 “单位文艺”的自我调适
        6.3.2 “单位文艺”功能的演变进路
    小结
第7章 “单位文艺”的评价
    7.1 “单位文艺”的民间记忆与功能解读
        7.1.1 “单位文艺人”对“单位文艺”的功能解读
        7.1.2 “非单位文艺人”对“单位文艺”的功能解读
    7.2 引入时间维度解析“单位文艺”的功能实效
        7.2.1 即时性实效
        7.2.2 阶段性实效
        7.2.3 积累性实效
    7.3 “单位文艺”与“单位意识”的形塑
        7.3.1 “单位意识”的内涵与形塑过程
        7.3.2 “单位文艺”的运行特质
        7.3.3 “单位文艺”的形塑策略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文艺生产场”的运行逻辑与“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
        8.1.1 结构的附属:“权力场域”中的“单位文艺”
        8.1.2 “文艺场域”的内部结构
        8.1.3 作为行动者的“单位文艺人”
    8.2 “单位文艺”的未来发展趋向
        8.2.1 “单位文艺”的“回潮”现象
        8.2.2 “单位文艺”发展的合理性与持续性
        8.2.3 “单位文艺”发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8.3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单位文艺爱好者访谈提纲
    附录2:单位文艺管理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3:受访者基本信息表
在读博士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5)新时代背景下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的主题策划与价值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一、响应时代呼声,精准定位主题
二、突出重点节目,寻找共情价值
三、借势融媒体发展,深化观众互动

(6)5G时代电视内容生产与传播创新——以河南春晚《唐宫夜宴》与元宵特别节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树立文化自信,聚焦地域主题立意
    (一)坚守文化自信基石
    (二)挖掘本土文化特色
二、强化用户思维,适应融媒体传播需求
    (一)坚持以用户为中心
    (二)创作轻量化内容
三、构建传播矩阵,精准捕捉用户多元需求
    (一)内容呈现方式转变
    (二)打造矩阵传播模式
四、坚持技术赋能,创意内容高效触达用户
    (一)5G提升内容传达效果
    (二)新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创新
五、结语

(7)电视音乐节目的发展历程:困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电视音乐节目发展历程梳理
    (一)第一阶段:启蒙(1960~1978)
    (二)第二阶段:起步(1979~1991)
    (三)第三阶段:发展(1992~2000)
    (四)第四阶段:兴旺(2001年至今)
三、我国电视音乐节目发展的困境
    (一)“金钱至上”忽视电视音乐节目的社会意义
    (二)节目形式同质化,策划缺乏创新力
    (三)通俗音乐雄霸天下,忽视电视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四、我国电视音乐节目发展的对策
    (一)立足观众需求,传播多元文化
    (二)更新策划思维,打造音乐文化平台
    (三)提升节目质量,增强文化内涵
五、结语

(8)融合、打破、再造——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模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叙事模式:多元拆解与融合建构
    (一)节目类型的融合式再造
    (二)场景时空的打破与重构
    (三)故事元素的精细化运作
二、价值取向:现实观照与情感共振
    (一)现实观照中探寻历史与文化
    (二)当代性与时代性中建立情感共振
    (三)年轻化与时尚化的传播路径选择
三、审美特质:高雅壮美与质朴平实
    (一)精英视角重回电视文本的大众化传播
    (二)高雅与质朴的平衡中塑造视听新文化

四、电视文化的大众化与节目策划(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媒体时代电视理论节目形式创新研究[J]. 陈殿林,危秋涵. 今传媒, 2021(12)
  • [2]《典籍里的中国》的传播模式与文史价值分析[J]. 孙媛媛. 当代电视, 2021(11)
  • [3]新媒体语境下闽台布袋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J]. 沈毅玲,吴鑫源.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3)
  • [4]国企“单位文艺”的生成及功能变迁研究 ——以S市112厂为例[D]. 肖赛玥. 吉林大学, 2021(01)
  • [5]新时代背景下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的主题策划与价值传播[J]. 陈娟. 中国电视, 2021(08)
  • [6]5G时代电视内容生产与传播创新——以河南春晚《唐宫夜宴》与元宵特别节目为例[J]. 李婷.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1(08)
  • [7]电视音乐节目的发展历程:困境与对策[J]. 董旭,杨帆,张宁. 传媒与艺术研究, 2019(03)
  • [8]融合、打破、再造——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模式探析[J]. 罗姣姣. 中国编辑, 2021(07)
  • [9]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创新策略研究[D]. 张罗罗.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10]中央电视台《传唱中国》栏目的运作管理模式研究[D]. 李丽娜. 沈阳音乐学院, 2021

标签:;  ;  ;  

电视文化普及与节目策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