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ome Ideas on Intonation Teaching(论文文献综述)
薛欢[1](2021)在《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否定是非问句及答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卢抗抗[2](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现当代散文美育研究》文中指出初中现当代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因素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历来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文体。本文立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标准的审美要求,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参考,基于国内外审美教育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初中现当代散文的教学实践,了解当前初中散文课堂审美教育的实施现状,找到教学一线存在的问题,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深入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全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从核心素养审美要求、审美教育的现状和散文美育的重要性三个方面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缘由;第二,说明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从散文中探求特色的审美教育方式,使语文课堂散发语文味,为保证课程改革效果,提升语文教育质量,净化学生心灵助力等;第三,基于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从现当代散文艺术特征、部编版散文教学研究和散文美育策略三方面梳理了当前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的思路,为本文写作提供参考;最后交代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初中现当代散文美育教学的理论依据。首先,为美育寻找理论支撑,阐述马斯洛审美需求、生命美学和人的全面发展基本理论;第二节从构思、意境、语言方面分析了现当代散文独有的美育因子,为本文写作奠定基础;第三节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本内涵、教材各版块的美育目标和初中生审美心理发展要求三方面指出散文美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是初中现当代散文美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原因。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概括了山西省临汾地区当前散文美育教学的现状;其次结合现状从教师、学生两方面提出散文美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立足教学实践,探讨当前散文美育存在诸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第四部分是本文研究的主体,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实例从教师、学生两方面探讨散文美育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通过丰富自身审美知识、创设散文情境、灵活组织文本、更新评价模式提升审美素养;其次,学生自身通过多样化朗读、多形式写作、多主题演讲、挖掘文化因素等策略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审美素养。一切思考与尝试都是为了使语文课更有语文味,使散文教学更富生机与活力,使审美更加普遍和开放,通过散文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也是写作本文的目的所在。
苏子宸[3](2020)在《温州鼓词阮派唱腔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温州鼓词作为中国民间音乐传统曲艺艺术,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温州鼓词艺术进行历史梳理与把握,是获得这门古老曲艺新的历史定位与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随着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对温州鼓词艺术的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发展特征,其中尤以温州鼓词流派艺术的分化研究最为彰明较着。阮世池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温州鼓词代表性传承人,系中国文联终生成就曲艺艺术家,曾受周恩来、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接见。温州鼓词艺术流派中,以阮世池为代表创腔成派的温州鼓词阮派艺术流派是其中成派时间最悠久,艺术风格最显着、所做贡献最突出的一支流派。对于这样一支在温州鼓词艺术发展中具有深厚影响的艺术流派而言,对其进行学术理论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取温州鼓词阮派艺术中的唱腔艺术为研究视域,以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为理论指导,借鉴中国音乐史学、音乐形态分析学、音乐语言学等学科内容,对阮世池八十年艺术生涯进行爬梳洗剔,以期在宏观上明晰阮派唱腔艺术的历史发展与其艺术价值,并对当前温州鼓词艺术流派建设提供经验教学及学术展望。本文共由八章研究内容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并对温州鼓词艺术的相关名词进行厘定,以期后续论述得以顺利展开。第一章探讨温州鼓词演进中的阮派唱腔艺术。本章回溯了温州鼓词形成历史轨迹,即中国曲艺发展历史与温州鼓词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温州鼓词发展阶段所呈各个特征。并从学艺生涯与艺术成就两方面对阮世池的艺术人生进行了盘点分析。第二章是对温州鼓词阮派唱词语言的分析比较。本章首先梳理出阮派唱词结构与创作手法,其次借鉴形态学、语言学的学科方法对所用方言的声韵母及字调特征进行阐释,总结出温州鼓词阮派唱腔艺术的唱词语言结构总体特征。第三章讨论了温州鼓词阮派唱腔音乐形态,从调式与调性、结构与旋法、板式与衬腔及乐汇与润腔四个层次分析解构阮派唱腔艺术的音乐形态特征。第四章研究了温州鼓词阮派唱词语言与唱腔音乐之间的词曲关系规律,侧重从词曲与音调、节奏之关系角度探析,还原阮派词曲关系的相顺相背现象。第五章在总结前三章的理论经验基础上,结合唱词语言、唱腔音乐及词曲关系的理论逻辑,对阮派唱腔艺术的经典曲目《盘夫》为例进行个案分析,以期总结出阮派唱腔艺术的腔词关系。第六章探究温州鼓词阮派审美特征,以腔词熨帖曲调丰富、动作灵动表情传神、吐字清晰歌音婉转、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为起点,提炼出阮派唱腔艺术独特审美艺术内涵。第七章是对温州鼓词阮派文化意义的理论总结。本章以阮世池为温州鼓词所做艺术贡献出发,探讨其阮派流派艺术的特殊艺术价值,并从有利于丰富温州鼓词流派艺术发展、弘扬温州鼓词文化价值传播、加强温州鼓词艺术形式多元、建设温州鼓词传承教育体系四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当前温州鼓词阮派唱腔艺术的发展进行了评介剖析。第八章在分析温州鼓词传承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总结阮派传承经验与当前所面临的困难问题,提出与之相对应的保护建议及措施。结语部分是通过对前面八个章节的研究总结,试图归纳出温州鼓词阮派唱腔艺术的艺术特征,探寻其艺术发展史中的基本规律与流派特点,为温州鼓词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阶段提供理论支撑与借鉴。通过上述八章的探索研究,本文归纳展示的阮派唱腔艺术以婉转细腻的唱腔音乐,清丽雅致的唱词语言,灵动传神的动作表情,婉约柔美、含蓄豁达的审美特征,在温州鼓词艺术中形成了纤细华美独特风格。由此,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其创造的艺术价值,在活态传承与科学保护的理念指导下,使之实现自身的艺术魅力,能够留在温州鼓词艺术发展史上,能够留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蒋志艳[4](2020)在《龚书铎历史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龚书铎是近代文化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从龚书铎多年的教育实践、史学研究当中,可以提炼出丰富的历史教育思想,这集中体现在学校历史教育与社会历史教育两大方面。首先是对学校历史教育的论述,龚书铎认为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资政育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优良的学品与人品,并且他还客观冷静地评价了当时轰轰烈烈的历史课程改革。同时,龚书铎的社会历史教育思想内涵也很丰富,包括对社会历史教育的目的的论述、教材编写的阐述和实践。总之,龚书铎关于历史教育的观点与实践对今日的历史教学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陈钰曦[5](2020)在《学生评价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介绍”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一线语文教师也存在理论不足、缺乏实践等问题,特别是教学评价方面尚未形成体系。本文在已有的学生评价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学生评价进行实践探索,以此来丰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口语交际教学与评价时提供参考。本研究的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梳理国内外口语交际教学和学生评价的研究,并明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学生评价的研究意义,阐释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界定“语文(母语)口语交际”和“学生评价”的概念,阐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学生评价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阐述学生评价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构建良好课堂生态的价值。第四章,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评价情况调查。通过自编问卷,分别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和二年级小学生为对象,调查教师应用学生评价的情况和学生在口语交际课堂中实践的具体情况,并对其作出分析。第五章,学生评价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践方式。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并在口语交际课堂进行学生评价的实践,记录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其进行效能分析。通过本研究发现,在口语交际课堂中应用学生评价能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语交际水平得到提高。在实施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对评价内容进行筛选,指导学生明确评价指标,在日常教学中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评价实践活动,从“主导者”逐渐向“引导者”转变。
付春蕾[6](2019)在《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研究 ——以南宁市XXX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是阅读课堂评价用语的组成部分,朗读评价用语通过对学习者的朗读规范、朗读技巧、朗读情感等进行价值判断,实现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然而在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实施过程中,朗读评价用语出现了多样性、递进性、情感温度、区分度的缺失等问题。全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课堂观察实录的方式呈现南宁市一所样本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朗读评价语言的使用现状;第二部分通过教师问卷与访谈、学生问卷与访谈对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中的共性问题及特性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第三部分通过整理名师课堂教学实录对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研究认为,高质量的朗读评价用语的形成,需要教师在塑造成长型的评价思维体系、塑造师生共情的情感建设、统一朗读评价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提高朗读评价用语的效率、提高朗读素养等方面进行长期的学习与改进,以期发展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培养师生的朗读素养和人文情怀,营造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健康的教学生态环境。
陆依瑶[7](2019)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朝花夕拾》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朝花夕拾》选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朝花夕拾》选篇的教学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问题。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失当,学生不愿沉潜于经典阅读,中学生与鲁迅之间的隔膜始终无法轻易消除。要让中学生“走近”鲁迅,对《朝花夕拾》教学展开系统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朝花夕拾》的内容特点、艺术特点、价值及地位,梳理了中学语文教材对于《朝花夕拾》的选编历史和解读发展历程,比较了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四大版本中《朝花夕拾》选篇的编排情况,重点分析了部编版教材选编《朝花夕拾》的得失。接着以教材为依托,阐明《朝花夕拾》在语言运用、文章结构、思想内涵方面的教学价值,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课例研究就《朝花夕拾》的教学现状展开分析,指出《朝花夕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最后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广大学者的理论、中学教师的实践,提出了中学语文教材中《朝花夕拾》教学的若干建议,包括基于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重视文本特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开展教学活动等。希望通过对中学语文教材中《朝花夕拾》教学的研究,能帮助开启《朝花夕拾》教学的新思路,解决当前教学滞后、隔膜依旧的鲁迅作品教学问题。
秦榛[8](2019)在《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汉语是非疑问句语调偏误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语最大的魅力在于表达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在自然语流当中语调能帮助我们进行情感上的正确表达。本文以汉语是非疑问句为实验材料,以中级阶段的泰国留学生为实验对象,运用声学实验方法对其进行录音调查,以“语调格局”为主要理论基础,并与中国学生进行对比来分析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是非疑问句的语调特征和偏误情况,最后提出较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本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章节主要包括写作缘由、对语调的定义、国内对语调的研究情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基础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实验设计。该章节介绍了实验对象,在实验时所需的实验设备和软件,并对实验进行了一定的说明。其次对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三部分为起伏度的分析。该章节对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是非疑问句的起伏度进行了分析,并与中国发音人进行对比,分析其音高特点和偏误情况。发现泰国留学生存在全句调域偏窄,整体起伏度缺少疑问语气,疑问语气词发音出现偏误这几个问题。第四部分为音量比的分析。该章节对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是非疑问句的音量比进行了分析,并与中国发音人进行了对比,分析其音强特点和偏误情况。发现泰国留学生存在变调偏误,是非疑问句整体音量比都与陈述句相似,无疑问词是非疑问句句末短语未出现字音能量的增强,疑问语气词音量比较大这几个问题。第五部分为教学建议。该章节分析了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出现偏误的原因,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张林静[9](2018)在《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是学校课堂情境中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语言发生联系,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品德的必需的工具和手段,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是教师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拿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到一定的示范效果,就其目的而言,英语教学是以学习英语语言为目的的,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和水平会对学生学习的产生重要的影响。初中是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时期和关键阶段,这就对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实中,我国的初中英语课堂在其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这导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学理论研究必须直面现实问题,针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特点,深化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为实践中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提供一些理论支持。本文对现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进行的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逐个分析,重点对课堂教学语言概念理解、特点分析、类型划分、理论基础和策略构建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编制了教师和学生问卷,对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在数量、质量、类型和用语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现实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部分英语教师语言意识不强;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导入语;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语量过大,语速过快,学生听不清;有的教师或发音不准,或语调不符合规范要求,部分教师甚至在课堂教学语言中存在语法或用词错误;多数教师评价语简单,达不到改进和激励的效果;还有些教师不能有效使用肢体语言;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总结语等等,由此造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的提高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策略有三个方面:一是职前准备策略,主要是师范院校作为教师的培养单位应开设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为师范生从教打下良好的教学语言基础;二是职中支持策略,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师范学校采取一定的监督、评价和检查措施来帮助教师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水平。三是主体能动策略,意思是在课堂上教师是教学语言的使用主体,要从以下方面提升他们教学上的语言素养:首先从自身来说,教师们要强化自己的语言方面的意识,认识到教学语言在增强教学成效方面的意义;其次,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力,定时检查自己在教学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查看自己是否在语速、语量、音调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入语、评价语、总结语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矫正;同时,还要善于从学生那里了解学生对教学语言的期望,改正教学语言的不足,提供教学语言使用成效。
杨柳,康静[10](2018)在《高校英语专业语音教学再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分析语音语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语音语调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将语音教学融入其他课程、强调输入的质与量、增加输出机会、关注反馈、进行英汉对比教学等措施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口头沟通能力。
二、Some Ideas on Intonation Teaching(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ome Ideas on Intonation Teaching(论文提纲范文)
(2)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现当代散文美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目的及意义 |
(三)国内研究综述 |
1.关于现当代散文艺术特征及审美功能的研究综述 |
2.关于部编版现当代散文教学的研究综述 |
3.关于散文美育教学策略的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问卷法 |
3.访谈法 |
一、初中现当代散文美育教学及其理论依据 |
(一)美育的理论基础 |
1.马斯洛审美需求理论 |
2.生命美学理论 |
3.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二)初中现当代散文蕴含丰富的审美因子 |
1.构思精巧,善于发现美 |
2.意境深邃,有效创造美 |
3.语言贴切,利于鉴赏美 |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散文美育教学的依据 |
1.散文价值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相适应 |
2.教材各板块中的散文教学目标体现着美育 |
3.初中生审美心理发展要求进行美育 |
二、初中现当代散文美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
(一)对山西省临汾一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现状的调查 |
1.对临汾一中师生进行问卷调查 |
2.对临汾一中教师进行访谈 |
3.目前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的优势 |
(二)山西省临汾市初中现当代散文美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三)初中现当代散文美育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
1.家校缺少审美氛围 |
2.应试教育束缚教师审美思维 |
3.师生对美育缺乏兴趣和动力 |
三、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散文美育教学策略 |
(一)教师方面的改进策略 |
1.丰富审美知识,增强语言美感 |
2.创设散文情境,优化教学方法 |
3.灵活组织文本,呈现优质内容 |
4.更新评价模式,强化审美素养 |
(二)学生方面的改进策略 |
1.多样化朗读,品味散文之美 |
2.多形式写作,激发审美思维 |
3.多主题演讲,提升自身美感 |
4.挖掘文化因素,开拓审美视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散步》课堂实录 |
附录 B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 |
致谢 |
(3)温州鼓词阮派唱腔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目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际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阮世池人物研究 |
(1)阮世池生平研究 |
(2)阮世池对温州鼓词唱腔艺术研究 |
2.音乐学理论研究 |
3.传承保护理论研究 |
4.词本文学解读研究 |
5.评价及认识 |
(四)研究方法 |
1.音乐文献法 |
2.音乐形态分析法 |
3.田野调查法 |
(五)创新之处 |
(六)名词界定 |
1.曲艺 |
2.曲艺音乐 |
3.温州鼓词 |
4.艺术流派 |
一、温州鼓词演进中的阮派 |
(一)温州鼓词形成历史轨迹 |
1.温州鼓词的历史溯源 |
2.温州鼓词的发展脉络 |
(二)阮世池的鼓词人生 |
1.学艺生涯 |
2.艺术成就 |
二、温州鼓词阮派唱词语言 |
(一)唱词结构特征 |
1.唱词结构 |
2.创作手法 |
(二)方言运用特征 |
1.声韵母 |
2.字调 |
三、温州鼓词阮派唱腔音乐 |
(一)调式与调性 |
(二)结构与旋法 |
(三)板式与衬腔 |
(四)乐汇与润腔 |
四、温州鼓词阮派唱腔词曲关系 |
(一)词曲音调之关系 |
(二)词曲节奏之关系 |
五、温州鼓词阮派曲目个案分析 |
(一)曲目梗概 |
(二)结构分析 |
(三)音乐分析 |
六、温州鼓词阮派审美特征 |
(一)腔词熨帖曲调丰富 |
(二)动作灵动表情传神 |
(三)吐字清晰歌音婉转 |
(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七、温州鼓词阮派文化意义 |
(一)有利于丰富温州鼓词流派艺术发展 |
(二)有利于弘扬温州鼓词文化价值传播 |
(三)有利于加强温州鼓词艺术形式多元 |
(四)有利于建设温州鼓词传承教育体系 |
八、温州鼓词阮派传承保护 |
(一)传承经验 |
1.政府主导 |
2.多方合作 |
3.重视普及 |
4.创新作品 |
(二)存在问题 |
1.传承人才青黄未接 |
2.学术研究不够深入 |
3.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
(三)应对措施 |
1.政府主导下的保护体系改革 |
2.多方合作共享机制的建立 |
3.温州鼓词宣传普及工程的实施 |
4.创新作品与时俱进的发展势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龚书铎历史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框架 |
第一章 龚书铎的生平经历 |
第一节 坎坷求学路 |
第二节 潜心研究文化史 |
第三节 执教杏坛六十载 |
第二章 龚书铎学校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 |
第一节 目的观 |
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
二、维护国家安全 |
第二节 教师观 |
一、学品 |
二、人品 |
第三节 教学观 |
一、教学原则 |
二、教学方法 |
三、论中学历史课程改革 |
第四节 启示 |
一、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
二、对当下历史课程改革的启示 |
第三章 龚书铎社会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 |
第一节 社会历史教育的思想渊源 |
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二、对历史和历史教育的理解 |
三、师承 |
四、自身经历与时代背景 |
第二节 社会历史教育面面观 |
一、目的观 |
二、“教材”观 |
第三节 为大众编写历史“教科书” |
第四节 中学历史教师该如何做? |
一、撰写通俗读物 |
二、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 |
三、利用历史题材影视剧和通俗读物 |
余论 龚书铎历史教育思想评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龚书铎学术系年简编 |
致谢 |
(5)学生评价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介绍”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 |
1.1.2 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
1.1.3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在教学评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案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语文(母语)口语交际概念的相关研究 |
1.4.2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相关研究 |
1.4.3 学生评价的相关研究 |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语文(母语)口语交际 |
2.1.2 学生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语用学相关理论 |
第3章 学生评价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价值 |
3.1 学生评价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 |
3.1.1 学生评价有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情 |
3.1.2 学生评价有利于完善口语交际课堂评价体系 |
3.2 学生评价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学习的价值 |
3.2.1 凸显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
3.2.2 符合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 |
3.2.3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同伴和自我 |
3.3 学生评价对构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生态的价值 |
3.3.1 学生评价有助于激发课堂活力 |
3.3.2 学生评价有利于体现人文关怀 |
第4章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评价情况调查 |
4.1 教师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学生评价情况调查 |
4.1.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4.1.2 调查工具设计 |
4.1.3 调查数据呈现 |
4.1.4 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中学生评价的语文教师访谈 |
4.1.5 调查与访谈结果分析及问题呈现 |
4.2 学生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参与评价的实践情况调查 |
4.2.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4.2.2 调查工具设计 |
4.2.3 调查数据呈现 |
4.2.4 调查结果分析及问题呈现 |
第5章 学生评价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现实路径 |
5.1 学生评价的实施准备 |
5.1.1 评价目标 |
5.1.2 评价对象 |
5.1.3 评价方式 |
5.2 学生评价的实施过程 |
5.2.1 评价前期的课堂教学 |
5.2.2 第一次资料收集与分析 |
5.2.3 学生互评与自评的实施 |
5.2.4 第二次资料收集与分析 |
5.3 学生评价的效能分析 |
5.3.1 评价维度对评价效能的影响 |
5.3.2 评价者自身水平对评价效能的影响 |
5.3.3 评价者参与评价的方式对评价效能的影响 |
5.4 学生评价实施建议 |
1 评价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让学生有话可说 |
2 学生评价前要明确了解评价指标 |
3 在日常教学中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评价的实践 |
4 教师应转变观念,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A:调查问卷 |
附B:访谈提纲 |
附C: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学生评价表 |
致谢 |
(6)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研究 ——以南宁市XX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三)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的认知及使用现状 |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的认知 |
(一)教师对朗读评价用语的认识 |
(二)对于教师个体,有效的朗读评价用语的作用 |
(三)对于学生个体,有效的朗读评价用语的作用 |
二、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的使用现状 |
(一)教师擅于运用激励性朗读评价用语 |
(二)教师乐于运用指导性朗读评价用语 |
(三)教师将朗读评价用语的使用最大程度地推动阅读理解 |
三、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的朗读评价用语缺乏多样性 |
(二)教师的朗读评价用语缺乏情感温度 |
(三)教师的朗读评价用语缺乏区分度 |
(四)教师的朗读评价用语缺乏递进性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教师朗读评价用语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
二、教师朗读评价用语的实施效率不高 |
(一)教师朗读评价用语的课前预设度不够 |
(二)教师朗读评价用语的课上生成度不够 |
(三)教师朗读评价用语的课后反思度不够 |
三、社会环境对教师朗读评价用语的间接影响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的改进建议 |
一、塑造教师成长型的评价思维体系 |
(一)成长型评价思维和固定型评价思维 |
(二)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融入朗读评价体系 |
二、塑造师生共情的情感建设 |
(一)增强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 |
(二)增强教师的情感感知能力 |
三、统一朗读评价用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
(一)扎根朗读评价用语的工具性 |
(二)发扬朗读评价用语的人文性 |
四、提高教师朗读评价用语的使用效率 |
(一)制定朗读评价表改善教学生成效果 |
(二)期待性评价用语增强学生朗读自信 |
(三)形象化评价用语培养学生朗读悟性 |
(四)幽默性评价用语缓解学生朗读尴尬 |
(五)赏识性评价用语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
(六)唤醒身份意识促进集体朗读评价 |
(七)加强学习改善社会环境对朗读评价用语的影响 |
五、提高教师的朗读素养 |
(一)夯实教师的朗读知识与技能 |
(二)以“一课一得”为旨归加强教师的朗读评价意识 |
(三)激发教师对朗读的热爱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中学语文教材中《朝花夕拾》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
三、理论指导 |
四、研究方法 |
五、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朝花夕拾》的选编概述 |
第一节 《朝花夕拾》概述 |
一、内容特点 |
二、艺术特点 |
三、作品价值 |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朝花夕拾》选编历史与现状 |
一、教材对于《朝花夕拾》的选编历史 |
二、《朝花夕拾》选篇主题解读的发展历程 |
三、现行各版本教材编排比较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朝花夕拾》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朝花夕拾》的教学价值 |
一、独到的语言功力 |
二、精巧的文章结构 |
三、深刻的思想内涵 |
第二节 《朝花夕拾》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朝花夕拾》的教学现状 |
二、《朝花夕拾》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三、《朝花夕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朝花夕拾》的教学建议 |
第一节 基于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 |
一、教学目标确立的原则 |
二、教学目标确定的方法 |
三、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 |
第二节 重视文本特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
一、圈划法:抓住神来之笔 |
二、诵读法:品味语言之美 |
三、批注法:感悟全书之味 |
第三节 发挥学生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
一、引导学生自觉构建与鲁迅的联结 |
二、引导学生积极发表文本解读成果 |
三、引导学生汲取营养展开写作练习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汉语是非疑问句语调偏误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写作缘由 |
1.2 语调的含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早期的语调研究 |
1.3.2 现阶段的语调研究 |
1.3.3 对外汉语语调教学研究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理论基础 |
1.5.1 对比分析假说 |
1.5.2 偏误分析理论 |
1.5.3 语调格局理论 |
2 实验设计 |
2.1 实验对象 |
2.2 实验设备及软件 |
2.2.1 实验设备 |
2.2.2 实验软件 |
2.3 实验说明 |
2.4 实验材料及样本量 |
2.4.1 实验材料 |
2.4.2 数据样本 |
2.5 实验方法 |
2.5.1 基频值的提取 |
2.5.2 半音值的转换 |
2.5.3 全句调域的计算 |
2.5.4 百分比值的计算 |
2.5.5 起伏度的计算 |
2.5.6 音量比的计算 |
2.6 实验不足 |
3 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是非疑问句起伏度实验分析 |
3.1 陈述句和无疑问词是非疑问句起伏度实验分析 |
3.1.1 全句调域 |
3.1.2 词调域 |
3.1.3 起伏度 |
3.2 “吗”字是非疑问句语调实验分析 |
3.2.1 全句调域 |
3.2.2 词调域 |
3.2.3 起伏度表 |
3.3 “吧”字是非疑问句语调实验分析 |
3.3.1 全句调域 |
3.3.2 词调域 |
3.3.3 起伏度 |
3.4 小结 |
4 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是非疑问句音量比实验分析 |
4.1 陈述句和无疑问词是非疑问句音量比实验分析 |
4.1.1 阴平句 |
4.1.2 阳平句 |
4.1.3 上声句 |
4.1.4 去声句 |
4.1.5 四声混合句 |
4.1.6 小结 |
4.2 有疑问词是非疑问句音量比实验分析 |
4.2.1 “吗”字是非疑问句 |
4.2.2 “吧”字句 |
4.2.3 小结 |
5 对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是非疑问句语调偏误的教学建议 |
5.1 偏误原因分析 |
5.1.1 母语负迁移 |
5.1.2 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对语调教学的态度 |
5.1.3 心理因素 |
5.2 教学建议 |
5.2.1 增强语调意识 |
5.2.2 分阶段教授语调知识 |
5.2.3 听辩和标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科学、规范的教师教学语言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
二、英语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具备语言运用能力 |
三、研究教学语言可为改进英语实践教学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调查法 |
四、理论依据 |
(一)可理解性输入假说 |
(二)可理解性输出假说 |
(三)互动理论 |
(四)言语行为理论 |
(五)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以及“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 |
(六)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一节 教学语言概念 |
第二节 教学语言特点 |
第三节 教学语言分类 |
第四节 不同年级阶段的教学语言 |
一、大学阶段的教学语言 |
二、中小学阶段的教学语言 |
第五节 教师教学语言的功能性和艺术性 |
一、教师语言功能 |
二、教师语言艺术 |
第六节 教学语言提升策略 |
第七节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二章 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选取 |
一、课堂观察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问卷调查对象选取 |
(一)教师对象 |
(二)学生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
第三节 数据统计结果与现状分析 |
一、初中英语课堂师生语言意识 |
(一)学生问卷 |
(二)教师问卷 |
(三)师生对比 |
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英汉比例 |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课堂语言表达 |
(一)学生问卷 |
(二)教师问卷 |
(三)课堂观察 |
四、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讲授语 |
(一)学生问卷 |
(二)教师问卷 |
(三)课堂观察 |
五、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速度 |
(一)学生问卷 |
(二)教师问卷 |
(三)课堂观察 |
六、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语音语调 |
(一)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语调 |
(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语音 |
七、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肢体语言 |
(一)师生问卷对比 |
(二)课堂观察 |
八、初中英语课堂教师导入语、评价语、总结语 |
(一)导入语 |
(二)评价语 |
(三)总结语 |
九、研究结论 |
第三章 对策建构 |
第一节 职前准备策略 |
一、师范院校应为师范生培养语言意识打好基础 |
二、师范院校应立足本校实际,适当增加教育实践相关训练 |
第二节 职中支持策略 |
一、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为在职教师提供便利的语言学习条件 |
二、学校应定期做好监督、评价和检查工作 |
(一)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
(二)学校应积极对教师课堂教学开展评价选优 |
(三)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定期对教师教学语言进行检查 |
第三节 主体能动策略 |
一、教师应提高教学语言意识、主动更新教学观念 |
二、教师要提高教学语言使用反思能力 |
(一)教师的自检与教学能力的增强 |
(二)教师要养成备课备语言的好习惯 |
三、教师应善于了解学生语言期望 |
(一)互动中应注重运用适切的提问策略和反馈策略 |
(二)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捕捉学生需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10)高校英语专业语音教学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英语语音语调教学的重要性 |
二、英语专业学生语音语调现状 |
三、英语语音语调教学的建议 |
结束语 |
四、Some Ideas on Intonation Teaching(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否定是非问句及答语研究[D]. 薛欢. 辽宁大学, 2021
- [2]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现当代散文美育研究[D]. 卢抗抗.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温州鼓词阮派唱腔艺术研究[D]. 苏子宸.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4]龚书铎历史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 蒋志艳. 苏州大学, 2020(03)
- [5]学生评价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介绍”教学为例[D]. 陈钰曦.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朗读评价用语研究 ——以南宁市XXX小学为例[D]. 付春蕾.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7]中学语文教材中《朝花夕拾》的教学研究[D]. 陆依瑶. 苏州大学, 2019(04)
- [8]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汉语是非疑问句语调偏误实验研究[D]. 秦榛.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9]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D]. 张林静. 喀什大学, 2018(07)
- [10]高校英语专业语音教学再思考[J]. 杨柳,康静. 英语教师,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