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近等基因系的研究

一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近等基因系的研究

一、一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近等基因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范可欣[1](2020)在《小麦NGli-D2、Sec-1s和1Dx5+1Dy10高代聚合体的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培育优质小麦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人们对优质强筋小麦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改良小麦面筋强度成为研究的热点。提高谷蛋白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含量,可提高谷醇比,是提高面筋强度的有效途径,同时可以降低部分醇溶蛋白中的过敏源,减少乳糜泻等疾病的发生。面筋是小麦独有的特殊蛋白。其主要成分HMW-GS是影响小麦面筋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中5+10亚基是公认的优质亚基。Sec-1位点的引入使LMW-GS含量减少和ω-醇溶蛋白含量增加,是导致小麦1BL/1RS易位系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Sec-1位点的缺失可以消除ω-黑麦碱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Gli-D2位点的缺失,可降低α-醇溶蛋白的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导致的过敏乳糜泻(CD)表位水平。本文以衡观35、郑麦7698、郑麦366为背景的NGli-D2、Sec-1S和1Dx5+1Dy10的基因聚合体为供试材料,通过相关分子标记鉴定基因聚合体,测定聚合体加工品质指标和聚合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了不同基因聚合体的品质、农艺效应,为优质小麦育种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获得不同背景基因聚合体材料:利用三对特异引物对突变体后代进基因聚合体行鉴定。获得不同背景下基因二聚体187份,三聚体62份。衡观35、郑麦7698和郑麦366为遗传背的基因聚合体的聚合率分别为13.08%-66.37%、29.91%-37.31%、11.68%。聚合率较低的基因组合为1Dx5+1Dy10和NGli-D2。2.基因聚合体品质效应:基因聚合体比亲本面筋强度和蛋白组分有所提高。其中,衡观35、郑麦7698和郑麦366的基因聚合体都达到强筋小麦标准。不同基因聚合体的品质指标增长幅度不同,这可能是不同基因聚合体的组合方式和材料遗传背景带来的不同影响。3.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UPP和谷醇比与反映蛋白面筋质量的指标显着正相关,可以作为小麦品质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4.基因聚合体农艺效应:聚合体材料的农艺性状调查表明,基因聚合体的农艺性状并没有显着变化,且基因聚合对小麦品质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说明基因聚合体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潜力。5.通过1Dx5+1Dy10、Sec-1S和NGli-D2位点的引入,可以降低ω-黑麦碱、醇溶蛋白和劣质亚基的不良影响,证实了通过诱变育种、MAS和聚合育种的结合,改善小麦品质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不仅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筛选了育种材料。

马丽[2](2017)在《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转育和宁夏小麦谷蛋白亚基鉴定》文中认为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品质改良是小麦育种的主要任务之一。研究表明,麦谷蛋白亚基的种类及其组成与加工品质密切相关。进一步解析不同麦谷蛋白亚基及其组成的品质效应,是小麦品质改良和加工的基础,而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遗传背景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是准确可靠研究各亚基品质效应的理想材料。为此,本研究以黄淮冬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多个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作为轮回亲本,转育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并对已获得的HMW-GS近等基因系进行初步评价,为麦谷蛋白亚基品质效应研究提供可靠遗传材料。发掘和鉴定新麦谷蛋白亚基,可丰富育种资源多样性,满足不同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的需求。本研究以宁夏硬粒小麦品种DQM为材料,鉴定其HMW-GS组成;克隆其编码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其核酸序列,预测氨基酸序列的结构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及蛋白二级结构特征和品质特性。宁夏是我国春小麦的主产区之一,明确该地区小麦品种谷蛋白亚基组成,可为该地区小麦品质育种和生产提供指导。为此,本研究利用相关分子标记,检测98份宁夏小麦品种LMW-GS组成,分析其分布特点。本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的谷蛋白亚基检测方法,在5种遗传背景下共获得回交转育HMW-GS的高代纯系(BC6F3)158份;从农艺性状来看,相同遗传背景下的不同转育系及其轮回亲本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在谷蛋白亚基组成上,不同转育系之间仅有HMW-GS组成的差异,初步认定转育材料为HMW-GS的近等基因系。1Dx5+1Dy10与1Dx2+1Dy12的近等基因系相比,在小偃22、西农2208和花育8号遗传背景下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提高3.0%7.9%,在小偃6号遗传背景下蛋白品质参数却均无显着差异,在西农1718遗传背景下只有沉降值显着提高了8.4%(P<0.05)。同时,在8种遗传背景下,还回交转育获得了不同HMW-GS组成的低代转育系材料633份;在3种遗传背景下,又回交转育获得了不同LMW-GS组成的6代转育系材料108份。2.SDS-PAGE鉴定宁夏硬粒小麦品种DQM的HMW-GS组成结果表明,DQM含3个表达的HMW-GS,其电泳迁移率与对照亚基均有所不同,推测DQM可能含有新的HMW-GS类型。克隆了DQM编码HMW-GS基因,获得了3条扩增产物,大小为2352bp、2109 bp和1827 bp,与1Bx14*、1By15*和1Ay基因的相似度分别为99%、99%和97%,分别命名为1Bx14.1、1By15.1和1Ay.1。预测其分别由783、702和606个氨基酸组成,一级结构均由21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保守的N端、中间重复序列和保守的C端四个结构单元构成,均具有保守的半胱氨酸数目和位置,表明均具有HMW-GS的典型特征。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Bx14.1、1By15.1和1Ay.1分别与1Bx14*、1By15*和1Ay的亲缘关系最近。利用MALDI-TOF-MS对HMW-GS氨基酸序列的分析证实,1Bx14.1和1By15.1分别与亚基1Bx14*和1By15*匹配度最高,序列覆盖率分别为24%(185aa)和15%(101aa);匹配的肽段有一半以上分布于亚基的N端和C端保守区。利用SSpro8在线工具对1Bx14.1和1By15.1二级结构预测的结果表明,二者与优质亚基1Bx14和1By15二级结构相似,即具有较高的Hydrogen bonded turn和α-helix含量,推断其可能为优质亚基。3.利用STS分子标记对宁夏98份小麦品种Glu-A3和Glu-B3位点的等位变异组成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小麦中Glu-A3位点共发现Glu-A3a、Glu-A3b、Glu-A3c、Glu-A3d和Glu-A3e五种等位变异类型,超过一半为Glu-A3c类型(55.1%);Glu-B3位点共发现Glu-B3a、Glu-B3b、Glu-B3c、GluB3d、Glu-B3f、Glu-B3g、Glu-B3h、Glu-B3i和Glu-B3j八种等位变异,其中约四分之一为Glu-B3j类型(25.5%)。同时,在宁夏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来源品种间,两个位点等位变异的组合类型和分布比例也存在差异。

孙海[3](2016)在《亲缘种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基因编码区分子克隆》文中指出小麦贮藏蛋白主要由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组成,谷蛋白由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LMW-GS)。虽然HMW-GS只占小麦贮藏蛋白总量的10%,但对小麦品质或面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利用特异麦谷蛋白亚基改良小麦品质是小麦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选用携带不同外缘染色体的小麦材料进行研究,鉴定其HMW-GS组成,分析小麦品质,探讨外缘染色体的HMW-GS导入对于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同时对外缘染色体的HMW-GS基因编码区进行分子克隆,以明确其影响品质的分子基础,从而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与普通小麦之间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GMP含量和乳酸SRC,以及面团流变学特性均有显着差异。DS1E/1A的面包总分81.5±0.71,显着大于中国春的52±2.83。除DS1E/1D以外,其他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显着增加了面团的形成时间,峰高峰宽,8分钟带宽和乳酸SRC,从而显着增加了面包体积。不同品质指标相关性研究表明,面包体积与GMP含量、乳酸SRC、峰高、峰宽以及八分钟带宽存在显着性相关,与GMP相关系数最高,为0.938。研究还发现碳酸钠SRC与和面时间、峰高、峰宽和八分钟带宽存在显着负相关。因此在早代育种中可以根据GMP含量、乳酸SRC以及峰高等参数的快速测定准确筛选出适合面包加工品质的材料。(2)克隆了长穗偃麦草1E亚基基因序列,该基因CDS序列全长1512个碱基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全长为502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结构与已发表的HMW-GS亚基基因的结构一致,不含内含子,以信号肽、N-端保守区、中央重复区、C-末端构成。与已克隆的HMW-GC基因序列比对,进化树分析将该基因与其他已登录的长穗偃麦草y型基因和中间偃麦草基因聚在一起,与普通小麦的HMW-GS亚基x或y型基因相似度较低,实验材料中的1E基因为y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3)对来源于野生粗山草D组染色体的50个人工合成小麦品系进行品质筛选,发现品质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以HPLC微量测定谷蛋白大聚体和麦谷蛋白与醇溶蛋白比值为指标,取最高和最低的各3-4份品系进行进一步品质分析,结果表明SE43、SE63和SE76等3个品系在湿面筋含量、籽粒硬度、乳酸SRC及揉混参数等方面与SE32、SE66、SE75和SE77等品系存在显着差异,前3个品系为属强筋硬质,后4个品系属于弱筋软质。(4)克隆了人工合成小麦Glu-D1位点上HMW-GS的x型和y型亚基基因,分析HMW-GS的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SE43、SE63和SE76等3个品系的Dy亚基基因序列一致,与SE32、SE66、SE75和SE77等品系的Dy亚基基因序列存在较大差异,基因进化树分析,SE63的Dy亚基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speltoides)克隆的Dy亚基基因最近,而与粗山羊草中克隆的Dy亚基基因较远。研究HMW-GS的分子结构与小麦面粉品质之间的联系时发现小麦加工品质产生的差异与HMW-GS基因的分子结构有关系,可能是发生β-转角的重复序列和谷氨酰胺残基数量的差异引起的。本研究比较了人工合成小麦2个亚基(Dx和Dy)的中部重复区域中发生β-转角的序列,结果表明,x-亚基含有的四种重复序列多于y-亚基含有的四种重复序列,这表明HMW-GS的x-型亚基的中央重复区含有更多的β-转角结构,对面团加工品质的影响比Y-型亚基要大,预示它们能使面团具有较强的弹性。比较了 2个亚基含有的谷氨酰胺(Q)的数量及其百分含量,结果显示,Dx亚基含有的谷氨酰胺(Q)的数量和摩尔百分含量均比较高,表明在Dx亚基中部重复区域彼此之间以氢键相结合形成长链的能力较强,Dy亚基含有的酪氨酸(Y)的数量较少,但其百分含量较高,达到6.42%。实验中发现品质性状较好的SE63材料在Dx的中部重复序列发生β-转角的序列数量高于品质较差的小麦材料,同样的结论也出现在谷氨酰胺百分比和酪氨酸百分之上,其中筛选出来的SE63材料的谷氨酰胺和酪氨酸百分比分别高达39.91%和6.29%。

代俊利,李保云,姚大年[4](2013)在《小麦近等基因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京411为背景的含有不同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通过1年3点试验,研究了HMW-GS与小麦SDS-沉降值、揉混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Glu-D1,Glu-B1,Glu-A1位点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顺序为Glu-D1>Glu-B1>Glu-A1。2)各个位点对沉降值的贡献表现为,在Glu-A1上,N=1;在Glu-B1上7+8-17+18;在Glu-D1上,5+10>2+12。3)各个位点对揉混特性的影响表现为,在Glu-A1位点上,N>1;当Glu-B1位点为17+18亚基,Glu-D1位点为2+12亚基时,但N亚基与1亚基的揉混特性没显着性差异,但是当Glu-B1位点为7+8亚基,Glu-D1位点为2+12亚基时,N亚基的揉混特性明显优于1亚基;当Glu-A1亚基都为1,Glu-D1亚基都为2+12时,Glu-B1位点上7+8亚基与17+18的揉混特性无显着差异,但当Glu-A1亚基都为N,Glu-D1亚基都为2+12时,Glu-B1位点上7+8亚基的揉混特性优于17+18亚基;在Glu-D1上,5+10>2+12。4)组合为N,7+8,5+10的小麦无论是在耐柔性上还是在面筋强度上都是最好的。研究还发现,Glu-D1位点对谷蛋白含量及揉混仪参数的加性效应最大。

高正[5](2013)在《小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的转育及其技术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小麦谷蛋白亚基的种类和组成对小麦加工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但因研究材料背景的差异,导致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效应的一些研究结果不相一致。以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为研究材料,可以排除遗传背景对结果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而建立快速有效转育近等基因系的方法是创制材料的前提。本研究首先以18个已知HMW-GS组成的品种为对照,将4种不同浓度分离胶的SDS-PAGE与分子标记(AxNull、Bx7、Bx7OE和By8)相结合,构建一套适于检测杂交后代HMW-GS组成的方法;随后,以25份已知LMW-GS组成材料为对照,确定STS分子标记检测回交后代LMW-GS的实验条件;同时确定结合田间与温室加快转育的关键技术。采用上述构建的体系,跟踪检测回交后代材料目标亚基(基因)并结合田间与温室加快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转育,对转育的HMW-GS近等基因系进行初步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9%的分离胶浓度的SDS-PAGE法,并结合AxNull、Bx7、Bx7OE和By8分子标记,可有效检测杂交后代HMW-GS组成。2.采用Glu-A3和Glu-B3位点的分子标记,幼苗期提取基因组DNA,从PCR反应体系的组分、程序、电泳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回交后代幼苗期LMW-GS基因分子检测的体系。3.在一年内,收获田间后代后在实验室完成HMW-GS的SDS-PAGE检测,筛选出含目标亚基的籽粒经催芽后进行25d春化处理,之后移栽温室,幼苗期完成HMW-GS的AxNull、Bx7、Bx7OE和By8和LMW-GS基因的分子检测。入选单株在温室进行回交,收获回交籽粒后在实验室又进行SDS-PAGE的HMW-GS检测,入选籽粒直接播种田间,幼苗期再进行HMW-GS的AxNull、Bx7、Bx7OE和By8和LMW-GS基因的分子检测,一年内可完成回交两代的转育。4.通过上述转育方法,已获得5个不同遗传背景下不同回交代数的HMW-GS品系,其中回交六代HMW-GS品系21份,其中小偃6号遗传背景下2份,小偃22遗传背景下5份,西农2208遗传背景下6份,西农1718遗传背景下4份;花育8号遗传背景下4份。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在同一遗传背景下各品系间除目标亚基不同外,农艺性状差异不明显、其它HMW-GS组成、LMW-GS组成和醇溶蛋白组成相同,表明已成功转育了部分HMW-GS的近等基因系。5. LMW-GS近等基因系已回交转育至3代,共104个品系。其中小偃22遗传背景下,获得了31个BC3F1品系;周麦22遗传背景下,获得了37个BC3F1品系;周麦23遗传背景下,获得了36个BC3F1品系。本研究建立了有效检测杂交后代HMW-GS和LMW-GS组成的方法,建立了一年内完成回交2代转育的技术体系,已获得了不同遗传背景下谷蛋白亚基不同世代的近等基因系或准近等基因系。

孙岩,张宏纪,王广金,刘东军,祁倩倩,杨淑萍,赵伟,郭怡璠,马淑梅,刘文林[6](2012)在《小麦1Ax1和1Ax2*近等基因系性状差异的研究》文中指出以小麦转HMW-GS1Dx5+1Dy10基因获得的1Ax1和1Ax2*近等基因系08K860(HWM-GS组成为1,7+9,5+10)和08K871(HWM-GS亚基组成为2*,7+9,5+10)为材料,研究了近等基因系籽粒品质、粉质仪参数、拉伸仪参数和色度仪参数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等基因系08K860和08K871的上述性状差异很小,经统计分析差异未达显着水平。近等基因系08K860和08K871遗传背景相近,1Ax1和1Ax2*亚基对品质的贡献率相同。在小麦品质育种上应同样重视具有1Ax1亚基后代的选择。

金慧[7](2012)在《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分子标记检测及其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改良面筋质量是我国小麦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含量对面筋质量和加工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分子标记可加速品质改良进程。本文通过分子标记检测了来自20个国家718份小麦品种(系)的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目的是为改良面筋质量提供材料;同时利用Aroona近等基因系系统分析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含量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Ax2<sup>*、Bx7OE、By8、By9、By16、Dx5、Glu-A3和Glu-B3分子标记检测了20个国家共718份小麦品种(系)。结果表明,在Glu-A1位点,311(43.3%)份品种含Ax2*,主要分布在罗马尼亚(91.7%)、加拿大(83.3%)、俄罗斯(72.2%)和美国(72.2%)。在Glu-B1位点,197(27.4%)份品种含By8,主要分布在日本(60.0%)和罗马尼亚(62.5%);264(36.8%)份品种含By9,主要分布在奥地利(100.0%)、俄罗斯(72.2%)和塞尔维亚(72.7%);在44(6.1%)份品种中检测到By16,主要分布在智利(19.5%)和日本(30.0%);Bx7OE的分布频率是3.1%,只出现在阿根廷(12.1%)、澳大利亚(4.1%)、加拿大(25.0%)、伊朗(20.0%)和日本(30.0%)。在Glu-D1位点,446(62.1%)份品种含Dx5,主要分布在罗马尼亚(95.8%)、乌克兰(92.3%)和匈牙利(90.0%)。在Glu-A3位点,49(6.8%)和92(12.8%)份品种含优质亚基Glu-A3b和Glu-A3d,分别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39.7%)和法国(24.5%)。在Glu-B3位点,160(22.3%)、20(2.8%)和195(27.2%)份品种分别含Glu-B3b、Glu-B3d和Glu-B3g,主要分布在罗马尼亚(62.5%)、墨西哥(14.3%)和挪威(77.3%);1B/1R易位系频率为13.4%,除澳大利亚、奥地利、挪威和塞尔维亚之外的多数国家都有分布。分子标记与SDS-PAGE检测结果一致,说明分子标记准确性高,可以在育种材料的鉴定和辅助选择中大规模应用。2.利用Aroona及其近等基因系研究了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LMW-GS)组成及含量与加工品质的关系。(1)HMW-GS和LMW-GS对面团强度的效应大小为Glu-D1>Glu-B3>Glu-B1>Glu-A3>Glu-A1>Glu-D3,对面团延展性的效应大小为Glu-B3>Glu-A3>Glu-D3>Glu-D1>Glu-B1>Glu-A1。(2)亚基7+9、17+18、5+10、Glu-A3b、Glu-A3d、Glu-A3f、Glu-B3b和Glu-B3g具有较好的面团强度;对于延展性,只有Glu-A3位点不同亚基差异显着,其中Glu-A3e延展性最差。对于贮藏蛋白组份含量,17+18、5+10、Glu-A3b、Glu-A3d、Glu-A3f和Glu-B3g的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百分含量最高。(3)对于面包品质,7+9具有较好的外形,5+10具有较好的外形、心色和较高的总分;Glu-A3b具有较大的面包体积,Glu-A3c具有较高的总分,Glu-A3f具有较好的平滑性,Glu-B3g具有较大的面包体积、较好的结构和较高的总分。(4)对于面条品质,7*+8、17+18和5+10具有较好的鲜面条白度;Glu-B3a和Glu-B3d有较好的光滑性,Glu-A3b、Glu-B3g和Glu-B3h具有较好的鲜面条白度。(5)对于馒头品质,1具有较好的外形,7*+8和6+8*具有较好的压缩张弛性,5+10具有较好的外部颜色;Glu-A3e具有较好的压缩张弛性,Glu-B3a具有较好的压缩张弛性、外部颜色和较高的总分,Glu-B3b有较好的外部颜色。(6)亚基组合1、7+9、5+10、Glu-A3c、Glu-B3b、Glu-D3c面团强度最优,1、7+9、2+12、Glu-A3c、Glu-B3i、Glu-D3c面团延展性最优,1、7+9、5+10、Glu-A3c、Glu-B3b、Glu-D3c具有较好的面包外形、心色和口感,1、7+9、2+12、Glu-A3c、Glu-B3b、Glu-D3f具有较好的体积、心色和较高的总分,1、7+9、2+12、Glu-A3c、Glu-B3d、Glu-D3c具有较好的面条粘弹性,1、7+9、2+12、Glu-A3e、Glu-B3b、Glu-D3c具有较好的馒头压缩张弛性和较高的总分。

张肖飞[8](2012)在《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文中指出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MW-GS)作为小麦种子储藏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小麦面团粘弹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LMW-GS基因属于一个多基因家族,其基因拷贝数多、序列相似性高,难以高效地鉴定小麦品种中所有的LMW-GS基因,这极大地妨碍了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及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LMW-GS基因标记体系、基因全长序列克隆的方法以及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对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和一个LMW-GS近等基因系群体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小麦种质中LMW-GS基因的数目、组成、序列特点、表达情况和功能差异有了深入的认识。在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中,在一个普通小麦品种中至少检测到15个LMW-GS基因,这些基因翻译得到的蛋白序列具有典型的LMW-GS结构,均含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在Glu-A3位点检测到2个m-type的基因和2-4个i-type的基因,其中有1-3个基因表达;在Glu-B3位点检测到2-3个m-type基因和1-3个s-type基因,通常会有2-4个基因表达;而Glu-D3位点的LMW-GS基因的数目和组成都相对保守,一般有8个LMW-GS基因,通常会有6个基因表达。Glu-A3和Glu-B3位点的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的基因型所含有的表达基因的数目也存在较大的差别。所有的i-type基因都位于Glu-A3位点,基因之间紧密连锁,共检测到12种不同的单体型,Glu-B3位点的s-type基因也紧密连锁,形成两大类不同的单体型。序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type和s-type基因各单独属于一类,而位于三个Glu-3位点的m-type基因具有更高的多样性,可进一步细分为4类。另外,根据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分析结果,我们建立了一套新的LMW-GS分子标记体系,可以简便而准确地解析小麦LMW-GS基因家族。为了明确不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对小麦品质的贡献,我们利用LMW-GS基因分子标记体系和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了Aroona近等基因系群体,明确了各个亚基的编码基因组成和总蛋白组成。比较发现,不同亚基中的LMW-GS组成和序列上存在显着的差异,而往往在醇溶蛋白组成上存在细微的差异。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5个Glu-A3亚基中,Glu-A3e亚基对小麦品质的效应最低。在8个Glu-B3亚基中,Glu-B3g和B3b与优良品质相关,而Glu-B3c和B3d往往具有较差的品质特性。对于5个Glu-D3亚基,在本研究中在各种品质参数中均没有发现显着的差异。而且,我们发现具有优良品质性状的LMW-GS亚基也具有较高的不溶性大聚体含量,因此,我们推测LMW-GS亚基的基因组成和序列差异可能通过影响谷蛋白的聚合特性和谷蛋白聚合体的大小进而影响小麦的面包加工品质。

姜焕焕[9](2011)在《小麦Glu-Blal/Glu-Bli和Glu-A3e/Glu-A3c近等基因系间的遗传效应》文中提出为了解由小麦Glu-B1al和Glu-B1i编码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7OE+8*亚基和17+18亚基及由Glu-A3e和Glu-A3c编码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间的遗传差异、HMW-GS不同位点之间以及HMW-GS与LMW-GS之间的互作效应,本研究利用连续选择性回交方法获得的回交6代(BC6)的4种(Glu-D1位点分别为5+10亚基和2+12亚基,Glu-B1位点分别为7OE+8*与17+18亚基)克丰6号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和回交六代的4种(Glu-D1位点分别为5+10亚基和2+12亚基,Glu-A3位点分别为Glu-A3c和Glu-A3e亚基)龙麦19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这些近等基因系全面的品质分析结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及探讨。田间试验设计采用双列对比排列,四次重复。结论如下:4种克丰6号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2年的结果表明,HMW-GS 7OE+8*与17+18近等基因系相比在反映蛋白质数量的指标籽粒蛋白含量和干面筋含量上的差异很小。在反映面筋质量的指标面筋指数上提高7.6%,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着(P<0.01),7OE+8*亚基对面筋指数的提高作用在Glu-D1位点为5+10亚基时效果好于2+12亚基。在Zeleny沉降值、Zeleny沉降值/干面筋、形成时间、断裂时间上分别提高5.5%、8.4%、32.8%、8.1%,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极显着(P<0.01)并且在Glu-D1位点为2+12亚基时7OE+8*亚基对以上参数的提高作用大于Glu-D1位点为5+10亚基时的提高作用。吹泡示功仪与拉伸仪测试结果比较相似,7OE+8*与17+18亚基近等基因系相比,吹泡示功仪P值和W值,拉伸仪的最大阻力和拉伸面积均有所提高,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极显着(P<0.01)。与5+10亚基的背景相比,在2+12亚基背景下,7OE+8*亚基对面筋强度的正向效应更加明显。4种克丰6号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这些亚基对面筋强度的贡献7OE+8*>17+18,5+10>2+12,5+10>7OE+8*, 2009年在拉伸面积和W值两项指标上7OE+8*≈5+10。2010年4种龙麦19小麦品种等基因系的结果表明,LMW-GS Glu-A3c和Glu-A3e近等基因系相比在面粉蛋白含量和干面筋含量上差异较小。在面筋指数、Zeleny沉降值、Zeleny沉降值/干面筋分别提高了14.0%、15.7%、17.0%,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着(P<0.01),与5+10亚基的背景相比,在2+12亚基背景下,Glu-A3c亚基对这些参数的正向效应更加明显。在5+10亚基遗传背景下,Glu-A3c和Glu-A3e亚基近等基因系相比在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上分别提高26.8%和17.9%,而在2+12亚基背景下Glu-A3c和Glu-A3e对这两项参数的作用效果相当。吹泡示功仪的L值和W值分别提高11.7%和17.4%,拉伸仪的最大阻力和拉伸面积分别提高32.4%和32.8%,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极显着(P<0.01),与5+10亚基的背景相比,在2+12亚基的背景下,Glu-A3c亚基对吹泡示功仪的W值、拉伸仪的最大阻力和拉伸面积的正向效应更加明显。对4种龙麦19小麦品种等基因系多重较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亚基对面筋强度的贡献Glu-A3c>Glu-A3e,5+10>2+12,5+10>Glu-A3c,在面筋指数上Glu-A3c略大于5+10。以上研究表明,7OE+8*亚基是目前Glu-B1位点已知的对面筋强度贡献最大的亚基,对烘烤品质的贡献仅次于Glu-D1位点的5+10亚基,应在当前强筋小麦品质育种过程中被广泛利用。而编码LMW-GS的Glu-A3e应尽量避免出现在强筋小麦品种中。

杨玉双[10](2009)在《利用HMW-GS近等基因系评价不同等位变异对面包、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小麦面筋蛋白分为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麦谷蛋白又分为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MW-GS)。HMW-GS虽然只占籽粒蛋白的12%,但其在面筋蛋白中起着“网络骨架”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面筋的结构和特性,对小麦的加工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利用偃展1号为遗传背景的HMW-GS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HMW-GS基因对面包和面条加工品质的效应。同时,对一个1Dx5沉默突变体的沉默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对偃展1号的10个HMW-GS近等基因系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收获籽粒的加工品质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利用近等基因系评价HMW-GS组成对加工品质的影响的结果是可靠的。2.用上述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HMW-GS基因对面包加工品质的效应。不同HMW-GS组成对面包评分影响较大,变异系数达到21.45%。相关分析表明,面包体积与形成时间(r = 0.90, P < 0.01)、沉淀值(r = 0.89, P < 0.01)、稳定时间(r = 0.67, P < 0.05)和面粉蛋白质含量(r = 0.52, P < 0.05)均达显着正相关;面包评分与面包体积(r = 0.98, P < 0.01)、沉淀值(r = 0.93, P < 0.01)、形成时间(r = 0.89, P < 0.01)也呈显着正相关。3. Glu-A1位点1Ax1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多数品系的面包评分;当Glu-A1位点是Null、Glu-D1位点是5’+12时,Glu-B1位点等位变异的面包加工品质效应为7+8>14+15>6+8>7,而当Glu-A1位点是1号亚基、Glu-D1位点是5’+12时,Glu-B1位点的等位变异的面包品质效应为6+8>14+15>7;当Glu-A1位点是Null时,14+15与5+10组合优于与5’+12组合,7+8与5’+12组合优于与5+10组合;1Dx5基因的沉默显着降低面包加工品质,HMW-GS对面包品质的作用似乎在X-亚基和Y-亚基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效应,任何一个的缺失或沉默都会造成品质的明显下降。4.利用近等基因系,我们也研究了不同HMW-GS基因对面条加工品质的效应。HMW-GS组成对面团流变学特性有重要的影响;籽粒蛋白含量与稳定时间(r = -0.67, P < 0.01)、拉伸面积(r = -0.63, P < 0.01)、最大抗阻力(r = -0.63, P < 0.01)均达显着负相关,粉质仪参数与拉伸以参数之间都达到不同程度的显着正相关;籽粒蛋白含量与面条色泽(r = -0.86, P < 0.01)、粘弹性(r = -0.61, P < 0.05)、食味(r = -0.70, P < 0.01)和总分(r = -0.77, P < 0.01)均达显着负相关;面条色泽与稳定时间(r = 0.56, P < 0.01)、拉伸面积(r = 0.54, P < 0.05)和最大抗阻力(r = 0.51, P < 0.05)也均达显着正相关。5. Glu-A1位点1Ax1基因的表达不一定能提高品系的面条评分;当Glu-A1位点是Null,Glu-D1位点是5’+12时,Glu-B1位点等位变异的面条加工品质效应为7>14+15>7+8>6+8,而当Glu-A1位点是1号亚基、Glu-D1位点是5’+12时,Glu-B1位点的等位变异的面条品质效应为6+8>14+15>7;当Glu-A1位点是Null,Glu-B1位点是14+15或7+8时,5+10优于与5’+12;14+15对于面条加工品质来说是一个优质亚基,1Dx5基因的沉默显着降低面条加工品质,而1By8亚基的缺失使7、5’+12组合的面条加工品质显着提高,因此HMW-GS对面条加工品质的作用也在X-亚基和Y-亚基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平衡。6.对1Dx5突变体的沉默机理进行研究。利用RT-PCR未能检测突变体中1Dx5基因的转录产物,说明沉默发生在转录阶段;利用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突变体中1Dx5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结果显示1Dx5突变体启动子H1区段(-1972--1394)上甲基化十分严重,其中突变体的甲基化比例为95.5%,野生型的甲基化比例为93.25%,差异不显着;突变体在启动子H2区段上(-450bp-+323bp)也呈现高度甲基化,甲基化比例为88.7%,1Dx5野生型甲基化比例为50.3%,差异非常明显(P < 0.01)。推断1Dx5的沉默是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所致。

二、一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近等基因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近等基因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NGli-D2、Sec-1s和1Dx5+1Dy10高代聚合体的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小麦品质改良研究现状
    1.2 小麦育种研究现状
        1.2.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现状
        1.2.2 诱变育种研究现状
    1.3 小麦蛋白质研究进展
        1.3.1 小麦蛋白质构成
        1.3.2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
        1.3.3 醇溶蛋白(Gliadin)
        1.3.4 麦谷蛋白聚合体
    1.4 1BL/1RS易位系的研究现状
    1.5 小麦籽粒蛋白组分研究现状
        1.5.1 小麦籽粒蛋白组分研究方法
        1.5.2 蛋白组分含量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1.6 小麦品质性状研究及利用
        1.6.1 沉降值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1.6.2 小麦面筋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1.6.3 面粉色泽对品质的影响
        1.6.4 揉混参数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1.6.5 蛋白组分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1.7 小麦农艺性状研究进展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特异引物
    2.2 试验方法
        2.2.1 田间种植
        2.2.2 基因聚合体鉴定实验方法
        2.2.3 小麦面粉磨制及蛋白质含量和水分测定
        2.2.4 小麦粉沉降值的测定
        2.2.5 小麦粉面筋含量的测定
        2.2.6 小麦面粉色泽的测定
        2.2.7 小麦揉混参数的测定
        2.2.8 小麦蛋白组分的测定
        2.2.9 小麦农艺性状的测定标准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因聚合体鉴定分析
    3.2 基因聚合体的品质效应分析
        3.2.1 基因聚合体对品质指标的影响
        3.2.2 基因聚合体对揉混参数的影响
        3.2.3 基因聚合体对蛋白组分的影响
    3.3 蛋白组分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4 基因聚合体农艺性状效应分析
        3.4.1 基因聚合体农艺性状表型分析
        3.4.2 基因聚合体籽粒性状效应分析
    3.5 基因聚合体籽粒性状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聚合体
    4.2 基因聚合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4.3 蛋白组分比例对小麦品质指标和面团特性的影响
    4.4 基因聚合体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4.5 问题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转育和宁夏小麦谷蛋白亚基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HMW-GS研究概况
        1.1.1 HMW-GS的命名
        1.1.2 HMW-GS的结构特征
        1.1.3 HMW-GS的鉴定方法
        1.1.4 HMW-GS的品质效应
    1.2 LMW-GS研究概况
        1.2.1 LMW-GS的命名
        1.2.2 LMW-GS的鉴定方法
        1.2.3 LMW-GS的品质效应
    1.3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第二章 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转育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转育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的亲本材料
        2.1.2 后代材料HMW-GS的 SDS-PAGE鉴定
        2.1.3 后代材料麦谷蛋白亚基的分子标记鉴定
        2.1.4 HMW-GS回交转育高代纯系的鉴定与评价
    2.2 结果与分析
        2.2.1 HMW-GS回交转育高代纯系的评价与分析
        2.2.2 已获得的回交低代HMW-GS转育系
        2.2.3 已获得的回交高代LMW-GS转育系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宁夏硬粒小麦品种DQM的 HMW-GS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HMW-GS的 SDS-PAGE鉴定
        3.1.3 目的基因的扩增与片段回收
        3.1.4 目的片段的连接和转化
        3.1.5 阳性克隆的鉴定和测序
        3.1.6 HMW-GS基因序列分析
        3.1.7 质谱鉴定目的亚基
    3.2 结果与分析
        3.2.1 HMW-GS的 SDS-PAGE鉴定
        3.2.2 HMW-GS基因的克隆
        3.2.3 目的基因的核酸序列分析
        3.2.4 氨基酸序列预测与分析
        3.2.5 系统进化分析
        3.2.6 MALDI-TOF-MS分析
        3.2.7 HMW-GS二级结构预测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宁夏小麦LMW-GS组成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4.1.3 LMW-GS的检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Glu-A3位点等位变异的分子标记检测
        4.2.2 Glu-B3位点等位变异的分子标记检测
        4.2.3 Glu-A3和Glu-B3 位点的等位变异及其组成分布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亲缘种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基因编码区分子克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麦概述
    1.2 小麦及其近缘物种
        1.2.1 栽培小麦种质
        1.2.2 小麦近缘物种
        1.2.3 外源基因向小麦中的导入
    1.3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与品质的关系
        1.3.1 小麦品质
        1.3.2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1.3.3 溶剂保持力和面筋
        1.3.4 谷蛋白大聚体(GMP)和小麦籽粒加工品质的关系
    1.4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核苷酸序列研究进展
        1.4.1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分子结构
        1.4.2 粗山羊草1D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研究进展
    1.5 育种取得的成就及品质育种中的问题
    1.6 本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SDS-PAGE鉴定分析
        2.2.2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大聚体(GMP)的液相色谱测定
        2.2.3 小麦品质相关性的测定
        2.2.4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相关基因的测序
        2.2.5 氨基酸序列比较与分子进化分析
    2.3 统计分析
第三章 长穗偃麦草-中国春代换系及添加系对品质的影响及其HMW-GS基因克隆
    3.1 长穗偃麦草在普通小麦背景的代换系和添加系
        3.1.1 长穗偃麦草1E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在普通小麦背景中的表达
        3.1.2 扩增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中基因组中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编码基因
    3.2 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品质性状分析
        3.2.1 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对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3.2.2 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对溶剂保持力的影响
        3.2.3 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
        3.2.4 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品质关联分析
    3.3 长穗偃麦草中1E亚基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分子进化树
        3.3.1 长穗偃麦草1E的序列特征
        3.3.2 长穗偃麦草1E亚基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3.4 讨论
        3.4.1 长穗偃麦草代换系和添加系对于小麦品质的影响
        3.4.2 长穗偃麦草1E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第四章 人工合成小麦对于品质的影响及其HMW-GS基因克隆
    4.1 人工合成小麦亲缘D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4.1.1 人工合成小麦亲缘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表达情况
        4.1.2 利用PCR扩增人工合成小麦亲缘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编码基因
    4.2 人工合成小麦品质性状分析
        4.2.1 不同亲缘种质的人工合成小麦对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4.2.2 不同亲缘种质的人工合成小麦对溶剂保持力的影响
        4.2.3 不同亲缘种质的人工合成小麦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4.3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克隆和测序分析
        4.3.1 人工合成小麦Dy序列特征
        4.3.2 Dy32、Dy63、Dy66、Dy75和Dy77的氨基酸序列比较
        4.3.3 人工合成小麦Dy亚基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4.3.4 人工合成小麦Dx序列特征分析
        4.3.5 Dx32、Dx63、Dx66、Dx75和Dx77氨基酸序列比较
        4.3.6 人工合成小麦Dx亚基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4.3.7 人工合成小麦Dx和Dy序列对比
    4.4 讨论
        4.4.1 人工合成小麦品质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关系
全文结论
    5.1 长穗偃麦草1E对于小麦品质的影响分析
    5.2 粗山羊草DX和DY亚基与小麦品质的分析
    5.3 本研究的不足及其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4)小麦近等基因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的种植
    1.2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检测
    1.3 SDS沉降值的测定
        1.3.1 磨粉
        1.3.2 面粉水分的测定
        1.3.3 SDS沉降值的测定
    1.4 面团揉混特性测定
    1.5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近等基因系在3个地点的加工品质数据的分析
    2.2 单个位点谷蛋白亚基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
    2.3 各亚基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
        2.3.1 N和1亚基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
        2.3.2 7+8和17+18亚基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
        2.3.3 5+10和2+12亚基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
3 讨 论
    3.1 与前人研究相同或相似的结果予以证实的阐述
    3.2 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较而有所创新的阐述
    3.3 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阐述

(5)小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的转育及其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HMW-GS 研究进展
        1.1.1 命名分类和鉴定
        1.1.2 品质效应研究
    1.2 LMW-GS 研究进展
        1.2.1 命名分类和鉴定
        1.2.2 品质效应研究
    1.3 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研究进展
        1.3.1 HMW-GS 近等基因系研究
        1.3.2 LMW-GS 近等基因系研究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适合杂交后代 HMW-GS 检测方法的确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SDS-PAGE 鉴定 HMW-GS
        2.1.3 分子标记鉴定 HMW-GS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检测 HMW-GS 的 SDS-PAGE 方法的确定
        2.2.2 检测 HMW-GS 的分子标记方法的确定
    2.3 讨论
        2.3.1 HMW-GS 鉴定方法
        2.3.2 适合育种材料 HMW-GS 检测的 SDS-PAGE 方法
第三章 适合回交后代 LMW-GS 检测方法的确定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分子标记的确定
        3.1.3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3.2 结果与分析
        3.2.1 Glu-A3 位点分子检测体系的确定
        3.2.2 Glu-B3 位点分子检测体系的确定
    3.3 讨论
        3.3.1 LMW-GS 鉴定方法比较
        3.3.2 分子标记条件的调试
第四章 加快小麦谷蛋白近等基因系转育进程的途径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转育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田间转育关键技术
        4.2.2 温室转育关键技术
        4.2.3 加快近等基因系转育技术体系
    4.3 讨论
        4.3.1 近等基因系转育注意问题
        4.3.2 近等基因系转育方法应用
第五章 转育的 HMW-GS 近等基因系及初步评价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转育方法
        5.1.3 主要农艺性状和贮藏蛋白鉴定方法
        5.1.4 SIG 测定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已转育的回交高代 HMW-GS 品系
        5.2.2 对已转育的回交高代的 HMW-GS 品系的初步鉴定
        5.2.3 已转育的回交低代 HMW-GS 品系
    5.3 讨论
        5.3.1 转育 HMW-GS 近等基因系的必要性
        5.3.2 HMW-GS 近等基因系的转育鉴定
第六章 转育的小麦 LMW-GS 准近等基因系
    6.1 材料和方法
        6.1.1 材料
        6.1.2 转育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转育 Glu-A3 位点 LMW-GS 准近等基因系
        6.2.2 转育 Glu-B3 位点 LMW-GS 准近等基因系
    6.3 讨论
        6.3.1 转育 LMW-GS 近等基因系的应用
        6.3.2 转育 LMW-GS 近等基因系的下步工作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小麦1Ax1和1Ax2*近等基因系性状差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的获得
    1.2 方法
        1.2.1 HMW-GS组成测定
        1.2.2 1Ax1基因的PCR检测
        1.2.3 1Ax2*基因的PCR检测
        1.2.4 品质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近等基因系08K860和08K871的HMW-GS组成
    2.2 近等基因系08K860和08K871 1Ax1和1Ax2*基因的PCR检测
    2.3 近等基因系08K860和08K871的品质分析
        2.3.1 近等基因系的籽粒品质
        2.3.2 近等基因系的粉质仪参数
        2.3.3 近等基因系的拉伸仪参数
        2.3.4 近等基因系的色度仪参数
3 讨论

(7)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分子标记检测及其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1.1.1 命名与定位
        1.1.2 多态性
        1.1.3 基因克隆和功能标记开发
        1.1.4 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1.2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1.2.1 命名与定位
        1.2.2 多态性
        1.2.3 基因克隆和功能标记开发
        1.2.4 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1.3 蛋白质组份含量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主要国家小麦品种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分子标记检测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与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HMW-GS 和 LMW-GS 分子检测
        2.3.2 HMW-GS 和 LMW-GS 等位变异在不同国家的频率分布
        2.3.3 HMW-GS 和 LMW-GS 等位变异在冬春小麦中的频率差异
    2.4 讨论
        2.4.1 分子标记的有效性
        2.4.2 优质亚基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和美国频率的差异
        2.4.3 HMW-GS 和 LMW-GS 功能标记的发掘和应用
第三章 用 Aroona 近等基因系研究高低分子量亚基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与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地点与基因型对品质参数的影响
        3.3.2 HMW-GS 和 LMW-GS 不同位点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贮藏蛋白组份含量的贡献率
        3.3.3 HMW-GS 和 LMW-GS 不同位点对面包、面条和馒头加工品质的贡献率29
        3.3.4 HMW-GS 和 LMW-GS 位点单个亚基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贮藏蛋白组份含量的效应分析
        3.3.5 HMW-GS 和 LMW-GS 位点单个亚基对面包、面条和馒头的效应分析
        3.3.6 亚基组合对面团流变学特性、贮藏蛋白组份含量、面包、面条和馒头品质的效应分析
        3.3.7 贮藏蛋白组份含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3.4 讨论
        3.4.1 不同位点对品质性状和贮藏蛋白组份含量的效应分析
        3.4.2 单个亚基对品质性状和贮藏蛋白组份含量的的效应分析
        3.4.3 亚基组合对品质性状和贮藏蛋白组份含量的效应分析及贮藏蛋白组份含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研究概述
    1.1 引言
    1.2 小麦面筋蛋白的组成
    1.3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研究进展
        1.3.1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分类
        1.3.2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与分布
        1.3.3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的结构和组成
        1.3.4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组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1.3.5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对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
    1.4 本研究的选题
2 我国小麦LMW-GS基因的组成、等位变异以及表达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2.1 DNA的提取
        2.2.2.2 小麦未成熟籽粒中RNA的提取
        2.2.2.3 RNA的纯化
        2.2.2.4 反转录
        2.2.2.5 PCR反应体系
        2.2.2.6 PCR产物的3730检测
        2.2.2.7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2.8 DNA片段的纯化
        2.2.2.9 回收PCR产物的连接反应
        2.2.2.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2.2.11 转化
        2.2.2.12 重组克隆的筛选
        2.2.2.13 DNA测序
        2.2.3 生物信息学工具
    2.3 结果
        2.3.1 利用LMW-GS基因分子标记体系分析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
        2.3.2 我国小麦的LMW-GS基因组成和等位变异分析
        2.3.2.1 Glu-A3位点的LMW-GS基因组成及变异分析
        2.3.2.2 Glu-B3位点的LMW-GS基因组成及变异分析
        2.3.2.3 Glu-D3位点的LMW-GS基因组成及变异分析
        2.3.3 LMW-GS基因间的连锁关系分析
        2.3.4 LMW-GS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2.3.5 LMW-GS基因的序列特点分析
    2.4 讨论
        2.4.1 解析小麦Glu-3位点的LMW-GS基因组成
        2.4.2 我国小麦品种LMW-GS基因的组成特点
        2.4.3 建立新的LMW-GS基因分子标记体系
3 利用近等基因系分析小麦LMW-GS亚基组成和功能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2.1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提取(用于SDS-PAGE)
        3.2.2.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3.2.2.3 蛋白凝胶的固定、染色、脱色和图像扫描
        3.2.2.4 面粉全蛋白的提取(SDS/PHENOL法,用于2-DE)
        3.2.2.5 蛋白质双向电泳(2-DE)
        3.2.2.6 品质参数测定
        3.2.2.7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利用SDS-PAGE分离麦谷蛋白
        3.3.2 鉴定Aroona近等基因系的LMW-GS基因组成
        3.3.3 利用双向电泳分离Aroona近等基因系面粉的全蛋白
        3.3.4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3.4 讨论
        3.4.1 近等基因系中LMW-GS及其编码基因的鉴定
        3.4.2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和面包加工品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9)小麦Glu-Blal/Glu-Bli和Glu-A3e/Glu-A3c近等基因系间的遗传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小麦蛋白质简介
        1.1.1 小麦蛋白组分
        1.1.2 小麦蛋白质的加工品质
    1.2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简介
        1.2.1 HMW-GS 的命名与遗传多态性
        1.2.2 HMW-GS 的结构与功能
        1.2.3 HMW-GS 与小麦加工品质的关系
    1.3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MW-GS)简介
        1.3.1 LMW-GS 的命名与遗传多态性
        1.3.2 LMW-GS 的结构与功能
        1.3.3 LMW-GS 与小麦加工品质的关系
    1.4 醇溶蛋白蛋白简介
        1.4.1 醇溶蛋白的命名与遗传多态性
        1.4.2 醇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1.4.3 醇溶蛋白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1.5 近等基因系与小麦品质研究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1 目的
        1.6.2 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Glu-D1 位点不同亚基遗传背景下的克丰6 号小麦品种HMW-GS7~(OE)+8*与17+18 近等基因系
        2.1.2 Glu-D1 位点不同亚基遗传背景下的龙麦19 小麦品种LMW-GS Glu-A3与Glu-A3c 近等基因系
    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电泳分析方法
    2.4 品质分析方法
    2.5 统计分析方法
    2.6 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
        2.6.1 电泳仪器
        2.6.2 电泳药品
        2.6.3 品质分析仪器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遗传背景下克丰6 号小麦品种的4 个近等基因系
        3.1.1 Glu-D1位点是5+10亚基遗传背景下的克丰6号小麦品种HMW-GS 17+18与7~(0E)+8*近等基因系
        3.1.2 Glu-D1 位点2+12 亚基遗传背景下的克丰6 号小麦品种HMW-G57~(0E)+8*与17+18 近等基因系
        3.1.3 克丰6 号小麦品种的4 个近等基因系中不同位点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3.2 不同遗传背景下龙麦19 小麦品种的4 个近等基因系
        3.2.1 Glu-D1 位点为5+10 亚基遗传背景下龙麦19 小麦品种LMW-GS Glu-A3和Glu-A3e 亚基近等基因系
        3.2.2 Glu-D1 位点2+12 亚基遗传背景下龙麦19 小麦品种LMW-GS Glu-A3c 和Glu-A3e 近等基因系
        3.2.3 龙麦19 小麦品种的4 个近等基因系中不同位点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讨论
    4.1 Glu-B1 位点与 Glu-D1 的互作效应
    4.2 HMW-GS 和LMW-GS 之间的互作效应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利用HMW-GS近等基因系评价不同等位变异对面包、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小麦品质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1.2 小麦种子储藏蛋白分类
        1.2.1 醇溶蛋白及其研究进展
        1.2.2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MW-GS)及其研究进展
        1.2.3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
        1.2.3.1 高分子麦谷蛋白命名
        1.2.3.2 HMW-GS 遗传学特性
        1.2.3.3 HMW-GS 基因的多样性
    1.3 HMW-GS 与小麦加工品质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1.3.1 HMW-GS 与面包加工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1.3.2 HMW-GS 与面条加工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1.4 小麦HMW-GS 近等基因系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不同HMW-GS 对面包、面条加工品质效应的研究
        2.2.1.1 SDS-PAGE 电泳
        2.2.1.2 籽粒硬度测定
        2.2.1.3 籽粒和面粉蛋白质含量测定
        2.2.1.4 制粉
        2.2.1.5 粉质仪参数测定
        2.2.1.6 拉伸性能参数测定
        2.2.1.7 沉淀值测定
        2.2.1.8 面包加工试验及品质评价
        2.2.1.9 面条加工试验及品质评价
        2.2.2 1Dx5 基因沉默机理研究
        2.2.2.1 基因组DNA 的制备
        2.2.2.2 籽粒总RNA 制备
        2.2.2.3 RT-PCR 检测突变体中1Dx5 基因转录产物
        2.2.2.4 基因组DNA 亚硫酸盐修饰
        2.2.2.5 PCR 引物设计
        2.2.2.6 PCR 反应程序
        2.2.2.7 PCR 产物的回收
        2.2.2.8 载体连接、转化与涂板培养
        2.2.2.9 质粒提取
        2.2.2.10 测序
        2.2.2.11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HMW-GS 对小麦加工品质效应的评价
        3.1.1 近等基因系的HMW-GS 组成
        3.1.2 HMW-GS 近等基因系稳定性检测
        3.1.3 不同HMW-GS 对面包加工品质效应的评价
        3.1.3.1 HMW-GS 近等基因系间的品质性状比较
        3.1.3.2 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3.1.3.3 HMW-GS 基因对面包加工品质效应比较
        3.1.3.3.1 Glu-A1 位点等位变异对面包加工品质效应比较
        3.1.3.3.2 Glu-B1 位点等位变异对面包加工品质效应比较
        3.1.3.3.3 Glu-D1 位点等位变异对面包加工品质效应比较
        3.1.3.3.4 X-型与Y-型亚基间比例平衡对面包加工品质的作用
        3.1.4 不同HMW-GS 对面条加工品质效应的评价
        3.1.4.1 HMW-GS 近等基因系的品质性状比较
        3.1.4.2 品质性状与面条感官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1.4.3 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4.4 HMW-GS 基因对面条加工品质效应比较
        3.1.4.4.1 Glu-A1 位点等位变异对面条加工品质效应比较
        3.1.4.4.2 Glu-B1 位点等位变异对面条加工品质效应比较
        3.1.4.4.3 Glu-D1 位点等位变异对面条加工品质效应比较
        3.1.3.4.4 X-型与Y-型亚基间比例平衡对面条加工品质的作用
    3.2 HMW-GS 1Dx5 基因沉默机理结果与分析
        3.2.1 1Dx5 基因沉默遗传分析
        3.2.2 1Dx5 基因的鉴定
        3.2.3 1Dx5 基因序列比对
        3.2.4 1Dx5 转录水平表达鉴定
        3.2.5 1Dx5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
        3.2.5.1 启动子H1 区段的甲基化分析
        3.2.5.2 启动子H2 区段的甲基化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HMW-GS 对面包加工品质效应的评价探讨
        4.1.1 HMW-GS 近等基因系的品质性状变异及其相关性分析
        4.1.2 不同 HMW-GS 对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
        4.1.3 X-型与 Y-型亚基间比例平衡对面包加工品质的重要性
    4.2 不同 HMW-GS 对面条加工品质效应的评价探讨
        4.2.1 HMW-GS 近等基因系的品质性状变异及其相关性分析
        4.2.2 不同 HMW-GS 对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
        4.2.3 X-型与 Y-型亚基间比例平衡对面条加工品质的重要性
    4.3 1Dx5 沉默机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一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近等基因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麦NGli-D2、Sec-1s和1Dx5+1Dy10高代聚合体的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D]. 范可欣.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2]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转育和宁夏小麦谷蛋白亚基鉴定[D]. 马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3]亲缘种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基因编码区分子克隆[D]. 孙海.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4]小麦近等基因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品质的影响[J]. 代俊利,李保云,姚大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 [5]小麦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的转育及其技术体系研究[D]. 高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6]小麦1Ax1和1Ax2*近等基因系性状差异的研究[J]. 孙岩,张宏纪,王广金,刘东军,祁倩倩,杨淑萍,赵伟,郭怡璠,马淑梅,刘文林. 核农学报, 2012(04)
  • [7]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分子标记检测及其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D]. 金慧.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8]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D]. 张肖飞.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2)
  • [9]小麦Glu-Blal/Glu-Bli和Glu-A3e/Glu-A3c近等基因系间的遗传效应[D]. 姜焕焕.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07)
  • [10]利用HMW-GS近等基因系评价不同等位变异对面包、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D]. 杨玉双.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一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近等基因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