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清算中心软件设计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夏冬媛[1](2016)在《浅析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的财务与管理》文中指出当前高速公路建设事业中,公路路网的规模建设的越来越大,并且路网内的投资主体也越来越多。不断提升高速公路的安全性、通畅性,提高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当前高速公路中的重要工作任务和发展方向之一。高速公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联网收费系统财务和管理工作,建立起良好的联网收费系统,这样才能够为提升高速公路的收费效率和工作效率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主要是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财务和管理的必要性入手,针对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财务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毛永生[2](2013)在《上海高速公路ETC系统的建设与创新》文中研究说明结合上海高速公路ETC系统四年多以来建设和运营的实践,介绍了上海高速公路ETC系统在设计思路、业务流程和运营管理中的主要特点和创新点,并对上海高速公路ETC系统的发展作了展望。
刘湃[3](2012)在《东北三省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营模式与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国民经济受到公路运输的严重制约情况已经得到了有效缓解,高速公路的发展已经从追求总量规模逐步向注重质量效益方向转变。东北三省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比较发达,将辽、吉、黑三省的高速公路路网进行整合,共同组成以衔接便利、信息互通为主要特点的一体化高速公路路网体系,是东北地区高速公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把三省已经建设并由各自经营管理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扩展成为跨区域联网收费模式,更加适合东北三省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东北三省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营模式与管理体系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分析东北三省ETC联网运营现状的基础上,对东北三省实施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营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合目前国内外ETC相关成熟技术,给出了东三省联网运营管理模式。(2)在分析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高速公路现有收费管理及结算模式基础上,给出了东北三省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营收费资金管理实施方案。(3)为了确保东北三省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营项目顺利实施,构建了东北三省ETC联网方式组织管理体系,给出了ETC联网方式和三级联网运营组织体系。
周晓宇[4](2012)在《山东省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智能交通系统是世界上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的前沿,目前各发达国家已逐渐从主要依靠扩大路网规模来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转移到建立智能交通系统,以达到大幅度提高交通运输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在我国政府职能逐步由全能型政府向公共管理型政府转变的大背景下,交通行业也从过去传统的建设行业向服务业转变。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使交通行业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手段,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全面提升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水平。本文遵循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应与业务流程再造相辅相成的原理,以“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应用展示”为主线,旨在研究智能交通技术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描述了山东省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信息管理基础性系统的通信、监控和收费三个子系统,这三个系统实现了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目标。开发升级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综合稽查管理系统》实现了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的精细化;《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客服系统》提高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为鲁通卡用户服务的水平,与银行系统的合作显示了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高速公路信息采集发布调度系统》建立了高速公路路况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的信息平台,实现路况信息共享,系统采用先进的动态交通流实时分析技术和多样直观的信息发布技术,把大量的高速公路收费和监控数据转变为交通管理者可利用的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三维仿真路况信息网站》、《高速公路路况视频播报》和《山东省公众出行系统》等系统的运行将高速公路的信息资源转变成社会公众可便捷使用的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了高速公路系统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效果,提高了为社会公众出行服务的水平。本文创新点为,阐述了山东省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系统功能、信息数据分析处理流程和交通信息应用发布等方面的内容。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开发和应用要与业务流程的再造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所有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升级都要遵循系统的数据分析应用流程,才能达到不断完善原有系统功能的目标,实现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运营管理和公众出行服务的功能。
郑宗杰[5](2011)在《基于区域性路网的联网ETC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化和规模化的形成,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落后的人工收费和半自动收费方式,建设应用电子不停车收费(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ETC),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节能减排,已成为公路交通发展必然选择。同时,为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高速公路省内ETC建设和跨跨省(区、市)的区域联网收费基础上,实施跨省(区、市)的区域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通过区域联网ETC解决当前以分段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高速公路管理方式,适应公路网络化管理趋势、发挥公路网整体效益的需要,为跨区域的物流运输和百姓出行提供便捷服务,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国内外区域联网ETC研究现状、应用前景,探讨了区域联网ETC建设研究的可行性。在我国区域联网ETC发展现状的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区域联网ETC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难题和瓶颈,并探究了我国区域联网ETC的发展需求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区域联网ETC的实施指导方案,研究了我国区域联网ETC的总体实施目标、联网区域划分以及ETC区域联网难题的解决思路及发展方向。其次,从ETC区域联网技术需求分析、车载设备与路侧单元通信方案、车道建设方案以及结算清分方案这四个方面探讨了ETC区域联网的具体技术方案。最后着重分析和介绍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的系统功能、总体框架、收费技术、数据处理以及交易安全等技术建设方面,为我国高速公路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指导意义,从而促进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
费鹏[6](2010)在《高速公路收费车道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高速公路收取通行费,是高速公路回收建设资金和实现交通需求控制的一种手段,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原有落后的收费系统的工作效率不断下降,造成了错收、漏收、少收和各种营私舞弊问题,所以分析和研究更加先进、完善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才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那么做好收费车道控制系统这个收费系统的基础,可以减少高速公路建设投资、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和行业服务水平,从而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提高高速公路网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收费车道控制系统的功能和需求分析入手,研究了收费车道控制系统应用的一系列主要关键技术,利用有限状态机、JPEG2000图片处理、可排序队列和基于逆波兰表达式的四则运算等理论和技术完成车道逻辑处理、车辆行车状态的判断、图片处理、数据传输和费率的查询与计算等,并在研究分析收费车道控制系统运行环境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方案。本文应用多种关键技术,做到了使车道软件的操作逻辑部分随各种触发消息按规则变换逻辑状态,流程清晰稳定;解决了流水数据时序和传输性能问题;使车道抓拍图像质量好、压缩比高且可嵌入自定义信息;适应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率公式调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智能化,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黄志军[7](2010)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防逃费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高速公路省内联网和跨省联网收费已逐步得到了广泛实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后,行驶在路网内的车辆只需停车两次,大大提高了高速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投资和管理费用。但是,如何保证联网收费的正常运行,也成为一项新的课题。随着运营时间的推移和路网的逐渐扩大,路网内利用通行卡等手段作弊而逃费的迹象也随之显现出来,而且形成愈演愈烈之势。司机采取换卡作弊等种种手段逃避通行费,个别收费站工作人员收费作弊行为,已成为目前联网收费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和广东省粤北片区、粤东片区、粤西片区、珠三角片区等区域的防逃费调研结果,列出了主要的逃费方式和逃费率。建立了高速公路联网后的数学模型,收费识别比对的模型、收费金额计算模型,并将目前高速公路的计费由里程与费率计算的方式,转化为车型系数、里程、标准费率计算的方式。本文第二部分,引入了博弈分析理论,并运用博弈论对逃费的各方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利益的驱动下,逃费将会客观存在,并从博弈的角度提出了防逃费的建议。根据高速公路的收费比对模型和收费金额计算模型,从减少里程、降低车型、降低通行费率等角度分析出不同的逃费方法,并对所有的逃费方法进行了分析,计算了逃费的金额,并提出了防止措施。本文第三部分,提出了防逃费系统的体系模型,防逃费系统由路径识别系统、主线流量检测、计重收费收费系统、防逃费营运硬件系统(方案一:大容量通行卡内图像存储系统、自动收发卡机,方案二:车牌自动识别、车型自动分类、自动收发卡机)、防逃费软件系统(防逃费营运管理软件、防逃费IC卡动态管理软件、PSAM卡防盗软件等组成)。介绍了高速公路大容量IC卡内抓拍图像存储系统的研究、计重收费用于防止通行费流失的系统研究、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与逃费关系的研究。进行了逃费数据挖掘探讨,分别介绍了用时序算法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发现路网的非法开口、决策树算法预测OD时间进行动态超时设置、遗传规划的多类别分类算法进行收费员作弊分析、基于欧式距离孤立点的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异常收费数据、ETC和储值卡用户逃费聚类分析、基于概率的离散数据平均分类算法进行数据库设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在防逃费系统数据挖掘中的应用。分别介绍了防逃费的营运管理软件设计、防逃费IC卡动态管理软件设计、PSAM卡防盗设计方案和应用情况。本文第四部分,分类汇总防逃费系统的应用成果,对广东省粤北片区高速公路防逃费的应用进行了后评估。提出了防逃费系统投资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案,提出了逃费系统投资推广的经济分析模型,并用分析模型对广东省各片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广东省粤北片区以外的其它片区的防逃费投资推广建议。对防逃费的处罚和法规支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法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李勃[8](2009)在《基于银联和一卡通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跃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也随着第一条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车相应产生,虽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却形成了多种管理体制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问题:由于实行“一路一公司”的管理模式重复的建设对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资源造成浪费;对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增长,高速公路管理的人才明显不足;造成新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水平的下降;出现了多个利益主体各据一方,分散管理,独立行事的局面,严重影响了路网的统一性。基于如此的现状,怎样有效的对高速公路进行管理,成为了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实行不同业主道路的银联收费,成为提高高速公路管理水平,降低建设投资的一个有效办法。银联收费已经成为全世界和国内高速公路管理的一种新的模式。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银联收费课题产生的背景,提出了高速公路银联收费的思想,总体上介绍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基本功能。本课题软件的研究与开发结合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高速公路机电建设等行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要求,采用的技术涉及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数据库管理以及计算机通讯等综合技术。本文研究内容具体包括如下:分析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特点及实现条件,在系统设计目标的指导下,分析了网络结构、模块功能及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并进一步设计了系统出错处理及维护等方面的内容。重点研究了联网收费系统的网络实现,以高速公路车站为重点,软件实现入口车道、出口车道及收费站端的功能,并研究了高速公路银联一卡通系统的实现,包括网络连接模式、安全性及数据一致性等方面。最后,本文简述了主要研究结果,并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展望了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发展的方向。
黄慰忠,陈洪[9](2009)在《上海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介绍》文中提出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简要介绍了上海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建设情况及各个子系统的系统功能及构成设计要点,并对前段时期内的试运行情况分析,明确ETC收费系统成功应用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吴宜淞[10](2008)在《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和拓展,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的功能日渐强大,结构也日趋复杂。国外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管理正在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我国也必须实施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这种智能化离不开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监控、通信、收费三大系统的联网运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我国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未来发展方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对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总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联网要求提出了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的两级管理体制建议,从设计者角度阐述了车辆检测器、摄像机和可变信息标志VMS的设计及布设要求;对比分析各种通信网络技术优缺点后,给出了分中心区域内干线及省干线传输网络技术的选取,介绍了通信网络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对通信系统各组成进行总体分析;提出了联网收费系统三级管理体制及各级管理机构的功能,对联网收费中二义性路的路径识别、收费广场通行能力提升、收费方式、通行卡管理、车牌号管理、防作弊等问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优化方法,并分析了收费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思路。
二、上海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清算中心软件设计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清算中心软件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上海高速公路ETC系统的建设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上海ETC系统的特点 |
1.1 分阶段实施,逐步优化完善 |
1.2 系统设计特点 |
1.2.1 五层架构体系 |
1.2.2 基本设计指标 |
1.3 业务流程特点 |
1.4 运营管理特点 |
1.4.1 系统的安全机制 |
1.4.2 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保证 |
2 上海ETC系统的创新点 |
2.1 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
2.2 系统架构的创新 |
2.3 客服系统的创新 |
2.4 应用技术创新 |
3 上海高速公路ETC系统的展望 |
3.1 目前的系统规模 |
3.2 未来的建设规划 |
4 结语 |
(3)东北三省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营模式与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智能化交通(ITS)时代的来临 |
1.1.2 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兴起 |
1.1.3 高速公路ETC跨省联网收费的意义 |
1.2 问题提出 |
1.2.1 需要探求高效的东北三省ETC联网运营模式 |
1.2.2 需要给出合理的东北三省ETC联网运营收费资金管理实施方案 |
1.2.3 需要构建有效的东北三省ETC联网运营管理体系 |
1.3 研究目标、意义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概念分析及文献综述 |
2.1 ETC概述 |
2.1.1 ETC的概念 |
2.1.2 ETC的组成 |
2.1.3 ETC运行的基本原理 |
2.2 关于ETC的相关技术 |
2.2.1 自动车辆识别技术 |
2.2.2 自动车型分类技术 |
2.2.3 微波短距通信技术 |
2.2.4 IC卡密钥加密技术 |
2.3 关于国内外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营现状 |
2.3.1 国外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营现状 |
2.3.2 国内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营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东北三省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营模式的分析与设计 |
3.1 东北三省ETC联网运营的现状分析 |
3.1.1 辽吉黑三省高速公路路网及ETC建设现状 |
3.1.2 辽吉黑三省现有ETC联网收费结算模式分析 |
3.1.3 辽吉黑三省现有ETC运营管理体制分析 |
3.2 东北三省ETC联网运营可行性分析 |
3.2.1 ETC联网运营技术可行性分析 |
3.2.2 ETC联网运营经济可行性分析 |
3.2.3 ETC联网运营实施环境可行性分析 |
3.3 东北三省ETC联网运营模式的设计 |
3.3.1 东北三省ETC联网收费资金清分结算模式 |
3.3.2 东北三省ETC联网运营管理模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东北三省ETC联网运营收费资金管理实施方案 |
4.1 东北三省ETC联网收费资金的拆分方式 |
4.1.1 联网收费资金拆分的相关技术 |
4.1.2 联网收费资金拆分的规则 |
4.1.3 联网收费资金管理机构基本设置 |
4.2 省际间ETC联网收费资金的清算 |
4.2.1 资金项目的清算模式 |
4.2.2 资金清算的业务流程 |
4.2.3 各级资金清算中心的职责 |
4.3 各省内部ETC联网收费资金的结算方式 |
4.3.1 辽宁省ETC联网收费资金的结算方法 |
4.3.2 吉林省ETC联网收费资金的结算方法 |
4.3.3 黑龙江省ETC联网收费资金的结算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东北三省ETC联网运营管理体系的构建 |
5.1 东北三省ETC联网运营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 |
5.1.1 以服务客户为中心 |
5.1.2 提高运营效率 |
5.2 东北三省ETC联网方式 |
5.2.1 ETC联网的基本原则 |
5.2.2 东北三省ETC分布式联网架构 |
5.3 三级联网运营管理体系的建立 |
5.3.1 联网运营管理体系的总体结构 |
5.3.2 联网运营的责权划分 |
5.3.3 联网运营的实施步骤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本文研究的局限 |
6.3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 |
(4)山东省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智能交通系统和公众出行系统应用综述 |
2.1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综述 |
2.1.1 概述 |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3 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 |
2.2 公众出行系统应用综述 |
2.2.1 概述 |
2.2.2 公众出行系统国内外发展状况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基础性系统组成及功能分析 |
3.1 山东省高速公路整体概貌 |
3.2 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分析 |
3.2.1 通信系统 |
3.2.2 监控系统 |
3.2.3 收费系统 |
3.2.4 结算中心 |
3.2.5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开发 |
4.1 升级开发的必要性 |
4.2 升级开发的层次结构图 |
4.3 山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综合稽查管理系统 |
4.3.1 系统开发的目标及面向的用户 |
4.3.2 设计原则及总体结构 |
4.3.3 网络及硬件环境 |
4.3.4 稽查业务及功能模块划分 |
4.3.5 稽查数据的处理 |
4.4 山东省高速公路信息采集发布调度系统 |
4.4.1 系统建设思路 |
4.4.2 系统结构 |
4.4.3 系统功能 |
4.4.4 电子地图展示模块 |
4.5 动态交通流实时分析系统 |
4.5.1 动态交通流实时分析的必要性 |
4.5.2 研究方法的选择 |
4.5.3 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总体思路及关键技术 |
4.5.4 交通流计算模型与数据融合算法分析 |
4.5.5 交通流实时分析系统整体架构 |
4.5.6 系统实现的效果 |
4.6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升级开发 |
4.6.1 客服系统的升级开发 |
4.6.2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与银行的合作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
5.1 高速公路数据分析应用的总体框架 |
5.2 内首家三维仿真路况信息网站在全省的开通 |
5.3 高速公路路况视频播报 |
5.3.1 路况播报的特点 |
5.3.2 路况播报的优势及效果 |
5.4 公众出行系统 |
5.4.1 系统目标 |
5.4.2 系统的创新应用 |
5.4.3 系统发布方式及应用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基于区域性路网的联网ETC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ETC跨区域联网研究现状 |
1.2.1 国外ETC跨区域联网研究现状 |
1.2.2 我国ETC跨区域联网研究现状 |
1.3 我国ETC跨区域联网技术条件 |
1.3.1 我国ETC跨区域联网标准化工作 |
1.3.2 ETC收费密钥管理及认证检测服务体系 |
1.3.3 我国ETC产业化已初具规模 |
1.3.4 我国ETC具备工程实施和运营管理经验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我国区域联网ETC应用研究 |
2.1 我国区域联网ETC发展现状 |
2.1.1 我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发展现状 |
2.1.2 我国高速公路跨区域联网收费发展现状 |
2.1.3 我国高速公路ETC收费发展现状 |
2.2 我国高速公路ETC发展难题 |
2.3 我国区域联网ETC发展需求分析 |
2.3.1 政策支持 |
2.3.2 需求支持 |
2.3.3 环境支持 |
2.4 我国ETC区域联网应用现状 |
2.4.1 长三角区域联网应用现状 |
2.4.2 京津冀区域联网应用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TC区域联网实施方案 |
3.1 我国区域联网ETC的总体实施目标 |
3.2 我国ETC的联网区域划分 |
3.2.1 联网区域划分基本原则 |
3.2.2 联网区域划分方案 |
3.3 我国ETC区域联网难题的解决思路及发展方向 |
3.3.1 我国ETC区域联网难题的解决思路 |
3.3.2 我国ETC区域联网难题的发展方向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TC区域联网技术方案 |
4.1 ETC区域联网技术需求分析 |
4.1.1 总体框架 |
4.1.2 收费技术选择 |
4.1.3 密钥分级管理 |
4.1.4 安全信任体系 |
4.2 车载设备与路侧单元通信方案 |
4.2.1 ETC系统构成 |
4.2.2 交易过程 |
4.3 车道建设方案 |
4.3.1 电子收费车道系统的基本组成 |
4.3.2 电子收费车道的基本功能 |
4.3.3 车道布局模式类型 |
4.4 结算清分方案 |
4.4.1 跨省(区、市)电子收费清分结算框架模型 |
4.4.2 跨省(区、市)清分结算系统运行流程 |
4.4.3 跨省(区、市)清分结算管理规则 |
4.4.4 省市间联网运营清分结算模式 |
4.4.5 黑名单处理规则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 |
5.1 概述 |
5.1.1 指导思想和原则 |
5.1.2 实施目标 |
5.1.3 总体要求 |
5.2 收费技术 |
5.2.1 收费技术 |
5.2.2 电子支付文件结构 |
5.2.3 车载设备发放原则 |
5.2.4 与现有电子支付卡的关系 |
5.2.5 收费方式 |
5.3 总体框架与功能要求 |
5.3.1 管理体制 |
5.3.2 运营架构 |
5.3.3 省(市)联网收费管理(结算)中心系统 |
5.3.4 收费分中心系统 |
5.3.5 收费站系统 |
5.3.6 ETC车道系统 |
5.3.7 人工收费车道系统 |
5.3.8 客户服务与发行系统 |
5.3.9 车型分类方案 |
5.3.10 清算方案 |
5.4 数据处理及交易安全方案 |
5.4.1 数据传输 |
5.4.2 数据接口与数据结构要求 |
5.4.3 密钥管理方案 |
5.4.4 交易安全认证要求 |
5.4.5 二义性路径处理方案 |
5.4.6 特殊事件的处理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高速公路收费车道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 |
第2章 收费车道控制系统的功能和需求分析 |
2.1 收费车道控制系统硬件构成 |
2.2 收费车道的主要功能及其需求分析 |
2.2.1 主要功能 |
2.2.2 功能需求分析 |
2.2.3 性能需求分析 |
2.2.4 运行需求分析 |
2.3 收费车道控制系统的总体组成与结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收费车道控制系统应用的主要关键技术 |
3.1 关键技术 |
3.1.1 车道逻辑处理 |
3.1.2 车道内车辆行车状态的判断 |
3.1.3 图片处理 |
3.1.4 数据传输 |
3.1.5 系统对时 |
3.1.6 工作日的确定 |
3.1.7 数据上传完整性检查 |
3.1.8 费率的查询与计算 |
3.2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收费车道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
4.1 收费车道控制系统的运行环境 |
4.1.1 操作系统 |
4.1.2 本地数据库 |
4.1.3 开发工具 |
4.1.4 应用软件接口 |
4.2 收费车道控制系统软件框架设计 |
4.2.1 收费车道控制系统的软件模块 |
4.2.2 联网收费功能库的功能. |
4.3 联网收费功能库模块设计 |
4.3.1 安全模块 |
4.3.2 路由算法模块 |
4.3.3 IC 卡读写模块 |
4.3.4 数据库读写模块 |
4.3.5 数据转换模块 |
4.3.6 通信模块 |
4.3.7 票据打印模块 |
4.3.8 自动栏杆机控制及车检器状态采集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防逃费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高速公路收费流失及作弊行为类型研究 |
1.3.2 关于高速公路收费流失及作弊成因研究 |
1.3.3 关于高速公路收费流失及作弊逃费防范方案研究 |
1.3.4 防逃费实施具体措施的研究 |
1.3.5 目前研究的缺陷 |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二章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与联网数据模型 |
2.1 联网收费系统介绍 |
2.1.1 系统模式 |
2.1.2 联网系统结构 |
2.1.3 营运管理原则 |
2.1.4 联网收费车道系统 |
2.1.5 联网收费计算机系统 |
2.1.6 密钥管理体系 |
2.2 联网收费数据模型 |
2.2.1 联网收费路网模型 |
2.2.2 高速公路收费出入口比对模型 |
2.3 通行费费收计算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博弈论在防逃费系统中的应用 |
3.1 博弈论基础知识 |
3.2 逃费参与各方的博弈分析 |
3.2.1 逃费参与各方的博弈 |
3.2.2 逃费参与各方的重复博弈 |
3.3 收费员逃费与监督稽查关系博弈分析 |
3.3.1 均衡分析 |
3.3.2 动态策略 |
3.4 由博弈分析得出的逃费治理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联网收费逃费调研 |
4.1 主要逃费方式的调研 |
4.2 防作弊现状的调研 |
4.3 超载现状的调研 |
4.4 环形路网逃费的调研 |
4.4.1 环形路网不同路径流量和通行费差别的调研 |
4.4.2 问卷调查驾驶员路径选择的调研 |
4.5 路段间防逃费责任分歧调研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逃费行为分析 |
5.1 减少行驶里程逃费行为 |
5.1.1 冲卡车 |
5.1.2 利用封闭不严处中途离开 |
5.1.3 不同车牌车辆随机换卡逃费(换卡车) |
5.1.4 相同收费比较字符车辆交换通行卡(含套牌车) |
5.1.5 单车独自倒卡 |
5.1.6 私自发卡 |
5.1.7 直接掉头作弊(利用中央分隔带开孔处和隧道安全横洞掉头) |
5.2 降低车型逃费行为 |
5.2.1 假冒军警车牌逃费 |
5.2.2 拖挂车"金蝉脱壳"逃费 |
5.2.3 车辆超载超限逃费 |
5.2.4 入出口收费人员合作修改车型 |
5.2.5 出口收费员直接降低车型 |
5.2.6 出口收费员直接变换车种 |
5.3 同时降低车型和减少里程的逃费行为 |
5.4 征收后通行费流失的逃费行为 |
5.4.1 高层技术管理人员参与作弊 |
5.4.2 收费站人员整体参与作弊 |
5.5 ETC系统客户逃费 |
5.6 同时降低基准费率和里程的逃费行为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防逃费系统设计 |
6.1 防逃费系统的设计原则 |
6.2 设计目标 |
6.2.1 总体目标 |
6.2.2 功能目标 |
6.3 组织架构 |
6.4 基本原理 |
6.4.1 基本思想 |
6.4.2 基本原理描述 |
6.5 系统结构 |
6.5.1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6.5.2 系统层次结构模型 |
6.6 系统构成 |
6.6.1 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 |
6.6.2 防逃费硬件系统 |
6.6.3 计重收费系统 |
6.6.4 软件系统 |
6.6.5 防逃费数据挖掘系统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防逃费系统硬件系统 |
7.1 大容量通行卡内携带图像防逃费研究 |
7.1.1 大容量卡内图像存储问题提出 |
7.1.2 卡内存储图像技术的应用 |
7.1.3 大容量IC卡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 |
7.1.4 小波零树编码(EZW)和感兴趣区域(DEF)编码相结合的图像压缩技术 |
7.2 计重收费系统防止超载逃费的研究 |
7.2.1 超载的原因和现状分析 |
7.2.2 广东省粤北片区计重收费方案 |
7.2.3 计重收费影响通行费成果 |
7.3 多义性路径识别在防逃费系统中的应用 |
7.3.1 路径识别基本方式介绍 |
7.3.2 基于平衡分析的路径识别投资经济技术对比分析 |
7.4 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 |
7.5 车型分类系统在防逃费系统中的应用 |
7.6 自动收发卡机应用 |
7.7 主线流量检测法用于区分路段间的防逃费责任 |
7.8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防逃费系统软件与业务处理流程 |
8.1 防逃费营运管理软件 |
8.1.1 车道处理流程 |
8.1.2 可疑车辆后台稽查处理流程 |
8.1.3 数据库存储方式设计 |
8.2 防逃费IC卡动态管理软件 |
8.3 PSAM卡安全防范软件 |
8.3.1 现有PSAM卡安全漏洞 |
8.3.2 PSAM卡安全防范系统 |
8.3.3 3DES与SHA-1数字指纹技术用于PSAM卡防破译 |
8.3.4 PSAM卡安全防范成果分析 |
8.4 小结 |
第九章 数据挖掘在防逃费系统中的应用 |
9.1 数据挖掘的定义 |
9.1.1 数据挖掘介绍 |
9.1.2 SQL Server 2005的数据挖掘功能 |
9.1.3 挖掘系统所用的基础数据 |
9.2 运用时序算法进行交通流量预测 |
9.2.1 时序算法介绍 |
9.2.2 运用时序算法进行车流量预测 |
9.2.3 利用预测的车流量判断非法出入口的是否存在 |
9.3 决策树算法预测OD时间进行动态超时设置 |
9.3.1 静态超时的问题和动态超时概念的提出 |
9.3.2 决策树的概念 |
9.3.3 OD旅行时间预测 |
9.3.4 动态超时的设置 |
9.4 用遗传规划的多类别分类算法进行收费员作弊分析 |
9.4.1 遗传规划的多类别分类算法的概念 |
9.4.2 遗传规划的多类别分类算法实验和结果 |
9.5 基于欧式距离孤立点的数据挖掘异常收费数据 |
9.5.1 距离孤立点挖掘方法在稽查中的实现过程 |
9.5.2 算例 |
9.5.3 优缺点分析 |
9.6 ETC和储值卡用户逃费聚类分析 |
9.6.1 聚类分析的概念 |
9.6.2 ETC及储值卡用户异常数据分析和联网收费数据异常 |
9.7 基于概率的离散数据的平均分类算法进行数据库设计 |
9.7.1 平均分类问题的提出 |
9.7.2 平均分类算法的理论分析 |
9.7.3 该方法在广东省高速公路防逃费系统中的应用 |
9.7.4 分类算法的结果应用 |
9.7.5 本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
9.8 数据挖掘的其他应用 |
9.8.1 路段收费数据的突变检测 |
9.8.2 路段收费数据的预测 |
9.8.3 路段收费数据的聚类分析 |
9.8.4 路段收费数据的分类 |
9.9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防逃费系统投资后评估 |
10.1 投资后评估介绍 |
10.1.1 投资后评估工作的体系架构 |
10.1.2 投资后评估一般方法 |
10.2 广东省粤北高速公路防逃费系统后评估 |
10.2.1 广东省粤北防逃费营运管理系统的后评估 |
10.2.2 粤北高速公路称重系统投资评估 |
10.3 本章小结 |
第十一章 防逃费系统使用成果、推广的经济技术分析、处罚和法规支持 |
11.1 广东省粤北片区防逃费系统使用成果 |
11.1.1 防逃费综合系统成果 |
11.1.2 计重收费成果和PSAM卡安全防范成果 |
11.2 防逃费系统的投资经济技术分析 |
11.2.1 技术角度分析 |
11.2.2 经济角度分析 |
11.3 广东省除粤北片区为其它区域的防逃费投资分析 |
11.4 防逃费的处罚和法规支持 |
11.4.1 对防作弊系统支持的政策法规 |
11.4.2 存在问题及建议 |
11.5 本章小结 |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
12.1 总结 |
12.2 本文的创新点 |
12.3 今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一、参与的科研项目 |
二、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
(8)基于银联和一卡通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的背景 |
1.1.2 课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2章 系统的相关技术概述 |
2.1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特点 |
2.2 虚拟网技术(VLAN) |
2.3 分布式数据库 |
2.4 耦合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3.1 联网收费系统的设计原则 |
3.2 联网收费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1 系统的设计目标 |
3.2.2 系统的实现条件 |
3.2.3 系统的模块功能设计 |
3.3 联网收费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 |
3.4 虚拟局域网VLAN的划分 |
3.4.1 收费中心VLAN的划分 |
3.4.2 收费分中心VLAN的划分 |
3.4.3 VLAN之间的通信 |
3.4.4 VLAN的优先级 |
3.5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3.5.1 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 |
3.5.2 数据库编码规则 |
3.5.3 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 |
3.5.4 数据接口设计 |
3.6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
3.7 系统维护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1.1 软件环境 |
4.1.2 硬件环境 |
4.2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网络实现 |
4.2.1 广域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
4.2.2 IP地址的分配方案 |
4.3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实现 |
4.3.1 入口车道的功能实现 |
4.3.2 出口车道的功能实现 |
4.3.3 收费站的功能实现 |
4.3.4 收费中心汇总的功能实现 |
4.4 银联一卡通系统的实现 |
4.4.1 银联转帐系统概述 |
4.4.2 系统密钥 |
4.4.3 联网收费处理中数据不一致的解决 |
4.5 系统的主要界面实现 |
4.6 系统的测试与试运行分析 |
4.6.1 系统的测试 |
4.6.2 系统的试运行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二章 综述 |
2.1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 |
2.1.1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定义 |
2.1.2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
2.1.3 监控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2.2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 |
2.2.1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特点 |
2.2.2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构成 |
2.2.3 通信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2.3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 |
2.3.1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定义 |
2.3.2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构成及功能 |
2.3.3 收费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2.4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 |
2.4.1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特点 |
2.4.2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构成及功能 |
2.4.3 供配电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2.5 高速公路照明系统 |
2.5.1 高速公路照明系统构成及功能 |
2.5.2 照明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2.6 高速公路隧道管理设施系统 |
2.6.1 隧道管理设施系统构成及功能 |
2.6.2 隧道管理设施系统的设计目的 |
2.7 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存在的不足 |
2.8 小结 |
第三章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分析 |
3.1 监控管理体制分析 |
3.1.1 管理体制的确定 |
3.1.2 管理机构功能定位 |
3.2 车辆检测器及摄像机的选择 |
3.2.1 车辆检测器的选择 |
3.2.2 摄像机的选择 |
3.3 可变信息标志VMS 的布设 |
3.3.1 可变信息标志VMS 布设原则 |
3.3.2 可变信息标志VMS 布设的步骤 |
3.3.3 可变信息标志VMS 的布设位置 |
3.4 小结 |
第四章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分析 |
4.1 通信传输网络技术的选择 |
4.1.1 传输网络技术的发展 |
4.1.2 传输网络技术的选择 |
4.1.3 图像传输技术的选择 |
4.2 高速公路通信网络管理体系构建 |
4.2.1 构建网络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4.2.2 网络管理体系组成及设计特点 |
4.2.3 网络管理体系功能设计 |
4.2.4 网络管理方式选择 |
4.3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总体分析 |
4.3.1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分析 |
4.3.2 程控数字交换系统分析 |
4.3.3 紧急电话系统分析 |
4.3.4 通信电源系统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分析 |
5.1 收费管理体制分析 |
5.1.1 管理体制的确定 |
5.1.2 管理机构功能定位 |
5.2 联网收费环境下总体优化 |
5.2.1 二义性路的路径识别方法 |
5.2.2 收费广场通行能力优化方法 |
5.2.3 收费方式优化方法 |
5.2.4 通行卡管理优化方法 |
5.2.5 车牌号管理优化方法 |
5.2.6 防作弊优化方法 |
5.3 收费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 |
5.3.1 收费计算机网络系统功能设计 |
5.3.2 收费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 |
5.3.3 收费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设计 |
5.4 小结 |
结论 |
一、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上海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清算中心软件设计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的财务与管理[J]. 夏冬媛. 时代金融, 2016(30)
- [2]上海高速公路ETC系统的建设与创新[J]. 毛永生. 上海公路, 2013(03)
- [3]东北三省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营模式与管理体系研究[D]. 刘湃. 东北大学, 2012(05)
- [4]山东省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D]. 周晓宇. 山东大学, 2012(02)
- [5]基于区域性路网的联网ETC建设研究[D]. 郑宗杰. 长安大学, 2011(01)
- [6]高速公路收费车道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D]. 费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05)
- [7]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防逃费研究与实现[D]. 黄志军. 中南大学, 2010(11)
- [8]基于银联和一卡通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勃. 山东大学, 2009(06)
- [9]上海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介绍[J]. 黄慰忠,陈洪. 上海公路, 2009(01)
- [10]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D]. 吴宜淞. 长安大学,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