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涟钢薄板新产品市场导入策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薄宏涛[1](2019)在《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以北京首钢园区为例》文中认为针对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这一热点课题,本研究以国内外工业遗存更新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工业遗存更新实践发展的沿革及现状,分析中外不同法制环境、城市能级、转型动能等背景下呈现的更新实践之异同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从跨学科的多维度研究视角,集成国内外工业遗存更新领域主要策略并建构我国工业遗存更新实践的实施路线。通过横向更新策略集成与纵向技术实施路线梳理,清晰建构出中国工业遗存更新实践所需要的“道”与“术”的全景认知。研究分析当今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的成因机制和解决要素,总结并集成出在工业遗存更新实践中八个维度的主要策略。顺承策略研究,以首钢工业园区更新工程实践为主要实证,阐述其更新选择的策略要点、解决的困难问题、及实施的全景流程,验证策略的落地性。对照国内遗存更新实践环节常见的问题,研究梳理了从宏观政策环境到中观评估设计再到微观实施运管的全流程线索,以前后关联、层层递进的关系阐述了工业遗存更新实施进程涉及的八个阶段的纵向技术流程,为更新实践能动者提供过程引导。结合我国工业遗存更新实践领域现状,对制度环境平台搭建、更新策略选择、产业及实施策略选择三方面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答思路,以期提供尽可能完善清晰、整体有效的实践指引。为寻求更加理性和恰当的更新方法建言献策。
薛宪琳[2](2019)在《宝江公司品牌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车企通过收购国外汽车企业,消化吸收国外技术,使得轿车的生产技术大大提升,新车型层出不穷。各汽车企业都在进行升级转型,特别是在汽车制造材料的选用上表现的尤为明显,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大量使用高强度钢材替换原来的低强度钢材来减轻汽车自重,以降低汽车油耗,适应国家制定的排放标准。这给较晚进入汽车钢材市场的宝江公司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家推出的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给宝江公司新业务带来了很多机遇;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改革进程加快,去库存、去产能等一系列的措施对宝江公司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面对这种现状,宝江公司在实施品牌策略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以产品为导向的传统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宝江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因此,强化品牌建设,加速实施品牌营销策略成为公司在未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依据现代品牌营销理论,运用PEST等分析工具,对宝江公司发展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剖析,分析得出宝江公司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然后运用品牌营销战略和SWOT分析理论,找出宝江公司在具体运营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品牌营销理论研究宝江公司对内和对外的品牌营销策略,为宝江公司后续开展品牌营销活动,不断与时俱进的创新营销方法进行指导提升,达到提高宝江公司经济效益的目的。
梁花[3](2018)在《全域旅游视角下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以娄底市娄星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为适应日趋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全域旅游应运而生,为落实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新视角,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引擎。近两年来,学术界对全域旅游的研究日益升温。娄星区是湖南中部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旅游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非优区。在各地政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娄星区如何抓住全域旅游带来的机遇,探索和寻找旅游发展策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本文以娄星区为研究对象,借鉴了以往学者对旅游资源非优区、全域旅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资源非优区发展全域旅游的策略进行了理论探讨。通过对娄星区开展旅游资源普查,根据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娄星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级评价和定位,得出了娄星区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观点;指出了娄星区旅游业发展存在核心吸引力产品缺乏、配套设施功能不齐全、旅游新业态培育不足、项目建设推进难度大、宣传推介方式不新颖这五方面问题,进而分析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资源非优先天约束、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旅游发展规划滞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娄星区有必要发展全域旅游,而且也可以发展全域旅游:一方面,娄星区发展全域旅游既是适应娄星区旅游市场需求的新战略、推动娄星区产业转型的新引擎、也是娄星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另一方面,各项既有数据和统计分析报告表明,娄星区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提供了市场机遇、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提供了内生动力、几何中心的区位提供了可进入性、城乡环境的优化提供了现实基础、接待设施的完备提供了旅游要素、周边县市提供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隐性旅游资源的显性化提供了后发优势。目前,娄星区主要通过着力发展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启动旅游扶贫工程、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探索发展全域旅游。基于以上研究基础,本文结合全域旅游和旅游资源非优区相关理论,认为娄星区发展全域旅游策略可以从建立政府主导机制、编制全域旅游统筹规划、实施依附式开发与合作开发策略、完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创新宣传营销手段五方面开展,以期在全域旅游这一历史性机遇大潮中逐步实现由旅游资源非优区向显优区的转变。
杨涛[4](2018)在《热轧带钢轧制稳定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板带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工业、农业、国防以及民用产品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尤其是热轧带钢,不仅能作为薄板和中板可直接使用,而且还作为冷轧板、焊管和冷弯型钢生产的原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现代化工业部门如汽车、航天及家电等行业的飞速发展,钢铁总体产能不断上升,板带材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同时,高质量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性能对热轧板带的质量、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及性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随着钢材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各大厂家都会增加薄规格带钢的产量。薄带产品以其生产周期短、性价比高的优势,正在得到钢厂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由于薄规格带钢生产轧制速度高、温降快、轧制力大等特点,很容易导致轧制不稳,带钢发生轧破、甩尾、堆钢等事故增多,板形精度和外形尺寸也很难控制。因此,提高热轧带钢的轧制稳定性对于降低吨钢成本,提高薄规格比例,降低生产事故和设备事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国丰1450热连轧生产线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轧线生产流程中影响轧制稳定性的各类因素,并结合现场情况做出适当的改善措施,从而提高轧制节奏。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根据标定力曲线分析轧机设备不稳定状态,标定力偏差数值和标定位置偏差变化量越大,造成调量不准,开轧稳定性越差。(2)通过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对粗轧机牌坊滑板进行修复,提高轧机刚度保持率,减小两侧刚度差,改善了中间坯板形和横断面尺寸精度。(3)通过改善窜辊测量方法,分析并改善设备状态,提高轧机轴向精度,减小轴向力。(4)通过分析摸索二级模型长短继承控制规律,减少穿带起套现象。(5)通过改善二级速度模型计算程序,减小薄规格轧制设定速度过大问题。(6)通过分析卷取叠头产生原因,制定相应日常维护规程,提高卷取咬钢稳定性。
毛群英[5](2014)在《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分销渠道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自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的阶段,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伴随着过去十年钢材产量井喷式的增长,钢铁行业处于高成本、低利润、需求增长放缓的局面,钢铁企业生存和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分销渠道可以通过差异化的渠道策略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是企业缩减销售成本、提高利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表明分销渠道创造的价值要占到商品和服务总价值的15%—20%,因此优化现有分销渠道策略对我国钢铁企业意义重大。本文从现代分销渠道管理理论入手,阐述了钢铁企业分销渠道发展历史和管理现状。结合钢铁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深入分析了湖南华菱钢铁目前分销渠道存在着分销渠道策略过时、渠道忠诚度低、产品直供比偏低、分销渠道冲突以及渠道信息缺乏等问题。形成这些渠道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营销策略的偏差、市场服务能力差以及渠道管理不善等原因。根据湖南华菱钢铁“十二五”战略规划,针对以上问题重新设计了分销渠道结构。针对新设计的分销渠道结构,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渠道管理策略,即优化渠道成员选择标准、完善渠道成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激励渠道成员、提供培训支持以及加强渠道冲突管理等策略。最后本文介绍了湖南华菱钢铁产品分销渠道策略优化保障措施,即完善分销渠道组织结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加强分销渠道文化建设。希望通过以上措施能够确保湖南华菱钢铁产品分销渠道高效畅通运行,为湖南华菱钢铁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文中提到的问题在钢铁企业中具有普遍性,希望本文对钢铁行业渠道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王斌[6](2009)在《华菱涟钢营销管理创新与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企业对钢铁产品的营销策略的理论研究滞后于一般性消费品,由于中国的市场条件和环境的特殊性,国外的先进营销策略和理念又有着诸多的不适应,因此中国的钢铁企业迫切需要与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相适应的营销理论来指导钢铁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只是一个钢铁大国,而不是钢铁强国。在上述背景下,论文以华菱涟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菱涟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市场营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在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华菱涟钢如何通过营销策略创新,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维持企业长期的发展。本文从华菱涟钢的自身条件出发,通过对其营销环境和产品结构、目标市场、价格策略等方面以及国际国内的钢铁企业现状的深入研究,结合华菱涟钢的“十一五”及“2009-2013”产品战略规划,提出了华菱涟钢市场、产品、渠道、价格等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杨建军[7](2009)在《涟钢钢材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研究》文中认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是钢铁企业接近用户、为用户服务,同时又是创造效益、了解市场的最好手段。目前许多大型企业如宝钢、武钢、鞍钢等都在全国各地建立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通过建立钢材配送中心,钢材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钢材物流配送中心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华菱涟钢为背景,将配送中心和钢材物流的一些基本理论运用于钢材物流配送中心的构建。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钢材物流配送中心定义、特点、功能以及国内外发展情况。同时钢材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方式已被兴起,迎来了建设的高潮期。在此背景下,华菱涟钢作为湖南省重要的钢铁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壮大需要顺应潮流建立钢材物流配送中心。文章第二章部分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分析了涟钢构建钢材物流配送中心的环境,并通过运用SWOT方法得出了其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结论。该项目的构建是满足涟钢自身、钢材用户以及钢材贸易公司的需要。文章第三部分是该项目构建的一个总体规划,在明确了项目构建原则和思路的基础上,从战略目标、市场、构建商三个角度对该项目进行了战略目标定位。随后,文章对涟钢钢材物流配送中心的构建方案予以阐述,具体阐述了该项目的功能设计、选择、具体业务流程。在运营模式上,文章从其建设模式、组织机构及客户管理三个方面展开了分析。涟钢物流配送中心的构建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顺利实施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如,组织制度保障、外援保障、人力资源保障等。文章最后还对项目实施的近期效果和远期的预测效果予以了分析。从中远期来看,主要是能提升客户关系管理水平、创造持续的利润和示范效益。
孙立欣[8](2008)在《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框架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然后,对国内外市场营销和企业战略理论进行了回顾和综述,为深入研究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以上两部分的基础上,本文对制定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如目前我国钢铁冷轧行业的发展状况等,并对国内重点冷轧生产企业的生产装备和营销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接下来,结合唐钢冷轧产品的营销实际情况,对该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然后通过SWOT分析对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要素进行评价,提出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的备选战略,进而制定了唐钢冷轧产品的总体营销战略,并制定了4P组合营销策略。在以上各种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最后部分重点围绕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的实施,从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营销体系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实施措施和控制措施。
刘涛[9](2007)在《基于信息共享的涟钢经销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信息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思想的创新,企业竞争的方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供应链管理倍受关注,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导致市场信息在向供应链上游企业传递过程中失真,导致企业难以作出准确的决策。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已无法单独面对竞争,而是必须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密切合作、共享信息实现供应链的无缝集成。这样才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供应链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是提高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涟钢经销商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企业在销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根源都是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得终端用户的信息,以至于不能对市场形式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导致管理者无法做出最佳的决策。本文结合行业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组建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经销商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案,为企业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打下了基础。通过该系统,可使企业加强对经销商管理;及时获得终端市场销售信息;提高满足市场需求的速度;减少牛鞭效应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刘伯龙[10](2006)在《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铁工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我国钢铁产能的持续大幅增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外资及外资控股企业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钢铁工业的出现,钢铁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钢铁企业承担着由大变强、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提质增效的艰巨任务。 近年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已成共识,战略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理论的融合研究,形成了以财务战略管理为重心的财务管理理论,这为我们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本文将以湖南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财务管理战略理论,对涟钢集团的财务管理进行全面分析,并在财务管理战略研究上做了大胆而有益的探讨与尝试。 首先,本文针对涟钢集团的企业经营现状及未来生存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环境、行业中观环境、企业微观环境进行全面剖析,从理论上对涟钢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做了简要回顾。 其次,由于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职能战略,本文着重对公司具体理财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对企业未来财务管理的优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充分识别;根据分析结果,初步制定适合涟钢集团实际的财务战略,并明确提出构建保障公司产能增长和结构调整资金需求的运作体系、创新成本效益管理体系两个具体财务战略目标。 最后,针对两个财务战略目标,进行了具体战略规划,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并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以预防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全面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为涟钢集团早日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二、涟钢薄板新产品市场导入策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涟钢薄板新产品市场导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以北京首钢园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2 研究背景 |
1.2.1 我国城市化发展 |
1.2.2 我国城市更新发展 |
1.2.3 工业遗存更新的必要性 |
1.3 研究概念界定 |
1.3.1 城市更新 |
1.3.2 工业遗存 |
1.3.3 工业遗存更新 |
1.4 研究范围、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范围界定 |
1.4.2 研究目的 |
1.4.3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6 研究的未尽事宜 |
1.6.1 研究对象的时空局限性 |
1.6.2 更新实践案例的局限性 |
1.6.3 研究方法手段的局限性 |
第2章 国内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 |
2.1 工业革命推动的城市化进程与更新 |
2.2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发展与实践 |
2.2.1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综述 |
2.2.2 国外工业遗存相关法规政策 |
2.2.3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发展脉络 |
2.2.4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实践 |
2.2.4.1 静态保护和博物馆式更新 |
2.2.4.2 适应更新与有机更新 |
2.2.4.3 城市复兴 |
2.3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研究发展与实践 |
2.3.1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研究综述 |
2.3.2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发展脉络 |
2.3.2.1 中国工业遗存更新的探索阶段(1995-2005) |
2.3.2.2 中国工业遗存更新的发展阶段(2006-2015) |
2.3.2.3 中国工业遗存更新的繁荣阶段(2016年至今) |
2.3.3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实践 |
2.3.3.1 静态保护和博物馆式更新 |
2.3.3.2 适应更新与有机更新并存 |
2.3.3.3 从有机更新迈向城市复兴 |
2.4 小结 |
第3章 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
3.1 工业遗存价值评估与信息采集 |
3.1.1 工业遗存价值评估 |
3.1.2 工业遗存信息采集 |
3.1.2.1 特征数据采集 |
3.1.2.2 详尽掌握资料 |
3.1.2.3 充分踏勘基地 |
3.1.2.4 精细测绘现状 |
3.1.2.5 准确鉴定结构 |
3.2 工业遗存更新的引擎 |
3.2.1 工业遗存的空间生产模式转型 |
3.2.2 工业遗存更新的差异化引擎 |
3.2.2.1 以大事件为导向的工业遗存更新 |
3.2.2.2 以文化为导向的工业遗存更新 |
3.2.2.3 以邻里为导向的工业遗存 |
3.3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再生 |
3.3.1 城市尺度下的空间再生 |
3.3.1.1 都市针灸,点状更新 |
3.3.1.2 都市链接,线状更新 |
3.3.1.3 都市织补,面状更新 |
3.3.2 单体尺度下的空间再生 |
3.3.2.1 缝合与叠置 |
3.3.2.2 内置与包络 |
3.3.2.3 并置与对偶 |
3.3.2.4 嵌固与植入 |
3.3.2.5 封存与再现 |
3.4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公共性再造 |
3.4.1 工业遗存更新与城市空间转型的关系 |
3.4.2 工业遗存更新的区域空间开放化 |
3.4.3 工业遗存更新的城市结构邻里化 |
3.4.4 工业遗存更新的公共空间公平化 |
3.4.5 工业遗存更新的城市记忆空间化 |
3.5 工业遗存更新的产业活化 |
3.5.1 产业活化的“工业+”模式 |
3.5.1.1 产业升级还是植入 |
3.5.1.2 智力储备和政策支持 |
3.5.1.3 产业孵化的平台建设 |
3.5.2 产业活化的“文化+”模式 |
3.5.2.1 以传统历史文化为锚点的产业活化模式 |
3.5.2.2 以符号文化嫁接为手段的产业复制模式 |
3.5.3 产业活化的“产业+”模式 |
3.5.3.1 原发性升级的传统产业模式 |
3.5.3.2 渐进迭代的传统产业模式 |
3.5.3.3 颠覆传统地缘经济的新产业模式 |
3.6 工业遗存更新的社会融合 |
3.6.1 传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居共同体 |
3.6.2 工业遗存更新的再城市化进程 |
3.6.3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正义修复 |
3.7 工业遗存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
3.7.1 工业遗存更新的生态可持续 |
3.7.2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可持续 |
3.7.2.1 保持空间风貌 |
3.7.2.2 优化基础设施 |
3.7.2.3 制定适宜目标 |
3.7.3 工业遗存更新的经济可持续 |
3.8 工业遗存更新的法律制度环境 |
3.8.1 工业遗存更新中的法律制度环境构建 |
3.8.2 工业遗存更新制度的指向性实践推动 |
3.8.3 工业遗存更新中的相关制度环境创新 |
3.9 小结 |
第4章 以北京首钢园区更新为典型代表的策略实证 |
4.1 首钢工业遗存价值评估与信息采集 |
4.1.1 首钢工业遗存价值评估 |
4.1.1.1 历史价值(历史代表性、历史重要性) |
4.1.1.2 社会价值(城市综合贡献、文化情感认同) |
4.1.1.3 工艺价值(技术先进性、工艺完整性) |
4.1.1.4 艺术价值(厂区保存状况、建构筑物特征) |
4.1.1.5 实用价值(空间保持状态、再利用可行性) |
4.1.1.6 溢出价值(景观交通条件、级差地价状态) |
4.1.2 首钢工业遗存信息采集 |
4.1.2.1 特征信息采集 |
4.1.2.2 详尽掌握资料 |
4.1.2.3 充分踏勘基地 |
4.1.2.4 精细测绘现状 |
4.1.2.5 准确鉴定结构 |
4.2 首钢园区的更新引擎 |
4.2.1 首钢园区的空间生产模式 |
4.2.1.1 北京城市化及差异化城市过程 |
4.2.1.2 首钢园区空间生产模式变迁 |
4.2.2 首钢园区更新引擎的选择 |
4.2.2.1 以大事件为导向的首钢园区更新引擎 |
4.2.2.2 以文化为导向的首钢园区更新引擎 |
4.2.2.3 以邻里为导向的首钢园区更新引擎 |
4.3 首钢园区空间再生策略 |
4.3.1 城市尺度下的园区空间再生 |
4.3.1.1 都市针灸,局部点状更新 |
4.3.1.2 都市链接,区域跳跃式更新 |
4.3.1.3 都市织补,面状区域更新 |
4.3.2 单体尺度下的建筑空间再生 |
4.3.2.1 缝合与叠置(水平织补和垂直织补) |
4.3.2.2 内嵌与包络(结构加固和风貌保持) |
4.3.2.3 并置与对偶(新旧并置和新旧对比) |
4.3.2.4 嵌固与植入(局部加建和地下更新) |
4.3.2.5 封存与再现(面层涂装和旧材保持) |
4.3.2.6 利用与统筹(遗存利用和设备综合) |
4.4 首钢园区的公共性再造 |
4.4.1 首钢园区更新与城市空间转型关系 |
4.4.2 首钢园区更新的区域空间开放化 |
4.4.3 首钢园区更新的空间结构邻里化 |
4.4.4 首钢园区更新的公共空间公平化 |
4.4.5 首钢园区更新的城市记忆空间化 |
4.5 首钢园区更新产业活化 |
4.5.1 城市能级与产业活化的关系 |
4.5.2 首钢业态再生的“工业+”模式 |
4.5.2.1 首钢产业活化的城市背景 |
4.5.2.2 首钢的“钢铁”产业升级 |
4.5.2.3 首钢的“非钢”产业升级 |
4.5.3 首钢业态再生的“文化+”模式 |
4.5.3.1 以传统文化为锚固点的产业活化模式 |
4.5.3.2 以符号文化嫁接为手段的产业复制模式 |
4.5.4 首钢业态再生的“产业+”模式 |
4.5.4.1 原发性植入的传统产业模式 |
4.5.4.2 颠覆传统地缘经济的新产业模式 |
4.6 首钢园区更新的社会融合 |
4.6.1 首钢园区的“产居共同体”瓦解 |
4.6.2 首钢园区的“再城市化”进程 |
4.6.3 首钢园区的“空间正义”修复 |
4.7 首钢园区工业遗存更新的可持续性 |
4.7.1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生态可持续 |
4.7.1.1 首钢园区生态策略 |
4.7.1.2 首钢园区生态系统 |
4.7.1.3 首钢园区污染治理 |
4.7.1.4 首钢能源综合利用 |
4.7.2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空间可持续 |
4.7.2.1 保持园区工业特色风貌 |
4.7.2.2 保持园区景观开放特征 |
4.7.2.3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系统 |
4.7.3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经济可持续 |
4.8 首钢园区更新的规划与政策环境 |
4.8.1 首钢转型更新的多维度诉求 |
4.8.2 首钢转型更新的重要政策依据 |
4.8.3 首钢转型更新的制度环境创新 |
4.8.4 首钢转型更新的规划实现路线 |
4.9 小结 |
第5章 建构中国工业遗存更新技术路线 |
5.1 工业遗存更新的土地获取 |
5.1.1 政府主导推进一级开发 |
5.1.2 政企合作推进一二联动 |
5.1.3 企业自主区域统筹升级 |
5.1.4 不同模式存在的问题 |
5.2 工业遗存更新的政策支持 |
5.2.1 契合国家政策导向 |
5.2.2 契合地方政策导向 |
5.2.3 契合城市公共诉求 |
5.3 工业遗存更新的价值评定 |
5.3.1 上位风貌保护规划 |
5.3.2 相关专家论证评定 |
5.3.3 企业自荐遗存名录 |
5.4 工业遗存更新的经济评估 |
5.4.1 改变土地性质的自持土地经济评估 |
5.4.2 不改变土地性质的自持土地经济评估 |
5.4.3 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出租土地经济评估 |
5.5 工业遗存更新的规划调整 |
5.5.1 明确城市设计优先 |
5.5.2 设定城市更新单元 |
5.5.3 推进综合交通评估 |
5.5.4 确认土地用地性质 |
5.5.5 明确上位规划边界 |
5.5.6 开展更新城市设计 |
5.5.7 落实控制规划调整 |
5.6 工业遗存更新的操作主体 |
5.6.1 主体与过程的关系 |
5.6.2 兼容经营与公众参与 |
5.7 工业遗存更新的设计进程 |
5.7.1 梳理上位条件 |
5.7.2 编制建设方案 |
5.7.3 推进更新产策 |
5.8 工业遗存更新的实施运管 |
5.8.1 操作资金构成 |
5.8.2 运管团队构成 |
5.8.3 工作机制创建 |
5.9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1.1 建立适当的制度与环境平台 |
6.1.1.1 加快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6.1.1.2 统筹工业遗存价值评定机构标准 |
6.1.1.3 建立工业遗存弹性再利用评定机制 |
6.1.1.4 逐步转变土地治理模式和政策 |
6.1.1.5 搭建跨部门协同的管控治理平台 |
6.1.1.6 建构适用存量更新的规划审批模式 |
6.1.2 选择适当的工业遗存更新模式 |
6.1.2.1 选择技术经济和艺术适合的更新手段 |
6.1.2.2 鼓励公共空间及场所精神的再造 |
6.1.2.3 建立全面的可持续观 |
6.1.3 选择适当的产业及实施策略 |
6.1.3.1 探索匹配城市能级的更新之路 |
6.1.3.2 寻求恰当的引导产业 |
6.1.3.3 建构再城市化的融合之路 |
6.2 主要创新点 |
6.2.1 梳理并集成基于城市过程的多维度协同的工业遗存更新策略 |
6.2.2 梳理基于中国国情的全流程工业遗存更新的技术路线 |
6.3 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作者简介及成果 |
(2)宝江公司品牌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
1.1.2 汽车使用高强度钢现状 |
1.1.3 宝江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品牌营销研究 |
2.1.1 国外品牌营销研究 |
2.1.2 国内品牌营销研究 |
2.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2.2 品牌营销研究理论基础 |
2.2.1 品牌战略 |
2.2.2 品牌定位 |
2.2.3 品牌传播 |
2.2.4 品牌管理 |
2.2.5 品牌营销二维阶梯模式 |
第3章 宝江公司品牌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宝江公司背景介绍 |
3.2 宝江公司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3.2.1 政治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文化环境 |
3.2.4 科技环境 |
3.3 宝江公司微观环境分析 |
3.3.1 企业内部分析 |
3.3.2 消费者分析 |
3.3.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4 宝江公司SWOT分析 |
3.4.1 优势分析 |
3.4.2 劣势分析 |
3.4.3 机遇分析 |
3.4.4 威胁分析 |
第4章 宝江公司的品牌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宝江公司品牌营销现状 |
4.2 宝江公司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
4.2.1 品牌定位不明确 |
4.2.2 品牌设计理念不清晰 |
4.2.3 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 |
4.2.4 产品定价偏低 |
4.2.5 销售渠道窄 |
4.2.6 产品促销形式单一 |
第5章 宝江公司品牌营销策略的改进 |
5.1 重新进行品牌定位 |
5.2 品牌设计创新 |
5.3 开发新产品 |
5.4 实施差异化定价 |
5.5 构建新型渠道 |
5.6 完善促销组合 |
第6章 宝江公司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6.1 进一步完善公司制度建设 |
6.2 建设一流的品牌营销队伍 |
6.3 营造独特的宝江文化 |
6.4 重视售后信息收集 |
6.5 保持企业诚信经营 |
第7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全域旅游视角下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以娄底市娄星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全域旅游 |
二、旅游资源非优区 |
三、旅游发展策略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现代旅游资源观 |
二、旅游资源非优区向显优区的演化理论 |
第二章 娄星区旅游业发展状况 |
第一节 娄星区旅游资源概况及评价 |
一、娄星区旅游资源概况 |
二、娄星区旅游资源评价 |
三、娄星区旅游资源非优区确认 |
第二节 娄星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核心吸引力产品缺乏 |
二、配套设施功能不齐全 |
三、旅游新业态培育不足 |
四、项目建设推进难度大 |
五、宣传推介方式不新颖 |
第三节 娄星区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资源非优先天约束 |
二、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
三、旅游发展规划滞后 |
四、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
五、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
第三章 娄星区全域旅游的初步进展 |
第一节 娄星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娄星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 |
二、娄星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可行性 |
第二节 娄星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做法和成效 |
一、着力发展文化旅游 |
二、重点发展乡村旅游 |
三、启动旅游扶贫工程 |
四、启动特色小镇建设 |
第四章 娄星区全域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
第一节 建立政府主导机制 |
一、建立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
二、建立科学管用的考评机制 |
三、建立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二节 编制全域旅游统筹规划 |
一、做好区域顶层设计 |
二、坚持多规合一 |
三、完善规划体系 |
第三节 实施依附式开发与合作开发策略 |
一、依托周边县市共建互补 |
二、缔结旅游友好城市联盟 |
第四节 完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
一、推进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 |
二、推进旅游与PPT战略融合发展 |
三、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
四、推进旅游与康体养生融合发展 |
五、推进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 |
第五节 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 |
一、完善旅游景区供给 |
二、完善旅游购物供给 |
三、完善旅游人才供给 |
四、完善旅游管理供给 |
第六节 创新宣传营销手段 |
一、塑造品牌形象 |
二、创新营销方式 |
三、明确目标市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热轧带钢轧制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薄规格热轧产品生产技术及特点 |
1.2.2 薄规格热轧产品的生产 |
1.2.3 薄规格热轧产品的应用 |
1.3 国丰1450热轧线工艺装备介绍 |
1.3.1 粗轧机组 |
1.3.2 热卷箱 |
1.3.3 精轧机组 |
1.3.4 层流冷却 |
1.3.5 卷取机组 |
1.4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提高轧线质量设备精度 |
2.1 粗轧区域 |
2.1.1 粗轧机牌坊修复 |
2.1.2 轧辊轴承座和机架窗口测量 |
2.1.3 滑板改造 |
2.1.4 其它质量设备 |
2.2 热卷箱区域 |
2.2.1 开卷起套 |
2.2.2 飞剪切头尾问题 |
2.3 精轧区域 |
2.3.1 精轧机标定 |
2.3.2 质量设备标定 |
2.3.3 上辊系设备 |
2.3.4 下辊系设备 |
2.3.5 其它因素 |
2.4 卷取区域 |
2.4.1 卷取侧导板 |
2.4.2 卷取夹送辊 |
2.4.3 卷筒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提高轧机穿带稳定性 |
3.1 打滑 |
3.1.1 粗轧打滑 |
3.1.2 精轧打滑 |
3.1.3 冬季极低温天气打滑 |
3.2 穿带秒流量不合理起套 |
3.2.1 标定零点偏差 |
3.2.2 二级模型的长继承和短继承 |
3.3 优化精轧出口速度 |
3.3.1 确定精轧出口速度上限 |
3.3.2 优化计算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提高卷取咬钢稳定性 |
4.1 卷取叠头分析与改进 |
4.1.1 卷取叠头原因 |
4.1.2 卷取叠头改善措施 |
4.2 卷取侧导板控制 |
4.2.1 卷取侧导板控制原理 |
4.2.2 头部夹钢起套分析 |
4.2.3 侧导板管控要点 |
4.3 卷筒打滑 |
4.3.1 卷筒打滑原因分析 |
4.3.2 卷筒打滑应对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改善粗轧和精轧板形 |
5.1 粗轧板形 |
5.1.1 粗轧翘扣头问题 |
5.1.2 轧制中心线对板形的影响 |
5.1.3 粗轧模型设定及负荷分配对板形的影响 |
5.1.4 其它影响因素 |
5.2 精轧板形 |
5.2.1 优化辊型匹配 |
5.2.2 板坯宽窄混轧 |
5.2.3 优化负荷分配 |
5.2.4 其它方面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分销渠道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湖南华菱钢铁产品分销渠道管理现状及问题 |
2.1 湖南华菱钢铁发展概况 |
2.1.1 公司介绍 |
2.1.2 湖南华菱钢铁品种结构 |
2.2 湖南华菱钢铁产品分销渠道管理现状 |
2.2.1 湖南华菱钢铁营销组织结构 |
2.2.2 现有分销渠道模式及组合 |
2.2.3 现有分销渠道管理政策 |
2.3 湖南华菱钢铁产品分销渠道管理问题分析 |
2.3.1 现有分销渠道与公司发展战略不一致 |
2.3.2 分销渠道忠诚度低下 |
2.3.3 直供渠道比例偏低 |
2.3.4 分销渠道冲突 |
2.3.5 信息缺乏 |
2.4 湖南华菱钢铁产品分销渠道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2.4.1 营销策略的偏差 |
2.4.2 较弱的市场服务能力 |
2.4.3 渠道管理不善 |
第3章 湖南华菱钢铁产品分销渠道策略优化设计 |
3.1 湖南华菱钢铁产品分销渠道优化设计目标与原则 |
3.1.1 分销渠道优化设计目标 |
3.1.2 分销渠道优化设计原则 |
3.2 湖南华菱钢铁产品分销渠道结构优化设计 |
3.2.1 分销渠道长度优化设计 |
3.2.2 分销渠道宽度优化设计 |
3.2.3 分销渠道广度优化设计 |
3.3 湖南华菱钢铁产品分销渠道成员管理策略优化设计 |
3.3.1 分销渠道成员选择策略优化设计 |
3.3.2 分销渠道成员绩效考评策略优化设计 |
3.3.3 分销渠道成员激励策略优化设计 |
3.3.4 分销渠道成员培训策略优化设计 |
3.4 湖南华菱钢铁产品分销渠道冲突管理策略优化设计 |
3.4.1 实行共同目标管理 |
3.4.2 建立渠道冲突预警机制 |
3.4.3 完善渠道成员协调谈判策略 |
第4章 湖南华菱钢铁产品分销渠道策略优化保障措施 |
4.1 完善分销渠道组织体系 |
4.1.1 成立分销渠道管理中心 |
4.1.2 建立钢材电子商务平台 |
4.1.3 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
4.2 完善分销渠道信息共享机制 |
4.2.1 建立双向信息共享机制 |
4.2.2 健全渠道信息沟通保密机制 |
4.3 健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
4.3.1 建立快速反应系统 |
4.3.2 健全个性化定制研发模式 |
4.3.3 加强交货期管理 |
4.3.4 完善客户服务体系 |
4.4 完善分销渠道文化建设 |
4.4.1 树立共同的分销渠道价值理念 |
4.4.2 注重分销渠道文化宣传与落实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湖南华菱钢铁经销商绩效考评表 |
附录B 钢材经销商绩效考评指标调查问卷 |
附录C 湖南华菱钢铁渠道成员绩效考评申诉表 |
(6)华菱涟钢营销管理创新与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大型钢铁企业的营销现状 |
1.1.2 华菱涟钢在发展中面临的营销问题 |
1.2 国内外营销理论研究的现状 |
1.3 华菱涟钢营销战略研究的意义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结构 |
1.4.1 基本思路 |
1.4.2 基本结构 |
1.4.3 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营销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2.1 有关市场营销观点的演变 |
2.2 企业营销管理理论 |
2.3 我国钢铁企业营销发展 |
第3章 当前钢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
3.1 世界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3.1.1 当前世界钢铁行业的现状 |
3.1.2 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 |
3.2 我国钢铁工业现状 |
3.2.1 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 |
3.2.2 国内钢铁行业市场分析 |
3.2.3 中国钢铁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
3.3 我国钢铁下游行业需求状况 |
3.4 华菱涟钢公司介绍 |
第4章 华菱涟钢钢材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
4.1 目标市场营销理论 |
4.1.1 目标市场营销的三个步骤 |
4.2 华菱涟钢钢材消费目标市场选定 |
4.2.1 区域钢材消费及钢材供应来源分析 |
4.3 华菱涟钢热轧卷板目标市场策略 |
4.3.1 目标市场细分 |
4.3.2 目标市场定位分析 |
4.4 带肋钢筋目标市场策略 |
4.4.1 湖南省内及周边带肋钢筋产能 |
4.4.2 带肋钢筋市场需求 |
4.4.3 目标市场 |
4.4.4 目标市场细分 |
4.4.5 目标市场定位 |
第5章 华菱涟钢钢材产品营销策略 |
5.1 产品营销策略理论 |
5.2 热轧卷板产品定位策略 |
5.2.1 热轧卷板主要消费行业及主要区域 |
5.2.2 热轧卷板产品定位策略 |
5.3 带肋钢筋目标市场产品组合策略 |
5.3.1 产品保障供应策略:确保重点工程钢材及时供应 |
5.3.2 品牌策略 |
5.3.3 新产品开发策略 |
第6章 华菱涟钢钢材营销渠道策略 |
6.1 营销渠道理论 |
6.2 热轧卷板目标市场营销渠道策略 |
6.2.1 营销渠道模式 |
6.2.2 营销渠道管理:规范客户关系管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 |
6.3 带肋钢筋目标市场营销渠道组合策略 |
6.3.1 传统的销售渠道 |
6.3.2 新设计的销售渠道 |
6.3.3 加强对客户的管理,维护主渠道的稳定 |
第7章 华菱涟钢钢材产品价格营销策略 |
7.1 产品价格营销理论 |
7.2 热轧卷板产品价格营销策略 |
7.2.1 钢企定价主要考虑因素 |
7.2.2 定价机制(影响定价决策的内部因素理论即组织考虑) |
7.2.3 建立华菱涟钢特色的价格机制 |
7.3 带肋钢筋目标市场价格组合策略 |
7.3.1 传统的带肋钢筋价格策略:出厂结算价格 |
7.3.2 建议拟实行的带肋钢筋价格策略:区域结算价格 |
第8章 华菱涟钢营销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
8.1 华菱涟钢战略 |
8.1.1 华菱涟钢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8.1.2 SWOT矩阵匹配优选出华菱涟钢战略方案 |
8.2 华菱涟钢未来3-5年的营销战略目标 |
8.2.1 战略目标 |
8.2.2 指导思想 |
8.2.3 基本策略 |
8.2.4 战略措施 |
8.2.5 销售规划 |
8.3 实施计划 |
8.4 战略保障措施 |
8.4.1 完善企业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 |
8.4.2 改善代理商管理 |
8.4.3 加强人员培训 |
8.4.4 建立高效商情信息体系 |
8.4.5 强化营销基础工作 |
8.4.6 建立完善销售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8.4.7 建立回款目标管理机制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7)涟钢钢材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钢材物流配送中心概述及研究现状 |
1.2.1 钢材配送中心概述 |
1.2.2 钢材配送中心研究现状 |
1.2.3 钢材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概况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涟钢构建钢材物流配送中心现状及SWOT分析 |
2.1 娄底总体经济发展状况 |
2.2 华菱涟钢及其物流现状分析 |
2.2.1 华菱涟钢简介 |
2.2.2 公司经营及发展战略状况 |
2.2.3 公司钢材销售模式及物流状况 |
2.2.4 构建钢材物流配送中心的必要性分析 |
2.3 涟钢发展钢材物流配送中心的SWOT分析 |
2.3.1 优势 |
2.3.2 劣势 |
2.3.3 机遇 |
2.3.4 挑战 |
2.3.5 SWOT分析结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涟钢钢材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的总体规划 |
3.1 涟钢构建钢材物流配送中心的原则 |
3.1.1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
3.1.2 注重效率和效益 |
3.1.3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
3.1.4 广泛开展合资、合作 |
3.2 涟钢构建钢材物流配送中心的思路 |
3.3 战略定位 |
3.3.1 战略目标定位 |
3.3.2 市场定位 |
3.3.3 构建商定位 |
3.4 涟钢钢材配送中心构建方案 |
3.4.1 功能设计 |
3.4.2 选址 |
3.4.3 具体业务流程设计 |
3.5 涟钢钢材物流配送中心运营模式 |
3.5.1 建设模式 |
3.5.2 项目机构设置 |
3.5.3 运营策略 |
3.5.4 客户管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涟钢钢材配送中心构建保障措施与实施效果 |
4.1 涟钢钢材物流配送中心构建保障措施 |
4.1.1 组织制度保障 |
4.1.2 外援保障 |
4.1.3 人力资源保障 |
4.1.4 技术保障 |
4.2 近期实施效果分析 |
4.3 中远期实施预期效果 |
4.3.1 提升客户关系管理水平 |
4.3.2 持续创造利润 |
4.3.3 创造示范效应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 唐钢冷轧薄板厂的基本情况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意义 |
1.4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市场营销及企业战略相关理论综述 |
2.1 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 |
2.2 企业战略的相关理论 |
2.3 市场营销战略 |
第三章 唐钢冷轧产品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2 行业分析 |
3.3 竞争者分析 |
3.4 客户群分析 |
第四章 唐钢冷轧产品营销内部环境分析 |
4.1 地理位置及生产能力分析 |
4.2 产品结构及竞争力分析 |
4.3 营销组织及信息系统分析 |
4.4 新产品开发能力分析 |
4.5 产品市场地位及盈利能力分析 |
4.6 营销渠道分析 |
4.7 营销竞争观念分析 |
第五章 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的制定 |
5.1 唐钢冷轧产品SWOT 分析 |
5.2 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的制定 |
5.3 唐钢冷轧产品4P 组合营销策略 |
第六章 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
6.1 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的实施 |
6.2 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的控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信息共享的涟钢经销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公司概况 |
1.1.2 全球钢铁行业现状 |
1.1.3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
1.2 公司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1.2.1 外部环境 |
1.2.2 涟钢销售管理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及意义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供应链概述 |
2.1.1 供应链的定义 |
2.1.2 供应链的运作模式 |
2.1.3 供应链的牛鞭效应 |
2.2 供应链管理概述 |
2.2.1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
2.2.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
2.3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 |
2.3.1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
2.3.2 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分类 |
2.3.3 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模式 |
2.3.4 构建信息共享系统的基本方法 |
2.3.5 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的价值所在及原则 |
2.3.6 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的激励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涟钢经销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
3.1 涟钢经销商管理现状分析 |
3.1.1 涟钢销售现状 |
3.1.2 涟钢经销商现状 |
3.1.3 涟钢对经销商的管理现状 |
3.1.4 涟钢与经销商信息共享现状 |
3.1.5 涟钢与经销商信息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
3.2 建立经销商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
3.3 系统需求分析 |
3.4 信息共享中涟钢与经销商的业务流程分析 |
3.4.1 业务流程现状 |
3.4.2 当前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
3.4.3 业务流程优化 |
3.4.4 信息共享情况改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涟钢经销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目标 |
4.2 系统结构设计 |
4.2.1 基于Internet/Intanet的供应链企业间网络 |
4.2.2 系统结构选择 |
4.2.3 系统结构设计 |
4.3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4.4 面向供应商部分(涟钢)子系统设计 |
4.4.1 权限管理模块 |
4.4.2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
4.4.3 促销模块 |
4.4.4 报表查询模块 |
4.5 面向经销商部分子系统设计 |
4.5.1 权限管理模块 |
4.5.2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
4.5.3 价格模块 |
4.5.4 采购模块 |
4.5.5 促销模块 |
4.5.6 销售模块 |
4.5.7 库存模块 |
4.5.8 财务模块 |
4.5.9 报表查询模块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施的风险分析和保障措施 |
5.1 风险分析 |
5.2 保障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本系统的特点 |
6.3 待改进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10)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湖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对战略的论述 |
1.2.2 对财务战略的论述 |
1.3 本文的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公司财务战略的理论基础 |
2.1 财务战略的基本范畴 |
2.2 财务战略的特征 |
2.3 财务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
2.4 财务战略需注意的其他几个理论问题 |
第3章 涟钢集团财务战略决策 |
3.1 涟钢集团整体发展战略 |
3.1.1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2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1.3 涟钢集团战略目标及战略纲要 |
3.2 涟钢集团财务战略现状 |
3.3 公司财务战略目标的确定 |
3.3.1 外部理财环境分析 |
3.3.2 内部环境分析 |
3.3.3 企业财务战略的确定 |
第4章 涟钢集团财务战略实施规划 |
4.1 制定战略实施的政策 |
4.1.1 适度负债经营政策 |
4.1.2 资金管理政策 |
4.1.3 公司信用政策 |
4.2 实施财务战略规划 |
4.2.1 构建高效安全资金运作体系 |
4.2.2 创新成本效益管理机制 |
4.2.3 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理财团队 |
第5章 涟钢集团财务战略控制 |
5.1 明确财务控制的内容 |
5.2 建立财务战略控制机制 |
5.2.1 财务决策机制 |
5.2.2 有效约束机制 |
5.2.3 财务监督机制 |
5.2.4 成本费用控制机制 |
5.2.5 风险管理机制 |
5.3 建立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业务控制系统 |
5.3.1 年度滚动预算管理 |
5.3.2 季度滚动预算管理 |
5.3.3 预算考核 |
5.4 财务战略的调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涟钢薄板新产品市场导入策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以北京首钢园区为例[D]. 薄宏涛. 东南大学, 2019(01)
- [2]宝江公司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 薛宪琳.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3]全域旅游视角下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以娄底市娄星区为例[D]. 梁花.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4]热轧带钢轧制稳定性的研究[D]. 杨涛. 东北大学, 2018(02)
- [5]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分销渠道策略优化研究[D]. 毛群英. 湖南大学, 2014(09)
- [6]华菱涟钢营销管理创新与战略研究[D]. 王斌. 中南大学, 2009(04)
- [7]涟钢钢材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研究[D]. 杨建军. 湖南大学, 2009(01)
- [8]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研究[D]. 孙立欣. 天津大学, 2008(08)
- [9]基于信息共享的涟钢经销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 刘涛. 中南大学, 2007(01)
- [10]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战略研究[D]. 刘伯龙. 湖南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