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紧急计划

心脏骤停紧急计划

一、心脏骤停急救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王屹,宋科,刘亚杰,董慧君[1](2022)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急性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急性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61例急性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75例与研究组86例。抢救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管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进行急救管理干预,观察24h。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复苏前及复苏24h、比较两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血清乳酸水平、排尿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复苏成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24h两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显着高于复苏前(P<0.01),乳酸水平显着低于复苏前(P<0.01),排尿量显着多于复苏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着(P<0.01)。复苏24h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较复苏前显着升高(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可有效提高急性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成功率,提高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排尿量,降低血清乳酸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姚鹏,王智渊,唐颂龄,马雯,周法庭,向昕杰,曹钰[2](202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成人心肺复苏最新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世界心脏骤停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着提高,心脏骤停的救治面临新的挑战。欧洲复苏委员会于2021年3月发布《2021年欧洲复苏委员会指南》,对心肺复苏重要环节进行更新,并增加疫情期间心肺复苏的救治建议。该文比较并整合该指南与《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的部分重要观点,并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疫情暴发以来心肺复苏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涉及疫情期间的心肺复苏、早期预防、早期识别、新技术的应用、气道管理、体外心肺复苏和复苏后治疗等内容。

林玉冲[3](2021)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19例行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因等相关资料差异,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保护因素,并记录心肺复苏抢救成功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419例行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51例(12.17%,51/419),纳入成功组;心肺复苏失败368例(87.83%,368/419),纳入失败组;两组性别、发病场所、通气方式、电除颤次数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成功组年龄、复苏前心脏骤停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均低于失败组(P <0.05),非心脑血管疾病占比、群众性心肺复苏率高于失败组(P <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复苏前心脏骤停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对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具有鉴别价值(AUC=0.875、0.811,P <0.05),其临界值分别为6.92 min、10.49 min;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非心脑血管疾病、群众性心肺复苏、复苏前心脏骤停时间<6.92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10.49 min均为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独立保护因素(OR=1.889、2.656、2.250、2.143、2.119,P <0.05)。51例心肺复苏成功者最终存活(出院) 6例(11.76%,6/51)。结论年龄、病因、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及电除颤开始时间均为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陈小燕,周梅芳[4](2021)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协同治理研究》文中提出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是社会急救体系中的一项公共卫生项目,构建"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技术支撑"的社会急救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是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的有效途径。以广州市为例,采用协同理论为框架分析2017—2020年公共场所心脏骤停急救典型案例,比较不同地方政府在配置AED中的政府责任履行情况和社会参与情况发现,配套政策不到位、财政投入不足、社会其他主体参与不足是AED配置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应完善社会急救中公共场所配置AED的政策法规,加大专项财政投入力度,推进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建立大数据信息交互与共享平台。

黄建慧[5](2021)在《电针针刺百会、内关对心源性心脏骤停复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电针针刺百会、左侧内关穴对院内发生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复苏用时、肾上腺素使用量、复苏后相关检验指标、急危重症评分、24小时及72小时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的影响,以观察电针救治心脏骤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历史对照研究试验。试验组为2019年9月起至2020年9月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发生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在标准心肺复苏同时予电针针刺百会穴及左侧内关穴。对照组为2013年~2018年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救治的心脏骤停患者,为乌斯坦因登记模式记录在数据库的院内发生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均实行标准心肺复苏救治。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按1:1进行匹配,最终共匹配成功44例,试验组、对照组各22例;记录患者心脏骤停发生时间、复苏是否成功、复苏成功用时、肾上腺素使用量、相关检验指标、相关急危重症评分、复苏成功后生存时间。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针刺百会、左侧内关穴对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复苏用时、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复苏后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1.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比较:试验组22例患者复苏成功13例,成功率为59.10%,对照组复苏成功12例,占54.50%,两者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无差异(P>0.05)。2.自主循环恢复使用时间比较:试验组用时为26.46± 13.94min,对照组为38.67±27.83min,差值为12.21min,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使用肾上腺素情况,试验组使用量为6.00(1.50~8.50)mg,对照组使用量为4.00(3.0~4,750)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意识恢复情况比较:仅试验组1例恢复意识,余均未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呼吸恢复情况比较:试验组呼吸恢复不需要人工通气的有2例,占15.40%,恢复但需要人工通气的有6例,占46.20%,未恢复的有5例,占38.40%;对照组三者的比例则分别为0例(0.00%)、5例(41.70%)、7例(58.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急危重症评分比较:复苏后即时评估两组间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GCS评分、CPC评分,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7.检验结果比较:动脉血气PH值:试验组为7.21±0.21,对照组为7.13±0.21;动脉血氧分压:试验组为124.00(92.70~320.50)mmHg,对照组为90.30(75.90~101.0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试验组为34.61±11.97mmHg,对照组为43.19± 10.48mmHg;乳酸:试验组为 13.06±7.99mmol/L,对照组为 13.87±5.74mmol/L;肌钙蛋白:试验组为1.37(0.16~7.91)ug/L,对照组为4.64(0.49~12,67)ug/L;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高(P<0.05),余检验结果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生存率及生存时间比较:试验组24小时存活率为22.70%,对照组为18.20%;两组72小时存活率均为9.10%。两组24小时存活率、72小时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5天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生存曲线,试验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7.62小时,对照组为15.99小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针刺百会、左侧内关穴在救治心脏骤停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试验中未发生不良事件,救治成功率与单纯常规心肺复苏治疗比较无差异。2.电针参与心脏骤停的救治与既往常规救治相比,其在提高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减少自主循环恢复用时上表现出一定的趋势;自主循环恢复后,电针有改善相关的急危重症评分及理化检查项目的作用趋势。

郑康,李晓丹,王军红,张华,张进军,马青变[6](2021)在《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对电话指导心肺复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调研使用不同调度系统的急救人员对电话指导心肺复苏(TCPR)的认知度和实施现状,探讨医疗优先调度系统(MPDS)对TCPR认知和实施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研究,以方便抽样的方法从中国六大地理分区中分别抽取共计20个急救中心,通过匿名在线电子问卷的方法调查使用不同调度系统的急救人员对TCPR的认知及实施情况。结果共1191人填写问卷,TCPR的知晓率为80.94%。960人知晓TCPR且问卷填写完整纳入研究。根据使用的调度系统分为MPDS组(438人)和对照组(522人)。(1)MPDS组对无呼吸(48.63%vs. 39.66%,P=0.005)的判定标准能够正确认知的比例,对TCPR流程中指导人工呼吸(78.31%vs. 71.84%,P=0.021)、安抚旁观者情绪(48.40%vs. 41.95%,P=0.045)和监测心肺复苏(CPR)质量(40.87%vs. 33.14%,P=0.013)三个环节的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2)MPDS组中总是(25.57%vs. 14.56%,P <0.001)和经常(24.20%vs. 16.48%,P=0.003)电话判断心脏骤停率,总是(40.05%vs. 20.39%,P <0.001)实施TCPR率,总是(18.90%vs. 6.00%,P <0.001)、经常(14.52%vs. 6.00%,P <0.001)和有时(18.08%vs. 12.00%,P=0.023)指导AED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单纯按压的指导率低于对照组(23.01%vs. 36.86%,P <0.001)。(3)对MPDS的满意率(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为80.36%,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指导CPR效率低(43.06%)、需要使用大量时间解释问题(41.67%)和容易使旁观者产生不耐烦情绪(33.33%)。结论中国急救人员对TCPR的认知度高,但TCPR的实际实施率低。使用MPDS有利于提高TCPR的实施率和实施质量。MPDS中的标准化问题、固定预案和实施流程,有利于准确识别心脏骤停、TCPR的启动、CPR的实施和质量控制、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潘纯,史小丹,周振祥,林岐,董雪洁,张琳[7](2021)在《调度员指导的心肺复苏提升旁观者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因素》文中指出

安丽婷[8](2020)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应用心肺复苏术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6年9月—2019年5月我院院前急救的62例心脏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各种因素对治疗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62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治疗,生存11.29%,成功17.74%,有效32.26%,无效38.71%;心血管疾病生存率8.33%明显低于非心血管疾病,实施初期电除颤生存率20.93%显着高于未实施,心肺复苏时间<5 min生存率30.00%明显提高,人工气道插管生存率28.21%显着高于未插管(P <0.05)。结论指导现场人员对心脏骤停患者应用早期心肺复苏治疗,规范化操作,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发挥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学科学院海岛急救医学创新单元(2019RU013),海南医学院急救与创伤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医学院急诊创伤学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南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南医学院创伤重点实验室[9](2020)在《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文中指出

李晓丹,郑康,王军红,张进军,马青变[10](2020)在《北京地区急救人员对电话指导心肺复苏认识和实践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急救中心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对电话指导心肺复苏(telephone-assiste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CPR)的知晓率及实施率,分析目前我国应用T-CPR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普及T-CPR的具体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12个120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共245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方式统计其对T-CPR的知晓率和实施情况。结果①急救人员T-CPR的知晓率:北京市120急救人员T-CPR的知晓率为78.40%,其中调度员的知晓率为87.50%;②急救人员T-CPR实施率:在实际工作中,44.79%的急救人员经常或总是通过电话判断患者心脏骤停事件,43.75%的急救人员经常或总是指导旁观者心肺复苏(CPR);③旁观者CPR实施率:33.76%的急救人员认为经电话指导的旁观者CPR实施率<5%,38.22%的急救人员认为旁观者持续胸外按压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的比率<5%;④急救人员实施T-CPR的困难环节:急救人员认为安抚呼救者情绪(45.86%)、解除旁观者对CPR的顾虑(43.31%)、鼓励持续按压(39.49%)是T-CPR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三个环节。结论北京市急救人员实施T-CPR过程中存在多个问题,急救人员T-CPR知晓率较低、T-CPR实施率低,旁观者CPR实施率低,实施存在多个困难环节,因此,需要针对各个环节寻找改善方式,普及和规范T-CPR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二、心脏骤停急救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脏骤停急救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急性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2 效果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复苏效率比较
    2.2 复苏前及复苏24h两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水平及排尿量比较
    2.3 复苏前及复苏24h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成人心肺复苏最新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OVID-19疫情背景下的心肺复苏
2 早期预防
3 基础生命支持
    3.1 早期识别心脏骤停,尽早启动心肺复苏
    3.2 现场复苏与转运
    3.3 新兴技术的应用
        3.3.1 智能手机/手表
        3.3.2 视频通信
        3.3.3 人工智能
        3.3.4 无人机
    3.4 实时反馈技术的应用
4 高级生命支持
    4.1 气道管理
    4.2 体外心肺复苏术
    4.3 其他
5 复苏后治疗
6 结语

(3)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复苏前心脏骤停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鉴别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临界值:
    2.3 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多因素分析:
    2.4 心肺复苏抢救成功者预后情况:
3 讨论

(5)电针针刺百会、内关对心源性心脏骤停复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心脏骤停的认识
        一、 心脏骤停的原因
        二、 心脏骤停的病理
        三、 心脏骤停的治疗
        四、 心肺复苏的机制
        五、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
    第二节 中医学对心脏骤停的认识
        一、 中医病因
        二、 中医病机
        三、 中医治疗进展
    第三节 针灸对心脏骤停的救治
        一、 针刺的种类
        二、 穴位选择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研究方案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选择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法
    第三节 记录及观察指标
        一、 一般资料情况
        二、 复苏过程情况
        三、 ROSC后情况
        四、 结局情况
    第四节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一、 数据库建立及管理
        二、 统计学分析
    第五节 不良事件记录及处理
        一、 皮下瘀血
        二、 断针
        三、 感染
    第六节 研究流程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一般资料分析
    第二节 针刺对心脏骤停复苏的影响
        一、 自主循环恢复情况比较
        二、 自主循环恢复用时比较
        三、 两组ROSC患者肾上腺素用量比较
        四、 两组ROSC患者意识恢复情况比较
        五、 呼吸恢复情况比较
        六、 急危重症评分
        七、 相关检验指标
        八、 生存率及生存时间比较
    第三节 讨论
        一、 电针针刺救对心脏骤停救治的影响
        二、 电针救治CA的中医机制讨论
        三、 针灸救治CA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讨论
        四、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对电话指导心肺复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2.2 MPDS对急救人员TCPR认知度的影响
    2.3 MPDS对急救人员实施TCPR的影响
    2.4 急救人员对MPDS的评价
3 讨论

(8)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应用心肺复苏术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不同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
3 讨论

四、心脏骤停急救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急性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王屹,宋科,刘亚杰,董慧君.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2(01)
  •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成人心肺复苏最新研究进展[J]. 姚鹏,王智渊,唐颂龄,马雯,周法庭,向昕杰,曹钰. 华西医学, 2021
  • [3]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林玉冲. 临床医学, 2021(10)
  • [4]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协同治理研究[J]. 陈小燕,周梅芳.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1(04)
  • [5]电针针刺百会、内关对心源性心脏骤停复苏的影响[D]. 黄建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6]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对电话指导心肺复苏的影响[J]. 郑康,李晓丹,王军红,张华,张进军,马青变. 中国急救医学, 2021(04)
  • [7]调度员指导的心肺复苏提升旁观者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因素[J]. 潘纯,史小丹,周振祥,林岐,董雪洁,张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01)
  • [8]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应用心肺复苏术的效果[J]. 安丽婷.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9)
  • [9]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学科学院海岛急救医学创新单元(2019RU013),海南医学院急救与创伤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医学院急诊创伤学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南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南医学院创伤重点实验室.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08)
  • [10]北京地区急救人员对电话指导心肺复苏认识和实践的调查研究[J]. 李晓丹,郑康,王军红,张进军,马青变. 中国急救医学, 2020(08)

标签:;  ;  ;  

心脏骤停紧急计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