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级碳酸钙的制备

纳米级碳酸钙的制备

一、纳米级碳酸钙的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周惠[1](2021)在《脲酶驱动不同晶型碳酸钙微纳米颗粒的制备》文中提出巴氏芽孢杆菌(Sporosarcina pasteurii)是自然界中产脲酶能力较高的微生物,可分解尿素产生碳酸根,与环境中钙离子反应生成CaCO3沉淀,这项技术已经被广泛应运于岩土工程领域,如生物水泥、建筑物和文物的修复、砂土的固化等。虽然目前对于这种方法的工程应用研究有很多,但是利用脲酶水解尿素制备微纳米CaCO3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通过研究S.pasteurii的菌体生长特性和所产脲酶的酶学性质,利用脲酶来制备不同晶形碳酸钙微纳米颗粒,为碳酸钙微纳米颗粒的制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首先,利用5 L发酵罐探究了发酵方式和发酵条件对S.pasteurii的影响。发酵24 h,批式补料发酵菌体浓度达到了批式发酵菌体浓度的2.2倍,脲酶活性达到了1.7倍。探究温度和通气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发现,S.pasteurii的最适温度是30℃,提高通气量可以促进菌体的生长。利用廉价原料玉米浆干粉和糖蜜,采用正交试验优化S.pasteurii的培养基,得到最优水平为:玉米浆干粉为5 g/L,糖蜜为5 g/L,尿素为15 g/L,硫酸铵为10 g/L。最优组合培养S.pasteurii的脲酶活性为1.67±0.02 mmol/L/min,并通过实验得到验证。优化后的培养基与文献报道中的培养基进行成本比对,优化培养基成本仅有898元/吨,这有利于S.pasteurii在工程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其次,对脲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考察温度、pH、金属离子对其产生的影响。脲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7。热稳定性的研究表明,20℃下保存的脲酶活性与在4℃条件下保持的脲酶活性表现一致。而在高温条件50℃下,脲酶的稳定性表现较差。对脲酶在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探究,发现pH为8和9的时候,脲酶酸碱稳定性较好,pH为10的时候稳定性较差。金属离子Ca2+、Fe2+、Ni2+、Mg2+、Cu2+均对脲酶活性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Ca2+对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弱,Cu2+对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后,利用S.pasteurii产生的脲酶水解尿素,与氯化钙反应获得碳酸钙晶体,不同形式的脲酶溶液对碳酸钙晶型有显着影响。用发酵液上清液中的脲酶催化,可以获得由纳米级球霰石自组装成的介孔空心微米纯球霰石;用菌体中的脲酶催化可获得100%的方解石。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细胞破碎后的粗脲酶溶液获得的椭圆形碳酸钙受到富含羟基物质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反应物加入顺序、温度、脲酶活性和反应物浓度对球霰石的影响。与化学法(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获得的CaCO3相比较,脲酶催化获得的纯球霰石在水溶液中可保存较长时间(7天)。利用脲酶分解尿素得到的OH-、CO32-,之后与FeCl2和Ca Cl2反应成功获得磁性复合球霰石,这对于碳酸钙作药物载体通过体外磁场操控到达特定部位的研究有很大意义。

黄富宁[2](2021)在《碳酸钙的形貌可控制备及其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Pickering乳液是由微/纳米级的固体颗粒代替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液-液界面上稳定乳液的体系。由碳酸钙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具有无毒环保、稳定性高、分散性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新材料制备、食品、化妆品及药物缓释等领域。因此,本文主要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碳酸钙,用其作为稳定剂制备Pickering乳液,乳液稳定时间长,分散性能好。首先,以碳酸钠和氯化钙为原料,通过添加助剂、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制备出不同形貌的碳酸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碳酸钙的形貌和粒径,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碳酸钙的晶型结构,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碳酸钙的官能团,用Zeta电位仪测定碳酸钙的表面电荷。结果表明:方形、棒形和球形碳酸钙分别属于方解石、文石和球霰石,而花形碳酸钙则由方解石和球霰石组成。除了方形碳酸钙带负电,其它形貌碳酸钙带正电。其次,用不同形貌的碳酸钙作为稳定剂制备Pickering乳液,通过稀释的方法推断Pickering乳液的类型。并讨论油/水比以及颗粒的形貌、浓度和粒径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Pickering乳液的液滴的大小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由碳酸钙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是O/W型,方形和球形碳酸钙在界面呈单颗粒层吸附,棒形和花形碳酸钙在界面呈多颗粒层吸附;随着油/水比和粒径的增加,Pickering乳液的液滴变大,稳定性降低;而随着浓度的增加,液滴逐渐变小,稳定性增加。由带相反电荷的碳酸钙颗粒混合作为稳定剂制备Pickering乳液,液滴优先吸附带正电荷的颗粒;当粒径不同的碳酸钙颗粒混合作为稳定剂制备Pickering乳液,液滴优先吸附粒径较小的颗粒。最后,以不同带电性的碳酸钙颗粒与带正电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共同作为稳定剂制备了O/W型的Pickering乳液。通过表面张力仪检测颗粒对CTAB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用接触角仪和Zeta电位仪检测颗粒在不同浓度CTAB溶液中的表面润湿性和电荷。最后,Pickering乳液的电荷和稳定性分别通过Zeta电位仪测量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CTAB的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时,棒形碳酸钙颗粒表面的润湿性和电荷几乎不变,而方形碳酸钙颗粒表面的疏水性随CTA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颗粒的Zeta电位先被中和,再随CTAB浓度增大,颗粒的添加使得CTAB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由相同电性的棒形碳酸钙颗粒和CTAB共同制备的Pickering乳液,油/水界面优先吸附CTAB再吸附颗粒,共同降低界面张力稳定乳液。由相反电性的方形碳酸钙颗粒和CTAB共同制备的Pickering乳液,CTAB优先静电吸附在颗粒表面,使得颗粒原位疏水化,然后油/水界面吸附活化的颗粒稳定乳液。

高宇[3](2021)在《废弃线缆绝缘料交联聚乙烯制备护墙板的再利用工艺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是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面向‘一带一路’电线电缆绿色设计平台建设”子项目,废弃线缆绝缘料(XLPE)交联聚乙烯的回收与利用。废弃交联聚乙烯,交联过程中由线形转化为体形,三维网络结构较为稳定,受热不熔,且难溶于溶剂的热固性材料。当前的研究拟采用机械粉碎成粉末填充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制备成板材,探究其作为环保护墙板的可能性。论文第二章探索XLPE填充HDPE制备板材的最佳配方,第三章与第四章分别采用有机蒙脱土、纳米碳酸钙粒子增强XLPE填充HDPE复合材料,测试其力学性能与摩擦磨损性能。具体方案与结论如下:将废弃XLPE放入烘箱软化后剪切成粒度不大于5 mm3碎粒,通过粉碎机将其粉碎为100μm3~150μm3的微粒,经转矩流变仪及微型注塑机将不同配方XLPE与HDPE熔融混炼及注塑成实验用的试样若干。对XLPE填充HDPE复合材料的FTIR、拉伸性能、缺口冲击性能、弯曲性能、硬度、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测试,用SEM观察断面形貌。实验结果如下:填充6%XLPE的HDPE复合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缺口冲击强度比纯HDPE提高了25.6%、比磨损率为15.13×10-7mm3/N·m,相较于纯HDPE降低了10.10%。后续研究以此将配方为基体作更一步探究。用上一章的制备方法,按不同比例有机蒙脱土(OMMT)添加6%XLPE与HDPE混合料中,制成不同实验所需的标准样条,测试OMMT的添加对6%XLPE/HDP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硬度、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论表明:4%的OMMT添加量可以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比未添加OMMT的6%XLPE/HDPE复合材料提高了47.95%。断裂伸长率也提高了64.98%,添加OMMT对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影响较大,当蒙脱土在复合材料中占比为8%时,摩擦因数为0.213,比6%XLPE/HDPE增加了18.33%,当OMMT含量为2%时,比磨损率为11.83×10-8mm3/(N·m),相较于未添加OMMT的降低了10%。优先选择4%的蒙脱土含量配方。由于添加蒙脱土的6%XLPE/HDPE复合材料缺口冲击强度下降,选择添加纳米碳酸钙粒子进行增韧增强。选取3%、5%、7%、10%比例的纳米碳酸钙粒子添加到6%XLPE/HDPE复合材料中,实验证明,7%Nano-Ca CO3/6%XLPE/HDPE配方的复合材料性能较好。其断裂伸长率对比未添加纳米碳酸钙的材料提高了42.51%、弯曲强度提高了19%、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18.3%、比纯HDPE的试样(24.6 k J/m2)提高了44.3%。适量的纳米粒子对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Nano-Ca CO3粒子的添加可以降低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其中添加7%Nano-Ca CO3时相比6%XLPE/HDPE基体分别降低了9.7%、74.5%。综上所述,选择7%Nano-Ca CO3/6%XLPE/HDPE的复合材料作为护墙板最优实验方案。

陈磊[4](2020)在《生物基材料制备纳米碳酸钙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纳米碳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填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无毒无害的纳米碳酸钙由于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可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作为补钙剂,满足广大缺钙人群的补钙需求。本论文选用安全无毒,来源广泛的生物基材料鸡蛋壳和毛蛤壳作为绿色钙源,采用超重力碳化法在实验室中制备出了纳米碳酸钙,考察了碳化工艺中Ca(OH)2悬浊液初始浓度、气液比、碳化温度、超重力水平、CO2浓度以及钙源对纳米碳酸钙晶体形貌和粒径的影响,探究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于煅烧产物氧化钙(CaO)活性的影响,并对纳米碳酸钙中钙的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进行了 X射线荧光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热重、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粒度分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分析表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对鸡蛋壳和毛蛤壳进行了热重分析,根据热重曲线确定最低的煅烧温度为800℃,煅烧温度和时间都会影响煅烧产物CaO的活性,轻烧或过烧会降低产物CaO的活性,本实验确定鸡蛋壳的最佳煅烧条件为800℃,2.5 h,毛蛤壳的最佳煅烧条件为900℃,2h。通过热重分析对鸡蛋壳、毛蛤壳、石灰石和纳米碳酸钙中的碳酸钙煅烧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最容易分解。(2)消化产物氢氧化钙(Ca(OH)2)的活性会影响最终碳酸钙的晶型和粒径大小,首先以鸡蛋壳为钙源,探究了消化过程中水的初始温度、消化时间和CaO活性对于Ca(OH)2活性的影响,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鸡蛋壳900℃煅烧2.5 h得到的CaO、温度90℃、时间1 h为最佳消化条件。碳化结果表明,Ca(OH)2初始浓度为6.8 wt.%,气液比为2,温度为22℃,超重力水平为490.55,CO2浓度为100 vol.%时,制备出的纳米碳酸钙平均粒径较小,粒径范围为50~70 nm,分布较窄,形貌主要为立方体。在最佳的碳化条件下,以毛蛤壳为钙源制备出了平均粒径大小为69 nm、形貌主要为立方体形的纳米碳酸钙。所制备的纳米碳酸钙中的重金属含量很低,符合国家食品级碳酸钙的标准。(3)本论文对自制的平均粒径为112nm的碳酸钙、市售微米级碳酸钙和钙尔奇D钙片(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碳酸钙中钙的溶出度高于市售的微米级碳酸钙和市售碳酸钙钙片,且粒度越小,碳酸钙中钙的溶出度越高,用作补钙剂在人体中的生物利用度也越高。

冯静[5](2019)在《纳米材料的仿生合成及其抗肿瘤药物控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恶性肿瘤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恶性肿瘤分子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导致了它成为人们研究恶性肿瘤的障碍。现如今,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但是它们存在副作用大,靶向性低,复发率高等缺点。由此为了克服以上疗法产生的不足,我们合成了一种具有靶向的药物输送体系。它可以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以持续可控的的方式特异性释放药物于肿瘤细胞周围,有效的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无机纳米材料的仿生合成成为纳米材料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论文中采用水浴法和界面法合成了无机纳米材料,方法简单,原料价格低廉。其常被用于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光学,电学方面,近年来发现无机纳米材料也可以被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药物载体方面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中我们以花粉为有机基质可控的合成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硫化锌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的碳酸钙。并研究了它们作为药物载体的负载及可控释放性能及它们对肿瘤细胞的活性研究。本论文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利用荷花粉的溶出物作为有机基质,采用水浴法合成了具有类球状的单晶硫化锌纳米材料,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对硫化锌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硫化锌纳米材料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pH敏感性好,具有大量介孔,这些优良的性质都有益于硫化锌对盐酸阿霉素的负载。其药物负载率达到了56.87%,负载量是0.014mg/mg。盐酸阿霉素缓慢释放结果表明,实验所合成的硫化锌具有很好的pH敏感性,在pH=5的情况下释放盐酸阿霉素的速率是最快的,在pH=7的情况下释放盐酸阿霉素的速率是最慢的,这一结果为细胞活性实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证据。利用有机相-无机相的液-液界面法合成了具有立方结构和三角柱状结构的碳酸钙纳米材料,本实验采用碳酸二甲酯作为碳源,新制备的氢氧化钙作为钙源,在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钙的相界面上合成了碳酸钙纳米材料,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对碳酸钙纳米材料的性质做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实验合成的碳酸钙纳米材料形貌均匀粒径均一,表面粗糙,碳酸钙纳米材料对盐酸阿霉素的负载率达到了94.5%,负载量为0.095mg/mg,药物控释结果表明,碳酸钙纳米材料具有很好的pH敏感性,在pH=5的条件下能够持续的释放盐酸阿霉素,在pH=7.4的情况下几乎不释放盐酸阿霉素,这样的特性可以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利用水浴法合成的硫化锌,以吲哚菁绿作为光敏试剂,以盐酸阿霉素为抗肿瘤药物,将吲哚菁绿和盐酸阿霉素以静电吸附的方式同时负载到硫化锌上,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对双重负载体系的性质做了表征,测试结果证明双重负载体系形貌均匀,粒径均一。药物控释结果表明,我们利用808nm近红外激光照射样品,可以检测到经过激光照射的样品释放盐酸阿霉素的速率更快。这证明了双重负载体系对近红外光具有一定的响应。细胞活性研究证明,样品经过808nm红外激光照射的对癌细胞的抑制率更高,其盐酸阿霉素的用量也更少。这进一步说明808nm红外激光照射促进了盐酸阿霉素的释放。

马明明[6](2019)在《多级孔/小尺寸SAPO-34的制备及其催化甲醇制烯烃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醇制烯烃(MTO)技术被认为是当前最为有效的生产低碳烯烃的非石油化工路线。小孔沸石分子筛SAPO-34在催化MTO反应中表现出特殊的活性使得其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在MTO反应过程中,SAPO-34的微孔结构又很容易被积碳类物质阻塞进而缩短它的催化寿命。为了解决传统SAPO-34易失活的问题,对SAPO-34进行改性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从合成小尺寸和多级孔结构两个方面对传统SAPO-34进行改性,以提高MTO反应催化寿命及低碳烯烃选择性。(1)采用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luronic F127抑制晶体生长的策略控制合成了小尺寸SAPO-34。通过XRD、SEM、NH3-TPD、29Si、27Al固体核磁等表征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luronic F127的引入有效的减小了SAPO-34晶体尺寸,增大了比表面积,调节了酸性。该方法制备的SAPO-34具有出色的MTO催化性能。在使用不同模板剂合成的SAPO-34分子筛体系中,F127同样起到了控制晶体尺寸大小的作用。以此证明F127对减小SAPO-34晶体尺寸具有普适性。(2)采用纳米级碳酸钙作为介孔模板剂,以拟薄水铝石/白炭黑,异丙醇铝/正硅酸乙酯分别为铝源、硅源,三乙胺为结构导向剂,成功的控制合成出多级孔SAPO-34。XRD、SEM、NH3-TPD等测试结果确认制备了具有多级孔结构的较好结晶度的SAPO-34。MTO反应测试结果发现多级孔SAPO-34相比于未改性的SAPO-34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活性。此外,通过对测试结果分析可知,纳米级碳酸钙的加入对SAPO-34多级孔结构的形成具有普适性。本论文为合成具有良好MTO催化性能的SAPO-34催化剂提供了一种绿色、经济、便捷的方法,并有望用于其它高性能分子筛的制备。

杨雷,邓金营,邓长征,黄含丽[7](2019)在《纳米碳酸钙的合成、表面改性以及应用》文中认为纳米碳酸钙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超细粉体材料,在力学、光学、电学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工产品,纳米碳酸钙无毒、白度高、价格便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墨、涂料等工业部门,起到扩容、增白、补强、增韧性和降低成本等多种作用。本文综述了碳酸钙的制备方法、改性工艺和在塑料、橡胶、油墨、涂料等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我国的碳酸钙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多在市场的中低端,需要大量研发、生产高端改性纳米碳酸钙产品,并且将这种碳酸钙在高分子材料中进行应用。

石闯[8](2016)在《利用电石渣制备超细活性碳酸钙的技术与机理》文中研究表明电石渣是电石制备乙炔气体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其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我国电石渣年产量巨大,且不易于处理,往往就地堆放或填埋,不仅浪费土地,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本论文根据山西某厂电石渣原料的实际成分,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及优化方法制备出超细活性碳酸钙产品,不仅能获得经济效益,而且提供了处理大量囤积的电石渣的合理方式,缓解了环境压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探究对电石渣原料的预处理方式及最优工艺条件,以去除氧化铁等氧化物杂质,并高效地将电石渣中的钙转化为Ca2+形式存在。最终确定的浸取最佳工艺条件为:Ca(OH)2的初始配制浓度1mol/L,反应温度20℃,搅拌速率200r/min,反应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可以有效除去杂质,浸取后Ca2+转化率达到80%。2)采用气-液间歇碳化法利用电石渣制备轻质碳酸钙。通过控制不同工艺参数和反应条件,总结出最较优的制备方式和制备工艺。最优工艺参数为Ca(OH)2配制浓度为1mol/L,反应温度20℃,二氧化碳体积浓度25%,流速1.5L/min,反应液pH降为7停止反应。最优参数下制得的产品颗粒呈立方板状,d50=6.30μm,d90=14.18μm,比表面积为0.75m2/g。产品白度达95左右,碳酸钙纯度98.4%,以上结果均达到HG/T2226-2000优等品的指标要求。3)进一步优化产品的微观形貌,最终选定聚丙烯酸钠为实验的最优外加剂,最优添加量为2%。在此优化工艺下,制备出产品的粒度测试结果为d50=3.22μm,d90=6.46μm,比表面积1.28m2/g。在电镜下清晰地观察到大量粒度在10100nm的纳米级碳酸钙颗粒,它们除了少量单独存在以外,一部分附着在大颗粒表面形成微米级团聚体,还有一部分以相互团聚的形式存在。从机理上分析,碱性条件下,体系中的聚丙烯酸钠主要以RCOO—基团的形式包裹在生成的颗粒表面,其分子呈链状伸展,不同颗粒表面附着的链状外加剂分子远端相互排斥,降低了晶粒的表面能,在体系中起到空间位阻作用,阻碍颗粒间的团聚和继续长大,达到很好的分散效果,使得成核速率大于晶核生长速率;体系析出的新的晶核可以持续分散,各自均匀生长,颗粒在各个方向的生长速率相同,最终使颗粒成为球型。

沈家源[9](2012)在《复合碳酸钙的高温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重质碳酸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作为填料已在塑料、造纸、橡胶、涂料等行业广泛应用。由于重质碳酸钙在粉碎过程中会沿晶体解理面破裂,导致其表面形成平整的解理面及尖锐的棱角,而平整的解理面将使重质碳酸钙与高聚物基体的结合力变差,尖锐的棱角在使用过程中会成为应力集中点,引发裂纹导致复合材料失效。因此对重质碳酸钙表面进行包覆修饰,使平整的解理面变得粗糙,钝化了尖锐的棱角,制备出具有高附加值的复合碳酸钙是非常有必要的。本实验研究采用间歇鼓泡搅拌碳化法高温制备复合碳酸钙,其中重质碳酸钙的填加量及填加时间、氢氧化钙浓度、搅拌强度等工艺条件是复合碳酸钙表面形貌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实验过程中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高温碳化下添加合适的晶型导向剂,分别制得了 50~80nm的球状纳米碳酸钙、宽为50nm左右且长径比大约为3的棒状纳米碳酸钙、宽为30nm左右且长径比大约为9的针状纳米碳酸钙对重质碳酸钙表面进行包覆修饰,实现了高温纳米化包覆修饰的重质碳酸钙——复合碳酸钙。通过各种分析表征,发现复合碳酸钙物相为稳定的方解石型,其比表面积、白度和吸油值均高于重质碳酸钙,其表面分维值也高于重质碳酸钙,表明包覆修饰后的颗粒表面粗糙度变大,颗粒结构变松散,分散能力增强。超声波法检验复合碳酸钙表面包覆层与重质碳酸钙间的结合强度,发现两者结合紧密且长为一体,为化学键合;对复合碳酸钙碳化包覆修饰过程取样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存在非均匀形核和均匀形核两种机制。复合碳酸钙填充于PP中制备PP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碳酸钙能明显改善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现对聚合物材料的增韧,可降低制品成本,预期在塑料、橡胶、涂料、造纸等行业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宋丽英,胡晓湘,胡庆福[10](2010)在《中国纳米级碳酸钙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中国纳米级碳酸钙的生产现状,即:中国纳米级碳酸钙生产企业有30余家,年产量达75万t以上,生产方法有10余种,产品晶型和形貌有纺锤形、针形、球形、连锁形、片形等;中国生产纳米级碳酸钙具有石灰石资源丰富、质优价廉,能源较丰富并靠近石灰石产区,以及具有约80 a生产经验,并且研发人力、物力强,成果较丰富等优势,为纳米级碳酸钙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中国纳米级碳酸钙企业仍存在生产规模小、工艺与设备较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种单一、经济效益差等不足。提出了中国纳米级碳酸钙工业发展建议,即:必须走功能化之路,选用节能碳化工艺及设备,选择适当的建设规模,建立较为完善的分析检测装置等。

二、纳米级碳酸钙的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米级碳酸钙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脲酶驱动不同晶型碳酸钙微纳米颗粒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碳酸钙分类
        1.1.1 根据粒径大小分类
        1.1.2 根据空间构型分类
        1.1.3 根据晶体形状分类
    1.2 碳酸钙结晶理论
        1.2.1 晶体结晶理论
        1.2.2 碳酸钙结晶理论
    1.3 微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3.3 生物法
    1.4 影响碳酸钙晶型和大小的试验因素
        1.4.1 反应物浓度
        1.4.2 温度
        1.4.3 pH
        1.4.4 添加剂
    1.5 微纳米碳酸钙的应用
        1.5.1 医药领域的应用
        1.5.2 工业领域的应用
        1.5.3 其他领域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Sporosarcina pasteurii的培养及培养基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2.4 培养基的组成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菌培养方法
        2.3.2 发酵罐实验
        2.3.3 生物量的测定
        2.3.4 酶活性的测定
        2.3.5 培养基优化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培养基的优化结果
        2.4.2 发酵方式对S.pasteurii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2.4.3 发酵条件对S.pasteurii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2.5 小结
3 脲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微生物的培养
        3.3.2 粗脲酶的提取
        3.3.3 脲酶动力学探究
        3.3.4 温度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3.3.5 pH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3.3.6 脲酶热稳定性的测定
        3.3.7 脲酶碱稳定性测定
        3.3.8 金属离子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脲酶的酶动力学探究
        3.4.2 脲酶的最适温度
        3.4.3 脲酶的热稳定性
        3.4.4 脲酶的最适pH
        3.4.5 脲酶的碱性稳定性
        3.4.6 金属离子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3.5 小结
4 脲酶驱动碳酸钙微纳米颗粒的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微生物的培养
        4.3.2 不同脲酶处理液
        4.3.3 CaCO_3沉淀的制备
        4.3.4 磁性复合球霰石的制备
        4.3.5 蛋白含量的测定
        4.3.6 比活性的测定
        4.3.7 扫描电镜(SEM)分析
        4.3.8 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
        4.3.9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不同脲酶催化体系制备碳酸钙晶体
        4.4.2 影响碳酸钙形态的因素探究
        4.4.3 球霰石稳定性的探究
        4.4.4 磁性复合球霰石的制备
    4.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碳酸钙的形貌可控制备及其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碳酸钙的概述
        1.2.1 碳酸钙的晶型
        1.2.2 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1.2.3 碳酸钙的应用
        1.2.4 碳酸钙的发展前景
    1.3 Pickering乳液的概述
        1.3.1 Pickering乳液的类型
        1.3.2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理和失稳机理
        1.3.3 影响Pickering乳液稳定的因素
        1.3.4 Pickering乳液的应用
        1.3.5 Pickering乳液的发展前景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2 碳酸钙的形貌可控制备
    2.1 概述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不同形貌碳酸钙的制备
        2.2.3 碳酸钙的表征
        2.2.4 碳酸钙微粒带电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形貌的碳酸钙
        2.3.2 不同粒径的碳酸钙
        2.3.3 碳酸钙的带电性能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形貌碳酸钙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性能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不同形貌碳酸钙的Pickering乳液制备
        3.2.3 颗粒相变影响Pickering乳液稳定的研究
        3.2.4 多组分颗粒混合的Pickering乳液制备
        3.2.5 Pickering乳液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形貌碳酸钙制备的Pickering乳液
        3.3.2 颗粒相变对Pickering乳液的影响
        3.3.3 多组分颗粒制备的Pickering乳液
    3.4 本章小结
4 碳酸钙和CTAB协同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性能研究
    4.1 概述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不同表面活性剂与不同形貌碳酸钙的Pickering乳液制备
        4.2.3 颗粒润湿性的测定
        4.2.4 CTAB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4.2.5 颗粒Zeta电位的测定
        4.2.6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和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表面活性剂与不同形貌碳酸钙共同制备的Pickering乳液
        4.3.2 颗粒在CTAB溶液中的润湿性
        4.3.3 颗粒对CTAB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4.3.4 碳酸钙的Zeta电位
        4.3.5 CTAB与棒形碳酸钙颗粒制备的Pickering乳液
        4.3.6 CTAB与方形碳酸钙颗粒制备的Pickering乳液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废弃线缆绝缘料交联聚乙烯制备护墙板的再利用工艺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交联聚乙烯回收利用方法
        §1.2.1 固相剪切碾磨回收法
        §1.2.2 粉末化填料回收法
        §1.2.3 热剪切塑化回收法
        §1.2.4 超临界流体处理回收法
        §1.2.5 超声辅助挤出回收技术
    §1.3 蒙脱土、纳米碳酸钙增强材料性能研究
        §1.3.1 蒙脱土增强性能研究
        §1.3.2 纳米碳酸钙增强材料性能研究
    §1.4 高密度聚乙烯改性研究
        §1.4.1 纤维增强HDPE
        §1.4.2 无机粒子增强及与弹性体协同增强HDPE
    §1.5 本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1.5.1 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废弃XLPE/HDPE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3 实验技术路线
        §2.2.4 实验过程
        §2.2.5 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废弃XLPE与 HDPE红外光谱分析
        §2.3.2 拉伸性能分析
        §2.3.3 弯曲性能分析
        §2.3.4 缺口冲击性能
        §2.3.5 填料含量对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
        §2.3.6 摩擦磨损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含量蒙脱土(OMMT)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2.3 实验技术路线
        §3.2.4 实验过程
        §3.2.5 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拉伸性能分析
        §3.3.2 弯曲性能分析
        §3.3.3 缺口冲击性能分析
        §3.3.4 硬度分析
        §3.3.5 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含量纳米碳酸钙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4.2.3 实验过程
        §4.2.4 实验技术路线
        §4.2.5 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拉伸性能分析
        §4.3.2 弯曲性能分析
        §4.3.3 缺口冲击性能
        §4.3.4 硬度分析
        §4.3.5 摩擦磨损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4)生物基材料制备纳米碳酸钙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生物基材料蛋壳和贝壳概述
        1.1.1 蛋壳和贝壳的来源和危害
        1.1.2 蛋壳和贝壳的构成和化学成分
        1.1.3 蛋壳和贝壳的综合利用
    1.2 碳酸钙概述
        1.2.1 碳酸钙理化性质
        1.2.2 碳酸钙分类
    1.3 纳米碳酸钙概述
        1.3.1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1.3.2 纳米碳酸钙作为钙补充剂的研究
    1.4 生物基碳酸钙研究现状
        1.4.1 蛋壳制备生物基碳酸钙的研究现状
        1.4.2 贝壳制备生物基碳酸钙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超重力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2.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2.3 分析与表征
        2.3.1 元素分析
        2.3.2 TG分析
        2.3.3 XRD衍射分析
        2.3.4 FT-IR分析
        2.3.5 SEM分析
        2.3.6 TEM分析
        2.3.7 粒度分析
        2.3.8 BET分析
        2.3.9 Ca(OH)_2悬浊液初始浓度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鸡蛋壳和毛蛤壳中元素分析
        2.4.2 碳酸钙分解动力学研究
        2.4.3 煅烧条件对于产物氧化钙外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
        2.4.4 不同消化条件对Ca(OH)_2活性的影响
        2.4.5 Ca(OH)_2初始浓度的影响
        2.4.6 气液比的影响
        2.4.7 超重力水平的影响
        2.4.8 温度的影响
        2.4.9 CO_2浓度的影响
        2.4.10 钙源的影响
        2.4.11 产品重金属含量分析
        2.4.12 不同粒度碳酸钙分解动力学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碳酸钙作为钙剂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3.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3.3 分析与表征
        3.3.1 元素分析
        3.3.2 扫描电镜分析
        3.3.3 比表面积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样品纯度分析
        3.4.2 样品扫描电镜表征
        3.4.3 比表面积表征
        3.4.4 钙的溶出度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5)纳米材料的仿生合成及其抗肿瘤药物控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矿物、生物矿化和仿生合成
        1.1.1 生物矿物
        1.1.2 生物矿化
        1.1.3 仿生合成
    1.2 药物控释体系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3 花粉在无机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选题背景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类球状硫化锌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和表征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样品的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测试结果分析
        2.3.2 类球状硫化锌的HR-TEM结果表征
        2.3.3 类球状硫化锌的X射线粉末衍射(XRD)测试结果表征
        2.3.4 类球状硫化锌的固体红外(FT-IR)的测试结果表征
        2.3.5 类球状硫化锌的酸性敏感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的测试(ICP-MS)
        2.3.6 类球状硫化锌的BET-BJH测试结果表征
        2.3.7 类球状硫化锌在药物吸附及控释上面的性能研究
        2.3.8 类球状硫化锌负载体系的激光共聚焦(CLSM)测试
        2.3.9 类球状硫化锌负载体系的细胞活性(MTT)研究
        2.3.10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细胞中的锌离子含量
        2.3.11 流式细胞(FCM)的测试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酸钙作为药物载体的合成、表征及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和表征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碳酸钙的FE-SEM分析
        3.3.2 立方状碳酸钙的高倍透射电镜(HR-TEM)测试与表征
        3.3.3 立方状碳酸钙的X射线粉XRD分析与表征
        3.3.4 立方状碳酸钙的固体红外(FT-IR)的测试结果表征
        3.3.5 碳酸钙的Zeta Potential的分析
        3.3.6 碳酸钙在药物吸附和控释上面的研究
    3.4 实验合成特殊形貌碳酸钙的结晶机理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负载有ICG和DOX的硫化锌纳米粒子用于抑制癌细胞活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药品
        4.2.3 实验方法和表征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负载体系的场发射电镜(FE-SEM)测试结果分析
        4.3.2 ZnS-DOX-ICG在药物吸附及控释上面的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多级孔/小尺寸SAPO-34的制备及其催化甲醇制烯烃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甲醇制烯烃概述
        1.2.1 甲醇制烯烃发展概述
        1.2.2 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
        1.2.3 积碳对甲醇制烯烃反应的影响
    1.3 甲醇制烯烃反应催化剂
        1.3.1 ZSM-5 分子筛
        1.3.2 SSZ-13 分子筛
        1.3.3 SAPO-34 分子筛
    1.4 SAPO-34 分子筛简介
    1.5 SAPO-34 分子筛的改性
        1.5.1 小尺寸SAPO-34 分子筛简介
        1.5.2 小尺寸SAPO-34 的合成方法
        1.5.3 多级孔SAPO-34 分子筛简介
        1.5.4 多级孔SAPO-34 的合成方法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催化剂的表征
        2.2.1 X射线衍射(XRD)测试
        2.2.2 N_2吸附-脱附(N_2 adsorption-desorption)性质表征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2.2.4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测试
        2.2.5 固体核磁(MAS NMR)测试
        2.2.6 X射线荧光(XRF)光谱测试
    2.3 催化剂的制备
        2.3.1 传统SAPO-34 分子筛的制备
        2.3.2 小尺寸SAPO-34 分子筛的制备
        2.3.3 多级孔SAPO-34 分子筛的制备
    2.4 催化剂的性能测试
第三章 小尺寸SAPO-34 测试结果与讨论
    3.1 引言
    3.2 SP-F系列SAPO-34 测试结果与讨论
        3.2.1 XRD分析
        3.2.2 SEM表征
        3.2.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特征分析
        3.2.4 NH_3-TPD分析
        3.2.5 ~(29)Si和~(27)Al固体核磁(~(29)Si、~(27)AlMAS NMR)分析
        3.2.6 SP-F系列SAPO-34 催化性能评价
    3.3 SP-MF系列SAPO-34 测试结果与讨论
        3.3.1 XRD分析
        3.3.2 SEM表征
        3.3.3 NH_3-TPD分析
        3.3.4 ~(29)Si固体核磁(~(29)Si MAS NMR)分析
        3.3.5 SP-MF系列SAPO-34 催化性能评价
    3.4 SP-P/SP-C系列SAPO-34 测试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级孔SAPO-34 测试结果与讨论
    4.1 引言
    4.2 拟薄水铝石/白炭黑系列SAPO-34 测试结果与讨论
        4.2.1 XRD分析
        4.2.2 SEM表征
        4.2.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特征分析
        4.2.4 NH_3-TPD分析
        4.2.5 拟薄水铝石/白炭黑系列SAPO-34 催化性能评价
    4.3 异丙醇铝/正硅酸乙酯系列SAPO-34 测试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纳米碳酸钙的合成、表面改性以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工艺
    2.1 复分解法
    2.2 碳化法
3 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工艺
    3.1 干法表面改性工艺
    3.2 湿法表面改性工艺
    3.3 干湿混合法表面改性工艺
4 纳米碳酸钙粉体应用研究
    4.1 纳米碳酸钙在塑料中的应用
    4.2 纳米碳酸钙在橡胶中的应用
    4.3 纳米碳酸钙在油墨中的应用
    4.4 纳米碳酸钙在油漆中的应用
5 结束语

(8)利用电石渣制备超细活性碳酸钙的技术与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电石渣概述
    1.2 电石渣的综合利用现状
        1.2.1 以废制废
        1.2.2 建筑材料
        1.2.3 化工产品
    1.3 电石渣的资源化问题
    1.4 碳酸钙简述
        1.4.1 碳酸钙的分类
        1.4.2 碳酸钙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
    1.5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与应用
        1.5.1 纳米碳酸钙的主要制备方法
        1.5.2 纳米碳酸钙的应用
    1.6 电石渣制备纳米碳酸钙的研究现状
    1.7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用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2.1.1 电石渣原料
        2.1.2 仪器设备
    2.2 实验原理及方法
        2.2.1 实验原理
        2.2.2 实验方法
    2.3 性能测试与分析
        2.3.1 粒度分析
        2.3.2 微观形貌分析
        2.3.3 白度测试
3 电石渣的浸取除杂工艺技术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配制浓度对浸取效率的影响
    3.3 温度对浸取效率的影响
    3.4 搅拌速率对浸取效率的影响
    3.5 反应时间对浸取效率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气-液间歇碳化法制备碳酸钙的工艺技术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Ca~(2+)配制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2.1 Ca~(2+)配制浓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4.2.2 Ca~(2+)配制浓度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4.3 反应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3.1 反应温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4.3.2 反应温度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4.4 CO_2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4.1 CO_2浓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4.4.2 CO_2浓度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4.5 CO_2流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5.1 CO_2流速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4.5.2 CO_2 流速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碳酸钙产品微观形貌的优化探究
    5.1 引言
    5.2 外加剂对产品微观形貌的影响及其机理
        5.2.1 三乙醇胺对产品微观形貌的影响
        5.2.2 聚丙烯酸钠对产品微观形貌的影响
        5.2.3 柠檬酸对产品微观形貌的影响
        5.2.4 六偏磷酸钠对产品微观形貌的影响
        5.2.5 硬脂酸钠对产品微观形貌的影响
        5.2.6 硅油对产品微观形貌的影响
        5.2.7 小结
    5.3 最优外加剂用量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5.4 碳酸钙产品的微观形貌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复合碳酸钙的高温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碳酸钙概述
        1.1.2 碳酸钙产品的分类与应用
        1.1.3 颗粒的复合设计
        1.1.4 晶型导向剂对碳酸钙晶体形貌的影响
    1.2 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与应用
        1.2.1.1 纳米碳酸钙的特性
        1.2.1.2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
        1.2.1.3 纳米碳酸钙的应用
        1.2.2 复合颗粒的研究进展
    1.3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
        1.3.2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2.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2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2.2.1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2.2.2 实验主要试剂药品
    2.3 实验工艺流程与碳化反应装置
        2.3.1 实验工艺流程图
        2.3.2 碳化反应装置图
    2.4 实验方法
        2.4.1 复合碳酸钙的制备
        2.4.2 复合碳酸钙应用性能的测试
    2.5 表征方法
        2.5.1 形貌的观察
        2.5.2 物相的测定
        2.5.3 比表面积的测定
        2.5.4 粒度分布的测定
        2.5.5 白度及吸油值的测定
        2.5.6 复合碳酸钙包覆状态检测
第三章 复合碳酸钙制备条件的研究
    3.1 引言
    3.2 重质碳酸钙和纳米碳酸钙颗粒表面形貌
    3.3 不同时间填加重质碳酸钙对复合碳酸钙表面形貌的影响
    3.4 重质碳酸钙填加量对复合碳酸钙表面形貌的影响
    3.5 氢氧化钙浓度对复合碳酸钙表面形貌的影响
    3.6 搅拌强度对复合碳酸钙表面形貌的影响
    3.7 碳化反应温度对复合碳酸钙表面形貌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晶型导向剂对高温制备复合碳酸钙的影响
    4.1 引言
    4.2 晶型导向剂种类的筛选
    4.3 晶型导向剂的添加量、添加时间对复合碳酸钙表面形貌的影响
        4.3.1 晶型导向剂的添加量对复合碳酸钙表面形貌的影响
        4.3.2 晶型导向剂添加时间对复合碳酸钙表面形貌的影响
    4.4 不同晶型导向剂制备的复合碳酸钙性能分析
        4.4.1 复合碳酸钙表面的包覆层厚度
        4.4.2 复合碳酸钙的表征
    4.5 复合碳酸钙包覆层与基体重质碳酸钙结合强度的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碳酸钙的应用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PP复合材料的制备
        5.2.1 原料及制样设备
        5.2.1.1 原料
        5.2.1.2 制样设备
        5.2.2 PP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
        5.2.3 力学性能测定试样制备
    5.3 复合碳酸钙的应用性能
        5.3.1 PP/CaCO_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5.3.2 PP/CaCO_3复合材料断口形貌分析
    5.4 复合碳酸钙增韧增强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复合碳酸钙形成机理分析
    6.1 引言
    6.2 复合碳酸钙制备碳化过程形貌分析
    6.3 复合碳酸钙制备碳化过程物相分析
    6.4 复合碳酸钙制备碳化过程pH值分析
    6.5 复合碳酸钙制备碳化过程形核机制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纳米级碳酸钙的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 [1]脲酶驱动不同晶型碳酸钙微纳米颗粒的制备[D]. 周惠.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碳酸钙的形貌可控制备及其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性能研究[D]. 黄富宁.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3]废弃线缆绝缘料交联聚乙烯制备护墙板的再利用工艺探索[D]. 高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4]生物基材料制备纳米碳酸钙工艺研究[D]. 陈磊.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5]纳米材料的仿生合成及其抗肿瘤药物控释性能研究[D]. 冯静.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6]多级孔/小尺寸SAPO-34的制备及其催化甲醇制烯烃性能[D]. 马明明. 黑龙江大学, 2019(05)
  • [7]纳米碳酸钙的合成、表面改性以及应用[J]. 杨雷,邓金营,邓长征,黄含丽. 广东化工, 2019(05)
  • [8]利用电石渣制备超细活性碳酸钙的技术与机理[D]. 石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4)
  • [9]复合碳酸钙的高温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D]. 沈家源.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
  • [10]中国纳米级碳酸钙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J]. 宋丽英,胡晓湘,胡庆福. 无机盐工业, 2010(06)

标签:;  ;  ;  ;  

纳米级碳酸钙的制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