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丹酚酸B对缺氧再复氧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庆菊[1](2021)在《基于SIRT1-NLRP3信号轴探究丹酚酸B抗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IB)能够调控心肌缺血期间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本研究以SIRT1为重点,探讨SalB调控心肌缺血期间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可能机制。同时,探讨SalB能否通过调控SIRT1-AMPK-PGC-1α信号途径介导心肌缺血期间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SalB-L组(SalB:8 mg/kg)、SalB-H组(SalB:32 mg/kg)及 SalB-H+EX 组(SalB-H+EX527:5 mg/kg)。Model组及给药组均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制备心肌缺血模型,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中SalB-L组、SalB-H组分别在术前1 h及术后12 h尾静脉注射8 mg/kg以及32 mg/kg丹酚酸B,SalB-H+EX组在手术前三天腹腔注射5 mg/kg/d的EX527,随后丹酚酸B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同SalB-H组。Sham组及Model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大鼠通过PowerLab检测心电图ST段波动。LAD结扎24 h后,麻醉大鼠,解剖收集腹主动脉血及心脏。比色法及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MB和cTnI)和炎症因子IL-1β的含量,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及TUNEL染色测定心肌组织病变及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和H9c2细胞中NLRP3和SIRT1相关蛋白及基因的表达。2.细胞实验一氧化应激诱导H9c2细胞损伤体外复制H9c2细胞氧化应激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测定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上清液LDH及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水平,分别应用DCFH-DA和JC-1探针测定细胞内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应用Western blot分析NLRP3和SIRT1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3.细胞实验—缺氧诱导H9c2细胞损伤采用物理缺氧体外复制心肌缺血模型。MTT测定细胞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LDH及炎症因子IL-1β的释放水平,DCFH-DA及JC-1探针测定细胞内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及RT-PCR分析NLRP3和SIRT1相关的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1.动物实验SalB能够显着减轻心肌缺血损伤,主要体现在降低心电图ST段抬高,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MB和cTnI)的表达,同时减轻心肌结构异常和心肌细胞凋亡(P<0.01)。此外,SalB降低炎症因子IL-1β的含量(P<0.01)及心脏组织中NLRP3、ASC及Caspase-1蛋白与基因的表达(P<0.05;P<0.01)。与Model组相比,SalB-L组和SalB-H组心脏组织中SIRT1、p-AMPK/AMPK及PGC-1α蛋白与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P<0.01)。上述丹酚酸B诱导的心肌保护作用均被SIRT1特异性抑制剂EX527所阻断。2.细胞实验—氧化应激诱导H9c2细胞损伤MTT筛选H2O2造模最适浓度及SalB最大无毒浓度。最终选择600 μM的H202作为造模浓度,SalB低中高剂量分别为5、10、20 μM。与模型组比较,SalB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提高细胞存活率,减轻细胞凋亡(P<0.01)。同时不同剂量SalB可以明显降低氧化应激诱导的LDH释放量的增加(P<0.05;P<0.01)。JC-1及DCFH-DA探针显示,SalB能够显着减轻H202诱导的细胞内ROS的增加(P<0.01)及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此外,丹酚酸B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相关的蛋白(NLRP3、Caspase-1以及ASC)表达和IL-1β的释放以及促进SIRT1-AMPK-PGC-1α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EX527阻断SalB对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抑制作用及对SIRT1、p-AMPK/AMPK和PGC-1α的表达的促进作用。3.细胞实验—缺氧诱导H9c2细胞损伤MTT结果表明,随着缺氧造模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其中缺氧造模4 h最接近细胞半数存活量,后续采用缺氧4 h作为缺氧造模时间。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B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LDH的释放(P<0.01)。与氧化应激模型结果一致,丹酚酸B减少细胞内活性氧释放以及升高线粒体膜电位(P<0.01)。此外,丹酚酸B下调NLRP3、Caspase-1以及ASC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1β释放量(P<0.05;P<0.01),同时促进SIRT1相关的SIRT1、p-AMPK/AMPK及PGC-1α蛋白的表达(P<0.05;P<0.01)。同体内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及体外氧化应激模型结果相一致,SIRT1抑制剂EX527阻断丹酚酸B在缺氧期间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和促进SIRT1-AMPK-PGC-1α信号通路。研究结论:1.SalB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1-AMPK-PGC-1α信号通路,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2.SalB可以通过抗氧化、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激活SIRT1-AMPK-PGC-1α信号通路,调节能量代谢和线粒体生物发生,进而抑制氧化应激和缺氧过程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
辛高杰[2](2020)在《双参宁心胶囊调控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以心律失常、疼痛、心力衰竭、休克等症状为主的缺血性心脏病,AMI病症治疗困难,医疗费用高,增加病人痛苦的同时,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治疗AMI的有效方法是重建缺血部位血流循环,其中溶栓治疗、冠脉介入术等方法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心肌缺血后再灌注给患者带来的不是病情的好转和康复,反而加重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后再灌注阶段,多种原因造成心肌应激性损伤,包括心律失常、活性氧损伤、钙超载、炎细胞浸润等,这种在心肌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供应后造成的损伤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恢复缺血区血流供应的同时减轻或避免MIRI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MIRI的防治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意义重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需求高,线粒体含量多,心肌缺血后多种原因造成线粒体损伤,线粒体自噬清除受损的线粒体,一方面避免了活性氧、细胞色素C等促凋亡因子释放入血,另一方面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提供物质基础。然而,心肌缺血后再灌注阶段,随着血流恢复,心肌细胞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恢复,呼吸链应激性爆发,活性氧损伤、钙超载、炎细胞浸润等均可以加重线粒体损伤,线粒体自噬被过度激活,过度激活的线粒体自噬增加心肌细胞死亡。线粒体自噬对MIRI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适时、适量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生存与死亡密切相关。FUNDC1作为位于线粒体外膜的一种膜受体蛋白,在缺氧诱导的线粒体自噬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LIR结构域与LC3结合,促进自噬前体识别受损线粒体,介导线粒体自噬的发生。双参宁心胶囊(Shuangshen Ningxin capsule,SSNX)具有益气行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临床用以治疗气虚血瘀证的“胸痹”、“心痛”。SSNX通过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细胞色素C的释放,促进线粒体Complex I活力,降低Ca2+诱导的线粒体肿胀速率,减轻线粒体途径凋亡,保护线粒体功能结构等防治MIRI,提示SSNX可能对线粒体自噬存在调控作用。研究发现方中29种入血活性成分,多种化学成分对自噬存在调控作用,如人参皂苷Rg1、丹酚酸B等。本文选取人参皂苷Rg1、丹酚酸B、延胡索乙素三种化学成分进行物质基础实验研究。目的及意义探索SSNX调控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MIRI中的表现及起到的作用,以期丰富SSNX防治MIRI的药理机制。明确人参皂苷Rg1、延胡索乙素、丹酚酸B是否是SSNX调控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大鼠MIRI的部分物质基础。尽管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很多对抗MIRI的药物,目前尚没有针对线粒体自噬防治MIRI的药物,尚无完全对抗MIRI的办法,仍需深入探索MIRI的治疗靶点和药物。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MIRI,期望通过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角度揭示SSNX治疗MIRI的作用机制,为SSNX更好应用于临床提供研究证据。第一部分双参宁心胶囊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第一节双参宁心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目的探索SSNX对大鼠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双参宁心大、中、小三个剂量(180、90、45mg·kg-1)组及正常组和模型组五组,按药物剂量(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7d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至,构建MIRI模型,控制结扎时间为45min,再灌时间为3h。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动脉舒张压和动脉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峰压、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等指标,观察大鼠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血清学检测大鼠血清CK、CK-MB和LDH含量;心肌组织TTC和Evan’s Blue双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缺血梗死面积变化;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结果显示,模型组CK、LDH、CK-MB含量较正常组均升高;与模型组相比,SSNX各组对大鼠血清CK-MB含量均有降低作用,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CK、LDH、小剂量组LDH含量降低。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较正常组HR、DBP、MAP、LV+dp/dtmax、LV-dp/dtmax 下降;与模型组相比,SSNX 各组 HR、SBP、DBP、MAP、LVSP、LVEDP、LV+dp/dtmax、LV-dp/dtmax均升高。HE 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心肌组织结构完整,心肌纤维结构正常,排列成束;模型组可见部分心肌纤维肿胀、断裂,灶状心肌细胞坏死,心外膜下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SSNX小剂量组心肌组织结构完整,存在心肌纤维肿胀,心外膜下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双参宁心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心肌组织结构完整,心肌纤维肿胀、心外膜下中性粒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得到明显改善。TTC和Evan’s Blue双重染色实验结果显示,各组缺血面积与心肌总面积比值稳定在50%左右。正常组大鼠心肌未见明显白色染色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白色染色区较大;SSNX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相似,白染区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小结大鼠MIRI模型稳定,SSNX对大鼠MIRI模型存在保护作用,90mg·kg-1、180mg·kg-1时保护作用显着优于45mg.kg-1。因此选择剂量90mg·kg-1进行后续作用机制研究。第二节双参宁心胶囊调控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探索SSNX保护大鼠MIRI是否与调控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有关。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双参宁心组、正常组、模型组三组,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7d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至,构建MIRI模型,控制结扎时间为45min,再灌时间为3h。宏观表征检测大鼠舌苔、脉象;血清学检测大鼠血清cTnT含量;小动物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各项指标;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LC3-Ⅰ、LC3-Ⅱ、cleaved caspase-3、BNIP3、NIX、FUNDC1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脉搏变化表现为正常组大鼠脉象平缓有力,幅度适中,节律匀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脉搏幅度显着降低,不够流利,往来艰涩,幅度变小,节奏变快;与模型组相比,双参宁心组大鼠脉搏幅度升高、脉象缓和。正常组舌质淡红,苔薄白,模型组大鼠舌质较正常组颜色偏暗红,苔暗白,舌面R、B值均降低;双参宁心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舌质暗红、苔暗白均有改善,舌面R、G、B值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TnT含量较正常组升高,双参宁心组较模型组cTnT含量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多项心脏功能指标发生变化,射血分数、短轴缩短分数降低,收缩末期内径、收缩末期体积、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体积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组大鼠射血分数、短轴缩短分数升高,舒张末期体积明显降低。Heidenhain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心肌细胞内见少量点状黑灰色着色;模型组心肌细胞内可见片状黑灰色着色,累及心肌全层,肌纤维素间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双参宁心组心肌细胞内见灶黑灰色着色,部分累及心肌全层,心肌纤维见血管扩张和炎细胞浸润得到明显改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LC3-Ⅱ/LC3-Ⅰ比值、Cleaved caspase-3、FUNDC1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组降低Cleaved caspase-3、FUNDC1的表达,LC3-Ⅱ/LC3-Ⅰ比值。而线粒体自噬受体蛋白NIX和BNIP3,模型组还是双参宁心组均无显着变化。小结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注阶段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可能与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激活有关,BNIP3、NIX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没有发现激活现象。SSNX对大鼠心肌缺血后再灌注阶段心肌细胞内线粒体自噬存在抑制作用,SSNX对大鼠MIRI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该抑制作用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激活有关,而对BNIP3、NIX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未发现调控作用。第二部分双参宁心胶囊有效成分Rg1、THP、Sal B保护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研究第一节Rg1、THP、SalB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最佳保护剂量研究目的明确人参皂苷Rg1、延胡索乙素、丹酚酸B的适宜剂量,进行后续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在对正常培养H9c2心肌细胞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以H9c2心肌细胞研究对象,实验分为正常组、药物各剂量组,观察人参皂苷Rg1、延胡索乙素、丹酚酸B对正常培养H9c2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用完全DMEM培养基培养正常组;各药物组分别用含药物的完全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以1 ×105·mL-1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板36h后,待细胞融合达到70~80%,弃旧培养基,PBS洗孔2次之后,各组换相应培养基,37℃、5%CO2恒温细胞培养箱中进行24h正常培养。药物作用24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在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活性影响实验中以H9c2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H9c2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各剂量组,观察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用完全DMEM培养基培养正常组;用无糖无氧DMEM培养基培养模型组,缺氧复氧均不加任何药物;各药物组缺氧同时加入受试药物,其余过程同模型组。细胞以1×105·mL-1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板36h后,待细胞融合达到70~80%,弃旧培养基,PBS洗孔2次之后,换相应培养基,将细胞放进充入氮气的缺氧盒中密闭培养4h;缺氧结束后,每孔加入49.5g·L-1葡萄糖10μL,使葡萄糖终浓度为4.5g·L-1,37℃、5%CO2培养箱中进行2h复氧复糖培养。复氧复糖2h结束后,采用CCK-8法进行细胞活性检测。结果对正常培养H9c2心肌细胞活性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1、延胡索乙素、丹酚酸B分别在800μmol·L-1、180μmol·L-1、180μmol·L-1及以上浓度对正常培养心肌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活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性显着下降;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三个剂量组均可显着升高细胞活性,浓度为100μmol·L-1时,细胞存活率最高;延胡索乙素浓度为45μmol·L-1时可显着升高细胞活性;丹酚酸B三个剂量组均可显着升高细胞活性,45μmol·L-1时细胞存活率最高。小结人参皂苷Rg1 100μmol·L-1、延胡索乙素45μmol·L-1、丹酚酸B 45 μtmol·L-1对H9C2心肌细胞H/R损伤保护作用较好。第二节Rg1、THP、Sal B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延胡索乙素、丹酚酸B对H9c2心肌细胞H/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9c2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Rg1组、THP组、SalB组。用完全DMEM培养基培养正常组;用无糖无氧DMEM培养基培养模型组,缺氧复氧均不加任何药物;各药物组缺氧同时加入受试药物,其余过程同模型组。细胞以1×105·mL-1密度接种于96孔、6孔细胞板或细胞共聚焦培养皿中36h后,待细胞融合达到70~80%,弃旧培养基,PBS洗孔两次之后,换相应培养基,将细胞放进充入氮气的缺氧盒中密闭培养4h;缺氧结束后,每孔加入49.5g·L-1葡萄糖10μL,使葡萄糖终浓度为4.5g·L-1,37℃、5%CC2培养箱中进行2h复氧复糖培养。复氧复糖2h结束后,取细胞培养上清采用微量酶标法进行LDH含量检测;取培养的细胞采用化学荧光法测量细胞ROS水平,于活细胞工作站下观察荧光强度。结果H9c2心肌细胞H/R损伤后,心肌细胞活性下降,LDH漏出量明显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升高。Rg1、THP、Sal B对H/R损伤后H9c2心肌细胞LDH漏出量和ROS水平均有降低作用。小结人参皂苷Rg1、延胡索乙素、丹酚酸B对H9c2心肌细胞H/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第三节Rg1、THP、Sal B调控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机制研究目的探索人参皂苷Rg1、延胡索乙素、丹酚酸B对H9c2心肌细胞H/R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调控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有关。方法模型建立及分组和给药方法同第二部分第二节。取复氧复糖2h后细胞,采用萤光素酶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取复氧复糖2h后的细胞,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ΔΨm变化,并于活细胞工作站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并拍照。Western blot 检测 Cleaved caspase-3、LC3-Ⅰ、LC3-Ⅱ、FUNDC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结果显示H/R损伤使H9c2心肌细胞ATP含量、ΔΨm显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Rg1组、THP组、SalB组ATP含量、ΔΨm均显着升高。模型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 比值,线粒体途径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介导线粒体自噬的膜受体蛋白FUNDC1表达较正常组均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Rg1组、THP 组、Sal B 组 LC3-Ⅱ/LC3-Ⅰ 比值、Cleaved caspase-3、FUNDC1 表达显着降低。小结H/R损伤使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过度激活,诱导了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发生,该激活作用与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有关。人参皂苷Rg1、延胡索乙素、丹酚酸B通过抑制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改善细胞内能量代谢情况,发挥保护H/R损伤使H9c2心肌细胞的作用。结论SSNX通过抑制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大鼠MIRI,人参皂苷Rg1、延胡索乙素、丹酚酸B抑制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H9c2心肌细胞H/R损伤。推测人参皂苷Rg1、延胡索乙素、丹酚酸B是SSNX调控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MIRI的物质基础。中药SSNX有望成为调控线粒体自噬对抗MIRI的有效治疗药物。
黄雅娜[3](2020)在《基于AKT和MAPK信号通路探讨丹酚酸B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建立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氧化应激模型,采用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干预观察治疗效果,分析其抑制该氧化应激反应的过程,并探讨SalB的药理机制。方法1.采用MTT法筛选对HUVEC无毒性的SalB药物干预浓度;后采用Ang II干预HUVEC建立氧化应激反应模型,用相对应的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TAB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2.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p-ERK1/2、ERK1/2、p-JNK、JNK、p-p38、p38、PI3K、p-AKT、AKT、p-NRF2、NRF2、NOX2、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MTT检测显示,25μM、50μM、100μM的SalB干预HUVEC对细胞活力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所采用浓度对HUVEC无毒性。与Control组比较,HUVEC经1μM Ang II诱导后,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显着增加,而NO含量则显着降低。与Ang II组比较,给予SalB预处理后,细胞内ROS和MDA含量显着减少,NO含量明显升高,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增加。2.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1μM Ang II诱导能上调NOX、p-ERK、p-p38、p-JNK的蛋白表达,且下调PI3K、p-AKT、p-NRF2、HO-1的蛋白表达;SalB预处理能显着上调HUVEC细胞内的ERK1/2、p38、JNK、PI3K、AKT、NRF2的磷酸化水平与HO-1的蛋白表达,并抑制NOX2蛋白表达。结论1.SalB可通过抑制Ang II诱导的ROS和MDA含量的增加,并提高HUVEC内NO的水平,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2.SalB可增加Ang II刺激下的HUVEC内钙离子浓度的释放。3.SalB可进一步增强Ang II诱导的PI3K/AKT及MPAK(ERK1/2、p38、JNK)信号通路的活化,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Ang II诱导的HUVEC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内皮细胞损伤,从而保护内皮细胞。
杨潇[4](2020)在《蒙药当贡-3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蒙药当贡-3(DG-3)对大鼠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心肌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方法将DG-3复方药物进行提取得药物总提物,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给予细胞DG-3药物干预,以复方丹参滴丸(FF)为阳性对照组,选用Co Cl2溶液为缺氧剂,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存活率,验证药物的毒性作用及筛选药物浓度,优化H/R条件,在体外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模型。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缺氧/复氧损伤组(H/R)、DG-3低、中、高剂量组(H/R+低、中、高相应浓度剂量的DG-3)、FF剂量组(H/R+相应浓度剂量的FF),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细胞匀浆液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水平、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以及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释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Rt-q PCR)检测Bax、Bcl-2、caspase-3 m RNA的水平。结果1.MTT结果得出,DG-3药物浓度在0.05-0.4mg/m L范围内,细胞存活率无明显改变,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DG-3药物浓度在0.8-6.4mg/m L内,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筛选DG-3低、中、高药物浓度分别为0.1、0.2、0.4mg/m L。2.依据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确定H/R模型的最佳条件为Co Cl2的浓度为1000mmol/L,缺氧时间21 h,复氧时间2 h。3.与control对比,H/R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细胞匀浆中的CAT水平降低(P<0.05),细胞上清液中LDH及CK的释放量升高(P<0.05),Bax、caspase-3的m RNA水平升高(P<0.05),Bcl-2的m RNA水平降低(P<0.05)。与H/R对比,DG-3中、高剂量组能够升高细胞存活率(P<0.05)、降低细胞上清液中LDH及CK释放量(P<0.05)、升高细胞匀浆中CAT的活性(P<0.05),低、中、高剂量组能够降低Bax、caspase-3的m RNA表达水平(P<0.05)、升高Bcl-2的m RNA表达水平(P<0.05),并且作用可以呈现出浓度依赖性。结论DG-3总提取物能够抑制由Co Cl2诱导的H/R而出现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保护机制可能与DG-3能够降低Bax、caspase-3的m RNA水平,升高Bcl-2的m RNA水平有关。
辛高杰,付建华,韩笑,李磊,郭浩,孟红旭,赵雨薇,贾飞凡,刘建勋[5](2020)在《丹酚酸B调控NIX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文中指出探讨丹酚酸B保护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是否与调控NIX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有关。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酚酸B组(50μmol·L-1),缺氧4 h复氧2 h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正常组: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模型组:无糖无氧DMEM培养基培养,缺氧、复氧均不加任何药物;丹酚酸B组:缺氧同时加入用无糖DMEM培养基配制的丹酚酸B,其余过程同模型组。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微量酶标法检测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化学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萤光素酶法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和LC3-Ⅱ、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及线粒体自噬受体蛋白NIX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H9c2心肌细胞活力、ATP水平降低(P<0.05),LDH漏出、ROS生成增多(P<0.01),ΔΨm降低(P<0.01),LC3-Ⅱ/LC3-Ⅰ比值、cleaved caspase-3、NIX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B可显着升高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量和ROS水平(P<0.01),升高细胞内ATP含量(P<0.05)及ΔΨm(P<0.01),降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P<0.01),下调cleaved caspase-3和NIX蛋白表达(P<0.05)。丹酚酸B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抑制线粒体自噬发生有关,其具体机制可能为抑制NIX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激活,从而升高ΔΨm,降低ROS生成,降低cleaved caspase-3和LC3-Ⅱ蛋白表达,升高细胞活力。
姜丹[6](2019)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析其作用机制,为搜风祛痰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将14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7d,随机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搜风祛痰中药组四组,35只/组。根据成人每日用药临床推荐的常用剂量,按成人与大鼠体重折算系数6.3,折算成大鼠用量后给药,进行预处理,每日1次,继续灌胃7d。其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1灌胃;搜风祛痰中药组大鼠予以搜风祛痰中药8.1g·kg-1灌胃;培哚普利组予以培哚普利片0.4mg·kg-1灌胃。在第7d灌胃结束后1小时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与其它三组手术过程相同,但不结扎。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取材,取材前夜禁食,经大鼠腹主动脉取血4 mL,静置3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20℃保存备用;取血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心脏,经预冷的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心脏经10%甲醛固定,置于液氮中,-20℃冻存备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TXA2、PGI2、sTM、sEPCR、IL-8、IL-6、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Akt、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Akt mRNA、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1.ELISA法检测:1.1各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明显(P<0.05)。1.2各组大鼠血清TXA2、PGI2含量及TXA2/PGI2比值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XA2水平明显升高,PGI2水平明显下降,TXA2/PGI2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明显(P<0.05),PGI2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TXA2/PGI2下降明显(P<0.05)。1.3各组大鼠血清sTM、sEPCR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sTM、sEPCR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升高(P>0.05)。1.4各组大鼠IL-6、IL-8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L-6、IL-8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IL-6、IL-8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IL-8含量降低(P<0.05),IL-6含量升高(P>0.05)。1.5各组大鼠TNF-a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NF-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升高(P>0.05)。2.PCR检测2.1各组大鼠Akt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Akt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2.2各组大鼠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Bax mRNA表达明显升高,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表达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Bax mRNA下降不明显,Bcl-2 mRNA增加不明显(P>0.05)。3.Western Blot蛋白印记检测(蛋白灰度统计)3.1各组大鼠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降低不明显(P>0.05)。3.2各组大鼠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Bax、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升高(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结论:1.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使血清中VEGF含量上升,PGI2含量上升,TXA2的含量下降,保持TXA2/PGI2比例的平衡,降低血清中sTM、sEPCR水平,从而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2.搜风祛痰中药能够降低血清中IL-8、IL-6、TNF-α的含量,说明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3.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Akt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下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kt/Bax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刘伟[7](2019)在《SIRT1信号通路介导丹酚酸B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评估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预处理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和量效关系;2.评估Sal B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的影响;3.探讨Sal B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中对心肌SIRT1表达,及由SIRT1介导的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4.在心肌细胞糖氧剥夺再灌(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模型下,探讨Sal B心肌保护作用与SIRT1蛋白表达、炎症反应、细胞凋亡间的关系。方法:A.动物实验部分:本研究采用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随机入组,组别分别为:SHAM组,缺血再灌注模型(Ischemia/Reperfusion,I/R)组,Sal B LD 组(LD:30mg/kg),SalB HD 组(HD:60mg/kg),SalB HD+EX527 组(EX527:2mg/kg);每组 N=16。给药4天后,除SHAM组行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均结扎冠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dending coronary,LAD)0.5h,复灌24h,后进行下一步骤:1.所有大鼠行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2.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后取上清-20℃冻存,以备Elisa用;3.取心脏组织,随机从各组中取3只大鼠心脏多聚甲醛固定,制作石蜡切片,以备 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IHC(immunohistochemistry)用;另各组中随机取3只大鼠行TTC染色;剩余大鼠心脏取出后剪取梗死边缘区2mm心脏组织提取蛋白,以备western blot用;具体观察指标如下:1.心脏功能和大小:心脏超声①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等;2.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指标:Elisa法测LDH/CK-MB/TNF-α/IL-1β/IL-18/HMGB1;3.心脏梗死面积检测:TTC染色;4.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心脏组织凋亡观察:TUNEL染色;5.组织蛋白免疫组化检测:SIRT1/ac-HMGBl/TLR4;6.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信号通路作用靶点检测:western blot:SIRT1、ac-HMGB1、c-HMGB1、N-HMGB1、TLR4、NF-κ B、Bcl-2、Bax;B.细胞实验部分:采用H9C2细胞,探索建立细胞OGDR细胞模型条件、SIRT1抑制剂EX527最小有效浓度以及SalB细胞毒性测定,确定SalB干预浓度;分组如下:Control组,Sal B组,Model 组,Sal B LD 组,Sal B HD 组,SalB HD+EX527 组;实验步骤如下:第一阶段,将密度为2*104个/ml的心肌细胞均匀种于96孔板中孵育24h。OGDR组分别用无糖培养基在低氧(1%O2)环境下培养,后更换正常培养基,常规培养箱培养,探索OGDR模型建立条件;6孔板孵育H9C2,control组不做任何处理,EX527组分别用50 μM,25μM,12.5 μM三个浓度,westernblot测定SIRT1表达水平,确定EX527最小有效浓度;SalB组毒性试验:MTT法,分别用200 μM,100μ M,50μ M,0μ M测定Sal B最高安全浓度;第二阶段,分别对 control 组,SalB 组,Model 组,Sal B LD 组,Sal B HD 组,SalB HD+EX527组予药物处理,培养24h后,建立OGDR模型,之后检测下列指标:1.MTT检测:在OGDR模型下,不同浓度SalB预处理后H9C2细胞的活性;2.细胞损伤标志物及炎症指标检测:Elisa法检测培养基LDH/CK-MB/TNF-α/HMGB1;3.细胞内损伤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检测:western blot检测SIRT1、ac-HMGB1、TLR4、NF-κ B;Bcl-2,Bax。结果:A.动物实验:1.心脏功能评价:I/R 组大鼠 EF、FS、SV 低于正常组(P<0.05);Sal B LD 组、Sal B HD 组 EF 与I/R 组比较,EF 均高于 I/R 组(P<0.05);Sal B HD 组 EF 高于 Sal B LD 组(P<0.05);Sal B HD+EX527 组 EF、FS、SV 低于 Sal B HD 组(P<0.05)。I/R 组心率高于正常组,Sal B LD 组、Sal B HD 组、Sal B HD+EX527 组与 I/R 无差异(P>0.05)。2.心肌损伤标志物评价I/R组大鼠心肌LDH、CK-MB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Sal B LD组、Sal B HD组与I/R组比较,LDH、CK-MB水平均低于I/R组(P<0.05);Sal B HD组LDH、CK-MB水平低于 Sal B LD 组P<0.05);与 Sal B HD 组相比,Sal B HD+EX527 组 LDH、CK-MB水平上升(P<0.05)。3.解剖学评价:I/R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Sal B LD组、Sal B HD组与I/R组比较,梗死面积占左室面积的百分比均低于I/R组(P<0.05);Sal B HD组心肌梗死面积低于Sal B LD组(P<0.05);与Sal B HD组相比,Sal B HD+EX527组梗死面积升高(P<0.05);4.病理学评价:Tunel染色:I/R组大鼠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组(P<0.05);Sal B LD组、Sal B HD组与I/R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均低于I/R组(P<0.05);Sal B HD组细胞凋亡率低于Sal B LD 组(P<0.05);与 Sal B HD 组相比,Sal B HD+EX527 组率升高(P<0.05)。5.组织蛋白表达评价:Western blot:I/R 组大鼠心肌 SIRT1、Bcl-2、N-HMGB1 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Sal B LD组、Sal B HD组与I/R组比较,心肌SIRT1、Bcl-2、N-HMGB1表达均高于I/R 组(P<0.05);Sal B HD 组 SIRT1 Bcl-2、N-HMGB1 表达高于 Sal B LD 组(P<0.05);与 Sal B HD 组相比,Sal B HD+EX527 组 SIRT1、Bcl-2、N-HMGB1 表达降低(P<0.05)。与之相反的是,I/R组SD大鼠心肌C-HMGB1、ac-HMGB1、Bax、TLR4、NF-κ B表达高于正常组(K0.05);Sal B LD 组、Sal B HD 组与 I/R 组比较,C-HMGB1、ac-HMGB1、Bax、TLR4、NF-κ B 表达均低于 I/R 组(P<0.05);Sal B HD 组 C-HMGB1、ac-HMGB1、TLR4、NF-κ B、Bax 表达低于 Sal B LD 组(K0.05);与 Sal B HD 组相比,Sal B HD+EX527组C-HMGB1、ac-HMGBl、TLR4、NF-κ B、Bax 表达升高(P<0.05)。免疫组化:I/R组大鼠心肌SIRT1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Sal B LD组、Sal B HD组与I/R组比较,SIRT1均高于I/R组(P<0.05);Sal B HD组SIRT1表达高于Sal B LD 组(P<0.05);与 Sal B HD 组相比,Sal B HD+EX527 组 SIRT1 降低(P<0.05)。与之相反的是,I/R组SD大鼠ac-HMGB1、TLR4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Sal B LD组、Sal B HD组与I/R组比较,ac-HMGB1、TLR4表达均低于I/R组(P<0.05);Sal B HD组ac-HMGB1、TLR4表达低于Sal B LD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Sal B HD组相比,Sal B HD+EX527 组 ac-HMGB1、TLR4 表达升高(P<0.05)。6.炎症相关因子评价I/R 组大鼠 TNF-α、HMGB1 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Sal B LD 组、Sal B HD组与I/R组比较TNF-α、HMGB1水平均低于I/R组(P<0.05);Sal B HD组TNF-α、HMGB1 水平低于 Sal B LD 组(P<0.05);与 Sal B HD 组相比,Sal B HD+EX527 组 LDH、CK-MB水平显上升(P<0.05)。B.细胞实验:1.OGDR细胞模型的建立:在缺氧24h,复氧2h时细胞活率到达63.8%,复氧4h细胞活性上升至80.1%。据此,确定OGDR模型建立时间为:缺氧24h,复氧2h。2.Sal B对H9C2心肌细胞的毒性评估:结果显示100 μ M、200 μ M细胞活性下降至76.7%和47.1%;50μM则与0μM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确定Sal B最高给药浓度为50 μM(设为细胞模型中:Sal B HD组),另设置25 μM为低剂量组(Sal B LD组);3.在OGDR模型下,Sal B预处理对细胞活性的评价:在OGDR条件下,Sal B 25μ M、50μM分别提高细胞活性至75.2%和86.6%,且Sal B 25 μM与Sal B 50 μM间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细胞活性呈浓度依赖性;EX527逆转了 Sal B的这种作用。4.蛋白表达评价:Model 组 SIRT1 表达低于 control 组(P<0.05);与 Model 组比较,Sal B LD 组、Sal B HD 组 SIRT1、Bcl-2 表达均升高(P<0.05),而 ac-HMGB1、TLR4、NF-κB、Bax表达下降(P<0.05);Sal B HD组SIRT1、Bcl-2表达高于Sal B LD组(P<0.05),ac-HMGB1、TLR4、NF-κ B、Bax低于Sal BLD组(P<0.05);与Sal B HD组相比,Sal B HD+EX527组 SIRT1、Bcl-2 表达降低(P<0.05),同时 ac-HMGB1、TLR4、NF-κ B、Bax 增高(P<0.05)。5.炎症相关因子评价I/R 组 TNF-α、HMGB1 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Sal B LD 组、Sal B HD 组与I/R 组比较 TNF-α、HMGB1 水平均低于 I/R 组(P<0.05);Sal B HD 组 TNF-α、HMGB1水平低于 Sal B LD 组(P<0.05);与 Sal B HD 组相比,Sal B HD+EX527 组 TNF-α、HMGB1水平上升(P<0.05)。结论:1.Sal B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呈剂量依赖性;2.Sal B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心肌SIRT1的表达从而抑制了 HMGB1的核移位与分泌,通过SIRT1介导的HMGB1/TLR4/NF-κ B信号通路,与改善大鼠心肌炎症水平、细胞凋亡有关;3.Sal B减轻了心肌细胞的炎症水平,起到了“凉血消痈”的作用,我们因此推断“热毒”可能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症候本质之一;SIRT1可能是丹参凉血消痈作用的靶点。
傅凌鸥[8](2017)在《黄丹兰颗粒剂药效学研究(二) ——制剂学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黄丹兰颗粒剂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黄丹兰颗粒剂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大等心脏疾病的药效学作用,验证该药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测定未经药预处理的正常大鼠动脉环释放大量PGI2样物质和经黄丹兰颗粒剂预处理的正常大鼠动脉环释放大量PGI2样物质活性,观察黄丹兰颗粒剂对血小板聚集和对血管内环境的影响;通过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取心脏横切面进行Masson染色,测定CVF值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TNF-α蛋白的表达,观察黄丹兰颗粒剂对心梗后心肌纤维化程度和对心梗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建立经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大模型,测定心肌细胞中的蛋白含量、心肌细胞体积、通过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ANP mRNA的表达及细胞中钙离子浓度,观察黄丹兰颗粒剂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通过建立心肌缺血模型,测定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黄丹兰颗粒剂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通过建立缺氧复氧心肌模型,研究心肌细胞内的电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观察黄丹兰颗粒剂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通过研究黄丹兰颗粒剂对脐静脉灌流血管壁释放的VW因子和前列环素释放的影响,研究黄丹兰颗粒剂活血、抗凝、抗血栓的作用。结果:正常剂量黄丹兰颗粒剂可维持大鼠动脉壁前列环素(PGI2)的稳定生成,保持其正常活性,有利于稳定血管环境。但当给予大剂量的黄丹兰颗粒剂处理正常大鼠动脉环时,结果与正常动脉环环境下PGI2物质的活性相比差异非常显着,提示大剂量黄丹兰颗粒剂用药时可抑制动脉壁生成PGI2,降低PGI2的活性,对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拮抗心肌重构和防止心肌肥大产生不利影响;观察Masson染色结果,随着黄丹兰颗粒剂剂量的增加,相比模型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有明显改善,改善了心梗后的心室重构,黄丹兰颗粒剂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CVF值降低更加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通过对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黄丹兰高剂量给药组大鼠心肌细胞中的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给药黄丹兰颗粒剂于经ISO诱导的心肌肥大模型,肥大心肌细胞的蛋白质含量、细胞体积、蛋白质表达水平都有所降低,且与ISO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结果与给药剂量呈剂量依赖性,当黄丹兰颗粒剂剂量增大时,产生效果越好,另外,结果显示黄丹兰颗粒剂也降低了肥大心肌细胞内的Ca2+浓度及荧光强度变化率,与ISO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通过给药黄丹兰颗粒剂于大鼠的心肌缺血模型,测定的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CK、LDH、AST的活性和心肌组织中SOD的活性、MDA的含量,模型组中MDA含量明显增高,SOD的活力降低,心肌细胞受损严重,细胞死亡率上升,心肌内氧自由基增多、脂质过氧化强烈,而黄丹兰颗粒剂给药后能明显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LDH、CK、AST的升高,同时还可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提高SOD的活性;缺氧复氧损伤后,心肌细胞内Na+,K+-ATPase,Ca2+,Mg2+-ATPase含量分别有所减少,给药黄丹兰颗粒剂后,Na+,K+-ATPase,Ca2+,Mg2+-ATPase含量显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或P<0.01),同时呈剂量依赖性,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Na+,K+-ATPase,Ca2+,Mg2+-ATPase含量提升明显。同时损伤心肌细胞内ATP的含量也对黄丹兰颗粒有较高的敏感度,尤其是对给予高剂量的黄丹兰颗粒剂,ATP的含量升高程度最大,保护作用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在新鲜的脐静脉中进行灌流,并在灌流液中加入黄丹兰颗粒剂给药,对VW因子和前列环素样活性物质的测定,结果显示黄丹兰灌流液对VW因子的抑制作用明显,而对前列环素的释放影响不大。结论:PGI2作为重要的舒血管因子,适当剂量的黄丹兰颗粒剂可以稳定维持血管动脉中PGI2的合成、释放,其活性可以扩张血管,有效维护心肌血管内环境稳态,改善心肌状态,拮抗心肌重构,有效治疗心肌肥大等症状,但作用强度与其剂量并无关系,当剂量增大反而作用减弱,因此需选择合适剂量治疗;黄丹兰颗粒剂可能通过有效降低心肌中CVF值和TNF-α的表达水平来改善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对改善心肌肥大和抑制心肌炎症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作用强度与其剂量正相关;黄丹兰颗粒剂抑制经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降低肥大心肌细胞内蛋白质的含量和ANP mRNA的表达水平,减小心肌细胞体积,且与计量正相关,结果显示黄丹兰颗粒剂能够阻碍此类心肌细胞出现的肥大症状,说明黄丹兰颗粒剂对心肌肥大有减缓、逆转的保护作用,同时黄丹兰颗粒剂也降低了肥大心肌细胞内的Ca2+浓度,提示防治心肌细胞肥大的渠道可能是对肥大心肌细胞内的Ca2+的浓度加以抑制;黄丹兰颗粒剂提高清除体内氧化物质的能力,保护SOD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对抗心肌缺血对心脏造成的损伤,从而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黄丹兰颗粒剂对缺氧复氧心肌损伤有效,改善其电生理功能,升高心肌细胞内ATP含量,调节其能量代谢,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功能水平,缓解其因缺氧复氧而导致的心肌损伤,临床疗效非常可观;黄丹兰颗粒剂对凝血酶诱导的VW因子的抑制作用明显,说明黄丹兰颗粒剂具有一定的活血、抗血栓作用。黄丹兰颗粒剂有抗凝血活性,抑制VW因子的释放可能是其活血、抗血栓的机理之一。
陈仁山[9](2016)在《丹酚酸B对压力过负荷致小鼠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采用主动脉弓缩窄术建立小鼠压力过负荷性心力衰竭模型,模拟高血压引起心力衰竭发生的过程,术后给予丹酚酸B药物干预,同时与抗心衰一线治疗药物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作为对照药物进行对比,通过心脏功能学、解剖学、病理学及血清学等多个方面,观察其对压力过负荷性心力衰竭小鼠是否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并通过细胞实验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将行主动脉弓缩窄术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TAC组、MT组和SalB组,和行假手术的SHAM组作为对比。SHAM组予生理盐水0.5ml灌胃,TAC组予生理盐水0.5ml灌胃,MT组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混悬液0.5ml灌胃,SalB组予丹酚酸B溶液0.5ml腹腔注射。以上药物均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每日给药一次,共14天。治疗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AoPg(主动脉弓压力阶差)、左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LVAWd)、左室前壁收缩末期厚度(LVAW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V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Vs)、心率(HR),并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重量(LVW)等心脏功能学数据;治疗后解剖小鼠取心脏、肺脏、肝脏及胫骨,获得BW(体重),HW(全心重),LW(左室重),LuW(肺脏重量),LiW(肝脏重量),TL(胫骨长),HW/BW(心体比),HW/TL(心胫比),LW/TL(左室胫比),LuW/BW(肺体比),LiW/BW(肝体比)等解剖学数据;治疗后取材后行心肌组织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肌细胞面积大小和心肌纤维化的程度,观察肺组织瘀血情况,获取病理学数据;治疗后抽血检测血浆BNP浓度,获取血清学数据。细胞实验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将细胞培养皿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异丙肾上腺素组(ISO组)、美托洛尔组(MT组)和丹酚酸B组(SalB组)。待培养皿内的细胞密度长至70-80%时,用无血清DMEM培养液饥饿细胞16-24小时。分别在MT组内加入10 μmol/L的美托洛尔含药培养基,在SalB组内加入10 μmol/L的丹酚酸B含药培养基,在Con组内加入等量的DMSO,后放入培养箱内孵育2h。最后在ISO组、MT组及SalB组培养皿内分别加入10μmol/L的异丙肾上腺素含药培养基并在培养箱内孵育15min,后取出培养皿行细胞蛋白提取及定量。Western Blot检测p-ERK,ERK,p-AKT,AKT,p-CaMKⅡ,GAPDH,GATA4 及 H3 等蛋白的表达。结果:动物实验1.功能学结果汇总:SHAM组与TAC组间的比较:与SHAM组相比较,TAC组小鼠主动脉弓压力阶差(AoPg)、左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LVAW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重量(LVW)、左室校正后重量(LVWc)、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Vs)均明显增加,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下降,全部都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四组小鼠间的比较:TAC组、MT组和SalB组小鼠主动脉弓压力阶差(AoPg)是SHAM组小鼠的19.04—22.15倍。与TAC组相比较,MT组和SalB组小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重量(LVW)、左室校正后重量(LVWc)、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Vs)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0.01)。SalB组左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LVAWd)较TAC组减少(p<0.05)。四组小鼠在左室前壁收缩末期厚度(LVAW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Vd)、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和心率(HR)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解剖学结果汇总:SHAM组与TAC组间的比较:与SHAM组相比较,TAC组小鼠全心重量(HW)、心体比(HW/BW)、心胫比(HW/TL)、左室重量(LW)、左室胫比(LW/TL)、肺脏重量(LuW)、肺体比(LuW/BW)等均明显增加,全部都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四组小鼠间的比较:与TAC组相比较,MT组和SalB组全心重量(HW)、心胫比(HW/TL)、心体比(HW/BW)、左室重量(LW)、左室胫比(LW/TL)、肺脏重量(LuW)、肺体比(LuW/BW)较TAC组明显下降,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另外,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室重量和解剖所测得的左室重量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R2 = 0.6982,p<0.0001)。四组小鼠在胫骨长度(TL)、肝脏重量(LiW)、肝体比(LiWW/HW)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理学结果汇总:SHAM组与TAC组间的比较:与SHAM组相比较,TAC组小鼠心肌HE染色提示心肌明显肥厚,心肌细胞明显增大,心肌细胞面积明显增加。天狼星红染色提示心肌纤维化明显增多。肺泡壁明显增厚,肺泡腔开放不良,肺泡毛细血管及小叶间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见大量红细胞沉积。四组小鼠间的比较:与SHAM组相比较,MT组SalB组小鼠心肌HE染色提示心肌厚度增加,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面积增大,天狼星红染色提示心肌纤维化增多。肺泡壁轻度增厚,肺泡毛细血管及小叶间血管轻度扩张充血,肺泡腔见少量红细胞沉积。与TAC组相比较,MT组SalB组小鼠心肌HE染色提示心肌肥厚程度减轻,心肌细胞肥大程度下降,心肌细胞面积减小,天狼星红染色提示心肌纤维化减少。肺泡壁变薄,肺泡毛细血管及小叶间血管扩张充血减轻,肺泡腔内红细胞沉积明显减少。4.血清学结果汇总:SHAM组与TAC组间的比较:TAC组小鼠血浆BNP浓度显着升高,差异十分显着(p<0.01)。四组小鼠间的比较:MT组和SalB组小鼠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SHAM组,但明显低于TAC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细胞实验1.p-ERK蛋白表达:以总ERK(T-ERK)为内参,p-ERK(磷酸化ERK)表达不一致,ISO组细胞p-ERK表达显着增强,明显强于没有使用ISO的Con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MT组和SalB组p-ERK表达明显弱于I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0.01)。2.p-AKT蛋白表达:以总AKT(T-AKT)为内参,p-AKT(磷酸化AKT)表达不一致,ISO组细胞p-AKT表达显着增强,明显强于没有使用ISO的Con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T组p-AKT表达明显弱于I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B组p-AKT表达与ISO组一样明显增强,同时显着强于Con组及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ATA4蛋白表达:以胞核内HistoneH3蛋白为内参,GATA4表达表达不一致,经ISO刺激后,ISO组细胞GATA4表达显着增强,SalB组GATA4表达未见增强,两组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p-CaMKⅡ蛋白表达:以总GAPDH为内参,p-CaMKⅡ(磷酸化CaMKⅡ)表达不一致,ISO组细胞p-CaMK Ⅱ表达显着增强,明显强于没有使用ISO的Con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MT组和SalB组p-CaMKⅡ表达也明显弱于I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1.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主动脉弓缩窄术致压力过负荷型小鼠心力衰竭模型造模成功。2.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丹酚酸B具有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水肿的作用。3.通过细胞实验,发现丹酚酸B抗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是通过抑制ERK1/2/GATA4通路及CaMKⅡ蛋白的磷酸化实现的。
龚婉,肖扬,张萌,王毅,王怡[10](2013)在《丹参总酚酸及三七总皂苷配伍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索丹参总酚酸及三七总皂苷配伍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模型,MTT法测定丹参总酚酸、三七总皂苷配伍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并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评价丹参总酚酸、三七总皂苷配伍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药物干预后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情况;定磷法检测细胞内Na+,K+-ATPase,Ca2+,Mg2+-ATPase的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结果:丹参总酚酸、三七总皂苷分别在0.05~0.5,5~50mg·L-1配伍时对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的协同保护作用;丹参总酚酸与三七总皂苷均能减轻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的凋亡并且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配伍后作用更为明显。结论:丹参总酚酸、三七总皂苷配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改善能量代谢对抗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二、丹酚酸B对缺氧再复氧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酚酸B对缺氧再复氧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IRT1-NLRP3信号轴探究丹酚酸B抗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SIRT1-NLRP3信号轴介导丹酚酸B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研究 |
第一节 丹酚酸B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第二节 SIRT1-NLRP3信号轴介导丹酚酸B抗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机制研究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第二章 丹酚酸B通过SIRT1-NLRP3信号轴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第三章 丹酚酸B通过SIRT1-NLRP3信号轴抑制缺氧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文献综述 靶向线粒体膜通透性孔探究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 |
综述参考文献 |
2.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双参宁心胶囊调控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疾病研究进展 |
1. 线粒体自噬概述 |
2. 介导线粒体自噬的关键分子 |
2.1 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 |
2.2 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 |
2.3 BNIP3、NIX介导的线粒体自噬 |
3. 线粒体自噬与疾病 |
4. 中药对线粒体自噬的调控作用 |
4.1 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心血管疾病 |
4.2 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肿瘤 |
4.3 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神经系统疾病 |
4.4 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 |
4.5 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肝肾疾病 |
4.6 其它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双参宁心胶囊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双参宁心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2. 方法 |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
2.2 大鼠MIRI模型建立方法 |
2.3 血流动力学检测 |
2.4 血清和心脏标本采集 |
2.5 心肌梗死面积TTC和Evan's Blue双染色 |
2.6 血清CK、CK-MB和LDH活性检测 |
2.7 心肌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 |
2.8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SSNX对MIRI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3.2 SSNX对MIRI大鼠血清CK、LDH、CK-MB含量的影响 |
3.3 SSNX对MIR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
3.4 SSNX对MIRI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影响 |
4. 小结 |
第二节 双参宁心胶囊调控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2. 方法 |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
2.2 大鼠心肌MIRI模型建立方法 |
2.3 脉搏测定 |
2.4 舌象采集 |
2.5 心脏超声检测 |
2.6 血清和心脏标本采集 |
2.7 血清cTnT含量检测 |
2.8 心肌组织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 |
2.9 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LC3-Ⅰ、LC3-Ⅱ、FUNDC1、NIX、BNIP3蛋白表达 |
2.10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SSNX对大鼠MIRI脉搏变化的影响 |
3.2 SSNX对大鼠MIRI舌面R、G、B值变化的影响 |
3.3 SSNX对大鼠MIRI血清cTnT含量的影响 |
3.4 SSNX对MIRI大鼠超声心动图变化的影响 |
3.5 SSNX对大鼠MIRI心肌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
3.6 SSNX对大鼠MIRI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 |
3.7 SSNX对大鼠MIRI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变化的影响 |
3.8 SSNX对大鼠MIRI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FUNDC1表达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双参宁心胶囊有效成分Rg1、THP、Sal B保护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研究 |
第一节 Rg1、THP、Sal B对H9c2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保护的最佳剂量研究 |
1. 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2. 方法 |
2.1 分组及造模方法 |
2.2 细胞活性测定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Rg1、THP、Sal B对正常培养H9c2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 |
3.2 Rg1、THP、Sal B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二节 Rg1、THP、Sal B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保护作用研究 |
1. 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2. 方法 |
2.1 H9c2细胞H/R损伤模型建立方法 |
2.2 分组及给药 |
2.3 细胞培养上清LDH含量测定 |
2.4 细胞内ROS水平测定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Rg1、THP、SalB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LDH漏出量的影响 |
3.2 Rg1、THP、SalB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ROS水平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节 Rg1、THP、Sal B调控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机制研究 |
1. 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2. 方法 |
2.1 H9c2细胞H/R损伤模型建立方法 |
2.2 分组及给药 |
2.3 细胞内ATP水平测定 |
2.4 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检测 |
2.5 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LC3-Ⅰ、LC3-Ⅱ、FUNDC1蛋白表达情况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Rg1、THP、Sal B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内ATP含量的影响 |
3.2 Rg1、THP、Sal B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 |
3.3 Rg1、THP、SalB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 |
3.4 Rg1、THP、Sal B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变化的影响 |
3.5 Rg1、THP、Sal B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FUNDC1表达水平的影响 |
4.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基于AKT和MAPK信号通路探讨丹酚酸B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细胞株 |
1.2 药物与制备 |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
1.4 实验仪器 |
1.5 实验使用试剂的配制方法 |
2 实验方法 |
2.1 HUVEC传代和换液 |
2.2 HUVEC冻存 |
2.3 HUVEC复苏 |
2.4 HUVEC实验分组 |
2.5 HUVEC计数和接板 |
2.6 MTT实验 |
2.7 活性氧(ROS)测定方法 |
2.8 一氧化氮(NO)测定方法 |
2.9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方法 |
2.10 激光共聚焦实验检测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 |
2.11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
3 统计学处理 |
实验结果 |
1 丹酚酸B对 Ang Ⅱ诱导的HUVEC氧化应激的作用 |
1.1 丹酚酸B对 HUVEC活力的影响 |
1.2 丹酚酸B对 Ang Ⅱ诱导的HUVEC内 ROS表达情况的影响 |
1.3 丹酚酸B对 Ang Ⅱ诱导的HUVEC上清液中MDA含量的影响 |
1.4 丹酚酸对Ang Ⅱ诱导的HUVEC内 NOX2 蛋白活化的影响 |
1.5 丹酚酸B对 Ang Ⅱ诱导的HUVEC内 NO表达情况的影响 |
2 丹酚酸B调控Ang Ⅱ诱导的HUVEC相关信号通路活化 |
2.1 丹酚酸B对 Ang Ⅱ诱导的HUVEC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 |
2.2 丹酚酸B对 Ang Ⅱ诱导的HUVEC的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活化的影响 |
2.3 丹酚酸对Ang Ⅱ诱导的HUVEC的MAPK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 |
2.4 丹酚酸对Ang Ⅱ诱导的HUVEC的NRF2/ HO-1 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蒙药当贡-3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丹酚酸B调控NIX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2 方法 |
2.1 H9c2细胞的培养及缺氧复缺损伤模型的建立 |
2.2 分组及给药 |
2.3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
2.4 微量酶标法检测细胞LDH漏出量 |
2.5 化学荧光法测定细胞ROS水平 |
2.6 萤光素酶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 |
2.7 化学荧光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 |
2.8 LC3-Ⅰ,LC3-Ⅱ,cleaved caspase-3,NIX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
2.9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丹酚酸B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活力、LDH漏出量、ROS水平的影响 |
3.2 丹酚酸B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ATP水平、ΔΨm的影响 |
3.3 丹酚酸B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LC3-Ⅰ,LC3-Ⅱ,cleaved caspase-3,NIX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6)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SIRT1信号通路介导丹酚酸B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Sal B的药理学作用 |
1.1 心血管药理学 |
1.1.1 抗氧化作用 |
1.1.2 抗血小板聚集 |
1.1.3 促进心脏血管生成 |
1.1.4 抑制细胞衰老和凋亡 |
1.1.5 抗缺血再灌注损伤 |
1.1.6 改善血液流变学 |
1.1.7 调节离子通道功能 |
1.1.8 抗炎作用 |
1.1.9 抗动脉粥样硬化 |
1.1.10 抑制左心室重构 |
1.1.11 抗心律失常 |
1.2 Sal B的其他药理学作用 |
1.2.1 抗肿瘤作用 |
1.2.2 改善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
1.2.3 治疗皮肤及肺纤维化 |
1.2.4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
1.2.5 抗抑郁治疗 |
1.2.6 改善认知功能 |
1.2.7 保护肾脏 |
1.3 讨论和展望 |
第二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
2.1 MIRI概述 |
2.2 MIRI中细胞损伤和死亡的机制 |
2.2.1 钙离子超载 |
2.2.2 氧化/硝化应激 |
2.2.3 线粒体应激 |
2.2.4 炎症反应 |
2.2.5 细胞死亡 |
2.2.6 自噬 |
2.2.7 细胞坏死 |
2.3 结语 |
第三章 SIRT1信号通路介导Sal B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使用的抗体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的实验仪器 |
3.1.4 实验动物来源 |
3.1.5 实验动物分组 |
3.1.6 实验方法 |
3.2 统计分析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Sal B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影响 |
3.3.2 Sal B对SD大鼠I/R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
3.3.3 Sal B对SD大鼠I/R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3.3.4 Sal B对SD大鼠I/R后SIRI1介导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5 Sal B对SD大鼠I/R后血清或组织中LDH、CK-MB、HMGB1、TNF-α、IL-1β、IL-18含量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SIRT1信号通路介导Sal B抗H9C2糖氧剥夺复灌损伤的机制研究 |
4.1 材料及方法 |
4.1.1 主要的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1.3 细胞培养、传代及种板(皿) |
4.1.4 药物及试剂配制 |
4.1.5 糖氧剥夺再复模型建立(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 |
4.1.6 MTT比色法判定OGDR模型的建立 |
4.1.7 Sal B对H9C2心肌细胞的毒性试验 |
4.1.8 实验分组及给药 |
4.1.9 Sal B预处理对OGDR模型心肌细胞活性的测定 |
4.1.10 心肌细胞损伤--L-LDH、CK-MB的测定 |
4.1.11 心肌细胞促炎症因子检测 |
4.1.12 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相关蛋白表达 |
4.2 统计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OGDR模型的建立 |
4.3.2 EX527对H9C2心肌细胞SIRT1表达的影响 |
4.3.4 不同浓度Sal B对H9C2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 |
4.3.5 Sal B对H9C2心肌细胞在OGDR模型下SIRT1表达的影响 |
4.3.6 Sal B对H9C2心肌细胞OGDR模型下L-LDH、CK-MB、HMGB1、TNF-α的影响 |
4.4 小结 |
4.5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黄丹兰颗粒剂药效学研究(二) ——制剂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黄丹兰颗粒剂对大鼠动脉壁PGI2样物质活性的测定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药物及试剂 |
1.1.2 动物 |
1.1.3 仪器 |
1.1.4 方法 |
1.1.5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PRP中加入未经药预处理的正常大鼠动脉环释放大量PGI2样物质的影响 |
1.2.2 PRP中经药预处理的正常大鼠动脉环释放大量PGI2样物质的影响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黄丹兰颗粒剂对心梗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TNF-α 表达的影响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药物及试剂 |
2.1.2 动物 |
2.1.3 仪器 |
2.1.4 方法 |
2.1.5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2.1 Masson染色结果 |
2.2.2 大鼠心肌组织TNF-α 蛋白的表达水平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黄丹兰颗粒剂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药物及试剂 |
3.1.2 试验动物 |
3.1.3 仪器 |
3.1.4 试验方法 |
3.1.5 统计学处理 |
3.2 结果 |
3.2.1 黄丹兰颗粒剂对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及体积的影响 |
3.2.2 黄丹兰对心肌细胞ANP mRNA表达的影响 |
3.2.3 黄丹兰颗粒剂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四、黄丹兰颗粒剂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药物及试剂 |
4.1.2 试验动物 |
4.1.3 仪器 |
4.1.4 方法 |
4.1.5 统计学处理 |
4.2 结果 |
4.2.1 黄丹兰颗粒剂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CK、LDH、AST活性的影响 |
4.2.2 黄丹兰颗粒剂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五、黄丹兰颗粒剂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
5.1 对象和方法 |
5.1.1 药物与试剂 |
5.1.2 细胞株 |
5.1.3 仪器 |
5.1.4 方法 |
5.1.5 统计学处理 |
5.2 结果 |
5.2.1 黄丹兰颗粒剂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内Na+,K+-ATPase,Ca2+, Mg2+-ATPase的影响 |
5.2.2 黄丹兰颗粒剂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内ATP含量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六、黄丹兰颗粒剂对脐静脉灌流血管壁释放VW因子及前列环素的影响 |
6.1 对象和方法 |
6.1.1 药物及试剂 |
6.1.2 试验材料 |
6.1.3 试验仪器 |
6.1.4 方法 |
6.1.5 统计学处理 |
6.2 结果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中药提取成分治疗心肌肥大疾病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丹酚酸B对压力过负荷致小鼠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丹酚酸B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1.1 抗氧化 |
1.2 抗动脉粥样硬化 |
1.3 抑制细胞凋亡 |
1.4 抗缺血再灌注损伤 |
1.5 抗血小板活化 |
1.6 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及纤维化 |
1.7 保护内皮功能 |
1.8 保护心肌梗死、改善心室重构 |
1.9 抗炎 |
1.10 调节离子通道 |
1.11 抗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 |
1.12 介导细胞分化、增殖与迁移 |
1.13 小结 |
第二章 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2.1 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概况 |
2.1.1 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
2.1.2 中医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探讨 |
2.1.3 中医对心力衰竭辩证分型 |
2.1.4 中医对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
2.1.5 中医对心力衰竭的基础研究 |
2.2 心力衰竭的西医研究概况 |
2.2.1 流行病学研究 |
2.2.2 发病机制研究 |
2.2.3 治疗方法 |
2.2.4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 |
2.2.5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构筑 |
2.3 小结 |
第三章 丹酚酸B对压力过负荷致小鼠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动物来源 |
3.1.2 实验动物分组 |
3.1.3 小鼠心力衰竭模型的构建 |
3.1.4 给药剂量及方法 |
3.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
3.1.6 数据统计 |
3.1.7 仪器和试剂 |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2.1 四组小鼠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
3.2.2 四组小鼠治疗后解剖数据比较 |
3.2.3 四组小鼠治疗后病理切片比较 |
3.2.4 四组小鼠治疗后血浆BNP浓度比较 |
3.3 动物实验结果汇总 |
3.4 实验讨论 |
第四章 丹酚酸B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研究 |
4.1 材料及方法 |
4.1.1 细胞培养及传代 |
4.1.2 细胞加药 |
4.1.3 细胞总蛋白提取 |
4.1.4 胞浆胞核蛋白提取 |
4.1.5 蛋白定量 |
4.1.6 蛋白变性 |
4.1.7 免疫印迹法测定蛋白表达 |
4.1.8 统计学处理 |
4.1.9 仪器和试剂 |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2.1 异丙肾上腺素的时效关系 |
4.2.2 p-ERK蛋白表达,见图37A、B |
4.2.3 p-AKT蛋白表达,见图38A、B |
4.2.4 细胞核内GATA4蛋白表达 |
4.2.5 p-CaMKⅡ蛋白表达 |
4.3 实验结果汇总 |
4.4 实验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丹参总酚酸及三七总皂苷配伍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药物与试剂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缺氧复氧模型的制备 |
2.2 分组与给药 |
2.3 心肌细胞活力的测定 |
2.5 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
2.6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
2.7 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
2.8 检测细胞中Na+, K+-ATPase, Ca2+, Mg2+-AT-Pase, ATP的含量 |
2.9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丹参总酚酸和三七总皂苷及其配伍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 |
3.2 丹参总酚酸和三七总皂苷及其配伍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 |
3.3 丹参总酚酸和三七总皂苷及其配伍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内ATPase的影响 |
3.4 丹参总酚酸和三七总皂苷及其配伍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内ATP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四、丹酚酸B对缺氧再复氧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IRT1-NLRP3信号轴探究丹酚酸B抗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D]. 李庆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双参宁心胶囊调控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D]. 辛高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3]基于AKT和MAPK信号通路探讨丹酚酸B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D]. 黄雅娜.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蒙药当贡-3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D]. 杨潇.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5]丹酚酸B调控NIX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J]. 辛高杰,付建华,韩笑,李磊,郭浩,孟红旭,赵雨薇,贾飞凡,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 2020(12)
- [6]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 姜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SIRT1信号通路介导丹酚酸B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D]. 刘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黄丹兰颗粒剂药效学研究(二) ——制剂学评价[D]. 傅凌鸥.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9]丹酚酸B对压力过负荷致小鼠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仁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1)
- [10]丹参总酚酸及三七总皂苷配伍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J]. 龚婉,肖扬,张萌,王毅,王怡. 中国中药杂志,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