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咯血、呕血、便血与疾病的自我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何钰怡[1](2021)在《香港《国医杂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国医杂志》1930年创刊于香港,具有鲜明的时代与地方特色,也是中国近代重要中医药期刊,研究《国医杂志》旨在探究中医药在近代香港生存与发展状况、创刊的社会历史背景、废止中医案对香港中医界的影响及其反应,以及杂志的特点与贡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香港《国医杂志》主要学术内容与医家学术思想,探讨近代香港医界关注的热点,揭示杂志的特点与贡献。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杂志栏目、刊文进行量化考察。借助图表法筛选栏目类别,突显研究重点。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如文献学、统计学、历史学、中医学、期刊学等学科理论、方法,对《国医杂志》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结果:1.首次全面研究香港《国医杂志》,发现《国医杂志》共刊出38期。现存杂志22期(缺5-8期)、国医纪念特刊号1期,均为何佩瑜任总编辑时出版。《国医杂志》每期平均设置12个栏目,“论说”“学说”“会务情形”为重点栏目,“医案”“专着”“讲义”“医药界消息”“专载”“小说”“杂着”为主要栏目。《国医杂志》总刊文量663篇。2.突破《国医杂志》原栏目框架,将所刊文章分为6类并统计文章数:医界言论73篇、学术研究254篇、学会事务128篇、医药消息51篇、公务文书53篇、涉医文学104篇。学术研究细分为“理论探讨”“临证各科”“温病时疫”“药学研究”“医案医话”“科普常识”6类。3.编辑“香港《国医杂志》目录总表”,该表含有文章题名、作者、所刊栏目与期数。据该表可查到《国医杂志》所刊每篇文章。绘制含有病者、主病、主证、方药及其所刊期数的“香港《国医杂志》医案信息表”,据该表可查阅《国医杂志》所刊每则医案。4.统计发现《国医杂志》共刊医案63则:何佩瑜35则、陈济民12则、卢觉非10则、张锡纯5则、张春江1则。重点分析何佩瑜医案的特点与诊治特色:何氏医案具有“同一诊中病证复杂”“同一案中病情多变”“屡经他医误治,病情加重”“急危重症,证候复杂”“病家依从性差,或家属隐瞒病情以致疾病加重”的特点,以及“中医为主,西医为辅”“遵仲景,旁各家,灵活运用经方、时方”“创制新方,适应临床”的诊治特色。这些医案是研究近代香港中医临床经验与辨证用药特色,以及客观评价临证水平的珍贵资料。5.研究发现《国医杂志》重点关注7项社会话题:声援《中医条例》的制定与公布,为中央国医馆争取权益;抵制南京国民政府“医校称社案”与反对中央国医馆的妥协,反省中医界存在的“自视太高,傲睨侪辈”“宗派不同,互相歧视”的弊端;反对中央国医馆统一中医病名“必依傍西医之病名”的主张,提议以中医的标准定病名,以西医病名作补充;抵制港英当局撤销华人在家治痘条例,呼吁保留华人在家治痘的权益;救助上海兵灾难民与为华北水灾筹募,宣传普及战时防毒救伤的基本常识;关注医事纠纷,声援被诬陷的中医;为探讨中医的未来与走向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平台。结论:迄今为止,学界对近代中医药期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期刊的整体研究、地域性期刊普查与研究、单种期刊研究、专题研究、期刊的保护与开发利用5方面。学界尚未对香港《国医杂志》作全面深入研究,对“废止中医案”对近代香港中医界影响以及港英政府有关中医政策的研究甚少触及,对《国医杂志》所刊香港中医的证治经验与学术思想的研究亦未展开。创办中医药期刊是医界有识之士在谋求中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实践。“废止中医案”触发了近代中医药期刊的日见创办,而近代中医药期刊的创办为扞卫中医的生存与展示中医的疗效,提供了舆论阵地与凝聚中医力量的平台。因而,近代中医药期刊是研究中医抗争史、近代中医生存状况与近代医家学术经验不可或缺的史料。《国医杂志》是尢列、何佩瑜等人创办,中华国医学会承办,以“发扬中国医学,整理固有,增进新知,医学范围以外文字概不刊入”为办刊宗旨,具有鲜明的时代与地方特色、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近代重要中医药期刊。《国医杂志》践行本刊宗旨,积极整理与研究中医学术,吸纳西学以补中医之不足,把研究中医学术与谋求中医发展相结合,促进中医界的自省与自救。《国医杂志》关注医学社会问题,是内地与香港两地医学信息接收与学术交流平台,是争取在港中医与在港华人权益的舆论阵地,是慈善赈灾与战时防毒救伤的慈善组织,是联系内地与在港中医、凝聚中医各界力量的重要纽带。《国医杂志》所刊中西医结合医案有牵强附会之嫌,一些方药,也已不适于现今使用;认为天花非传染病、以及主张抛弃阴阳五行的观点,是不当的。所刊涉医文学极具可读性,能让读者于晦涩难懂的医学言论中找到一丝趣味,展现医家专业素养之外的别样风采与唤醒当代中医发扬祖国医学的决心,虽非本文研究重点,亦值得关注与深入研究。
General Practice Branch of Cross-Strait Medicine Exchange Association;[2](2021)在《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基本用药指南》文中提出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是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有效改善患者的痛苦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直至其舒适、有尊严离世的新兴临床学科,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罹患现代医学无法治愈,并伴有躯体和/或精神心理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终末期和临终期患者。合理使用药物是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指南工作组依照国际指南的制定标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制订了我国首部《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基本用药指南》。该指南围绕各种疾病终末期和临终期患者常见的33个全身性和各系统的躯体、精神心理症状及难治性症状,推荐23种治疗药物,其中20种药物收录于我国现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便于广大医务人员参阅学习,指南详细阐述了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专科的基本理论、临床用药原则、相关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该指南的制定有助于提升各临床学科对疾病终末期和临终患者的诊疗服务质量,是确保患者获得舒适与尊严性医疗服务的基本保障,同时填补了我国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学科发展的空白。
贾秉洁[3](2020)在《肾癌相关性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其带给人们的困扰和伤害,亦在逐年增加。虽然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手术、放化疗以及靶向、免疫治疗显着提高了肿瘤患者生存率,但是临床缺乏对肿瘤患者心理层面的关注,肿瘤并发抑郁症的比例较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外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抑郁的比例约为3.7%~66%,而国内高达25%~80%。抑郁状态可使患者生存期下降10%~20%左右,甚至成为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而西医药物治疗因其副作用、耐药等问题临床应用受限。中医药参与的综合治疗是我国肿瘤治疗的优势与特色,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能够缓解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Cancer Related Depression,以下简称CRD)症状,显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部分治疗手段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针对CRD的中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远大前景。近几年肾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增长迅速,约为2.5%,跃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第二位,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近几年靶向、免疫治疗药物研究突飞猛进,为肾癌患者带来希望,生存期明显延长,有研究证实肾癌病人平均生存率可达40个月,无进展生存期长达27个月,与其他类型肿瘤一样,治疗方式和生存期改善的同时,肿瘤治疗过程中诸多相关因素给肾癌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均带来巨大的压力,肾癌相关性抑郁的发病问题更加突出。肾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需引起相关重视。目前有关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国内外尚缺乏对肾癌相关抑郁的关注和研究。另外国内有关CRD的中医治疗主要集中在同种药物或同组穴位上,而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遵循此原则治疗CRD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医优势,如果借助于传统中医理论与方法,即辨证论治治疗,将肿瘤患者群体归纳证候分型以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对易感体质人群进行早期筛查,中医早期干预,调整脏腑功能的失调,改善体质状态,可以为肾癌抑郁的早期防治与干预,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切入点。因此总结出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中医证型十分必要。导师在深入挖掘传统中医体质辨证基础上,尤其强调体质因素对肾癌相关性抑郁发病与预后的基础性作用,主张体质辨证与病、证、症辨治相结合,实践证明在缓解肾癌抑郁的症状,提高肾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治疗优势。体质内虚,在一定程度决定肾癌抑郁的易感性,“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若脏腑营卫表里冲和,气血调畅,则无积聚之弊,所谓“五脏元真通畅,则真气从之,病安从来”。本研究通过对肾细胞癌(以下简称肾癌)并发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中医证候分型进行研究,比较肾癌抑郁与非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差异,为肾癌相关性抑郁的辨证分型、中医药辨治肾癌的中医病机理论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与临床数据依据。方法收集的病例为2017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初次就诊于导师门诊及肿瘤科病房治疗且符合纳排标准的肾癌患者142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患者需填写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D)和肾癌患者证候资料收集表,将信息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0.0软件包处理分析所收集的数据。结果1本研究调查的142例肾癌患者中,84例并发抑郁,发病率为59.15%。其中轻度抑郁患者36人(占25.35%);中度抑郁患者27人(占19.01%);中重度抑郁患者14人(占9.86%);重度抑郁患者7人(占4.93%)。2在肾癌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年龄(P=0.003,0R=1.869,95%CI[1.234,2.831])、既往病史(P=0.000,0R=7.864,95%CI[3.032,20.396])、个人月收入(P=0.001,0R=4.264,95%CI[1.884,9.651])与抑郁发生倾向呈正相关;是否手术(P=0.007,0R=0.248,95%CI[0.091,0.678])、知情情况(P=0.016,0R=0.231,95%CI[0.071,0.759])与抑郁发生倾向呈负相关。3本研究中肾癌并发抑郁的中医证候分型研究结果如下:阳虚证(占66.67%)、痰凝证(占53.57%)、湿阻证(占52.38%)、气滞证(占50.00%)、气虚证(占48.81%)、血瘀证(占28.57%)、血虚证(占19.05%)、阴虚证(占10.71%)、津亏证(占8.33%)、精亏证(占7.14%)、血寒证(占5.95%)、实寒证(占2.38%)、水停证(占2.38%)、饮停证(占2.38%)、气逆证(占1.19%),无实热证、血热证;肾癌非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的结果为:阳虚证(占75.86%)、痰凝证(占53.45%)、气虚证(占51.72%)、湿阻证(占44.83%)、血瘀证(占32.76%)、气滞证(占27.59%)、血虚证(占15.52%)、津亏证(占10.34%)、阴虚证(占8.62%)、精亏证4例(占6.90%)、水停证(占5.17%)、饮停(占3.45%)、血寒证(占3.45%)、实热证(占1.72%)、气逆证(占1.72%)、血热证(占 1.72%)、实寒证(占 1.72%)。4肾癌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气滞证上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余证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手术、个人月收入、知情情况呈负相关,与既往史呈正相关;肾癌相关抑郁发病率较高,以轻、中度抑郁为主。2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患者证候分布以阳虚证、痰凝证、湿阻证、气滞证为主,其中以阳虚证患者最多,气滞证与肾癌抑郁的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肾癌抑郁组较非抑郁患者气滞证患者比例更多。
吴觅之[4](2020)在《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循证医学作为依据,以护理程序为理论框架,基于标准化护理术语构建科学、完善、专业的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符合我国临床实际,规范护理语言,为后续植入临床护理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基础,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证据和信息化支撑。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大部分:1.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的初步探究(1)文献回顾法:采用文献回顾法,系统地回顾了北美护理诊断、护理结局分类、护理措施分类及VTE个体化风险筛查量表等文献,了解标准化护理术语及VTE风险筛查量表的应用现状。同时,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指南库及中英文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住院患者VTE防治及管理相关的文献,检索起始时间均界定为建库至2019年4月30日,采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文献质量评定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搜集、整理并排列出纳入研究中的合理证据,初拟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2.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论证与修订(1)小组讨论法:成立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护理硕士研究生以及骨科、普外、呼吸内科等VTE高发科室的护士长,共8名成员。研究小组成员依据循证结果,将理论分析与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取护理相关概念,根据共同语义特征,将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与标准化护理术语(北美护理诊断、护理结局分类、护理措施分类)进行比对,拟定第一轮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专家咨询表。(2)预填写:邀请本院16名加速康复外科专科护士进行预填写,测试问卷的可填性。(3)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浙江省5家综合医院的27位专家,其均具有5年以上从事VTE高危科室的医疗及护理经验,经过2-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最终确立了标准化的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研究结果:1.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的初步探究(1)通过文献回顾法,最终纳入44篇文献,其中指南与共识2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10篇,原始研究8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包括,I级B等8篇,Ⅲ级A等1篇,Ⅲ级B等9篇,IV级A等13篇,IV级B等13篇。依据循证结果,初拟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包含111条护理策略。2.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论证与修订(1)通过小组讨论法,小组成员将111条住院患者VTE护理策略与标准化护理术语(北美护理诊断、护理结局分类、护理措施分类)进行比对,初步确立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共有5个维度(一级条目),46个要素(二级条目),294项要素特征及实现策略(三级条目),形成了第一轮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专家函询表。(2)经过两轮德尔菲咨询法后,最终确立的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共有5个维度(一级条目),46个要素(二级条目),285项要素特征及实现策略(三级条目)。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表的回收率均为100%(>70%),其中,有效函询表回收率分别为96.30%和100%,表明专家积极程度较高,对本研究较为重视;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程度(Cr)分别为0.848和0.873(≥0.7),表明专家对该领域较为了解,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利用性较高。两轮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在0.034-0.319和0.094-0.304范围之间,均在0-1范围内,其显着性检验P<0.05,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且非偶然性。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的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涉及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5个维度,包括46个要素,285项要素特征及实现策略。该条目结构规范、内容专业、科学、可扩展、可修正,为后续植入临床护理决策支持系统知识库提供基础,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证据和信息化支撑;其采用了国际护理协会认可的标准化护理术语,统一护理学科语言,推动国际护理信息的交流;以护理程序为总体框架,规范护理流程,实现同质化护理模式,符合临床护理实际,指导临床护士为存在VTE风险和确诊为DVT、PE的住院患者提供护理照护。
韩鸽鸽[5](2020)在《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现况及培训方案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的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并测量其信效度,使用该工具调查安宁疗护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现况,基于此构建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为安宁疗护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的编制及评价本部分结合文献回顾及半结构式访谈结果,编制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初稿,然后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形成问卷施测稿。问卷测试包括小样本测量和大样本调查,大样本调查分为三个阶段:使用IBM SPSS21.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项目分析、内部一致性、内容效度分析,第二阶段用于测试问卷的重测信度,第三阶段使用AMOS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第二部分: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现况调查使用第一部分编制的问卷调查安宁疗护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共收集有效问卷436份(包括第一部分第三阶段302份),采用IBM 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探讨安宁疗护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现状,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依据前两部分研究结果,在COPA理论及Fink的有意义学习目标理论指导下,设置安宁疗护护士的培训方案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方式。结果第一部分:编制了的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共有28个条目,包括4个维度:伦理护理能力,身心照护能力,灵性照护能力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10%。问卷总体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70,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均>0.9,折半信度为0.889,重测信度为0.976。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为?2/df=1.650,GFI=0.909,AGFI=0.884,CFI=0.809,IFI=0.819,RMSEA=0.04。信效度检验结果均符合心理学测量要求,可用于对安宁疗护护士的评价。第二部分: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总分标准化得分为(38.60±1.22)分,得分最低的两个维度为身心照护能力及灵性照护能力维度,标准化得分分别为(34.37±1.41)及(29.50±0.37)。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职称、科室性质、是否带教及有无培训经历的安宁疗护护士其核心能力水平具有显着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5个变量可解释总变异的37.3%(P<0.05)。第三部分:设置培训培训对象为工作在安宁疗护病房(机构)的注册护士。将前期编制的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的条目转化为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的培训目标,又依据Fink的有意义学习目标将培训目标分为6类,根据不同的目标分类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方式。培训内容包括伦理护理、身心照护、灵性照护及自我心理调适四个部分,包括讲授、阅读文献、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习等培训方式,考核评价方式包括问卷测量、理论考试、OSCE等形式。然后邀请7位安宁疗护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专家咨询,形成了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初稿。结论本研究形成了包括4个维度,28个条目的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对安宁疗护护士的调查结果表明其核心能力得分较低,又基于此构建了包括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及考核评价方式的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初稿,后期还需要开展实验研究来测试培训方案的实用性及有效性。
李小兰[6](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吴启龙[7](2020)在《叶氏从肾论治医案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梳理筛选《临证指南医案》中从肾论治相关医案,对《临证指南医案》各类从肾论治相关医案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病证特点及组方用药规律等进行研究,结合温病辨治理论和现代研究进展,探求叶氏从肾论治相关医案的学术特色、病证特点及组方用药规律,深入挖掘叶氏从肾论治相关医案学术思想内涵,丰富“肾脏象”内涵,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收集梳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从肾论治相关医案,对医案记载的病因、病机、病名、证名、治则、治法、方剂、中药、针灸、体质、调护等内容进行标注并对其内容进行分类定量与数学统计及建立叶氏从肾论治相关医案Word数据表,同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本次研究共涉及叶氏从肾论治医案127则,其中内科类医案有115例,妇科类有9例,外科类、儿科类、五官科类各1例;病因统计结果显示六淫与五邪为患最多,其次为烦劳、病理产物痰饮;病机统计结果可把叶氏从肾论治医案病机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肾精亏虚、肾经络病机、肾外感实证、脾肾、肝肾、心肾、胃肾、肾膀胱、肾多脏器、肺肾关系失调共13大类;证名及针灸统计并不具现实意义;调护内容可分为饮食调护、情志调护、四时起居调护、药物调护、房事调护五大类;叶氏从肾论治医案中共使用中药154味,累计使用1136频次。其中累计中药频次排名前10位的有:茯苓(8 0)、熟地(67)、人参(60)、山药(40)、甘草(35)、泽泻(35)、山茱萸(34)、五味子(32)、麦冬(31)、阿胶(29)、牡丹皮(29);各中药类别累计频次占比排名前四的分别为:补虚药(510,44.9%),利水渗湿药(135,11.9%)、清热药(102,9.0%)、收涩药(101,8.9%);中药药性累计频次及占总药物比重最大的为温性药;五味以甘味药运用最多,归经则为归入心经之药最多;医案共统计治法39种,排名前五的有补益脾肾、温通脾肾、滋补肝肾、滋补肾精、滋肾纳气;叶氏从肾论治医案中方剂使用频次较高的有复脉汤、六味丸、肾气丸、虎潜丸、滋肾丸、真武汤等。结论:1.叶氏从肾论治医案中内科的气血津液病证与妇科胎前产后病证占比最多,说明叶氏极为重视气血津液在从肾论治医案中的作用;2.叶氏从肾论治医案中病因以六淫类为主,尤以风火二淫为最。次为痰饮,房劳病因则未体现;肾本脏病机以肾阴虚为主,它脏则以脾肾关系失调为主;3.叶氏从肾论治医案中有证无名是常态,所载针灸案例过少,故无法准确总结与梳理其临床应用规律与特点;调护方法与内容的普适性较强,但差异性不够明显,内容的论证深度不足,范围较限定,难于突出医案中以“肾脏象”为基础调护方面的特色;4.叶氏从肾论治医案中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收涩药使用占比最高;药性以温性药为主,重视药物的寒温并用;药味配伍特点以甘味补虚为主,苦、辛并举,佐以酸、咸”药物归经以心经最多,用药以调补五脏为主,尤重补心脾二脏以实肾脏;5.补益与温通是叶氏从肾论治医案的主要治法,补益法中以滋阴法为主益气补血法为辅,温通法由太阳温散法、太阴温补法、少阴温阳法三大类组成;6.叶氏从肾论治医案处方中经方与时方并用,以平补为主忌峻补之品。六味丸、虎潜丸、滋肾丸为补肾阴清热常用方;温补肾阳以肾气丸、真武汤为主;以复脉汤、归脾汤为主调营养血实下元;方剂使用呈现补肾阴清热、温肾阳益肾气、调营养血实下元三大特点。
乔昌宇[8](2020)在《感染性主动脉瘤腔内与开放治疗 ——9年随访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感染性主动脉瘤(mycotic aortic aneurysm,MAA)是一种罕见但高致死率的主动脉扩张型疾病。开放手术治疗(例如原位重建技术及解剖外重建技术)一直作为治疗MAA的“金标准”,但因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及围手术期高死亡率使其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时捉襟见肘。腔内技术则因其极好的弥补了开放手术的不足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MAA的治疗,但也因其可能增加移植物感染概率而饱受诟病。本研究通过分析MAA9年的诊疗经验,旨在探究影响MAA预后的诸多因素,以及相较于开放手术,分析腔内技术的应用在MAA诊疗过程中的作用及不足之处。研究方法:收集于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所有诊断为感染性主动脉患者,共计28例,其中开放手术治疗患者9例,腔内修复手术治疗患者15例,保守治疗4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信息、实验室相关检查、动脉瘤特征、治疗信息等用于统计学分析。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患者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健康状况、再入院信息及出院后用药信息等用于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感染性主动脉患者28例,男女比例13:1,平均年龄63.39±5.73岁,入院时表现为感染性主动脉典型症状并诊断为MAA患者占总人数的29.36%,平均住院天数23.78± 16.61天。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22/28,78.57%)和发热(19/28,67.86%)。化验指标:入院时32.14%的患者伴有白细胞增高(>9.5*109/L),致病菌以沙门氏菌为主,占21.42%,其次为大肠杆菌(10.71%,3/28),布氏杆菌(10.71%,3/28),葡萄球菌属(10.71%,3/28)等。位置:主动脉弓(10.71%),降主动脉(7.14%),降主动脉内脏区(10.71%),肾下腹主动脉(42.85%)及髂总动脉(14.28%)。影像学表现:21.42%(6/28)患者主动脉瘤腔内可见脓腔,10.71%(3/28)患者瘤体呈分叶状,10.71%(3/28)患者瘤腔内可见气体影,50%(14/28)患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39%(11/28)患者入院前曾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7%(9/24)的患者术前并无任何接受抗菌药物的治疗记录。在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100%都曾记录使用过广谱抗生素,43%(6/14)的患者被记录曾联用或接连应用三种及三种以上的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如亚胺培南)被用于21%(6/24)MAA患者的术前治疗,以及29%(7/24)患者的术后抗生素治疗,治疗平均时间12.41±7.83天。MAA患者术后移植物感染与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可能有关(p=0.004),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与MAA患者生存(p=0.01)及术后移植物感染(p=0.003)均具有相关性。开放手术治疗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包括开放手术原位重建及开放手术解剖外旁路重建技术)占31.14%(9/28),腔内技术修复(包含分支重建技术及去分支技术)占53.57%(15/28)。腔内手术3月、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3%、80%以及72%,与开放手术总生存率存在显着差异(p=0.0203)。术后移植物感染征象患者约占总研究人数33%,均为接受腔内治疗患者(100%),占总腔内治疗人数的61%。围手术期较高的难以控制的长时间高WBC水平(>9.5*109/L)可能预示着不良预后。结论及意义:腔内技术用于治疗感染性主动脉瘤处于探索阶段,其对于抢救动脉破裂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主动脉肠瘘或气管瘘等急危重症患者具备一定的优越性。但相对的,因其无法完成感染灶的去除,术后仍具有较高的移植物感染风险,尤其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患者。因此,急危重症MAA患者可以考虑以EVAR作为过渡治疗手段,用以挽救患者生命。术后一旦出现感染控制不佳,对于能够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可考虑行开放手术,以去除感染灶并重建主动脉。
罗巧[9](2020)在《冠心病患者DAPT治疗相关出血及相关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予联合替格瑞洛的DAPT治疗并发轻中度出血的患者人群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以发现易感体质及其它易感特征,为早期预防、中医辨证论治及体质调理等提供参考。方法:病例筛选自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因病情需要行PCI术,术后予DAPT治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观察时间为3个月,观察内容为DAPT相关轻中度出血,即BARC 1-2型出血。最终纳入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出血评估和中医体质辨识。收集患者的出血情况、中医体质类型和相关临床资料,应用SPA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男性43例(71.7%),女性17例(28.3%);患者年龄范围在39-78岁,中位年龄66岁,主要集中在年轻老年人(68.3%)和中年人阶段(26.7%);血管病变数量以单支、双支病变最常见,各占35.0%、35.0%;植入支架数量以1枚支架最常见,占55.0%;危险因素前三位为血脂异常(90%)、高血压(83.3%)、吸烟史(51.6%);合并疾病前三位为高血压病(83.3%)、高脂血症(81.7%)、高尿酸血症(46.7%)。2.出血情况及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出血(41.7%)、消化道出血(31.7%)最多见;出血程度分级以BARC 1型最多见,占81.7%;出血发生时间以PCI术后1周内最多见,占46.7%;中医体质依发生频数依次为:血瘀质21例(35.0%),痰湿质14例(23.3%),气虚质9例(15.0%),阴虚质7例(11.7%),阳虚质5例(8.3%),气郁质3例(5.0%),湿热质1例(1.7%),特禀质0例,平和质0例。3.不同出血部位、BARC分型和出血时间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不同性别、年龄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不同病变血管数量、支架数量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不同危险因素、合并疾病与中医体质分布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与气虚质、阴虚质成正相关;偏胖/肥胖与痰湿质成正相关;吸烟史与血瘀质成正相关,高尿酸血症与血瘀质成正相关。结论:1.冠心病患者联合替格瑞洛的DAPT相关轻中度出血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血瘀质、痰湿质明显多于其他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平和质。2.中医体质类型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BARC分型、出血时间、病变血管数量、植入支架数量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中医体质分布与危险因素、合并疾病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糖尿病对阴虚质、气虚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偏胖/肥胖对痰湿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吸烟、高尿酸血症对血瘀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李佳霖[10](2020)在《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医疗体制和文化背景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为我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准入提供科学的指导,尽快规范我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职业准入、专科能力培训及考核制度等,推进我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快速发展。方法:本研究为混合性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文献回顾:通过查阅国内外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相关文献,提炼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形成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词典。2.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从事安宁疗护相关工作的医生、护士及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结合参与式、半结构式观察法收集资料,利用持续比较法和内容分析法初步构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3.德尔菲法:采用发放电子邮件的方式对满足专家遴选标准的1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利用Excel2010和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根据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检验两轮专家咨询的科学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条目的权重,最终形成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4.信效度检验:根据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发放电子问卷,采用Excel2010软件进行录入,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信度采用内部一致性检验,计算Cronbach’α系数,效度采用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表示,通过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确定该指标体系的信效度。结果:1.通过文献回顾法,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对所提取出的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级和分类编码并建立胜任力词表,最终形成了包含6个维度、19个一级指标及93个二级指标的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词典,为下一步的质性研究提供基础。2.本研究共完成21份观察日志,3组半结构式面对面小组访谈和9组半结构式面对面个人访谈,初步形成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及55个三级指标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专家咨询法提供基础。3.本研究共纳入16名专家,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整体的权威系数为1,专家个体权威系数范围为0.75~1.4,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好;专家协调系数为0.451,P<0.001。根据两轮专家咨询中提出的意见及建议修改指标体系内容,形成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及61个三级指标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个指标体系的权重且一致性检验结果较满意。4.本研究共调查了某三甲医院65名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结果显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8,条目内容效度集中在0.8~1.0,量表内容效度为0.954,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0.4,且P<0.001,结果显示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结论:本研究最终形成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知识、技能、人格特质、动机、自我概念、社会角色)、29个二级指标及61个三级指标且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岗位设置、专科认证、教育培训及考核标准提供基础支持。
二、咯血、呕血、便血与疾病的自我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咯血、呕血、便血与疾病的自我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香港《国医杂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近代中医药期刊研究概况 |
1.1 整体近代中医药期刊研究 |
1.2 地方性近代中医药期刊研究 |
1.3 单种近代中医药期刊研究 |
1.4 近代中医药期刊专题性研究 |
1.5 近代中医药期刊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
1.6 香港近代中医药期刊研究 |
第二章 香港《国医杂志》基本概况 |
2.1 创刊缘起 |
2.2 办刊宗旨 |
2.3 发起人 |
2.4 承办机构 |
2.5 发行概况 |
2.6 版式结构 |
2.7 栏目设置 |
2.7.1 总体情况 |
2.7.2 具体栏目 |
2.8 刊文类型 |
第三章 香港《国医杂志》医学理论与临证经验 |
3.1 内容概要 |
3.1.1 理论探讨 |
3.1.2 临证各科 |
3.1.3 温病时疫 |
3.1.4 药学研究 |
3.1.5 医案医话 |
3.1.6 科普常识 |
3.2 医案评析与学术特色研究 |
3.2.1 何佩瑜《治南阳学斋医案》 |
3.2.2 陈济民《血证随笔录》 |
3.2.3 卢觉非《觉觉医庐医案》《觉觉医庐医话》 |
3.2.4 张锡纯《志诚堂医案》 |
3.2.5 张春江《春江验案》 |
3.2.6 小结 |
第四章 香港《国医杂志》关注的社会话题 |
4.1 《中医条例》的制定与公布 |
4.2 医校称社案 |
4.3 统一病名案 |
4.4 洁净局撤销华人在家治痘条例 |
4.5 慈善赈灾与战时防毒救伤 |
4.6 医事纠纷 |
4.7 中医界的自省与自救 |
第五章 香港《国医杂志》的特点与贡献 |
5.1 《国医杂志》的特点 |
5.1.1 触觉敏锐,追踪医界热点,引导各界舆论 |
5.1.2 营造友好的编读往来互动平台,促进中医学术交流 |
5.1.3 专业性与趣味性并存,具有较强的读者意识,能满足受众需求 |
5.1.4 严格的审稿机制,编辑的高学术水平,确保了刊物质量 |
5.1.5 恪遵办刊宗旨,为医界同人指明学术路径 |
5.2 《国医杂志》的贡献 |
5.2.1 注重经典理论,探讨临证经验,发扬中医学术 |
5.2.2 衷中参西,增进新知,谋求中医发展 |
5.2.3 转载政令,关注热点,凝聚中医各界力量 |
5.2.4 作诗赋词,写序发文,传扬中医文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2)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基本用药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本指南相关信息 |
1.1 指南目标人群 |
1.2 指南目标用户 |
1.3 指南工作组人员组成 |
1.4 文献检索选用数据库 |
1.5 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 |
2 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相关概念 |
2.1 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的概念 |
2.2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的专科特色 |
2.2.1服务宗旨和职责 |
2.2.2 诊疗与服务方式 |
2.2.3 服务场域 |
2.3 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的异同点[3,7] |
2.3.1 适用的疾病阶段不同 |
2.3.2 治疗措施与策略不尽相同 |
2.4 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适宜的病种和人群 |
2.5 临终期的界定 |
2.6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的服务模式 |
3 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临床用药原则 |
3.1 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临床用药目的 |
3.2 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临床用药流程 |
3.3 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临床用药管理意义 |
3.4 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4 全身性症状临床用药原则 |
4.1 疼痛 |
4.1.1 概述 |
4.1.2 用药推荐 |
4.1.3 阿片类药物剂量的滴定 |
4.1.3. 1 阿片类药物剂量的滴定原则 |
4.1.3. 2 阿片类药物剂量的滴定步骤[45] |
4.1.3. 3 阿片类药物的减量、转换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
4.1.3. 4 阿片类药物的中毒解救 |
4.1.4 注意事项 |
4.2 发热 |
4.2.1 概述 |
4.2.2 用药推荐 |
4.2.3 注意事项 |
4.3 水肿 |
4.3.1 概述 |
4.3.2 用药推荐 |
4.3.3 注意事项 |
4.4 瘙痒 |
4.4.1 概述 |
4.4.2用药推荐 |
4.4.3 注意事项 |
4.5 乏力 |
4.5.1 概述 |
4.5.2 用药推荐 |
4.5.3 注意事项 |
4.6 恶病质 |
4.6.1 概述 |
4.6.2 用药推荐 |
4.6.3 注意事项 |
4.7 高钙血症 |
4.7.1 概述 |
4.7.2 用药推荐 |
4.7.3 注意事项 |
5 呼吸系统症状临床用药原则 |
5.1 呼吸困难 |
5.1.1 概述 |
5.1.2用药推荐 |
5.1.3 注意事项 |
5.2 呼吸道分泌物过多/临终咽喉哮鸣 |
5.2.1 概述 |
5.2.2 用药推荐 |
5.2.3 注意事项 |
5.3 咳嗽/咳痰 |
5.3.1 概述 |
5.3.2 用药推荐 |
5.3.3 注意事项 |
5.4 咯血 |
5.4.1 概述 |
5.4.2 用药推荐 |
5.4.3注意事项 |
6 消化系统症状临床用药原则 |
6.1 口干 |
6.1.1 概述 |
6.1.2 用药推荐 |
6.1.3 注意事项 |
6.2 恶心/呕吐 |
6.2.1 概述 |
6.2.2 用药推荐 |
6.2.3注意事项 |
6.3 厌食 |
6.3.1 概述 |
6.3.2 用药推荐 |
6.3.3注意事项 |
6.4 恶性肠梗阻 |
6.4.1 概述 |
6.4.2 用药推荐 |
6.4.3 注意事项 |
6.5 腹胀 |
6.5.1 概述 |
6.5.2 用药推荐 |
6.5.3 注意事项 |
6.6 腹泻 |
6.6.1 概述 |
6.6.2 用药推荐 |
6.6.3 注意事项 |
6.7 便秘 |
6.7.1 概述 |
6.7.2 用药推荐 |
6.7.3 注意事项 |
6.8 呕血/便血 |
6.8.1 概述 |
6.8.2 用药推荐 |
6.8.3注意事项 |
7 泌尿系统症状临床用药原则 |
7.1 尿频/尿急/尿失禁 |
7.1.1 概述 |
7.1.2 用药推荐 |
7.1.3 注意事项 |
7.2 血尿 |
7.2.1 概述 |
7.2.2用药推荐 |
7.2.3 注意事项 |
8 精神心理症状临床用药原则 |
8.1 睡眠/觉醒障碍 |
8.1.1 概述 |
8.1.2 用药推荐 |
8.1.3 注意事项 |
8.2 焦虑 |
8.2.1 概述 |
8.2.2 用药推荐 |
8.2.3 注意事项 |
8.3 抑郁 |
8.3.1 概述 |
8.3.2 用药推荐 |
8.3.3 注意事项 |
8.4 谵妄 |
8.4.1 概述 |
8.4.2 用药推荐 |
8.4.3 注意事项 |
9 姑息镇静临床用药原则 |
9.1 概述 |
9.2用药推荐 |
9.3 注意事项 |
1 0 小结 |
(3)肾癌相关性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
1 中医研究现状 |
2 西医研究现状 |
3 肾癌抑郁状态的研究现状 |
4 结语 |
综述二 肾癌的西医研究概述 |
1 肾癌的病因 |
2 肾癌的分类、分级与分期 |
3 肾癌的治疗 |
4 结语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1.5 研究过程 |
1.6 统计学方法 |
1.7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发病情况 |
2.3 肾癌相关抑郁危险因素分析 |
2.4 抑郁与非抑郁组证候分型特点 |
2.5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证型上的关系 |
3 讨论 |
3.1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发病率 |
3.2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
3.3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证候分型特点 |
3.4 导师对肾癌相关性抑郁的认识 |
4 结论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概述 |
1.2 研究背景 |
1.2.1 CDSS及其知识库的概念及构建 |
1.2.2 CNDSS及其知识库的概念及发展 |
1.2.3 CDSS应用于VTE的国外相关研究 |
1.2.4 CDSS应用于VTE的国内相关研究 |
1.2.5 VTE CNDSS知识库核心条目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 理论框架 |
1.3.1 规范化护理程序 |
1.3.2 标准化护理术语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5.1 护理评估 |
1.5.2 护理诊断 |
1.5.3 护理计划 |
1.5.4 护理措施 |
1.5.5 护理评价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回顾法 |
1.6.2 小组讨论法 |
1.6.3 预填写 |
1.6.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1.7 技术路线 |
2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住院患者VTE护理方案 |
2.1 制定检索策略,查找文献 |
2.1.1 检索式 |
2.1.2 数据库 |
2.1.3 检索词 |
2.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2.2.1 文献纳入标准 |
2.2.2 文献排除标准 |
2.3 检索路径 |
2.4 质量评级和文献汇总 |
2.5 数据资料提取 |
3 小组讨论法 |
3.1 成立了课题小组 |
3.2 系统条目的讨论 |
3.3 初步拟定住院患者VTE诊疗及护理流程 |
3.4 确立第一轮专家函询表 |
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4.1 确认德尔菲专家小组 |
4.2 第一轮专家函询 |
4.3 第二轮专家函询 |
4.4 数据统计分析 |
4.4.1 专家的基本资料 |
4.4.2 专家积极系数 |
4.4.3 专家的权威程度 |
4.4.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4.5 函询结果及处理 |
4.5.1 函询专家结构分析 |
4.5.2 第一轮函询的结果 |
4.5.3 第一轮专家修改意见 |
4.5.4 第二轮函询的结果 |
4.5.5 第二轮专家的修改意见 |
4.6 函询结果可靠性分析 |
4.6.1 专家积极程度 |
4.6.2 专家的权威程度 |
4.6.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4.7 最终形成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 |
5 讨论 |
5.1 构建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必要性 |
5.2 本研究的全面性分析 |
5.3 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
5.4 各项护理决策条目的确立 |
5.4.1 住院患者VTE护理评估决策支持条目的讨论与确立 |
5.4.2 住院患者VTE护理诊断决策支持条目的讨论与确立 |
5.4.3 住院患者VTE护理计划和护理评价决策支持条目的讨论与确立 |
5.4.4 住院患者VTE护理措施决策支持条目的讨论与确立 |
6 结论 |
7 局限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现况及培训方案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背景 |
1.1 安宁疗护护士培训的必要性 |
1.2 国内外安宁疗护护士培训现状 |
1.3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评估是制定培训方案的基础 |
1.4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现况 |
1.5 国内外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工具 |
1.6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和理论框架 |
3.1 操作性定义 |
3.2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的编制及评价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质性研究 |
2.2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2.3 问卷调查 |
2.4 质量控制 |
2.5 伦理原则 |
3 研究结果 |
3.1 文献研究 |
3.2 质性研究 |
3.3 德尔菲专家咨询 |
3.4 小样本施测 |
3.5 正式施测 |
4 讨论 |
4.1 问卷编制符合临床需要 |
4.2 问卷编制的流程科学严谨 |
4.3 问卷信效度良好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现况调查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 |
2.3 样本量及抽样方法 |
2.4 资料收集 |
2.5 数据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原则 |
3 研究结果 |
3.1 安宁疗护护士一般资料 |
3.2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现况 |
3.3 不同人口学特征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水平差异 |
3.4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
4.2 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 |
1 培训方案构建 |
1.1 培训对象 |
1.2 培训目标 |
1.3 培训内容 |
1.4 培训方式 |
1.5 考核评价方式 |
1.6 培训方案整合 |
2 专家咨询 |
2.1 咨询专家的选择 |
2.2 专家咨询的方法 |
2.3 专家咨询结果 |
3 实施培训方案的建议 |
4 讨论 |
4.1 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方案的形成较为科学 |
4.2 培训方案能较好地指导安宁疗护护士培训开展 |
4.3 根据安宁疗护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现况选择培训方式 |
5 小结 |
结论 |
1 研究主要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 |
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国内外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
第一节 专着类 |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
第四节 特殊病种 |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
第一节 蛇叹肿毒 |
一、蛇叹肿毒概述 |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
第二节 小儿疳积 |
一、小儿疳积概述 |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
四、小儿疳积现状 |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
第三节 肚腹痛 |
一、肚腹痛概述 |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
第四节 心头痛 |
一、心头痛概述 |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主要创新点 |
三、研究不足 |
四、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叶氏从肾论治医案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肾脏象理论及从肾论治溯源 |
1 肾脏象理论体系概述 |
1.1 肾脏象理论形成条件 |
1.2 肾脏象体系构建要素 |
2 肾脏象理论下从肾论治证治脉络图 |
2.1 先秦两汉时期——形成从肾论治证治雏形 |
2.2 魏晋隋唐时期——从肾论治证治实践积累 |
2.3 两宋金元时期——从肾论治证治多元化发展 |
2.4 明清以降——从肾论治证治臻于成熟 |
第二部分 叶氏从肾论治医案方案撷菁 |
1 从肾论治释义 |
2 主要研究内容 |
3 主要研究方法 |
3.1 个案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 |
3.2 分类定量与数学统计 |
3.3 文献调查与文本分析相结合 |
4 医案纳入标准 |
5 医案各因素标注 |
6 医案排除标准 |
第三部分 叶氏从肾论治医案统计汇要 |
1 病名统计结果 |
2 病因统计结果 |
3 病机统计结果 |
4 证名统计结果 |
5 针灸统计结果 |
6 调护备注结果 |
7 中药统计结果 |
7.1 使用频次10 以上中药统计 |
7.2 中药各类别累计频次统计 |
7.3 中药药性累计频次统计 |
7.4 中药药味累计频次统计 |
7.5 中药归经累计频次统计 |
8 治法统计结果 |
9 方剂统计结果 |
第四部分 叶氏从肾论治医案分析讨论 |
1 病名讨论 |
2 病因讨论 |
2.1 六淫类病因为从肾论治医案之首要病因 |
2.2 以烦劳为代表的内伤因素是从肾论治疾病的重要病因 |
2.3 病理产物及虫毒外伤因素得到了叶氏的充分重视 |
2.4 先后天、饮食失宜、情志内伤等因素在医案中占有较大比重 |
3 病机讨论 |
3.1 肾脏自身病变 |
3.2 重视肾与相关脏腑病机 |
3.3 从肾论治医案中以病机为核心的治法方药具有同一性 |
4 证名与针灸讨论 |
5.调护备注讨论 |
6 中药讨论 |
6.1 中药药性累计频次分析 |
6.2 中药药味累计频次分析 |
6.3 中药归经累计频次分析 |
7 治法分析 |
7.1 叶氏从肾论治医案以补益法为主 |
7.2 温通法为叶氏从肾论治医案第二大法 |
8 方剂讨论 |
8.1 六味丸、虎潜丸、滋肾丸为补肾阴清热常用方 |
8.2 温补肾阳以肾气丸、真武汤为首选方 |
8.3 以复脉汤、归脾汤为主调营养血实下元 |
9 本项研究的不足与创新之处 |
9.1 本项研究的不足之处 |
9.2 本项研究的创新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感染性主动脉瘤腔内与开放治疗 ——9年随访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信息采集 |
2.2.1 患者的基本信息 |
2.2.2 疾病信息 |
2.2.3 实验室检查 |
2.2.4 动脉瘤特征 |
2.2.5 治疗方法 |
2.2.6 随访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人口统计学资料 |
3.2 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微生物学 |
3.3 影像学结果 |
3.4 治疗 |
3.4.1 抗菌药物应用 |
3.4.2 手术治疗 |
3.5 术后并发症 |
3.6 危险因素和生存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MAA的诊断 |
4.2 瘤体的位置 |
4.3 致病菌种类 |
4.4 治疗 |
4.4.1 抗菌药物治疗 |
4.4.2 开放手术vs.腔内技术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感染性主动脉瘤治疗现状 |
发病机理 |
微生物学 |
症状 |
诊断 |
实验室诊断 |
影像学诊断 |
治疗 |
抗菌治疗 |
解剖外旁路血管重建技术 |
原位血管重建技术 |
腔内治疗 |
相关并发症 |
主动脉十二指肠瘘 |
主动脉支气管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冠心病患者DAPT治疗相关出血及相关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资料 |
2.1 一般资料 |
2.2 诊断及评定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资料采集方式 |
3.2 资料采集内容 |
3.3 记录和管理资料 |
4.统计方法 |
5.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情况 |
5.2 出血情况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
5.3 性别、年龄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
5.4 病变血管数量、植入支架数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
5.5 危险因素、合并疾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DAPT治疗的相关研究 |
2.替格瑞洛的相关研究 |
3.冠心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 |
4.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4.2 出血情况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
4.3 性别、年龄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
4.4 病变血管数量、植入支架数量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
4.5 危险因素、合并疾病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出血与中医体质学说的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1 中医体质量表 |
附表 2 患者信息记录表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
(10)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 |
1.3 理论依据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词典概念树及解读 |
3.2 质性研究的结果 |
3.3 德尔菲法的结果 |
3.4 信效度检验的结果 |
4 讨论 |
4.1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
4.2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
4.3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可靠性及科学性 |
4.4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及内容分析 |
4.5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分析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存在的不足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咯血、呕血、便血与疾病的自我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香港《国医杂志》研究[D]. 何钰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基本用药指南[J]. General Practice Branch of Cross-Strait Medicine Exchange Associ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2021(14)
- [3]肾癌相关性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D]. 贾秉洁.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住院患者VTE护理决策支持知识库核心条目的构建研究[D]. 吴觅之.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5]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现况及培训方案的构建研究[D]. 韩鸽鸽. 郑州大学, 2020(02)
- [6]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7]叶氏从肾论治医案规律研究[D]. 吴启龙.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感染性主动脉瘤腔内与开放治疗 ——9年随访结果分析[D]. 乔昌宇. 山东大学, 2020(02)
- [9]冠心病患者DAPT治疗相关出血及相关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D]. 罗巧.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李佳霖.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