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教学应重在听、说、读、写(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梅[1](2021)在《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符号化的特征不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使得初入学的儿童易产生畏难情绪。彝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长期缺乏汉语交流的语境使得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艰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汉语拼音水平依然不过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拼音教学应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那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究竟能否提高彝族儿童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游戏适合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意在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转向中观或微观的实践层面,以小学的拼音课堂为研究的切入口,依托“游戏教学法”,试图让彝族小学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本研究针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基础阶段,根据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所反映的基础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为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拼音书写的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聚焦于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即音节的拼读。两轮行动研究环环相扣,每一轮皆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和过程,前一轮的行动研究将为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提供借鉴,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是对前一轮的改进,经过2轮的实践,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本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效率;参与行动研究的师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围绕“语境”展开的游戏设计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有积极影响;角色游戏最受彝族儿童的喜爱。研究者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未来游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殷思涵[2](2020)在《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多元文化正在碰撞中表现出融合之势。英语作为各国沟通交流的工具,越来越受关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承上启下,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课程标准是引领教学的方向标,不仅有利于英语课程的有效实施,也对教师教育教学大有益处。中日是亚洲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日本作为与我国接壌的近邻,从古至今中日两国就有着十分紧密的文化往来。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更是接连获得诺贝尔奖,这与英语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和日本文部科学省2017年3月编订的《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为研究对象,对中日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两国课程标准的异同,以期能够发现日本课程标准的特色,为中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写和使用提供借鉴,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的英语教学。本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编写理念、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实施建议等四个方面着手,对中日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日两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存在共同点,优缺点并存。优点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方面,两国设置的目标都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提出“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两国课程标准都注重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基础性作用;情感方面,两国课程标准都强调对情感态度的培养;文化意识及价值观方面,两国旨在通过学习英语课程,加深对外国文化背景的理解,培养国际意识;实施建议方面,两国都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因素;缺点表现为:两国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不够全面,没有区分出明显地域的差异性;两国课程标准在语言能力的设置方面不够平衡;两国课程标准在对语法教学的叙述上还存在机械训练的影子。也存在许多不同点,如:课程目标的理念不同;对语言技能的要求不同;语言知识的目标及精细度不同;对情感态度的培养方式不同;文化意识的表述不同;提出实施建议的角度不同。在上述比较分析基础之上,探究两国课程标准的优势与不足,对中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写和教学有诸多启示。对于课程标准编写者来说,课程编制应加强英语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科间的衔接性;在注重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也应加深我国传统文化的塑造;给学校、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注重课程的情境性,突出实践性。同时,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需要,循序渐进进行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运用多种形式,灵活多变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评价,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这两国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并不是要比较出孰优孰劣,而是试图通过比较,找出两国课程标准的优缺点,学习日本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优点来弥补我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相应薄弱的地方,为我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建设提供可参照的依据。
邓海凤[3](2020)在《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贵州六枝使用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文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工具。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编写符合中小学教学改革需要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特别是适合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材。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就在此背景下编制、出版。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理念和选材上有自己的特色,但在教材四个系统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论文从教材的指导思想、编写体系、及内容特点等几个方面对其加以分析研究,以便充分地了解教材,更好地使用教材。笔者还选取贵了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城区、乡镇两所学校,对学生和教师在教材的使用情况方面进行问卷、访谈调查和案例分析,以便了解师生对教材的评价以及在使用教材时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西师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我国教材编写理论发展不成熟,教材存在某些编写方面的不足;其二是六枝特区语文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不够,教材研究不足;其三是学生使用教材时对教师的依赖性强,这三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了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用的发挥。最后,笔者针对六枝特区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使用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这些不成熟的对策和建议能够对教材的使用和编排能起一定的帮助作用。
李悦[4](2018)在《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评价任务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针对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评价忽视学生英语学习整体性;学生学习评价忽视学生英语思维发展;学生学习评价忽视学生英语学习主体性;学生学习评价忽视英语学科性。基于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英语评价理念未转变;评价忽视学生发展;评价与教学未实现有效结合。因此,本文提出进行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评价任务设计,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评价分离的现象,是将教学与评价融合在一起,视评价为教学的组成部分,同时以评价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文章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框架如下:第一,基于评价与教学整合理念进行英语主题单元教学。首先,对小学英语主题单元进行整体分析,主要是对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以及听、说、读、写等技能进行整合;其次,论述小学英语主题单元与学习评价的整合,分析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以及评价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阐述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评价任务设计框架,包括学生学习目标、学生学习活动创设、学生学习作品呈现以及评分规则设计。第二,在英语主题单元教学中设计学生学习目标对英语教材、教师教学实践、英语课程课标、学生学习困难与障碍以及学生发展方面进行具体化分析;第三,在英语主题单元教学中创设学习活动,进行英语学习活动分类,分析英语学习活动特征,同时,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进行主题单元作业设计,开展主题单元作业点评;第四,在英语主题单元教学中点评学生学习作品,设计学生学习作品收集原则,对学习作品进行分类,以此开展自我点评、生生点评、师生点评活动,最后,进行学生学习作品的反思与重建;第五,在英语主题单元教学中设计评分规则,内容主要从构成要素、对评价与教学整合的意义以及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针对具体的英语学习任务进行评分规则设计。
张晓颖[5](2017)在《小议多模态语境理论在高职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模态话语指人类运用多种感官,如听觉、视觉、触觉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如PPT、云班课、微课等也使得教学形式更加多模态化,给学生带来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但另一方面,由于高职生公共英语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有限,有部分学生无法跟上信息化英语课堂的节奏。以多模态语境理论为指导,依据不同类型的授课内容进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能有效地突破知识重难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公共英语教学效果。
李露[6](2016)在《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提问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提问有其独特的一面,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掌握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选择福建省泉州市X中学的A教师和A班学生为对象,对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提问进行了个案研究。在本研究中,首先,分析A教师和A班学生的特点。其次,系统研究了翻转课堂提问,解析了A教师提问前的准备、提问类型;通过统计表、柱状图、饼状图以及散点图对教师和学生的提问频数、追问以及教师的候答作了深入具体的研究。最后,剖析了影响翻转课堂提问的四大因素及翻转课堂提问的不足之处。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研究对象在翻转课堂中提问的四大特点:第一,A教师的提问准备很充分。翻转课堂前,A教师利用网络全面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结合教材的目标与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让课堂提问有的放矢。第二,A班学生课堂提问的数量大有增加,平均每节课提问的数量从不到1个增加到5个。第三,A教师十分重视请求性提问与启发性提问,通过增加这两种提问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提问类型多样,搭配合理。第四,翻转课堂中,圆桌式的座位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解答与提出问题;智能学习设备的使用,使学生的课堂提问更明确;A教师根据翻转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提问数量、适时延长候答时间,利于学生解答问题。最后,对准备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师提出两方面建议,其一,教师自身要树立翻转课堂的理想与信念、培养能力,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合作精神;其二,英语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做好提问前的准备、把握提问数量、巧妙追问、恰当候答、合理控制与利用影响因素、细心解答学生的提问。
何红红[7](2016)在《上海市《小学低年段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试行稿)文本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越来越重视过程性的评价,随着我国与国际的接轨,英语已经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发达地区。如上海市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小学低年段的英语评价就更显重要,因此,上海市出台了《小学低年段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试行稿),以下简称《评价指南》。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该指南,其内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鉴于其对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其文本的分析和对一线教师的实证调查来展开研究,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该指南的内容,进而更好的实施教学评价,同时也希望本文能给指南提出一些修改的建议,使《评价指南》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英语评价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二章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对英语评价指南的设计提出了一些要求,具体体现在设计原则和各个评价维度与评价指标的分类及表述上。设计原则有针对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这些要求为英语评价指南内容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章是对《评价指南》的文本分析,先介绍了文件的出台背景,再用一张思维导图呈现了《评价指南》的内容概要。然后根据第二章的设计要求对指南的文本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第四章是对《评价指南》实施现状的分析,首先说明了调查目的和方法以及调查对象的情况,然后基于英语评价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出了《评价指南》在一线教师中的实施情况以及教师对该指南的看法和意见。第五章则是在分析该指南的文本及其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对《评价指南》的修改建议:(1)具体地表述指标;(2)清晰地描述评价基准;(3)分层设计评价标准;(4)恰当地选择评价案例;(5)细致地说明评价方式;(6)提出评价的预期效果。
沈佳[8](2015)在《“苏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是达成教学目标、发挥教育成效的基础。教材作为教学系统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体,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的地位不能忽视。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之后,给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于教材的研究已经成为必要之需。本文选取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两套小学英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和访谈法对两套教材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期的两套教材进行研究比对,可以发现教育和教学的发展轨迹,分析教材的优劣,吸取不足和优势,从而便于教材的改进和创新。同时对教材的编写者而言,他们会不断从教材的使用反馈情况来改善教材。通过对两套教材进行评析,教材编写者会加深对教材的认识,吸收教材的优点,修改教材的不足,从而开发出更好、更实用的英语教材。对教师而言,教师要学会转变观念,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分析理解、看清教材本质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传授。本文的引言部分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了国内外已有教材评析的研究,为本课题的撰写提供帮助,同时并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第一章介绍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是比较和评价新旧版教材的立场、标准和思维取向。正是在此意义上,本研究梳理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一方面是因为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即教材的编写受制于课程标准所反映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另一方面,好的教材也对课程标准起到反馈作用,有助于丰富和改进课程标准的内容。该章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教材的编写原则一一进行了阐述,重视对英语课程标准本身的解读和分析。第二章介绍了新旧版小学英语教材的比较。首先介绍了新旧版教材产生的时代的背景,这两套教材都是顺应时代之需而产生的,它们的产生标志着教材正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其一,新旧版教材在体例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单元及各单元板块都进行了调整;其二,在解读英语课程标准之后,通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这五个维度,对新旧版教材进行比较和分析。新旧教材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第三章对新旧版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本章主要是采用访谈法对三个区的15位教师进行了访谈。所选取的访谈对象至少对新旧教材使用过一轮,对新旧教材很熟悉。所选取的15位教师也比较有针对性,他们分别来自于不同区的实验小学、普通小学和民工子弟学校。他们中有区学科带头人和普通教师,有男教师和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精心设计了访谈提纲。第四章介绍了教师主动适应新版教材要求,不断提升英语教学素养。新教材较之于旧教材在结构安排上更为灵活,难度更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主动适应新教材的各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对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教材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各具利弊。由于各种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局限,新旧教材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根据新旧教材的差异,老师需要处理好新旧教材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同时,小学英语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使教师更容易教,学生更容易学。
刘莹,伍安国[9](2015)在《造纸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的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造纸专业学生能读懂制浆造纸专业相关的文章,能进行简单的交流,能进行各种信函的写作是英语教学的目标。文章从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以及英语教师的新角色6个方面进行了探析。
董慧[10](2015)在《论泰国高校教育制度对汉语教学策略的影响》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汉语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致力于汉语教学的发展。从2003年第一批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至今已有11年的历史,这期间赴泰教师人数越来越多,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当地开展教学直接影响到汉语教学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泰国教育制度的介绍,泰国高校教育制度的介绍尤其是从高校管理方面,课程和专业设置方面,入学、考试、学分制度等方面入手分析,并结合笔者对泰国高校的亲身感受,关于泰国高校汉语教学的体验,以及对不同时期泰国对汉语教学的政策战略的分析,总结出在当前泰国体制下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因采取怎样的汉语教学策略。一国的教育制度和政策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了解相关的制度政策,从而对教学方式方法及时调整,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泰国的教育体制及外语教学制度从近代以来一直都在不断的摸索和调整,特别是政治立场影响下的汉语教育政策一直都在不断地调整。在这种形势下的汉语教学又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汉语教师应该如何适应也变得尤为重要。汉语教学不仅要适应当地的学生,也要适应当地的制度政策。因此本文在介绍泰国外语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将中国的外语教育制度也进行简单介绍,从而对两国制度进行对比。通过中泰两国在外语教育政策方面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中国外语教育更注重传授式的方式,教学重点多为语言知识的掌握,而泰国的外语教育重点则为语言技能的学习,从交际技能到文化感知等各个方面。同时泰国教育制度对汉语教学在教学环节,教材选用等方面也有影响,泰国汉语课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因此各个高校的汉语教学目标各不相同,汉语课程性质不同,汉语教学的重点与策略也不尽相同。论文最后,通过汉语课的实际教学分析,为赴泰的汉语教师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泰国教育制度,开展教学活动,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二、英语教学应重在听、说、读、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教学应重在听、说、读、写(论文提纲范文)
(1)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基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1.1.2 基于彝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
1.1.3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实施建议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游戏 |
1.4.2 游戏教学法 |
1.4.3 彝族小学 |
1.4.4 汉语拼音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 |
1.5.2 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
1.5.3 关于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
1.6 理论基础 |
1.6.1 沉浸理论 |
1.6.2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
1.6.3 语境理论 |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
2.1 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
2.2.1 访谈法 |
2.2.2 实物研究法 |
2.2.3 观察法 |
2.2.4 测验法 |
3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
3.1 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1 研究场域分析 |
3.1.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3.1.3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
3.2 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制定 |
3.2.1 行动研究思路 |
3.2.2 行动研究过程 |
3.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4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1 问题和分析 |
4.1.1 问题提出 |
4.1.2 问题分析 |
4.2 计划与实施 |
4.2.1 准备工作的开展 |
4.2.2 教学活动的实施 |
4.3 观察和反思 |
4.3.1 观察 |
4.3.2 反思 |
5 第二轮行动研究 |
5.1 问题和分析 |
5.2 计划与实施 |
5.2.1 计划 |
5.2.2 实施 |
5.3 观察和反思 |
5.3.1 观察 |
5.3.2 反思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
6.1.1 笔试成绩分析 |
6.1.2 口试成绩分析 |
6.2 教师与学生后访谈分析 |
6.2.1 教师访谈及分析 |
6.2.2 学生访谈及分析 |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 |
6.4 教学建议 |
6.4.1 围绕汉语语境,展开拼音游戏设计 |
6.4.2 完善游戏设计,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
6.4.3 以积极鼓励为主,保护学生自尊心 |
6.4.4 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
6.4.5 注重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 |
6.5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研究背景 |
一、英语教育的地位逐步提升 |
二、英语课程标准的价值日益突显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
(一)研究意义 |
(二)应用价值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三)文本分析法 |
三、创新之处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一)大陆不同版本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二)大陆与台湾、香港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 |
(三)中国与不同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1.中美两国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2.中日两国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3.中国与其他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研究 |
(二)英语课程的研究 |
三、小结 |
第一章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背景 |
第一节 中国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设置背景 |
一、中国现阶段初中英语教育存在问题 |
二、中国原有英语课程标准本身存在问题 |
三、中国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
四、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二节 日本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设置背景 |
一、日本英语教育存在问题 |
(一)英语很少作为教学语言进行使用 |
(二)日本“本土化”发音体系,阻碍正确的英语发音 |
(三)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 |
二、日本原有英语指导要领存在问题 |
三、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
四、日本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要求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理念比较 |
第一节 中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写理念 |
一、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差异 |
二、注重语言本质,突出英语的人文性功能 |
三、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
四、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突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
第二节 日本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写理念 |
一、关注问题,寻求解决措施 |
二、关注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
三、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语言学习的弱者 |
四、整体设计目标,注重课程对英语规律的把握 |
第三节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写理念比较分析 |
一、共同点 |
(一)两国课程标准的理念都强调语言教学自身的特点,彰显语言魅力 |
(二)两国课程标准的理念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
(三)两国课程标准的理念都体现语言作为文化的功能 |
二、不同点 |
(一)英语课程的开放性范畴不同 |
(二)体现不同的教育观念 |
(三)关注学生群体的类型不同 |
三、小结 |
第三章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比较 |
第一节 中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
一、以提升综合能力为主的总目标 |
二、层次分明的分级目标 |
第二节 日本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
一、突出培养交际能力的总目标 |
二、以技能为导向的分目标 |
第三节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比较分析 |
一、共同点 |
(一)具有共同的语言教学观,体现一定的价值性 |
(二)课程宗旨相同 |
(三)设置结构相同 |
(四)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展开 |
(五)突出实用性 |
二、不同点 |
(一)总目标的发展趋势不同 |
(二)分目标在结构上划分标准不同 |
(三)分目标要求学生达到的技能有所不同 |
(四)分目标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不尽相同 |
三、小结 |
第四章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内容体系比较 |
第一节 中国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 |
一、框架体系 |
二、基本内容 |
1.语言技能 |
2.语言知识 |
3.情感态度 |
4.学习策略 |
5.文化意识 |
第二节 日本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 |
一、框架体系 |
二、基本内容 |
(一)语言技能 |
(二)语言知识 |
第三节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比较分析 |
一、共同点 |
(一)总框架结构基本相同 |
(二)关注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联系,体现科学性原则 |
(三)均重视语言要素和语言功能的配合 |
(四)均彰显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观 |
(五)均在课程内容中体现“减负”的理念 |
二、不同点 |
(一)框架结构的精细度不同 |
(二)独创性元素各有千秋 |
(三)是否关注与小学内容的衔接 |
(四)课程内容设计思路有差异 |
(五)课程内容侧重点不同 |
(六)课程内容可操作性、灵活性有差异 |
三、小结 |
第五章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比较 |
第一节 中国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
一、教学建议 |
(一)词汇教学 |
(二)语法教学 |
(三)语篇教学 |
二、评价建议 |
三、教材编写建议 |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
第二节 日本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
一、课程实施建议 |
二、教学建议 |
三、教材编写建议 |
第三节 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比较分析 |
一、共同点 |
(一)实施建议的内容大体相同 |
(二)教学建议都秉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 |
(三)实施建议都体现语言活动的重要性 |
(四)英语教学均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
(五)均重视在英语教学方面的有效资源的利用 |
二、不同点 |
(一)教学建议的侧重点不同 |
(二)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不同 |
(三)教师职业自主性不同 |
(四)评价反馈体系的要求不同 |
三、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结论 |
一、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共同点 |
(一)共同的优点 |
(二)共同的缺点 |
二、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不同点 |
第二节 启示 |
一、对课程标准编写者的启示 |
(一)课程编制应加强英语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增强学科间的衔接性 |
(二)课程编制在注重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也应加深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入 |
(三)课程编制者应注重英语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展现时代性的词汇 |
(四)课程编制应给学校、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更新教育理念 |
(五)课程编制应注重课程的情境性,突出实践性 |
二、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
(一)教学内容上,运用情境,开放教学 |
(二)教学方式上,开拓创新,展现语言特色 |
(三)教学评价上,增加弹性,富有感染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3)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贵州六枝使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对象 |
五、研究理论依据 |
六、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六枝使用现状调查与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六枝使用现状调查 |
一、教师使用教材现状调查 |
二、学生使用教材现状调查 |
第二节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六枝课堂中使用现状的案例分析 |
第二章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六枝特区使用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出现问题的原因 |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
三、教材方面的原因 |
第三章 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六枝特区使用对策研究 |
第一节 管理对策 |
第二节 教学对策 |
第三节 编排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评价任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1.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
2.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学习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学生学习评价实现评价与教学整合,促进学生发展 |
(二)核心概念 |
1.育人价值 |
2.主题单元 |
3.评价与教学整合 |
4.评价任务 |
(三)文献综述 |
1.评价任务内涵研究 |
2.评价任务类型研究 |
3.评价任务特征研究 |
4.评价任务设计与应用研究 |
5.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一体化研究 |
6.评价方法研究 |
(四)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框架 |
(五)研究基础与研究方法 |
1.研究基础 |
2.研究方法 |
二、基于评价与教学整合理念的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 |
(一)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整体分析 |
1.主情景图分析 |
2.生活化情境创设 |
3.语言功能与运用 |
(二)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与学习评价的整合 |
1.评价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 |
2.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
3.学生学习评价融于课堂学习过程中 |
(三)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中评价任务的设计框架 |
1.学生学习目标制定 |
2.学生学习活动创设 |
3.学生学习作品呈现 |
4.评分规则设计 |
三、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目标设计 |
(一)学生英语学习目标设计思路 |
1.注重知识纵深联系,整体梳理教材内容框架 |
2.根据已有教学经验,分析和运用教学策略 |
3.开展课标具体化分析,把握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目标 |
4.聚焦学生学习困难与障碍,扎实推进学生英语学习过程 |
5.综合分析学生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二)学生英语学习目标制定 |
1.学生英语学习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 |
2.单元目标设计 |
3.课时目标设计 |
四、在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中创设学生学习活动 |
(一)学生英语学习活动类型 |
1.学习记录活动 |
2.任务型活动 |
3.交际型活动 |
(二)学生英语学习活动特征 |
1.学习活动指向学习目标 |
2.学习活动源于学生生活 |
3.学习活动融于真实情境 |
4.学习活动富有交际性 |
(三)学习活动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 |
1.基于主题的单元作业设计 |
2.进行主题单元作业反馈 |
五、在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中点评学生学习作品 |
(一)学生学习作品收集原则 |
1.学习作品展示学生多样化表现 |
2.学习作品呈现学生不同学习状态 |
(二)学生学习作品类型 |
1.基于文本形式的学习作品类型 |
2.基于口头表达形式的学习作品类型 |
(三)学生学习作品的点评 |
1.学生展示英语学习作品 |
2.师生、生生开展点评活动 |
(四)学生学习作品的反思与重建 |
1.进行及时性反思 |
2.作出延时性总结 |
六、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评分规则设计 |
(一)评分规则的构成要素 |
1.评分标准 |
2.评分等级 |
3.评分方法 |
(二)评分规则有利于实现评价与教学整合 |
1.评分规则促进教师有效教学 |
2.评分规则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
3.评分规则促进学生参与评价 |
4.评分规则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
(三)评分规则在评价任务中的应用 |
1.在英语主题单元教学中设计评分规则 |
2.评分规则应用于学生学习活动 |
(四)评分规则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小议多模态语境理论在高职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
3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模态组合的“互补关系” |
4 多模态语境理论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
4.1 依据所授课型选择适当的模态组合 |
4.2 从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到多模态体验式学习 |
5 结语 |
(6)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提问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部分 主要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主要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部分 个案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一、翻转课堂中的A教师与A班学生 |
二、A教师与A班学生的提问 |
三、影响A教师和A班学生提问的因素 |
四、研究对象的翻转课堂提问与传统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比较 |
五、研究对象的翻转课堂提问的特点与不足 |
第五部分 总结及建议 |
一、总结 |
二、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上海市《小学低年段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试行稿)文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方案 |
1.2.1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关于评价标准的制定依据的研究 |
1.3.2 关于评价原则和评价要求的研究 |
1.3.3 关于评价维度的研究 |
1.3.4 关于评价指标的研究 |
1.3.5 关于评价方式的研究 |
1.3.6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章 英语评价指南内容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评价指南 |
2.1.2 英语评价指南 |
2.1.3 评价标准和评价指南的关系 |
2.2 英语评价指南内容的设计原则 |
2.2.1 针对性原则 |
2.2.2 一致性原则 |
2.2.3 发展性原则 |
2.2.4 可操作性原则 |
2.3 英语评价指南内容的设计要求 |
2.3.1 前言的表述 |
2.3.2 评价框架的设计 |
2.3.3 评价样例的呈现 |
2.3.4 评价实施建议的描述 |
2.3.5 评价效果的检验 |
第3章 《小学低年段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试行稿)文本分析 |
3.1 《评价指南》概述 |
3.1.1《评价指南》的出台背景 |
3.1.2 《评价指南》内容简介 |
3.2 《评价指南》内容分析 |
3.2.1《评价指南》中“基本理念”的分析 |
3.2.2 《评价指南》中“评价框架”的分析 |
3.2.3 《评价指南》中“实施建议”的分析 |
3.2.4 《评价指南》中“评价案例”的分析 |
3.3 《评价指南》文本分析结论 |
第4章《小学低年段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试行稿)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方法 |
4.3 调查对象 |
4.3.1 问卷调查对象的情况 |
4.3.2 访谈对象的情况 |
4.4 调查结果 |
4.4.1 问卷结果分析 |
4.4.2 访谈结果分析 |
4.5 调查结论 |
4.5.1《评价指南》有待更深入地学习 |
4.5.2 评价指标有待更清晰地描述 |
4.5.3 评价标准有待更多“因材施教” |
4.5.4 评价案例有待更丰富地选择 |
4.5.5 评价方式有待更具体地阐明 |
第5章 《小学低年段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试行稿)改进建议 |
5.1 具体地表述评价指标 |
5.2 清晰地描述评价基准 |
5.3 分层次设计评价标准 |
5.4 恰当地选择评价案例 |
5.5 细致地说明评价方式 |
5.6 提出评价的预期效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小学低年段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 |
附录B 小学英语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C 小学英语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8)“苏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教材的基本原理研究 |
1.2.2 教材评价的研究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基本理论: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
1.1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
1.2 英语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
1.3 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 |
1.4 英语课程的内容标准 |
1.4.1 语言技能 |
1.4.2 语言知识 |
1.4.3 情感态度 |
1.4.4 学习策略 |
1.4.5 文化意识 |
1.5 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 |
1.5.1 思想性原则 |
1.5.2 科学性原则 |
1.5.3 趣味性原则 |
1.5.4 灵活性原则 |
第二章 小学英语新旧版教材的比较 |
2.1 小学英语新旧教材的社会背景 |
2.2 新旧教材体例结构的调整 |
2.2.1 单元调整 |
2.2.2 板块调整 |
2.3 新旧教材不同维度的比较 |
2.3.1 语言技能维度的比较 |
2.3.2 语言知识维度的比较 |
2.3.3 新旧教材各单元的话题安排 |
2.3.4 情感态度维度的比较 |
2.3.5 学习策略维度的比较 |
2.3.6 文化意识维度的比较 |
第三章 新旧版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 |
3.1 调查设计 |
3.2 访谈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主动适应新版教材要求, 不断提升英语教学素养 |
4.1 合理使用教材的表现 |
4.2 合理使用教材的策略 |
4.3 合理使用教材对教师的要求 |
研究结语 |
1.研究结论 |
2.本项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谈调查表 |
致谢 |
(9)造纸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造纸专业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理念 |
二、对造纸专业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原则 |
三、对造纸专业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方法 |
(一)情景交际法 |
(二)项目教学法 |
四、对造纸专业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策略 |
(一) 口语训练 |
(二) 写作训练 |
五、对造纸专业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设计 |
(一) 基于工作流程的内容组织 |
(二) 基于语言理论的任务设计 |
(三)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 |
(四)基于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 |
(五)基于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 |
六、对造纸专业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新角色 |
1.英语课堂教学的导演 |
2.技能教练 |
3.学生形成性考核的评估者 |
七、结论 |
(10)论泰国高校教育制度对汉语教学策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对象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泰国教育制度简介 |
一、背景介绍 |
二、教育系统图 |
三、泰国教育制度的行政和组织结构 |
四、泰国的教育政策 |
第二章 泰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
第一节 高校分类 |
第二节 泰国高等教育现状简述 |
一、泰国高校升学率 |
二、政府预算中高校财政支出 |
三、高校在校人数与适龄人数百分比(%) |
第三节 入学考试制度 |
一、高中毕业生入学考试制度 |
二、其他入学制度 |
第四节 学分制度 |
第五节 课程与专业设置 |
一、专业设置 |
二、课程设置 |
第六节 高校管理体制与学生的行为规范 |
一、高校管理体制 |
二、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 |
第三章 泰国高校的汉语教学 |
第一节 泰国的中文教育背景 |
第二节 泰国高校的中文教育政策 |
第三节 中泰高校外语(汉语)教育制度对比 |
一、中国高校外语(英语)教育制度 |
二、中泰高校外语(汉语)教育制度对比 |
第四章 泰国高等教育制度下的汉语教学 |
第一节 泰国高校汉语教学概况 |
一、课程设置 |
二、教材的选用 |
三、教学重点与方式 |
四、教育制度对老师的要求 |
第二节 泰国高校中文教学具体情况 |
一、马其顿大学国际学院(Mahidol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中文专业 |
二、瓦莱公主大学(Walailak University)中文专业 |
三、亚洲理工学院(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汉语选修课 |
四、乐德纳可信皇家理工大学(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attanakosin)汉语选修课 |
第三节 高校汉语教师如何适应泰国教育制度 |
一、适应学生与课堂管理 |
二、适应国别教学特点与评估差异 |
三、适应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 |
第五章 泰国高校教育制度对汉语教学策略的影响 |
第一节 教学内容中的教学策略 |
一、文化 |
二、基础知识 |
第二节 教学方法上的教学策略 |
一、教材选择或编写 |
二、教学计划 |
三、教学法 |
四、教学内容 |
五、课堂教学方式 |
六、作业与练习 |
七、测试评估方式及标准 |
第六章 泰国高校汉语教学个案分析 |
第一节 汉语选修课——以泰国乐德纳可信皇家理工大学为例 |
一、教学基本情况 |
二、教学策略 |
第二节 汉语专业课——以泰国瓦莱公主大学为例 |
一、教学基本情况 |
二、教学策略 |
三、针对泰国汉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英语教学应重在听、说、读、写(论文参考文献)
- [1]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欣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中日现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 殷思涵. 喀什大学, 2020(07)
- [3]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贵州六枝使用现状研究[D]. 邓海凤.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评价任务设计研究[D]. 李悦.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5]小议多模态语境理论在高职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J]. 张晓颖. 海外英语, 2017(01)
- [6]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提问个案研究[D]. 李露. 闽南师范大学, 2016(05)
- [7]上海市《小学低年段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试行稿)文本研究[D]. 何红红.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8]“苏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比较研究[D]. 沈佳. 苏州大学, 2015(07)
- [9]造纸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的实践[J]. 刘莹,伍安国. 纸和造纸, 2015(08)
- [10]论泰国高校教育制度对汉语教学策略的影响[D]. 董慧. 兰州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