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热期血液生化及血小板变化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热期血液生化及血小板变化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患者的血液生化和血小板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Infectious Disease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ase Medical Association;[1](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之一,其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的实践经验,经充分讨论形成本共识,共包含17条针对预防和临床重要问题的推荐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防治效果。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2](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文中提出目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之一,其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的实践经验,经充分讨论形成本共识,共包含17条针对预防和临床重要问题的推荐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防治效果。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3](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之一,该病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的实践经验,经充分讨论形成本共识,共包含17条针对预防和临床重要问题的推荐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防治效果。

李丹[4](2021)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临床特征》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新发现的传染性疾病,在中国大陆23个省及其他亚洲国家广泛分布,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是其致病病原体。近年来,山东地区SFTS患病率逐渐上升,作为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策略等方面尚未明确,使其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当前对SFTS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不同病情SFTS患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并与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监测发病后细胞因子的动态趋势变化,对揭示SFTSV的免疫损伤与致病机理、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死亡率等具有重要科学和实践意义。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病情SFTS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医师预测疾病严重程度提供实验依据,进一步揭示细胞因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SFTSV导致的免疫损伤与发病机理。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治疗的SF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另选取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社区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血清样本。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与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其中24例SFTS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SFT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WBC、PLT、ALT等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共选取SFTS患者78例(男性37例);社区健康体检者60例(男性21例)。患者组血清IL-6、IL-10、IFN-α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但IL-2、IL-4、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 0.226、0.603、0.951)。2.78例SFTS患者中,重症组18例(男性13例),轻症组60例(男性24例)。重症组血清IL-6、IL-10、TNF-α、IFN-α水平显着高于轻症组(P值分别为0.002、0.000、0.028、0.035),而IL-2、IL-4在两组之间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4、0.136)。3.在监测期间,随SFTS患者治疗的进展,可见本研究检测的6个细胞因子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IL-10水平在3、7、11天之间存在显着变化,在3、7天及7、11天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5;P2<0.05),提示随治疗进展,IL-10浓度逐渐下降。血清IL-2、IL-4、IL-6、TNF-α、IFN-α水平在第7天均呈升高的趋势,随病情好转,至第1 1天均逐渐下降,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2<0.05)。4.重症组和轻症组的部分实验室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检测结果示重症组 ALT(Z=2.984)、AST(Z=3.680)、LDH(Z=3.549)、CK(Z=3.332)、血糖(Z=2.984)、APTT(t=-5.086)、TT(t=-3.237)水平显着高于轻症组(P 值分别为 0.003、0.000、0.000、0.001、0.003、0.006、0.002),然而血小板计数(t=3.771)、血钠(t=2.250)、血钙(t=5.072)水平显着低于轻症组(P 值分别为 0.000、0.027、0.00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IL-2与AST、LDH、CK、APTT、T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 0.366、0.270、0.408、0.326、0.273),与 PLT、血钙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248、-0.254);IL-4分别与AST、血钠呈正、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5、-0.244);IL-6与LDH呈正相关(r值为0.281),与PLT、血钙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3、-0.273);IL-10 与 AST、LDH、CK、APTT、TT 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 0.266、0.391、0.426、0.379、0.289),与 WBC、PLT、血钙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330、-0.477、-0.536);TNF-α与AST、LDH、CK、APT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6、0.272、0.248、0.318);IFN-α与 CK、APTT 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 0.258、0.311),与 WBC、PLT、血钠、血钙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6、-0.236、-0.236、-0.284)。研究结论1.血清IL-6、IL-10、TNF-α、IFN-α水平可以反映SFT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细胞因子水平越高,各脏器损害越严重。2.SFTS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呈动态变化,随病程进展,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5](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文中认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之一,其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的实践经验,经充分讨论形成本共识,共包含17条针对预防和临床重要问题的推荐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防治效果。

谢碧霞,连豫苞[6](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81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检验检查及临床流行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20年5月确诊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检验检查及临床症状等资料。结果:81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出现畏冷、发热,66例出现乏力症状,17例出现头痛,12例出现腹痛,15例出现腰痛,65例出现少尿;白细胞总数升高者34例,血小板下降69例,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者检出64例,异常淋巴细胞检出8例;D-二聚体异常66例;PCT<2 ng/ml 48例;尿蛋白阳性72例;肝功能异常73例;合并出血6例,合并肺炎18例;合并腹泻37例;合并心肌损害14例;合并肝功能损害73例;在发病早期明确有出现晕厥或出现感染性休克13例,3例患者出现急腹症症状。入院予抗病毒、对症营养支持、稳定酸碱水解平衡等治疗,除1例因病重转上级医院,余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本地区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较高发区域,以家鼠传染为主,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尿常规等检验结果对该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及预后价值,本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需加强对该病认识加强临床观察。

张怀斌[7](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病情预测及治疗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测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治疗的84例发热待查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EHF·免疫球蛋白G(IgG)检查,以确定早期诊断,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EHF·IgG阳性检出率比对照组高(95.24%vs. 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尿蛋白阳性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高(97.62%vs. 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92.86%的病例伴有肾功能和尿常规异常,7.14%的病例早期各项指标正常,但日后复查出现异常,观察组所有病例血小板均减少或连续3 d进行性减少;治疗后,显效38例,有效42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强化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早期诊断和病情预测,能够为临床医师诊断该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助于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林绿华[8](2021)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轻症和重症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体征,实验室指标,探讨SFTS患者向重症发展的危险因素,为SFTS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预警。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确诊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分为轻症组(42例)和重症组(38例),比较两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泻、黑便、咳嗽咳痰、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口腔出血、淋巴结肿大、神志改变)、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小板、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淀粉酶、脂肪酶、肌酐、SFTSV核酸定量和特异性血清抗体Ig M和Ig G)等实验参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重症化预警因素。结果轻症患者男性19例,女性23例,重症组男性17例,女性21例,性别统计结果(x2=0.02,P=0.964)。重症患者在年龄>60岁患者中,轻症组27例(64.2%),重症组32例(84.2%),老年统计结果(x2=4.091,P=0.043)。病例之间无关联,发病地区高度重合,感染人群为农民。流行季节具有双峰性,大高峰在5-9月,小高峰在10-11月。重症组的皮肤出血点(皮肤瘀点瘀斑,穿刺点出血),口腔出血及神志改变(神情冷漠、反应迟钝、嗜睡、昏迷、四肢不自主抖动)发生率高于轻症组,结果分别为(x2=15.402,P<0.001)、(x2=5.389,P=0.020)、(x2=19.315,P<0.001)。重症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淀粉酶,脂肪酶,病毒载量等实验参数均升高,患者康复后会恢复,重症患者的水平高于轻症患者(P<0.05)。白细胞、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重症低于轻症组(P<0.05),随着病情好转,数值会上升。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统计学结果不显着(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志改变(0R=0.018,95%CI:0.001-0.367)、血小板<30×10^9/L(OR=0.018,95%CI:0.001-0.988)、肌酶>5ULN(0R=0.001,95%CI:0.000-0.070)、布尼亚病毒核酸量>105copies/ml(OR=0.085,95%CI:0.022-0.329)是SFTS患者由轻症转向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得出高龄,皮肤出血点,口腔出血,神志改变,实验室指标以及布尼亚病毒核酸载量是由轻症向重症进展的早期预警指标,需要对该病进行早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贺珊[9](2020)在《APRI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文中提出背景:肾综合征出血热(Heme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种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es,H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HV归属于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 order)汉坦病毒科(Hantaviridae family)的正汉坦病毒属(Orthohantavirus genus),有双层包膜负性单链的RNA病毒。HFRS主要流行地区分布在亚洲,东南欧和北非。中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占全球HFRS病例总数的90%以上。随着现代检验检查仪器设备的更新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在HFRS诊疗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数据可供临床医师选择和参考,但如何高效简捷地选择、整合和分析临床上所获得的大量HFRS患者的检测数据和参数,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目前国内外仍缺少相应的研究。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发现新的早期预测指标,对HFRS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早期预测,指导临床医师采取实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提高HFRS患者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HFRS是以发热和肾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全身炎症性疾病,严重患者也可出现心肌损伤和心脏功能障碍。最近的研究发现,一些非侵入性的肝纤维化指标可能与心脏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生相关。因此,我们推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比值(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count,APRI)也可能用于判断HFRS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预后。然而,迄今为止,尚无APRI用于预测HFR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系统性研究。目的:主要探讨APRI与HFRS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HFR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实践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HFRS患者病历资料和实验室数据,以上数据均用SPSS 25.0软件、R 3.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绘图。根据病情轻重将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组,对于连续变量符合正态分布的临床参数和实验室参数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对非正态分布的临床参数和实验室参数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类变量通过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出与HFRS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根据HFRS患者预后分为生存和死亡两组,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出与死亡显着性相关的临床参数和实验室参数,再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HFRS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HFRS患者预后模型,用R软件"rms"和"rmda"包绘制预测HFRS患者预后模型的列线图(Nomogram),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Calibration)评估列线图的性能;"Decision curve"包进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进一步评估列线图给临床工作带来的实用价值。对于所有分析,P值小于0.05认为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所有P值均采用双向检验。结果:1、人口统计学资料:回顾性收集共404例,根据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病例共317例。依据HFRS临床分型将纳入病例分为轻型(74例),中型(88例),重型(58例)和危重型(97例)。其中,重症HFRS患者共155例(58例重型和97例危重型)。HFRS患者平均年龄为43.7±14.7岁,大多数为男性(N=247,77.9%)。共计15例死亡,死亡率为4.7%。各组患者的入院前最高体温、入院前发热天数、吸烟、饮酒、血压之间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参数和实验室参数与HFRS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对临床参数进行分析,在HFRS相关并发症中,不同分型患者之间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肝损伤、脓毒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休克、MODS及ARDS多发生于危重型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SOFA)评分及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qSOFA)评分在各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对实验室参数进行分析,发现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atelet count/Lymphocyte count,PL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NLR)、APRI、白蛋白-胆红素(ALBI)及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与HFRS疾病严重程度有关。3、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参数: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和死亡两组。结果显示年龄(OR:1.08;95%CI:1.0-1.16;P=0.041)、脓毒血症(OR:236.0;95%CI:14.67-3799.1;P<0.001)、ARDS(OR:198.22;95%CI:6.35-6187.91;P=0.003)及SOFA评分(OR:1.59;95%CI:1.19-2.13;P=0.002)是HFR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实验室参数:结果显示年龄(OR:1.101;95%CI:1.042-1.162;P=0.001)、NLR(OR:1.105;95%CI:1.024-1.193;P=0.01)及APRI(OR:1.061;95%CI:1.025-1.098;P=0.001)是HFR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年龄、NLR及APRI进行ROC分析,三个指标预测死亡的AUC分别为0.776、0.787及0.954,三个指标联合预测死亡的AUC为0.966(95%CI:0.945-0.988)。APRI预测要优于年龄(P=0.0035)和NLR(P=0.0008),在截断值为6.1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和86.8%。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HFRS患者预后模型列线图,对其进行校正,用决策曲线分析该预测模型给实际临床工作带来的效益,结果显示预测模型有比较好的净效益。5、重症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参数和实验室参数:人口统计学资料分析结果发现,死亡多发生在重症HFRS患者组中,故进一步将重症HFRS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和死亡两组,分析重症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参数和实验室参数,结果与HFRS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EU、LYM、AST、ALT、白蛋白、PLR、NLR、APRI、ALBI及PALBI是评估HFR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参数;APRI是预测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也是预测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APRI的预测价值优于NLR。2、年龄、脓毒血症、ARDS及SOFA评分也可以作为影响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现、早诊断,给予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延缓病情进展、减少HFRS相关并发症发生,可进一步减少HFRS患者的死亡率。综上所述,APRI可作为HFRS疾病严重程度和HFRS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其变化与HFRS疾病严重程度及患者生存密切相关。

陈文静[10](2020)在《凝血指标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预警中的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临床常用凝血参数(PLT、PT、APTT、TT、Fib、FDP、DD)及TF、TM、tPA及PAI-1四个凝血纤溶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在重症HFRS早期预警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7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检测为汉坦病毒特异性IgM和IgG均为阳性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并采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所有HFRS患者的血浆标本;排除标准:排除怀孕或未满18岁的患者;排除HFRS外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患者;排除合并慢性肝肾疾病、癌症、血液病患者以及入院前使用过抗凝血剂的患者;剔除关键指标缺失的数据。收集HFRS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数据,完成TF、TM、tPA及PAI-1四个指标的检测;依据HFRS临床分型标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组,为了分析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将患者分为两组,轻型和中型为轻症组,重型和危重型为重症组。本研究中,将HFRS患者急性期界定为发热、低血压休克、少尿至多尿早期。研究内容:1.272例患者中,轻症组135例,重症组137例;比较入院时PT、APTT、TT、Fib、DD、FDP在不同分组间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评估上述指标对疾病严重程度的早期预警价值。2.58例HFRS患者中,轻症组26例,重症组32例;比较TF、TM、tPA、PAI-1在不同病程及分组间的表达水平。评估上述指标对疾病严重程度的早期预警价值。研究结果:1.临床凝血参数在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预警中的价值评估(1)本研究纳入272例患者,年龄44.24±15.25(岁),年龄范围为18-84岁。男性216例,占79.6%,女性56例,占20.4%;(2)重症组HFRS患者年龄较轻症组有明显增加(P<0.05),在性别方面,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重症组HFRS患者PT、APTT和TT较轻症组明显延长,重症组PLT、Fib水平较轻症组明显降低(P<0.05);DD、FDP水平在两组间较正常参考值上限有3-5倍的升高,但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二元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PLT与APTT是重症HFRS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5)应用ROC分析发现,PLT与APTT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AUC依次为0.90、0.83,PLT与APTT联合检测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AUC为0.92,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和85%,均高于单个参数检测(P<0.05)。2.TF、TM、tPA、PAI-1在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预警中的价值评估(1)本研究纳入58例患者,轻症组26例,重症组32例,年龄范围为18-75岁;(2)重症组HFRS患者年龄较轻症组有明显增加(P<0.05),在性别方面,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TF、tPA、PAI-1在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P<0.05),TM表达水平在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别(P>0.05);(4)重症组TF和tPA水平较轻症组明显升高(P<0.05),TM、PAI-1水平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二元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TF是重症HFRS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1.PLT减少,PT、APTT、TT的明显延长及TF的增多,表明汉坦病毒感染激活了凝血系统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不断被消耗,可能导致凝血酶生成增多。2.DD和tPA的明显升高,表明汉坦病毒感染也导致了纤溶系统的激活,纤溶增强可弥补凝血活性增加,有利于血管再通和疾病恢复,甚至可能有效地抑制体内DIC的发展,但可能也会造成严重的出血。3.PLT、APTT及TF在HFRS疾病严重程度的早期预警评估中有重要意义。

二、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患者的血液生化和血小板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患者的血液生化和血小板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与预防
    1.1 流行病学
    1.2 预防
2 病原学与发病机制
    2.1 病原学
    2.2 发病机制
3 临床特征
    3.1 病程及临床表现
        3.1.1 发热期
        3.1.2 低血压休克期
        3.1.3 少尿期
        3.1.4 多尿期
        3.1.5 恢复期
    3.2 特殊人群疾病特征
        3.2.1 儿童HFRS
        3.2.2 老年人HFRS
        3.2.3 妊娠合并HFRS
4 诊断
    4.1 实验室诊断
        4.1.1 血常规
        4.1.2 尿常规
        4.1.3 血生化检查
        4.1.4 凝血和出血系列检查
        4.1.5 血清学检查
        4.1.6 病原学检查
    4.2 影像学诊断
        4.2.1 超声检查
        4.2.2 放射影像学检查
    4.3 心电图检查
    4.4 临床诊断
    4.5 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预警指征
    4.6 临床分型按病情轻重可分为4型。
        4.6.1 轻型
        4.6.2 中型
        4.6.3 重型
        4.6.4 危重型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5.2 治疗要点
        5.2.1 一般处理
        5.2.2 液体治疗
        5.2.3 液体复苏
        5.2.4 血管活性药物
        5.2.5 糖皮质激素
        5.2.6 抗病毒
        5.2.7 促进利尿
        5.2.8 血液净化
        5.2.9 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5.2.1 0 综合救治
6 出院标准
7 待解决的问题

(2)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行病学与预防
    (一)流行病学
    (二)预防
二、病原学与发病机制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特征
    (一)病程及临床表现
    (二)特殊人群疾病特征
四、诊断
    (一)实验室诊断
    (二)影像学诊断
    (三)心电图检查
    (四)临床诊断
    (五)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预警指征
    (六)临床分型
五、治 疗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要点
        1.一般处理:
        2.液体治疗:
        3.液体复苏:
        4.血管活性药物:
        5.糖皮质激素:
        6.抗病毒:
        7.促进利尿:
        8.血液净化:
        9.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10.综合救治:
六、出院标准
七、待解决的问题

(3)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行病学与预防
    (一)流行病学
    (二)预防
二、病原学与发病机制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特征
    (一)病程及临床表现
        1.发热期:
        2. 低血压休克期:
        3. 少尿期:
        4. 多尿期:
        5. 恢复期:
    (二)特殊人群疾病特征
        1. 儿童HFRS:
        2. 老年人HFRS:
        3. 妊娠合并HFRS:
四、诊断
    (一)实验室诊断
        1. 血常规:
        2. 尿常规:
        3. 血生化检查:
        4. 凝血和出血系列检查:
        5. 血清学检查:
        6. 病原学检查:
    (二)影像学诊断
        1. 超声检查:
        2. 放射影像学检查:
    (三)心电图检查
    (四)临床诊断
    (五)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预警指征
    (六)临床分型按病情轻重可分为4型。
        1.轻型:
        2.中型:
        3.重型:
        4.危重型:
五、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要点
        1. 一般处理:
        2. 液体治疗:
        3. 液体复苏:
        4. 血管活性药物:
        5. 糖皮质激素:
        6. 抗病毒:
        7. 促进利尿:
        8. 血液净化:
        9. 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1 0. 综合救治:
六、出院标准
七、待解决的问题

(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肾综合征出血热81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2.3 并发症
    2.4 治疗
3 讨论

(7)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病情预测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检验结果比较
    2.2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肾功能、尿常规和血小板情况
    2.3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治疗结果
3 讨论

(8)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7.附录
8.致谢
综述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日本受到威胁生命的新蜱传疾病
    9. 参考文献

(9)APRI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肾综合征出血热概述
    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概述
    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概述
1、研究设计
2、研究对象
    2.1、纳入及排除标准
    2.2、行为、临床综合征和评分指标的定义和判定标准
3、数据收集
4、统计分析
5、结果
    5.1、HFRS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
        5.1.1、不同临床分型HFRS与临床参数相关性
        5.1.2、不同临床分型HFRS与入院时实验室参数相关性
    5.2、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参数
        5.2.1、HFRS患者预后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
        5.2.2、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5.3、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实验室参数
        5.3.1、HFRS患者预后与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
        5.3.2、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5.3.3、ROC曲线
        5.3.4、生存曲线
        5.3.5、列线图
    5.4、重症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参数
        5.4.1、重症HFRS患者预后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
        5.4.2、重症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5.5、重症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实验室参数
        5.5.1、重症HFRS预后与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
        5.5.2、重症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5.5.3、ROC曲线
        5.5.4、生存曲线
        5.5.5、列线图
6、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凝血指标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预警中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观察指标
    1.3 主要检测及检查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凝血参数在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预警中的价值评估
        2.1.1 研究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2.1.2 HFRS患者急性期不同分组间常用凝血纤溶指标的比较
        2.1.3 常用凝血指标对HFR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
    2.2 TF、TM、tPA、PAI-1 在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预警中的价值评估
        2.2.1 HFRS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2.2.2 HFRS病程中TF、TM、tPA和PAI-1 的表达
        2.2.3 TF、TAT、t PA、PAI-1与常用凝血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2.4 TF、TAT、t PA、PAI-1 与疾病严重程度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患者的血液生化和血小板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J]. Infectious Disease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a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10)
  • [2]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J].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21(04)
  • [3]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J].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传染病信息, 2021(03)
  • [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临床特征[D]. 李丹. 山东大学, 2021(11)
  • [5]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1(05)
  • [6]肾综合征出血热81例临床观察[J]. 谢碧霞,连豫苞. 中外医学研究, 2021(09)
  • [7]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病情预测及治疗效果分析[J]. 张怀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21(08)
  • [8]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分析[D]. 林绿华.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9]APRI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D]. 贺珊.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10]凝血指标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预警中的价值研究[D]. 陈文静. 延安大学, 2020(12)

标签:;  ;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热期血液生化及血小板变化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